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岸地貌8
海岸地貌
7000B.P以来的海面变化(美国)
海平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海陆轮廓的巨大变化 海岸剖面的改造
红色区域显示如海面上升10m,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 海岸将被淹没的低地(这些区域目前居住25%的美国人 口)
近纽 )约 红一 外角 遥(
感纽
照约 片港
附
海面上升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海面下降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延伸方向对海岸平面 形态影响很大
花岗岩基岩海岸,向海倾斜的基岩节理容易产生地滑
飓风引起的大浪冲刷玄武岩组成的海崖,加深海蚀凹槽 (Maui, Hawaii)
玄武岩被侵蚀形成的海蚀崖(Kauai, Hawaii)
大 连 老 虎 滩 公 园 的 海 蚀 崖
海蚀崖的顶部较平坦,局部有沙砾沉积物,为海蚀阶地 (northern California)
岸峡海
湾岸
© (f)
断海分
层岸类
海(
岸堡据
: 洲(
a)
海 岸
溺 谷
(e)
火 山
海 岸
(b)
海
海岸分类(据组成物质)
基岩海岸 堆积海岸
砾石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剖面的塑造
海平面变化可以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两 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的效果是相似的:地面 的下沉相当于海平面的上升,地面的上升相当 于海平面的下降。一般来说,海平面上升(陆 地下降)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的迁移——海 侵,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 海洋方向的退却——海退。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规水 律下
岸 坡 泥 沙 纵 向 运 动
海岸地貌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条件的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便形成不同的 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地貌
海岸地貌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 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研究简史
海岸地貌19世纪以前,海岸地貌的研究处于地形描述和积累资料的初始阶段。1919年,D.W.约翰逊的《海岸 过程和海岸线发育》,开辟了海岸地貌的专门研究。
海岸地貌
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岸地貌研究进入动力机制研究阶段。苏联В。П.津科维奇的《海岸发育的基本理论》 (1962),从动力学观点阐明海岸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英国C.A.M.金的《海滩与海岸》(1972),系统地 记述了海岸地貌发育的动力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岸地貌研究已从定性的描述向着定量的方向发展。
谢谢观看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 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海 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 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 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 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 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08第八章 海岸地貌
①完全剖面海滩 ②不完全剖面海滩
4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①完全剖面海滩(双坡式海滩)
具有双面坡,向海面缓,向陆面陡(与沙子的静止角一致)
向陆坡
向海坡
4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完全剖面海滩
4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亚蜈之洲
3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发育成为一 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浪运动中, 前进速度与回返速度的差值,正好为重力所抵消,结果 只在原地来回运动。当海岸剖面成为上述曲线时,即为 平衡剖面。
上部堆积:海滩
下部堆积: 水下堆积阶地 中部侵蚀
[返回]
