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悲剧哲学家尼采长成论文

合集下载

尼采《悲剧诞生》审美主义观论文

尼采《悲剧诞生》审美主义观论文

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审美主义观初探【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强调,整个世界和人生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

他认为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生,人生必然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由于对真理的无休止追求必然要陷入绝境,因此需从另一角度,即要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人生,高扬酒神精神,赋予人生以一种审美的意义,从而把人生的审美化作为人生态度与终极价值,以此实现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超越。

尼采在否弃基督教宗教救赎之途后走向了人生的艺术化——审美的超越之路。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审美主义尼采曾说:“‘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

” [1]从尼采这个振聋发聩的宣称始,“上帝死了”成为审美方滋的历史背景与前提条件。

学者周国平说:“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

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

相反的运动:艺术。

’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 [2]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人生观。

他的审美主义源于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洞彻,对现代理性的质疑与批判,从而颠覆了传统哲学二元论中理性优于感性的论调,将感性的审美上升到生存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转向。

一、对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的揭露与批判继叔本华“唯意志论”非理性哲学后,尼采成为反理性主义先驱。

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即便是美也是上帝的象征。

在尼采看来,这种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性道德,它戕害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抛弃上帝,摧毁基督教伦理规范对人的束缚。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吴小平【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

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

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

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积极自由性审美教育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

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

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加以发展和深化。

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反而有增无减,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更具有压抑的性质。

”[1].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技术世界中,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绝大多数是异化的。

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

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

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

生命的悲剧意识【生命是一场悲剧】尼采的悲剧哲学,是其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将人生审美化的哲学核心。

在尼采看来,生命是一场悲剧,而置于悲剧中的生命个体,应当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对待悲剧人生,要感受痛苦,并在生命的悲剧中产生行而上的美来。

这种将生命悲剧升华为艺术审美的力量,就是人的强力意志,是超人所应当具有的品质和性格,是基于肉体并融合了生命个体精神的一种意愿,它遵从于内心的渴求。

这种个体生命意愿实现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悲剧实现的过程,悲剧美呈现的过程。

尼采的悲剧观是感性的,是基于对生命意愿的一种肯定态度而审视生命悲剧的。

由此来看剧作家曹禺作品《雷雨》中繁漪这一人物,其悲剧人生的展现,恰与尼采的悲剧观契合。

一感性对理性的抗争尼采的悲剧观与传统的悲剧观有截然的不同。

在传统的悲剧观来看,悲剧应当是悲观的,悲剧美是生命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灵的净化。

尼采虽然继承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认同生命悲剧的同时,对于悲剧的认识,却是乐观主义的。

在他看来,悲剧是日神与酒神的结合,前者基于的是梦幻的世相,是一种梦幻精神,具有非理性的性质,他把人带入幻想世界,使人沉浸在美的外观中,忘却痛苦,从而将生命审美化;而后者则是真理的本质,是对世界本原的呈现和生命本原的表达,他让人们穿越世相而看到生命的本质――悲苦人生,并在这种悲苦中获得形而上的慰藉,获得生存的永恒乐趣。

在尼采的悲剧哲学中,酒神世界的生命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力量,而这一本质是基于生命的自然性,生物性,是基于生命的本源――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

而科学与理性,只能对日神世界――幻化的世界――加以认识。

尼采悲剧哲学的实质,是对生命意志的追捧和张扬,是对理性的批判和对感性的推崇。

而繁漪用自身感性对理性的抗争,可以说是对尼采生命哲学的最好诠释。

繁漪出生于大家庭,她受过新思想的影响,不仅端庄,典雅,聪明,漂亮,而且精力旺盛,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后她却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被资本家周朴园用欺骗手段结了婚。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摘要:悲剧是西方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方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首次用日神和酒神的概念对悲剧进行了独特地解读,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对立斗争的产物,同时认为悲剧能够产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的审美快感,并且提出了一种审美的艺术哲学和人身哲学。

本文将围绕日神与酒神的二元关系,从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果和尼采悲剧观的意义四个角度对尼采的悲剧理论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尼采是以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他是第一个公开宣布上帝死了的人,他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而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从非理性的古希腊人原始的两种艺术冲动出发来重新阐释悲剧乃至所有艺术。

这两种艺术冲动即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认为,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斗争最终促使了悲剧的产生,而日神与酒神,特别是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悲剧产生的根源,而且是所有真正的艺术乃至人类生存意义的根本所在。

一、日神和酒神要弄清楚尼采的悲剧理论,就必须弄明白日神和酒神这两对《悲剧的诞生》中最核心的概念。

日神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与之相对应的人的生理状态是梦,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

