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在瘤胃的消化过程

合集下载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Ruminant)消化碳水化合物的特点:一、反刍动物消化食物方式:1、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舌、牙齿、胃和瘤胃。

2、反刍动物把食物放进瘤胃,通过有齿的牙齿和舌将食物细碎,并含有消化酶。

3、瘤胃中除了消化酶,还有细菌和发酵微生物,它们把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例如乳酸、硫酸等有机酸,以便吸收。

4、食物在瘤胃中经过发酵,大部分被彻底消化,然后放进胃中,最终由胃吸收进入血液中。

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1、由于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特殊结构,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比其他动物要高得多,有达到90%以上。

2、反刍动物可以大量消化植物性食物,而不必改变植物性食物,因为它们可以把植物性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方便吸收。

3、由于使用细菌和发酵微生物来参与消化,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以有效的消化大量碳水化合物,大大提高效率,而且不会浪费太多能量。

三、反刍动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优势:1、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消化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比起其他动物效率更高,而且可以把微小的有机酸吸收入体,从而大大提高消化效率。

2、反刍动物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完成体能活动和生长发育,可以增加肉质量和大小,以及饲料利用率。

3、反刍动物胃内发酵细菌可以有效率的分解碳水化合物,从而为动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对于动物健康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消化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还有助于动物的体能活动、生长发育以及饲料利用率。