原因:(进流速>退流速) 进流时,在水的惯性力作用下,以较大的速度向岸运动, 在克服重力、摩擦力、渗漏时速度逐渐变慢,只有少量水 流可达岸坡顶部,以后能量消耗完毕。在重力作用下发生 退流,因受渗漏与下次波浪的顶托,速度较慢。 作用: 拍岸浪的频率在13~15次/分钟时具有破坏性:浪头打下可 将岩石与泥沙撞击破碎,回流时将其带入海。 频率 6~8次/分钟时具有建设性,此种拍岸浪的水头不直 下落,而是向前溅射,撞击海滩沙,把其向上推,增加海 滩高度。
泥沙向岸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资料]
③上述两者间有个深度,使总进流速=总退流速 即进流速-重力流速=退流速+重力流速
这个深度上的泥沙向岸移动距离=向海移动距离,即泥 沙只在原地作震荡运动,不产生实质性位移。 这个深度所构成的线称中立线。 大于中立线深度的泥沙往海移,小于中立线深度的泥 沙向岸移。
第八章海岸地貌
2、海蚀平台
是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随海蚀崖后退而变宽。
3、海蚀阶地
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而 高出海面,则成为海蚀阶地;若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 则成为水下阶地。
4、海蚀穴(洞)
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其中宽度大 于深度的为穴,深度大于宽度的为洞。海蚀洞顶崩塌, 形成海蚀窗。
1.2 潮汐作用
潮汐的特征:
一个潮汐周期大约为12小时26分;在宽阔的大洋上, 潮差很小,理论上为78cm,在太平洋中部仅为50cm。但是 在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如喇叭形的海湾地区,潮差可 以达到很大,钱塘江最大潮差可达8米,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可达20米
潮汐的在海岸带的作用:
扩大波浪作用的范围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侵蚀海底和海岸
1.3 海流作用
海流的概念:
海水有规律的水平流动,称为海流。
海流的形成原因:
漂流:由行星风系形成的; 密度流:由海水密度差异造成的。
海流的作用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侵蚀海底和海岸 (由于大部分海流从海洋到达海岸带沿途受海底摩擦、地形
阻碍以及波浪和潮汐的顶托,其能量已经非常微弱,对海岸地貌的塑造作用 不及波浪和潮汐作用强。)
波浪作用
潮汐作用
海流作用
1.1 波浪作用 (1.1.1波浪及其要素)
波浪的概念
风吹过海面时,通过压力和摩擦作用将能量传 递给海水,使海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圆周运 动,海面随之发生周期性的起伏。这种海面周 期性的起伏,就是波浪。
波浪要素
波峰与波峰线, 波谷与波谷线, 波长(L), 波高(H),周期(T),波速(C), 波射线
第八章海岸地貌只是分享
波影区
海滩
次风向
主风向 沙嘴 海
海滩形成示意图方向
海
(5)连岛砂坝及陆连岛
泥砂流
连岛坝 岛
陆连岛
波影区
沙嘴 风向
岛
山东芝罘岛(Zhifu Island)
Land-tied island
3.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地貌
(1)水上堆积阶地(台地)——海滩 (2)水下堆积阶地(台地) (3)沿岸堤(滨岸堤) (4)水下砂堤 (5)离岸堤 (6)泻湖 (7)海积阶地
四、海积地貌
1.影响堆积地貌发育的三个因素 (1)波浪作用方向与岸线走向的夹角 (2)泥沙含量 (3)波影区的影响
风向
陆地
波影区 岛
当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 夹角为45o时,泥砂纵向运 动速度最快。
风向 海
2.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地貌
(1)海滩
(2)沙咀
拦湾坝
(3)沙坝
泻湖 陆 地
泥砂流
(4)泻湖
深水区波形曲线
根据深水波的余摆线理论,可得出深水波的特 性:
若以角速度来表示水质点在圆周上的位置,
那么,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波浪前进距离的增
加,位相角逐渐减小;在垂直方向上,角
则大小相等。水质点的运动半径在水平方向上 相等;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的增加按指数规律 递减:
rz=r0e -
2z
rz——z水深处水质点的运动半径 r0——表面水质点运动半径
由于C1> C2,所以, 1>2 。
海滩
1>2说明波峰线趋近于平行等深线。
波浪折射
波浪折射的结果是使波峰 线与等深线趋于平行。
4.潮汐作用
(1)潮汐 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海面 升降和海水的水平流动现象。
第八章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
2、大洋盆地沉积物特征
(1)深海软泥
褐色软泥 广布于大洋盆地,主要由粘土矿物、陆源的石英 砂、火山灰、宇宙物质几风尘等组成,富含Fe、Al质,一 般呈红褐色,碳酸盐含量小于30%.
钙质软泥 碳酸盐为主的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 各大洋区,生物碎屑含量大于30%.
