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徜徉在芙蓉村里,可以体验到小村生活恬静而充满 生气。虽然房屋已显古旧,尽显沧桑,但是掩不住 它的内涵。历史本身就是弃旧从新,但是历史的痕 迹却让人深沉。
古村落
秀美灵气的山村
永嘉苍坡村

•Leabharlann Baidu
苍坡村,始建于唐末五代时期,经历代经营, 有特殊的布局和格式,具有高度的美学和历史价 值。如南宋时李氏世祖按文房四宝布局构想建村: 一条砖铺东西长街为笔,遥对着村西一座状如笔 架的山峦,形成笔街、笔架;村东、南有两座水 池为砚池,池旁两条大青石为墨;纸,便是村外 田野了。苍坡村现仍完整保存着古寨门、古亭廊、 古宗祠、古民居等建筑和民间文物。近年当地创 办了楠溪民俗馆,收藏了几百件实物,吸引着大 量慕名而来的游客。
二都英桥王氏祠堂
王钲(1456-1536),妻子张氏(张璁姐),儿 子王澈(1473-1551)字子明,号东崖,正德癸 酉(1513)举人,历官布政司参议。王激 (1476-1537)字子扬,嘉靖癸未(1523)进士, 官至国子监祭酒。王澈生二子:王叔果、王叔杲。 王叔果(1516-1588)字育德,号西华,嘉靖庚 戌(1550)进士,历官广东按察司副使。王波杲 (1517-1600)字阳德,号暘谷,嘉靖壬戌 (1562)进士,官至右参政。王叔果三子,长子 光蕴是宁国县丞。叔杲子光美,官光禄丞。

据乾隆版《永嘉县志》载:“自宋以来,位宰执者(注: 即是当宰相执政的)六人;侍从、台谏(注:侍从指翰林院 学士、六部尚书等官;台谏指监察御史、补阙、拾遗等向 皇帝规谏之官)五十人;监司(指按察使、转运使、提刑等 官)、郡守百十余人。”在宋朝,永嘉曾出状元12名。芙 蓉村有同朝:“十余金带”,豫章村有“一门三代五进 士”,溪口村戴氏有“一门六进士”,昔章伦先生有联云: “邹鲁号溪山,道统儒门双接绪;程朱传理学,春宫第甲 六登墀。”可见楠溪江畔,在中国历史上的文风盛况。
永嘉楠溪江畔,秀水奇山,地灵 人杰,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 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 “永嘉自古读书多。” 楠溪山间, 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 民间有对联是这样写道:“二字格言 勤与俭,两行正业读和耕。”楠溪江 两岸,山明水秀,气候宜人,为“耕 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宋代的“耕读社会”成了永嘉山村文化的一 大特色,并结出了累累硕果,自唐天佑三年至 清光绪十八年的987年间,永嘉考取进士725名, 南宋时尤为突出,有563名。
张璁祠堂
• 永强文化的历史背景,像被东海浪潮冲积而成
的平原,经过长期的文化酝酿和积淀,到明代 的时候,永强耕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把永强文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明朝的正德、天启(1521-1639)年间,正是 永强文风鼎盛的时期,其中佼佼者有正德年间 任南京礼部左侍郎的王瓒(1462-1524),嘉靖 年间任内阁首辅的张璁(1475-1539),嘉靖年 间任广东参政的项乔(1493-1552),天启年间 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张天麟(1586-1639)等。
• 二都英桥王钲一家为例。
• http://you.video.sina.com.cn/b/63117061234698483.html
永昌堡
永昌堡----抗倭的见证
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建于1558年(明嘉
靖三十七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明代,温州沿 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后王叔果、 叔呆兄弟发起修建此堡以抗倭。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 东西阔445米,周长2366米,城墙高8米,基阔4米。用石块斜垒, 中夯土。城外环护城河,城内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 然可观。该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 楼。2001年06月25日,永昌堡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 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指半耕半读或又耕又读的态度和生存 状态。在古代永嘉农村奉行“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在宋代建造的苍坡村、芙蓉村、岩头村朴实无华的农 耕人家与翰墨交辉相映,是典型的耕读文化。
芙蓉书院
的图 .中 距的 今" 已明 有文 八书 百院 多" 年, 的就 历是 史南 了宋 .朝 父 子 进 士 戴 蒙 , 戴 侗 所 创 办
• 永强人民在这一片土地上,已经至少生存了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来,永强人民生息在这一片土地上,在农耕 时代虽然地处偏僻的东海一隅,但这样气候湿润,美 丽富饶的地方,对农耕时代的人来说,是多么令人神 往的地方。 有了美丽山水的滨海风光,有了产物丰富,气候温暖 的自然环境,同时受到了温州古城的文化辐射,到这 里任盐监院的官员,带来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气息。这 对于有优越生息环境的永强人来说,自然重视文化的 传承。
芙蓉亭

芙蓉亭建在水中央,两边有石板桥与两 岸相连,一边是长塘街,一边是民房。在 民房一边,有石阶通往水边,可以在石阶 的最下一层洗衣洗菜。西面不远处是芙蓉 书院。南方的小镇,文化气息很浓,这样 一个小村子,也有书院,算是一种对文化 的追求。
芙蓉池位于长塘街南侧,东西长43米, 南北宽13米,池子并不太大,但是设在芙 蓉池里的芙蓉亭却十分安适。芙蓉亭是一 座带有阁楼的歇山顶式建筑,有4根支柱、 12棵檐柱,周围有美人靠。 如果在盛夏太 阳落山以后,吃过晚饭,村民们闲坐在亭 子里,当是很惬意的。如果只看这水榭, 也与公园里的相仿,既可乘凉,也可欣赏 美景。
岩头村
东皋村
永强的耕读文化
• 高士恒栖沧海曲,好山多在永嘉场。
罗山高耸气郁葱,蜃江涛浪雄。 海滨小邹鲁,代产奇才冠浙中, …… 清末永嘉场场知事:程云骥

永强,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童蒙时代,我 在父辈讲述张璁参与朝廷大礼仪,王瓒苦读求功名, 王沛、王德英勇抗倭杀敌,娄一、娄二筑沙城抗洪潮 的故事中长大的。这些故事宛如和风细雨,滋润着我 成长。随着滚滚商品大潮的冲击,当我们进入父辈的 年龄,孩子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却逐渐地淡化了,象 斜阳下的一抹风景,渐渐地走向消失之际。家乡的文 化,对他们的成长和走向社会,仿佛是一件可有可无 的事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家乡的文化也是一种 人文精神滋脉的清流。只有具有丰富人文情感的人, 才能是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能 成为为民族乃至为人类的进步事业献身的人。
永嘉芙蓉村

芙蓉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可以说是饱经沧 桑。据《陈氏宗谱》明弘治十年(公元1479年)记 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 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 见此地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 归塘,于是筑屋定居。”至今芙蓉村仍以陈姓村 民为主。
永嘉芙蓉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