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技术及常用纠偏方法介绍
纠偏工作原理
![纠偏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8de0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a.png)
纠偏工作原理
纠偏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对错误、偏差或不准确的信息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使其更接近实际的情况或真相。
在技术领域中,纠偏通常用于矫正或校正传感器、仪器或设备产生的误差。
纠偏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和情况而有所不同,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常用的纠偏方法的工作原理:
1.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通过对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基于这些规律和趋势进行纠偏。
例如,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出现偏移。
统计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多次接收到的信号数据,找出其中的偏移规律,并进行修正,以获得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2. 校准方法:校准方法是通过对测量设备进行标定和比较,将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的准确值进行对比,然后进行调整和修正。
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材料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校准方法可以通过将温度计与一个准确的温度源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对温度计进行调整,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
3. 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进行纠偏。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图像可能会受到噪声、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数学模型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将图像的变形和噪声进行建模,然后通过数学计算对图像进行纠偏,
以恢复原始图像的质量。
总的来说,纠偏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和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比较和修正来使信息更接近实际情况或真相。
多种纠偏施工方案
![多种纠偏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de5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4.png)
多种纠偏施工方案1. 纠偏施工方案简介在建筑施工中,纠偏是指对于建筑结构的偏斜进行修正的工作。
建筑物的偏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施工质量等。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取适当的纠偏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纠偏施工方案,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了解这些方案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以便在实际施工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2. 地基加固纠偏方案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建筑结构偏斜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地基加固纠偏方案可以解决建筑偏斜的问题。
2.1 使用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是通过在地基周围打入钢筋混凝土桩,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小地基沉降差异,进而纠正建筑的偏斜。
钢筋混凝土桩可以根据地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长度和直径,以达到纠偏的效果。
2.2 使用地基加固板地基加固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加固纠偏方案。
它是在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增加地基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减小地基的沉降差异。
地基加固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厚度和尺寸,以实现纠偏目的。
2.3 使用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一种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特殊材料,如水泥浆、树脂等,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纠偏施工方案。
地基注浆可以根据地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注浆形式和注浆材料,以达到纠偏的效果。
在一些情况下,地基加固纠偏方案可能无法满足要求,这时可以考虑进行结构调整来纠偏。
3.1 更改支撑点当建筑结构出现偏斜时,可以通过更改支撑点的位置,使结构重新平衡,达到纠偏的效果。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支撑点的数量、调整支撑点的位置等方式进行。
3.2 加装支撑结构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才能达到纠偏的目的。
可以通过加装支撑结构,如钢梁、加强板等,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纠偏。
3.3 调整结构布置有时候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结构的布置来纠正偏斜。
例如,在一些多层建筑中,可以将偏斜的部分改造成楼梯间或垃圾间等较小的空间,从而在整体上达到结构平衡。
组织组织的纠偏措施
![组织组织的纠偏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7169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a.png)
组织组织的纠偏措施1. 引言在组织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错误的情况。
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延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以及团队士气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组织需要采取纠偏措施来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组织纠偏措施,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2. 纠偏措施2.1 识别问题要纠正组织中的偏差,首先需要正确识别问题。
组织的领导者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潜在的偏差。
此外,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反馈,也有助于识别问题所在。
2.2 制定纠偏计划一旦问题被识别出来,组织应该制定一个可行的纠偏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明确目标和时间表,并分配责任人负责具体执行。
纠偏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分析偏差的原因:通过分析偏差的原因,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纠偏措施。
•设定目标和指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以便评估纠偏措施的有效性。
•制定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纠偏的步骤和时间表。
•配置资源: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持纠偏计划的实施。