硅质软泥 以硅质为主的软泥,生物碎物礁所隔离出来的一部分近岸 海礁,常有排水口与广海相连。
三、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 实际意义
1.海岸砂矿:砂金、金刚石、锡石、锆 石和独居石等砂矿的重要产地。
2.海岸工程:港口、潮汐发电、建筑物 和防止海水入侵大陆、利用海岸摊除养 殖水产和开发三角洲与海岸旅游资源等 等,都必须研究海岸带地质、地貌、沉 积物、内外动力作用过程和海平面的升 降等。
(2)沿岸流堆积地形
当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时,波浪作用的退流方向与重力沿海底 向海的切向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泥沙便沿着波浪退流与重 力切分量的合力方向呈“之”字形沿岸运动,称泥沙纵向运动。
①沙嘴:由于海湾区波浪折射分散和波浪的季 节变化,堆积体生长端呈钩状,这种沉积体称 为沙嘴。
②连岛沙坝:在有屏障海岸,于屏障体的波影 区内,沉积物流的容量降低,最初堆积成角滩, 继而延伸成沙嘴,最后形成连岛沙坝。
(1)波浪
波浪要素与浪基面
波长
波高 波峰
平均海平面
波谷
水深
海底
浪基面(水深=L/2) :或r=0.5he-2a
浅水波
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 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变形直至破碎。
对称波
非对称波
激浪
洗浪
波浪
倾浪 破浪
底流
波浪在不同水深作用示意图
海岸地貌-PPT精品
立自然保护区。目前在华南已建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 区有12个。其次,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旅游资源的 开发结合起来,发挥生物海岸的利用价值。
LOGO
感谢您的关注
• 淤泥质海岸是由粉沙和淤泥堆积的低缓平坦海岸,海 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浅滩宽广,受潮流作用较大。 淤泥质海岸从陆到海由三部分组成,沿岸为冲积平原 或海积平原,平原外围是潮间带浅滩,又称潮滩,潮 滩以外为广阔平缓的水下岸坡。
•
• 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泥沙供应丰富而又比较掩蔽的 堆积海岸段,如大河下游平原、构造下沉区。
• 珊瑚礁分布范围 与珊瑚生长的水温条件有关,珊瑚 是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0‘E。 由于珊瑚的生长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其分 布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及暖流所经过的海区,总 面积为60万km2。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大 西洋热带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的东沙、西沙、 中沙和南沙群岛,其次为海南岛及台湾。
• 2、沙质海岸
• 沙质海岸可分为海滩海岸、沙堤——泻湖海岸和沙丘 海岸。
•
• 海滩海岸是泥沙在激浪带堆积形成的,其范围从波浪 破碎开始点起到海岸陆地上波浪作用消失处止。
• 沙堤—泻湖海岸是在沙质海岸堆积体及其封闭海湾 形成泻湖构成的海岸。有的堆积体分布在水下尚未露 出海面,为水下沙坝,水下沙坝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 浪冲刷的一道屏障,如挖沙破坏沙坝,海岸将会受到 强烈冲蚀而使陆地上的道路、农田、村舍或其他人工 建筑物遭到破坏。沙堤—泻湖海岸是一种重要的海岸 类型,约占世界海岸的13%,在我国的山东半岛、辽 东半岛、广东和广西沿海均有发育。 ·
• 一般组成红树林海岸的以广义红树林为主。这些植物 在世界上共有20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 尤其是赤道热带,海岸的红树林种类多,生长茂密, 多为高大的乔木。亚热带的红树林多为灌木丛林,种 类较少。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种类较多, 树型也较高大,如它东北部和北部的东寨港、清栏港、 儋县等地的树高可达5-lOm,个别超过15m。向北随着 气温的降低,红树种类减少,树型也变得低矮稀疏, 到了北纬70左右的福建北部福鼎附近海岸,树高只有 1m左右,成为灌木丛林。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而成的带状区域。 现代海岸带的陆上界限是风暴潮的上限,海上 的界限是波浪受底部地形影响开始变形处。 海岸带自陆向海依次可分为海岸、海滩、水下 岸坡三部分,其中海岸指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海 岸带部分,海滩为高低潮之间的部分,水下岸 坡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海岸带部分。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A为缓坡海岸水下沙坝、B为陡坡海岸水下沙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五、海岸类型
横向海岸和纵向海岸,横向海岸是构造 线的走向与岸线大致垂直,而纵向海岸 是构造线走向与岸线大致平行。 台湾东海岸就是纵海岸,里亚式海岸是 横向海岸,达儿马提亚海岸是纵向海岸 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当一股饱和的泥沙流从A到B,由于海岸发生转折,泥沙 搬运能力下降发生堆积形成海滩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凸形海岸,一端与陆 地相连、另一端向海 洋延伸的泥沙堆积体 称为沙嘴。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湾外侧湾口处堆积的沙坝称为拦湾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连接陆地与岛屿的沙坝称为连岛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二、海岸的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主要包括:波浪作用、潮汐 作用、洋流作用、河流作用。 波浪折射的结果使得海岬处波能辐聚、海 蚀作用显著,海湾处波能辐散、海积作用 显著。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三、海蚀地貌
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 桥、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蚀崖,基岩海岸被海蚀作用形成或改造的 陡崖,崖体上有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 海蚀平台,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形成的微向海 倾的基岩平台,平台上常留有海蚀拱桥、海 蚀柱等。