日神阿波罗是发光之神,它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它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

希腊人敏锐地感到生存的可怕和恐怖,但却为了生存下去而借日神创造出美丽的外观幻像,以此来忍受痛苦和恐怖。

日神象征着光明、美丽、适度和静穆等美好的形象。

日神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梦,表现在艺术上即是光辉、静穆而伟大的造型艺术。

酒神是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音乐。

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观里最核心的概念,如果说日神是人幻想的美丽外观,酒神则是人内在最根本的精神实质。

酒神即狄奥尼索斯,在酒神状态下,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癫狂的迷醉状态,各种制度戒律等个体化原理都被瓦解,人与人在这种迷狂状态下消解了所有的敌对和疏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人与人甚至人与自然都在此刻融为一体,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为了艺术品。

从“悲剧的诞生”看尼采价值重估的开始

从“悲剧的诞生”看尼采价值重估的开始

从“悲剧的诞生”看尼采价值重估的开始序言价值重估,自始至终伴随着尼采的哲学事业,亦是他的中心工作之一。

但是为什么他的价值重估是从“悲剧的诞生”开始的呢?悲剧事件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而在所有古老的民族中,唯有希腊民族产生了数量众多、宏伟庄严的悲剧作品。

而且只有他们的悲剧表演艺术至为成熟,并能成为政治公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希腊悲剧”本身彰显了希腊文化与其它文化的本质不同之处,似乎它的发明是希腊民族的特权。

就譬如哲学是希腊民族的特权一样。

在希腊悲剧事业繁荣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谈论和阐释当时的希腊悲剧。

同时代的哲学家和悲剧家之间不乏观念上的相互对立和攻击。

但希腊的哲学家大多是站在形而上学(求真)和道德伦理学(求善)的立场上来谈论悲剧的,譬如,苏格拉底认为悲剧艺术从来没有说明“真理”而拒斥悲剧;后来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激发恐惧和怜悯的情绪,从而产生道德净化的效果,也就是说,他认为悲剧性与道德存在着一种关联,这其实是用道德冲动压倒了(悲剧)艺术的冲动。

而尼采,他却宣称自己是“第一个悲剧哲学家”“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

这就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与其他哲学家的不同身份和立场。

他使艺术(诗歌)从辨证哲学的婢女地位[1]中解脱出来,一跃而成为他的哲学舞台的主角。

并且第一个提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2]。

艺术以它在野的身份嬴获了传统形而上学刻意诋毁和消除其影响的位置,至此艺术拥有人生哲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岂不是对传统哲学的肆意颠覆?悲剧艺术在诸多形而上学家、道德家和神学家手里遭到毁灭,它必须期待着一种新型哲学家的唤起。

“悲剧”在希腊历史上的内在灭亡,到后来完全被基督教文化取消(希腊的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的神学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而尼采呼唤“悲剧的诞生”,这岂不昭示了,悲剧在整个西方历史文化中的转捩点的地位和它在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隐秘关联作用?亦即,它岂不是人类历史上两种对立文化即诸神文化和一神文化的分野所在?从尼采早期的狄奥尼索斯发展到查拉斯图拉到后期的“权力意志”概念的提出,直到他提出“世界就是权力意志”(一切是一),尼采用权力意志指称了人之强大丰富的生命。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尼采是19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现代哲学和文化领域。

尼采对于悲剧和人类存在的看法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将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并分析其对于个体自由、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影响。

一、尼采的悲剧哲学的基本理念尼采的悲剧哲学可以追溯到他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研究和对于希腊文化的深入了解。

他认为,古希腊悲剧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肯定和探索。

在尼采看来,悲剧揭示了人类的深层存在状态,呈现出人类欲望与自身无力相互冲突的景象,并且通过表达这种冲突来减轻人类的痛苦。

二、悲剧与个体自由尼采主张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力的追求,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超越传统的规范和道德束缚,追求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自由发展。

悲剧在尼采看来,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束缚的方式,通过审视悲剧中的角色命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悲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触动,引导人们超越传统道德框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

三、悲剧哲学与道德观念尼采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持有批判态度,他称其为"奴隶道德",认为这种道德意识压抑个体本性,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束缚。

在尼采看来,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往往超越了传统道德框架和规范,通过追求个人欲望和权力的实现,使自我得以突破和成长。

悲剧哲学再次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力,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超越和颠覆的可能性。

四、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尼采的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正是在尼采悲剧哲学的启发下逐渐形成的。

然而,尼采的悲剧哲学也引发了对于个体主义和道德观念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过度追求个体自由可能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恰当运用悲剧哲学的思想仍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在总结这篇文章之前,我希望提醒您,尼采的悲剧哲学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并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思想。