•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纠偏计划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2.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于纠正组织偏差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中的成员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
领导者应该积极倾听并采纳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偏差问题。
2.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减少个人之间的偏差和冲突,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领导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5 持续监督和评估持续监督和评估是纠正偏差的重要环节。
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和结果。
通过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
2.6 学习和改进组织应该始终保持学习和改进的心态。
通过对偏差的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组织可以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纠偏措施内容
![纠偏措施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0ae8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6.png)
纠偏措施内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纠偏措施来解决问题和改进现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纠偏措施,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
1. 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我们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多个原因,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原因之间的关联。
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从而解决问题的根本。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制定纠偏措施之前,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引导行动,并评估纠偏措施的成效。
在设定目标时,应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与问题相关。
3. 制定详细的纠偏计划纠偏计划是指一系列有组织的行动步骤,旨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纠偏计划应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时间表和责任人。
通过制定详细的纠偏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纠偏过程,确保按计划顺利进行。
4. 行动执行和监控一旦纠偏计划制定完成,我们应立即着手执行计划,并时刻监控进展情况。
执行计划期间,应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并及时调整纠偏策略,以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持续监控和及时反馈,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纠偏过程通常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因此,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一项重要的纠偏措施。
通过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加强团队凝聚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6. 持续改进和学习纠偏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为了保持持续的改进,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下一次纠偏中。
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纠偏的能力和水平。
7. 激励和奖励机制为了推动纠偏措施的实施和落地,我们可以引入激励和奖励机制。
通过激励和奖励,我们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纠偏过程的效益和成效。
结论针对问题的纠偏措施是解决问题和改进现状的关键所在。
计划偏差怎么纠偏——纠偏措施
![计划偏差怎么纠偏——纠偏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0402c8fc4ffe473268ab42.png)
计划偏差怎么纠偏——纠偏措施
为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和形象进度节点工期满足要求,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对比,当发现偏差时及时纠正:1、事前
1)组织措施上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落实,协调进度;
2)合同措施上实行工期奖惩制度;
3)经济措施上做到工程款及时拨付,满足工程进度;
4)技术措施上做到应用新技术提高工效和控制好关键工序。
2、关键工序落后于计划进度
当关键线路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落后时,在未完成关键线路中选择资源强度小或费用率低的关键工作,缩短其持续时间,并把计划的未完部分作为一个新计划,按工期优化方法对它进行调整。
3、资源不足的纠偏措施
由于施工能力或调整不足而产生延误的情况下,采取加大人力投入或加班施工来赶上工期。
若业主一时资金短缺,经共同协商后,本公司财务部将提供临时资金周转。
4、增减工作项目时的纠偏措施
当增减工作项目时,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分析项目的增减对原进度计划的影响。
在不打乱原进度计划总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对局部逻辑关系进行调整。
5、由于业主、设计原因及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工期延误的纠偏措施,由总承包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协商解决。
6、由于业主、设计者的原因或者气候、天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由总承包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协商解决。
——丫丫鳕鱼烧。
钻孔纠偏技术工作原理
![钻孔纠偏技术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d686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4.png)
钻孔纠偏技术工作原理
钻孔纠偏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不涉及具体标题的描述:
1. 分析井眼轨迹:首先,通过测量传感器获取井眼轨迹的实际数据,包括孔轴偏斜度、方位角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或离线测量获得。
2. 处理井眼轨迹数据:使用专业的软件对井眼轨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计算孔轴偏斜度、方位角等参数的统计信息,如平均值、最大值、标准差等。
3. 判断孔轴偏斜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钻探工程的要求,将孔轴偏斜度与指定的限制值进行比较。
如果偏斜度超出了限制范围,说明井眼已经偏移了,需要采取纠偏措施。
4. 选择纠偏方法:根据井眼的实际情况和纠偏要求,选择合适的纠偏方法。
常见的纠偏方法包括旋转钻头、调整钻具参数、改变钻井方位等。
5. 实施纠偏措施:根据选择的纠偏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偏。
例如,通过调整钻具参数来改变钻井方向,或者通过旋转钻头等工具来改变孔轴偏斜度。
6. 监控纠偏效果:在纠偏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井眼的变化情况,以确保纠偏效果的实现。
通过实时监测井眼轨迹数据,可以及时调整纠偏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纠偏效果。
以上是钻孔纠偏技术的一般工作原理,具体的实施过程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四大纠偏措施
