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fc52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png)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知识点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
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1时= ()分1时-8分= ()分50分+40分= ()时()分1时+15分= ()分1个半小时= ()分1个半小时-20分= ()分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1、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1]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b404f29700abb68a882fb1d.png)
57
(3)、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第一行:
第二行:
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是第二行的2倍
(4)、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不画第二行,你能直接画出第三行吗? 第一行: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是第二行的3倍。
58
5、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①李明今年5岁,妈妈的年龄是他的7倍,
63
2、对优等生增加拓展题的练习。
粉花 6朵
黄花
红花
1 、红花的朵数是( )的( )倍。
2、粉花有6朵,
,
?
64
小强、小军、小红跳绳比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强 29
26
27
小军 31
28
89
小红 28
32
(1)小强三次共跳了( )下。 (2)小军比小红第二次少跳( )下。 (3)小红获得第二名,她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 ( )下,她第三次应该跳( )下。
(4)小兵养了7条金鱼,小芳养金鱼的条数 是小兵的6倍,小芳养了多少条金鱼?
61
(5)
2元
( ) 元 3元 4元
1、 要买4枝 需要多少元?
2、一个 等于6支 的钱,一个 多 少元?
3、带了20元,买4把 够不够?
62
(6)下面是同学们比赛跳绳的情况。
亮亮 方方 明明 东东
个数
29
34
25
(1)亮亮和东东共跳了( )个。 (2)明明获得了第二名,他可能跳( )个。 (3)亮亮、方方和东东共跳了( )个。 (4)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48
概念
(一)、从不同层面理解乘法的意义。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意义。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1ccafd7a1c7aa00b52acbc9.png)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32011c7856a561252d36f33.png)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2fab3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9.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二年级数学考试学问点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洁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几何初步学问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简洁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实践活动与生活亲热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状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关于数学的学问点归纳整理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到达了10的状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0c21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6.png)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总结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重点知识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重点知识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194b15524de518974b7dbf.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重点知识冀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5×9= 36÷4= 1200-800= 24+66= 28÷7= 54÷9= 20÷5×4= 6×7= 48÷6= 44-7= 480+50= 820-570=2. 细心算,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6+30= 25+13= 70+9= 48-20= 2×5= 15+15= 36-12= 57+3= 77-44= 5×1=3. 直接写出得数。
77⨯= 243÷= 48⨯= 366÷= 39⨯= 426÷= 89⨯= 164÷= 244÷= 65⨯= 567-= 37⨯= 488+= =÷981 255÷= 639÷= 58⨯= =÷327 89⨯= =÷756 843÷⨯= 496⨯÷= 336⨯⨯= 5463÷÷= 946⨯+=4. 直接写出得数。
4×6= 3×3= 5×5= 70-40= 42+8= 76-50= 4×3= 4×4=30+48= 3×6= 43+40= 4×5=23+9= 1×6= 72-20= 46+5=2×5= 57+9= 6×5= 2×2=5. 按运算顺序计算下面各题。
①83-(24+16)②7×9-35③84-64÷8 ④(28+35)÷7⑤63÷9×8 ⑥78-(48-23)二、根据题意填空。
1. 4个5相加,列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口诀是(_______________)。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必会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必会](https://img.taocdn.com/s3/m/ae90901ea26925c52cc5bf96.png)
WORD格式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3.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3.看到的平面图形。
表示5 个4 相加或4 个5 相加。
4.球体从哪一个面看到的都是(球形).第四单元:角的认识5.正方体,每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6.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但是有时候有两个面可以是(正方形).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7.(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1.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2.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里面的。
3.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注意:画完直角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标上直角符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 4.三角板上的 3 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
正方形、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长方形都有 4 个角,都是直角。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6.①先读题;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7.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一边。
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6.三角板上的 3 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
正方形、③作答。
长方形都有 4 个角,都是直角。
特别提示,对于看不懂的题目,建议小朋友们可7.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以用画图的的方法,把它画出来,就容易看懂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53f9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4.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关于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整理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 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 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21694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e.png)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学问点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学问刻在脑海里。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学问点,渴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学问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假如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需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洁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依据实际状况,灵敏处理余数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学问点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如今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如今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如今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099b03de87101f69f319513.png)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d1eb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2.png)
体的边缘对齐,然后读取刻度。
刻度的读取
03
卷尺的刻度通常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读取刻度时需要注意单位
。
估计物体的长度
01
估计的概念
估计是指根据物体的外观和经验,大致断物体的长度。02 03
如何估计长度
对于一些无法使用工具测量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估计其长度 。例如,可以将物体与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比较,或者根据物体的尺寸 和比例进行估计。
如何使用直尺
用直尺测量长度时,需要将直尺的刻度对齐物体的边缘,从起点 开始,沿着物体的边缘进行测量。
读取刻度
测量完成后,需要读取直尺上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
使用卷尺测量长度
卷尺的认识
01
卷尺是一种可以伸缩的软尺,通常用于测量较大或较长的物体
。
如何使用卷尺
02
使用卷尺测量时,需要将卷尺拉到合适的位置,确保卷尺与物
提高估计能力
经常进行估计练习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例如经常观察和比较不同物 体的长度,使用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07
第七章章:综合练习
表内乘法的实际应用
计算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等形状的面积都可以通过 乘法计算。
计算速度
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 系中,可以通过乘法计算 速度。
计算价格
在购物时,可以通过乘法 计算商品的总价格。
03
第三章:认识除法
除法的基本概念
除法的定义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 表示将一个数(被除数)分成若 干个相等的部分(除数),并求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 册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5
contents
目录
• 第一章:认识乘法 • 第二章:表内乘法 • 第三章:认识除法 • 第四章:表内除法 • 第五章:认识图形 • 第六章:测量长度 • 第七章章:综合练习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2cfd8f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6.png)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归纳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知识点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
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1时=()分1时-8分=()分50分+40分=()时()分1时+15分=()分1个半小时=()分1个半小时-20分=()分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三、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2、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3、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4、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5、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一、相反的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_知识总结:角的认识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_知识总结:角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9e964c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f.png)
角的认识
知识模块具体内容要点提示
认识角1.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 角的各部分名称:
3.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
无关,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
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
得越小,角就越小。
4. 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直尺向不
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角的两条边是直的。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1. 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 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
点,一条边对一条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
重合。
3.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
4.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
5. 在方格纸上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
法:可以借助相互交叉的横线和竖线,如
1. 画直角时不要忘记画
上直角标志。
2. 钝角大于任意一个直
角和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