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PPT 95张)

合集下载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1. 引言急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它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医疗救助。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急救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 急救体系建设急救体系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急救中心的建立、急救设备的配置、急救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等。

以下是急救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要素:2.1 急救中心的建立急救中心是急救体系的核心,它负责接收并响应急救方式,协调急救资源,指挥急救队伍并提供现场指导。

建设一个高效的急救中心需要合理的人员配置、完善的通信系统和高效的信息记录与传递机制。

2.2 急救设备的配置急救设备的配置对于急救的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急救设备包括呼吸器、除颤器、监护仪等。

急救设备的配置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求进行评估,确保能够提供全面、精准的急救服务。

2.3 急救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急救队伍由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组成,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组建急救队伍需要考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并进行适当的培训和考核。

3. 急救质量控制急救质量控制是保证急救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急救过程中各环节的监控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以下是常见的急救质量控制措施:3.1 急救指南和流程的制定急救指南和流程是指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操作和决策时应该遵循的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南和流程可以减少操作的随意性,提高急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急救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急救人员应该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继续教育可以帮助急救人员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治疗方法,培训可以加强急救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急救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急救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是了解急救过程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急救数据可以评估急救质量,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引言急救体系是一个由应急医疗救援组织和相关设施组成的系统,以提供紧急医疗救助为目的。

在应对突发情况和急性病症方面,急救体系的建设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救体系的建设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见的急救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方法。

急救体系建设急救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应急医疗救援组织、培训急救人员、设立急救设施等方面。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组织应急医疗救援组织是急救体系的核心,应具备组织结构完善、人员合理配置等特点。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组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设立中央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地的急救资源,做好急救资源的配置和调度。

•建立急救队伍:招募、培训专业急救人员,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建立急救志愿者队伍:吸纳社会公众参与急救工作,提供急救服务的应急支持。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包括关于急救资源利用、调度等方面的规定,保证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培训急救人员培训急救人员是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急救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培训急救人员的方法包括:•开展急救培训课程:组织急救培训课程,培训急救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

•模拟急救演练: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让急救人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急救操作,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设立急救设施急救设施的设立是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急救设施包括医疗救援车辆、急救中心、急救设备等。

设立急救设施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医疗救援车辆:应根据急救需求购置适量、适型的医疗救援车辆,并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

•急救中心:建设综合性急救中心,提供急救诊治、急救咨询等服务。

•急救设备: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等,保证急救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急救质量控制急救体系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急救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急救质量控制方法。

急救设施评审对医疗救援车辆、急救中心、急救设备等进行定期的评审,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落实。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急救体系的建设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急救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结构,涵盖了急诊科、急诊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以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本文将从急救体系的架构、人员要求、培训计划、设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急救体系架构1.1 急救体系的定义和目标1.2 急救体系的组织结构1.3 急救中心的角色和职责1.4 急救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二、人员要求与培训计划2.1 急诊科医生的背景和能力要求2.2 急救护士的背景和能力要求2.3 其他急救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职责2.4 急救人员的培训计划和持续教育三、急救设备及资源3.1 急救设备的种类和功能3.2 急救设备的选购与配置3.3 急救设备的维护和更新3.4 急救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四、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4.1 急诊流程的规范与优化4.2 急救操作技术的培训与质控4.3 急救记录与信息管理4.4 急救风险管理与事故预防五、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5.1 急救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5.2 急救质量指标的设定与评价5.3 急救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措施5.4 急救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评估结论:本文档涵盖了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对于提升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完善的急救体系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急救工作的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急救体系组织架构图●报表样本和记录表格●急救设备清单和规格说明●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监督与评估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急救体系:指由急诊科、急诊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以提供及时、高质量急救服务的组织机构。

●维护和更新:指对急救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和替换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适应急救工作的需求。

●急救记录与信息管理:指对急救过程中产生的记录和信息进行规范管理,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研究。

●急救风险管理与事故预防:指对急救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的建设与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医疗救护能力和救援效果至关重要。

建设一个完善的急救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 体系建设
急救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急救中心、培养急救人员和完善急救设备。

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急救中心: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急救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急救系统的有效运作。

培训急救人员: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与提高,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实践训练,提升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完善急救设备: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以确保急救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急救体系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急救工作高效、科学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
节的职责,保证急救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包括
急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情境模拟的演练,以提高急救能力。

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急救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急救过
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急救体系的建设与质量控制是提高急救水平和抢救效果的关键,需要以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方式进行。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急救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诊质量控制体系课件