![四大纠偏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426e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四大纠偏措施
纠偏是指纠正错误、偏差或异常。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纠偏措施: 1. 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检查,以找出产生偏差或错误的根本原因。
这可能包括调查数据、审查图表、重新测试产品或进行更广泛的调查。
2. 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的人群或情境,以确定可能导致偏差或错误的原因。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 调整: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调整。
这可能包括修改设计、重新测试产品或改变生产流程。
4. 教育:对产生偏差或错误的人或群体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纠正偏差或错误,使事物符合正常或期望的标准。
测绘技术中的数据纠偏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数据纠偏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64459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测绘技术中的数据纠偏方法介绍测绘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获取地球表面各种空间数据,并绘制出具有一定尺度和精度的地图或三维模型。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数据纠偏方法是测绘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数据纠偏是指在获取测量数据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误差,对数据进行修正的过程。
纠偏后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数据纠偏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纠偏方法。
一、坐标转化坐标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纠偏方法。
它是将测量数据从一种坐标系统转化到另一种坐标系统的过程。
在测绘活动中,常见的坐标系统包括大地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等。
大地坐标系统是描述地球表面上各点位置的一种坐标系统,它以地球参考椭球体为基准,通过经纬度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而投影坐标系统是为了方便地图制作而设计的坐标系统,它将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坐标投影到平面上,以x、y坐标来表示地面的位置。
在测量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大地坐标转化为投影坐标,或反过来进行转化。
坐标转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数进行计算,这些参数包括投影方式、中央经线、偏心率、高程等。
通过坐标转化,可以纠正因不同坐标系统导致的数据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数据纠偏的方法。
它通过将一个已知位置的接收器(称为参考站)和一个待测位置的接收器进行比较,利用两者之间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差异,来计算待测位置的误差,并进行修正。
差分定位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类似的卫星导航系统。
它的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定位信号,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与参考站的距离差异,可以推导出待测位置的相对误差,并对数据进行纠偏。
差分定位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它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导航等领域,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顶管施工中常用的纠偏方法的论述
![顶管施工中常用的纠偏方法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5b2ba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8.png)
顶管施工中常用的纠偏方法的论述我国采用顶管施工技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由于这种施工工艺不仅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有特殊的实用意义,而且对埋设较深、处于城市闹市区的地下管道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被广泛推广应用到整条管道的施工上。
但是施工时常出现抬头、扎头或方向偏差等问题,为了防止过大的方向及高程误差,除应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必须及时纠偏。
本文就常用的纠偏方法进行论述。
1.施工工艺首先在顶进管两端设立工作坑,在工作坑中修筑后背墙体,安装千斤顶、导轨等设施。
然后将带有工具管的首节管缓缓吊入工作坑底部的导轨上,当管高程、中心位置调整准确后,开启千斤顶使工具管的刃角切入土层,此时工人可进入工作面挖掘刃角切入土层的泥土,并随时将弃土通过运土设备从顶进坑吊运出地面。
当完成这一过程后,再次开启千斤顶,则被顶进的管道即可缓缓向前进,顶管工艺流程图如下:施工准备→开挖工作坑(筹备顶进设备、设置排水及防水系统)→修筑工作坑及加固后背墙→安装顶进设备→管道就位→设备调试(通讯联络、安全检查)→顶进(观测、挖土及运土)→结束。
2.顶进施工偏差的原因分析顶进施工出现偏差要反映在上下偏差及水平偏差上,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1)对于一台千斤顶来说,其作用点不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千斤顶高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多台千斤顶来说,其合力作用点不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或者合力作用点的高程位置过大或过小。
(2)导轨安装存在偏差,其轴线位置、顶面高程、两轨间距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或者其坡高与管道设计坡高不一致。
(3)(对于手掘式工具管施工工艺)工具节紧紧的套在管道上,工具节在安装过程中,其切土方向和管道前进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一来,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朝切土多的那一方向移动,造成偏差。
在顶进过程中,地质较为复杂,遇到软弱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造成施工偏差。
3.顶进施工常用的纠偏方法3.1挖土校正法这里采用在不同部位增减挖土量的办法,以达到校正的目的,校正误差范围一般不要大于10~20mm,该方法多用于粘土或地下水位以上砾土中。
纠偏技术
![纠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6ac5303968011ca300915b.png)
212 基本纠偏过程基本纠偏过程是指管道利用自身构造进行的,主要是依靠纠偏油缸拼装成的液压纠偏系统的作用实现的。
对于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一般采用4组纠偏系统。
该系统可以控制4组油缸的各种动作和油压,根据纠偏需要通过调整纠偏千斤顶的伸缩量灵活调整顶管前进的方向。
本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工具管,其结构分为2节,第1节与第2节之间安装纠偏油缸。
第1节与第2节之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上下、左右转动,顶进过程中的纠偏正是依靠第1节工具管实现的。
假设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向上偏离了轴线需要纠偏,图中前2节为工具管,从第3节开始为钢筋混凝土管道,其中测定管道轴线偏差的偏差测定标尺设在第1节的后部。
转动工具管的第1节,使其前端下沉,后端上抬,同时带动第2节前端上抬。
第2节上抬致使工具管与管道第1段之间的下部间隙增大,第1、2节的上抬结果导致偏差增加。
假设工具管的纠偏角是β,第一节与原管轴线形成角α1 (图1b) .随着管道的深入顶进,受到后部顶进设备的推力作用,工具管与管道第一段之间的下部间隙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假设工具管纠偏角不变,仍为β,这时工具管第一节与原管轴线的夹角变大,变为α2 ,并且有α2 >α1 (图1c) .此时管道偏差不再发展,随着顶进,偏差开始减少。
