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教学PPT课件
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桑代克简介课件
生人 平物
人物生平
1906年发表《教育原理》。从1911~1913年间,他又 把他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扩充为三大卷,即: (1)《人类的本性》;(2)《学习心理学》;(3) 《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后来他又相继发表 《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智力测量》(1926)、 《成人的学习》(1929)、《人类的学习》(1931)、 《学习的基础》(1932)、《奖赏的实验研究》 (1933)、《人及其工作》(1943)等书。他一生从事 心理学研究工作达四十多年,发表的论著目录达507页。 他于1949年逝世,享年74岁。
桑代克
(Edward LeeThorndike
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就
1895年,他到哈佛大学受教于詹姆斯, 做小鸡走迷津实验(即走迷宫),后转 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继续利用猫和狗 等做实验。他在实验中发现,最初,小 鸡小猫小狗都是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偶 尔会找到出口,逃出宫,而这通常需要 花很多时间;但重复多次以后,小鸡小 猫小狗在死路中转的次数都会减少,花 费的时间也会减少很多;训练到一定次 数以后,一把它们放入迷宫,它们甚至 会立即直奔出口而去,很快就逃脱了。 桑代克认为,小鸡小猫小狗都不是通过 推理和观察而学会逃出迷宫的;它们之 所以能够顺利逃脱,原因只有一点,那 就是不断的尝试,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 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 有助于逃脱的行为,用桑代克的话说, 就是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 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
理论
桑代克 (Edward LeeThorndike
成就
桑代克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又 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史人, 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经验运动的领袖之一。正因为如此,一些 史学家将他划归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更象行为主 义学派的人物,可他本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桑代克对行为 主义学派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他对鸡、小猫研究的结果。
第二节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知识讲解
第二节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 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桑代克:
人物简介: 爱德华·李·桑代克(1874.08.31—1949.08.09)1899年 开始,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 学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创 始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 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 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率和效果率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桑代克试误论的学习理论:
饿猫逃出“问题箱”(经典实验):
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 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 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 奖赏—鱼。实验开始时,饿猫进入 箱子中,只有无目的你乱咬、乱撞 后来偶尔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 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 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 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 中即能打开箱门。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 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 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No Imag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桑代克后来对此律进行了修改,认为从效果看, 赏与罚的作用并不同,赏比罚更加有力。
附律(学习原则): 1.多重反复律 2.定势律 3.选择性反复律 4.同化律 5.联想性转换律
“试误说”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尝试-错误”的过 程,这一过程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根据他的练习 律,数学中的练习环节不可缺少,这点也正好符合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学生在学习前,要让学 生做好充分准备。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学习规律:
桑代克:
人物简介: 爱德华·李·桑代克(1874.08.31—1949.08.09)1899年 开始,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 学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创 始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 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 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率和效果率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桑代克试误论的学习理论:
饿猫逃出“问题箱”(经典实验):
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 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 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 奖赏—鱼。实验开始时,饿猫进入 箱子中,只有无目的你乱咬、乱撞 后来偶尔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 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 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 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 中即能打开箱门。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 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 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No Imag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桑代克后来对此律进行了修改,认为从效果看, 赏与罚的作用并不同,赏比罚更加有力。
附律(学习原则): 1.多重反复律 2.定势律 3.选择性反复律 4.同化律 5.联想性转换律
“试误说”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尝试-错误”的过 程,这一过程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根据他的练习 律,数学中的练习环节不可缺少,这点也正好符合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学生在学习前,要让学 生做好充分准备。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学习规律: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要点二
提出“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当学习者在尝试过程中获 得满意的结果时,会增强其学习的动机 和兴趣。这一观点被称为“效果律”, 对于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要点三
促进学习心理学的发 展
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理论对学习 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 仅为学习心理学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 础,而且为后来的学习理论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和启示。
动物实验基础
桑代克的试误说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如迷笼实验和拼图实验。这些实验观察 了动物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尝试和错误策略,从而为该理论提供了实证 支持。
02
桑代克的“试误说”理论概述
定义与基本观点
定义
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和错误的过程来完成的,即 学习者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的反应,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学习原则
练习律
学习者在某一情境中反复尝试某种行为,会提高该行 为被正确执行的可能性。
准备律
当学习者对某一情境有足够的准备时,学习效果会更 好。
效果律
当学习者对某一行为的结果感到满意时,会增强该行 为被重复的可能性。
学习阶段
感知阶段
学习者通过观察、感知外界刺激,形成初步 的印象和认知。
巩固阶段
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将所学知识或 技能巩固在脑海中。
案例描述
理论应用
将“试误说”学习理论应用于案例分 析中,解释动物学习行为背后的机制 和原理,进一步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 和普适性。
详细描述动物在实验中的学习过程, 包括尝试、错误、纠正等环节,以及 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
05
“试误说”的贡献与局限性
理论贡献
要点一
强调学习过程是尝试 与错误的过程
心理学桑代克学习理论课件
sa
感谢 聆听
Thanks
减弱或遗忘
启示
1.熟能生巧;
2.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不可取。
如:题海战术
在
3.科学地复习,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效果律(Law of Effect):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 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 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 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 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 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 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 而不大强调惩罚。