急诊质量控制体系课件

单病种质控的深入推进与全面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精细化
医院将更加注重单病种治疗的质量控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诊疗规 范和流程,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路径的优化
针对常见病种,医院将不断优化临床路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 低治疗成本。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
医院将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进行 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患者安全
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制定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和技 能培训,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 和安全。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实现医疗资源的数 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 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 系统,实现患者信息 的快速查询和共享。
运用智能化医疗设备 和系统,提高医疗工 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减少医疗差错。
加强医护人员的信息 化技能培训,提高医 护人员的计算机操作 水平和信息素养。
06
急诊科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慧医疗在急诊科的应用与发展
01 智慧医疗设备的应用
数据收集与分析
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对急诊服务的质量进 行定期评估。
改进与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急诊服务质量 和流程。
03
急诊科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
质量标准的概念与制定原则
质量标准的概念
质量标准是衡量急诊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准则和依据,是 对医疗服务过程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和优化。
制定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探索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运行 ppt课件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运行  ppt课件

PPT课件
13
120 急救指挥示意图
市级120指挥中心
市级急救站
县120急救分中心
县级急救站 PPT课件
乡镇急救站 14
市级急救中心的主要功能
(1)承担全市日常急救医疗的指
挥、调度工作。开展急危重病人 的现场抢救、转运医院和途中监 护工作;
PPT课件
15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城市灾难 事故发生时,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的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急救车:为100万及以下人口的县(市) 配 备 2 辆 急 救 车 , 100 万 人 口 以 上 配 备 3 辆急救车。
PPT课件
22
目前,我省大多数县依托当地 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综合性医院, 建立120急救中心(紧急救援中心
),部分县组建了独立的120指 挥 中心。
PPT课件
23
县级急救中心的基本要求
PPT课件
18
城区急救网络
以120指挥中心牵头,依据急救 半径,由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组成 院前急救网络,依托其急诊科建立 院前急救站。
PPT课件
19
县级急救网络—农村急救网络
重要意义:
“完善农村急救体系,全面提升急救服务水平”
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保证急救医疗服务的 公 益性,落实医改总体要求。
PPT课件
建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卫生院 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急救站,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重要旅游地区、 交通要道等,依托就近乡(镇)、村医 疗机构设置急救站(点)。
PPT课件
28
乡镇急救站的职能
接受本县急救指挥分中心的指挥、调度
负责本地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院 内救治
向上级医疗机构转送重症病员

2024版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质量控制ppt课件

2024版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质量控制ppt课件

01提高院前急救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急救流程,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02提升急救质量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急救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03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高,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目的和背景03介绍当前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包括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现状阐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院前急救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包括建立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监控、开展质量评估等方面。

质量控制措施展望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实施计划。

未来发展规划汇报范围0102信息化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包括电子病历、智能调度、远程监护等。

信息化建设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信息化建设概述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实时共享,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

电子病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远程监护系统根据患者病情和地理位置,智能分配急救资源,提高了调度效率。

通过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实现远程专家对患者的实时监护和指导。

030201现有系统介绍不同地区的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了整体效果。

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存在障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共享不畅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安全隐患问题存在问题分析质量控制体系概述质量控制体系定义为确保院前急救信息化服务质量和安全,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流程和政策,对服务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体系。

质量控制体系重要性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确保呼救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提高调度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

呼救受理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调度指挥提升医护人员急救技能,保障救治设备完好率,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救治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做好与接收医院的沟通衔接。

院前急救建设-PPT课件

院前急救建设-PPT课件
二是重庆模式,依托医院的一种模式,市救护中心站1987年与市 四院合并成市医疗急救中心,这种模式占我国大多数,尤其是中小城 市和县中心医院一般都兼急救中心。
三是上海模式,由医疗急救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市内一些医院紧 密协助的模式,即分站设在区、县中心医院,通过中心站调度后由分 站派车到现场急救,将病人送到分站所在医院或到病人特约劳保医院 继续救护。
15
Company Logo
急救急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
◆程控录音技术 保证科学取证,降低法律纠纷风险。
◆移动办公技术 摆脱时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关联120中心信 息化系统。
◆模块化管理技术 全面掌握事件的调度处置信息、伤病员救治 情况。
◆日常调度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 急救急诊资源管理平台可实现日常与突发事 件工作模式的转换。
协 作文化;全员风险管理机制 院前急救医事法律因素: 标准化医疗法律文书;以呼叫事件分2类4 的沟通、取证流程;医事法律支持
Company Logo
质量控制实现 ❖ 急救流程长,环节多,技术要求多,人员
参与多,时效强,被动性大。 ❖ 急救质量不是在检验中产生,而是在流程
中逐步塑造。
25
Company Logo
④要有利于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取得最佳效益,减少 人员资源浪费,提高急救设备的充分利用。
11
Company Logo
解决方案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根据地区院前急救特 点和院前急救的复杂性,使用“急救急诊资 源管理平台系统”作为支撑凉山州120运作 的工作链。
依据四川省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制定,院前急诊 处置、转运监护电子病历。
14
Company Logo
急救急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
可解决的现实问题:

