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心理学类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身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究了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揭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神经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调节身体和心理过程的关键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神经系统控制着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神经系统对于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面对威胁或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

这些反应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情绪反应。

二、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激素是一种通过血液传递的化学信号,它们对身体的运作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如睡眠、饮食和月经周期等。

激素的分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温度和社会环境等。

三、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的致病因子。

但免疫系统也参与到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

在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活性可能降低,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同时,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如释放出一些具有抗压能力的化学物质。

总结起来,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健康。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有几题答案真心找不到了,答案仅供参考)(2012-2013-2)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理心理学 P1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 P5①脑立体定位技术②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点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损伤、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③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④电记录法⑤生物化学分析法⑥分子遗传学技术⑦脑成像技术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2.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的细胞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二、简答题1、简述药物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①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②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和释放;③影响受体功能;④影响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影响因素:①机体因素②药物因素③其他因素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一、名词解释1.警觉网络 P16①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②上行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③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④上行5-HT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

2.定向网络 P21①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②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③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

3.执行网络 P24①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②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③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

4.对侧忽视综合症 P21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既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称为对侧忽视综合症。

或者脑损伤后在感觉性输入和运动性输出的密切关系中产生的,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生理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生理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生理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基础、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等。

此外,生理心理学课程还包括一些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对生理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生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与行为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理心理学——精选推荐

生理心理学——精选推荐

⽣理⼼理学⽣理⼼理学第⼀章⽣理⼼理学绪论⼀、⽣理⼼理学概述1、⽣理⼼理学基本观点(1)⼆元论世界有两种各⾃独⽴、性质不同的本原,⾝⼼是相互分离的,⾝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灵不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2)⼀元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原,宇宙中的⼀切事物均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灵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唯物⼀元论。

*我们⼤多相信⼼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的现象;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作⽅式,可以解释知觉、思维、记忆、⾏为等(3)还原论是⼀种⽅法论,将复杂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最⼩单位来探索。

例如:把脑的⾼级功能还原到细胞、分⼦⽔平。

(4)整合论⽤全局观点来整合还原论取得的微观结果。

2、⽣理⼼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定义是研究⼼理现象和⾏为产⽣的⽣理过程的⼼理学分⽀。

试图以脑内的⽣理学事件来揭⽰⼼理现象。

(2)研究对象⼼理现象和⾏为的⽣理机制(3)研究任务研究⼼理活动、⼼理现象或⾏为产⽣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机制。

3.⽣理⼼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理⼼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1、神经系统的解剖姿势及⽅位术语(1)⼈的解剖姿势:⼈体直⽴,⾯部朝前,双臂下垂于⾝体两侧,拇指朝向远离躯体的⼀侧。

(2)三个平⾯:*冠状平⾯:冠状平⾯也称额状平⾯,它与正中⽮状平⾯相垂直,把⾝体或脑⼦分为前后两部分。

*⽔平⾯:⽔平⾯也称横切⾯,它与正中⽮状平⾯及冠状平⾯皆成直⾓,把⼈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状平⾯:⽮状平⾯也称正中平⾯,它把⾝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与正中平⾯相平⾏的任何平⾯都称为⽮状平⾯,也称为旁⽮状平⾯。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膜定义: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性鞘结构,包括三层,硬脑膜、蛛⽹膜、软脑膜。

蛛⽹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缝隙是蛛⽹膜下腔。

腔内循环着脑脊液。

整个脑悬浮在蛛⽹膜下腔的脑脊液中,起保护作⽤。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端脑⼤脑⽪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前脑基底神经节尾状核、⾖状核(苍⽩球、壳核)、杏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间脑丘脑下丘脑中脑顶盖上丘四叠体下丘脑桥末脑延脑*端脑——⼤脑⽪层⼤脑⽪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是构成⼤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作用于脑产生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

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1791年,意大利Galvani提出神经冲动是电的论断。

19世纪30年代,Mvller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4)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1)脑立体定位技术(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欲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特别是深部结构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2)脑损伤法(脑损伤法包括以下几种: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可逆损伤),并且,由于手术出血或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损伤,这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可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因此,它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观察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人体工效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工效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工效学知识点总结人体工效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生理学、人体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人体工效学对于各个行业的生产、设计和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科。

