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2、在理解词含义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对诗词言外之意、韵外之旨的探究能力
3、鉴赏本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
4、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根据学案及注释以及课后习题朗读整体感知。
2、根据本学后面的问题探究先学习,将不懂的地方标记。
3、课堂上积极交流,适当做些笔记。根据老师及同学的交流,在老师的启下搞懂原来模糊的地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人论世,深刻地体会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过程设计:由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教师实时点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1、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李煜一生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
2、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即李后主。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想苟且偷安。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终日过着“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他有感而发,作了《虞美人》一词,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听,大怒。不久,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李煜,五代时出色的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主要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沦为囚徒生活的痛苦,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的窠臼。后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二、诵读吟唱
齐读,自由读,交流读,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
三、合作互学、质疑解难(学生完成,教师点拨。)
1、“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那么过去的日子呢?经历过欢娱,
也经历过痛苦,经历过繁华,也经历了失败,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多少往事都只能积压在心中,无人可诉,无处可诉。想想过去和未来,只有无法排遣的郁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名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具有一种既郁结又奔放、既沉着又飞动奔放恣肆的气势,体现出李煜在繁华落尽之后的一派天真。词境阔达,气象豪迈。
3、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李煜生于昇元元年(937),当时正是南唐盛世。他25岁(961)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君主。当时是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经是宋国的属国。他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李煜在位15年,975年冬,他39岁的时候蒙羞投降,随军北上,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去世,死时42岁。《虞美人》写于他被俘之后、软禁汴京时期,据说《虞美人》引动了宋太祖的杀机,导致李煜被牵机药毒死。李煜被俘之后的词作不同于前期摹写宫廷生活的艳情作品。亡国被俘,对于他来说,是生活中的巨大转折。李煜本是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向往渔夫那种“一壶酒,一竿身”的逍遥生活,向往佛教境界中超脱尘梦的解脱。南唐灭亡后,他从一个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这种“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看到了李煜以纯真的悲情表现出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无限愁闷。《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正所谓“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诗家幸”。
四、课外延伸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的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说出一二即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