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我设计了四道题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我会选
( √)
折叠后,哪些图形能围成左侧的正方 体?在括号中画“√”。
(√ )
( × )
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 长×宽 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 长×高 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 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四)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 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 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 “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 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 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 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 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 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 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 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 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 ×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 乘2, 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 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非常重要的 一课。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 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 基础。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首先我说的是教材和学情说教材、说学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节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从学生情况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直观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所以我将在教学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帮学生解决。
说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生活引入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多数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第一课时)一、说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认识长、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个内容。
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体积和其他相关图形计算的一个基础。
主要包括:1.什么是表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本课时主要解决: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二、说学生按理说,学生是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所需要的计算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
但是,事实往往不随人愿。
我的学生可能在计算、单位、找准各个面的长宽以及如“至少需要多少材料”、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设计本节课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学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辅助讲授、引导的教学方式。
四、说教学目标1.理解表面积的意思,了解计算它的意义。
2.正确找出各面的长和宽,沟通它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对等关系,领会表面积计算要点,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正确找出各面的长和宽,沟通它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对等关系,领会表面积计算要点,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找出各面的长和宽,沟通它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对等关系,领会表面积计算要点,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设计目的:全面复习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为学习本课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必要性。
二、实践探索学生动手操作展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可以增强对表面积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而后让学生自主探1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6页练习六的第1题。
这一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准确找出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为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
2.练习:完成课文第34页的“做一做”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课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课件辅助)让学生系统的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加强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讲解,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这一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也应该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实践活动中的关键步骤。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二节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既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展开图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是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三是利用公式解决例1和例2等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本节课学习难点在于学生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求每个面所需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剪开,通过观察展开图来突破这一难点。
三、说目标、重难点目标:(1)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计算方法。
(2)能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能力。
重难点:重点是:说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难点是: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火柴盒、直尺三、评价任务的设计任务1:通过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能说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任务2:通过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一)巧设情景,质疑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
本节课我结合要送给表现优秀小组礼物,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主意?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五年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共二篇)
小学数学五年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景引入,感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分组讨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小组探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归纳出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二、说学生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非常熟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四、说重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组织好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自己去动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加上我的适时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学法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樵舍二小叶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
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
另外,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感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1.教法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该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
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法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的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23秋)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图,理解表面积的定义;
(2)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是因为理论讲解较为枯燥,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因此,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难点2:针对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特殊长方体(如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可简化;
-难点3:通过观察、操作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实际长方体和正方体联系起来,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操作活动、问题情境等,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间,确保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透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第【1】篇〗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该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中有关计算表面积的实际问题,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自主探究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等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表面积计算方法,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五、说教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各一个、长方体礼物盒一个。
六、说教法、学法教法: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采用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七、说教学过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情景: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可他觉得这个礼物盒不够精美,想用包装纸包装一下,那么这个礼物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需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的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提问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三维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计算其表面积。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讨论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3-24页,第三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
我将从教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两大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部分,对教材及学生的研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将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这三方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为了重视探究过程,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形式。
学生亲自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在充分的交流、分享中,理解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本质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首先,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此为基础,突破重点。
其次,难点是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在上课前,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纸盒和剪刀。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导入。
在上课之初,我会出示一个橘子和一个长方体纸盒。
请学生借助这两样东西尝试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较容易知道,橘子皮的大小,就是橘子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理念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教材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经验,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体验法,演示法。