1.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生理学是人体工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生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呼吸系统: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工效学研究中要考虑到呼吸系统对身体的影响,包括通风量、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等因素。

(2)循环系统:心血管和淋巴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机能和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能量供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人体工效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到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和感觉的作用。

(5)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对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6)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系统对于人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知和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2.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人体心理学是人体工效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为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工具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感知与认知:包括人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处理和理解,以及对工作任务、工具设备的认知和操作过程。

(2)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对于人体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设计合理的学习和记忆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情绪与情感: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对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工作环境和工具设备时需要考虑到人的情绪需求。

(4)动机与行为:人的动机和行为特点对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和调整有着重要影响,合理激发人的动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5)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考虑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因素。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身体和思想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心理学和生理学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学科,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会互相影响,这种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应用。

1. 生理反应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方式,如紧张、快速心跳、出汗等,这些反应与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在恐惧的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增加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这会导致心率加快、出汗等身体反应,同时还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焦虑和不安。

另一个例子是压力反应,当人体受到压力时,会分泌出肾上腺素,导致心率加快和呼吸加深,这些生理变化会对视觉、听觉和一般认知产生影响,使人更加警觉和敏感。

2. 奖励和惩罚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奖励和惩罚是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两个因素。

奖励可以促进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产生生理变化,如增加多巴胺水平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这会使人感觉更加放松和愉悦。

相反,惩罚则会导致焦虑和负面情绪,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皮质醇水平和交感神经的活动。

因此,人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和刺激时,奖励和惩罚会对其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3. 心理状态对生理反应的影响与此相反,人类心理状态也能够对生理反应产生影响。

例如,当人处于紧张和不安的情感状态下,心率和呼吸会加快,但当人体感到放松和平静时,心率和呼吸会减慢。

一项研究表明,情感状态可以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提示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对其生理状况产生长期影响。

4. 应用与展望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许多领域。

对于临床医学,心理状态和生理状况的联系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这种联系也使得人们对于如何在心理压力下保持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结人类心理学与生理学紧密相连,可以彼此影响与反馈,而这种联系也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深入探究这种联系,可以促进我们对于人类行为和情感的理解,并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和平衡。

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它旨在理解和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和经历。

它还涉及广泛的主题,如行为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家庭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心理学可以分为不同的分支:
一、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是一种专注于调查行为及其影响的心理学,它研究人类如何利用外部因素和经验来形成个体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行为,并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技术来改善行为问题。

二、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一种研究分析人的物理行为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模型强调人体内部的影响,如感官、激素和脑机制。

它分析了人的心理过程如何受到生理原因的影响,比如通过内分泌激素影响情绪和思维。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如思维、记忆和言语理解。

它重点研究如何理解和表达信息,以及如何将信息转化为行为。

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研究如何在社会范围内表现感情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它分析了人际关系中的压力、社会期望、群体偏见和分类行为如何影响个人运作。

五、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死亡期间人类心理发展的科学。

它探讨了如何从未经现实世界经历的婴儿,发展成能够理解世界,和他人交流,建立切实可行的技能和价值观念的成人。

总之,心理学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基础,研究如何理解,影响和干预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这门学科的理论和结构为各种实际应用,如心理治疗、健康促进、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会干预,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支持。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嗅觉神经元
听觉神经元
感觉
味觉神经元
痛觉神经元
肤觉神经元
感觉的编码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 -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 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 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 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
编码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同 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感觉 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们的感 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 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 以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第一、外部分析器:外部分析器的各种感受 器位于身体的表面,接受各种外部的刺激。属于 外部分析器活动而发生的感觉有:视觉、听觉、 皮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和嗅觉。
刺激加工与抑制
在各种感觉系统中,不但存在着刺激信息从 外周向中枢和从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传 递过程(序列加工);还存在着对同一种 信息进行不同性质的分析(平行加工) 每一级中枢神经元之间还通过轴突侧支发生 横向作用的侧抑制机制。
此外还存在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乃至对感 官的下行性抑制影响,调节着感觉系统的 兴奋性水平。
保证视觉的清晰度/敏度 与色觉有关-分辨不同波长光 线的能力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2.视杆细胞

