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论悲剧精神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悲剧的诞生是出于音乐”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是由音乐和舞蹈结合而成的,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尼采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尼采对悲剧的理解深刻而独特,他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困难和痛苦所困扰,但是通过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超越这些痛苦,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从而获得内心的力量和安慰。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还探讨了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他认为古希腊的悲剧是最纯粹的形式,它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失去了这种纯粹性,变得越来越虚假和空洞。
尼采认为,要重拾悲剧的纯粹性,需要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对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虚假和空洞,但是通过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总的来说,《尼采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著作,它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也有了新的思考。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037周国平在译《悲剧的诞生》时写下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打破了人生外壳,寻找人生本质,然后重塑人生。
悲剧的诞生并不只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更高的、彻底的征服。
生命永恒的美,是打破一切价值后还能重构新的生命。
上帝死了,我们在上帝留下的土上创造背后的新世界,一物降而万物生。
一、 日神构筑外观世界,酒神释放内心世界(一)日神精神:适度,维持个体尼采的日神精神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太阳神为指代,太阳神通过洒下太阳的光辉,为每一个自然物镀上一层美的外观,这是我们自我意识对世界的保护罩。
凭借这层幕布,我们免于直接与酒神的碰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都有自身的虚幻性。
没有人作为尺度体现个人的特有意志,他们就都只是一片虚无。
日神精神就好像是我们人生华丽的外观,是我们经历过所有的美的享受。
在外观的表象程度我们的人生有了价值,是雕塑坚硬完美的外壳。
日神精神是对个体的遵守,它是美化个体原理的守护神,通过日神精神人们能够在外观中获得解脱。
维持个体、适度原则,使人们经常用造型艺术概括日神精神。
然而这外观始终是一种幻觉,需要个体化精神的把握。
没有包裹内在外观中的内在价值,它就永远只是坚硬的大理石,不能化身为经久不衰的传世神作。
我们用日神精神构筑外观世界,把握酒神精神的内在意义。
(二)酒神精神:过度,打破个体尼采的酒神精神用古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为指代,通过内在冲动打破日神构筑外观,过度原则打破表象个体,寻找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以此体现永恒真理。
真理不是任何外观现象,而是本身自在之物。
真理在不断的寻找中得到辩证统一,突破发展自身。
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回归世界本体、与原始自然合一的冲动。
[1]音乐这类表情艺术因为其能体现酒神所特有的“迷狂”,而被尼采用大幅篇章描述其与酒神的共性和作用,希腊悲剧也从歌队中诞生。
歌队通过吟唱转换为对象物,抛弃了外观世界框架的约束,像莎士比亚一样置身事外接受自己的作品。
2021尼采美学中的酒神音乐和酒神精神范文1

2021尼采美学中的酒神音乐和酒神精神范文 尼采(Friedrich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
他继承了叔本华的关于世界作为表象和意志的哲学前提,将世界本质归为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冲动;然而,在哲学结论上,两者却分道扬镳:叔本华通过对欲望永远无法彻底满足除非否定意志本身的分析而走向悲观主义,而尼采却认为通过对痛苦的粉饰和形而上的慰藉,生命在永恒轮回中生生不息,展示自身的顽强和乐观。
和叔本华的分歧,源于尼采对艺术的洞视和见解。
在他第一部着作《悲剧的诞生》中这种分歧就已初见端倪,并深深根植于他全部的哲学着作中,成为标榜尼采、成就尼采的终极根由。
因而可以说,尼采美学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的金钥匙。
一、悲剧:作为意志痛苦的拯救 在尼采看来,希腊人早已体验到了生活的不幸与苦难,然而最终通过日神精神,克服了泰坦诸神的恐怖秩序,将灾祸加以掩盖,给生命以"梦"的美好的幻影;然而 ,"他清楚地经验到的 ,绝非只有愉快亲切的景象,还有严肃、忧愁、悲怆、阴暗的景象",毋宁说对永恒的幻灭、痛苦和死亡的恐惧渗透到了 "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每一处,日神精神稍有停歇,人们就会意识美好只是皮影而已,于是他们通过酒神精神,在"醉"中达到与本体的合一,从而获取一种生命的审美体验,摆脱痛苦。
(一)日神精神 日神,即光明之神,也是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
希腊人对于人生痛苦的敏感和见地,在神话之中久已凸显:大自然原始暴力的泰坦诸神、不断覆灭的人类的遭际、冷酷凌驾于一切知识的命数、甚至连英雄都难以逃脱的个体命运的嘲弄,无一不在昭示一种个体化原理崩溃而带来的"最好是不生,次好是立即死"的痛苦。
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希腊人赓续和改造神话,从恐怖秩序向着快乐秩序转变。
这期间,日神精神的作用就在于"梦"的美化,移除、克服,至少是掩盖秩序的恐怖和人生的痛苦,诱使人在自己创造的神的光辉中,感受到生存和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梦下去。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文化。
1、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真正的原始悲剧是从希腊悲剧的歌队中产生的。
将歌队称为醉境中的人的自我反映。
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作为舞台主角和幻象中心的酒神只是被想象为在场。
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
”
尼采首次引入了酒神和日神的概念,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他认为希腊悲剧是造型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其本质是酒神冲动表现为日神冲动,即酒神冲动在日神世界里的形象表现。
2、悲剧之美
酒神精神是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具有乐观的悲观主义精神。
悲剧所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个体毁灭了,但是它使人们回到了世界生命的本体。