反刍动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有效的分解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动物获得更多营养物质,为动物健康成长服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20,32(2):566⁃570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20.02.011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刘玉峰㊀丛玉艳∗(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沈阳110866)摘㊀要: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的消化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㊂羔羊瘤胃的结构和机能尚不完善,其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饲粮碳水化合物是调控瘤胃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㊂本文综述了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通过调整羔羊饲粮碳水化合物结构来改善羔羊瘤胃发育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依据㊂关键词:碳水化合物;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羔羊;瘤胃发育中图分类号:S816.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20)02⁃0566⁃05收稿日期:2019-08-09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15103036)作者简介:刘玉峰(1994 ),男,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㊂E⁃mail:1099283427@qq.com∗通信作者:丛玉艳,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cyy66@163.com㊀㊀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生理学上必不可少的功能,其特殊性在于能将饲粮中的纤维物质转化为营养物质[1],在幼龄阶段瘤胃的健康发育与否决定了成年反刍动物生产效率的高低㊂瘤胃的功能和组织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占羔羊饲粮2/3左右的碳水化合物是调控瘤胃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㊂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㊂而目前有关碳水化合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犊牛上,在羔羊上的研究较少㊂因此,本文就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羔羊饲粮结构的调整及后续研究提供基础㊂1 羔羊瘤胃发育过程㊀㊀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粮以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㊁pH与微生物等,其中饲粮是影响瘤胃发育的直接原因[2]㊂羔羊初生时,瘤胃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很小,不能发挥其对饲粮进行微生物酵解消化的功能;随着日龄的增长和采食习惯的变化,瘤胃逐渐发育,生理代谢功能逐渐完善㊂羔羊瘤胃发育主要体现在瘤胃组织形态㊁瘤胃内环境的稳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上㊂瘤胃组织形态发育主要体现在瘤胃上皮和瘤胃乳头这2部分㊂瘤胃上皮的发育与更新实质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当上皮细胞分裂到一定数量时,会分化为不同的细胞,即产生新的组织器官[3]㊂瘤胃上皮覆盖瘤胃乳头,其大小可以增殖,从而增加瘤胃上皮的表面积和营养吸收能力[4]㊂瘤胃乳头是瘤胃上皮基底层的冠状突起,其物理形态(长度㊁宽度㊁密度等)决定与瘤胃中食糜的接触面积,瘤胃乳头由2层细胞组成,浅层上皮角化,瘤胃对食糜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角质化乳头的机械性运动,乳头的研磨作用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5],且瘤胃乳头的表面积越大,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效率越高[6]㊂在3周龄前的羔羊,采食的母乳或液体饲料会经食管沟直接进入皱胃,由于闭合作用,未对瘤胃乳头产生刺激[7],这延缓了瘤胃的发育,导致瘤胃壁较薄,瘤胃乳头短小无色泽;从3周龄开始慢慢地采食消化草料后,瘤胃内壁的乳头在物理刺激下形成冠状突起,开始具有成年羊的消化代谢功能,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乳头的增殖是由采食固体饲料触发的[8],瘤胃乳头表面积的差异与可2期刘玉峰等: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发酵有机物的摄入及其相关的VFA的产生有关[9]㊂研究发现羔羊瘤胃乳头的物理形态和密度随日龄而变,乳头的物理形态随日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10];瘤胃的乳头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㊂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是保证反刍动物健康的前提[11]㊂在探究瘤胃内环境稳态时,通常将pH㊁氨态氮(NH3⁃N)浓度和VFA组成比例这3个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㊂成年羊瘤胃的pH保持在6 7,这样有利于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建立和消化酶活性的发挥,羔羊瘤胃pH在初生时很低,在14日龄时能达到6左右并逐渐稳定下来㊂在初生羔羊的瘤胃中,VFA浓度会随日龄增加不断升高[12]㊂研究发现,山羊羔羊在2 4周龄这一阶段,瘤胃VFA浓度显著上升,NH3⁃N浓度则在羔羊一出生就可被检测到,在4周龄时逐渐稳定[13],羔羊在4周龄即可将瘤胃内环境调节至趋于稳定,具备消化吸收固体饲料的功能[14]㊂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对反刍动物采食的营养物质消化分解,有助于将植物纤维降解为短链脂肪酸和氨化合物㊂在犊牛出生后不到20min的时间里,瘤胃中就已有了产甲烷菌和纤溶细菌[15]㊂在羔羊的试验研究中发现,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会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占瘤胃微生物主要门类的拟杆菌门㊁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变化不一,厚壁菌门丰度较稳定,不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拟杆菌门的丰度随日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变形菌门的丰度随日龄的增加不断降低,但都在3月龄时趋于稳定[16]㊂2㊀饲粮NDF水平对羔羊瘤胃发育的影响㊀㊀现已普遍认为,更多的纤维摄入会导致瘤胃的物理填充,从而调节羔羊的摄入量[17]㊂饲粮中的牧草是纤维的主要来源,苜蓿㊁羊草㊁玉米秸秆和青贮等,这些植物性原料的中性洗涤纤维是粗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它影响咀嚼速度和唾液生成,并增加瘤胃的缓冲能力[18],通常在饲粮中添加这类饲料原料来调节NDF水平㊂饲粮中添加含NDF的粗饲料可刺激瘤胃肌肉化,增强瘤胃的体积和运动能力,促进反刍,保持瘤胃壁的完整和健康[19]㊂在当前的研究中发现,补充紫花苜蓿所提供的额外NDF对改善育肥羊瘤胃功能和提高生产性能有积极的作用[20]㊂研究发现,在21日龄羔羊的开食料中添加15.0%苜蓿,与不添加和添加7.5%的苜蓿相比,开食料中含有15.0%的苜蓿的可以减少瘤胃壁角质层的厚度,增加瘤胃壁基层的厚度,且不会对羔羊的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21]㊂在断奶羔羊的饲粮中添加苜蓿可以改善生长羔羊瘤胃乳头的长度㊁宽度和表面积,并增强了瘤胃的消化吸收能力[22]㊂3㊀饲粮NFC水平对羔羊瘤胃发育的影响㊀㊀NFC是饲粮中较容易消化的部分,可在瘤胃内迅速降解[23],现已作为衡量饲料中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水平的指标㊂NFC在谷物类饲料和谷物类副产品中大部分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瘤胃对淀粉消化降解后可降低pH㊂通常情况下,淀粉有2种存在形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㊂不同淀粉组成(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在瘤胃内的发酵模式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淀粉发酵的终产物(VFA)的组成也会有所不同,随后差异性地影响瘤胃发育[24]㊂高支链淀粉易被瘤胃消化吸收[25],研究发现羔羊在采食含高支链淀粉的饲粮后,瘤胃上皮的厚度显著增加,且对羔羊瘤胃乳头起到了很好地促进发育作用[26]㊂在促进瘤胃上皮细胞更新发育的过程中,相对于乙酸和丙酸,丁酸的作用最大,丁酸能够加速瘤胃上皮细胞的分裂㊁分化,完善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现有人提出丁酸盐是瘤胃上皮组织功能改变的有效调节剂[27]㊂研究发现,丁酸还可以促进瘤胃乳头生长和增殖[28]㊂瘤胃上皮细胞对丁酸的摄取能力与瘤胃pH呈正相关[29]㊂精饲料含有大量