急救体系建设与管 PPT课件

急救体系建设与管 PPT课件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 前 急 救 院 内 急 诊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危重病监护

二、
完整急救体系的建立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急诊医学强 调“时间窗” 的概念
急诊遵循的流程
评 估 判 断 抢 救 再评估
评估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如有生命危险 立即抢救
无论是否能即 刻做出临床的 诊断 最重要的是评 估病情严重程 度
根据病情采取 相应的救治措 施
急救体系建设与管理
汉中市人民医院
韩文斌
提纲
急救体系的概念 完整急救体系的建立 急诊的运行与管理
一、急诊急救体系的概念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 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然后安全 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治疗,少数危重病 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室救治的过 程。这一体系包括院前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和 加强监护病室或专科病房,它们既有独立的职责和 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 指挥的急救网。
处于医院医疗的 第一线,承担 24小时不间断 的各类伤、病员 的急诊和紧急救 治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急诊医学的定位
急诊医学是伴随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 展起来的新兴一级学科。 它浓缩了大量的医学现代高科技技术, 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 一门新的独立专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 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 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 素促成的。急诊医学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 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吸机、 除颤器等
配置标准:根据急 救需求配置不同级 别的急救设备
设备维护:定期对 急救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行
培训与演练:对医 护人员进行急救设 备使用培训定期进 行急救演练
急救队伍建设
急救人员培训: 包括急救知识、 技能和实践操作 等方面的培训
PRT 6
急救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急救技术创新与研发
创新技术:人工 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
研发方向:智能 诊断、远程医疗、 智能急救设备等
研发成果:智能 急救机器人、远 程医疗平台、智 能急救设备等
研发挑战:技术 难度、成本控制、 法规限制等
急救服务模式创新
互联网+急救: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社区急救站:建立社区急救站提高急救响应速度和效率 空中急救:发展空中急救提高偏远地区急救服务的可及性 远程医疗: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专家远程指导和诊断
急救人员资格认 证:确保急救人 员具备相应的资 质和技能
急救人员管理: 包括急救人员的 招聘、考核、晋 升等方面的管理
急救人员激励机 制:建立合理的 激励机制提高急 救人员的工作积 极性和责任感
PRT 3
急救体系的质量控制
急救流程规范
接警:接到报警电话确认患者位置和病情 派遣:根据病情派遣合适的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 现场处理: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 转运: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确保途中安全 医院接收:医院接收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反馈:急救中心对急救过程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急救质量
急救信息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 术提高急救效率和 准确性
移动化:通过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 备实现随时随地的 急救信息获取和处 理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本章主要介绍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二、急救体系的结构和组成本章详细描述急救体系的结构和组成,包括不同层级的急救机构、急救人员的分类与职责、急救设备与物资的配备等。

三、急救体系的管理机制本章介绍急救体系的管理机制,包括急救体系的领导与协调机构、急救工作的规划与监督机制、急救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机制等。

四、急救体系中的急救流程本章详细描述急救体系中的急救流程,包括急救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急救现场的评估和处理、急救转运与指导等。

五、质量控制与评估本章介绍急救体系中的质量控制与评估,包括急救质量的评价指标、急救过程的记录与分析、急救培训与技能考核等。

六、法律法规与急救体系本章与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解释其中涉及的名词和注释。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急救体系组织结构图2. 急救人员分类与职责表3. 急救设备与物资配备清单4. 急救预案编制模板5. 急救质量评估指标表八、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1. 急救法:保障急救服务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急救工作的相关规定。

2. 院前急救:指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的急救工作,包括对突发的疾病、伤害等进行现场救治工作。

3. 院内急救:指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急救工作,包括对入院患者的急救处理和抢救工作。

4. 急救预案:急救工作中的操作指南和应急措施,对不同类型的急救状况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定。