因为对于世界生命的本体来说,个体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的毁灭,正表现它生生不息的、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和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
3、悲剧的灭亡
尼采认为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灭亡。
欧里庇得斯用自己的理性和探究精神取代酒神精神,是导致悲剧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
4、尼采把科学和理性同样视为重新估价其价值的对象,而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尼采的理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有些偏激。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尼采哲学思想浅析浅析尼采的悲剧哲学及其对西方传统人生观的超越【摘要】文章梳理了西方两种典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之相对比,主要阐述尼采悲剧哲学的思想以及相对的人生观的超越之处,提倡尼采悲剧哲学中直面现实人生、审美生存的思想。
【关键词】形而上学;尼采;悲剧哲学;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世界问题,进而关涉人生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标志着理性的觉醒,经过两千年的过度发展,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西方文明引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此时尼采一反传统理性主义,把目光投向古希腊悲剧艺术,提出酒神精神学说,创立了悲剧哲学来慰藉生命。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人生观及其困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即是构建了二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历史;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贬黜现实生命的过程。
(一)柏拉图式形而上学世界观与乐观主义人生观的缘起泰勒斯的发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种下了形而上学的种子。
早期希腊哲学家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水”、“无定者”、“气”、“火”、“四根”、“原子”等,但它们作为本原尚不是精神性的、超验的、超自然存在。
只有当本原被解释为一种根基性存在,作为万物产生的原因、原则时,才潜在的含有二元性质(产生者即始基、本原与被产生者即万物、现象)的倾向。
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把世界彻底地划分成存在与非存在两个断裂、对立的世界。
“存在”的世界是完满自足的、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连续不断的一;“不存在者”是偶然的、虚假的、转瞬即逝、不真实的。
只有对存在的思想把握才是真理,而对不存在这生灭变化的现象世界的感官知觉只是意见,与之相对的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存在即思维”,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假设被默认为形而上学的前提,并为以后的唯理论打下了基础。
到此为止,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那便是:一个集能动性、创造性、永恒在场性、无限性、圆满性、必然规律性于一体的真实世界和一个集被动性、流变性、有限性、多样性、偶然性于一体的现象世界。
尼采论悲剧精神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
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
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 题记尼采论悲剧精神《悲剧的诞生》(1872)是尼采(Friedrich Nihelm Nieazsche,1844-1900)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尼采主要的美学著作,这本书在现在至少有三个中译本,但并不好理解,权威的《尼采全集》的主编、意大利学者阔里也认为,《悲剧的诞生》发表一百多年了,从历史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一部极神秘的作品,因为在本书中,希腊祭师处处都接过了理性的语言。
尼采的全部思想是从希腊两个艺术神---日神和酒神引申出来的,他把它们比喻成梦境和醉境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苦难,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编织美丽的幻境,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现实苦难的美妙世界。
希腊人用日神来表达梦境,与痛苦的现实相反,日神是光明之神,它表现了更高、更美、更完善的世界。
严格的界定,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充满宁静的智慧,都是它的特征。
日神就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神像,正是靠着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世界,雕塑、史诗以及一切叙述文体的艺术就是日神艺术。
然而,梦境毕竟是幻象,是虚假的存在着的,人们不愿意永远沉缅于这一虚假的梦境之中,他渴望摆脱幻象,把握世界的真实本质。
于是人们从幻象中苏醒过来,进入另一种状态,这就是迷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神与人的界限冰消瓦解,日神式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人完全处于一种忘我境界之中,个体化原则遭到彻底破坏。
人失去了自我意识,理智也不复存在,个体全然汇入人群体之中,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不可言状的快感。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地充满快乐,这就是酒神的境界,酒神艺术不是以美见长的日神式造型艺术或史诗,而是音乐,靡靡天籁之音。
日神艺术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一种解脱;酒神艺术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
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
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悲剧的诞生的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
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
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
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
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
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