悲剧哲学家尼采

悲剧哲学家尼采

悲剧哲学家尼采对于尼采,如果将他仅仅只置身他所生活的时代,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最悲惨的莫过于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由于他的不合时宜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他害怕孤独、悲叹孤独但又同时向往孤独、需要孤独,他感到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个人更加孤独,他不肯降格以求,宁愿走到沙漠里与猛兽一起忍受焦渴,到深山与鹰与蛇为伴,他一生无法修复的伤害是他最崇拜的瓦格纳的背叛。

用中国的古话说祸不单行,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发现他,爱他的人,而病魔却又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孟子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会发觉它们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

当然,这里面也夹杂了夸张和神经质式的自我陶醉。

在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赞扬了所有的邪恶。

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间并不证明什么,只是预告和启示;但恰恰不是凭借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

不过也正是这种文字风格使其表达的让很多读者觉得晦涩难懂,更不可能归纳出些什么,因此只能从字、词、句、段、章节中偶有触发。

在众多的研究中可知尼采的悲剧是指向希腊式的、刚毅的悲剧,即一世人生充满着荆棘,短暂而可悲,但能赴以艰苦卓越的精神来开拓生命之路。

人类尽管历经艰难,仍不致沦入悲观的困境,在饱尝人世苦痛之中,积健为雄,且持雄奇悲壮的气概驰骋人世,如此以艺术的心情征服可怕的事物、陶冶美感而引人如高越的意境。

这是《悲剧的诞生》里的核心,但也是他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第一次决裂的所发出的内心呼唤,并且一直贯穿在的整个思想的发展中。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作者:杨国韬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0期摘要:西方文学中的悲剧是世界文学史上较为古老的题材,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尼采以哲学家的身份对悲剧进行了解释和考究,分析了悲剧所蕴含的美学和文艺思想。

尼采的悲剧理论也是他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与文艺思想在西方文学中,悲剧不仅占据着一定的数量,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文艺思想。

而西方哲学家也似乎与悲剧有着不解之缘,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對悲剧开展深入的探讨。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开展哲学体系的构建时,将悲剧也纳入了其中,通过《悲剧的诞生》等有关著作,对悲剧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悲剧的产生尼采认为,希腊人对风吹草动十分敏感,他们能够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看到生存的恐怖,为了能够生存,人们不得不屈服于悲观主义,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怜悯和无奈,希腊人开始关注世界和人生,。

他们创造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各种神,用富有艺术性的手法将充满痛苦的现实世界转化为了充满欢乐的梦幻世界,可以说,是艺术支撑着他们的生命,是艺术维持着他们对梦幻世界的遐想。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希腊神话中两类不同的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理解:一是酒神。

酒神狄俄尼斯是希腊神话中最初的悲剧人物,音乐是在酒神的舞蹈中产生。

在酒神的影响下,希腊人嗜酒如命,尽情放纵,开始和自然融为一体。

狄俄尼斯不仅是苦难的象征,也是统一的象征,是一部分希腊人至上的精神领袖,。

二是日神。

日神精神多彰显在造型艺术和大型史诗中,让诗人感觉神秘不可测,正是其梦幻般的色彩让生存的恐怖和痛苦变得模糊,暂时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起到了和酒精类似的效果。

日神阿波罗不仅建造了一个英雄的世界,酒神狄俄尼斯被日神阿波罗的神力之火点化后成为了艺术之神,更加被人们追求和信奉。

受苦难的人追求美,同时也创造了美,这就是希腊悲剧。

二、乐观主义的审美价值观从上文的分析看,悲剧带给我们的是审美的快感或者是日神化解痛苦的现实所产生喜悦。

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作者:张瑞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2期摘要:尼采重新讨论了希腊神话的文化意义,也找到了新的阐释方法,他认为日神与酒神精神的统一是悲剧起源和发展的原因,也提出了悲剧的审美快感这一概念。

关键词:尼采悲剧日神酒神快感尼采在1886年為《悲剧的诞生》写的序《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中先发难“关于生存价值的大问号在何处”,是由于生存的充裕而对生命中的苦难等东西有一种偏爱?希腊神话创造的奇迹是源于对苦难的情有独钟吗?答案是否定的,尼采认为只有艺术给人类的存在提供充分的理由。

从这个基础上,尼采细腻地分析了希腊悲剧及其意义。

一、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尼采曾说过“最坏的东西是马上就死,次坏的东西是迟早要死。