对光更敏感,在昏暗环境中,视觉主要由视杆细胞提 供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聚一起,通过视神经离开眼球 没有任何感光细胞,形成盲点
3.视盘-视网膜上另一个特征结构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4.黄斑
视觉最敏锐,

感受器的适应:当感受器受持续刺激时,刺激强度未变但引 起的神经冲动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叫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现象。 适应与疲劳间的区别在于它的发生比疲劳快得多,而且 停止刺激后几乎马上就恢复过来了。

人体解剖生理心理学口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心理学口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现象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

它以身心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试图阐明行为与心理现象产生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活动规律。

2.简述条件反射三原则。

因果关系的决定论,分析与综合的分析器论,反射弧的结构论3.简述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的差异。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差异。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

生理心理学主要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

4.简述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

精神病是心理活动出现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而神经病是指各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总称。

5.试述神经元、突触的结构与分类。

神经元结构:胞体和胞突。

神经元分类:根据突触数目分为假单极、双极、多极,按照功能分为感觉、运动、联络。

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突触分类:轴-轴、轴-胞体、轴-树6.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哪些重要的了解通路?组成:脊髓和脑。

联络通路:锥体束,胼胝体等。

7.大脑皮质分区和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额叶:高级认知功能,比如学习、语言、决策、抽象思维、情绪等,自主运动的控制。

顶叶:躯体感觉,空间信息处理,视觉信息和体感信息的整合。

颞叶:听觉,嗅觉,高级视觉功能(例如物体识别),分辨左右,长期记忆。

枕叶:视觉处理。

边缘系统:奖励学习和情感处理。

8.间脑由哪些部分构成?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9.边缘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10.网状结构包括哪些上行和下行系统?上行性网状激动系统和上行性网状抑制系统,下行投射系统等。

11.周围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按解剖分,分为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按功能分,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即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延续前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讨论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学习与记忆和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正文:一、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1. 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和皮肤的作用。

2. 感觉与感知的差异,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3.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基础,包括感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和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

二、学习与记忆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输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等步骤。

2. 记忆的类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探讨海马和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3. 生理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以及它们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情感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神经结构,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2. 情感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如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3. 动机的生理基础,如奖赏系统和多巴胺的角色,以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如隐喻和失忆症等。

3.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无意识过程对决策的影响。

五、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 睡眠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睡眠阶段的特征。

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3. 梦境的定义和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和反映性梦境理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心理学是一个多领域的学科,涵盖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意识、无意识、睡眠和梦境等方面。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类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情绪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心理生理学就是研究情绪与身体之间关联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心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

一、情绪对身体的影响1.1 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生活质量。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不利于心理健康,会导致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1.2 情绪与免疫系统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

相反,积极情绪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3 情绪与心血管系统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也有密切关系。

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紧张,增加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积极情绪则能够降低心血管紧张,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2.1 斯坦福研究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nnon和Bard提出了著名的斯坦福研究,认为情绪是心理生理反应的结果,情绪发生的同时也会伴随一系列的身体变化。

这一理论强调情绪与身体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皮质下系统理论皮质下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Papez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与身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大脑中的皮质下系统实现。

这一系统包含海马、杏仁核、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其功能是调节情绪与身体反应。

2.3 多元智能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与心理生理学相关。

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其中包括情绪智能。

情绪智能指的是个体识别、管理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它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情绪调节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情绪与身体健康的方法3.1 积极的情绪表达积极的情绪表达对身体健康有益。

生理心理学重点

生理心理学重点

绪论一、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精神病:是指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例如:精神分裂症,狂躁症,强迫症,抑郁症等。

神经病: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例如:三叉神经痛……二、理解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我们人类意识到并且可以告诉他人的事实,关于我们的思想,知觉,记忆和感受。

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大体分为:(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二)脑损伤法。

原理:神经解剖学研究证明:对于人和高等动物,脑的特定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

脑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时,这个部位所管理的功能会出现障碍甚至丧失。

脑损伤法包括下列几种:1、横断损伤,方法: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条件:横断损伤一般在研究高级部位和低级部位及相互影响时采用。