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
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尼采在《看哪这人》尼采自述中对《悲剧的诞生》有了更多著后的见解,他说:为了合理评价《悲剧的诞生》一书,应该忘掉一些东西,该书借以发挥作用和使自身着魔的东西,正是它的错误所在——这本书借重瓦格纳主义,似乎成了崛起的象征。
颠覆传统观念开启现代戏剧_浅谈尼采的_悲剧的诞生_

22-167CN14-1034/IMZXS6/20091872年尼采发表了《悲剧的诞生》(1872),一般认为这是欧洲戏剧在叙事观念上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之一。
就悲剧而论,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对悲剧的论述集中在悲剧的性质、功能、效果,以及将悲剧上升到哲学的、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基本上将悲剧视为一个审美的客体,以主体观照客体的方式从外部来认识和丰富它;在传统戏剧中很少有戏剧理论家从人的主体性和非理性的视角来认识它们在悲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状况自尼采《悲剧的诞生》发表以后开始发生转变,欧洲戏剧理论家关注的目光开始由理性向非理性转变。
继《悲剧的诞生》发表,西方戏剧理论界先后出现了梅特林克、弗洛伊德等对戏剧的论述,他们摆脱了西方传统理性的束缚,将戏剧叙事的视野伸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以及非理性领域中去,对影响戏剧发展的人的意志、欲望、直觉、情致等进行重新认识和审视。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不同黑格尔那样将悲剧的产生放在其哲学体系之中来进行,而是借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即日神阿波罗和农业之神,即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说明悲剧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日神在希腊人心中是光明之神,庄严肃穆、安静祥和,以其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给人以梦幻和遐想,使人忘却暂时的痛苦,沉溺在生命的欢乐之中。
而酒神却狂放不羁,纵情欢乐,任其原始本能和情感自由宣泄和流淌,从而恢复人的本真,冲破一切束缚,回归原始自然的体验。
“尼采将日神作为一种希腊文化的象征而这只能在壮丽典雅的古希腊神庙和雕塑中发现这种特性:严谨、适度、和谐,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只有在对比中才能从酒神的狂欢节发现希腊世俗文化的另外一半,只有这样才算完整懂得希腊艺术,然而这并不损害他赋予‘日神’的意义。
”①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这是根植于人的本能深处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始本能冲动,一种是肯定生命的日神冲动,一种是否定生命而复归宇宙本体的酒神冲动。
在艺术中造型艺术源于日神冲动,而音乐源于酒神冲动,悲剧正是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两者融为一体,兼而有之。
悲剧的诞生经典语录

悲剧的诞生经典语录《悲剧的诞生》是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尼采于1872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探讨了悲剧的本质、历史和美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是尼采对文学现象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和独立见解的展示,对于后来整个西方文化和艺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悲剧的诞生经典语录。
1.“悲剧中没有幸福结束,而只有情感的释放。
”2.“人类的命运和自由的挑战相互矛盾,但正是这种矛盾才是悲剧的灵魂。
”3.“悲剧展现的是人类在生命历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困境。
”4.“悲剧的主题是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如何应对痛苦、忧虑和死亡。
”5.“悲剧是一种生命的美学,它展现了由生命的绝对真实性和无可避免性所构成的痛苦和崩溃。
”6.“悲剧是通过一个超越时空的形式,使人反思人类内心所承受的矛盾和痛苦。
”7.“悲剧使人类得到自我反思,获得了对自我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人类的精神层次。
”8.“悲剧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的命运,而不是某种崇高的道德,它使人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9.“悲剧揭示了人类灵魂的本质和存在的真相,悲剧是人类意识中所有深层次的矛盾和情感的反映。
”10.“悲剧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量,它通过对人类生命的哲学反思和审视,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对于文化现象的一次细致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悲剧这一文学形式的本质、美学意义以及历史渊源。
悲剧告诉我们,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命运和自由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矛盾、深刻而艰难的历程。
悲剧还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幸福和成功,而是在于痛苦、崩溃和超越自我的经历和体验。
真正的生命之美,在于我们通过经历痛苦和崩溃,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发现自己的存在意义,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悲剧美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悲剧是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悲剧性为基本特征,通过揭示人生中的苦难、矛盾和冲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诗学》2. “悲剧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王国维《人间词话》3. “悲剧美学的核心是悲剧精神,它表现为对生命的尊重、对苦难的承受、对命运的挑战。
”——黑格尔《美学》4. “悲剧是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它通过对生命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5. “悲剧美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在悲剧中看到生命的伟大,从而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鲁迅《呐喊》二、感悟1. 悲剧美学的启示悲剧美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时,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其次,悲剧美学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人生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反思和成长,寻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悲剧美学让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悲剧精神的力量悲剧精神是悲剧美学的核心,它具有强大的力量。