的NFC,研究发现,补饲精饲料后增加了瘤胃上皮乳头长度㊁表面积[30];并且,随精饲料补饲水平的升高,羔羊瘤胃乳头长度㊁宽度㊁密度增加,瘤胃表面积增大,这有利于饲粮发酵和养分吸收[31]㊂4㊀饲粮NFC/NDF对羔羊瘤胃发育的影响㊀㊀动物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对应制订不同的饲粮配方,通常会对饲粮中的精粗比进行调整,但是精粗比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结构比例㊂因为在精饲料和粗饲料中都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物质,但是其比例和含量不同[32]㊂饲粮中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不同会导致瘤胃发酵方式的不同,进而导致VFA的生成量不同[33]㊂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加速羔羊生长,通常会在饲粮中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但是饲765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喂高谷物饲料的反刍动物更容易发生瘤胃或代谢性酸中毒和瘤胃乳头角质化不全,严重损坏胃肠功能[34],且更多的瘤胃发酵会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对采食量[35]㊁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36]㊂采用按NFC/NDF设计饲粮配方,对应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对羔羊瘤胃发酵内环境起到更好的调控作用,对瘤胃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㊂同时,确定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所适合的饲粮营养水平,将使生产者能够在完全发挥羔羊瘤胃功能的情况下使其尽早断奶[37]㊂反刍动物所消耗饲粮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构比例可改变微生物种群的结构[38]㊂研究发现,对断奶前的羔羊,提高饲粮中的NFC/NDF,可提高瘤胃总菌群的数量并降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39],但会降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40]㊂也有研究发现,随着羔羊饲粮中NFC/NDF变小,瘤胃pH会升高,瘤胃肌肉层增厚,同时抑制了瘤胃乳头角质化及瘤胃乳头凝集[41]㊂目前,针对羔羊阶段的碳水化合物结构比例对瘤胃发育机制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调整饲粮NFC/NDF可更好地探究羔羊瘤胃发育与饲粮营养之间的关系㊂5㊀小㊀结㊀㊀羔羊瘤胃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幼龄到成年这一过渡阶段,羔羊瘤胃的发育很迅速,瘤胃的组织结构发育㊁内环境的稳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都对成年羊的生产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㊂瘤胃的发育起源于羔羊对饲粮的采食,饲粮中被采食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占比越高,对瘤胃发育越有益,但饲粮中NFC水平过高易造成瘤胃酸中毒和腹泻,而NDF水平过高的饲粮又降低了饲粮营养价值,合理的NFC/NDF是瘤胃健康发育的重要保障㊂目前,3月龄前羔羊饲粮NFC/NDF以及在3月龄前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的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FRANCOA,MASOTJ,REDONDOE.Ontogenesisoftherumen: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MerinosheepandIberianreddeer[J].AnimalScienceJour⁃nal,2011,82(1):107-116.[2]㊀杨斌.早期补饲苜蓿调节幼龄湖羊生长和瘤胃发育的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7.[3]㊀郭奇.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山羊前胃上皮生长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4]㊀GÄBELG,ASCHENBACHJR,MÜLLERF.Trans⁃ferofenergysubstratesacrosstheruminalepithelium:implicationsandlimitations[J].AnimalHealthRe⁃searchReviews,2002,3(1):15-30.[5]㊀张双奇,昝林森,梁大勇,等.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犊瘤胃组织结构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9):59-64.[6]㊀BANNINKA,FRANCEJ,LOPEZS,etal.Modellingtheimplicationsoffeedingstrategyonrumenfermen⁃tationandfunctioningoftherumenwall[J].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2008,143(1/2/3/4):3-26.[7]㊀祁敏丽,刁其玉,张乃锋.羔羊瘤胃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9):77-81.[8]㊀SUÁREZBJ,VANREENENCG,BELDMANG,etal.Effectsofsupplementingconcentratesdifferingincarbohydratecompositioninvealcalfdiets:Ⅰ.Animalperformanceandrumenfermentationcharacteristic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06,89(11):4365-4375.[9]㊀DIEHOK,BANNINKA,GEURTSIAL,etal.Mor⁃phologicaladaptationofrumenpapillaeduringthedryperiodandearlylactationasaffectedbyrateofin⁃creaseofconcentrateallowance[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6,99(3):2339-2352.[10]㊀冯如龙,赵文嘉,张锐,等.不同日龄舍饲绵羊瘤胃形态学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4):29-32[11]㊀赵国宏,王世琴,刁其玉,等.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8):3473-3481.[12]㊀李凤鸣,雒秋江,牛越峰,等.不同代乳条件下1 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5):1567-1576.[13]㊀JIAOJZ,LIXP,BEAUCHEMINKA,etal.Rumendevelopmentprocessingoatsasaffectedbysupple⁃mentalfeedingv.grazing:age⁃relatedanatomicdevel⁃opment,functionalachievementandmicrobialcoloni⁃sation[J].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2015,113(6):888-900.[14]㊀郭江鹏,张元兴,李发弟,等.0 56日龄舍饲肉用羔羊胃肠道发育特点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4):513-520.8652期刘玉峰等:饲粮碳水化合物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15]㊀GUZMANCE,BEREZA⁃MALCOLMLT,DEGROEFB,etal.Presenceofselectedmethanogens,fi⁃brolyticbacteria,andproteobacteria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ofneonataldairycalvesfrombirthto72hours[J].PLoSOne,2015,10(7):e0133048.[16]㊀WANGWM,LIC,LIFD,etal.Effectsofearlyfeedingonthehostrumentranscriptomeandbacterialdiversityinlambs[J].ScientificReports,2016,6:32479.[17]㊀JACQUESJ,BERTHIAUMER,CINQ⁃MARSD.GrowthperformanceandcarcasscharacteristicsofDorsetlambsfeddifferentconcentrates:forageratiosorfreshgrass[J].SmallRuminantResearch,2011,95(2/3):113-119.[18]㊀ALLENMS.Relationshipbetweenfermentationacidproductionintherumenandtherequirementforphysi⁃callyeffectivefiber[J].JournalofDairyScience,1997,80(7):1447-1462.[19]㊀MONTOROC,MILLER⁃CUSHONEK,DEVRIESTJ,etal.Effectofphysicalformofforageonperform⁃ance,feedingbehavior,anddigestibilityofHolsteincalve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3,96(2):1117-1124.