”[1]为什么人生会痛苦呢,因为“欲”的存在,我们便开始痛苦——人之有限和“欲”之无限形成了强烈的矛盾,人生永不会得到满足,人生也就永不可能完美幸福。

人之欲望来源于人对于自然之一切所产生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关涉到“人之利害关系”的。

从“利害”关系中,人们关注的是物对于人的有用性而不是它本身的价值,这样人就会用有用性来衡量一切关系,想要摆脱痛苦,就必须忘“物我之利害关系”。

自然对于人而言是不可能与人完全断裂开来,自然中的一切都被人所用,这样才能维持人的生存;宗教在某种程度让人清心寡欲,对物无求,而这是被动的,他们需要一个神来强制地指引着他们忘记世俗。

那只有在美的艺术中,我们才能主动地不再关注物与我的利害关系。

物只是呈现它自身,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物物化”而非“物人化”的过程。

在艺术中,我们进入到一种体验的、感悟的心理过程。

而艺术之所以能让我们“超然于物我利害关系”之外因为它是“梦”。

我们要忘记生存之痛就要通过“做梦”——把现实梦幻化,将痛苦用快乐的外形遮盖,毕竟“梦”代表了一种美好之义,就像叔本华所说“日神:‘就像在汹涌咆哮,波涛起伏的无垠大海上,一个船夫坐在小船上,托身于这经不起风浪的交通工具;’而日神就是这个交通工具。

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develoPmentofNietzsche’tragieideologywhiehcomPrisesboththeinheritaneeof
relativetheoyrsineetheaneientGreeceandereativePointsofNietzsehe’5tragietheo.yr
与方法金仑教育习于究
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5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0.5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
diseussiononNietzsche’5tragicaesthetiesandhistragicdestin.y
ThisthesisineludestherePaSrt:
Partone:BasedontheideologyofaneientGreece,thisPartdealswiththe
尼采悲剧精神的探索··························································……”8
(一)古希腊哲学“存在”与“生存”之争····································……8
(二)古希腊美学的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n
图斯特拉神秘的面纱,其思维的文化深度与视角的独特性对本文解读尼采隐匿的思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

尼采哲学思想内涵浅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尼采哲学思想浅析一、叔本华及尼采尼采所处的时代人们高扬理性关注物质生活,认为理性和科学技术能给人带来终极幸福。

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在遇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开始瓦解,叔本华将世界本质看做是生命意志,每个个体都被生命意志支配,个体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整个生命受伟大的生命意志的控制,于是摆脱生命意志枷锁唯一的出路就是结束生命。

叔本华自身的学术观点不够彻底,但是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中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就以亲身经历贯彻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自杀了。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悲观的,但是他称自己的哲学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将虚无主义分为两类,即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

缥缈消极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人在否认一切价值观念之后表现出的一种无所适从和自我沉沦的状态,一切旧传统价值遭到否认之后处于彻底的价值虚空之中,丧失信仰无人管束做什么都可以的失控儿童。

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指在批判一切传统价值之后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在对一切旧价值感到失望之时,身处绝境却不自暴自弃,起身反抗从而克服虚无主义,这种反抗精神在尼采思想中就表现为高扬生命活力的酒神精神和权利意志。

其积极的虚无主义使他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质,即能够自由运用理性思索整个宇宙的人生命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张力使人必须承认自身的悲剧性。

但同时,在认识到个人是被伟大的生命意志所控制之后,应该勇敢地面对悲剧的人生,用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掌控一切的生命意志,这也就是尼采与叔本华最大的区别所在。

