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语文教案【教材分析】《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六年级下册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首现代诗,曾被谱成曲子,填作了歌词。
这首诗追忆了工农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身临铁索桥,站在铁索桥上所看到的景物,头上的云雾,脚下的白浪;第二节,追忆红军当年飞夺卢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第三节,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第四节,反复吟咏,寓情于景,进而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初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条理,写出课文的提纲,但这之中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引导。
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理解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教学课件,查找泸定桥的资料、《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品读诗歌,体会情感;拓展积累,升华情感;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出示图片或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1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站在铁索桥上》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义。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表演课文。
4.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表演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复印件。
2.音频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我站在铁索桥上》的课文大意和主题,并与学生一起回想一下。
2. 学习新课文(15分钟)
•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注意语音语调。
•引导学生理解并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学生分角色小组朗读课文,模拟表演场景。
3. 练习(20分钟)
•在小组中,让学生讨论课文的意义和主题,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用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总结(5分钟)
•向学生复述和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包括课文的意义和主题,以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表演都较为积极,但在自我表达上还有一些困难。
下一节课可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练习,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站在铁索桥上》,了解作者在铁索桥上的所见所闻,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铁索桥上的心情变化。
2. 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2.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铁索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桥梁。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如:江水、群山、天空、云彩等。
2.2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情的?2.3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在铁索桥上的惊喜、自豪、激动等心情。
3. 欣赏与感悟3.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欣赏,讨论彼此的心情变化。
3.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出示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些景观的喜爱之情。
5. 小结作业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5.2 学生课后写一篇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作文,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观察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景物描写的能力,评估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评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我站在铁索桥上》,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作者在铁索桥上的心情变化,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023年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5篇
2023年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5篇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编排了了三篇体裁各异的__。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了我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全诗共四节,感情热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__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才能。
了解诗句,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
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形式,将师生各种方式的读贯串于阅读教学的一直,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求、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课开始,我就利用单元主题导入,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主问题引领法: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3、朗读法:这是一首诗歌,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韵味,让“朗读”贯穿全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接读、默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4、合作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学法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范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篇一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教学构想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
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
据考证,该桥为云、贵、川、藏、陕5省区现存95座古铁索桥中、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一半,且早200多年;承载重量仅次于贵州的盘江桥,位居全国第二。
世界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称为:“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铁索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
又称泸定桥。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
桥净跨100米,净宽 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
全桥共用铁索链13根,其中9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4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站在铁索桥上》,了解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描述,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提炼出作者描述的家乡特点和变化。
4.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描述,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描述的家乡特点和变化,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描述的家乡特点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铁索桥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了解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描述。
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描述的家乡特点和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填写小组讨论记录表。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练习。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铁索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朗读、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不怕困难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问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站在铁索桥上?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僻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小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
7. 布置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朗读和问答环节的反应,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诗,曾被谱成曲子,填作了歌词。
全诗共四节,追昔惜今,既追忆了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积累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又抚看今朝,叙述了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表达了对先烈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本诗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用形象说话是本课表达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生词的词义。
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背诵。
通过品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热爱今天幸福生活。
学习本文寓情与景,借用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资料的查阅及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作者追昔惜今时对红军革命精神的歌颂及对今日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曾经在四年级学过《飞夺泸定桥》一课,对泸定桥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红军浴血奋战,不畏生死地夺下泸定桥的事迹也熟悉。
但如何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作者站在铁索桥上那时的心潮澎湃的感情思绪呢?应把握诗歌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细细品味领悟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本课没有太难掌握的生字,但有易混用的字。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问:你知道铁索桥指的是哪座桥吗?出示泸定桥的图片提到泸定桥让你想起了什么?学生一定会想起《飞夺泸定桥》一课,可让他们结合资料讲一讲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同学们,这是一首诗歌,让我们齐读课题,思考: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
1.自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有问题提出来。
2.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学生提出自己不易掌握的生字,共同学习。
教师出示几个字词,并着重强调:冲突的冲的发音,提问学生还有哪个发音?出示几组易混淆的生字:撒()漂()洒()飘()汹涌激荡3.指名初读诗歌。
三、精读诗歌(一)出示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前四行。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优秀8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优秀8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泸定桥风貌,播放歌曲,教师画外音: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
