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乃是合同法的主旨和根本准则,它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贯穿在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之中,它直接受到统治阶级立法思想的影响,反映着统治阶级对交易活动所持的政策、观念。
不过,从本质上看,合同法基本原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最终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从事交易活动的当事人所必须遵循的行为模式,但基本原则本身并不是具体的合同法规范,也不是具体规范所确定的具体行为标准。
基本原则并没有确定具体的合同权利和义务,但它为交易行为提供了抽象的行为准则,尤其是为合同立法和司法确定了所应遵循的宗旨和标准。
(一)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
它的基本含义是:只要不违反法律、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可以自主地决定是否订立合同;自主地决定与谁订立合同;自主地决定合同条件;自主地决定解决争议的途径;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合同自由要求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合同当事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具有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无论当事人“身份”、经济力量、所有制有何差别,在合同关系中的地位是对等的。
他们之间,不存在强制关系和从属关系。
任何一方不得强迫或采用其他非法手段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合同自由,是双方当事人的自由,一方的自由,不能侵犯另一方的自由。
合同自由,要求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和一致,真正达成合意。
平等是自由的基础,没有平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合同自由。
合同自由要求当事人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对因不自由或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合同,法律予以干涉。
合同自由不是无限的,不能把合同自由解释为自由放任主义。
国家为保障整体利益,实现交易安全、公平等价值目标,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合同的内容、形式以及限制当事人对合同对象的选择权。
法院和仲裁机关可以根据公平、诚实信用等法律原则,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平等、自愿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合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
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
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
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的规定。
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在合同法中,不仅对平等、自愿作了原则规定,而且在具体制度、具体规定方面体现平等、自愿原则。
比较于三部合同法,许多是新规定。
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二,关于合同内容。
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
并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当事人就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才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关于合同形式。
《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合同法的五大原则

合同法的五大原则1.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基础,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基于各方当事人的自愿意愿。
根据自愿原则,合同双方应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并自觉遵守协议内容。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被强迫签订合同或者被迫履行合同。
自愿原则要求各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具备完全行为能力,能够理解并接受合同条款的含义和后果。
如果一方当事人缺乏完全行为能力,或者受到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影响而签订了合同,则该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应处于平等地位,并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平等原则要求各方在协商和签订合同时应相互尊重对方权益,不得利用强势地位对弱势当事人进行不公平待遇。
根据平等原则,在协商过程中,各方应充分交换意见,平等对待对方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在协商过程中寻求共识。
当一方当事人在协商和签订合同时明知对方处于劣势地位,而利用这种劣势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时,该合同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3.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指各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应保持自由选择权。
根据自由原则,各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订立合同的对象、内容、方式和条件。
自由原则保护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鼓励各方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来决定合同条款。
根据自由原则,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充分了解并明确约定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并遵守公平竞争规则。
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限制了另一方的自由选择权或者违反了公平竞争规则,则该合同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4.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应遵循公平交易原则,确保交易结果符合公正、公平的标准。
公平原则要求各方在协商和签订合同时应坚持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对方合法权益。
根据公平原则,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确保合同条款的公正性,避免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垄断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
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采取欺诈、虚假陈述等手段误导对方,或者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则该合同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最新整理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docx

最新整理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指当事人依法享有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包括两个方面:⑴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⑵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和确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包括:①缔结合同的自由;②选择相对人的自由;③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④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⑤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⑥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⑦选择裁判的自由.2.合同自由原则的概念:合同自由原则的含义主要是指: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和确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自由. 合同自由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缔结合同的自由;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选择裁判的自由.3.