顶管继续进行,工具管前端慢慢向轴线靠拢,后续管段进入弯曲段,工具管与第1管段之间的上部间隙增加,第1管段与第2管段间的间隙一旦进入弯曲段,上部间隙也会增加,工具管第1节与原管轴线的夹角增大到α3 ,并有α3 >α2 >α1 (图1d),即与设计的施工方向夹角逐渐减小,从而实现纠偏的目的。
图1 钢筋混凝土管纠偏示意213 辅助纠偏措施辅助纠偏措施是指在利用设备自身的纠偏系统很难达到纠偏目的时候,利用外力协助管道自身结构进行纠偏的过程。
本项目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采用挖土纠偏法、强制纠偏法和混合纠偏法3种。
(1)挖土纠偏法通过在不同部位增减挖土量达到纠偏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管道偏差较小的情况,一般偏差为10~20 mm时采用。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4d6b7631b765ce0508146e.png)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摘要:建筑物纠偏技术是建立在土力学基础上的一项工程技术。
建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下地基土质松软,或土层承载力不一,再加之建筑物本身荷重分部不均,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发生倾斜。
因发生倾斜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所处环境以及所有权人的经济状况多有不同,因而采取的纠偏技术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钻孔取土法、高压水枪冲洗法、堆载加压法、顶升法等。
关键词:纠偏技术;建筑物倾斜;前言建筑物纠偏(又称纠倾)是指已有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偏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严重影响使用,甚至危害住户生命财产和工厂生产安全时,所采取的纠倾扶正加固措施,以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
正确分析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纠偏方案,采用简便易行的施工方案,尽快将建筑物纠倾扶正,再通过加固修缮,以较小的工程费用支出,挽救倾斜的建筑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纠偏技术的理论基础纠偏技术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技术,涉及到多门学科,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学、房屋建筑学等,而这种技术的指导学科主要为土力学。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建造原始的地基基础,西安市半坡村遗址的土台和石础即为一例。
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和道路桥梁的兴建,推动了土里学的发展。
1773年法国库伦根据试验,创立了著名的抗剪强度的库伦定律和土压力理论。
1857年英国朗肯提出又一种土压力理论。
1885年法国布辛尼斯克求得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全部六个应力分量和三个变形的理解论。
这些理论与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1925年美国土力学专家太沙基发表第一部土力学专著,使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
近年来,世界各国超高土石坝、超高层建筑与核电站等巨型工程的兴建,各国多次强烈地震的发生,促进了土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程案例分析现就作者近几年实践经验,结合几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纠偏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情况,以期读者能具体形象地了解纠偏技术。
纠偏技术及常用纠偏方法介绍
![纠偏技术及常用纠偏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028c8f0ad51f01dc281f17d.png)
纠偏技术及常用纠偏方法的介绍一、纠偏技术的进展建(构)筑物的纠偏(有的文献中也称作纠倾)技术、托底技术、平移技术及增层加载时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被统称为基础工程的“后继技术”,这四项技术在20世纪前半叶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受到重视,在我国也是从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兴起的。
建(构)筑物的纠偏技术、托底技术、平移技术及增层加载时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经常联合使用,以满足各种工程需要,它们与常规的地基及基础处理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四项技术的出现和兴起,一方面是由于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及相应施工机械与监测技术的进步而使这些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受与日俱增的客观需求分不开的。
一些古建筑的倾斜和相继倒塌,迫使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现存的古迹和文物;新建建(构)筑物因地基处理不当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倾斜,迫使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纠偏和基础托底加固技术,以减少大量经济损失。
特别是在城市建筑群密集的地方,新建建(构)筑物常常会促使既有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城市功能的改变,干道的重新规划,常要求将一些重要建筑物及文化遗址完整地平移。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建(构)筑物都是由于地基基础的问题而发生倾斜,因当时挽救乏术,不得不任其倒塌和倾斜,典型的例子如建于中世纪著名的英国Ely大教堂和法国的Bauyais大教堂的倒塌。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竣工于1372年,施工历时整整200年,主要就是因为施工中塔身曾两次出现倾斜,虽然从结构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无法纠正,而一再被迫停工,最终不得不带着倾斜而结顶。
美国著名岩土工程学家C. Spencer曾于1953年预测,比萨斜塔如不进行纠偏,势必在50~100年后倒塌。
至1990年,塔顶中心点已向南偏离中心线4.5m,塔身倾角5º33′17″。
在我国,苏州虎丘塔是继杭州雷锋塔倒坍后现存的唯一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砖塔。
虎丘塔呈七级八角形,塔底直径13.66m,高47.5m。
地图经纬度偏移(纠偏)(经纬度纠偏、gps纠偏的权威技术解决方案)
![地图经纬度偏移(纠偏)(经纬度纠偏、gps纠偏的权威技术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2d8d1ba300a6c30c229f48.png)
地图经纬度纠偏(gps经纬度偏移及纠偏方法)大家在做gps开发中经常会使用到经纬度数据,在开发中,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点的数据都会有偏移,这个就是经纬度偏移问题,那如何解决呢?这个就是需要用到权威的官方的(必须是官方的)纠偏数据库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查看官方新浪博客:/u/2928794464数据获取和技术QQ咨询:2640056519以上非广告啊,是我在多年移动开发的经验分享,大家也可以和我做技术交流!技术案例:gps数据为什么在地图上的显示会有几百米甚至更多的偏移,这个就是中国国家测绘局的规定,为了安全期间,要求地图的出版商必须加入偏移规则,目前最权威和官方的解决方式就是使用纠偏数据库,百度和谷歌的纠偏数据库都是不一样的,但使用方法相同,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下面是数据库的格式:中国地图经纬度偏移修正数据库,精度:0.01精度,数据量:9813676 条。
使用方法:1、假设原始gps数据为(73.528888,39.368888)2、查询数据库:SELECT * FROM offset where lng=73.52 and lat=39.36,得出offsetlat、offsetlng3、用原始的lat加上offsetlat,lng加上offsetlng,得出纠偏后的经纬度,可以直接在google地图上显示正确位置了。
官方博客拥有以下数据库:纠偏数据库(google地图)精度为0.01:经纬度每变化0.01,取一次偏移值,共980万条,access文件约600mb,误差5~10米。