地貌学:第八章 海岸地貌
一、沉积物的横向运动与均衡剖面的 塑造
(一)中立线的概念
当波浪的波峰与波谷向岸推进时,水下岸坡颗粒 将相应地作向岸和离岸的运动。
F离逐渐减小 G切+F离= F向
F离< F向 G切+F离> F向
F离减小 ,F向增大 G切+F离< F向
在波浪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水下岸坡上的某一点, 在一个波浪周期运动中,仅作等距离的往返运动而不发 生实质性的位移,这一点称为中立点。
G切 + F离 = F向
泥沙向岸坡上部堆积,使岸 坡坡度增大,因而重力的切 向分力增加,最终达到:
G切 + F离 = F向
均衡剖面:在波浪的一个周期运动过程中,水下岸坡上的泥沙都
做等距离的运动而不发生实质性的位移,这一凹形剖面,称为海岸 均衡剖面。
(三)沙质海滩横向上主要动力带 的泥沙运动
二、沉积物的纵向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沿岸流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波浪方向的恒定时间 ,波向改变,它也随之变化。
当河流入海后,在盛行风(如季风)的作用下,可 形成强大的沿岸流。如长江、钱塘江的冲淡水影响下形 成的浙闽沿岸流,广东珠江冲淡水影响下形成的西南向 沿岸流等。
沿岸流恒定时,对海岸带的泥沙冲淤和岸线变动起 较大的影响。
(二)近岸循环流体系
(一)沉积物的纵向移动
当波向线方向 与海岸线斜交时, 波浪作用方向与重 力作用方向不在一 条直线上,海底泥 沙循着波浪与重力 两者的合力方向运 动,称为泥沙的纵 向运动。
中立带以上 中立带上 中立带以下
沉积物沿水底纵向与横向移动的组合
沉积物沿岸边纵向移动图示
(二)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
1、沉积物流
(1)凹岸堆积地貌——海滩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
第八章海岸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海岸带的组成2.海岸的动力作用3.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4.海岸类型本章内容:海岸线:海面与陆地的交线。
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地带,即海洋水体与陆地交互作用的地带。
其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的大小和海岸带的地形特征。
海岸带的分段:海岸(潮上带,后滨):高潮线以上至海蚀崖上缘的狭窄的陆上地带。
平缓的沙质海滩以长草处为界。
大部分时间出露在海面以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海水淹没,遭受激浪流的作用,发育现代海蚀地貌。
潮间带(前滨):位于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间歇性被海水淹没,为现代海滩区。
水下岸坡(潮下带,滨外和临滨):为低潮面以下,至波浪对海底仍能起作用的深度(1/2波长的水深处)。
这里可发育现代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
自波浪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缘为滨外,自波浪破碎带到低潮面为临滨。
海岸地貌是指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
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一、波浪作用(-)深水波浪的特性是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水深处的波浪。
可视其运动不受海底摩擦的影响。
L深水区的波浪运动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的。
随时间的变化,水质点在轨道上的位相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波浪的向前传播。
波浪的传播只是波形与能量的传播,水质点仍在原地做圆周运动。
2,波浪在向前'符播的同时,能量也向下部水层符播。
自海面向下随深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波高)则以等比级数减小。
当海底深度大于波长时,波浪对海底作用已很微弱(1/2波长处仅有表层的l∕24)o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其运动轨迹为不封闭的圆形或椭圆形(受温度、密度、风力的变化等影响)。
风浪在风停息后或离开风区向外传播就转变为涌浪,其运动轨道为封闭的圆形。
(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受海底摩擦的影响,波浪发生变形,转变为浅水波浪。
自然地理学海岸地貌
北仑河口
鸭绿江口
海岸地貌形成的因素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波潮 浪汐 作作 用用
沿 岸 流 作 用
河 流 作 用
风 力 作 用
生 物 作 用
海地 平壳 面运 变动 化与
岩 性 特 征
海岸地貌的分类
➢波浪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对海岸进行塑造, 形成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Fra bibliotek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
天涯海角
自然地理学
海岸地貌
主讲:
提纲
➢ 海岸地貌的形成机制 ➢ 海岸(海蚀)地貌单元 ➢ 海岸地貌的科学研究意义
一 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的形成
海岸带(Coastal Zone)
➢ 定义:海陆交界相互作用 、变化活跃的地带。
➢ 范围:现代海岸带的上界 是指波浪的作用上限。海 岸的下界是指波浪开始扰 动泥沙之处。
三 海岸地貌的科学研究意义
海岸地貌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历史记录
古海岸地貌特征
海岸地貌演变
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 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
海蚀作用不断进行
侵蚀形成海蚀穴
海蚀穴加深,成为海蚀洞
两侧海蚀洞连通,形成海 蚀拱桥 进一步侵蚀,拱桥顶部崩 塌,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柱
主要海蚀地貌单元小结
谢 谢!
