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强电解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5.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
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5)SO42-检验:①加稀盐酸,无变化②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 2+ + SO42- == BaSO4↓(6)Cl -检验:①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 + Cl- == AgCl ↓(8)CO32-检验:①加入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32- + 2H+== H2O + CO2↑ Ca2++2OH- + CO2 == CaCO3↓+H2O【归纳总结】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度

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度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导致了电解质的强弱差异。
电离度是衡量电解质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当电解质溶解在溶液中时,其分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这些水合离子可以进一步电离,将电解质分子分解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电离。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取决于分子中的化学键的强度以及溶剂中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力。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度密切相关。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离子。
这些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导致溶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盐酸、硫酸等。
相比之下,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生成的离子较少。
这些离子与未电离的分子保持平衡,因此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醋酸、氨水等是常见的弱电解质。
电离度是衡量电解质强弱的指标之一。
电离度(α)定义为溶液中实际电离的物质的摩尔浓度与初始电解质摩尔浓度的比值。
电离度越高,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电离度可以看作是电解质强弱的定量指标。
电离度与电解质的强弱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强电解质的电离度接近于1,因为它们能够完全电离。
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则远小于1,因为它们只能部分电离。
电离度的大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剂性质等。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增加电离度,因为高温会增加分子的动力学能量,促进电离反应的进行。
电离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或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来实现。
电导率测量可以通过电导仪进行,它测量了溶液中的电流强度。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导率成正比,而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推算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计算出电离度。
总结而言,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度密切相关。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离子,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生成较少离子。
电离度是衡量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定量指标,强电解质的电离度接近于1,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远小于1。
弱电解质的电离

M++OH-,平衡时
c ( M+).c( OH- )
c(MOH)
意义: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
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
对于多元酸: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K1 >> K2(一般要相差
105)。多元弱酸的酸性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试根据课本中“一些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
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其他因素
(酸、碱度、盐离子的浓度等)
问题:怎样定量的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程度相对大小怎么比较?
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相对大小的参数一
电离平衡常数(K)
对于一元弱酸 HA
Ka=
H++A-,平衡时
c ( H+) .c( A-)
c(HA)
对于一元弱碱 MOH
1、适用范围: 电解质的电离。
2、用的是可逆号或等号。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写。
H2S
H++HS-
HS-
H++S2-
4、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写。
Al(OH)3
Al3++3OH-
5、其余同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
2、硫化钾溶液
3、硫酸氢钠溶液
4、硫酸铁溶液
5、磷酸钠溶液
6、硫化氢水溶液
7、磷酸溶液
OH-+NH4+
CH3COOH
H++PO43-
CH3COO-+H+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
CH3COOH
CH3COO - + H+
医用化学基础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 能导电的化合物。
包括: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 蔗糖、酒精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
(真正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才是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 酸、碱、盐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看在水溶液里(或熔 融状态)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程度.
多元弱酸分步水解:电离程度依次减小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能够全部电
离的电解质在溶液中 存在形式 Nhomakorabea离子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 电离的电解质
离子、分子
化合物 类型
强酸 HCl / HNO3 强碱 NaOH 绝大多数盐NaCl/AgCl
弱酸 CH3COOH H2CO3
弱碱 NH3·H2O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部分可逆的,
用 ⇌ 表示可逆性
例如: NH3·H2O ⇌ NH4++OH-
CH3COOH ⇌ H++ CH3COO-
醋酸
醋酸根
(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可逆的,用分步电离 方程式表示。
例如: H2CO3 ⇌ H+ + HCO3-
HCO3- ⇌ H+ + CO32-
电离平衡的移动:
由于条件(浓度)的改变,弱电解质由原来的电离 平衡达到新的电离平衡的过程,称为电离平衡的移动。
三、同离子效应:
弱电解质: NH3·H2O 强电解质: NH4Cl
NH4+ + OHNH4+ + Cl-
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液中能够电离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电离是指在溶液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断裂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电解质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重要现象。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分子间的键被水分子取代,溶质的质子或者其他离子与水分子发生静电作用,产生带正或带负电荷的离子。
这个过程不是永久性的,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其他方式还原为原来的形态。
电解质的电离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形成的离子浓度很高。
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的离子浓度较低。
电解质的电离是在溶液中,如水中发生的。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是自动平衡的,离子间的化学反应会形成不同的化学物质。
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有很大的差异。
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即离子的生成速度等于离子的消耗速度。
当离子浓度增加时,溶液的电导率增加。
电离的速率与离子间的距离有关,而离子间的距离与分子中的亲和力有关。
电解质是溶解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电离是指在溶液中,物质分子或原子断裂成带电荷的离子的过程。
溶液中的电导率是衡量电离程度的指标。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等。