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甚至合同关系终止后,都应严格依照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体为:(1)合同订立阶段,基于缔约联系而依诚信原则负有附随义务:忠实义务,不得欺诈.不得恶意谈判.相互照顾和协助.遵守允诺.(2)订立后履行前:严守诺言,认真做好履约准备(不得随意中止履行.不得擅自单方解约).(3)合同履行阶段:履行标的.履行时间.履行地点.履行数量.履行方法.(4)合同的解除方面:不得随意解除.特定情形下提前通知.(5)合同的终止:后合同义务.4.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5.合法原则的内容: (1)合法原则首先要求当事人在订约和履约中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2)在合同订立方面,尽管我国合同法没有采纳计划原则,在实践中当事人也极少按照指论性计划订立合同,但在特殊情况下,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考虑,国家也可能会给有关企业下达指令性任务和国家订货任务,因此,《合同法》第38条规定:“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它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而不得拒绝依据指令性计划任务或者订货任务的要求订立合同.(3)合法原则还包括当事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6.鼓励交易原则的体现:极大限制无效合同的范围;严格区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严格区分无效和效力待定;严格区分合同成立和生效;明确规定了事实合同;严格限制违约解除的条件.7. 鼓励交易原则的必要性:是提高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积累的手段.1.鼓励交易是促进市场发展所必须的;2.鼓励交易是提高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积累的手段;3.鼓励交易是与维护合同自由.实现合同当事人意志和订约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8.合同成立的概念和要件:是指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是指(1)订约主体存在多方或双方当事人;(2)订约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9.要约邀请的概念:又称引诱要约,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10.要约撤回的概念: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之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从而阻止要约生效的意思表示.11.要约撤销的概念: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之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12.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1.要约是当事人自己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当事人希望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的一种意思表示.2.要约一经发出,邀请方可以不受自己的要约邀请的约束,即受要约邀请而发出要约一方当事人,不能要求邀请方必须接受要约.13.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1)对要约人的拘束力:不可随意撤销.变更要约;(2)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获得承诺的资格,即承诺适格.14.①要约撤销的条件: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之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②要约有效撤销的条件:没有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③撤销邀约的限制:(1)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间或者以其它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15.承诺的概念和要件: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在法律上,承诺须具备条件才能生效: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达到要约人;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16.承诺迟延及其法律效力: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作出承诺;承诺迟延的法律效力:通常的迟延,一般成为新要约;要约人如果及时通知,则承诺有效;特殊的迟延,一般为有效承诺;要约人如果及时通知不接受,则承诺无效.17.合同确认书的概念及其性质: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常常会提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问题,即合同的确认订立.这种订立形式是指双方当事人采用信件.电报或电传方式达成买卖协议后,如果一方在要约或承诺中提出了签订确认书的要求,那么即使双方当事人已经以要约与承诺的方式协商一致,合同还是不能成立,只能将一方提供的确认书邮寄对方交换签字后,作为正式成立的依据,合同方告成立;但当事人所为的确认是否果真是对双方原有协议的“确认”,关系着合同的成立与否.而确认行为只有符合特定条件,合同才能成立.确认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约定而为的要式的承诺,是对要约所作出的最终的.明确的.肯定的承诺.具体而言,1.确认书原则上不能改变或增加来往函电协议的内容,如确认书对来往函电协议内容作了增改,只要增改并不构成实质性修改,其确认行为依然成立.2.对确认书的答复应当在双方约定的期间内作出,逾期答复无效.必须注意的是,签订确认书不是函电成立方式的必经程序,如果当事人不要求签订确认书,则在双方达成协议时,即在载有承诺内容的函电生效时,合同即告成立. 承诺应采用明示的方式,不能以缄默或不作为的方式;18.确定承诺生效的标准: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权利和义务.因此,承诺的生效时间至关重要法.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法.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法.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法;19.①合同的实际成立: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②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是指,(1)订约主体存在多方或双方当事人;(2)订约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3)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对于要式合同,必须履行特定的形式,合同才能成立.然而,在实践中,当事人虽未履行特定的形式,但已经继续履行了合同,则可以从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中推定当事人之间已经形成了合意和合同关系.因此,我国《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6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不得以未采取书面形式或未签字盖章为由,否认合同关系的实际存在.20. ①缔约过失的概念和特征: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但的损害赔偿责任②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违反其依诚信原则所应负的义务;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21.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4)其它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22.合同条款的概念和种类:合同条款是合同条件的表现和固定化,是确定合同当事人权利和内务的根据.即从法律文书而言,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的各项条款.因此,合同条款应当明确.肯定.完整,而且条款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否则将影响合同成立,生效和履行以及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所以准确理解条款含义有重要作用.根据合同条款的地位和作用,合同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 1:必备条款和非必备条款: 又称主要条款,是指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特别约定所必须具备的条款,缺少这些条款将影响合同的成立.所谓非必备条款又称普通条款,是指合同的性质在合同中不是必须具备的条款,即使合同不具备这些条款也不应当影响合同的成立,如有关履行期限.数量.质量等条款在缺少这些条款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的规定填补漏洞.,〈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等八项条款,有的学者称这是合同的提示条款,这些条款中有的是合同必备条款,有的是非必备条款.;2: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 是指由一方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非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与对方协商的条款;3: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 凡是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所享有的实体权利义务内容的条款都是实体条款.