3. 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 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
4.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行为训练问题。
缺点:
1. 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没有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加以区分。
2.桑代克的整个学习理论具有机械主义色 彩,忽视了人类的内在心理环节,没有重 视内在的学习因素。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 态,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 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 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1.预习很重要。做到心中有数; 2.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启学示 习有充分的准备,
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效果更明显。
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 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 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刺激—反应 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
1.在教育中,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 2.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用奖赏,少用 惩罚; 3.. 惩罚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未必 会产生积极的反应
感谢 聆听
Thanks
减弱或遗忘
启示
1.熟能生巧;
2.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不可取。
如:题海战术
在
3.科学地复习,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效果律(Law of Effect):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 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 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 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 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 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 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 而不大强调惩罚。
3. 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 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
4.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行为训练问题。
缺点:
1. 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没有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加以区分。
2.桑代克的整个学习理论具有机械主义色 彩,忽视了人类的内在心理环节,没有重 视内在的学习因素。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 态,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 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 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1.预习很重要。做到心中有数; 2.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启学示 习有充分的准备,
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效果更明显。
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 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 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刺激—反应 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
1.在教育中,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 2.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用奖赏,少用 惩罚; 3.. 惩罚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未必 会产生积极的反应
桑代克教育理论
爱德华· 李·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
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
列学习的定律,包括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9年8月9日逝
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 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
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因为
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能 增强。
3.效果律
这个定律强调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 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
世。代表作《动物智慧》、《智力测验》等。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 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 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 子附近放着一条新鲜鱼,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 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鲜鱼。饥饿 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 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
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
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谢谢~
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并记录每次 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 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 猫的学习曲线。左图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 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 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 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 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 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 为“试误说”。
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
列学习的定律,包括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9年8月9日逝
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 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
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因为
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能 增强。
3.效果律
这个定律强调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 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
世。代表作《动物智慧》、《智力测验》等。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 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 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 子附近放着一条新鲜鱼,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 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鲜鱼。饥饿 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 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
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
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谢谢~
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并记录每次 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 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 猫的学习曲线。左图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 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 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 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 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 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 为“试误说”。
桑代克学习理论试讲.ppt
二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一效果律二准备律二准备律三练习律一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而厌烦的结果则减弱联结
教育心理学
主讲: 洪显利(教育学院) 学生: 08级教育学专业
桑代克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E.R.希尔加德
知识链结
❖ 鲍尔、希尔加德著.《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7
❖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
❖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 谢桂英.运用“试误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池州师专学报, 1995.1
❖ (6 + 6 * 6)÷ 6 = 7
❖ 6 +(6 + 6)÷ 6 = 8
想一想,说一说
❖ 1.小组同学共解出了几道题,求得各题 的结果前各试误了多少次?
❖ 2.解题过程反映了桑代克的哪些观点?