二、尼采对理性的批判尼采对理性批判的靶子首先对准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强烈地批判苏格拉底以来欧洲历史上的理性主义。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句话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开端,这里知识就是理性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才能得出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摘要: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前人关于“悲剧”定义的对比中,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权利意志,超人哲学和审美本质的解读和探索.酒神与日神所诞生的具体细节解读中探索尼采“悲剧”的深层意义.人与自然是尼采悲剧探索的根据,对人充分肯定的哲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哲学含义进行探讨.关键词: 酒神悲剧诞生人与自然审美哲学精神西藏民族大学 16级文艺学硕士王玉莲(一)尼采《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背景在人与自然分离的紧张关系中,古代社会的原始粗野理性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人价值的判断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作为一种道德判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试图弥合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和人生命力的冲动,使人称之为人.《悲剧的诞生》中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前人基础上的.“造物主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现代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技术革命的质疑.人应该恢复到对自然社会本真认识.席勒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与理性是和谐统一的.人的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艺术审美活动到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导致了人内在分裂,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称古希腊人是感性功能与理性功能统一的完美的人,想象的青春型和理性的成年型结合.这种人性在我们身上体现出形式冲动的对象,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呈现在我们身上,人无需在他处寻觅自然,人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自然,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然而,自然在现代社会对人来说已成为一种观念,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科学理性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分离.自然从人道主义中消失了.将自然等同于希腊童年时期的神话孕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性.感情本身带有浪漫特点,感受自然本身诗性.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中.席勒认为艺术作用于审美,人的完整性是感性和理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恢复古希腊人内部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的自然状态.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素材将内容和感情联系起来,人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与人害怕于外界的力量的强大持有的敬畏之情.人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对外界产生敬畏之情和害怕于自身自为力量所产生受难者肯定和实体性同情的伦理之情.悲剧所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精神对立,体现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具有普遍的代表和神圣的不可侵犯特点.悲剧理论产生于亚力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讨论的悲剧和史诗,以理论化的方式提出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心灵净化功能,引起人怜悯和恐惧.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主的悲剧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酒神精神现象学,否定苏格拉底的理性世界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国 文
浅析尼 采 的悲剧观
岳 娜
( 国矿 业 大 学 外 国语 言 文 化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 中 江 2 16
摘 要 : 采 是 十 九世 纪后 半期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颠 覆 了 尼 他
从 亚 里 士 多德 到 黑 格 尔对 悲 剧 的 理 论 界 定 .赋 予 悲 剧 产 生 新 的
神 。 认 为 悲 剧 是 一 种 酒神 艺术 。在 希 腊 神 话 中 , 奥 尼 索 斯 具 他 狄 有传 奇 的 经 历 , 的 诞 生 、 难 、 亡 、 二 次 诞 生 , 种 奇 异 的 他 受 死 第 这 经 历 以及 酒 神 仪 式 上 的 沉 醉 与 狂 欢 ,使 悲 剧 在 形 成 过 程 中更 具 有原 始 的本 真 色 彩 。
喜 . 一 方面 感 到痛 苦 和 可 怕 。人 们 抛 弃 了 彼 此 间 一 切 界限 , 另 打 破 一 切 禁 忌 , 消 自我 克 制 , 情 地 放 纵 自 己原 始 的 本 能 , 歌 取 尽 载 载 舞 。 浸在 集体 的狂 欢 之 中 。 沉 因此 , 尼 采 看 来 ,
尼采 不 同于 黑 格 尔 那 样 将 悲 剧 的 产 生 放 在 其 哲 学 体 系之 中 来 进 行 阐释 ,而 是 借 用 希 腊 神 话 中 的 日神 阿 波 罗 和 酒 神 狄 奥 尼 索斯 来说 明 悲 剧 的起 源 和 本 质 。日神 阿 波 罗 ( p o o 是 光明 之 ^ pn ) 神 , 艺术 , 司 有预 言功 能 。尼采 认 为 他 与 “ ” 切 相 关 。 日神 作 梦 密 “
结 为 人 的 生 理 本 能 , 术 创 作 的原 动 力 深 深 根 植 于 人 本 身 之 中 。 艺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一、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

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认为它们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

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尼采反传统的理性主义悲剧理论,认为悲剧产生于人性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日神阿波罗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也正是悲剧的本质,以此为支点,他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解释。

尼采的悲剧观不仅是对理性主义悲剧观的反叛,同时也是对他的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酒神是光明之神,它代表着人的理性和静穆.而尼采推崇的是一种原始冲动,一种忘我迷狂的状态.这种精神是由麻醉剂或由春天的到来而唤醒的,这是一种类似酩配大醉的精神状态。

在酒神影响之下,人们尽情放纵自己原始的本能,与同伴们一起纵情欢乐,痛饮狂歌狂舞,寻求性欲的满足。

人与人之问的一切界限完全打破,人重新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到那神秘的原始时代的统一之中去。

他如醉如狂,几乎就要飞舞到空中。

像停不住的孩子一样,他不断地建筑,又不断地破坏,永远不满足于任何固定而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尼采悲剧的意义和色彩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千万个人生过程终将走向同一个结束,死亡阴影的巨大威胁之下,人生还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生与死的宿命,这是每个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给了我们属于他的回答。

尼采曾提出人生有何好?生来病死都是苦的,哪有什么快乐可言,或许对人来说活着是最痛苦的事情,《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看是谈论艺术的。

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或者借助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文学家、文化批评家,被视为现代思想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悲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为了他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从尼采的悲剧理论出发,介绍尼采哲学与文艺思想的精髓。

一、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悲剧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于面对生命的绝望的展现。