5. 急救培训:对急救人员进行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急救能力和素质。

6. 急救质量评估:对急救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共53页PPT

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共53页PPT

15
30
2007
15
100
2008
15
120
合计
57
274
项目
救护车
规划完成情况
05年
08年
完成情况
240辆
500辆
提前达到500辆规划目标
标准化急救分站 45个
102个
完成规划目标的89%
急救系统从业人员 1012人
1800人
力争2010年完成规划目标
急救车辆分布
全市
市医疗 急救中心
郊区县 急救中心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郭永钦 二〇〇九年七月四日
本市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机构是 由市医疗急救中心与10个区(县)急 救中心(站)共同组成,均为独立建 制,分别隶属于市、区(县)二级卫 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属于院前独立型 的急救服务模式。
市卫生局
市急救中心
急救分站
郊区(县) 卫生局
郊区(县) 急救中心(站) 急救分站
七 财务科
跨省救护科
科 二
急救科
办 科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

分中心管理班子
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 每个分中心独立管理班子 分中心主任1名 管理人员2名
分站
人员
车辆
业务量
6~7个
100~120人
30~35
4万左右
分中心职能
调配急救资源 日常岗位培训 规范服务监督 急救病史管理
• 脚踏式吸引器
医疗装备
•应急物资储备与应急救援特种车辆
通讯系统
“120”作为院前急救服务特服号码
完成调度信息大屏幕系统升级 完成“120”调度指挥中心大厅全面改造 调度席位扩容至24个、预留5个受理席位端口 完成车载GPS等通讯设备的全面更新升级 配置800兆数字无线车载、手持对讲机 09年将对调度指挥系统进行升级更新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幻灯片PPT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幻灯片PPT

▪ 村、乡两级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立即报
告;县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 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5
新,敬请收藏】
救 突发公共事件救治系统

系统 ▪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依据实际情 况(种类、特点、伤亡人数、现场环 境)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统 筹安排,做出救治决策。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4
新,敬请收藏】
报告及
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及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 发布 系统
▪ 准确的信息是保证急救网络正常运转 的关键;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告范
围,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及时、逐级通报信息。(包括:突发公共
事件性质、地点、范围及人数、受损害程
度等)
▪ 信息报告要求及时、准确、统一、全面。
8
新,敬请收藏】
农村三级急救网络示意图
县 医院
急救 分中心
乡镇 卫生院
急救 站
村村 医医务务室室
急急救救 点点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9
新,敬请收藏】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乡镇 卫生院 急救站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村 医务室 急救点
20
新,敬请收藏】
一、加强网络管理,完善应急预案
▪ 1.加强统一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关系; ▪ 2.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 3.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急救通道畅通;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21
新,敬请收藏】
二、健全急救网络,提高应急能力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⒈引言⑴背景⑵目的⑶范围⒉急救体系概述⑴急救体系定义⑵急救体系的重要性⑶急救体系的组成⒊急救资源建设⑴急救设施建设⑵急救设备采购与维护⑶急救人员培训与管理⑷急救志愿者招募与培训⒋急救路径与流程设计⑴示教与宣传⑵筛查与识别⑶紧急通报与调度⑷支持与指导⑸运送与转运⑹进一步治疗⒌急救质量控制⑴急救质量控制指标⑵急救质量评估方法⑶急救质量监测与改进⒍救护车队管理⑴救护车队建设⑵救护车队人员管理⑶救护车辆管理与维护⑷救护车队的协调与调度⒎急救培训与演练⑴急救培训计划⑵急救培训课程设计⑶急救演练组织与实施⑷急救培训与演练效果评估⒏急救技术创新⑴最新急救技术介绍⑵急救技术应用案例⑶未来急救技术发展方向⒐急救法律法规⑴急救相关法律法规概述⑵急救人员的法律职责与权限⑶急救场所的法律要求⑷急救车辆与装备的法律要求⒑附件附件1:急救设施建设方案附件2:急救设备采购清单附件3:急救人员培训计划附件4:急救志愿者招募通知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急救体系:包括急救设施、设备、人员和管理体系,用于应对意外伤害、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处理。