思考与练习
❖ 1.如何评价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2.案例分析——招聘会上的困惑:“谁会英语”? ❖ 人才市场一般是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可参
❖一、关于学习实 质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学习的实 质是经过试误在 刺激与反应之间 形成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二、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一)效果律 •(二)准备律 •(三)练习律
(一)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 与反应之间联结 加强或减弱受到 反应结果的影响, 喜悦的结果加强 联结,而厌烦的 结果则减弱联结。
❖在近半个世纪里,有一种学习理论,虽然 受到了许多攻击,树立了许多敌对的理论, 但是它却支配着美国的心理学界,这就是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主讲: 洪显利(教育学院) 学生: 08级教育学专业
桑代克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E.R.希尔加德
知识链结
❖ 鲍尔、希尔加德著.《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7
❖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
❖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 谢桂英.运用“试误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池州师专学报, 1995.1
❖ (6 + 6 * 6)÷ 6 = 7
❖ 6 +(6 + 6)÷ 6 = 8
想一想,说一说
❖ 1.小组同学共解出了几道题,求得各题 的结果前各试误了多少次?
❖ 2.解题过程反映了桑代克的哪些观点?
思考与练习
❖ 1.如何评价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 2.案例分析——招聘会上的困惑:“谁会英语”? ❖ 人才市场一般是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可参
❖一、关于学习实 质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学习的实 质是经过试误在 刺激与反应之间 形成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二、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一)效果律 •(二)准备律 •(三)练习律
(一)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 与反应之间联结 加强或减弱受到 反应结果的影响, 喜悦的结果加强 联结,而厌烦的 结果则减弱联结。
❖在近半个世纪里,有一种学习理论,虽然 受到了许多攻击,树立了许多敌对的理论, 但是它却支配着美国的心理学界,这就是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三.数学符号语言学习与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论
(一)符号语言的习得过程
实物刺激(UCS) 视觉形象(UCR)
实物的表象(UCR1)
实物的语音刺激(CS)
实物刺激(UCS)
பைடு நூலகம்
实物的表象(UCR1)
第一个条件反射:
实物的语音(CS)—— 实物的表象(C R1)
(听到就想起来)
2020/2/4
第二个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同化律,联想性转换律
3. 通过揭示错误、剖析错
四.试误学习理论与数学学习 (一)学习规律的运用
误、改正错误和反思错误来 减少和消除错误反应,强化 正确反应.
准备律,效果律
五.拓展了教育观和学习观
2020/2/4
* 学习就是在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建立联系. * 教育就是要
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根据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 以由类似于原来的条件刺激引发. 这是学生经常 出错的真正原因.
要克服由泛化律引起的错误反应,关键是对刺 激信号意义的辨别.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正确辨别刺激信 号的意义,将数学概念、法则、原理的本质属性 作为条件刺激予以强化,避免错误的反应,通过 不断强化而防止条件反射的消退.
*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 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
2020/2/4
思考题: 1.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2. 举例说明什么是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3. 请运用“试误”学习理论来分析一个具体的数
学解题的思路探索过程.