在尼采看来,最真实的悲剧并不是在悲伤、痛苦或是悲惨中寻找菩萨心肠或善的道德修养,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灾难和不幸时,仍能够坚定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悲剧不是消极的,而是对于生命坚强的肯定,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类既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相对的人性中展现出来的。

尼采的悲剧理论是革命性的,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悲剧理念。

传统的悲剧理念认为,悲剧是通过展示英雄的失败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进而让观众反思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

但是,尼采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悲剧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消极的抵抗和反抗。

他认为,观看悲剧的人要具有“悲剧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两面性的认识,既坚信人类的伟大与壮烈,又要面对人类的渺小,甚至是残酷的一面。

尼采的悲剧理论对于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不仅促使了对于传统的悲剧观念的批判,也推动了文艺思想的变革。

那么,尼采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又是如何被悲剧理论所影响的呢?二、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 “上帝已死”尼采的著名言论“上帝已死”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认为基督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这种变化不利于人类的自由。

同时,尼采也不赞成对基督教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攻击,他把目光转向了基督教背后的宗教哲学,认为其本质是将人类打扮成神秘主义的对象,因此成为表现弱肉强食的武器,使“我们”的创造性能力极度受限,挫伤人类开放心态,一味的解析和肆无忌惮地论证只会让人们沉迷不安乱,甚至使其走向极端主义。

浅析尼采悲剧哲学对青少年精神重建的启示

浅析尼采悲剧哲学对青少年精神重建的启示

浅析尼采悲剧哲学对青少年精神重建的启示摘要:尼采的悲剧哲学认为:生命是痛苦的,但人应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入世精神。

这一思想对于心态失衡、心理脆弱的青少年重构其精神世界和健康的心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青少年;精神重建一、中国青少年精神现状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突出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其中因精神空虚心态失衡而导致悲观自杀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和社会的关注。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从自杀原因看,自杀原因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对学生自杀的影响作用在加大,失恋仍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自杀方式看,呈多样化,但以跳楼为主要方式。

2001年5月30日,湖北省宜昌市某子弟学校高二女生向某,因在校谈恋爱,受到老师批评教育和家长的严格管教,继而又遭男友抛弃,于是从三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2001年11月,新疆石河子市4名初三女生因考试排名靠后,相约服鼠药自杀;2003年8月12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海淀区一硕士毕业生跳楼,当场死亡,死因不详;2007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女生小洁跳楼自杀;2010年11月13日午夜,在地处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某研究生寝室楼里,该校音乐学院一名研二女生从她所在宿舍的9楼坠落,当场身亡;2010年11月18日中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该校宿舍坠楼身亡。

同日晚,吉林艺术学院本科一名大一学生再次以坠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

据统计,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高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自杀率和美国高校的自杀率。

诸如此类的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既屡见不鲜,又令人触目惊心。

二、青少年学生自杀原因分析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还会出现如此多的悲剧和惨剧呢?青少年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时候,是什么让他们中的个别人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一)严重的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存在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

悲剧的诞生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尼采

悲剧的诞生尼采悲剧的定义与特征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征。

在尼采看来,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深刻情感和激发内心共鸣的艺术形式。

悲剧的本质在于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崇高,通过对人类最深层次的痛苦和冲突的探索,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尼采在其经典作品《悲剧的诞生》中,深入分析悲剧的起源、演变及其定义,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揭示悲剧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起源与演变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古希腊,而阿伽门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

在那个时代,悲剧是一种宗教儀式,被当作一种与神鬼沟通与降神的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从宗教仪式转变为艺术形式。

古希腊的剧作家们开始用人物形象来表达悲剧中的冲突和矛盾,并通过情感的碰撞来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悲剧在古希腊达到了顶峰,但在后来的时代逐渐衰落。

尼采认为,这是因为悲剧离开了它原本的本质,成为了一种庸俗化的表演。

在现代社会,悲剧逐渐被喜剧所取代,人们更倾向于消遣和娱乐。

尼采强调,现代社会需要重新回归悲剧的本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尼采对悲剧的解读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崇高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观众能够从人物的冲突和痛苦中感受到人类的底层情感,同时也能够透过悲剧人物的遭遇来审视自身的存在。

悲剧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同情心,还能够引发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概念是“顺从命运”,即人们必须接受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摆布。

在悲剧中,人物们面临的无法逃避的命运,使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通过与命运的抗争,他们能够展现出人类的崇高品质。

悲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尼采认为,现代社会对悲剧的追求和创作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自我反思。

只有通过回归悲剧的本质和内核,才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悲剧的存在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从而在混沌的现实中找到崇高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现代社会对悲剧的需求和欣赏已经相对较少。