精度为0.001:经纬度每变化0.001,取一次偏移值,共9亿条,csv文件共20gb,误差约2米。
百度地图纠偏数据库精度0.01,共2800万条全国商户数据poimapabc地图全国兴趣点poi商户数据共1500多万条,包含地址、电话、经纬度、类别,CSV 格式。
baidu百度地图poi:全国超过2000万条,永久免费更新先我们来看一下百度的地图数据:百度地图兴趣点数据库、baidu map商户数据库、地标数据库、poi数据库百度目前拥有超过2000万的数据资源,分类清晰,完全按照经纬度排序,如果要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城市的经纬度,对于商业数据,分类更加清晰,如餐馆,可以氛围中餐,西餐,快餐等等,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代码,数据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非常快捷的使用。
纠偏措施细
![纠偏措施细](https://img.taocdn.com/s3/m/26ea65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3.png)
纠偏措施细则引言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错误或偏差,这些错误或偏差可能来自于我们的认知误差、偏见或者外在因素的干扰。
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纠偏措施来修正这些错误或偏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纠偏措施细则,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纠偏措施细则1. 意识到问题存在要纠正错误或偏差,首先需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警觉,时刻关注自身和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偏差。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听取他人意见和反馈等方式来增强对问题的意识。
2. 接受反馈并开放对话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意见是纠正错误或偏差的关键。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征求他人的意见,并对反馈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
在接受反馈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对话,让他人了解我们的观点和解释。
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改进的方向。
3. 深入调查和研究为了纠正错误或偏差,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数据和证据,以便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4. 建立纠偏机制和流程为了实现持续的纠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纠偏机制和流程。
这包括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指南,设立纠偏责任人,定期进行纠偏检查和评估等。
通过建立纠偏机制和流程,我们可以将纠偏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并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和预防。
5. 进行持续的自我评估纠正错误或偏差需要持续地进行自我评估。
我们应该定期回顾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自我评估,我们可以不断进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的错误或偏差,以避免它们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实践建议除了以上的纠偏措施细则,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纠正错误和偏差:•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意见。
•不轻易接受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要依靠客观的数据和证据。
测绘技术中的纠偏方法与误差控制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纠偏方法与误差控制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2fdef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5.png)
测绘技术中的纠偏方法与误差控制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测绘技术是一门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准确性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容易造成误差,从而影响到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因此,纠偏方法和误差控制技巧成为了测绘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首先,为了减小误差,测绘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是精确的仪器校准。
仪器校准是通过对测绘仪器进行标定和校正,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定线校准、定标尺校准、定平差校准等。
通过这些校准方法,可以减小测绘仪器的系统性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为了提高测绘的精度,纠偏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纠偏方法可以消除测绘中的系统误差,将粗糙的数据处理成更加准确的结果。
常见的纠偏方法包括三角剖分法、高程插值法、多普勒频移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数学原理和统计学原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
在测绘技术中,误差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误差控制包括对数据源的严格筛选和过滤,确保所采集的数据质量良好。
同时,误差控制还包括对数据的后期处理和分析,以及对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补偿和矫正。
在误差控制中,数据配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环节。
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坐标、投影和尺度转换,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常见的数据配准方法包括基于空间参考点的配准、基于影像模型的配准等。
通过误差控制和数据配准的方法,可以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在测绘技术中,还有一些其他技巧和方法可以用于误差的控制和纠偏。
比如,使用补偿技术对误差进行修正,如大地水准网的平差、大地水准的数学模型等;同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误差分析、基于方差分析的误差定权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建筑纠偏实施方案
![建筑纠偏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a4df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d.png)
建筑纠偏实施方案建筑纠偏是指建筑物因为设计、施工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倾斜、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纠偏方案来调整建筑物的平衡状态,保证其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从纠偏原理、纠偏方法以及纠偏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一、纠偏原理:建筑纠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施加外力,调整建筑物的重心,使其恢复平衡状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加重量来调整倾斜的建筑物,或者通过施加外部力的方式,使其重新回归平衡。
二、纠偏方法:1. 增加重量法:增加建筑物本身的负荷,通过增加负荷使建筑物产生回正的力矩,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通常采用重物压顶或者增加水泥等重物的方式进行。
需要根据建筑物本身的情况以及倾斜程度来确定增重的具体方案。
