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尼采的著作阅读顺序
尼采的著作阅读顺序(原创版)目录1.尼采著作的阅读顺序2.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阅读3.阅读尼采著作前的准备工作正文尼采的著作阅读顺序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读者来说,阅读尼采的著作顺序是很重要的。
根据一些学者和评论家的建议,以下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阅读顺序:1.《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这是尼采全集 14 卷中最好读的一本,对于初次接触尼采的读者来说,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是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是他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著作。
3.《悲剧的诞生》:这本书是尼采早期的代表作,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脉络。
4.《道德的谱系》:这本书是尼采关于道德观念的探讨,对于理解他的道德哲学很有帮助。
5.《权力意志》:这是尼采晚期著作中的一部分,阐述了他的权力意志观念。
6.其他作品:在阅读完以上著作后,可以尝试阅读尼采的其他作品,如《偶像的黄昏》、《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快乐的科学》等。
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阅读按照上述顺序阅读尼采的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悲剧的诞生》开始,读者可以看到尼采对于古希腊悲剧的探讨,以及他对于生命意志和理性的思考。
然后是中期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以哲学小说的风格呈现,象征着尼采思想的转折点。
最后是晚期的《权力意志》等著作,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尼采的道德哲学和权力观念。
阅读尼采著作前的准备工作在阅读尼采的著作之前,建议先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可以阅读海德格尔的《尼采》,这本书对于理解尼采的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尼采的著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历史和文学知识。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文化。
1、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真正的原始悲剧是从希腊悲剧的歌队中产生的。
将歌队称为醉境中的人的自我反映。
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作为舞台主角和幻象中心的酒神只是被想象为在场。
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
”
尼采首次引入了酒神和日神的概念,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他认为希腊悲剧是造型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其本质是酒神冲动表现为日神冲动,即酒神冲动在日神世界里的形象表现。
2、悲剧之美
酒神精神是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具有乐观的悲观主义精神。
悲剧所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个体毁灭了,但是它使人们回到了世界生命的本体。
因为对于世界生命的本体来说,个体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的毁灭,正表现它生生不息的、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和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
3、悲剧的灭亡
尼采认为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灭亡。
欧里庇得斯用自己的理性和探究精神取代酒神精神,是导致悲剧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
4、尼采把科学和理性同样视为重新估价其价值的对象,而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尼采的理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有些偏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本文导读: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
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
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
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
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
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
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尼采论悲剧精神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
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
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 题记尼采论悲剧精神《悲剧的诞生》(1872)是尼采(Friedrich Nihelm Nieazsche,1844-1900)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尼采主要的美学著作,这本书在现在至少有三个中译本,但并不好理解,权威的《尼采全集》的主编、意大利学者阔里也认为,《悲剧的诞生》发表一百多年了,从历史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一部极神秘的作品,因为在本书中,希腊祭师处处都接过了理性的语言。
尼采的全部思想是从希腊两个艺术神---日神和酒神引申出来的,他把它们比喻成梦境和醉境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苦难,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编织美丽的幻境,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现实苦难的美妙世界。
希腊人用日神来表达梦境,与痛苦的现实相反,日神是光明之神,它表现了更高、更美、更完善的世界。
严格的界定,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充满宁静的智慧,都是它的特征。
日神就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神像,正是靠着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世界,雕塑、史诗以及一切叙述文体的艺术就是日神艺术。
然而,梦境毕竟是幻象,是虚假的存在着的,人们不愿意永远沉缅于这一虚假的梦境之中,他渴望摆脱幻象,把握世界的真实本质。