学法:以教材的情境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的搜集资料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比较法、动手操作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我的教学流程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尝试反馈,内化新知。
(四)归纳总结,知识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说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教学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长方体有几个面?(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1.学生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第二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第三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4.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5.练习: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四、随堂练习.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①计算.②有几种计算方法?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五、课后作业.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六、说板书设计.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60+48+40=148(平方厘米)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八坝小学梁志明一、教材分析1、内容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
2、内容解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它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要想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必须理解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此,我在教学前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表面积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两部分知识。
结合学生特点,我先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再重点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将由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确定本课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 1. 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篇1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
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
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说教材、说学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节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从学生情况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直观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了一些正方体模型,一些剪刀,6个长方体纸盒, 6支记号笔,为了鼓励学生,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由“表面积”这三个字直接导入,并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1)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先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①我引导学生想出能看到长方体6个面的方法,就是把长方体纸盒剪开。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加深理解。
②让学生交流讨论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③让学生明白长方体的6个面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哪些关系④总结归纳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三、应用拓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从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准备了3道题,第一道题是包装礼品盒需要多少彩纸第二道题是做纸袋需要多少硬纸板第三道题是求木箱子的占地面三道题三个类型,而且难度递增,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运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推理等过程,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求表面积时,可能会对找到底面和侧面的关系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求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2.教学难点:学生找到底面和侧面的关系,理解表面积的求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小组讨论底面和侧面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 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知道如何计算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够应用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表面积的定义;- 计算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教学准备- 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活动:计算表面积的练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表面积。
基础知识讲解1. 介绍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形状和特点。
2. 解释表面积的概念,即一个物体各个面的总面积之和。
3. 根据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表面积的方法1. 针对矩形长方体,解释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
首先计算底面的面积,即长乘以宽;然后计算侧面的面积,即周长乘以高;最后将底面和侧面的面积相加。
2. 针对正方体,解释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各个面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乘以6即可。
实际问题应用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高为5厘米,求表面积是多少?2. 让学生同学们上黑板计算并解答问题。
总结复1. 概括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矩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我将从以下七部分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模式;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六、课堂评价;七、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中各年级涉及到的内容如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加强了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
并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以及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含义,又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了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单元目标,我制订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培养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能力。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定位为: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定位为: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非常熟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数学新授课的模式,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4、当堂检测,查缺补漏;
5、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注重抓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三要素,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即: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即:评价要及时”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201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讲按照以下五部分展开教学。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首先出示单元知识树,建构单元立体知识网络,让学生整体了解单元知识结构。
然后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本节课学习后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2.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了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
预设:测量计算拆开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需要,主动沟通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长方体展开是什么样的?闭上眼睛想一想,把展开图按你的想法剪出来。
3、展开后长方体变成了平面图形,你还能找到原来长方体的每个面吗?请在展开图上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出来。
老师巡视,将学生生成的资源并联收集呈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只有4个面的;有多余部分的;含有两个正方形的长方体展开图;一般展开图。
(1)仔细观察这些展开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可能会发现:
1号展开图把左右两个面剪掉了,少了两个面。
2号有多余的部分,质疑:多余的部分是长方体的表面吗? (不是)剪掉多余的部分。
(2)促进:再观察这些展开图的每个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都有6个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相对的面不相邻。
含有两个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上、下、前、后4个面相等。
(3)想像展开前这些面分别在长方体的哪个位置,把展开图按照你的想象翻面折叠成长方体。
(4)追问:展开图的大小与长方体的表面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小结: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拆”再“折叠”将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抽象到直观,沟通体与面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多种材料的观察、比较、找共性让学生自主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4、(课件出示长方体及其展开图),展开图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展开后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演示)
预设: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左右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前后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5、结合你手中的长方体,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重在帮助学生将面与体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因此我通过课件演示,以及长方体展开图,给学生提供沟通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表象支撑,再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优化思维,体会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每次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都要把它展开吗?
2、做这样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你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独立解决板演、汇报。
方法一:0.7×0.5 +0.7×0.5+0.5×0.4+0.5×0.4+0.7×0.4+0.7×0.4
方法二:0.7×0.5×2+0.5×0.4×2+0.7×0.4×2
方法三:(0.7×0.5 +0.5×0.4+0.7×0.4)×2
仔细观察这3种算法,他们是怎样计算的?这样算是否正确?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明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如果是一个正方体纸箱呢,它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的?你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为什么?
4、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老师已经交给了学生研究的方法,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方法结构,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0′
完成做一做
放手让学生完成正方体表面积的探究
(四)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希望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积极的去探索和研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理解运用等方面进行归纳。
设计四个问题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建立起知识
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
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
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六、课堂评价
2011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
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评价。
过程评价。
七、课堂资源开发
201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本节课利用的资源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读书习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从而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