对人生“悲剧性”价值的思考

对人生“悲剧性”价值的思考

对人生“悲剧性”价值的思考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

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

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标签:悲剧意识;冲突;一生一、西方先哲们对生命悲剧的参悟悲剧,是崇高的诗,它有一种美,一种冷峻壮丽的美。

从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到今天,人类的悲剧之舟在历史的长河中整整航行了2500年。

悲剧理论已经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雅斯贝尔斯等历代大师们的阐述。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和艺术形态,源于生活的苦难,又高于生活的苦难。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悲剧的源头,他第一次给悲剧下了定义:“悲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最高的诗艺,也是整个文艺的高峰,悲剧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其主旨,展现意志同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同其自身的分裂。

他说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剧,必定是痛苦和苦难丛生的,人的诞生就是悲剧的诞生,人要幸福就要寄托于来世,这种悲剧观实质是对生存意志的自我放弃。

自诩为“第一个悲剧哲学家”的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论述了悲剧观,他认为悲剧来源于古希腊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但在尼采看来,悲剧绝不是一种像叔本华那种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把酒神和日神精神视为悲剧的根源,他虽然继承叔本华,但他拒绝采取道德的人生观,而坚持他所谓的“对人生的审美解释”人生虽然永远植根在痛苦中,当你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他时,毕竟是有价值的,所以他认为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唯有从艺术的或审美的观点才能辩证。

二、生命悲剧中自然社会和自我冲突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是真正悲剧性的。

论文(尼采的意志哲学述评)

论文(尼采的意志哲学述评)

尼采的意志哲学述评尼采个人生平:把叔本华消极的悲观主义意志主义发展成为积极的行动主义意志主义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

尼采是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的时期活动的哲学家,是正在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中最反动阶层的代言人。

尼采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牧师家庭,自认为其祖先是波兰贵族。

他自幼聪慧,但性情孤僻。

他的一生始终是站在贵族老爷等级立场上。

尼采1864年进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1868年被瑞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后因病退职,闭门从事哲学著述;1889年后患精神病直至1900年死于魏玛。

尼采的哲学思想演变阶段(尼采的哲学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870—1876年: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后感到叔本华的哲学太消极悲观,于是学习孔德、穆勒的实证主义。

2、1877—1882年:尼采哲学思想的实证主义阶段。

他学习实证主义哲学,但感到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因而又回到意志主义。

3、1883年以后:尼采改造叔本华哲学思想,建立了自己的权利意志主义。

尼采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作了两点重要改造。

第一,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为权利意志,第二,把叔本华对的消极的悲观主义改为“积极的”行动主义。

尼采的哲学思想经常是通过神话、隐喻性格言和零散的警句等形式表达的,看来缺乏完整的体系,且多用词隐晦狂乱,不同的人常揣测出不同的含义,因而对他的哲学思想理解各异,贬扬不一。

但是有两点基本观点贯穿于全部学说中,那就是:“追求权力的意志”和“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一、尼采权力意志论的基本观念对于尼采所代表的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来说,最需要的东西莫过于权力了。

他们要求维护和巩固他们对生产资料和一切财富的占有权,要求争夺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奴役权,以及支配整个世界的霸权等等。

追求“权力”的意志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的意志。

尼采在垄断资本主义刚露头角的时代就自觉地、赤裸裸地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成权力意志的体现,把他的哲学理论叫做“权力意志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悲剧哲学家尼采的长成
摘要:人类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社会环境的塑造,个人性格与心理的潜在因素大多源于早年生活经年的积累。

本文通过研读《悲剧哲学家尼采》,并结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渗透的思想,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分析哲学家尼采的性格成因。

关键词:尼采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
一、简述尼采
尼采自称是时代的“继父之子”,他揭露并抨击自己的时代;宣告上帝之死,断言价值重估;倡导权力意志,提出超人哲学,强调生命意志。

关于尼采其人,有两点事实最为奇特:一是他出生于牧师家庭,日后却成为基督教最激烈的批判者;二是他被养育并成长于女人的环境,日后却成为最坚决的反女性主义者。

天生的叛逆注定尼采的人生探索将孤立无援、充满艰辛,但他那希腊式刚毅悲剧的性格,又使他敢于直视世人的冷落和嘲讽。

伴随尼采一生的孤独和疾病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伤害,心灵长久的得不到共鸣和不为世人理解的痛苦最终使他精神抑郁以致迷狂。

二、尼采人生的三段曲折
1.对基督教的虔诚与背叛
尼采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信仰宗教的家庭。