如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的规定等都是实体条款.而程序条款主要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履行合同义务的程序及解决合同争议的条款.;4:有责条款和免责条款指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当事人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条款,即违约条款.免责条款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除{排除}或限制其末来责任的条款;23.合同条款的草拟:在草拟合同时,除了在格式上要标准.规范之外,同时还必须注意遵守法律.符合常识.顾及对手等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首先,草拟合同必须遵守法律.2其次,草拟合同必须符合惯例.3再次,草拟合同必须合乎常识.4最后,草拟合同必须顾及对手;24.合同解释的概念和原则: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广义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必要时对合同进行解释,但只有受理合同纠纷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所作的解释,才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拘束力.原则主要有:以合同文义为出发点,客观主义结合主观主义原则;体系解释原则,把全部合同条款和构成部分看作统一整体;历史解释原则,斟酌签订合同时的事实和资料;符合合同目的原则;参照习惯或惯例原则;合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25.合同漏洞的补充:合同漏洞是指合同关于某事项应有规定而未规定.补充的合同解释所探求的不是当事人的真意,而是所谓假设的当事人意思,即双方当事人在通常交易上合理所意欲或接受的合同条款.实践中,补充协议是弥补合同漏洞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双方达成的补充协议,可以全面彻底的弥补合同中漏洞.无疑是首选的方式.26.格式条款的解释: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本条规定了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包含三个层次内容: (1)通常理解规则.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应以一般人的.惯常的理解为准,而不应仅以条款制作人的理解为依据,对某些特殊术语,也应作出通常的.通俗的.一般意义的解释,亦即依据订约者平均的.通常具有的理解能力予以解释. (2)不利解释规则.不利解释规则古已有之,现代各国民法均予以采纳. (3)非格式条款效力优先规则.非格式条款即个别商议条款,其效力应优先于格式条款,这样既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也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27.①免责条款的解释: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来责任的条款.②免责条款的特别解释原则:未指明是免除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时,解释为只免除违约责任;未指明是免除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时,解释为只免除无过错责任;未指明是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或者不符合特定目的所生责任时,解释为只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未指明是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或者不符合描述的瑕疵责任时,解释为只免除隐蔽性瑕疵责任;责任异议期间的约定,有效;除非特别指明,免除第三人责任的条款并不导致免除合同当事人的责任.28.合同权利的概念和特点:又称合同债权,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示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合同权利的特点是:请求权;给付受领权;相对权;29.合同权力的效力:A.请求力B.请求执行力C.依法自力实现力D.保持力.通说有请求力.(请求)强制执行力和保持力㈩30、完全债权与不完全债权的异同:效力完全的债权最利于债权的实现,达到债权人的合同目的;欠缺某项效力的债权为不完全债权.法律对完全债权和不完全债权的保护力度.配置制度不尽相同.31、合同义务的概念:在合同关系中,合同权利.合同义务和合同责任三点一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明晰的合同关系运做系统.其中,合同义务连接着合同权利和合同责任二端,合同义务的违反必然成为合同权利实现的障碍,从而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不利益.所以,合同义务在整个合同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关系合同关系的运转流畅与否,其在整个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明显至极.32.合同义务的种类:违反合同义务,就要承担违约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据此,承担违约责任的种类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停止违约行为.赔偿损失,此外,还有支付违约金及定金责任等形态.33.主给付义务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主给付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就双务合同而言,此类主给付义务,构成对待给付义务,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履行自己的给付,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致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时,当事人一方减为或免为对待给付义务.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致使不能履行.逾期履行.不完全履行时,债权人得请求损害赔偿并解除合同.34.从给付义务的地位和作用:从给付义务指不具有独立意义,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功能的义务.从给付义务的发生基于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的约定.诚信原则和对合同的补充解释.从给付义务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获得最大满足.从给付义务的法律地位: 可独立诉请给付;该义务对合同目的的实现直接相关时,其违反可导致抗辩权或解除权产生的后果.35. 附随义务的地位和作用:附随义务,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主要包括照顾.保管.协力.保密等义务内容.附随义务的功能:1.辅助功能,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最大可能满足权利人的给付利益;2.保护功能(社会安全义务),维护权利人的人身或财产利益.36.合同上义务群的构成:①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给付义务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从给付义务,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获得最大的满足.②给付义务分为原给付义务和次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是指合同上原有的义务.次给付义务,是原给付义务在履行过程中,因特殊事由演变而成的义务.③合同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发生其它附随义务.这类义务的发生,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逐渐产生的.④合同关系上还有不真正义务.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违约受到损失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守约方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就是不真正义务.⑤就整个合同法而言,尚有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先合同义务是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及保护等义务.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应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善后事务,此为后合同义务.⑥现行合同法以主给付义务为规范对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发生从给付义务,以及其它辅助实现给付利益及维护对方人身和财产上利益为目的的附随义务,组成里义务体系.现代合同法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合同关系上义务群的发展.37.合同的形式:又称合同的方式,是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外部表现,是合同内客的载体.总的来说,在我国,合同形式分为约定形式与法定形式,法律兼采要式与不要式的原则.