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
二、问题生存预设:课前,同学们都仔细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请问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较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节诗1、刚才同学们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请大家进行汇报: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你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什么呢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2、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谁愿意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导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诗1、看到了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看到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
)理解强渡。
2、师:那我们的红军在强渡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的第2小节,划出相关的语句。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1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内容。
2.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写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中描写的情景和感受。
2.掌握写作的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2.帮助学生科学地组织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铁索桥的故事“好像有人在桥上唱歌!”我回过头,看见了那座同学们已经走过去的桥。
在这座桥的中央,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唱歌。
他的声音很清脆,乐曲显得很高兴,我的心情也被这种欢乐感染了。
我连忙想跑上去听清楚,但是我的腿好像没有了力气,又好像被什么东西扯住了。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更深的一层谷。
那个小男孩站在哪里,就像一只小鸟,站在薄薄的铁索上,整条铁索就像小鸟的一条细细的枝条。
他的手紧握着老旧的吊钩,笑吟吟地唱着,一面像个小英雄一样等待着大家的叫喊。
大家都开始叫了起来!“加油!小英雄!”“不要怕!等等我们!”顿时,那座桥上变得更加热闹了。
学习笔记本文讲述了小男孩在铁索桥上唱歌的故事。
他站在铁索上,就像一只小鸟站在枝条上。
他的手紧握着老旧的吊钩,等待着大家的叫喊。
他的声音很清脆,乐曲显得很高兴,他的歌声让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欢乐。
创作主题如果你也站在铁索桥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唱什么样的歌曲?你会期待着哪些声音呢?创作思路1.围绕主题,自由发挥想象,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文学作品。
2.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文学作品,仔细品味其中的诗意和感受。
3.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写出一篇围绕主题的文章,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让读者产生共鸣。
创作样例我站在铁索桥上,唱响青春的旋律我没有小男孩的勇敢,但我有他的梦想,我希望成为一名歌手。
站在铁索桥上,我自信而舒畅地唱响自己的旋律,诉说自己那份青春。
我的歌声似乎可以穿透整座山,渐渐地回荡在广阔的大地上。
那份激情,那份欢乐,那份自信,都在我的歌声中表达出来。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读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准备: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生:铁索桥在哪里?形状?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想到什么?)2、有疑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查过资料,那谁先来谈谈对铁索桥的了解?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
3、(出示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体会险要)看到了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4、铁索桥下的河水浩荡湍急,桥高得如同在空中悬挂,别说从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来读一读诗歌。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指名读,一人一小节)3、生字读准了,诗歌才会读得更流畅,让我们学习这一课的生字词吧。
(撒、洒)4、那诗人站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细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齐读)三、品读第一节1、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一节,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2、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指导读,齐读)。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传统的铁索桥建筑艺术。
引发学生对铁索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各种铁索桥的实例。
引导学生讨论铁索桥的特点和构造。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如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第二章:铁索桥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索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铁索桥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应用。
讲述一些著名的铁索桥故事和传说。
2.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讲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铁索桥的历史和文化。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索铁索桥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铁索桥的结构与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索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铁索桥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讲解铁索桥的设计原理和力学知识。
3.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和图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铁索桥的结构和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章:铁索桥的建造与维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索桥的建造过程和维护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铁索桥的建造步骤和技术要求。
讲解铁索桥的维护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铁索桥的建造和维护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章:铁索桥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索桥的使用功能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铁索桥的交通功能和使用价值。
讲解铁索桥的保护措施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5.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铁索桥在现代社会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
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
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3、齐读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3、指导感情朗读五、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六、作业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
(心潮汹涌激荡)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
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 (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 指导朗读第二节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我体会到: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二】一、激趣导入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站在铁索桥上》,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铁索桥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想象力。
4.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难点: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3. 示范法:教师示范阅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5.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6.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铁索桥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对铁索桥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进行记录,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铁索桥,让学生亲身体验铁索桥的历史和文化。
2. 邀请当地的历史学家或桥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铁索桥的建造和作用。
3. 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其他地区的铁索桥,了解铁索桥在中国的分布和特点。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原文。
2. 与铁索桥相关的图片、视频或纪录片。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站在铁索桥上》,了解作者的生长环境,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要情节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3.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的关联。
4.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生活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生活哲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作者及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4.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的关联,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传统文化。