于是人们从幻象中苏醒过来,进入另一种状态,这就是迷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神与人的界限冰消瓦解,日神式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人完全处于一种忘我境界之中,个体化原则遭到彻底破坏。
人失去了自我意识,理智也不复存在,个体全然汇入人群体之中,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不可言状的快感。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地充满快乐,这就是酒神的境界,酒神艺术不是以美见长的日神式造型艺术或史诗,而是音乐,靡靡天籁之音。
日神艺术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一种解脱;酒神艺术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尼采的人物生平
尼采的人物生平早期生活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
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
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
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
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
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
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尼采幼年曾受教于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当他的母亲为他聘请这位老师时,尼采就深感日后的生活离不开这样的精神支持了。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种状态之中必定还有一种节奏的差异…… 周遭,忘记自己的所求、不满,和现实生 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
某种醉感的极端平静(确切地说,时间感 活中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境界是“我” 胜人生悲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
和空间感的变缓)特别反映在最平静的姿 与自然的本质、与生命融为一体,没有 生及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
尼采(1844 — 1900)是继叔本华之 歌颂着幻象的永恒,停留在外观美的欣赏 泡影。
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 上”[1],把现实看成一个梦幻或是面纱,而
沉迷于梦里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无限
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 20 世纪西方现代 后者则使人投身并沉醉于现实世界里, 的神秘。把人生当成梦,以梦的眼光看待
活的一个个场面,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都 也是一种客观的世界。
与尼采相似的精神面貌和相似的精神寄
想成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是阿波罗艺
醉,是人在醉意中的反映和感觉。 托。
术对众生的引导,让他们只需要去享受人 醉,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癫狂、残暴和情欲
任何一种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
生,而不去想痛苦,甚至用思想、精神的 的冲动。醉,还是一种艺术的梦,是艺术 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彩,让人就如同生活在《荷马史诗》里, 它表现的是个体、是现象的客体。但是抒 的美学。
让人充满对生命的乐观和对理性世界的健 情诗人确实在酒神的状态,他们表现的才
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受
康理解。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把生 是一个本质的世界,原始的太一世界,这 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流露出艺术家
麻药去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此,希 创作的源泉。醉,是一种冲动:春光蒙 , 总有着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不管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悲剧的诞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1872年出版的作品,是尼采的处女作。
在1886的再版中,尼采又添加了一篇序言,名为《自我批判的尝试》。
这本书原本是尼采拿来献给当时仍为他所崇拜的华格纳的美学著作,此书中尼采未完全摆脱华格纳及叔本华的影响,但有许多个人的创见,这些创见也成为尼采日后思想的起源。
此书表面上是探讨悲剧的起源,实际上是讨论现代社会过度重视理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危机。
尼采在书中强调要重新推崇古希腊时代的艺术精神,以挽救现代的理性至上造成的颓废。
他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超克叔本华悲观厌世的哲学。
日神阿波罗代表的精神是诉诸美的表象,酒神戴奥尼休斯代表的精神则是诉诸悲剧或音乐的。
又分别代表沉静及陶醉、激情,尼采尤其推崇后者。
尼采在后来的自传《瞧!这个人》中,指出此书最伟大的两个洞见:一是发现酒神精神做为人生救赎的力量;二是指出苏格拉底的出现实为古希腊文化衰微的原因。
内容简介《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
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
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只能是凭借猜测。
然而,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体验,也就是上述所谓“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
对于这一点,尼采自己有清楚的意识。
还在写作此书时,一个朋友对他的酒神理论感到疑惑,要求证据,他在一封信中说:“证据怎样才算是可靠的呢?有人在努力接近谜样事物的源头,而现在,可敬的读者却要求全部问题用一个证据来办妥,好像阿波罗亲口说的那样。
”在晚期著述中,他更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最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尼采“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摘要:谈尼采,恐怕不能离开艺术这个词。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第一部著作中,提出了自我肯定的日神精神和自我否定而又复归世界本体以及放纵悲剧情绪的酒神精神。
而悲剧诞生的条件就是“音乐精神”,而音乐精神就是艺术家日神精神以及酒神精神的综合情绪的表露。
这些精神就是反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精神,是艺术家的美学。