依《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合同形式有:(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38.合同形式的概念:又称合同的方式,是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外部表现,是合同内客的载体.39.书面合同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表格合同.它是当事人双方合意的内容及条件,主要体现为一定表格上的记载,能全面反映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简易合同.表格合同加上其附件.有关文书.通用条款,才组成完整的合同.(2)车票.保险单等.合同凭证不是合同本身,它的功能在于,表明当事人之间已存在合同关系.合同凭证是借以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载体.虽然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未完全反映在合同凭证上,但因法律及有权机关制定的规章已有明确规定,因而可以确认合同凭证;标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3)合同确认书.(4)格式合同.40.推定形式的特征和应用范围:是指当事人未用语言.文字表达其意思表示,仅用行为向对方发出要约,对方接受并作出一定或指定行为作承诺的,合同成立. 其主要适用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合同法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提供了指导。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自愿原则,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没有任何强迫或欺骗行为。
双方必须基于自己的意愿和意识作出决定,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同关系。
2. 平等原则,合同的签订必须在双方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或剥削,合同可能会被视为无效。
3.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当事人必须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保持诚实和信用。
他们不能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也不能利用对方的无知或轻信行为。
4. 合法原则,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必须是合法的。
任何违反法律或公共政策的合同都是无效的,例如合同内容涉及非法交易或者侵犯他人权益。
5. 公平原则,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必须是公平合理的。
任何损害一方利益、违背公平原则的合同条款都可能被视为无效。
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合同法的核心,对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这些基本原则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合同范本,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合同法》第二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合同法》第二章第二节讲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
它是立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司法的基本原则,更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等合同行为的根本准则。
一、合同主体平等原则合同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因而合同法的调整方法和原则必须以平等为核心。
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法律确定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目的在于实现合同自由。
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很难想象离开平等尚有自由可言。
二、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理念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合意契约”。
合意契约又称诺成契约,是指以当事人的合意为要件,无须进行任何仪式,也无须物件的交付而成立的契约。
共和国末年,罗马工商业的发展促使罗马法逐步克服了缔约中的形式主义,承认了要物契约和合意契约。
以授受标的物为契约成立要件的要物契约确立,排除了由于契约形式上的缺陷而被否定的危险;合意契约的确立,标志着罗马法从重视形式转为重视缔约人的意志,从而使商品交换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现代契约自由观念的历史渊源。
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此项规定要求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不受来自不法干预的影响。
合同自由的内容主要包括:(1)缔约与否自由。
(2)选择对象自由。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当事人有权自由选择订立合同的相对人,自主决定与何人建立合同关系。
(3)选择缔约方式自由。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合同签订方式不受限制。
当事人有权以书面、口头以及其他方式订立合同。
(4)决定合同内容自由。
合同是关于设立、变更、消灭一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当事人设立、变更、消灭何种关系,彼此具有何种权利和义务完全依据当事人的合意。
合同法总则法条

合同法总则法条
一、合同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
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订立、履行应当遵
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合同的成立。
1. 合同的成立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订立合同的当事人
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真实、有效,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
三、合同的履行。
1.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地点履行合同义务。
2.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
拖延、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四、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 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经过书面形式确认。
2. 合同的转让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五、合同的履行和违约。
1.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未能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违约方应当赔偿对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以上为合同法总则法条范本,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有偿原则。
1. 自愿原则,合同的订立应当是自愿的,即当事人在没有任何
外在压力或欺骗的情况下,依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任何
强制性质。
这意味着合同的订立应当基于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而不
是被迫或欺骗所致。
2. 平等原则,合同的订立应当是平等的,即合同当事人在订立
合同时应当是地位平等的,没有一方对另一方的不正当压力或控制。
这意味着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是平等的,没有一方占据明显
的优势地位。
3.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应当遵循诚
实信用的原则,即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交易,不得采取欺诈、隐瞒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这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守诚实信
用的原则,不得采取欺骗性行为。
4. 有偿原则,合同的订立应当是有偿的,即合同是以有对价为
基础的。
合同双方应当在订立合同时有相应的对价,即一方提供一
定的利益或者承担一定的义务,另一方也应当提供相应的利益或者
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们构成了合同法律体系的基础,
对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合同范本的撰写过
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愿原则:合同是基于自愿达成的,各方在平等地位下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和签署。