尼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从事神职工作,他崇敬自己的父亲,希望能够继承父业,他
认为没有比这更崇高更神圣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尼采小时候经常给小伙伴朗读圣经,他无比的虔诚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深深感染着大家,这个立志献身上帝的“小修士”,在大学毕业后,竟成为一个视基督教为瘟疫的人。

尼采接触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部分思想,致使他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随后对各种科学艺术的涉猎研究、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独立自由的思考进一步动摇了尼采为神学献身的思想。

后来尼采接触了叔本华的著作《作为以至于表象的世界》中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等思想,叔本华的哲学成为尼采的精神支柱,他童年的信仰已经完全被摧毁,他开始用哲学教化来填补宗教感化的空白。

社会维度:
(1)家庭氛围和幼年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思想的熏陶是尼采的家庭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早年生活环境,接触到的家族亲人的信仰传统,都使尼采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同基督教,甚至衍化出浓烈的崇拜思想。

(2)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新思想、言论、书籍、科学艺术都在不断扩展尼采的思维领域,延伸他的思想深度,成为尼采思想转变的催化剂,促使他对自己心底的意念产生怀疑、动摇、厌恶,继而放弃基督教同时也给他自身的思想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心理维度:
尼采性格中遗传了家族固执、偏激、深沉的等特点,这些特征在尼采的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

对宗教感情的巨大转折,在尼采身上
便产生了怀疑、沮丧、对媚俗的鄙视、对真情的渴望等一系列心理变化,这些都使尼采的思想越来越激烈。

2.极端的反女性主义者
与女性的相处也是一段前后转折巨大的生活经历。

一方面,父亲去世后,尼采便生活一个完全由妇女支配的家庭:祖母、两个姑母、年轻的母亲和妹妹影响并决定着家庭的氛围。

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败,使尼采接二连三的有了与女性相处不愉快的经历。

由于尼采的羞怯和枯燥,性格内向的他与异性交往谨慎小心的有点压抑,初恋以失败告终。

随后这样一次突然而没有热情追求求婚,因对方另有所爱而失败。

直到遇到了莎乐美,尼采才重新找回对情感的期望,但是又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社会维度:幼年时期尼采生活在一个完全由女人主导的环境,母亲、妹妹、姑母等对他无微不至,或许助长了他对女性的优越心理,此时的尼采一方面萌生出脱离女性独立成长的愿望,另一方面则产生了对女性的依赖心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

心理维度:仅仅通过这样两段事例就可发现尼采的生活环境时时带给他差异巨大的心理矛盾。

“到女人身边时带上鞭子”已成为尼采对于女性的箴言。

这种偏激的言论源于生活中他和女性不愉快的交往,与母亲和妹妹没完没了的的摩擦,每次和解之后便又产生心的紧张,种种状况造就了的尼采的反女性主义心理。

3.身心重创的孤独者
父亲早丧,弟弟夭折,14岁时尼采全家离开洛肯小镇,迁往大城
市南堡。

尼采自此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接触人群拥挤的城市生活。

在人生事业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尼采的健康状况爆发危机:剧烈的头痛、失眠、呕吐、胃痉挛和近乎失明的眼睛,这些将刚刚准备爆发的尼采完全扼杀。

当尼采看到街头马车夫鞭打马匹时,悲痛的扑上去抱住马脖子,昏了过去,几天之后被送进巴塞尔的精神病院。

生理维度:恶劣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心理。

严重的身体疾病对于事业上升期来说的尼采无疑称得上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如此巨大的逆境渐渐催生出尼采对社会、对宗教哲学、对生活的极大不满。

社会维度:幼年失去亲人,进而离开相对宁静的生活环境接受喧闹拥挤的城市生活,这些生活经历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年幼尼采的心理健康,性格上的忧郁、沉闷也引发了尼采日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求。

心理维度:尼采一生倨傲,思想犀利独到,性格上愈见极端和深刻,世人的褒贬也从不放在心上,但是早期著作的声名狼藉还是加深了他心里的愤懑。

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何看待问题的角度也随着性格的转变而转变。

尼采的行为和思想是在一定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很自然的成为当时社会离经叛道的极端分子。

三、总结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从不是孤立的,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
的作用也不能相互割裂社会环境通过影响个人的生活氛围、生活经历进而影响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认知,并且影响个人对社会的态度。

个人在接受环境影响之后,对心理、行为、意志进行内在修改,表现出对社会的不同反馈。

通过悲剧哲学家尼采的成长剖析,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尼采之所以“悲剧”的根源。

参考文献:
[1]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周轲.庄子与尼采思想之比较[d]. 华中科技大学,2004
[4]李蕴慧.颠覆与超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5]陈福雄.尼采浅说[j].韶关学院学报,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