关键词:悲剧的诞生;艺术家;美学;日神;酒神;音乐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德国的勒肯的宗教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提倡的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广义的美学。
他自己也曾说道,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接受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早年读书时以叔本华为其第一个精神导师。
1869年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这个时候,他开始写作《悲剧的诞生》。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一种思辨的方式考察了希腊悲剧的诞生及衰亡,借此批判了现世的科学理性主义,他把科学主义溯源到苏格拉底,并且认为,科学主义在现世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需要以一种新的审美的态度来代替,而在这种审美的态度之下产生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尼采的这种美学虽然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因为他是从给予者的角度上建立的美学。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摘要: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前人关于“悲剧”定义的对比中,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权利意志,超人哲学和审美本质的解读和探索.酒神与日神所诞生的具体细节解读中探索尼采“悲剧”的深层意义.人与自然是尼采悲剧探索的根据,对人充分肯定的哲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哲学含义进行探讨.关键词: 酒神悲剧诞生人与自然审美哲学精神西藏民族大学 16级文艺学硕士王玉莲(一)尼采《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背景在人与自然分离的紧张关系中,古代社会的原始粗野理性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人价值的判断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作为一种道德判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试图弥合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和人生命力的冲动,使人称之为人.《悲剧的诞生》中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前人基础上的.“造物主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现代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技术革命的质疑.人应该恢复到对自然社会本真认识.席勒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与理性是和谐统一的.人的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艺术审美活动到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导致了人内在分裂,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称古希腊人是感性功能与理性功能统一的完美的人,想象的青春型和理性的成年型结合.这种人性在我们身上体现出形式冲动的对象,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呈现在我们身上,人无需在他处寻觅自然,人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自然,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然而,自然在现代社会对人来说已成为一种观念,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科学理性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分离.自然从人道主义中消失了.将自然等同于希腊童年时期的神话孕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性.感情本身带有浪漫特点,感受自然本身诗性.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中.席勒认为艺术作用于审美,人的完整性是感性和理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恢复古希腊人内部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的自然状态.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素材将内容和感情联系起来,人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与人害怕于外界的力量的强大持有的敬畏之情.人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对外界产生敬畏之情和害怕于自身自为力量所产生受难者肯定和实体性同情的伦理之情.悲剧所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精神对立,体现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具有普遍的代表和神圣的不可侵犯特点.悲剧理论产生于亚力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讨论的悲剧和史诗,以理论化的方式提出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心灵净化功能,引起人怜悯和恐惧.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主的悲剧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酒神精神现象学,否定苏格拉底的理性世界观。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1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破格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
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想传统影响,青年的尼采内心中鼓荡着一种怀疑与批判一切的浪漫精神。
我们知道浪漫哲学源于对启蒙理性哲学的反驳,其泾渭分明地倡导一种对哲学之真的要求,即诗。
以浪漫的诗性所幻化出的某种方式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除却思维活动中对客体表面东西的依附,使人的精神摆脱客观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的诱惑,使主客观之间形成一条没有阻碍的平坦大道,自在地往来。
正是在这种诗意的幻想中,尼采对生命主题进行重新考量和验证,我们可以看到,他秉承一种浪漫的批评精神,有刺激性趣味的语言,最后终于完成了他诗化形式的著作《悲剧的诞生》。
21881年,尼采著作的《道德系谱学》运用系谱学方法分析道德问题,重新估定人的价值与标准、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一定情境下将各种价值链结为一体的判断。