[20]㊀BLANCOC,GIRÁLDEZFJ,PRIETON,etal.Totalmixedrationpelletsforlightfatteninglambs:effectsonanimalhealth[J].Animal,2015,9(2):258-266.[21]㊀NOROUZIANMA,VALIZADEHR,VAHMANIP.RumendevelopmentandgrowthofBalouchilambsof⁃feredalfalfahaypre⁃andpost⁃weaning[J].TropicalAnimalHealthandProduction,2011,43(6):1169-1174.[22]㊀ALHIDARYI,ABDELRAHMANMM,ALYEMNIAH,etal.CharacteristicsofrumeninNaemilamb:morphologicalchangesinresponsetoalteredfeedingregimen[J].ActaHistochemica,2016,118(4):331-337.[23]㊀HALLMB.Challengeswithnonfibercarbohydratemethods[J].JournalofAnimalScience,2003,81(12):3226-3232.[24]㊀ZHAOFF,RENW,ZHANGAZ,etal.Effectsofdifferentamylosetoamylopectinratiosonrumenfer⁃mentationanddevelopmentinfatteninglambs[J].A⁃sian⁃Australas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e,2018,31(10):1611-1618.[25]㊀RENW,ZHAOFF,ZHANGAZ,etal.Gastrointesti⁃naltractdevelopmentinfatteninglambsfeddietswithdifferentamylosetoamylopectinratios[J].Canad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2016,96(3):425-433.[26]㊀孙大明,李弘伟,毛胜勇,等.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27(8):197-203.[27]㊀MALHIM,GUIHB,YAOL,etal.Increasedpapillaegrowthandenhancedshort⁃chainfattyacidabsorptionintherumenofgoatsareassociatedwithtransientin⁃creasesincyclinD1expressionafterruminalbutyrateinfusion[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3,96(12):7603-7616.[28]㊀SHENZM,KUHLADS,ZITNANR,etal.Intraru⁃minalinfusionofN⁃butyricacidinducesanincreaseofruminalpapillaesizeindependentofIGF⁃1systemincastratedbulls[J].ArchivesofAnimalNutrition,2005,59(4):213-225.[29]㊀PENNERGB,GUANLL,OBAM.Effectsoffeed⁃ingfermentenonruminalfermentationinlactatingHolsteincowsfedtwodietarysugarconcentration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09,92(4):1725-1733.[30]㊀黄智南.日粮营养对前胃上皮生长和组织形态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31]㊀杨彬彬,郭春华,王之盛,等.精料补饲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6):1757-1761.[32]㊀王贝.饲粮NDF/NFC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19.[33]㊀BANNINKA,KOGUTJ,DIJKSTRAJ,etal.Estima⁃tionofthestoichiometryofvolatilefattyacidproduc⁃tionintherumenoflactatingcows[J].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y,2006,238(1):36-51.[34]㊀STEELEMA,ALZAHALO,HOOKSE,etal.Ru⁃minalacidosisandtherapidonsetofruminalparakera⁃tosisinamaturedairycow:acasereport[J].ActaVeterinariaScandinavica,2009,51(1):39.[35]㊀KRAJCARSKI⁃HUNTH,PLAIZIERJC,WALTONJP,etal.Shortcommunication:effectofsubacuteru⁃minalacidosisoninsitufiberdigestioninlactatingdairycow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02,85(3):570-573.[36]㊀FERRARETTOLF,CRUMPPM,SHAVERRD.Effectofcerealgraintypeandcorngrainharvestingandprocessingmethodsonintake,digestion,andmilkproductionbydairycowsthroughameta⁃analysi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3,96(1):533-550.[37]㊀COVERDALEJA,TYLERHD,QUIGLEYⅢJD,965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etal.Effectofvariouslevelsofforageandformofdietonrumendevelopmentandgrowthincalve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04,87(8):2554-2562.[38]㊀FERNANDOSC,PURVISⅡHT,NAJARFZ,etal.Rumenmicrobialpopulationdynamicsduringadap⁃tationtoahigh⁃graindiet[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0,76(22):7482-7490.[39]㊀YÁÑEZ⁃RUIZDR,MACÍASB,PINLOCHEE,etal.Thepersistenceofbacterialandmethanogenicarchaealcommunitiesresidingintherumenofyounglambs[J].FEMSMicrobiologyEcology,2010,72(2):272-278.[40]㊀SONGSD,CHENGJ,GUOCH,etal.EffectsofexogenousfibrolyticenzymesupplementationtodietswithdifferentNFC/NDFratiosonthegrowthper⁃formance,nutrientdigestibilityandruminalfermenta⁃tioninChinesedomesticatedblackgoats[J].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2018,236:170-177.[41]㊀解彪.不同NDF水平饲粮对羔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8.∗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cyy66@163.com(责任编辑㊀菅景颖)ResearchAdvancesofEffectsofDietaryCarbohydrateonRumenDevelopmentinLambsLIUYufeng㊀CONGYuyan∗(College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866,China)Abstract:Asauniquepartofthedigestiveorganofruminants,therumen sfunctionsofdigestion,metabo⁃lismandnutritionabsorptionhavegreatsignificancetothegrowthofruminants.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lambrumenarenotperfect,andthedevelopmentoftherumenisaffectedbymanyfactors,anddietarycarbo⁃hydrateisanimportantfactorintheregulationofrumendevelopment.Inthisarticle,theeffectsofdietarycar⁃bohydrateonrumendevelopmentinlambswerereviewedtoprovideevidencefor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ofimprovingrumendevelopmentoflambsbyadjustingdietarycarbohydratestructure.[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20,32(2):566⁃570]Keywords:carbohydrate;non⁃fibrouscarbohydrate;neutraldetergentfiber;lambs;rumendevelopment075。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对于反刍动物来说,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尤为重要。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一个特殊部分,能够有效地分解纤维素以及其他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糖类。

