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理论与治理理论

合集下载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协调。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设,即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有自身的需求,不可能以为处于政治市场就会变为“大公无私”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只要财政补贴这部分公共资金的支出能够有利于地区社会利益的增进,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配置财政补贴就认为是有效率的,就是理性的。

本文从该假设中能够得到绩效评价的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以市场和居民为导向的,形成一种“企业式的政府”模式,为社会公共的“顾客”提供较高的政府服务,政府的成本不再是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以及绩效,从成本-效益分析中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

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引入了市场机制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具有可行性,政府也可以拿来借用。

例如,企业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为企业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不重视企业的产出等等。

新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制度、组织发展方法等政府机构也可以进行借鉴,这些并非是企业所独有的,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以促进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财政补贴的的有效率使用是将其合理用于公共产品,为本地居民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例如改善地区生产或生活环境,用于医疗、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使本地的居民能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政策获得实惠以提高地区的福利水平。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摘要】本文从公司治理概述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入手,探讨了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和扩展。

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道德风险管理理论,探讨了这些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结合与应用。

对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为提升公司治理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道德风险管理、实际应用效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和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决策、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障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公司治理旨在解决公司内部代理关系中的问题,确保公司董事、管理人员等代理人能够忠诚履行其职责,为公司股东等委托人创造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代理关系的存在,公司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合规风险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公司的经营不善、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公司治理危机。

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运用。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关系,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度,以提高代理人的履职效率和保护委托人的利益。

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效果,实现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局面。

1.2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在公司治理领域中,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意愿,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确保代理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代理人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和激励机制设计。

2020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三大公司治理问题知识

2020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三大公司治理问题知识

第五章公司治理【知识点4】公司治理理论一、委托代理理论(一)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股东等)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经理等)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

(四)在所有权分散的现代公司中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相关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与代理问题有关二、资源依赖理论(一)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需要通过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生存,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源大多需要在环境中进行交换获得。

(二)组织对环境及其中资源的依赖,是资源依赖学派解释组织内权力分配问题的始点。

(三)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权力,把组织视为一个政治行动者,认为组织的策略无不与组织试图获取资源、控制其他组织的权力行为相关。

(四)资源依赖理论也考虑了组织内部的因素,认为组织对某些资源的需要程度、该资源的稀缺程度、该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利用并产生绩效以及组织获取该项资源的能力,都会影响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格局。

因此,那些能帮助组织获得稀缺性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往往能在组织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即资源的依赖状况决定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状况。

(五)相较于委托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企业董事会的功能。

(六)董事会可以管理环境依赖并且应该反映环境的需要。

具体而言:1.董事会有能力获得并降低企业的依赖性,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影响了董事会为公司提供核心资源的能力。

2.董事会的规模并不是随意的、独立的,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理性反映,随着环境的改变董事会的构成也应随之改变。

3.公司当前的战略和早期财务绩效也是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因素。

4.董事会成员给公司带来资源的能力也是公司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

5.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董事的资源依赖也不同。

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的三个观点

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的三个观点

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的三个观点
代理关系是指雇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代理人被授权代表雇主进行一些行为。

公司治理是指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和规则,在代理关系中,公司治理负责规范雇主与代理人之间的行为。

以下是三个关于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的观点:
1. 代理成本观点: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代理成本,即由于代理人和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导致代理人可能会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雇主利益,从而产生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的作用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确保代理人按照雇主的利益行事。

2. 利益相关者观点:公司治理不仅仅关系到雇主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涉及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应该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并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决策机制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 制度观点:公司治理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包括法律、监管机构、市场规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
执法力度,确保市场健康运行,防止公司内外部的违法和不当行为。