任何强制、欺诈等非自愿行为都会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2. 平等原则:合同各方在交易中应当平等对待,不因任何个人或组织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差异而造成不公平的待遇。
3. 自主原则:合同各方享有合同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协商合同条款,没有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约定权利和义务。
4. 公平原则:合同的内容、方式和后果应当符合公平原则,不能因为合同条款过于片面或不合理而损害交易一方的合法权益。
5.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各方应当以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交易,不得故意隐瞒重要事实、作虚假陈述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
6. 有偿原则:合同一般是基于有偿交换的原则,各方在交易中应当给予对方相应的价值补偿。
7. 守责原则:合同各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诚实、认真地履行合同的约定,并承担违约责任。
8. 公共利益原则: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基本原则在合同法中起到指导和保护作用,旨在维护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合同法的原理

合同法的原理
合同法的原理是指合同成立、履行和终止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以下是合同法的原理:
1. 自由原则:合同订立应基于自愿、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订立合同,也可选择合同的内容和方式,但不能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2. 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协商和订立合同过程中应处于平等地位,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或欺诈行为剥夺对方的平等权利。
3.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不正当手段获得不当利益。
4. 国家保护原则:合同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无效的合同提供救济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5. 等价原则:合同应具备相互权益对等的特性,即各方应给予相当的权益和义务,对合同条款的约定应基于公平合理的价值交换。
6. 自由转让原则: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转让,但必须依法规定和合同约定,确保转让的合法性和合同权益的保护。
7. 保护诚实人原则:对于合同当事人的善意行为,合同法提供
一定的法律保护,尽量减少可能的损失和不公平结果。
8. 保护弱势当事人原则:对于出于保护需要的弱势当事人(如消费者、劳动者)在订立和履行合同中享有特殊的法律保护,以平衡力量的不对等。
以上是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它们约束和规范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决争议的过程,确保了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企业合同法律法规

企业合同法律法规合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合同交易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合同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企业合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一、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是企业合同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的一系列规定。
根据《合同法》,合同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有偿原则。
企业在进行合同交易时必须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
1.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合同交易双方的行为必须基于自愿,不能以强制或欺诈的手段达成协议。
企业在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签订合同时,必须确保合同内容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并经过充分的谈判和协商。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合同交易双方在议定合同条件时应处于平等地位。
企业在进行合同谈判时,不能利用其市场地位或经济实力压制、欺骗对方,必须保持合同交易双方的平等地位。
3.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合同交易双方应当以诚实的态度履行合同义务。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资料。
4.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应当公平合理。
企业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应当注重公平性,不能将过于苛刻或不公平的条件强加给对方。
5. 有偿原则有偿原则是指合同交易应当有对价。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合同的对价,并按照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二、合同的主要要素合同的主要要素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内容和合同的履行方式等。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这些要素。
1. 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合同交易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个人或组织。
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必须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资质,并确保对方有签订合同的权利和能力。
2. 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约定条款,包括交易的商品或服务、数量、价格、交付方式、履行期限等。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详细规定合同的内容,避免合同条款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简述合同法的原则

简述合同法的原则
合同法是一门法律学科,主要用于规范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行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的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中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对合同的解释和适用具有指导作用。
以下是合同法的一些重要原则:
1. 自愿原则:合同是自愿订立的法律行为,合同当事人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内容、方式和条件。
2. 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平等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得强制、欺诈或其他不公平的手段。
3. 公平原则:合同的内容和效果应当公平合理,不应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当事人应忠实履行合同义务,讲求诚实守信,不得以欺诈、误导等不正当手段损害他方的利益。
5. 确定原则:合同应当明确、具体地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条款。
6. 与时俱进原则:合同法适用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和更新。
7. 公共利益原则:合同的订立、履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8. 自由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条款的订立和解释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促进经济活动的合理有序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合同法的原则对法院、仲裁机构和合同当事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同法的全称

合同法的全称合同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一部法律,旨在规范和保护合同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合同法于1999年3月15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合同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同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实现自由意愿交换的主要方式,也是维护交易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基础。