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悲剧精神使我们能够勇敢地承受、顽强地生活。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精神让我们在毁灭中看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
3. 悲剧与人生的关联悲剧与人生息息相关。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悲剧美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谛。
悲剧让我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挫折中奋发,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悲剧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这种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5. 悲剧美学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悲剧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何仁富尼采在本体论上将世界规定为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由于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痛苦的永恒性,因此,如何面对人生的悲剧性现实,就成为人生观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者并不是不知道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只不过它以幻觉的方式麻醉了个体生命对痛苦和悲剧的体验,并且以许诺“天堂”的方式让人忍受现实人生的苦难。
悲观主义者是看透了人生痛苦的,认为痛苦和悲剧具有生命的本原性,是生存意志自身的必然产物。
但是悲观主义者却没有直面人生痛苦的勇气和力量,他想使人通过禁止生命之欲,即断绝痛苦之源的方式来克服人生的痛苦。
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以否定生命的方式来对待人生的悲剧和痛苦的,这是生命力乏弱和衰退的结果。
尼采主张一种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以肯定生命连同其悲剧和痛苦为前提,并且强调以生命的强力本身来接受生命的悲剧性,以酒神精神的亢奋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悲剧,在生命悲剧的演唱中感受美的壮观和人生的升华。
一、对人生悲剧性的体验尼采有一幅病弱的身体却有一颗敏感的心,有着悲剧的童年生活却有一颗聪明的头颅,这就注定了他比一般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更加敏感,比一般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在尼采四岁时,他的父亲从自己家门的石阶顶上摔下来,头部猛烈地撞在石阶边上,在一年的心理失常和体力消耗之后去世了。
在这段悲剧性的日子里发生的各种事变:深夜报警、家里的哭泣声、密室的恐怖、死一般的寂静、悲哀的尽情发泄、丧钟声、赞美诗、丧礼时的布道、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灵柩,都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这些事知道得太早了。
因而完全被震慑了。
尼采十四岁时感叹到:“当一个人掠去一棵树的花冠时,整棵树都枯萎了,鸟儿也不再栖息于枝头。
我们家的花冠已经被夺走了,欢乐离开了我们的心房,深深的悲哀却成了我们的所有物。
”1[1]父亲的死一直成为尼采心灵上抹不去的阴影,直到他写作《瞧!这个人》时,仍对此记忆犹新,并将自己的生命与父亲的生命相提并论。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文学家、文化批评家,被视为现代思想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悲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为了他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从尼采的悲剧理论出发,介绍尼采哲学与文艺思想的精髓。
一、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悲剧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于面对生命的绝望的展现。
在尼采看来,最真实的悲剧并不是在悲伤、痛苦或是悲惨中寻找菩萨心肠或善的道德修养,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灾难和不幸时,仍能够坚定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悲剧不是消极的,而是对于生命坚强的肯定,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类既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相对的人性中展现出来的。
尼采的悲剧理论是革命性的,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悲剧理念。
传统的悲剧理念认为,悲剧是通过展示英雄的失败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进而让观众反思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
但是,尼采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悲剧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消极的抵抗和反抗。
他认为,观看悲剧的人要具有“悲剧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两面性的认识,既坚信人类的伟大与壮烈,又要面对人类的渺小,甚至是残酷的一面。
尼采的悲剧理论对于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不仅促使了对于传统的悲剧观念的批判,也推动了文艺思想的变革。
那么,尼采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又是如何被悲剧理论所影响的呢?二、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 “上帝已死”尼采的著名言论“上帝已死”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认为基督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这种变化不利于人类的自由。
同时,尼采也不赞成对基督教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攻击,他把目光转向了基督教背后的宗教哲学,认为其本质是将人类打扮成神秘主义的对象,因此成为表现弱肉强食的武器,使“我们”的创造性能力极度受限,挫伤人类开放心态,一味的解析和肆无忌惮地论证只会让人们沉迷不安乱,甚至使其走向极端主义。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伟大的悲剧》是一本由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创作的著名哲学著作。