2. 施加外力法:通过施加一个与倾斜方向相反的外力,以产生平衡力矩,使建筑物重新平衡。
施加外力的方式可以采用液态或气态的形式,例如使用大型水管或者气袋,对建筑物进行支撑或抬升。
3. 增加基础支撑力:对于地基不均匀或者地基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倾斜问题,可以采取增加基础支撑力的方式进行纠偏。
可以通过加固地基、灌浆加固等方法来提高地基支撑力,进而调整建筑物的平衡状态。
三、纠偏实施方案:1. 调查评估阶段: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倾斜的原因和程度。
包括采集建筑物的各项数据,比如倾斜角度、倾斜方向、建筑物结构等信息。
2. 设计方案阶段: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纠偏方案,包括采用增加重量法、施加外力法或者增加基础支撑力等具体方法。
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倾斜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 施工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开展相应的施工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增加建筑物的重量,施加外部力或者进行基础支撑加固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应的纠偏标准进行操作。
4. 监测与调整阶段:在纠偏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工作。
通过对倾斜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纠偏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5. 结果评估阶段:在纠偏工程完成后,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建筑物已经恢复到平衡状态。
纠偏措施中
![纠偏措施中](https://img.taocdn.com/s3/m/6f41c1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c.png)
纠偏措施中1. 引言在各个领域中,纠偏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修正误差或偏差,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或精度。
在导航、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纠偏措施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纠偏的概念、纠偏措施的作用以及常见的纠偏措施。
2. 纠偏的概念纠偏,顾名思义,就是“纠正偏差”的意思。
在许多应用场景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数据的误差或偏差,这些误差或偏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或不精确。
纠偏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小或消除这些误差或偏差,从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或精度。
3. 纠偏措施的作用纠偏措施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修正或调整,以减小或消除误差或偏差。
通过纠偏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从而改善结果的质量。
纠偏措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修正数据误差数据误差是指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仪器测量、传感器采集等数据获取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数据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误差影响。
通过纠偏措施,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正,使其更接近真实值。
3.2 消除数据偏差数据偏差是指数据在整体上倾向于某个特定值的情况。
数据偏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离,降低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纠偏措施,可以消除数据的偏差,从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3 提高结果准确性和精度纠偏措施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通过修正数据误差和消除数据偏差,可以使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这对于许多应用场景中的测量、判断或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4. 常见的纠偏措施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纠偏措施:4.1 校正算法校正算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数据特征和模式,利用数学方法来进行修正的一种措施。
校正算法通常会根据已知的参考数据或模型,对待纠偏的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2 校准设备在某些场景中,校准设备是一种常见的纠偏措施。
校准设备通常包括测量仪器、标准校准物等,通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对待纠偏的数据进行校准,以修正误差或偏差。
4.3 数据过滤数据过滤是一种常用的纠偏措施。
四大纠偏措施的内容
![四大纠偏措施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13477e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1.png)
四大纠偏措施的内容
四大纠偏措施是指在磁盘阵列RAID中,为了避免数据损坏和丢失,采取的四种技术手段。
这些措施包括:
1.校验和:校验和是指将数据块进行加密,生成一个校验和值,以便在读取数据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如果校验和值与存储的校验和不匹配,则说明数据块已经损坏。
2.镜像:在RAID中,镜像是指将数据块同时存储在两个磁盘上,以便在其中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能够从另一个磁盘中恢复数据。
3.奇偶校验:在RAID中,奇偶校验是指通过对数据块中的每个位进行逻辑运算生成一个奇偶校验值,以便在读取数据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如果奇偶校验值与存储的校验值不匹配,则说明数据块已经损坏。
4.重建:在RAID中,重建是指在磁盘出现故障时,通过使用其他磁盘上的数据重建丢失的数据块。
这种手段需要一个或多个备份磁盘来存储数据,以便在磁盘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这些纠偏措施在RAID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数据损坏和丢失,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大纠偏措施
![四大纠偏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3351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d.png)
四大纠偏措施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信息化的背后,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便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面将介绍四大纠偏措施。
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清理、预处理和转换等操作,以消除数据中存在的错误、不完整、重复或不一致等问题,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清洗的方法主要有手动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
手动清洗需要人工进行数据检查和修正,比较耗时耗力;自动清洗则可以通过算法和工具实现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清洗的效率。
二、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指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词汇标准化、数据结构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数据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让数据更易于管理、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验证数据验证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检查、比对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验证主要包括数据验证规则的设计、数据验证程序的编写和数据验证结果的分析等多个环节。