2、吸出损伤,方法:用一根一头连有吸引泵的玻璃管的另一头插入所要损伤的脑部位,靠吸引泵的力量将欲损毁的脑结构吸出。

条件:需要在严格消毒情况下进行,一般在大面积损伤新皮层、小脑、海马结构时采用。

3、电解损伤,方法:将一枚与电源相通的尖端裸露的绝缘电极(即正极)插入欲损伤的脑结构内部,无关电极(即负极)放在皮肤切口、直肠或暴露的肌肉上,以微弱电流(2-10mA)作用15-20s后,正电极周围2-9mm的球状范围即被损坏。

条件:这种方法用于比较局部的损伤,如破坏脑深部结构等。

4、药物损伤,包括使用红枣氨酸损伤和使用6-羟多巴胺损伤两种。

红藻氨酸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通过导管将它注射进入特定脑区,能够使脑细胞的胞体持续兴奋而导致死亡。

这种方法被称为兴奋性损毁。

这种药物进行的兴奋性损伤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脑组织破坏方法,药物毒性很大。

6-羟多巴胺是一种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药物,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突触上的受体吸收。

这种药物有毒,能够破坏相应的突触、轴突及胞体,从而起到选择性破坏作用。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理⼼理学复习资料⽣理⼼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活动突然中⽌,将感受器(眼、⽿)朝向新异刺激的⽅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膜上的⼀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物效应的特殊⽣物分⼦5.失认症:是⼀类神经⼼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

具⽀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

⼴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

神经胶质细胞终⽣保持分裂能。

7.顺⾏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8.逆⾏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障碍之前⼀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9.全或⽆定律:“全或⽆”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变化。

它使Na+⽐K+和Cl-更容易通过。

Na+进⼊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于膜外电位。

这⼀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第⼀章绪论第⼀节⼀、研究对象:⽣理⼼理学是研究和揭⽰⼈类⼼理和⾏为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理学和⽣物学的交叉学科三、⽣理⼼理学与⼼理⽣理学的异同同:⼆者同是探讨⼼脑关系。

最全二级心理学科目分类

最全二级心理学科目分类

最全二级心理学科目分类一、认知与生理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信息加工、研究和记忆等认知活动。

2. 神经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探讨神经生物学基础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3. 生理心理学:研究人体生理过程与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节律、生物反应等。

二、社会与人格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等。

2.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结构、个性差异、人格特征、发展和变化等。

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1.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精神疾病、心理危机干预等。

2. 咨询心理学:研究个人问题咨询、心理疾病辅导、心理测量等。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过程,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

2. 教育心理学:研究研究、教育、教学等相关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研究。

五、实验与测量心理学1. 实验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2. 测量心理学:研究心理测量方法和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

六、工业与组织心理学1. 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员工心理健康、组织行为等。

2. 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结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文化、领导与管理等。

七、健康与运动心理学1.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心身疾病、健康保健等。

2.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中心理过程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八、跨文化与社区心理学1.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差异。

2. 社区心理学:研究社区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社区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社区心理服务和干预等。

九、实践与研究方法1.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咨询理论等。

2. 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学中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包括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人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的关系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人体各个方面对心理思维和情绪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心理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

1. 心理生理学心理生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研究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人类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例如,神经系统对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对情绪的影响等等。

2. 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是人体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受到大脑神经元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情绪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由于情绪的失衡,例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通过学会调节情绪,可以有效维护心理健康。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知觉、思维、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

人体的感知、思考和记忆都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通过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己的认知能力。

4.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理过程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大脑活动、感觉接受和记忆形成等生理基础,以及它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5. 心理社会学心理社会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表现和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人体心理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心理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对人体心理学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够对人体心理学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受益。

激素相关的生理心理学知识点

激素相关的生理心理学知识点

激素相关的生理心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激素相关的生理心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激素呢,就是身体里一些很小的化学物质。

它们就像身体里的小信使,由身体的某些地方产生,然后被送到身体的其他地方去,告诉别的细胞或者器官该做什么事了。

比如说甲状腺激素,它是甲状腺这个器官产生的,能够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让身体产生能量的速度变快或者变慢。