➢ 海蚀穴初具规模后,促使激浪所起动的砂砾在其 内冲刷掏蚀,使其不断地向内凹入,逐渐加大规 模,以致使得上部岩石失去支持而崩塌倒落下来, 形成海蚀崖。
海蚀崖的形成过程(据王颖;1994)
同一岸段不同时期的海蚀拱桥与海蚀崖
台湾清水断崖苏花公路 法国诺曼底海蚀崖
4. 海蚀平台(Bench)
➢ 当海蚀崖后退的同时,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 微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8、海岸地貌
1、波浪作用:
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
概念——风吹过海面,使水质点做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
波浪。 (1)波浪的大小主要与风速和波速有关。 (2)不同水深地带,波浪运动、波形、受力状态和对海底的作用不同。
称水深大于L/2为深水区
水深小于L/2为浅水区
把 水深=L/2 的深度作为波浪作用的下限面。 水深= 的深度作为波浪作用的下限面。
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 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由 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 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 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 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 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 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长几 公里~几十公里。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其内 公里~几十公里。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 即成泻湖( 即成泻湖(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封闭半封闭的浅水水域)。 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 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由向海移动的泥沙按 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 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
深水区波浪——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随水深 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 深水区波浪 水质点做正常圆周运动 增大,圆周运动幅度越小。 增大,圆周运动幅度越小。
横向流和沿岸流: 横向流和沿岸流:
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2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 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 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在这 种力的作用 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第8章_海岸地貌-1
沿岸流
当波浪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尤其是波浪向 较平直的海岸推进时,在波浪破碎后,破浪带 与岸线之间会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图8-16)。
沿岸流如果能持续较长时间,对沿岸泥沙冲淤 和岸线变化影响较大。
当河流入海后,在盛行风(如季风)的作用下, 可形成强大的沿岸流。如长江、钱塘江的冲淡 水影响下形成的浙闽沿岸流。
第八章 海岸地貌
第八章 海岸地貌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地貌 生物海岸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它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 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其上界是风暴潮作用 的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海底泥沙处。
出发点的不同对海岸带的定义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经济的角度:海岸带是在海岸线两侧200千米范 围,其内所开展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海岸带经济。 从水位变化看:海水淹没与出露交替的区域,为海 岸带。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以海陆交界线为基准,受海洋 动力和陆地动力共同作用的区域是为海岸带。 从地貌学的角度看:受海洋动力和陆地动力共同作 用所形成的地貌区域,是海岸带。