数据验证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错误和不一致性的出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监控数据监控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及及时处理数据异常情况,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监控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化的方式,包括数据异常监控、数据质量监控、数据流程监控等多个方面。
数据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问题,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四大纠偏措施,即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验证和数据监控。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价值,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用和管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偏技术及常用纠偏方法的介绍一、纠偏技术的进展建(构)筑物的纠偏(有的文献中也称作纠倾)技术、托底技术、平移技术及增层加载时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被统称为基础工程的“后继技术”,这四项技术在20世纪前半叶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受到重视,在我国也是从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兴起的。
建(构)筑物的纠偏技术、托底技术、平移技术及增层加载时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经常联合使用,以满足各种工程需要,它们与常规的地基及基础处理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四项技术的出现和兴起,一方面是由于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及相应施工机械与监测技术的进步而使这些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受与日俱增的客观需求分不开的。
一些古建筑的倾斜和相继倒塌,迫使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现存的古迹和文物;新建建(构)筑物因地基处理不当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倾斜,迫使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纠偏和基础托底加固技术,以减少大量经济损失。
特别是在城市建筑群密集的地方,新建建(构)筑物常常会促使既有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城市功能的改变,干道的重新规划,常要求将一些重要建筑物及文化遗址完整地平移。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建(构)筑物都是由于地基基础的问题而发生倾斜,因当时挽救乏术,不得不任其倒塌和倾斜,典型的例子如建于中世纪著名的英国Ely大教堂和法国的Bauyais大教堂的倒塌。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竣工于1372年,施工历时整整200年,主要就是因为施工中塔身曾两次出现倾斜,虽然从结构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无法纠正,而一再被迫停工,最终不得不带着倾斜而结顶。
美国著名岩土工程学家C. Spencer曾于1953年预测,比萨斜塔如不进行纠偏,势必在50~100年后倒塌。
至1990年,塔顶中心点已向南偏离中心线4.5m,塔身倾角5º33′17″。
在我国,苏州虎丘塔是继杭州雷锋塔倒坍后现存的唯一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砖塔。
虎丘塔呈七级八角形,塔底直径13.66m,高47.5m。
塔顶位移1978年为2.3m,塔顶重心偏离基础轴线0.924m。
经专家调查研究,虎丘塔倾斜和墩身开裂,主要原因是地基土中存在压缩性大且厚度不均匀的可塑状粘性填土,以及由于地基土的流失,而使砖砌体长期处于偏心受压状态。
经过正确的纠偏加固措施以后,塔体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已得到了控制。
其它类建筑物的倾斜事例就更不胜枚举。
建(构)筑物因地基和基础处理不当而倾斜、倒塌或拆除的后果是严重的。
1995年12月26日,汉口桥苑新村的一栋18层住宅楼因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等多种原因以致发生严重倾斜,最后被控爆拆除,给人们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该住宅楼是采用336根锤击沉管扩底灌注桩基础,桩长17.5m,桩端进入中密粉细砂持力层1~4m,这一栋楼房失稳的事故也告诉我们采用桩基础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由于设计、施工的问题而引起建筑物倾斜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也是很明显的。
当建筑物发生倾斜,对其进行倾斜分析和纠偏处理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上部结构和基础、地基处于一个彼此协调、相互影响的整体之中,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使房屋整体处于某一特定构形,这一构形在表观上表现为倾斜或沉降过大,或结构出现裂缝等,这不仅与基础及地基条件有关,还与上部结构的荷载、刚度及施工方式等有关。
同时,任何纠偏措施必须在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但由于纠偏技术发展得相对较晚,使得纠偏技术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更不用说考虑上部结构的安全。
以至于一些业主单位对纠偏本身带有一种恐惧感,纠偏措施中总是设法避免对基础和地基采取过大的工程措施,对截桩纠偏法、掏土法等带来的安全问题产生怀疑。
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倾斜分析和纠偏处理时要考虑的因素比常规基础设计要复杂得多,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有大量的非技术因素干扰着纠偏方案的决策和认同。
纠偏研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地基与基础的分析方法和纠偏技术处理措施。
对于地基与基础分析方法方面,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较完善。
但随着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前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显示了一些不足和缺陷,迫使工程人员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和理论。
例如常规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就有以下不足:它是将上部结构和基础分开来考虑,由此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刚度对相互之间的变形和承载力的影响。
实践证明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地基的变形和基础的沉降不仅与基础的刚度和地基条件有关,还受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忽略某一项的存在,必然得出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的结果,特别是随着目前的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物荷载和刚度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可能会更大。
在多数情况下,多层房屋惯用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不能简单地搬用于高层建筑,必须探索适合于高层建筑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比较合理的分析方法是综合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影响,即采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电算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的实现已变为可能。