制度观点强调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来论述。

代理理论与治理理论

代理理论与治理理论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法马和詹森(1983)
❖ 第一、 将剩余风险分担与决策管理分离出来 将会导致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离出来。。
❖ 第二、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集中在几个代理 人手中将会导致剩余索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 在这些代理人手中。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 不对称信息:在博弈过程中某些局中人拥有 其他局中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造成信息的不 均匀分布结构。
❖ (1)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中 的负债融资比例将增大经营管理者的股权比例;(2)负债的利 用有利于削减企业的闲余现金收益流量,限制经营管理者的在职 消费(詹森,1986;)。(3)债务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促 使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破产);(4)银行的监督和严厉的债 务条款可以减少股权人的监督工作。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 詹森和麦克林(1976)
债券的代理费用包括:发行债券而产生投资决策 的负激励效应(资产替代);监督和保证成本; 破产成本和重组成本
❖债务悬置(Myers,1977):债务重组、发行有优先权 的债务和剥离新的项目
❖ 罗斯(1977)则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指出,项目好的企业家往 往会利用高债务融资,因为其不怕破产;而项目不好的企业 家则更愿意用股本融资。因此,债务比例是一个信号。
❖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合同理论——Bolton and Dewatripont
博尔顿 德瓦特里庞 上海三联书店
❖ 一门以合同为核心,以博弈论为方法,研究 激励、信息和经济制度的正式理论。
❖ 主要解决以下合约问题:如何设计合同解决 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合同执 行中的承诺问题,如何在信息不能被证实的 情况下设计合约,以及在合同不能被执行的 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提高经济效率

代理理论_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构_陈伟民

代理理论_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构_陈伟民

收稿日期:2013-01-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家族企业的经理人行为倾向选择及其变动研究”阶段性成果(12YJA630016)作者简介:陈伟民(1965—),男,江苏吴江人,副教授,从事企业理论研究。

2013年第3期(总第172期)理 论 探 讨T HEO RET ICA 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3,2013General .No .172代理理论、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构陈 伟 民(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摘 要: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在截然相反的经理人行为假设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控制和信任两类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策略,但理论分析和公司治理实践都表明,单一的控制治理或信任治理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公司治理问题。

本文借鉴功能导向的组织结构设计思想,提出了功能导向的公司治理分析框架,较好地融合了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对立关系,重新定位了公司治理的目标,为今后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代理理论;管家理论;知情假设;功能导向;公司治理;双重行为倾向;融合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3)03-0086-05 一、引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在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上仍旧存在严重分歧。

主流的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一旦有机会会以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主要是控制和解决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观点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质疑的“公理”,不仅存在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献中,也体现在各国公司治理的具体实践中。

但近年来,现代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 heory )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于代理理论的经理人行为假设,认为经理人不是简单的自利经济主体,而是可以信赖的企业“管家”,其行为主要受成长、成功和责任等社会动机和成就动机驱动,目标是追求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治理成为了管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治理理论,旨在解决在经营活动中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着代理人(经理人)与委托人(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代理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可能不与委托人所追求的企业利益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等。

在企业治理中,激励机制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之一。

激励机制旨在通过给予代理人一定的激励,使其行为与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

常见的激励手段包括股权激励、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等。

例如,引入股权激励可以使代理人与委托人分享企业增值收益,从而激发代理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则可以通过考核代理人的表现来激励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此外,监督机制也是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督机制旨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以确保其遵守合同和约定。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来实施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包括董事会监督、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等,而外部监督则包括审计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等。

监督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限制代理人的行为,还能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然而,尽管委托代理理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委托代理理论基于“自利”假设,即代理人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代理人都是自利的,有些人可能更注重社会责任和企业声誉。

因此,委托代理理论在解释代理人行为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次,委托代理理论主要关注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并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企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涉及到股东、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多个利益相关方。

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可能对企业治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未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两类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引言代理问题是当一个人或群体委托另一个人或群体来代表自己的利益时所产生的问题。

在企业领域,代理问题尤为常见,因为公司股东委托董事会和高管来管理公司,但董事会和高管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偏离股东利益,从而产生代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两类代理问题的角度入手,分别探讨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

一、两类代理问题1.1. 信息不对称的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是代理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味着代理人拥有更多信息,并因此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谋取个人利益。

在公司治理中,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董事会和高管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从而损害股东利益。

信息不对称的代理问题在公司治理中很常见,因此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代理问题。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公司治理等方式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问题。

一些研究也关注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在减少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

利益冲突是另一类常见的代理问题,指的是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

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和高管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做出不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从而引发利益冲突的代理问题。

利益冲突的代理问题也是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利益冲突的代理问题。

建立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的利益更加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代理人的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等。

一些研究也关注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减少利益冲突中的作用。

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2.1.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经济学、金融学、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公司治理领域,存在多种理论用来解释代理问题和企业治理的关系,例如代理成本理论、股东优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问题的框架和方法。

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在当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如何保持企业的发展势头,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就需要企业制定有效的治理机制。

