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国际关系史纵向时间脉络

(2009-06-10 12:47:01)

转载标签:战后国际关系史方连庆四川大学考研笔记

一、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1. 对五国和约的缔结

背景: 二战后,如何处理战败国和缔结对战败国和约,是关系到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 经过三次外长会议和巴黎和会,与会各国终于缔结对五国和约.

意义: 五国合约的缔结是美苏英法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其积极意义在于以条约形势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 确立了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挫败了英美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五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有些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祸根.

多瑙河会议: 二战后,英法企图恢复对多瑙河航行的支配地位,而美国则想在国际化名义下取代英法控制多瑙河. 1948年多瑙河会议召开并通过<多瑙河航行制度公约>. 新的多瑙河公约是历史上关于多瑙河航行制度的第一个公证的公约,打破了西方大国长期控制的局面,维护了沿岸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也照顾到其他使用国的利益.

2.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

二战后,苏联同英美之间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不同,在处置德国问题上发生尖锐分歧. 双方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意图来建立德国. 双方斗争之焦点在对德赔偿问题上,同时英美扶植双占区,进行货币改革同苏联进行对抗.最终触发第一次柏林危机. 柏林封锁期间,出现分裂,成为德国分裂之先导.

3. 美国对日的单独占领

背景: 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日本从属美国, 使其受美国控制并为其称霸世界政策服务. 美国在战后初期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是纲领性文件.

意义: 反封建,反法西斯军国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客观上促进日本社会进步.

转变: 1947年以后,国际形势巨变. 美国出于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对苏进行遏制. 其远东战略重点转移, 以罗亚尔演说为转折点,标志美国对日政策由多方限制,打击改为积极扶植和帮助,从而构成占领后期对日政策. 表明美国开始把日本纳入其远东战略轨道.



二、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1.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

2. 战后美国企图通过建立国际性组织,实现其领导下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表现:政治上,建

立联合国,其基本思路是在美国领导下,通过大国合作维持战后世界秩序。强调大国合作和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生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3.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决定性胜利,美苏在战后世界安排和欧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锐化。两国关系从合作走向对抗。乔治凯南提出对苏遏制理论,该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政策确立和执行产生直接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4. 为了在美国国内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中流砥柱”的演说。史称铁幕演说。反映了二战后,英国因国力没落,企图借助美国,在欧洲抗衡苏联的心理,同时符合美国战后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丘吉尔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公开出笼做了舆论准备。

5. 杜鲁门是美国战后对苏冷战的主要决策者。二战后,美国借援助希、土两国为由,提出杜鲁门主义。并将两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成为在地中海地区遏制苏联的屏障。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标志着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从此美苏以欧洲为重心的冷战全面展开。



三、从“马歇尔计划”到《北大西洋公约》

1. 二战后,西欧各国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震撼各国资产阶级统治。面对残酷现实,西欧各国为稳固统治,争取经济好转,对付共产主义威胁,探索西欧联合自强道路。英国提出“三环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