特别是由于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对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如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避免使建筑物倾斜或倒塌,是工程师们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纠偏技术方面,虽然过去采用过许多纠偏方式,这些方式也曾成功地应用于多栋建(构)筑物的纠偏工程中,但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少;此外,目前的一些纠偏方法主要应用于浅基础,对深基础(例如桩基础)的讨论较少。
这些因素都迫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寻找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建(构)筑物倾斜控制及常用纠偏方法概述2.1 建(构)筑物倾斜原因分析建(构)筑物倾斜是软弱地基上常见的工程现象,它主要是由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引起的基础倾斜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包括墙或柱的倾斜、结构裂缝的开展、结构功能的变坏等,严重的将引起建筑物坍塌。
造成建(构)筑物倾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上部结构的原因、地基基础的原因、环境和外部干扰的原因等。
现分别叙述如下:1. 上部结构的原因,包括:(1) 建筑物的设计偏重于非对称的美学艺术,造成建筑结构的不匀称,上部结构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作用不均;(2) 建筑物体型复杂,布局不当造成不利的荷载分布影响;(3) 施工技术或施工程序不当引起加载不均;(4) 斗仓、池槽、储罐等可变荷载大的构筑物使用荷载施加不当。
2. 地基基础原因,包括:(1) 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厚度的分布有较大空间差异,或存在暗沟暗浜、墙基驳岸等软硬异常区;(2) 地基承载力不足,在基底压力下已产生范围较大的塑性区,或者发生长期的流变;(3) 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等特殊土类在相应的不利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4) 岩溶、土洞、潜蚀、滑坡、坍陷、振动液化的影响;(5) 施工对地基土的扰动,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当,基础设计有误或者施工质量差;(6) 地基土受污染侵蚀丧失强度和承载力。
3. 环境和外部干扰的影响,包括:(1) 相邻建筑物荷载、大面积地面堆载或填土的影响;(2) 邻近施工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破坏或变形过大;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桩基、沉井、某些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所造成的振动、挤压、松弛等的影响;(3) 风力和日照引起高耸结构的倾斜。
所以,引起建筑物倾斜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但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详细勘察和合理设计(包括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设计)来避免的。
以上三类倾斜原因中,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详细勘察和合理设计来避免;而环境和外部干扰的原因却是设计时无法全部预料的,也是引起建(构)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
要使建筑物完全不倾斜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建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倾斜度。
2.2 建(构)筑物倾斜控制标准当倾斜值超过一定的限度后,结构中的次应力可能会超过材料的强度而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倾斜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如门窗、电梯等启闭困难;当视觉可以明显察觉时,人们会恐慌;如果倾斜得不到有效控制而继续加剧时,可能会引起更大的事故。
因此,为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其倾斜程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表1给出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地基变形允许值。
表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注:1. 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2.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H 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3.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4.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当建(构)筑物的倾斜值或沉降量超过允许值时,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功能,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对建筑物进行扶正,即纠偏处理。
目前已经采用的纠偏方法很多[5],但主要是依靠技术人员的工程经验,理论研究则较少。
2.3 常用纠偏方法概述前已述及,纠偏技术是与土力学理论与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施工机械与监测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它的技术内涵往往不仅涉及到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的内容,还涉及建筑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等多个学科。
目前,此类技术主要以土力学理论为导向,以工程经验为依托来指导实际施工,至今尚未形成自身的系统的理论和施工方法。
表2列出了我国常用的一些纠偏方法。
表2 常用纠偏方法表2所列出的几类纠偏方法中,顶升或抬升纠偏法是通过直接改变上部结构的受力或位移、位移趋势来达到纠偏目的的;迫降法、阻沉法是从土力学原理来加大沉降较小一侧的地基变形和阻止沉降较大一侧的地基沉降来纠偏的,它们经常联合使用,是应用最多的纠偏方法;调整上部结构法是通过改变上部结构荷载分布来实现纠偏的。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因为建筑物倾斜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任何工程措施,只要能改变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则或多或少地对建筑物倾斜有所改善。
但表中所列的各种纠偏方法,大多数只应用于筏板、条形基础等浅基础形式,应用于桩基础的实例很少,这一方面的探讨也很少见。
三多(高)层建筑物基础分析与设计方法发展概况建筑物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同处于一个共同作用的完整系统之中,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算手段的限制,在分析建筑物基础和地基时,总是对上部结构与基础以及基础与地基之间的联系作一些简化,这些简化模型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情况稍微复杂一些的场合下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或者会得出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的结果。
多(高)层建筑物基础分析与设计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不考虑共同作用的阶段,(2)仅考虑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阶段,(3)开始全面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三者共同作用的阶段。
传统的设计方法(即不考虑共同作用的方法)是将上部结构隔离开来考虑,并用固定支座来代替基础,求得上部结构的变形和支座反力,但支座是假定为没有变形的;然后把支座反力反作用于基础上,假定地基反力是线性分布的,因此可以求得基础内力和变形;再把地基反力反作用于地基或桩上来校核地基的强度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