代理理论作为企业治理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治理中。

一、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代理理论是指在合同关系中,受托人(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资产,参与委托人授权下的行为,从而实现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利益的分享。

在企业治理领域中,代理理论通常指的是公司高管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

公司高管作为公司股东的代理人,承载着对股东利益的代理责任,而股东则是公司高管职责的资方,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构成了代理关系。

二、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1. 较完善的治理机制企业为更好地运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机制,以确保公司决策和运营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代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帮助企业在制定治理机制时更加有效。

通常情况下,治理机制应该由多个治理机构和治理规则构成,这些机构和规则一起确保公司的经营效率、资产安全和股东权益不受侵犯。

2. 认真制定合同企业治理中,与代理理论相关的一个关键概念就是合同制。

代理关系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信任和合理的契约基础上。

为了解决代理问题,企业需要在股东和高管之间建立清晰的契约,明确高管职责、股东权益和公司目标等内容,从而减少代理人因自身利益而偏离股东利益的风险。

3. 经营独立性企业治理中,要实现代理理论的应用,就需要保证公司高管的经营独立性。

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高管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基于公司的长期利益。

如果高管受股东影响太大,公司的决策就难以做到独立。

“公司治理解决的是代理问题,而不是金字塔问题,高管要接受股东的监督要求基本义务,但股东要尊重高管的决策自由度。

”4. 监督机制企业治理中,除了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和认真制定合同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股东资产和公司长期利益不受损失。

代理理论认为,有效的监督机制应该运用多种监控方法,包括监管、激励和反制等手段。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中,它为分析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是由经济学家Jensen和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当委托人(公司所有者)将权力委托给代理人(公司管理者)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最大化。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的行为受到激励机制的影响。

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激励合同等。

通过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可以使经理人的行为更加符合股东的利益,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还强调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可以有效地限制经理人的行为,促使其更加符合股东利益。

1. 薪酬制度的设计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薪酬制度是影响经理人行为的重要激励机制。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激励经理人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激励合同中的股票期权可以使经理人对公司的业绩更加关注,因为公司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变化,从而使经理人更加努力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2. 董事会监督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监督机制。

董事会在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和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董事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限制经理人的行为,保护股东的利益。

董事会可以对公司重大决策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公司的经营方针符合股东的利益。

3.激励合同的设计委托代理理论强调通过合理设计激励合同来影响经理人的行为。

利用契约理论中的激励合同原理,可以制定一些契约性激励措施,如目标管理、股权激励、绩效评估等,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动机,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对宽广的概念,涉及到公司内外部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确保公司在经营决策上的公正与透明,实现股东、管理者、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均衡。

而代理人理论不仅是公司治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在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框架。

代理人理论近年来在公司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理论探讨了在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人如何在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和代理自身利益之间做出决策。

在公司治理中,代理人决策者往往是高管,而委托人则是股东。

高管由于拥有较多的信息和资源,更容易在决策过程中捍卫自身利益。

而股东作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却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地位。

因此,代理人理论成为了实证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护股东的权益。

代理人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可能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可能表现在诸如公司策略选择、薪酬安排、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

这就需要公司通过设计治理机制来确保高管行为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董事会设置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都可以通过代理人理论来指导实践。

公司在设计治理机制的时候,需综合考虑代理人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回应机制。

只有通过设计这些机制,才能实现代理人在行为上更好地代表股东的利益,从而促进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代理人理论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公司股东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代理人的优势利益冲突,确保投资者权利尽可能得到保护。

在这一过程中,股东应特别关注代理人在决策中所面临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预防可能的“代理成本”造成的财务损失。

同时,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代理人与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因此,投资者应尽可能提高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了解,以及股东对公司治理决策的影响,建立起一套尽量营造股东权益保护的治理机制。

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至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学者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进行简要概述。

一、经典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经典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指20世纪上半叶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管理科学和组织理论为基础,以实现政府机构运作高效、公正和透明为核心目标的。

在这个时期,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典行政理论、文理行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1.经典行政理论经典行政理论主要是指韦伯、泰勒和费耶奇等学者的理论。

其中,韦伯的权威理论和官僚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保证政府机构的高效和运作。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生产力。

费耶奇的行政过程理论强调,政府机构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程序。

2.文理行政理论文理行政理论主要是指恩布里、西蒙和巴纳德等学者的理论。

文理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机构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需要注重组织内部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管理者的智慧和创新。

