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狼为了生存而追杀村民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本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悬念,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性格,让学生认识到狼的凶猛一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节和深入思考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的凶猛一面,同时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难点:分析课文情节,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多媒体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狼的形象和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关注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狼为什么追赶村民?”“村民是如何应对狼的?”等。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0课 《狼》 (教案)
《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由学生讲狼的故事及谚语、歇后语导入课文。
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件出示: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翻译课文1.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幻灯出示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语句节奏:(1)给下列字注意缀zhuì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眈dān少shǎo时瞑míng 隧suì尻kāo 黠xiá(2)读准以下语句节奏其一/犬坐于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
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
【重点、难点】一、重点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了几篇课文,了解了几种动物,有活泼可爱的猫,视死如归的斑羚,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等,它们都令我们喜爱或敬佩。
但自然界也有令我们讨厌憎恶的动物,比如说狼,一说起它,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
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作者简介学生简介,教师适当补充。
(PPT)三、诵读(检查预习)1、请一位学生背诵。
2、请学生读下列字音(PPT)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3、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PPT)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全体学生诵读一遍。
四、疏通文意1、请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词句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狼》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狼》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讲述了狼的贪婪、凶残以及作者对狼的深刻见解。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狼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对狼的了解也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了解狼的特点,并激发学生对狼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狼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意图。
3.能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狼的特点的理解。
2.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3.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翻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
然后,教师朗诵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翻译,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清晰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狼的贪婪、凶残以及作者对狼的深刻见解。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狼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意图。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与狼相处。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特点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古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8.板书(5分钟)狼的特点:贪婪、凶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探讨人类与狼存在的关系,发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如何维持。
3.通过学习寓言《狼和爱月亮的羊》以及诗歌《狼与小红帽》了解狼在人们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狼的生态习性以及影片《狼》的相关材料,了解狼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并运用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全球狼的分布情况。
2.人类与狼的关系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人类与狼的联系,启发学生探讨人类与狼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同时利用课外知识拓展,以近现代狼人恐怖片作为入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狼作为文化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3.狼在文化中的地位通过讲解寓言《狼和爱月亮的羊》以及诗歌《狼与小红帽》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狼在人们文化中的地位,启发学生对狼这一文化符号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1.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狼》影片片段,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
1.2 学习分组阅读教材相关部分,了解狼的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3 拓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狼的全球分布情况,在了解之外也引发关于狼的更多问题和思考。
例如:为何狼会灭绝?狼如何保护?1.4 总结请学生结合阅读,就狼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狼群发表个人意见。
2.人类与狼的关系2.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人类与狼的相关联系,让学生进入主题。
2.2 学习引导学生的思路,主要讨论人类与狼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关系。
如,狼是如何被驯化的?狼群对人有何作用?2.3 拓展通过课外资料展示人类对狼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捕杀导致狼种灭绝等,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与自然该如何更好地相处?2.4 总结以总结形式,让学生就人类与狼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判断他人真正意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出发,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及故事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课文《狼》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狼与东郭先生的故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
-举例:狼的聪明、狡猾、贪婪等性格特点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2)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举例:黠、假、猜等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狼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形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狼的聪明和狡猾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3)分析狼的形象,提炼故事寓意:通过分析狼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8《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8《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2.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探讨主题,立德树人。
【教学重难点】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与“狼”邂逅,导入新课。
1.提起“狼”,同学们会想到那些成语呢?例如:(狼狈为奸、虎狼之心、狼子野心……)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烟四起: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示有关狼介绍的图片)教师过渡语:是呢,提起这种与狗类似的动物,我们想到的成语似乎都是贬义的,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是作为猛兽中凶狠、贪婪、狡诈的代表出现的,那么,在我们现代文学或者外国文学作品中,同学们又读到了哪些狼的形象呢?2.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例如:(《狼王梦》勇敢、锲而不舍的紫岚、《狼图腾》里团结、感恩的狼……)《狼图腾》着重对狼进行了刻画,对狼的精神、品质等多方面深入介绍,写狼大自然勇者的本性。
《野性的呼唤》(美国)杰克•伦敦。
整篇小说写了一只叫巴克的狗经历无数坎坷唤醒了原始狼性的故事。
《白牙》(美国)杰克•伦敦。
写一只狼到一只狗的过程,丧失野性。
它讲述了一只名叫“白牙”的小灰狼的成长过程。
白牙从小便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大,为了生存不得不与狗、山猫等进行残酷的战斗,尽管它在动物中间战无不胜,但面对有棍棒和猎枪的帮助而又善用计谋的人类时,白矛只能屈服,也因而对人类充满了戒心。
不过杰克•伦敦在揭示野性的力量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力量。
白牙最后对真正关心它、爱护它的主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挺身而出,挽救了主人的性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一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通过屠户与狼的智斗,展示了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屠户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应对狼的威胁,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学作品的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举例解释:
-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解释“狡黠”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指代,以及在其他情境下如何使用该词语。
-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通过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以及作者对这一对比的深层含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题以及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同时,我还将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
2、了解文章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形象的写法。
3、对狼的性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借助想象入境,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考虑到本文叙事简练而情节跌宕,易于激发想象,因此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通过课前依文画图,课上生动朗读与描述,自然进入故事情境之中。
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都可化难为易。
同时引导学生对狼的性情作一定的探究,培养其辨证、全面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的意思。
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试着把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3、搜集有关狼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提到狼,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呢?(学生各答:凶狠、贪婪、狡诈……)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节。
1、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的范读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情境。
2、讨论朗读方法。
请学生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意识到朗读时应身临其境,抑扬顿挫。
