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发展及典型业绩
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
经过近三十年的迅速拓展,这项事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外经贸总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几乎每年都以30%速度增长。
2005年与东盟合作基础设施不过32亿美元,2007年达130亿美元,今年估计超过200亿美元。
整个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2007年合同额达790亿美元,今年保守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
一、我国工程承包业务的历程:
1、起步阶段(1978-1982年)
七十年代末,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凭借巨额石油外汇收入掀起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企业抓住国际市场有利时机,率先进入中东地区市场,使我国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的发展初见成效。
1978-1982年,我国共批准了29家企业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累计签订对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755项,合同额1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6亿美元,外派劳务10.26万人次,1982年年末在外劳务人数3.16万人。
业务发展到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西亚和北非为重点市场。
工程项目主要是房建和筑路,项目的规模较小,承揽方式以分包和承包施工为主。
2、稳步发展阶段(1983-1989年)
从1983年起,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包额急剧收缩,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临严峻考验,刚起步不久的我企业在逆境中奋力开拓,在竞争中求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在给予正确宏观政策指导的同时,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力支持了企业对外开展业务。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1983-1989年,我国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15.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2亿美元,外派劳务24.4万人次,1989年年末在外人数6.71万人次;享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增加到近百家;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扩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领域更加广泛,除住房、路桥等土建工程外,对外承包工程开始承揽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如电站等,对外劳务合作领域涉及土建、建材、纺织、电子、农业、渔业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3、快速发展阶段(1990-至今)
海湾战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在亚洲地区传统市场的承包劳务业务受到很大冲击。
我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及时调整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恢复中东、开拓欧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与此同时,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承揽和实施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业务领域广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步入快速增长时期。
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2007年中国与东盟地区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新签合同额为1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56亿美元。
今年前9个月,新签合同额近70亿美元。
目前,我国与东盟地区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近5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经历了从“怕出去”到“想出去”直至“抢着出去”的转变。
在过去30年中,伴随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与对外开放大业同步发展,不断书写辉煌。
二、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
1、业务规模实现跳跃式增长
过去30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设计咨询业务总量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从1979年的3352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7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1.88%和29.37%。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295亿美元;对外工程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7.8亿美元。
在业务总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单项规模也在急剧增大,单项合同金额屡创新高。
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大型化趋势更加显著,工程规模的迅速扩大,意味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整体实力的增强。
2、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过去30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历经数次重大的市场战略调整。
每一次调整,都是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的客观判断,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机遇的有效把握。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起源于我国政府对非洲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项目,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如火如荼的中东市场,80年代中期在中东市场发生严重衰退之际实现了向亚洲市场进军的重大战略转移,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了面向全球市场的市场多元化征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公司基本上以从事房建、公路、桥梁和水电大坝的土方工程为主。
近年来,他们除了依然保持了在房屋建筑领域的行业优势以外,产业领域迅速向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信、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业制造业、电力工程、矿山建设、环保、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拓展,在这些过去由西方公司统治的地盘上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到200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实现。
我国企业不仅在非洲市场大获全胜,而且在开拓亚洲、拉美、欧洲和北美市场进程中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质变。
3、业务结构走出产业链低端
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初期,中国企业是以土建项目的劳务分包起家的。
从土建分包到土建总承包,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实现了第一次业务升级。
然而,这依然是以土建施工为主的低端项目。
为了推动业务升级,顺应国际工程市场产业内分工的要求,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先后批准100多家工程设计院所进入国际工程设计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业务的第二次升级。
2007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新签合同额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对外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7.8亿美元。
在成功进入国际工程设计咨询领域后,随之带动了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全产业链分工地位的变化,承揽的业务环节逐渐向业务链的上游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项目规划、勘探、设计、管理等领域,通过开展高端业务进一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工程承包的模式随之发生
重大变化,中国承包商正在实现向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全面升级。
据初步统计,目前总承包项目已经占到了我国对外投标项目总数的52.6%%,其中EPC交钥匙工程显著增多,带动了我国大量国产设备的出口。
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探索了工程换取资源等新的合作模式,以各种新的路径进入对外承包工程高端业务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为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我国部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开始探索与金融产业进行融合,并取得一定进展。
中信建设和中信国华公司得益于中信集团的金融背景和支持,在非洲、中东和拉美市场进行带资承包,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成功收购衡平信托投资公司,成为首家进入金融领域的中国建筑企业,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其他企业也在探索与金融产业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寻求突破“资金瓶颈”的出路。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经过30年的发展,已进入“而立”之年,成长着并在磨砺中走向成熟,这表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已经进入了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业务总体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企业迅速成长,产业结构和业务构成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相对应,这项业务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对于这项业务的规范、促进和服务措施也将更加完善成熟。
三、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典型业绩
七八年前我国在国际市场“没品牌、没资金、没形象”,拿到5000万美元的项目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如今,这一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亿-5亿美元项目几乎就是“毛毛雨”,上百亿美元项目也稀疏平常。
1979年,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标伊拉克摩苏尔四桥项目,工程造价金额为3000万美元,成为当年我国对外签订的最大工程承包项目。
2004年5月,北方国际的母公司——北方工业公司,凭借成功建设德黑兰地铁5号线,一举中标德黑兰地铁4号线项目,合同总金额8.36亿美元,创下当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数额之最。
2005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下属的中土公司中标造价12.7亿美元的土耳其高速铁路。
2006年1月,中材国际连续中标沙特两个日产万吨级水泥工程项目,两项目合同金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是现在世界水泥工业装备制造与供货、工程建设行业历史上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
06年3,月伊朗西尔弯年产25万吨电解铝项目交由中色股份承建,合同涉及金额高达9.98亿美元之巨,更是中国有史以来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工程项目。
2007年,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EPC方式承包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我国政府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向马来西亚政府提供8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力共同建设水电开发项目,以特许经营期的方式回收投资。
2008年,中国的“土人景观”设计师走出国门,在号称本世纪全美最大工程、耗资160多亿美元的波士顿大开挖工程中中标地表工程的设计业务;不久前,中信—中铁建联合体在阿
尔及利亚拿下了近70亿美元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项目。
此外,在跨过20世纪的门槛之后,中国的对外承包商迈步国际市场,上演了一场冲出中国的“集体秀”。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以上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缩影。
2001年,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国际市场,数据显示,自2001以来,该公司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
目前,该公司手上掌握约10亿美元的国际订单,在未来5年内,每年的国际收入平均在2亿美元左右。
同样,中材国际——目前国内惟一可以提供全套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1999年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从2005年到今年4月,该公司就签订国内项目合同金额为17亿多元;海外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9.235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场的斩获几乎是国内市场的两倍。
以往由于实力有限,我们只能靠廉价劳动力挣“辛苦钱”。
随着金融、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形成了从项目立项、勘察、融资、施工、资金回收等“一条龙”综合服务能力,这些不比任何欧美企业逊色。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年度报告2004》(第9页)
2、《30年迅猛发展的对外工程承包业》作者:邢厚媛
3、《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体系》2007-11-21 文章来源:商务部研究院金锐(原创) 作者: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