波浪特征
1、深水波
深水波的水质点呈圆形运动,产生的波形对称。 在垂直方向随水深增加,半径减小。波高按等比级数减少。
深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
波高随水深变化 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质点 运动轨迹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
2、浅水波浪变形
当波浪传播入浅水区,发生变形后就转变为浅 水波浪。一般认为1/2波长的海底深度是波浪 变形的临界深度。
中等海浪最利于裂流的发育。汹涌的海浪能产 生为数不多但较强的裂流,而较弱的海浪能形 成数量较多、能量较弱的裂流。
裂流的流速一般在1~2米/秒左右,具有较强 的冲刷能力(可切割破浪带附近的水下沙坝; 在高能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裂流可在海底冲蚀出 裂流沟)。
第8章 海岸地貌
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海岸线之间有 潟湖相隔的狭长沙坝。 潟湖——是由沙坝、沙嘴、或滨岸堤与 海洋隔离开的海滨或浅海湾。(太湖、西湖 等淡水湖是与海完全隔离的古潟湖。
沙坝—潟湖海岸 由于湾口拦湾坝的发育而造成的 由沙坝、潟湖二个主要单元组成的海岸。拦湾坝 多存在缺口,成为潮汐通道,入口处(潟湖内) 堆积出涨潮三角洲,出口处堆积有退潮三角洲(图 8.36),二者均阻碍航行。潟湖内水浅堆积作用 较强,四周常见沼泽及淤泥质海滩发育。如粤西 的水东港。
第八章
海岸地貌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其范围由海岸、海滩、水下岸坡
三部分组成: 1、海岸:又称后滨 在高潮位之上,上 界为最大波浪所能 到达之处,又称为 潮上带。
2、海滩:又称前滨 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高 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为潮间 带。
3、水下岸坡:又称近滨 在低潮位之下,至波长1/2的 水深之处,该处为波浪作用基面。在此基面以下波浪作用 十分微弱,故不列人海岸带的范围。这一带又称为潮下带。
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 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 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为 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 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 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 大值。
(4)太阳常数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就是太 阳常数。但是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远日点和在近日点的太阳 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就有一定差异。 在近日点垂直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射强度比太阳常数大3.4%;而在远 日点则比太阳常数小3.5%。
4 气温
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 其变化规律有: (a)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 日变化: • 年变化: (b)气温的水平分布 (★ ★ ★) P71(1)~(5)
常见地貌类型之海岸地貌
形成海蚀崖、海 台
蚀柱、海蚀拱桥、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沿岩石的断层 面和节理面形 成的陡壁悬崖 微微向海倾斜 的基岩平台, 台面上基岩裸 露或覆盖有很 薄的沙砾和淤
波浪携带的 泥沙、贝类 等物质沉积 海积 在近岸的浅 地貌 水带里,形 成沙滩、沙 坝、贝壳堤 等
海滩 沙坝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 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 粗,滩坡坡度较大; 下部物质较细,滩坡 平缓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 条状堆积体。未露出 水面的称“水下沙坝 ”;出露水面的称“ 岸外沙坝”;完全露 出水面的称“海岸沙 堤”
答案 ①—B;②—C;③—D;④—A。
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 答案 A:海浪堆积 B:海浪侵蚀 C:海浪侵蚀 D:河流堆积。
核心归 纳
海岸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 观
由岩石构成的海
岸,由于不断受 海蚀崖
到海浪的击打和
侵蚀,导致岩石 海蚀
破碎,岩壁崩落, 地貌 最终使海岸后退, 海蚀平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探究导引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