2020/2/4
第二节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这样她就会因为习惯和害怕失去和你在一起。
2020/2/4
桑代克教育理论 PPT
行为主义
巴普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 John.H.Waston ) E.L.Thorndike)
斯金纳(B.f.Skinner ) 班杜拉 ( Albert Bandura )
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1学习的定义 ➢2桑代克学习定律 ➢3桑代克的评价
➢个人简介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 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 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 子附近放着一条新鲜鱼,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 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鲜鱼。饥饿 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 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 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谢谢~
3Hale Waihona Puke 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 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 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 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桑代 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 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 而不大强调惩罚。
➢桑代克的评价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 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 心理学的奠基人。 2.缺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具有机械性。他只 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把它分 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
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桑代克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的联结
巴普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 John.H.Waston ) E.L.Thorndike)
斯金纳(B.f.Skinner ) 班杜拉 ( Albert Bandura )
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1学习的定义 ➢2桑代克学习定律 ➢3桑代克的评价
➢个人简介
➢饿猫开迷箱实验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 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 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 子附近放着一条新鲜鱼,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 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鲜鱼。饥饿 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 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 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谢谢~
3Hale Waihona Puke 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 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 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 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桑代 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 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 而不大强调惩罚。
➢桑代克的评价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 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 心理学的奠基人。 2.缺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具有机械性。他只 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把它分 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
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桑代克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的联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相属关系,那么在它们之间就比较容易形成联结。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1、教学原则。正规的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良好的习惯。 (1)习惯需要培养,不要期望习惯会自己养成。 (2)谨防形成以后必须解除的习惯。 (3)如果一个习惯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没有
必要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习惯。 (4)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要按以后所需要
测验和教育测验,成为当时这个运动的领袖。
二、桑代克生平和著作
桑代克,爱德华·李 (Thorndike,Edward
Lee 1874-1949)美国心 理学家,动物心理实 验的开创者,联结主 义的建立者,教育心 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874年8月31日出生 于马萨诸塞州的威廉 斯堡。中学毕业后先 进威斯莱大学,1895 年获该校文学士学位。
2、桑代克在承认又否认内部心灵的问题上 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五、参考书目
1、《人类的学习》,桑代克著 李月甫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著 上海教育出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四)桑代克理论的启示
1、激发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2、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及时表扬,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四、对桑代克理论的批评
1、桑代克是一个机械论者和遗传决定论者, 他把动物学习的研究直接用来解释人类的 学习。学习的理论简化了人类学习过程的 性质。
(一)尝试错误学习 3、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的联结。学习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而 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把消除了动物与人之间的差异,把动物 的学习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上。并且认为人 类学习是无意识的。(人的学习实验:形 成一个数的概念)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版社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4、其他原理
(1)多重反应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 (2)定势律——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境,
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况或瞌睡程度等。 (3)选择性反应——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
桑代克生平
他在该校继续用猫和狗等作被试,进行动物心理实验,并 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笼。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以《动 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899年任哥伦比亚师范学院讲师,1901年升为心理学副 教授,1903年升任教授,直至1940年退休。桑代克拉任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职后,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他的动 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且越来越多地用人作为 被试。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 领域。1903年出版第一部教育心理学的专著,接着创办第 一份教育心理学期刊,后来又研究心理测验。1942年他返 回哈佛大学,任詹姆斯讲座,以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 鸡实验的大师。随后他继续积极从事心理、教育的研究工 作,直至1949年8月9日在纽约州逝世。