在高温下,电离程度会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加速电解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更容易发生电离。
电解质的浓度越高,电离程度也越高,因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增加,发生电离的机会也就增加。
溶液的酸碱性也会影响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酸性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高,碱性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低。
电解质的电离质子游离率是指每个电解质分子分解成离子的比例。
电解质的电离质子游离率越高,其离子浓度也越高。
加入外源电压时,才能让负离子朝阳极移动,正离子朝阴极移动。
一个化合物若满足下列条件,则可被称为电解质;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2、具有离子团的化合物;3、具有易变性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例子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例子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和电导性质有所区别。
下面列举了10个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例子。
一、强电解质1. 盐酸(HCl):盐酸是一种强酸,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氯离子(Cl-)和氢离子(H+),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2. 硫酸(H2SO4):硫酸也是一种强酸,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硫酸根离子(SO42-)和氢离子(H+),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3. 氯化钠(NaCl):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强碱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4. 硝酸铵(NH4NO3):硝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酸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铵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5.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6. 硝酸(HNO3):硝酸是一种强酸,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硝酸根离子(NO3-)和氢离子(H+),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7. 氯化铵(NH4Cl):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强酸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铵离子(NH4+)和氯离子(Cl-),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8. 硫酸铜(CuSO4):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强酸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9. 硝酸钠(NaNO3):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强酸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钠离子(Na+)和硝酸根离子(NO3-),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10. 碳酸钾(K2CO3):碳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强碱盐,溶解于水中时能够完全电离为钾离子(K+)和碳酸根离子(CO32-),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二、弱电解质1. 乙酸(CH3COOH):乙酸是一种弱酸,溶解于水中时只部分电离为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具有较低的电导性。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总结(一)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SO4=== 2H+ + SO42—BaSO4=== Ba2+ + SO42—(2)弱电解质:用“”如:HF H+ + F—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 OH—(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2CO3H+ + HCO3—HCO3—H+ + CO32—H2SO3H+ + HSO3—HSO3—H+ + SO32—H3PO4H+ + H2PO4—H2PO42—H+ +HPO42—HPO42—H+ +PO43—Cu(OH)2Cu2+ + 2OH—(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4=== Na+ + HSO4—溶解:NaHSO4=== Na+ + H+ + SO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3=== Na+ + HCO3—HCO3—H+ + CO32—电解质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2.下列物质,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A.HClB.KOHC.SO2D.Cl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D.SO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弱,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氯化银难溶于水,故其水溶液不导电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SO4=2H++SO2-4 B.Ba(OH)2=Ba2++(OH)-2C.FeCl3=Fe2++3Cl-D.NaHCO3=Na++H++CO2-3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Al2(SO4)3=2Al3+ + 3SO42-B. NaOH=Na+ + OH-C. HCl=H+ + Cl-D. Na2CO3=Na+ + CO3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B.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导电C.氯化钠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D.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是相同的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D.两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A.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是弱电解质B.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C.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好,它是强电解质。
电解质及盐的分类

各类盐及电解质、非电解质一、盐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1、正盐定义: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的盐。
正盐是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但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Na2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NH4)2SO4(硫酸铵)溶液显酸性。
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中,不会有酸中的氢离子,也不会有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这样的盐为正盐。
生成正盐的反应,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 = CuSO4+2H2OH2SO4+2NaOH=Na2SO4+2H2O等2、酸式盐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
根据酸式盐的组成以及溶于水可能发生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多元强酸的酸式盐,这种盐溶于水时,能完全电离,使溶液显强酸性,如:NaHSO4(硫酸氢钠) NaHSO4=Na + H + SO4(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至少要了解),这一类盐溶于水时,酸式酸根离子同时发生水解和电离,因水解与电离程度的差异,导致溶液显出不同的酸碱性。
如:NaH2PO4(磷酸二氢钠)溶液显弱酸性,Na2HPO4(磷酸氢二钠)溶液显弱碱性。
通常弱酸的酸式盐中只有含H2PO4根和HSO3根显酸性。
NaH2PO4=Na+ + H2PO4-H2PO4- ⇔HPO4 2- + H +H2PO4- + H20 ⇔H3PO4 + OH -H2PO4电离产生的C(H)大于它水解生成的C(OH),所以,溶液显弱酸性;而Na2HPO4溶液里,HPO4电离产生的C(H)小于它水解生成的C(OH),所以,溶液显弱碱性。
酸跟碱反应时,弱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中除了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外,还有氢离子存在,这样的盐为酸式盐。
如:NaHSO4、KHCO3、KH2PO4、K2HPO4、Ca(HCO3)2等都属于酸式盐。
一元酸不能形成酸式盐,二元酸或多元酸才能形成酸式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
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
多数盐NaCl、(NH4)2SO4、Fe(NO3)3、BaSO4等。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Fe(OH)3、Al(OH)3、Cu(OH)2 ?????????等不溶性碱?