尼采当时秉持了一种浪漫派精神,以自我的主观意识去设定客观非我的本体性之思,运用格言的形式驱驰自已的语言行为展开追问,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飞扬的诗心去展开写作,使他的写作风格显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3尼采是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为依托,去解释希腊人的天性和希腊文化的本质。
从表面看,叔本华似乎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范围,其实他已对康德的先验认识形式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转向了唯我论,另一方面转向了非理牲的直观。
叔本华是以谢林、费希特关于非理性意志的和意志的直观性为基础,确定自己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哲学。
叔本华认为康德的现象和物自体之间所持的区分观是合理的,对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取消物自体持不同的观点,叔本华认为物自体可以通过直观被认识,他将之视为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理性和知识都是从属的,即意志才是所有的主导。
人们一旦进入审美的沉思时,意志便逃离了这一审美的过程。
而人生本来是与痛苦相伴的,受意志的支配,人们在意志被审美所抛却时又是多么的痛苦和空虚。
而原本尊重叔本华生命意志说的尼采却说:“个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人类认识的不一致,最终认识的不可靠,能力的不平等,这一切使个人需要艺术。
尼采“悲剧消亡”与“悲剧重生”的现代重构——以《悲剧的诞生》与《雅典讲座
尼采“悲剧消亡”与“悲剧重生”的现代重构——以《悲剧的诞生》与《雅典讲座:关于悲剧的未来》为中心■ 李 冉摘 要: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对希腊悲剧试图进行古典主义的解构与赋意。
他认为希腊悲剧的本质是其内在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依存,是对叔本华形而上哲学的承继与再阐释。
由此,尼采对“悲剧消亡”与“悲剧重生”的命题展开论述,将悲剧消亡归自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并把希腊悲剧的复兴与德国文化的新生指向瓦格纳的浪漫歌剧。
与其相类,荒诞主义哲学家、剧作家加缪在其《雅典讲座:关于悲剧的未来》中同样将视线聚焦于“悲剧消亡”与“悲剧重生”的命题,阐释路径是对尼采悲剧观的复刻。
然而他是从现代社会语境出发,对现代悲剧重生的可能做出相应探讨,并未对现代悲剧的未来做出尼采式论断。
关键词:尼采;加缪;“悲剧消亡”;“悲剧重生”;现代悲剧一、希腊悲剧——相互依存的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开篇对存在于希腊艺术内部的两种对立精神进行整体性剖理,使其指向依托希腊神话基础之上的“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
于后期阐发里,他对此类对立元素进行了深度解构,将“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分别指示为“梦”和“醉”两种样态。
然而在其认知哲学中,如上两种对立精神又并非全然晦涩之物,而是指代了更为具象的艺术形式,即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
在尼采看来,希腊悲剧正是由以上两种艺术类型结合而成,实现了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相互依存和圆融统一。
在尼采进一步的阐释中,“梦”作为“阿波罗精神”的外显式样态,实际上承载并幻化出了一种称之为美的假象,行之有效地将真实世界与幻象世界相隔开。
由于尼采受叔本华影响颇深,他又将阿波罗精神或梦的精神互文为“个体化原理”。
所谓“个体化原理”是隐于叔本华哲学世界之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它指涉假象、现象或表象世界[1]P164。
涵括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在这种阿波罗式的“假象”或现象世界里都遵照空间、时间及因果性的秩序或形式法则,个体间既相互独立、判然不同,与此同时又都井然有序地存在于这个现象世界之内。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尼采是德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等,他的诸多言论虽狂妄自大、令人震惊,但是依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尼采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尼采的简介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
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
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
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
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
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悲剧哲学家尼采
45岁 53岁 56岁
执笔《善与恶的超越》。
5-6月,在莱比锡与厄尔温·罗德最后一次之晤面。7月, 《善与恶的超越》出版。续写《快乐的知识》第五部。
7月,完成《道德的谱系》,11月,私家出版。11月11日, 致厄尔温·罗德最后一封信。
1月,因丹麦文艺史家布兰斯的介绍始知有齐克果其人。4月, 第一次往在托里诺(Torio)。布兰德斯在哥本哈根大学 开“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讲座”。5月-8日执笔 《瓦格纳事件》,9月出版,《狄奥尼索斯之颂》脱稿。 8月-9月撰写《偶像的黄昏》(1889年出版)。9月,撰 写完《反基督》,10月-11日撰写《瞧!这个人》,12月 撰写《尼采对华格纳》《心理学家的公文书》,死后收 入全集中出版。
生平
少年及学生时期 (1844-1868) 巴塞尔大学时期 (1869-1879) 精神开始错乱 (1880-1888) 精神分裂,发疯 (1889-19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尼采年表
时间
年龄
1844年
1849年 1850年 1858年 1864年
5岁 6岁 14岁 20岁
1865年 21岁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1月初旬,在托里诺遭到最后的打击,患了严重的中风。出 现精神分裂现象,被送进耶拿大学医院精神科,母亲赶 来照顾。
复活节,母亲病逝。与妹妹福尔斯塔-尼采移居魏玛 (Weimar),由其妹朝夕看护。
8月25日在魏玛咽下最后一口气息,8月28日葬于故乡洛肯 镇。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 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事件
受聘巴塞尔大学。脱难普鲁士国籍,成为瑞士人。初次访问 瓦格纳家。发表就任讲演,讲题为“荷马与古典文学”。 与布克哈特缔交。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摘要:古希腊文明一直是西方文化得以传承的衣钵和主体。