并因势利导,由学生总结出课文朗读的方法:“把握节奏,进入角色”(幻灯片展示)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揣摩朗读方法。
4、全体朗读。
教师慢慢引入情境:“现在,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屠户。
临近傍晚的一天,你挑着担子走在僻静的回家路上。
这时身后出现了两只饥饿的狼……”(全体朗读课文)。
四、疑难词句讨论。
以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疑难词句。
重点字词: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顾: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我计划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文中的狼代表了什么?”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举例:以“狼亦黠矣”为例,解释“黠”字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文中的用法,强调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容词用法。
-教学难点举例:在分析课文中的比喻修辞时,以“狼奔豕突”为例,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中的表达,理解比喻的巧妙之处,并尝试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流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
4.写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创作《狼》的时代背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敬请各位指教!一、说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制约教学行为。
在《狼》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以下教学理念:1、多读多诵,丰富文言积累。
文言教学,诵读为本。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做到文言并重。
在本课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2、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地串讲、死记硬背的做法,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3、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这一单元以“动物”为主题,所选课文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狼》写的是一位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
文笔简练,语言典范,寓意深刻,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很好的凭借。
三、说目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
学习本文,需要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文言语感,并积累一批新的文言词句,而且还要从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做出积极的评价。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教学价值的解读,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己解决生字难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2)通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分析屠夫形象。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
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
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借助对话与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呢?2、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找碴儿”是什么意思?3、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
(学生读、划)4、交流。
(逐个出示三次碴儿)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
(指名读一读)。
2、师诱导,让学生为羊辩一辩:哎,对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对呀!怎么说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呢?3、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一读小羊的话?(1 )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小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课堂时间的分配问题。在本次教学中,部分环节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狼》的阅读理解,重点词汇、成语的解析,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故事情节的分析。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1.阅读课文《狼》,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成语,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并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狼》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狼与人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这篇文章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狼的狡猾与人的智慧之间的较量,以及如何运用成语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提高词汇运用和语言组织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狼》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动物行为让人既害怕又好奇的情况?”比如,看到一只狼在远处观察我们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的特性及其在文学中的形象。
- 口语表达:培养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
举例解释:
- 在内容理解上,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对狼的描述,如“狼的狡猾”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件展现的,以及这些描述如何反映出作者对狼的看法。
- 在词汇学习上,强调词汇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例句和语境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实际用法。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及其文化寓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对课文《狼》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对狼的描绘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狡猾”、“凶猛”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塑造狼的形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8课《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狼》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狼》教案
(3)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讨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4)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举例:讨论狼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讲解难点部分,如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似乎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可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相对抽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使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的作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深入挖掘动物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能学到有深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理解:把握课文《狼》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狼的聪明与悲剧命运。
(2)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狡兔三窟”、“狼子野心”等,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例句理解词语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主谓短语等,并学会运用。
4.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狼的描绘,表现狼的性格特点,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
5.文化传承:了解我国古代对狼的认知和评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6.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智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狼》(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懂得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作者,补充学生预习中的不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工诗文,善作俚曲。
尤其以集毕生精力写成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成就最高。
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
(2)作品介绍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聊斋志异》,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狼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呢?难道他会重蹈覆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义,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重点实词
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跟原来一样。
)
屠大窘.(困窘,十分为难。
)
弛.担持刀(解除,这里指放下。
)
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
眈眈
..相向(注视的样子。
)
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
屠暴.起(突然。
)
狼亦黠.矣(狡猾。
)
顷刻
..(一会儿。
)
止增笑耳.(罢了。
)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结构助词“的”,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义,语气助词)
亦毙之.(代词,指它)
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投以.骨(把)
以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地道。
)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
3.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交流点拨】叙述了屠户和狼搏斗的故事。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交流点拨】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四、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妙点揣摩
小组互助合作,尝试着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
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交流点拨】“黠”,表现在: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2.屠户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 B C表现了屠户的勇;DE表现了屠户的智。
屠户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3.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呢?
【交流点拨】(1)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
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4.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
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5.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三、板书设计
狼
遇狼
惧狼屠户:机智勇敢
情节御狼形象
毙狼狼:贪婪、凶残、狡诈
议狼
四、拓展延伸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个“好孩子”。
能获得“好孩子”这一殊荣的,或者像羊羔一样温驯,或者像小牛一样憨厚,或者像兔子一样谨慎,或者像小鸟一样依人。
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我们来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
(按观点的不同,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
双方各选派三名代表组成辩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