合同法对于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确保了合同的有效性和实质公正性。
首先,合同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自愿原则强调合同当事人自主决定、自由选择,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其次,平等自愿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地位平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
此外,公平原则、合理确信原则、诺言原则等也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则。
二、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的条件和程序。
合同的成立需要有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合同要件的约定。
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包括口头或书面的表示,也包括以行为方式表示。
合同要件是指合同中必须包含的内容,如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
合同成立后,各方应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的履行。
三、合同履行和变更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的相关规定。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履行合同时,合同当事人应保持合同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能擅自变更合同中的约定。
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应经过各方协商一致,并通过书面形式达成变更协议。
四、合同的违约和解除合同法对合同违约和解除做出了详细规定。
合同违约是指合同任何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行为。
如发生合同违约,对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义务、采取限制性措施、要求赔偿等。
合同解除是在合同违约情况下,有权方依法选择解除合同。
简述合同法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简述合同法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言作为一种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合同在商业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合同法规定了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
第二章: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合同的订立必须是自愿的,即合同各方都应当自主决定约定事项和签署合同。
具体要求如下:1.合同各方必须是自主意愿签订合同,不存在强迫、欺诈等行为;2.合同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共同商定的,不存在明显不平等的条款;3.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
第三章: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合同法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合同的内容和签订方式应当公平合理,既不能损害一方的合法权益,也不能优势另一方的权益。
具体要求如下:1.合同各方必须平等地参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2.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合理、公正,不存在明显不合理或损害一方利益的条款;3.合同的签订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
第四章: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合同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合同各方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商业和社会交往的诚信秩序。
具体要求如下:1.合同各方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采取欺诈、虚假陈述等行为;2.合同各方应当诚信履行合同,不得故意违约或拖延履行;3.合同各方应当积极配合履行合同,处理合同争议时应当采取合理、公正的方式。
第五章:结论在商业和社会交往中,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
合同法的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是保障合同有效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障。
各方应当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维护商业和社会交往的和谐稳定。
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否则将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在合同订立、履行、终止及终止后的全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都贯穿其中。
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原则。
而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
合同法规定的原则有哪些

To manage less is to manage wel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合同法规定的原则有哪些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
不管是签订怎样的合同,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受到《合同法》的调整,但要是像劳动方面的合同,则还会受到《劳动合同法》等特殊法律规定的调整。
而在《合同法》中具体对合同的订立规定了一些原则,那么合同法规定的原则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更被准则,贯穿于整个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有以下原则:(一)平等、自愿自由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订立合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
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
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
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
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二)公平、诚实信用正义原则《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法的五大原则

合同法的五大原则一、引言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签订的各种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因此,了解合同法的五大原则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它指出,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约定合同内容,包括约定合同的标的、价格、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
同时,当事人也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订立合同或者撤销已经订立的合同。
三、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一方可以利用其强势地位对另一方进行不公平交易。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遵守公正诚信原则,并且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应该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即必须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如果一方不能履行其义务,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同时,当事人也应该遵守合同的约定,不能随意变更或者违反合同规定。
五、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指合同法应该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防止其受到不公平对待。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一方处于无奈的境地或者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则另一方不能利用这种情况进行不公平交易。
同时,在解决争议时,法律也应该考虑到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六、实践意义了解合同法的五大原则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自由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其次,诚实信用原则可以加强经济主体之间的诚信关系,提高商业信誉度。