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

它们通过发酵作用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例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这些简单的糖类可以被动物体吸收和利用,提供能量。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

VFA是一类低碳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它们是反刍动物能量来源的主要产物,能够直接被动物吸收和利用。

VFA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能促进瘤胃壁的细胞生长和修复。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气体,例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是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甲烷是反刍动物排放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过程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以及反刍动物自身的生理状态都会对分解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高纤维饲料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率。

总结起来,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糖类和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产物能够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促进瘤胃壁的细胞生长和修复。

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质量和种类、微生物种群结构以及反刍动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等。

通过深入了解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刍动物的消化机制,并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生长停滞:动物因某些原因(如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生长减慢、零生长及负生长的现象称为;1、生长补偿消除了影响动物生产停滞的因素之后,动物在短期内的生长速度超过正常值的现象称之。

2、真实消化率公式为:真实消化率=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合成的,一般情况下不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之。

4、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5、白肌病动物缺乏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所引起一种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肌肉仓白,收缩无力等。

1、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畜的体增重(或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高于同等日粮水平的空怀母畜的现象称之。

2、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总养分(未扣除内源性养分)再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

公式为:表观消化率=3、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或虽然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4、碘价100克的脂肪或脂肪酸吸收碘的克数称之。

5、佝偻病幼年动物因缺钙、磷及维生素D所引起的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疾病。

1、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有双键的脂肪酸称之。

2、代谢体重:以千克为单位的自然体重的0.75次方:W0.75(kg)。

3、无氮浸出物:=100-(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粗纤维)4、短期优饲:母畜在配种前的7~14天增加养分的饲养方法称之。

5、瘤胃氢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饱和脂肪的现象。

1、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符合动物需要的蛋白质称之。

2、热增耗也称为体增热,是由于动物采食、消化饲料所增加的产热量。

等于动物采食前后产热量之差。

3、营养需要动物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称之。

4、软脂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猪肉称之。

5、脂肪的酸败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

七、简答题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为:(1) 作为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2) 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物质;(3) 作为能源物质;(4) 作为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瘤胃内环境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瘤胃内环境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瘤胃内环境优化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瘤胃在反刍动物的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瘤胃内环境的优劣是微生物生存与繁殖及营养物质吸收能否被很好地消化吸收的首要条件。

本文主要讨论了维持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如瘤胃液PH 值,气体,微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性及其优化与调控技术,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瘤胃;内环境;优化技术;应用瘤胃微生物生存与繁衍要求一个稳定的瘤胃内环境。

正常情况下,由于动物本身存在一套自我稳衡机制,反刍动物依靠它能不断实现瘤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这一自我稳衡机制主要包括唾液的分泌与反刍,瘤胃周期性收缩,内源营养物进入瘤胃,嗳气和有效的缓冲体系等。

如果瘤胃内环境的变动超过了动物自我稳衡控制能力的限度,就需要采取必要的人为调控措施;否则就会实现失控,导致瘤胃内环境紊乱,瘤胃功能下降等疾病[1] 。

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手段来调节瘤胃内环境。

反刍动物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可被看成一个供厌氧微生物繁殖的大发酵罐,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在瘤胃中经微生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并被微生物用来合成菌体蛋白及B族维生素等物质。

采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内环境进行调控,可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稳定的条件。

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 瘤胃内环境的概述正常情况瘤胃内环境可看作是一个供厌氧微生物繁殖的发酵罐,具有微生物活动及繁殖的良好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 :1.1 瘤胃的营养供给与运动饲料进入瘤胃后,能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节律性瘤胃运动将内容物搅拌混合,并使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微生物均匀地排入后段消化道。

1.2 瘤胃的渗透压,温度,PH 值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与血液相近,并维持相对恒定;瘤胃能维持适宜的温度,由于微生物的发酵活动,使瘤胃内的温度高达39 ~41℃;瘤胃理想的pH 值为6.4 ~6.8 ,呈中性至弱酸性,是瘤胃微生物存活的最佳条件,对纤维的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形成有重要帮助,只有在此范围内,才能保证奶牛获得最高饲料采食量、最佳饲料消化率、正常的乳脂率和良好的健康状况[3] 。

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饲料进入瘤胃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和代谢过程,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饲料的分解产物可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糖原和纤维素等,供机体利用。

(1)糖类的分解和利用:反刍动物饲料内的糖类物质均能被微生物发酵,其中可溶性糖类的发酵速度最快,淀粉次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慢。

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糖类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其中40%—45%在瘤胃内被细菌和纤毛虫分解,其他糖类由不同细菌和纤毛虫发酵。

发酵的终产物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VFA)、CO2和甲烷(CH4)。

VFA主要是乙酸、丙酸、丁酸,可以经动物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被机体利用,其中乙酸和丁酸是泌乳期反刍动物合成乳脂的主要原料。

瘤胃微生物在发酵糖类的同时,还能把分解产生的单糖和双糖转化成糖原,储存于细胞内。

微生物随食糜进入皱胃和小肠后能被消化,糖原可被宿主吸收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葡萄糖的来源之一。

(2)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反刍动物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自身的蛋白质,供宿主利用。

饲料蛋白进入瘤胃后50%—70%被微生物的蛋白酶分解为多肽和蛋白酶。

氨基酸经脱氨基酶的进一步分解,生成有机酸、氨和CO2。

微生物也可以直接利用氨基酸和多肽合成蛋白质,储存于微生物内,所以瘤胃中游离氨基酸很少。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分解饲料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如尿素、铵盐、酰胺等,产生氨和CO2。

一部分氨作为氮源,可被微生物利用,用来合成菌体蛋白,储存在微生物体内;一部分可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运输到肝,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

一部分尿素分泌到唾液中,进入瘤胃后被细菌分泌的脲酶分解为CO2和氨。

氨被瘤胃壁吸收后,可重新合成尿素,这一过程称尿素再循环。

糖类的分解产物和挥发性脂肪酸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并可提供能量。

因此饲料中必须有足够的糖类物质,如给骆驼投喂几乎不含蛋白质的饲料时,其代谢产生的尿素并没有从尿中排除,而是在瘤胃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奶牛瘤胃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奶牛瘤胃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奶牛瘤胃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孙兴志奶牛采食的饲料中75-80% 的干物质以及50% 以上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

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瘤胃内的细菌和纤毛虫彼此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正是这种共生关系决定了它有消化大量粗纤维饲料的能力。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经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 ),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它是反刍动物最大的能源。

正常情况下,乙酸占50-65% ,丙酸占18-25% ,丁酸占12-20% 。

VFA 之间的比例受日粮精粗料比例、粗饲料形态的影响。

当日粮粗饲料比例减少或粗料太细时,丙酸比例增加而乙酸比例降低,若乙酸比例下降到50% 以下,乳中脂肪含量降低而体脂肪沉积增加,这对于育肥牛有好处,而对奶牛是不利的(因为反刍动物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参加到乳脂肪酸分子中)。