②重要程度:在生理心理学里啊,激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身体各种功能的大门。

要是激素失调了,可能人的心理状态都会跟着变呢。

像有的人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就会感觉没精神,心情也低落,做啥事都提不起劲。

③前置知识:在了解激素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之前,咱得对人体的基本器官构造有点了解,知道哪些器官会分泌激素。

像脑垂体就会分泌很多种激素,要是不知道脑垂体是在脑袋里的一个小器官,那学习激素从哪来都搞不清楚了。

还得明白细胞是怎么接受信息的,因为激素就是去给细胞传递信息的嘛。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可不少。

就拿现在很多人减肥来说,如果知道胰岛素这种激素跟血糖代谢、脂肪储存的关系,那就能更好地调整饮食结构。

胰岛素能把多余的糖储存到肝脏或者变成脂肪,如果吃太多糖,胰岛素就会大量工作,人就容易胖。

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少吃糖,让胰岛素工作量降下来,就不容易胖啦。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激素的生理心理学知识在整个学科里就像一颗树的很多树枝。

它和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系在一起,因为激素有时候会影响神经系统,反过来神经系统也可以影响激素的分泌。

同时呢,它又和行为、情绪这些生理心理学研究的主干内容相连,因为激素能引起咱们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②关联知识:和神经递质就很有关联。

虽然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一样,但是有点像亲戚。

激素发挥作用慢一点,作用范围广,就像大喇叭广播给一大片细胞;神经递质作用快,就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就像两个紧挨着的人低声耳语。