该书以七个篇章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悲剧的本质、悲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以及悲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这本伟大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一篇《如何诗化生活的智慧》中,尼采通过对希腊悲剧的独到解读,揭示了诗化生活的智慧。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深化痛苦来净化人的方式,一种对存在的无尽肯定。
悲剧美学根植于生命的痛苦和生存的不确定性,它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探索和超越。
而现代社会的问题在于,人们过于追求安全和平庸,缺乏对痛苦和冒险的面对,导致了生命的贫乏和平庸。
第二篇《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谈起,分析了悲剧与神圣的联系。
悲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把人们从躯体感受中解放出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悲剧是一种象征性的诗,通过对冲突、苦难和痛苦的艺术描绘,让人们意识到生命中的无常和痛苦,并在其中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机会。
第三篇《悲剧的精神》中,尼采将悲剧与斯多噶哲主义(Dionysianism)相联系,强调了悲剧的精神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天才的表达方式,它融汇了狂热、冲动和理性的元素,使人们能够超越自我的限制,获得内心的解放。
第四篇《悲剧和音乐》中,尼采探讨了音乐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直接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而悲剧通过音乐这种最纯粹的形式,能够唤起人们最深层次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悲剧是一种通过音乐唤起激情、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深刻。
第五篇《悲剧的未来》中,尼采讨论了悲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前景。
他认为,悲剧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意义,人们对悲剧的理解和接受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尼采认为,虽然悲剧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无法再呈现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但悲剧的精神和价值依然存在。
尼采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日神精神分析

尼采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日神精神分析作者:沈鑫怡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尼采的悲剧美学有两个相辅相成的基础,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形象原是一种始源性的精神图景潜存在希腊文化的深处,构成尼采所认知的历史理解的实在。
从日神到日神精神,中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尼采曾表明酒神精神是悲剧的本质,那么日神精神在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对日神精神的来源及基础、艺术类别和审美表现及其价值和发展的探讨,以此展现出尼采视域中日神精神的内在肌理和思想图景。
关键词:尼采;悲剧;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中图分类号: B8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1)02-0056-071872年,尼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这是关于其悲剧性的经验、悲剧的起源和本质的沉思。
尼采从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入手,探讨艺术与审美。
借助这一对古希腊神的鲜明形象,尼采认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在根源和目标上存在着“对立”,两者共生并存但又公开分离,在对立中激发出更有力的新生,在新生中时刻保持着对立。
这种对立的结果就是阿提卡悲剧。
尼采和其他哲学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尼采将审美经验放在了首位。
他将我们创造和感受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的审美体验作为论据,用一种激情将全书贯穿在一起,并向我们发出质问:为了让我们拥有这些体验,世界必须应该如何。
因此,尼采把日神想象成了梦的艺术世界,而酒神是梦的本质的最初显现,与醉态相一致,这种状态是个体所感知到的“个体化原理”得以克服的深层方式,是“个体化原理崩溃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1]7。
这是尼采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观的不同之处。
尼采没有否定生活的痛苦,是迄今为止对于悲观主义世界观最为乐观的表达。
如果说酒神是悲剧诞生的本源的话,那么日神就是由酒神所派生而与之并存的存在。
一、日神精神的来源及其基础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对西方文学艺术和美学精神极具影响。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从美学角度瞧,《悲剧的诞生》既就是关于古希腊悲剧起源、毁灭与再生的艺术史专著,又就是关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哲学专著。
不过,尼采之所以关注古希腊悲剧,主要不就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就是出于她本人理解艺术的现实需要。
她在书中所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三个基本概念,不只就是用于分析某种历史现象,而就是用来理解艺术本身的。
尼采从人生的需要角度理解艺术,强调艺术就是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乃至唯一的手段。
她强调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与世界的存在才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充分的理由。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主张用艺术的方法,将人生的苦难、病态、荒诞转化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强化剂。
尼采的这种悲剧人生观对其后的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创作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再瞧到这种悲剧人生观的影子。
其次,从哲学角度瞧,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她后来的思想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