⒉急救设施:指配备有急救设备和人员的医疗机构或救护中心。

⒊急救设备:指包括呼吸道管理、心血管复苏、止血敷料等在内的各种医疗器械设备。

⒋急救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急救证书的医护人员或志愿者。

⒌急救志愿者:无偿参加急救工作并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2.出诊
• 出诊前的准备:救护车、车载设备、 物资配置齐备并处于完好状态。 急救医护人员各1名、担架员1名、驾驶员1名处于待命状态
• 出诊反应时间:3分钟内 • 急救服务半径:城市中心城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内的,平均急 救反应时间(接听呼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内;城市郊区、农村等地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8-10公里内的,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边远、欠发达地区可 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急救服务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 • 出诊信息记录:接令时间、出车时间、出诊地点、出诊人员、到达和 离开现场时间等。有条件的地区可 启用GPS实时定位系统进行记载。
政府对急诊急救的要求
• 建立健全从接警、调度、出诊、现场救治、转运到入院的 急诊急救运行机制和制度
• 要建立并完善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和急诊急救信息化体 系 • 急诊急救工作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实行“就近、就急、 就地”救护,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及时。急诊急救实行分 级负责、属地管理,各级各类参与急诊急救工作的医疗机 构应当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急救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承 担社会急救任务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3.现场处置
• 严格按照急救医疗操作规程实施现场救治工作,边判断边施救。 • 当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按照现场指挥人员 或指挥调度部门要求开展工作,确保现场施救安全有效。同时要将处 理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向指挥调度部门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增派救护 人员、车辆。 • 当遇伤病员为故意伤害受害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及时报“110”与 民警取得联系,不要随意搬动死者,破坏现场。 • 当自身安全无保障时,应与公安机关或其它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确认 安全后再处理病人。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5.返回
• 伤病员送达医院后应当按照病情,立即启动相应院内救治预案 • 出诊医师应当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 完成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详细如实记载伤病员病情及院前急救处置情 况,抢救病员还应书写院前抢救记录 • 做好病员交接工作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6.院前急救质控指标
目 录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2、 院前急救的目标
3、院前急救质量的评判
4、质量控制因素
目 录
5、急救质量的实现
6、常见院前急救医疗风险
7、解决方案
8、临床需要的信息系统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院前急救的责任
时间
为生命风险 获得救治时 间
白金20分 黄金60分
认知
判断
手段
资源
致命、致伤 因素
生命风险的 发展与转归
• • • • • • • • •
(1)途中死亡率低于5‰; (2)救治显效或有效率高于95%; (3)救治无效或恶化率低于5%; (4)完成指令任务100%; (5)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6)病历合格率>95%; (7)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95%; (8)急救车辆完好率>80%; (9)三年内无重大责任交通事故。
技术 设备 环境 人力
腹部刀伤案例 心脏创伤案例
时间 为生命风险获得救治时间:白金20分—黄金60分 最快的行动
认知
判断 手段 资源
致命、致伤因素
生命风险的发展与转归 控制生命风险的方法与技术 技术、设备、环境、人力等资源
准确判断
评估 实施生命支持、维护 呼叫支援
我们的流程和时间
脑疝
心梗
现有体系我们做什么 胸部刀伤 腹部刀伤 心脏刀伤 脑梗塞 心梗 重症哮喘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怎么做
反应时间 t1 呼救 t2 t3 t4 t5
现场时间
途中时间 t6 t7 医院
调度 分站 出车
现场抢救
院前急救 TIME
• (1)反应时间 • 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讯、救护车性能、交通状况、 急救半径以及调度员和随车人员组合和管理。 • 量化指标为: • 调度员接受呼救信息至急救车出车时间在3分钟之内。 • 急救半径市区为3~5公里,急救车出车至现场平均时间为 10-15分钟;近郊区为8~10公里,平均时间为15~20分钟。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1.受理与调度
各级120指挥调度中心和承担急诊急救职能的医疗机构 • 保证24小时在岗 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 • 获取信息:现场地点及状况、伤员数量及情况、周边交通状况 • 指导工作:指导报警(目击)人注意保持通讯畅通和现场保护,指导报 警(目击) 人开展初步现场处置。
• 调度工作:立即受理,按照区域划分原则,实施“就近、就急、就能 力”调 度,及时向分中心或 网络医院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 事件应当按照相应应急预案要求,实施调 度和后备调度,同时要及时 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请求协调增 援。 • 接警记录:包括接警时间(精确至分)、呼叫来源、出诊地点、事件类 别、伤病员人数、联系电话、调度时间及情况等。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 效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急诊急救系统的发展 规划并实施行业监督管 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 指挥、逐级响应”的原则,加强辖区内各种突 发事件应急急救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坚持基本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 强急诊急救队伍建设,规范、高效地开展院前 医疗急救服务。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4.转送和途中监护
• 现场处置需转送的伤病员原则上接回出诊医院治疗,应向病员或家属 进行告知初步病情和去向,并在告知记录上签字。 • 如病人或家属因各种原因拒绝到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医生应细心解释 病情,如仍不到医院诊治的,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录音、录影)。 • 重大、突发事件伤病员,应按照指挥调度部门统一安排转送至指定医 院救治。 • 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应当认真观察病员生命体征,如实进行记载,并根 据伤病员实际情况,通知院内做好相应急救准备。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为生命获得时间 创造条件
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型
点 面 资源( 技术 人力 设备 ) 场地 制度(法律 规章 )


流程 约定
目的 功能
法律救工作的通知
• 川卫办发(2012)813号
• 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 (即将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