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突出海中的大块岩石,形成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在浅海中畅游。
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
而引起,它也是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
近岸流--主要是指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
循环流。对海岸泥沙冲淤和海岸线变动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山千步沙
5. 临滨(近滨)与水下沙坝
三. 淤泥质海岸
高潮滩-泥质带;中潮滩-沙泥混合带;低潮滩-沙质带。 1954年普斯麦-“沉积滞后效应”; 1957年斯特拉顿“冲刷滞后效应”; 1961年普斯麦-“潮流时速的不对称”;
除了上述原因外,低潮线附近波能也相应较大,使部分泥沙 被掀起,细粒物质随涨潮流向滩上运移也是一个因素。
自潮上带至潮下带,各带沉积作用和搬运作用也由一定的差 异。
潮下带-以潮流的推移作用为主; 低潮滩-主要是潮流的推移作用和浅水的片流的冲刷作用 (落潮流); 中潮滩-推移作用与悬浮沉降作用相互作用; 高潮滩-悬浮沉降作用为主;
潮上带-除大潮高潮时被水淹没外经常受暴露蒸发作用。
粉沙淤泥质海岸潮滩上一种最显著的地貌单元是潮沟, 潮沟向陆一端呈树枝状分汊。潮沟主要由落潮流侵蚀而成, 潮沟中由于水流速度较快,因此沟中能沉降比滩面更粗的 沙和由于侵蚀滩面而成的泥砾。
旋转潮波:
潮流:
潮流分为回转流和往复流两种
回转流:
往复流:
2.潮差与潮流对海岸地貌与沉积的影响
三、近岸流:
1.沿岸流:
波向线 波 峰 线
2. 近岸循环流体系
海岸裂流
海岸裂流
第二节
海平面变动
一. 晚更世晚期和全新世冰后期的海面变动
二. 海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原始海岸大体上可分为二类。 曲折海岸-岸坡陡峻 原始海岸 平直海岸-岸坡平缓
砾岸,崂山
砾滩主要发育于波浪作用强烈、并有充足物源的地 区。该图为我国浙江舟山群岛本岛东岸的塘头砾滩。
二.沙质海滩
沙岸,三亚
海滩
广西北海银滩
典型的沙质海滩可分为海岸沙丘带、后滨、前滨、临滨等地貌 单元。
1.海岸沙丘:
2. 后滨与滩肩:
海岸沙丘
3. 前滨与滩脊
4. 滩角(滩尖)
矿物成熟度:
堡岛的成因: 1.水下沙坝向上堆积而成; 2.沿岸流形成沙嘴,而后受侵蚀分割而成; 3.海岸沙脊-海面上升和或陆地区域性下沉使其与大陆分离;
2.泻湖
泻湖以堡岛为屏障与大海相隔,以潮汐通道与大海相通, 在弱潮地区的泻湖中,由于潮汐通道少,泻湖水体与开阔海 的联系受到限制,故泻湖的水体或是半咸水或是超盐度的。 中潮地区的泻湖水体通过潮汐通道与开阔海水体之间不断 发生水体交换,所以泻湖水体盐度正常。
海 南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第一节
海岸的动力作用
第一节
海岸的动力作用
一、波浪作用
1.深水波浪的特性 波浪的基本要素:波峰、波谷、波长、波高,周期、波速、 波峰线、波向线等。
风浪
2. 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 a.水质点的运动轨迹由深水区的圆形转变为椭圆形。这是由 于受到海底摩阻的影响。海底摩擦阻力在波谷经过时比波峰经过 时大,轨道垂直轴的下半段减少更快,故轨道的下半部扁平,上 半部凸起,成馒头形。
3
磨圆系数=
2r a
ab r:砾石最尖突处的内切圆的曲率半径 2c
由于a、b、c三轴的变化,海滩砾石的形状也是多样的, 扁平状、圆盘状、球状、杆状,或是其它特殊形状。但不 管怎样,海滩砾石的扁平度和磨圆度比河流高。 各种形状的砾石,由于沉降速度的差异,而堆积在海 滩剖面的不同部位,这是砾石形态在海滩剖面横向上的分 布差异。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 两 次低潮,而且两相邻高潮或低潮的潮高几乎相等,涨 落潮时也几乎相等。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 又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全日潮: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 次高潮和一次低潮,这样的潮汐称为全日潮。北部湾 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全日潮海区之一。 混合潮:在一个太阴日内,也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潮差 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
2. 均衡剖面的塑造
泥沙横向移动与均衡剖面
中 立 点
A
B
C
松 散 沉 积 岸 平 衡 剖 面 的 形 成
二. 沉积物的纵向移动及形成的地貌
1. 水下岸坡上的纵向移动
2. 沿岸纵向移动
3. 沉积物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沙嘴(三亚)
沙嘴与拦湾坝
拦湾坝与泻湖
a.海岸线向海转折而形成的堆积地貌
波 浪 在 浅 水 区 的 变 形
<
1 2
L
>
1 2
L
深水波与浅水波
3. 波浪破碎与近岸带波浪作用
极浅水域
浅水域
深水域
波浪破碎界限
浅水区的波浪有三种破碎的类型:崩顶破碎、卷越破碎、 激散破碎。 1)崩顶破碎
崩顶破碎:
波陡=波高/波长 即:=H /L
崩顶破碎
2)卷越破碎
卷跃破碎: 波陡中等的波浪,海底坡度中等,消能中速
海蚀崖与海蚀穴
广西北海涠州岛
海 蚀 洞
