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诗

一、宋初三体(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

白体:宋初李、徐铉等人效法白居易所作的诗。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近人,有《翰林酬唱集》等。这种诗风有时不免过于浅俗、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仅仅模仿了白居易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王禹在白体诗人中独树一帜,他并未囿于白居易的闲适诗,而更重视其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精神,晚年甚至改以杜甫为典范,追求平淡美,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之作,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苦吟的诗人群。其诗歌内容上精于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但有时不免显得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在艺术上工于字斟句酎,构思精巧,风格幽峭,但过于讲究白描、少用典又显得不够含蓄、缺乏意韵。有三群代表:一是“九僧”内容多写山林景色、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尤喜雕琢五律中间二联,但往往有句无篇,整体意境不够浑融;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风格稍异于九僧,一方面字斟句酌,另一方面颇有白体平易的倾向,诗歌内容也比较充实,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实为咏梅绝唱;还有一个代表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以风节著称,是晚唐体的盟主。

3、西昆体:主宰宋初诗坛的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其中杨亿是领导风气的盟主。西昆体主要有三个题材: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此外还有少数闺情题材。艺术上的特点是效法李商隐、温庭筠,对仗工整,词藻华丽,讲究用典,风格整饰典丽,与白体的浅俗、晚唐体的尚白描、少用典相比,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徒得温、李的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专事模仿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

二、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1、欧阳修

(1)、创作特点

#、作诗受韩愈影响,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但又有所变革。其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其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

#、取法李白、杜甫,形成平易自然的风格。不仅学习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而且效法杜甫,用诗歌来关心时事,表现日常生活。

#、诗中多哲理。《远山》

(2)、贡献

#、针对宋初三体“缺乏独立不倚之精神,规模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的缺点,欧阳修提出要“悉除其偏而振契之,豪宕、愉悦、悲慨之语各得其职”。与欧文一样,欧诗也是对西昆诗风的矫正,使宋诗有了另一渊源——韩诗。

#、用大量的创作实践来呼应自己的诗歌理论。

2、梅尧臣

(1)、继承杜甫、白居易秉笔直书的传统,用诗歌反映时政、民生,感情激愤。

(2)、开辟宋诗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3)、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美,即一种超越了雕润的老成风格。他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美”。

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开宋诗风气之先的作用,后人评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3、苏舜钦:风格豪放,畅尽但伤直露。“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欧、梅、苏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很大贡献,为宋诗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王安石

(1)、诗歌分期(以退居江宁为界)

#、前期政治诗多,以意气自许,诗风直露。

#、后期多写景抒情绝句,讲究神韵、有唐诗风味。

(2)、前期新颖的咏史诗

继续了左思、杜甫咏史述志的传统,善于用历史翻案法对历史人物表达新的看法,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明妃曲二首》:“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反传统对毛延寿的指责,认为昭君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为不幸。

(3)、后期“王荆公体”

“王荆公体”指的是王安石晚年的写景抒情绝句。精于炼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本是集句诗;讲究风韵,有唐诗风味。钱钟书认为《书湖阴先生璧》是“王荆公体”的最佳代表:“檐白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饶,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苏轼的诗

1、淑世精神。一方面忠君爱国、心怀天下,用诗歌批判现实、反映民生,《荔枝叹》从唐代的进荔枝写到宋人的贡茶献花,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延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尖锐批判;另一方面,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在逆境中他始终以老庄的超越和禅宗的宠辱不惊为信念,在贬所能傲视苦难、超越苦难,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乐观旷达。除此之外苏轼的生活阅历丰富,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发现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体物细微,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对难处理的题材苏轼常能化难为易。

《续丽人行》李仲谋家有周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一个只有背影的美人,诗人把她想象成杜甫当年在曲江头远远望见的一个背影,最后又以民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作为反衬,慨叹美人深闭宫内的不幸。

3、对艺术技巧的运用娴熟,看不出锻炼痕迹。

#、比喻新奇。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善于用电,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对仗工整,又常打破常规显得活泼流动。

4对李、杜、韩、孟的诗风兼收并蓄,主张“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的多元化审美情趣。在诗歌创作中尤其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评价: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