桑代克生平
桑 代克对心理学的兴趣是他在威斯莱大学临毕业前一 年读了W.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以后引起的。同年 转入哈佛大学,为詹姆斯的授业弟子,并与后来成名 的R.S.伍德沃斯同学。桑代克得到詹姆斯的支持开始 动物学习心理实验——小鸡走迷津的训练。1896年在 该校获第二个文学士学位。1897年获硕士学位。桑代 克未曾在哈佛完成博士学业。他由于私人原因——有 个青年女子没能报答他的强烈的爱情(但他后来还是 娶了该女子),使其为驱遗自己的沮丧而向哥伦比亚 大学的J.M.卡特尔求助离开波士顿区。不久他得到卡 特尔的帮助,带着他的两只受过最好训练的小鸡到了 纽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一)尝试错误学习 2、尝试错误理论 (1)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
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物 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 的尝试错误理论。 (2)动物的学习就是从各种刺激——反应 中挑选那些导致成功的刺激反应型(联 结)。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桑代克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潘建华
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一、学习目标: 能够陈述并评价桑代克的主要理论观点 二、学习内容: (一)桑代克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学习的意
义) (二)生平和著作 (三)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教学含义 (四)对桑代克理论的批评 (五)参考资料
一、桑代克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学
的方式来培养习惯。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2、课程的安排 课程安排的一些技巧:(1)课程安排应注重实用,课程
安排在能够使用的时候或很快就要使用之前。 (2)课程安排在学习者意识到需要用它作为达到某种实
际目的的手段时 (3)课程安排在难易程度上与学习者的能力最符合时。 (4)当课程与学习者的水平、情绪类型、趣味最相称时,
桑代克主要著作
1、《心理学纲要》(1905) 2、《动物智慧》(1911) 3、《教育行政》(1913) 4、《教育心理学》(1903,后来第2版扩展为3
卷本,1913) 5、《成人的学习》(1928) 6、《人类的学习》(1931) 7、《学习要义》(1932) 8、《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
(2)使用律和失用律 (3)练习律的修正: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
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力量。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 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 习。因此把练习律并入效果律之中。 3、准备律——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 则。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 否已作好准备有关。
1、效果律(1)定义指在对同一情境所作的若干反应中, 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
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把与这种
情境相联结。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 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
(2)正强化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 学习就会发 生。
负强化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
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2)效果律的修正 ——认为效果律只是正向起作用的。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2、练习律——(1)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桑代克认为,练习次数的多寡,影响刺激和反应 之间练习的稳固程度。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一)尝试错误学习 1、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猫走迷笼实验最为著名。桑代 克发现13只猫中有11只被放入 迷笼后都有一种逃脱拘束的行 为。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 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许多 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 开门的装置,逃出来获得了食 物。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以后, 无效的动作逐渐减少,而导致 成功的动作则逐渐保留下来, 最后猫在放入迷笼后就立刻能 用一定的方式打开笼门。
习的意义)
1、桑代克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和他自己研究的成 果,在191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 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心理学说的建立者。 3、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心理。(用实
验的研究代替自然的观察) 4、桑代克致力于心理测验运动,设计过很多心理
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 (4)同化律——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
往是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 (5)联想性转换——有机体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换
成对一 新的刺激的反应。 (6)所属性原理——如果学习者认识到两个项目在某一方面彼此具
学习者的本能和意志品质是最活跃的。 (5)当安排在某种学习之前最能促进这种学习和安排在
这种学习之后不久最有利于这种学习时都可以安排这个课 程。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3、相同要素说(迁移) (1)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桑代克认为,一个联结的增强或减弱 导致另一个联结产生类似变化的程度。 (2)相同要素说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 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 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1、教学原则。正规的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良好的习惯。 (1)习惯需要培养,不要期望习惯会自己养成。 (2)谨防形成以后必须解除的习惯。 (3)如果一个习惯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没有
必要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习惯。 (4)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要按以后所需要
测验和教育测验,成为当时这个运动的领袖。
二、桑代克生平和著作
桑代克,爱德华·李 (Thorndike,Edward
Lee 1874-1949)美国心 理学家,动物心理实 验的开创者,联结主 义的建立者,教育心 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874年8月31日出生 于马萨诸塞州的威廉 斯堡。中学毕业后先 进威斯莱大学,1895 年获该校文学士学位。
2、桑代克在承认又否认内部心灵的问题上 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五、参考书目
1、《人类的学习》,桑代克著 李月甫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著 上海教育出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四)桑代克理论的启示
1、激发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2、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及时表扬,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四、对桑代克理论的批评
1、桑代克是一个机械论者和遗传决定论者, 他把动物学习的研究直接用来解释人类的 学习。学习的理论简化了人类学习过程的 性质。