一方面, 尼采对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的热情肯定演化为她后来的权力意志理论与超人学说。
酒神精神一直就是尼采哲学的主角,她的权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都只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
另一方面,尼采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后来扩展与深化为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批判(两千年以来,欧洲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直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以及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因此,可以把《悲剧的诞生》瞧做就是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 从而,期望从中能够发现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她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其悲剧的起点就在于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其核心就在于日神与酒神的结合。
我们可以清楚地瞧到日神与酒神之间的区别。
在希腊神话中,日神与酒神都就是主神宙斯的儿子。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尼采《悲剧的诞生》摘要:古希腊文明一直是西方文化得以传承的衣钵和主体。
尼采崇尚古希腊精神,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从古希腊酒神现象的出发,视为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密码,乃至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尼采《悲剧的诞生》在希腊悲剧理论中涵盖美学及哲学殿堂的基础,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古希腊;尼采;悲剧;酒神精神1引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1844—1900),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1858年尼采在普夫达求学,最喜欢希腊课,埋下了崇尚希腊精神,反对基督文化的种子(万志勇 2002:8)。
《悲剧的诞生》发表于1872年,尼采从古希腊悲剧出发,重点描述古希腊的酒神文化,将它作为了解希腊悲剧的密码,并从哲学角度,用以批判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的现状。
要从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就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根基,了解尼采对古希腊精神的崇尚,才能领悟《悲剧的诞生》所蕴含的的哲学。
2古希腊悲剧精神古希腊悲剧的起源难以界定,有的人认为它来源于山羊之歌,古希腊语是(tragoidia),而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则认为希腊悲剧来源于多利亚(Nancy Sorkin Rabinowitz 2008:18)。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人羊神合唱,“这种人羊神的合唱,是由狄俄尼索斯的狂欢诱起阿波罗的幻想。
经过狄俄尼索斯如此欢欣陶醉之后,勾引出生命潜在的力量,而后把冻结的生命世界重新赋予动律,以此狂热情绪来克服一切忧患,打破种种困苦,并以此狂热情绪,激发创造的冲动。
这即是希腊悲剧精神之所在”。
[1]。
希腊悲剧的诞生离不开希腊人的神话,这种完整体系的神话,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人类一样有相同的情感,体现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自身认识具有人文精神情怀,特别之处是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希腊人以悲剧作为精神生活的核心,悲剧是希腊所独有的成就。
悲剧的诞生 尼采

悲剧的诞生尼采悲剧的定义与特征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征。
在尼采看来,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深刻情感和激发内心共鸣的艺术形式。
悲剧的本质在于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崇高,通过对人类最深层次的痛苦和冲突的探索,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尼采在其经典作品《悲剧的诞生》中,深入分析悲剧的起源、演变及其定义,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揭示悲剧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起源与演变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古希腊,而阿伽门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
在那个时代,悲剧是一种宗教儀式,被当作一种与神鬼沟通与降神的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从宗教仪式转变为艺术形式。
古希腊的剧作家们开始用人物形象来表达悲剧中的冲突和矛盾,并通过情感的碰撞来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悲剧在古希腊达到了顶峰,但在后来的时代逐渐衰落。
尼采认为,这是因为悲剧离开了它原本的本质,成为了一种庸俗化的表演。
在现代社会,悲剧逐渐被喜剧所取代,人们更倾向于消遣和娱乐。
尼采强调,现代社会需要重新回归悲剧的本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尼采对悲剧的解读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产生崇高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观众能够从人物的冲突和痛苦中感受到人类的底层情感,同时也能够透过悲剧人物的遭遇来审视自身的存在。
悲剧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同情心,还能够引发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概念是“顺从命运”,即人们必须接受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摆布。
在悲剧中,人物们面临的无法逃避的命运,使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通过与命运的抗争,他们能够展现出人类的崇高品质。
悲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尼采认为,现代社会对悲剧的追求和创作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自我反思。
只有通过回归悲剧的本质和内核,才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悲剧的存在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从而在混沌的现实中找到崇高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现代社会对悲剧的需求和欣赏已经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