尼采崇尚古希腊精神,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从古希腊酒神现象的出发,视为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密码,乃至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尼采《悲剧的诞生》在希腊悲剧理论中涵盖美学及哲学殿堂的基础,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古希腊;尼采;悲剧;酒神精神1引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1844—1900),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1858年尼采在普夫达求学,最喜欢希腊课,埋下了崇尚希腊精神,反对基督文化的种子(万志勇 2002:8)。
《悲剧的诞生》发表于1872年,尼采从古希腊悲剧出发,重点描述古希腊的酒神文化,将它作为了解希腊悲剧的密码,并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要从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就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根基,了解尼采对古希腊精神的崇尚,才能领悟《悲剧的诞生》所蕴含的的哲学。
2古希腊悲剧精神古希腊悲剧的起源难以界定,有的人认为它来源于山羊之歌,古希腊语是(tragoidia),而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则认为希腊悲剧来源于多利亚(Nancy Sorkin Rabinowitz 2008:18)。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人羊神合唱,“这种人羊神的合唱,是由狄俄尼索斯的狂欢诱起阿波罗的幻想。
经过狄俄尼索斯如此欢欣陶醉之后,勾引出生命潜在的力量,而后把冻结的生命世界重新赋予动律,以此狂热情绪来克服一切忧患,打破种种困苦,并以此狂热情绪,激发创造的冲动。
这即是希腊悲剧精神之所在”。
[1]。
希腊悲剧的诞生离不开希腊人的神话,这种完整体系的神话,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人类一样有相同的情感,体现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自身认识具有人文精神情怀,特别之处是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希腊人以悲剧作为精神生活的核心,悲剧是希腊所独有的成就。
悲剧的诞生 尼采
悲剧的诞生尼采悲剧的定义与特征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征。
在尼采看来,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深刻情感和激发内心共鸣的艺术形式。
悲剧的本质在于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崇高,通过对人类最深层次的痛苦和冲突的探索,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尼采在其经典作品《悲剧的诞生》中,深入分析悲剧的起源、演变及其定义,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揭示悲剧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起源与演变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古希腊,而阿伽门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
在那个时代,悲剧是一种宗教儀式,被当作一种与神鬼沟通与降神的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从宗教仪式转变为艺术形式。
古希腊的剧作家们开始用人物形象来表达悲剧中的冲突和矛盾,并通过情感的碰撞来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悲剧在古希腊达到了顶峰,但在后来的时代逐渐衰落。
尼采认为,这是因为悲剧离开了它原本的本质,成为了一种庸俗化的表演。
在现代社会,悲剧逐渐被喜剧所取代,人们更倾向于消遣和娱乐。
尼采强调,现代社会需要重新回归悲剧的本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尼采对悲剧的解读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崇高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观众能够从人物的冲突和痛苦中感受到人类的底层情感,同时也能够透过悲剧人物的遭遇来审视自身的存在。
悲剧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同情心,还能够引发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概念是“顺从命运”,即人们必须接受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摆布。
在悲剧中,人物们面临的无法逃避的命运,使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通过与命运的抗争,他们能够展现出人类的崇高品质。
悲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尼采认为,现代社会对悲剧的追求和创作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自我反思。
只有通过回归悲剧的本质和内核,才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悲剧的存在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从而在混沌的现实中找到崇高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现代社会对悲剧的需求和欣赏已经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lativetheoyrsineetheaneientGreeceandereativePointsofNietzsehe’5tragietheo.yr
与方法金仑教育习于究
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5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0.5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
diseussiononNietzsche’5tragicaesthetiesandhistragicdestin.y
ThisthesisineludestherePaSrt:
Partone:BasedontheideologyofaneientGreece,thisPartdealswiththe
尼采悲剧精神的探索··························································……”8
(一)古希腊哲学“存在”与“生存”之争····································……8
(二)古希腊美学的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n
图斯特拉神秘的面纱,其思维的文化深度与视角的独特性对本文解读尼采隐匿的思
想大有启发。汝信、陈拴、冯至、鲁迅、朱光潜、王国维、周国平、海德格尔、雅
斯贝尔斯、贝勒尔、德勒兹等中外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尼采思想进行了富有意义
的、有的是极创创新的探索,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他们的思想。
本文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对尼采思想的总体把握上,强调尼采