恩布里提出了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概念,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巴纳德提出了组织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文理行政理论的核心内容。

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指奥尔森、斯图尔特和尤恩等学者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机构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需要遵循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来进行管理。

奥尔森提出了利益集团理论,斯图尔特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尤恩提出了公民选择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一种反思和修正。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是以市场理论和私人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实现政府机构运作高效、创新和灵活为核心目标的。

企业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企业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企业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保证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代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为企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企业代理理论的概念企业代理理论是指企业所有权人(委托人)委托另一人(代理人)代表自己处理其利益事务时所规定的一种合同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必须尽力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委托人则要对代理人所做的决策进行评估和监督。

二、企业代理理论的原则企业代理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所有权人和代理人之间知识和信息的不均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往往会对企业委托人隐瞒信息或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代理理论提出了以下原则:1. 委任合适的代理人。

企业在选择代理人时,应当考虑到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代理人必须具有处理委托人利益事务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代理人的职业道德也是选择代理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有效的奖惩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奖励和处罚机制来激励代理人履行自己的职责。

例如,为代理人设置绩效目标,根据其工作表现给予奖励;或者设置惩罚措施,对代理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3. 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企业代理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企业必须对代理人所做的决策进行监督,并及时采取对策。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定期的会议、报告等形式,以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企业的利益。

三、企业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企业所有权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1. 实现风险分担。

通过代理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企业可以更好地对商业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

在代理人处理企业利益事务过程中,企业所有权人可以分离自身与投资的风险。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商业风险,还可以提高企业所有权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2. 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指在经济学中解释代理问题的一种理论。

代理问题指的是当一个人(代理人)被委托去为另一个人(委托人)进行某项任务或行动时,代理人是否能够真正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扩展。

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如何履行责任,保护股东利益以及与股东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

以下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1. 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了股东-经理代理问题:公司股东委托经理人来运营公司,但经营者可能有自己的利益,并不全然按照股东利益行动。

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薪酬制度、奖惩机制等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经理人行动与股东利益一致。

2. 委托代理理论衍生出了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公司治理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例如董事会监督、股东大会监督以及外部监督机构的设立等。

这些机制旨在确保经理人展示诚信、尽职尽责,并履行对股东的义务。

3. 委托代理理论扩展到不完全合同和信息不对称: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和合同不完全性是普遍存在的,在公司治理中也不例外。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问题,提供了合同设计和激励机制等解决方案。

4. 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治理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涉及投资公司的资源和管理,通常存在明显的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应用于风险投资中,帮助投资者设计激励机制,确保投资者和经理利益的一致性。

5. 委托代理理论扩展至监管问题:在监管领域,委托代理理论可以解释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监管机构代表公众利益,但被监管机构可能有自己的利益,可能存在监管“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应用于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约束,以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提供了一套解决代理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

代理人理论与公司治理在经济学领域中,代理人理论是一种解释经济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

代理人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即一个人或组织(代理人)代表另一个人或组织(委托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情况。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问题与代理人理论密切相关。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机制和原则,旨在确保公司管理层以最佳利益为导向,有效地管理公司资源,并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透明度和责任。

代理人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代理人可能不会始终按照委托人的最佳利益行事,从而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

代理问题的核心在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公司治理中,股东通常是委托人,而管理层则是代理人。

股东希望管理层能够以最大化股东利益的方式运营公司,而管理层可能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例如追求高薪酬或权力。

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和长期发展。

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之一。

董事会是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组成的,他们负责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并确保公司按照股东的最佳利益进行运营。

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于有效的公司治理至关重要。

独立董事的参与可以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因为他们相对于管理层更加独立和客观,能够更好地代表股东利益。

此外,激励机制也是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激励机制,公司可以将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使管理层与公司的经济利益相一致,从而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

此外,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也可以促使管理层提高绩效,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除了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外部监管机构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法规和规章,监督公司的行为,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也是外部监管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开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种公司治理理论

四种公司治理理论

主要的几种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一、四种主要的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所谓公司治理问题,是指由于公司内部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失灵、外部治理市场无效、或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等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内部人侵害股东利益、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公司经营目标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等。

关于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着四种主要的理论解释,其中被广泛接受、并且对实践中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委托代理理论。

其它三种有关公司治理的理论分别为古典管家理论、现代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近年来在英美国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成为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补充。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