此外,碳水化合物的可发酵程度、饲料在瘤胃中停留时间的长短、唾液分泌的多少都影响发酵模式。

由此可见,养乳牛精料不能过多,粗料不能加工太细,但这也并不是说不能用精料或粗料越长越好。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证明:用粗料含量高的日粮饲喂乳牛,只能获得较低的产量,因为食入的可消化能太少,而能量损失较大(主要是产生的甲烷),如果想使产奶量达到6000 -7000kg ,必须供给乳牛较多的精料,至少占总营养价值的40% 。

但前以述及精料量增多,粗料量减少,会导致瘤胃内容物PH 值降低,正常瘤胃微生物区系改变,丙酸比例增高,乳脂率下降,而且PH 值下降也容易造成胃溃疡等,有时甚至发生酸中毒。

如何使乳牛适应高精料水平的日粮,获得高的产奶量,而又要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呢?解决办法就是要控制瘤胃发酵,如向日粮中添加缓冲化合物,如碳酸氢钠和氧化镁等,以使瘤胃内容物维持适宜的PH 值,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间保持适宜的比例。

据实验在精料较多的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等缓冲化合物不仅可使乳脂率较不添加者提高,而且也提高了产奶量,原因主要是缓冲化合物还能使其对饲料干物质采食量增加,并提高消化率。

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1)糖类的分解和利用:反刍动物饲料内的糖类物质均能被微生物发酵,其中可溶性糖类的发酵速度最快,淀粉次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慢。

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糖类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其中40%—45%在瘤胃内被细菌和纤毛虫分解,其他糖类由不同细菌和纤毛虫发酵。

发酵的终产物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VFA)、CO2和甲烷(CH4)。

VFA主要是乙酸、丙酸、丁酸,可以经动物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被机体利用,其中乙酸和丁酸是泌乳期反刍动物合成乳脂的主要原料。

瘤胃微生物在发酵糖类的同时,还能把分解产生的单糖和双糖转化成糖原,储存于细胞内。

微生物随食糜进入皱胃和小肠后能被消化,糖原可被宿主吸收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葡萄糖的来源之一。

(2)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反刍动物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自身的蛋白质,供宿主利用。

饲料蛋白进入瘤胃后50%—70%被微生物的蛋白酶分解为多肽和蛋白酶。

氨基酸经脱氨基酶的进一步分解,生成有机酸、氨和CO2。

微生物也可以直接利用氨基酸和多肽合成蛋白质,储存于微生物内,所以瘤胃中游离氨基酸很少。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分解饲料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如尿素、铵盐、酰胺等,产生氨和CO2。

一部分氨作为氮源,可被微生物利用,用来合成菌体蛋白,储存在微生物体内;一部分可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运输到肝,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

一部分尿素分泌到唾液中,进入瘤胃后被细菌分泌的脲酶分解为CO2和氨。

氨被瘤胃壁吸收后,可重新合成尿素,这一过程称尿素再循环。

糖类的分解产物和挥发性脂肪酸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并可提供能量。

因此饲料中必须有足够的糖类物质,如给骆驼投喂几乎不含蛋白质的饲料时,其代谢产生的尿素并没有从尿中排除,而是在瘤胃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微生物随食糜进入皱胃后,微生物蛋白可被宿主利用。

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常用尿素替代日粮中约30%的蛋白质,尿素在瘤胃内脲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氨的速度为微生物利用速度的4倍。

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一是来自精料,主要含有淀粉和可溶性糖;二是来自牧草和其他粗饲料,如干草、作物秸秆和青贮料,这类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很高。

碳水化合物饲料是肉牛的主要能量来源。

(一)可溶性糖的消化可溶性糖主要包括单糖和双糖,是谷物饲料的成分。

这些糖类几乎全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发酵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二氧化碳。

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能量,也可被细菌直接利用转变为菌体多糖。

(二)淀粉的消化淀粉是谷物和某些作物块茎的主要成分,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形式。

淀粉进入瘤胃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迅速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淀粉的消化速度受饲料来源和加工条件的影响,例如,加热可以加快淀粉的消化速度。

在瘤胃内未被消化的淀粉与菌体多糖一起到达小肠,被分解生成葡萄糖,经小肠吸收后被利用。

(三)粗纤维的消化粗纤维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约有45%在瘤胃内消化,10%在大肠内消化.粗纤维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到达大肠的粗纤维也同样被栖居在那里的微生物所降解。

(一)瘤胃内脂肪的消化与代谢饲料脂肪进入瘤胃后,发生3种变化,即水解作用、水解产物的氢化作用和脂肪酸的合成。

瘤胃微生物能够把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被微生物氢化饱和,甘油则进一步发酵降解生成丙酸。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各种结构的脂肪酸。

(二)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尽管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有一定的消化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小肠。

在胆汁和胰液的作用下,脂肪在空肠后段被完全降解并吸收。

(一)蛋白质在瘤胃内的消化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消化,可分为4个过程:第一,瘤胃微生物分泌的蛋白分解酶与肽酶将食入的蛋白质水解,变为肽与游离氨基酸;第二,游离氨基酸直接被利用以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或微生物的其他成分,如细胞壁和核酸;第三,氨基酸被继续分解而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与氨;第四,氨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牛羊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

牛羊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

牛羊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植物以CO2和H2O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无氮浸出物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容物中,它们易被牛羊消化吸收,一般消化率在95%以上。

1牛羊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1.1对粗纤维的消化吸收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二氧化硅等组成。