5. 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生活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与应用,观察学生是否能结合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追忆了我丄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 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2、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列出简单的提纲.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一)自主学习学习LI标:自由读课文,思考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二)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学习第一节诗1、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2、师: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你能从诗句体会到什么呢?(铁索桥的惊险)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出示资料:泸定桥横在大渡河上,离水面有好儿丈高,是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当时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3、师:齐读第一节.(师生齐读)学习第二节诗1、师:看着二郎山的云雾和大渡河的白浪.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2、理解强渡的意思.3、师:那红军在强渡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再读笫2小节,找到相关的语句.(一根根铁索密密的弹雨敌人的火网)4、师:同学们,当时大渡河是我军北上的必经之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我军必须强行渡过泸定桥,才能顺利北上抗日•我们的红军战士乂是怎样强渡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形吧!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资料及句子.(攀着、冒着、冲破等)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具有英雄顽强,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师:面对着天险,英雄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奋勇强渡,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呢,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第2小节.1、师:在这次强渡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这场战役真可谓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桥上显威风.出示:飞渡大渡河萧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学习笫三节诗师:勇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年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着英雄的土地上.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带着敬意来读这一段.学习笫四节诗1、师: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军当年英勇奋勇的战斗情景,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心潮汹涌激荡)2、你是怎样理解汹涌激荡3、师: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潮汹涌激荡!他情不自禁地要高声歌唱.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齐读第4节诗人歌唱的是什么?四、课堂检测1、师: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怀着敬意背送自己喜欢的诗节.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先烈说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下你心中的感动.五、拓展资料:1、师:长征胜利以后,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的诗词《长征》来歌颂长征中英勇奋战的勇士们,我们一起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赞美之情齐读这首诗.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二★教学□标: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师: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索桥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占9八、、•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参观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二、预习探究:预习提纲:1.了解泸定桥的有关资料.2.俗话说:睹物思人,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合作交流:1•铁索桥有关的资料2.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提纲,质疑解疑.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配乐范读全诗,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2.指导学生先学习笫1节和笫4节诗.⑴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能读出体会吗?学生自山读,指名读.(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 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习诗歌第四节)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自山地朗读感悟笫四节诗.(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1)思考: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2)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指名说一说播放录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再细细体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写出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4.品读第3节诗⑴自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1)指导朗读.5.引导朗读全诗.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四、拓展延伸: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附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笫二课时★教学H标:1.使学生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2.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写法.★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法.—、导入新课: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你听后有何感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二、品读感悟:师: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2.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1)学生读有关的诗句.师: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了这次重要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描述了这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关键战斗.(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①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强渡,攀关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还可以从战斗结束红军仅仅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就取得了这次重要战斗胜利来谈.(4)小结.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5)练习有感情朗读.过渡: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小结: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三、朗读背诵:1•练习有感情朗读.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四、讨论写法:1.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2.小练笔:学习了《我站在铁索桥上》和《飞渡大渡河》等,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然后写在练笔本上.五、拓展欣赏:再次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欣赏.六:课后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三教学口标: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教学构想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E夺泸定桥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用的文化,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据考证,该桥为云、贵、川、藏、陕5省区现存93座古铁索桥中、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一半,且早200 多年;承载重量仅次于贵州的盘江桥,位居全国笫二.世界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称为: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铁索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乂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 5米.全桥共用铁索链13根,其中9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4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东西桥台用条石砌筑,高20余米,上建有桥亭,有清康熙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碑记.锚定坑设在桥台后,宽2米,长5米,深6米,竖直埋置生铁桩8根,另有长4米、直径20 厘米的锚桩1根,横卧在铁桩后面,13根铁链就系在锚桩上.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疡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1933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板书课题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配乐范读全诗,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2、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岀体会吗?学生自111读,指名读.(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 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习诗歌第四节)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自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1)思考: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2)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指名说一说播放录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再细细体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写岀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4、品读第3节诗(1)自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 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5、引导朗读全诗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1、准确流畅地感情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2.有兴趣的同学,学唱《我站在铁索桥上》.3.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读.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看到想到对比抒情桥身摇晃红军强渡楼房成课堂心潮汹涌激荡头上云雾攀着铁索梨花开放脚下口浪冲破火网鲜花撒地上高声歌唱。
北师大版《我站在铁索桥上》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我站在铁索桥上》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铁索桥的资料。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铁索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b.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c.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写作训练1.老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家乡”。
2.学生根据课文所学,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3.老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旨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课文背景和分享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
通过提问和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