由于现代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与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加,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们通常不再直接作为公司的经营者,而是作为委托人,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作为代理人接受股东的委托,代理他们经营企业,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此产生。

由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代理成本,并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就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及代理成本存在的条件包括:(1)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2)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完全掌握代理人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委托人必须花费监督成本,如建立机构和雇用第三者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尽管如此,有时委托人还是难以评价代理人的技巧和努力程度;(3)不确定性:由于公司的业绩除了取决于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程度外,还受到许多其它外生的、难以预测的事件的影响,委托人通常很难单纯根据公司业绩对代理人进行奖惩,而且这样做对代理人也很不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
提纲
实证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完全契约理论)

伯利,米恩斯:《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1 932)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 命》(1977)


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 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 约. 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作 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合 约(如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控制权).
如何降低债券代理成本:专款专用、债务合 约的限制条款、不同期限的债务 有限责任的利弊——法人人格否认

债务期限代理理论 短期债务可以减少资产替代行为 短期债务因为给了债权人和企业重新谈判签 订契约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减轻投资不足问 题。 短期债务强化了对管理者的约束。 债务期限较短会降低因“自由现金流量”产 生的代理成本。

合 同 类 型
仅有一方具有私人信息是的最优双边合同 (一维或者多维的信息) 合约多方都各自拥有私人信息(拍卖和企业 相对绩效评价)(串谋) 重复发生或者长期持续发生的(动态逆向选 择和动态道德风险)。 不完全合同


激励兼容:一种信息激励机制,它通过协调 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使被激励方主动地公 布自己地真实信息,由不诚实转变为诚实, 达到组织中各成员目标的一致。
渝开发4000万元保证金被挪用
上工股份3000万元委托国债投资被德恒质押 茉织华5000万元委托国债投资被挪用 新疆伊犁天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5000万元委托理财被挪用 恒信 合金投资控股子公司苏州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7000万元国债投资余额被挪用 证券 天山股份5000万元委托理财资金被挪用 天山股份1亿元委托购买国债资金、1000万元委托理财资金被挪用

显示原理:在不对称信息下,决定最优合同, 对有信息一方可能具有的每一种信息类型只 要考虑一种合同,但每种类型的参与人都有 激励选择适合他/她的合同。
激励理论的基本模型

与逆向选择相关的委托代理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screening
model) 信号发送模型(signaling model)(Spence,1974)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 詹森和麦克林(1976)
债券的代理费用包括:发行债券而产生投资决策
的负激励效应(资产替代);监督和保证成本; 破产成本和重组成本
债务悬置(Myers,1977):债务重组、发行有优先权
的债务和剥离新的项目



罗斯(1977)则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指出,项目好的企业家往 往会利用高债务融资,因为其不怕破产;而项目不好的企业 家则更愿意用股本融资。因此,债务比例是一个信号。 梅耶斯和迈基鲁夫(1984)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 其基本观点是: 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 公司更喜欢从内部融资( 留存收益或折旧) 如果某家公司必须进行外部融资,它会对其能发行的证券进 行排序,首先是最安全的债券,然后是有些风险的债券、可 转换债券、优先股,最后才是普通股。
通过并购打造了无比漫长的产业链 ,控股参 股公司多达117家 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 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 进入下一个循环 。

唐氏四兄弟

德隆国际
新疆德隆
000549
湘火炬
新疆屯河集团
000633 600763
合金投资 北京中燕
新疆屯河 600737
屯河电机

与道德风险相关的委托代理模型
产品质量与标准:信号发送
高质量产品的销售者建立声誉,来向购买者传达产品信息,
让购买者相信他们产品的高质量。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常根据企业声誉作出购买决策。
当一项生意很难建立或根本没有机会作出

解 决 信 息 不 对 称
企 业
声誉时,“标准化”——生产一种标准化产 品,以连锁经营方式或其他方式提供给顾客, 如麦当劳、肯德基等。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 詹森和麦克林(1976)

外部股权和债券最优比例地确定:代理成 本最小化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法马和詹森(1983)

分析框架:
在无命令的情况下,在某活动中继续生存下来
的组织形式就是以抵消各种成本的最低价格向 消费者提供所需产品的组织形式。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法马和詹森(1983)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目标函数与委 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 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 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之,而出现的代理 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实.
委托-代理理论