1.1.1从植物细胞壁的最外层往里数,第一层叫间隔层,分布的主要是果胶,牛羊消化道中的酶不能将其水解,其主要依赖肠道细菌的作用而被消化。

1.1.2从细胞壁往里数的第二层叫初生壁,其含纤维素10%-20%,含半纤维素2.5%-10%,含木质素1.25%-2.5%。

纤维素是葡萄糖分子的聚合物,半纤维素是戊糖和已糖的混聚物,其不溶解于水和盐酸。

瘤胃细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而将二者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1.1.3再往里的第三层叫次生壁,其含纤维素10%-20%,含半纤维素7.5%-30%,含木质素3.75%-7.5%。

木质素不是碳水化合物,它几乎不受瘤胃细菌的作用。

试验表明,饲料中木质素每增加1%,牛羊对饲料有机质的消化率就下降0.8%。

1.2对无氮浸出物的消化吸收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糖、多缩戊糖、配糖体、单宁物质、维生素C等。

1.2.1牛羊前胃的特点牛羊的消化器官由口腔、食管、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前三胃合称前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牛羊的瘤胃和网胃相当于发酵罐,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粗纤维的器官。

瘤胃细菌区系中纤维分解菌约占瘤胃活菌的1/4,另外还有分解淀粉和糖的细菌存在。

其次,瘤胃和网胃的容积大,如羊的前胃容纳内容物重量可达4-6kg,牛的前胃容纳内容物重量达30-60kg。

饲料在前胃停留时间长,为细菌消化提供了条件。

1.2.2牛羊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牛羊采食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食管内不发生变化,其进入瘤胃和网胃后,在细菌的作用下按以下步骤进行降解:第一步是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降解为单糖。

瘤胃的消化特点及对饲料能量的利用分析

瘤胃的消化特点及对饲料能量的利用分析

瘤胃的消化特点及对饲料能量的利用分析1 瘤胃消化的生理特点瘤胃微生物可以将宿主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为能被宿主利用的高营养物质。

如其分泌的β-糖苷酶可消化纤维、半纤维,将其分解为乙酸、丙酸等断链脂肪酸,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合成其它营养物质的成分,极大的提高了饲料的能量转化效率。

瘤胃可以将非蛋白氮转化为瘤胃微生物菌体蛋白和氨基酸,供给反刍动物利用,满足反刍动物的维持需要和一定的生产水平,节约蛋白质。

在饲喂无蛋白日粮时,反刍动物仍能利用瘤胃微生物合成的微生物蛋白供机体消化利用。

因此在添加非蛋白氮的基础上,反刍动物可以充分的消化利用劣质蛋白质,将非必需氨基酸转化为必需氨基酸,提高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甚至可以达到优质蛋白质的利用效果。

瘤胃微生物还可以合成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机体利用。

但是由于瘤胃其特殊的消化生理特点,在使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瘤胃在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可以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还能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

当饲喂优质蛋白质或大量蛋白质时,会被瘤胃微生物过度的降解,而降解产生的非蛋白氮超过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需要量,以氨的形式被瘤胃吸收合成尿素,大部分将被排出体外,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

在产奶高峰期,为了满足动物的维持及生产需要,需要大量蛋白质供给的时候,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特点将限制蛋白质的供给,因此优质的蛋白质需要过瘤胃处理,如甲醛化处理、包被等。

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饱和脂肪酸,饲料中添加的不饱和脂肪酸等必需脂肪酸被瘤胃微生物氢化,难以直接被真胃及小肠消化吸收,不能满足反刍动物在产奶高峰期对高能量及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而添加油脂会对瘤胃菌群造成一定的影响,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力,长期添加会对瘤胃的菌群平衡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难以预测的损失。

因此为了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又要能添加适量的油脂,必须将油脂经过加工处理,如甲醛化、包被、氢化、皂化等。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杨在宾(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摘要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成单糖,并进而分解成VFA的途经。

反刍动物葡萄糖来源主要是丙酸糖异生。

综述还阐述了甲烷能产生量估测、控制和过瘤胃碳水化合物调控技术。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调控技术,反刍动物。

RECENT DEVELOPMENT ON METABOL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CARBOHYDRATES FOR RUMINANTS(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China)YANG Zai-bin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at all the dietary carbohydrates are converted to glycoses, and the glycoses are promptly converted to VFA, propionate acid is largely converted to glucose by the liver, and it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glucose for ruminant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ways of estimate and control on methane energy produced in rumen and the technology of by pass carbohydrates.Key words: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ontrol technology and ruminant改革开发20余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生产结构已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猪为首的传统饲养格局,实现了猪、鸡、牛、羊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整理一、消化吸收(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

总的来看,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所以,在猪、禽的饲养实践中,其饲粮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对生长育肥猪应控制在8%以下,对母猪可在10-12%。

马、兔对粗纤维则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以粗纤维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辅。

1. 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吸收唾液与饲料在口腔中的接触是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道进行化学消化的开始,但不是所有动物的唾液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都有化学消化作用。

猪、兔、灵长目和人等哺乳动物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在微碱性条件下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

因时间较短,消化很不彻底。

禽类唾液分泌量少,α-淀粉酶的作用甚微。

产蛋鸡嗉囊中存在有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但因饲料粒度限制,消化不具明显营养意义。

饲料未与胃液混合之前,唾液含有淀粉酶的动物可继续消化淀粉,唾液不含淀粉酶的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甚微。

胃内无淀粉酶,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仅有部分淀粉和部分半纤维素酸解。

非反刍草食动物,如马,由于饲料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饲料本身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或细菌产生的酶对淀粉有一定程度的消化。

十二指肠是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饲料在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胆汁混合。