最后,保护原则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现象出现,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七、结论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应该遵守自由、平等、诚实信用和保护原则,以达到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同时,在实践中也应该注意合同法的具体规定和解决争议的方法,以保证合同法得到有效实施。
有关合同法的论文(共10篇)

有关合同法的论文(共10篇)关于合同法的论文经济法之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同法的原则:(一)、合同自愿原则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权利义务关系。
自愿原则体现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民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的原则。
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
自愿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自愿原则就越来越显得重要。
(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
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在起草合同法过程中,有的人提出规定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是商品交换的规则,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法,公平原则已经包含等价有偿的内容。
公平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有价值相等的意思。
我认为在合同法中还是用公平原则代替等价有偿原则为好。
等价有偿作为商品交换的规律,并不表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
只有在长时期的商品交换中,在价格围绕着价值的上下波动之中,才表现出等价有偿的规律。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当事人可自由自主地决定合同事项,而不受他人的任何干涉。
合同自由原则是由合同的性质所决定的,反映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
我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这一规定是对合同自由原则的法律确认。
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订约自由、选择当事人自由、决定合同条款和选择合同方式自由、变更和终止合同自由。
2.合同神圣原则在现代社会,合同神圣原则不仅是承认当事人自由意志的效力的要求,而且也是贯彻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市场信用和交易秩序的要求。
因此,各国法上普遍确认了合同神圣的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这是我国《合同法》上对合同神圣原则的确认。
合同神圣原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订约中,当事人应信守自己的承诺。
例如,在订约过程中,要约人应受要约的约束,承诺人不得变更要约有实质内容而为“承诺”,当事人不得草率订约,不得弄虚作假、恶意磋商,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2)依法订立的合同必须履行。
当事人必须“重合同、守信用”,做到“订约必守”,积级地、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释合同。
(3)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的,都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违约必究”。
3.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正义原则,指当事人在订约、履行中,应合理分配权利、义务、责任,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合同正义原则,是民法公平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守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该条就是要求实现合同正义,贯彻正义原则。
合同法公平原则

合同法公平原则合同法公平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合同法的平等、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
公平原则的核心思想是确保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平等地位,保护弱势交易方的利益,避免不公平的合同条款和行为,并促进合同的公正履行。
下面将从合同的形成、内容和履行等方面,分析合同法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
首先,合同法公平原则要求合同的形成过程必须是平等和自愿的。
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合同双方应当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合同,不得强迫或欺诈他人签订合同。
例如,一方利用其相对优势地位强迫另一方订立不公平的合同,违反了公平原则。
另外,合同的缔约方式和内容应当明确清晰,双方应当在充分了解合同内容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合同法公平原则要求合同的内容必须是公正和合理的。
合同的内容应当根据合同双方的平等原则,经过真实协商而确定。
不得在合同中设置不公平的条款,如免责条款、不公平的价格或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等。
例如,一方在合同中设置过于苛刻的解除和赔偿条件,剥夺了对方的权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如果合同中存在不公平的条款,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公平原则予以修改或撤销。
最后,合同法公平原则要求合同的履行必须是公正和诚实的。
合同一旦成立,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并遵守合同精神。
一方不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损害对方的权益,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逃避履行合同。
例如,一方故意拖延支付货款或提供劣质商品,违反了公平原则。
如果合同的履行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受损害方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予以补救。
总之,合同法公平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的形成、内容和履行都必须遵循平等协商、公正合理、公正诚实的原则,以保护合同双方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的公平和稳定。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和贯彻合同法公平原则,加强对合同法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合同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编者按】今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至此,历经六年修改的统一的《合同法》终于诞生了。
《合同法》的颁布,无论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落实《合同法》,本刊邀请了我国著名的法学专家,就《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重大突破及得失等问题撰文,以飨读者。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执行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合同法的灵魂。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区别其他法律的标志,集中体现合同法的基本特征。
如果把合同法比做建设物,那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不是栋梁,更不是砖瓦,而是和栋梁、砖瓦有机结合的体现该幢建筑物的风格。
有人认为学习、适用合同法,重要的是具体规定,基本原则是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
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纳领,纲举目张。
基本原则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某一章节、某一制度,而贯穿整部合同法。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导作用。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指导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也起着指导作用。
基本原则是正确理解具体条文的关键。
基本原则的第二个作用是补充作用。
对合同法的某个问题,法律缺乏具体规定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基本原则来确定,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基本原则解决纠纷。