实证代理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研究决定表征企 业经营者与外部股票和债券持有者之间关系的均衡 合同形式的要素和每一方面临的激励。其侧重点在 于寻找以最小的代理成本构造可观测合同的方法. 委托人一代理人理论,追求特定形式的合同设计,注 重对问题的数学模型化处理,从效用函数,不确定信 息分布和报酬安排出发,构造风险适当分当的合同关 系.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分配是给定的,重点在于 事前雇佣合同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完全契约理论)
设文凭的门槛水平为e*,为此e*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2 ke 1 k 0
*
对于H型劳动者; 对于L型劳动者;
1 0 2 e
1 ke * e* 1
*
上述两式意味着:
1 1 e k
*
雇员把教育程度作为高生产率的信号,向厂
商传递,以获得与生产率相匹配的工资。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 詹森和麦克林(1976)

委托代理的收益:分工效果;规模经济;风 险分散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 詹森和麦克林(1976)

代理成本的内容
外部股票的代理费用包括:委托人的监督费用支出;代理
人的保证支出;剩余损失。 降低股权融资代理成本:改变融资方式
5.86 4.59 5.08
32.87
77.90 19.69 57.30
伊斯兰国际信托
南京大江国际信托 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总计
3.99
6.00 4.05 4.39 44.75
31.53
24.20 14.69 19.86 241.18
机构名 称 德 恒 证 券
状况 湘火炬控股子公司中国航天火炬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购买1亿元国债资金被挪用 合金投资两家控股子公司上海星特浩企业有限公司6400万元国债投资和苏州太湖 企业有限公司8000万元国债投资被挪用,已起诉 天山股份1.2亿元委托理财资金被挪用

决策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提议:提出各种投资建议 认可:对所需贯彻的提议作决策 贯彻:执行已认可的决策 监督:考核决策执行代理人的绩效并给予奖励

提议和贯彻属于 “决策管理”;而决策认可 和监督属于决策控制。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法马和詹森(1983)

剩余风险分担、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的配置 取决于风险分担、决策专业化与代理问题控 制的权衡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法马和詹森(1983) 第一、 将剩余风险分担与决策管理分离出来 将会导致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离出来。。 第二、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集中在几个代理 人手中将会导致剩余索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 在这些代理人手中。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不对称信息:在博弈过程中某些局中人拥有 其他局中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造成信息的不 均匀分布结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教育成本:指一个人为完成某一个学习项目,获得 毕业证书所附出的努力成本,不包括学费。
L型劳动者获得文凭的成本函数为:
C (e) e
C (e) ke
(1) (2)
H型劳动者获得文凭的成本函数为:
e 表示文凭高度;0 k 1 表明H型劳动者获得同样
文凭付出的努力成本较低。
(二)教育的门槛水平
(1)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中
的负债融资比例将增大经营管理者的股权比例;(2)负债的利 用有利于削减企业的闲余现金收益流量,限制经营管理者的在职 消费(詹森,1986;)。(3)债务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促 使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破产);(4)银行的监督和严厉的债 务条款可以减少股权人的监督工作。

合同理论——Bolton and Dewatripont
博尔顿 德瓦特里庞 上海三联书店
一门以合同为核心,以博弈论为方法,研究 激励、信息和经济制度的正式理论。 主要解决以下合约问题:如何设计合同解决 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合同执 行中的承诺问题,如何在信息不能被证实的 情况下设计合约,以及在合同不能被执行的 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提高经济效率
直接控制 交叉持股 多重投票权股票 金字塔结构
直接控制

公司A
交叉持股
公司A
公司B
控制性股东
公司F
公司A
公司E
公司B
公司C
公司D
金字塔控制利益输送
德隆的神话

三驾马车”,中国股市的吉尼斯记录:沈阳 合金六年来累计涨幅达2597%,而湘火炬、 新疆屯河的累计涨幅也接近1000%。即使在 大盘从2200点跌到1400点以下的漫漫“熊” 途中,仍旧逆风飞扬。
委托代理遗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缔结好的合同本身具有成本这一点。虽然 在标准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最优合同并非最 佳的(因为它不能直接依赖于像努力水平这 样的只能被一方观察的变量),但是它将在 最大可能的程度上明确规定未来所有状态下 所有各方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合同 是完全的。
专题

代理成本:现金流所有权与控制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