α-淀粉酶继续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和糊精。

低聚α-1,6-糖苷酶分解淀粉和糊精中α-1,6-糖苷键。

这样,饲料中营养性多糖基本上都分解成了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的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彻底分解成单糖被吸收。

小肠吸收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

果糖在肠粘膜细胞内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吸收入血后,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华南农业大学动科动物营养学期末重点

华南农业大学动科动物营养学期末重点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单胃动物无差异。

但由于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生成的氨除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经瘤胃吸收,入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

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从肾排出,这种氨和尿素的合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它在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并可使食入蛋白质被细菌充分利用合成菌体蛋白,以供畜体利用(图1)。

图1 反刍家畜体内蛋白质的消化代谢饲料蛋白质经瘤胃微生物分解的那一部分称瘤胃降解蛋白质(RDP),不被分解的部分叫做非降解蛋白质(UDP)或过瘤胃蛋白。

饲料蛋白质被瘤胃降解的那部分的百分含量称降解率。

各种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不一样,蛋白质溶解性愈高,降解愈快,降解程度也愈高。

例如,尿素的降解率为100 %,降解速度也最快;酪蛋白降解率90%,降解速度稍慢。

植物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变化较大,玉米为40%,大多可达80%。

常见几种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见表1。

表1 几种饲料蛋白的降解率饲料降解率(%) 饲料降解率(%)尿素酪蛋白大麦棉仁粕花生粕10090807065大豆粕苜蓿干草玉米鱼粉606040302.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品质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其中26%可全部利用氨,55%可以利用氨和氨基酸,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

瘤胃微生物能在氮源和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合成足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

用近于无氮的日粮加尿素,羔羊能合成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其粪、尿中排出的氨基酸是摄入日粮氨基酸的3~1 0倍,其瘤胃中氨基酸是食入氨基酸的9~20倍。

用无氮日粮添加尿素喂奶牛12个月,产奶4271 kg;当日粮中20%的氮来自饲料蛋白时,产奶量提高。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过程(仅供参考)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过程(仅供参考)

作业二班级:装控111班学号:1104310139 姓名:简述食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1. 食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有两个重要步骤:小肠中的消化和细菌帮助下的结肠发酵。

这一认识改变了我们过去几十年对膳食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理解。

例如,我们现在知道淀粉并不能完全消化,实际上有些是非常难消化的。

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仅只提供少量能量,最重要的是其发酵产物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价值。

“糖”并不是对健康普遍不利的,而淀粉也不一定对血糖和血脂产生有利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充实和扩展了碳水化合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理论,使我们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认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但由于停留时间短,消化有限;胃中由于酸的环境,对碳水化合物几乎不消化。

因此其消化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小肠消化吸收和结肠发酵。

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中完成。

单糖直接在小肠中消化吸收;双糖经酶水解后再吸收;一部分寡糖和多糖水解成葡萄糖后吸收。

在小肠不能消化的部分,到结肠经细菌发酵后再吸收(详见第1章)。

碳水化合物的类型不同,消化吸收率不同,引起的餐后血糖水平也不同。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

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在肠胃内消化吸收的速度不同,而消化、吸收的快慢与碳水化合物本身的结构(如支链和直链淀粉)、类型(如淀粉或非淀粉多糖)有关。

此外,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如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的多少),加工式,如颗粒大小、软硬、生熟、稀稠及时间、温度、压力等对GI都有影响。

总之,越是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GI值就越高。

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则会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幅度上下波动。

低“升糖指数”的食品,能大幅减少心脏疾病的风险。

一般果糖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食物,GI值偏低;膳食纤维高,一般GI值低,可溶性纤维也能降低食物GI值(如果胶和瓜尔豆胶),脂肪可延长胃排空和减少淀粉糊化,因此脂肪也有降低GI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bohydrate digestion in the rumen
• When food is eaten by the cow, the nutrients are initially in the form of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fats (or lipids). These are digested to products,which can be used directly by the cow or by the microbes in the rumen.
Thank you !
• Soluble carbohydrates are digested 100 times faster by the microbes in the rumen than are storage carbohydrates, while storage carbohydrates are digested about five times faster than the 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 As plants mature their cell walls become lignified. The lignin reduces the availability and utilisation of 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In other words, as plants mature, their digestibility declines because the components of their cell walls become less accessible and harder to digest.
• Figure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estibility andtate of digestion for sorru common rceas
• Rumen microbes ferment all carbohydrates,but the soluble and storage forms are fermented more quickly than the structural forms. Sugars and starches are broken down easily and quiddy. By comparison, cell-wall materialis digested slowly.
Soluble sugars
• The bacteria that ferment feeds high in soluble sugars (eg molasses, sugar quality grass) are similar to those that fennent starch. Sugary feeds generally cause fewer problems with increased acidity in the nUnen than starchy feeds. However, sugary feeds need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cow's diet slowly.
• The end products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carbohydrates include:
• vopionate and butyrate
•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he rumen Clement
Microbes of the rumen
• The microbes in the rumen include bacteria, protozoa and fungi. These microbes feed on forages ingested by the cow, and, by fermentation, produce end'products that are utilised by the cow as well as by the microbes themselves for their own reproduction and cell arowth.
• Plant tissue dry matter is about 75 carbohydrat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reaks carbohydrates down into simple sugars. The microbes use these sugars as an energy source for their own growth and make end products, which are used by the cow.
• Bacteria and protozoa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icrobes. Billions of bacteria and protozoa are found in the rumen'. They digest about 70 to 80 of the digestible dry matter in the rumen. Different species of bacteria and protozoa perform different functions. Some digest starch'and sugar while others digest cellulo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