(三)古希腊“悲剧”的起源······················································……13
(四)超越“死亡哲学”····························································……16
(五)隐匿的激情…来自古希腊神话及哲学叙事方式的启示···············……17
的悲剧色彩,而这一点恰好正是尼采悲剧美学思想的最好注解。
关键词:尼采悲剧美学
~》Nietzsche’s肠agedyand肠agicNietzsche
—飞丫eatiseonNietzsehe’5tragicaesthetiesanddestiny
SPeciality:MaxismTheo仃andEdueationofConeeptandPolities
深有感触。同时《西方美学史教程》、《现代西方美学》、《美学导论》《欧洲哲学史》、
《现代西方哲学》、《希腊哲学史》等关于哲学美学基本理论的著述也为探寻尼采思
想的根源起到了理论奠基的作用。
另外,有些学者从较为特殊的视角探讨尼采思想,也为扩宽了本文研究的视野。
如刘小枫的《尼采的微言大义》从中国传统思想“微言大义”的角度,揭开了查拉
……2
····················································································
……3
言···············,····································································……4
同时,尼采又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尼采的美学与其哲学思想不可分割,从形
而上的角度理解尼采的悲剧美学成为本文的一大要旨。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一-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与悲剧命运
月Jl舀
“一个幽灵,一个尼采的幽灵不仅在欧洲游荡,而且跨越大洋在亚
洲和古老的中国游荡,至今魂不守舍,在世纪长河里游荡。”
的整个美学及哲学思想,从悲剧开始,围绕悲剧而展开,而最终也以悲剧收场,悲
剧成为尼采思想中‘旧神”、“酒神”、“权力意志”、“超人”等概念的运动场。其二,
在对尼采悲剧思想的探源上,以古希腊为根基,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综合角度对尼
采的总体思维进行把握,尼采的思想以艺术为桥梁,通过艺术实现“形而上的慰藉”,
orfmthetragieideologyofaneientGreeee.ThisthesistraeesthesoureeofNietzsehe’s
ideolog,ytakesthePessimistietheoryasthemainclueofthisthesis,aswellassystematie
—论尼采的悲剧美学与悲剧命运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思想政治教育
倪志安教授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与方法论教育研究
王永崇(2002058)
中文摘要
尼采看到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痛苦与不合理,也看到了人们沉溺于盲目的乐观主
义当中生命力在慢慢消逝。在这样一种痛苦的人生境遇中,有的人走向了························……‘”””““””’20
前一二
(一)什么是“悲剧”···············································……””“”””’‘’‘’‘’20
(二)悲剧是人最本真的存在方式············································,···……25
密级
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论尼采的悲剧美学与悲剧命运
王永崇
(2002058)
指导教师姓名:倪走安
职称:教授
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笔论
与思想政亏台教育
t甘叮子之,,,.任,
1刁叮)1二/〕I勺:
马.X,思主义,世界}Jy
参考文献··········。·········································································……38
后记。····。··············································································……39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
ideologywhieh15justthebestcomPrehensionofNietzsche’5theoryoftragieaesthetics.
Keywords:Nietzsehe,traged丫aesthetics文献综述
对于尼采及其思想,无论是在尼采生前还是生后,都有大量的学者被尼采那狂
(三)悲剧是人类历史的“正剧”················································……29
三、悲剧命运的尼采····················。···································……’.”””’‘34
(一)生命历程悲剧的尼采·························································……34
占了很大的篇幅‘,这其中主要包括:《悲剧的诞生》、《朝霞》、《曙光》、《快乐的知识》、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偶像的黄昏》、《论
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等等,通过对原著的阅读,逐渐意识到悲剧理论实为
贯穿尼采整个思想的红线,并由之确立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就尼采个人思想的专著也成为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的重
要资料,其中主要包括:《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尼采的幽灵》、《评说“超人
“》、《尼采与哲学》、《尼采其人其说》、《生命之约一一重读尼采》等等,在这些资
料中,一是对尼采思想研究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二是对于尼采的悲剧命运
Parttwo:OTbeginwiththemeaningoftraged,ythisParthasmadeasystematie
generalizationinordertohaveacomPleteknowledgeoftragieaestheties.
Partthere:ThisPartofcusesonthetragieexPerienceofNietzsehehimselfandhis
傲、瑰丽的思想所吸引,而尼采文本中所特有的格言式的论述方式造成的思想的隐
匿性,他那交响乐一般的思想表达、那狂热而充满矛盾与断裂的言论,构成了尼采
思想一个巨大的谜团。古今中外,无数的学者都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至今尚未达
成令人信服的一致意见,而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探讨做了充分而细致的理论准备。
鉴于本文以尼采个人的悲剧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故在文献中尼采个人的著述
有的人走向了虚无主义。而尼采则振臂高呼,要人们重新射出“超人的渴望之箭”,
从这幻象的世界中拯救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尼采秉承当时德国思想界的传统,抛开
现实的纠缠,从古希腊—这一人们思想的家园中、从古希腊的悲剧思想中寻找其
理论的根源。本文沿着尼采思想的源头,以尼采的悲剧理论作为贯穿全文的思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