(一)尝试错误学习 3、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的联结。学习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而 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把消除了动物与人之间的差异,把动物 的学习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上。并且认为人 类学习是无意识的。(人的学习实验:形 成一个数的概念)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版社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4、其他原理
(1)多重反应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 (2)定势律——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境,
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况或瞌睡程度等。 (3)选择性反应——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
桑代克生平
他在该校继续用猫和狗等作被试,进行动物心理实验,并 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笼。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以《动 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899年任哥伦比亚师范学院讲师,1901年升为心理学副 教授,1903年升任教授,直至1940年退休。桑代克拉任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职后,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他的动 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且越来越多地用人作为 被试。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 领域。1903年出版第一部教育心理学的专著,接着创办第 一份教育心理学期刊,后来又研究心理测验。1942年他返 回哈佛大学,任詹姆斯讲座,以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 鸡实验的大师。随后他继续积极从事心理、教育的研究工 作,直至1949年8月9日在纽约州逝世。
桑代克生平
桑 代克对心理学的兴趣是他在威斯莱大学临毕业前一 年读了W.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以后引起的。同年 转入哈佛大学,为詹姆斯的授业弟子,并与后来成名 的R.S.伍德沃斯同学。桑代克得到詹姆斯的支持开始 动物学习心理实验——小鸡走迷津的训练。1896年在 该校获第二个文学士学位。1897年获硕士学位。桑代 克未曾在哈佛完成博士学业。他由于私人原因——有 个青年女子没能报答他的强烈的爱情(但他后来还是 娶了该女子),使其为驱遗自己的沮丧而向哥伦比亚 大学的J.M.卡特尔求助离开波士顿区。不久他得到卡 特尔的帮助,带着他的两只受过最好训练的小鸡到了 纽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一)尝试错误学习 2、尝试错误理论 (1)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
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物 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 的尝试错误理论。 (2)动物的学习就是从各种刺激——反应 中挑选那些导致成功的刺激反应型(联 结)。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桑代克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潘建华
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一、学习目标: 能够陈述并评价桑代克的主要理论观点 二、学习内容: (一)桑代克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学习的意
义) (二)生平和著作 (三)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教学含义 (四)对桑代克理论的批评 (五)参考资料
一、桑代克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学
的方式来培养习惯。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2、课程的安排 课程安排的一些技巧:(1)课程安排应注重实用,课程
安排在能够使用的时候或很快就要使用之前。 (2)课程安排在学习者意识到需要用它作为达到某种实
际目的的手段时 (3)课程安排在难易程度上与学习者的能力最符合时。 (4)当课程与学习者的水平、情绪类型、趣味最相称时,
桑代克主要著作
1、《心理学纲要》(1905) 2、《动物智慧》(1911) 3、《教育行政》(1913) 4、《教育心理学》(1903,后来第2版扩展为3
卷本,1913) 5、《成人的学习》(1928) 6、《人类的学习》(1931) 7、《学习要义》(1932) 8、《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
(2)使用律和失用律 (3)练习律的修正: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
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力量。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 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 习。因此把练习律并入效果律之中。 3、准备律——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 则。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 否已作好准备有关。
1、效果律(1)定义指在对同一情境所作的若干反应中, 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
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把与这种
情境相联结。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 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
(2)正强化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 学习就会发 生。
负强化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
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2)效果律的修正 ——认为效果律只是正向起作用的。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二)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2、练习律——(1)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桑代克认为,练习次数的多寡,影响刺激和反应 之间练习的稳固程度。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一)尝试错误学习 1、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猫走迷笼实验最为著名。桑代 克发现13只猫中有11只被放入 迷笼后都有一种逃脱拘束的行 为。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 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许多 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 开门的装置,逃出来获得了食 物。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以后, 无效的动作逐渐减少,而导致 成功的动作则逐渐保留下来, 最后猫在放入迷笼后就立刻能 用一定的方式打开笼门。
习的意义)
1、桑代克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和他自己研究的成 果,在191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 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心理学说的建立者。 3、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心理。(用实
验的研究代替自然的观察) 4、桑代克致力于心理测验运动,设计过很多心理
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 (4)同化律——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
往是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 (5)联想性转换——有机体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换
成对一 新的刺激的反应。 (6)所属性原理——如果学习者认识到两个项目在某一方面彼此具
学习者的本能和意志品质是最活跃的。 (5)当安排在某种学习之前最能促进这种学习和安排在
这种学习之后不久最有利于这种学习时都可以安排这个课 程。
三、桑代克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三)教学原理 3、相同要素说(迁移) (1)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桑代克认为,一个联结的增强或减弱 导致另一个联结产生类似变化的程度。 (2)相同要素说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 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 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