2. 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的成因: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
广西北海涠州岛
海蚀平台
广西北海涠州岛
海蚀崖与海蚀穴
3. 海蚀穴: 4. 海蚀拱桥:
5. 海蚀柱:
海蚀崖与海蚀柱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海蚀拱桥
台湾石门洞
海蚀拱桥
大连 “ 恐龙探海 ”
第三节
缩作用 2. 磨蚀作用 3. 溶蚀作用
波浪的侵蚀
海岸溶蚀
海蚀地貌
海岸带 海蚀崖 海蚀平台 高潮面 水下岸坡
低潮面
海蚀穴
二. 海蚀地貌
由海蚀作用所产生的地貌有:
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 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
1. 海蚀崖:
海蚀崖
粉砂淤泥质海岸
苏北
粉砂淤泥质海岸
天津
图为我国崇明岛南岸的潮滩
四. 堡岛与泻湖
1. 堡岛 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且与岸线之间有泻湖相隔的狭长沙岛。由 堡岛拦围的海岸也是一种较普遍的海岸类型。世界海岸线约有13 %属堡岛海岸。例美国海岸大约由47%都围有某种类型的堡岛。 堡岛海岸的形成要有一定的条件:
堡岛:图为大西洋沿岸的大堡岛
第六节 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1.珊瑚礁海岸
达尔文用下沉学说来说明岸礁、堡礁、环境是同一序列, 它们是在生长过程中岛屿下沉不同阶段的产物。
岸礁
堡礁
环礁
珊 瑚 礁 海 岸 类 型
岸 礁 与 堡 礁
堡礁与珊瑚海(礁湖)1
礁湖
环礁
2.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带的耐盐植物。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的滨海地区,构成一种独特的生物海岸。图为 深圳沿海地区的红树林。
东寨港红树林
东寨港红树林
海堤
b.海岸向陆转折而形成的地貌
陆地
海洋
c.海岸外侧有掩蔽而形成的堆积地貌
海 岸
… …… … … …
岛屿
海
第五节 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
根据海滩沉积物的组成,可分为砾石海滩、沙质海滩,同时把 堡岛与淤泥质海滩也放在本节一起讨论。
一. 砾石海滩
砾石的形状取决于它的三个轴的相对大小,每个砾石都具 有a轴(长轴)、b轴(最大宽度)、c轴(最大厚度)。 三轴互相垂直,砾石的形状就是根据三轴之间的比例关系 来表示。 abc 3 球度= a 扁平度用扁平系数衡量 ab 扁平系数= abc a 2c 此外砾石的磨圆度是砾石被磨圆的程度,用磨圆系数表示
卷跃破碎
3)激散破碎
激散破碎
波陡较小的波浪,海底坡度较大,消能较快,拍岸浪
激散
拍 岸 浪
破浪带
破浪带
三亚
4. 波浪折射
波浪折射
岬角波能辐聚导致侵蚀,海湾波能辐散引起堆积
波浪折射
波浪折射
波浪的绕射
海 岸
… …… … … …
岛屿
海
二. 潮汐与潮流作用
1. 潮汐与潮流
潮汐的类型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三. 岩性和地质构造对海岸的影响
a.纵向海岸:
b.横海岸:
c.斜向海岸:
纵海岸 (亚得里亚海)
断层海岸
台湾清水断层海岸
岬湾海岸
第四节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一. 沉积物的横向移动与平衡剖面的塑造
1. 中立线的概念
1)波浪前进的方向与海岸直交,而且它的作用力一直不变; 2)海岸的原始坡度均一,成平直的斜坡; 3)海岸由同样成分和粒度的松散物质组成,这样的话,沙粒 向岸、向海起动速度恒定;
b.自水面向下不仅轨道半径逐减,而且轨道本身变得越来越 扁平,到了水底,轨道的扁平度达到极限,椭圆的垂直轴等于 零,水质点在一次波浪运动中只作平行于海底的往复运动。 c.水质点的运动速度也发生变化,波峰经过时水质点处于轨 道的上半部,呈向岸运动,速度较快;波谷通过时水质点处于 轨道的下半部,呈向海运动,速度较慢。 在倾斜的水下斜坡,波浪前坡变陡,后坡变缓而使波浪速度 产生差异,向岸运动速度快,向海速度慢,随着波浪离岸愈近, 水深愈浅,水质点向岸和向海运动速度差异愈来愈大。
1)丰实的物质来源
2)中等波能(波高0.6-1.5m) 3)潮差<4m(更多潮差<2m)
强潮岸线(潮差>4M)— 堡岛不发育,发育··· ··· 弱潮岸线(潮差<2m)— 堡岛发育,特点是长、直、潮汐 通道少,冲越扇发育,一般涨潮三角洲大于退潮三角洲。 中潮岸线(潮差2~4m)-堡岛具有短且发育受限制的鼓槌 形。
红树林景观
珠海
“胎生”的红树
发达的根系
湛江
海南红树林景观
海南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的红树林以琼山、文昌为最, 其中文昌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区之一。 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 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 是能生长于海水中的绿色植物。世界上红树有23科81种,海南 有23科,41种,最高者达10米。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涨潮 时分,茂密的红树林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 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有水鸟展翅其间,游人可乘 小舟深入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