少数盐:HgCl2、醋酸铅等(注:CaCO3、BaSO4等是强电解质!!)
注意:
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很小,如果测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往往很弱的,但是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仍然属于强电解质,例如:CaCO3、BaSO4等。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范畴均是化合物。
2.某些化合物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但不一定是电解质。
例:SO3溶于水后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SO4而导电,但SO3为非电解质。
3.离子化合物呈固态,共价化合物呈液态虽然是电解质但不导电,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电解质和电解质的水溶液不同,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1.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①温度: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温度越高,Kw越大(100℃?Kw=?1×10-12),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增大,电离程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OH-]
②?外加酸碱溶液:加酸或者加碱都会导致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常数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水的离子积常数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一定温度下,稀酸、碱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总是定值。
?
??(2)常温时,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但溶液中c(H+)·c(OH-)?仍等于?1×10-14,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仍相等,但小于1×10-7mol/L。
?
??(3)在盐酸溶液中Kw=c(H+)·c(OH-)公式中的?c(H+)应该指盐酸电离产生的H+与水电离产生的H+之和,但由于水电离产生的H+远远小于盐酸电离产生的H+,一般把水电离产生的H+忽略掉,实际指盐酸电离产生的H+;c(OH-)指的是由水电离产生的OH-???
(4)在盐酸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c(H+)溶液?=?c(H+)酸? c(OH-)溶液=?c(OH-)水?
c(H+)水=?c(OH-)水?c(H+)溶液>c(OH-)溶液,???
例:25℃时,0.1?mol/L盐酸溶液,pH=1,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10-13mol/L????
?例:25℃时,1?mol/L盐酸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是1.0×10-14mol/L?
?例:25℃时,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1.0×10-14mol/L?
?例: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则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溶液pH=2或pH=12。
3.酸碱溶液稀释后的pH计算:
c(H+)或c(OH-)相差(改变)10倍,pH相差(改变)一个单位;强酸(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减小)一个单位;弱酸(碱)pH增大(减小)小于一个单位? ?例:
在25℃时,pH等于3的盐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100倍,pH等于5?????
在25℃时,pH等于12的强碱溶液稀释到原来的100倍,pH?等于10?????
在25℃时,pH=3的HAc加水稀释到原来10倍,溶液的pH值范围3~4?????
在25℃时,pH=12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来10倍,溶液的pH值范围11~12???
注意:(1)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均约等于7(均要考虑水的电离)。
??????
(2)酸(碱)溶液稀释时,OH-(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 ?(3)弱酸(碱)和强酸(碱)稀释相同倍数,弱酸(碱)pH变化小,强酸(碱)pH 变化大。
因为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在不断的电离,稀释后酸(碱)性应比强电解质强一些,所以pH值变化小一些(强电解质的pH变化大)?。
类型一:水的离子积及应用
??例题
1、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之比约为?()
??A、1:1???B、1:2???C、1:10????D、10:1?
10 mol/L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离2、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
子组(???)???
A、Na+??NH4+??Cl-??SO42-?????
B、S2-??CH3COO-??Na+??Cs+???
C、K+??Na+?HCO3-??NO3-???????
D、K+??Na+??NO3-???SO42-?
类型二:溶液的酸碱性、pH的应用?
??例题1、25℃,下列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
??A、0.01?mol/L?HCl???????B、pH=2的H2SO4溶液????
?C、c(OH-)=10-13?mol·L-1?????D、pH=1溶液加水稀释1倍
2、测得某溶液的pH?=?6.5,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此溶液呈_____性。
测定温度______室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其理由是??????。
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
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
?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