讨论主题紧紧围绕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4.写作训练:结合课文所学,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了写作能力。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如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勇敢、坚强的品质。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描绘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重新描绘课文中铁索桥的景象,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否熟练,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和分析。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自由思考,理解并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和情感,掌握如何描写景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人物和景物;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和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选读文本和相关讨论、思考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
三、教学重点1.掌握如何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方法;2.理解文本中的重点和情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2.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通过热身游戏的形式导入,老师可以请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轮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和其中的一位角色,其他同学要猜出是哪本书和哪个角色,通过这个游戏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阅读在阅读环节中,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可以让他们自己先读一遍文章,理解后再一同讨论。
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将文章投影在课堂上,跟读文章,带着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和情感进行分析。
3. 分析和讨论在分析和讨论环节中,老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例如:1.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3.在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和共鸣?4. 作文在作文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具体的作文题目可以有:1.描述一下你对铁索桥的想象和感受;2.描述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并说明为什么;3.以“劳动最光荣”为题目,谈谈你的感想和理解。
5. 总结在本课的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对于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可以进行点评和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4.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课文描述了哪些美景?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时,我会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美景。
2.同时,我会提醒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同学们,课后请务必复习所学知识,加强巩固,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作业小结,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藏族小男孩在铁索桥上得到的启示。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所展现的美丽风光和藏族风俗,体会作者在桥上的所思所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此外,本文还涉及到了一些生僻字词,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追忆了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经典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列出简单的提纲。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自由读课文,思考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学习第一节诗1、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2、师: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你能从诗句体会到什么呢?(铁索桥的惊险)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
)出示资料:泸定桥横在大渡河上,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当时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3、师:齐读第一节。
(师生齐读)学习第二节诗1、师:看着二郎山的云雾和大渡河的白浪。
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
)2、理解“强渡”的意思。
3、师:那红军在强渡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再读第2小节,找到相关的语句。
(一根根铁索密密的弹雨敌人的火网 )4、师:同学们,当时大渡河是我军北上的必经之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我军必须强行渡过泸定桥,才能顺利北上抗日。
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强渡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形吧!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资料及句子。
(攀着、冒着、冲破等)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具有英雄顽强,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师:面对着天险,英雄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奋勇强渡,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呢,指名读。
男女生分读,齐读第2小节。
1、师:在这次强渡中,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
这场战役真可谓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桥上显威风。
出示:飞渡大渡河萧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学习第三节诗师:勇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年……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着英雄的土地上。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
带着敬意来读这一段。
学习第四节诗1、师: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军当年英勇奋勇的战斗情景,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心潮汹涌激荡)2、你是怎样理解“汹涌激荡”3、师: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潮汹涌激荡!他情不自禁地要高声歌唱。
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齐读第4节诗人歌唱的是什么?四、课堂检测1、师: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怀着敬意背送自己喜欢的诗节。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先烈说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下你心中的感动。
五、拓展资料:1、师:长征胜利以后,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的诗词《长征》来歌颂长征中英勇奋战的勇士们,我们一起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赞美之情齐读这首诗。
★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索桥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参观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二、预习探究:预习提纲:1.了解泸定桥的有关资料。
2. 俗话说:“睹物思人”,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合作交流:1.铁索桥有关的资料2.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
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
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提纲,质疑解疑。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配乐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边听边思考: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2.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
能读出体会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习诗歌第四节)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
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
(1)思考: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
)(2)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指名说一说播放录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再细细体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写出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
“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4.品读第3节诗(1)自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1) 指导朗读。
5.引导朗读全诗。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附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写法。
★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
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你听后有何感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
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师: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
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2.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1)学生读有关的诗句。
师: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了这次重要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描述了这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关键战斗。
(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①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
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强渡,攀关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
还可以从战斗结束红军仅仅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就取得了这次重要战斗胜利来谈。
(4)小结。
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5)练习有感情朗读。
过渡: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 ?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结: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三、朗读背诵:1.练习有感情朗读.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
四、讨论写法:1.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2.小练笔:学习了《我站在铁索桥上》和《飞渡大渡河》等,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然后写在练笔本上。
五、拓展欣赏:再次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欣赏。
六:课后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教学构想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
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