基本原则不是虚无缥缈的,法律的各项制度、各项规定,都闪耀者基本原则的光辉,都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当然,基本原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备而不断丰富。
中国新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从字面上看,和1986年颁布的中国民法通则以及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的规定没有差别,但内涵以及外延和过去有不同,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事法律也不断完备。
平等、自愿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
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
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
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
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强调和宣传平等、自愿原则,在中国目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意义重大。
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管理的意识比较强,服务和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
有的把不合理的干预当作保护。
实际生活中有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审判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判决、裁定的形式代替当事人的合同权利;有的当事人利用经济优势,强迫另一方接受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在适应合同社会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相对方平等、自愿地协商合同条款的权利。
在合同法中,不仅对平等、自愿作了原则规定,而且在具体制度、具体规定方面体现平等、自愿原则。
比较于三部合同法,许多是新规定。
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二,关于合同内容。
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
并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当事人就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才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关于合同形式。
《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第四,关于格式合同。
一是明确了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提示义务,《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二是明确规定有些格式条款无效。
《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三是对格式条款的解释作出特别规定。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
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在起草合同法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规定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是商品交换的规则,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法,公平原则已经包含等价有偿的内容。
公平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有价值相等的意思。
我认为在合同法中还是用公平原则代替等价有偿原则为好。
等价有偿作为商品交换的规律,并不表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
只有在长时期的商品交换中,在价格围绕着价值的上下波动之中,才表现出等价有偿的规律。
公平原则既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现在个别的具体的合同之中,任何一个合同都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体现公平原则的精神。
由于合同种类广泛性,有的合同属于无偿合同,用公平原则比等价有偿涵盖更宽一些,更能照顾千姿百态的各类合同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的适用面愈来愈宽。
有人认为,按照恪守商业道德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包含公平的意思。
除合同履行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外,合同法规定诚实信用还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即前契约阶段,也适用合同终止后的特定情况,即后契约阶段。
《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43第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该二条规定的是缔约过失责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依据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条讲的是后契约义务,履行后契约义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诚实信用原则。
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该条规定,集中表明二层含义,一是遵守法律,二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一般都纳入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刑事法律关系。
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的那些规定,譬如纳税、工商登记,不得破坏竞争秩序等规定。
法律的任意性规定,是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或者排除适用的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当事人的个人利益或者团体利益。
当然,法律的任意性规定,不是永远不能适用。
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合同的某个问题,当事人有争议,或者发生合同纠纷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达不成补充协议,又没有交易习惯等可以解决时,最后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规定。
合同法的规定,除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合同法》第38条有关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等规定外,绝大多数都是任意性规定。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相当于国外的不得违反公共政策或者不得损害公序良俗的规定。
随着民事法律的不断完备,不少过去属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成为遵守法律的内容。
但法律与社会存在相比,毕竟是第二性的,法律很难对社会上的形形色色事无巨细地都作出规定。
遇到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又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怎么办,最后的法律武器就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这一原则,才可以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该条规定主要适用于合同履行,为什么要写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规定之中,给予高度重视呢中国在转轨时期,由于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经验,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经济秩序上有些混乱,合同履行率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强调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实意义很大。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首先是对当事人说的。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违反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行政机关说的。
行政机关不得干涉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不得违法变更甚至撕毁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审判机关说的。
审判机关应当像遵守法律一样保护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普遍贯彻,那么,合同这一法律手段,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新的合同法,不仅在第8条确立了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也在合同订立、变更或者解除等方面维护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