另外,和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健康知识也有关,因为激素会影响器官,器官要是不健康也会影响激素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心理类:第一篇(Baby hypothesis)In our lab today, we'll be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babied can count as early as five months of age. The six babies here are all less than six months old. You'll be watching them on closed-circuit TV and measuring their responses.The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well-established observation that babies stare longer if they don't see what they expect to see. First, we're going to let two dolls move slowly in front of the babies. The babies will see the two dolls disappear behind a screen. Your job is to record, in seconds, how long the babies stare at the dolls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In the next stage, two dolls will again move in front of the babies and disappear. But then a third doll will follow.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 the babies will only see two dolls. If we're right, the babies will now stare longer because they expect three dolls but only see two.It seems remarkable to think that such young children can count. My own research has convinced me that they have this ability from birth. But whether they do or not, perhaps we should raise another question --- should we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bility by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at such a young age? They have great untapped potential, but is it good for parents to pressure young children?第二篇(sleep)Do you have trouble sleeping at night? Then maybe this is for you. When you worry about needing sleep and toss and turn trying to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you're probably only making matters worse. What happens when you do that, is that your heart rate actually increase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relax.You may also have some bad habi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blem. Do you rest frequently during the day? Do you get virtually no exercise, or do you exercise strenuously late in the day? Are you preoccupied with sleep, or do you sleep late on weekends? Any or all of these factors might be leading to your insomnia by disrupting your body's natural rhythm.What should you do, then, on those sleepless nights? Don't bother with sleeping pills. They can actually cause worse insomnia later.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drink milk or eat cheese or tuna fish. These are all rich in amino acids and help produce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brain that induces sleep. This neurotransmitter will help you relax, and you'll be on your way to getting a good night's sleep.Until tomorrow's broadcast, this has been another in the series "Hints for Good Health."第三篇(Children interact)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hyness and discuss recent research on ways to help children learn to interact socially.Many people consider themselves shy. In fact, forty percent of people who took part in our surveysaid they were shy --- that's two out of every five people. And there are studies to indicate that the tendency toward shyness may be inherited. But just because certain children are timid doesn't mean they are doomed to be shy forever. There are things parents, teachers, and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can do to overcome this tendency --- and even to prevent it.One researcher found that if parents gently push their shy children to try new things, they can help these children become less afraid and less inhibited. Another way to help shy children is to train them in social skills. For example, there are special training groups where children are taught things like looking at other children while talking to them, talking about other people's interests, and even smiling.These groups have been very successful at giving shy children a place to feel safe and accepted, and at building up their self-esteem.第四篇(失眠)You might think that most of the patients at sleep clinic are being treated for sleeplessnes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somnia, but that is not the case. The majority of sleep-clinic patients suffer from disorders of excessive sleep --- or "hypersomnia." While most insomniacs somehow manage to drag themselves through the day and function at acceptable, although not optimal, levels, this is not so for people who suffer from hypersomnia.They are incapacitated by irresistible urges to sleep during the day, often in inappropriate situations --- at business meetings, in supermarkets, or at parties. Even more dangerous is their failure to remain awake when driving or operating machinery. Falling asleep in such situations could obviously be life-threatening.Many hypersomniacs suffer from narcolepsy, for which the primary symptom is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Though not apparent in childhood, this symptom most often appears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the teen years and continues throughout a person's life. The sleep attacks may occur as many as fifteen to twenty time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ay and last for periods from fifteen minutes up to two hours.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those suffering from narcolepsy? There are certain drugs that can help, and specialists suggest voluntary napping to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uch sleep attacks.第五篇(Moods)Did you know you can catch a mood? A bad mood isn't spread by a virus like the flu is, but it can be contagious. Moods sort of drift from person to person unconsciously --- slight, unintentional signals carry the mood.You've probably experienced it yourself. You're around someone who's feeling down and showing it... slumped shoulders, downcast mouth, subdued voice --- all that sort of thing. Pretty soon you begin to feel depressed too --- of course, good moods are also catching, not just bad ones.Moods spread in steps. One person's facial expression or whatever is observed by another, who then unconsciously begins to mimic. The process is automatic --- a split second mimicry. Theperson isn't even aware of the copying. A full-blown case of mood transfer develops as this copying continues.Not everyone picks up moods to the same degree. Those who're most susceptible often have stro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what's going on around them. You know, people who break out in a nervous sweat easily and whose stomachs churn.People don't all send moods equally well either. The best mood senders are expressive people because mood contagion can't happen without signals. If they aren't there --- that is, the person gives no indication of the mood they're in --- nobody will pick up the mood.第六篇(Sleep)Did you ever wonder why it is that most people are "programmed" to sleep at night instead of during the day? If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cycle of light and dark that's telling us when to sleep, then shouldn't the sleep cycle of a blind person be different? As it turns out, many blind people --- people with no visual perception of light at all --- do have the same sleep cycle as sighted people.So now you're wondering, "How can this happen?" The answer is: hormones --- one hormone in particular. It's called melatonin. In sighted people, the level of melatonin goes up at night (or when it's dark) and goes down in the day (or when it's light). It's believed that it's the presence of this hormone in the blood that gives us the urge to sleep. If an increase in melatonin level "programs" sighted people to sleep at night, then what about blind people?A researcher named Dr. Charles Czeisler, tells about an interesting experiment. He tried shining a bright light into the eyes of some blind people. When he did this, he noticed that the level of the melatonin in the blood of these subjects went down --- just as it would do for sighted people. Somehow, the eyes of these subjects, even though they were damaged and had no visual perception of light, could tell their brain when there was more or less light. Now, this doesn't work for all blind people; in fact, most of Czeisler's subjects had no hormonal response to light at all. Further research may be able to explain this sensitivity to light in terms of the type of blindness of the subject.第七篇(placebos)So, you see, physical illness can have psychological causes. Now, we just have time to introduce another interesting exam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nd and the body --- placebos. Placebos --- maybe you've heard them called sugar pills --- are harmless substances --- not always sugar --- that are used routinely on groups of sick people in experiments. These experiments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drugs. One group is given the new drug, the other group is given a placebo, and the results are measured.As you might guess, some of the people who receive the new drug get better. Surprisingly, however, some of the placebo group also get better. Why? Well, i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one which doctors can't quite answer. Some of the group may have gotten better on their own, without any treatment at all, bu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very act of taking a medication that you think will make you better, often does make you feel better. Have you even taken an aspirin and feltbetter in five minutes? Aspirin doesn't work that fast, does it? [falling intonation] Basically, if you believe you will get better --- sometimes you do.The history of how doctors and healers have used the mind-body connection to cure people is long and interesting --- but I see that it's time to chose, so I'll have to cover this in the next class. You'll have to hold your questions on this topic till then.... Before you go, I have some handouts for you concerning the midterm exams next wee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