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1
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学习古代诗文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古诗文的体裁、常见修辞手法和主题内容。
一、古代诗文体裁1. 诗歌:古代诗歌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近体诗以唐代为代表,较为自由丰富,例如杜甫、李白的诗作。
2. 文言文:古代散文主要以文言文为主,包括传记、小品文、赋文等。
例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二、古代诗文常见修辞手法1. 对仗: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音、字或词的重复、反复安排来创造韵律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重复使用“明月光”和“地上霜”形成对仗。
2. 比拟: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比拟手法有“如”“似”“若”等。
例如《静夜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将风比作昨夜的感受,表达出孤独的感觉。
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通过描写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壮丽的景色。
4. 叠句:叠句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重复出现,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木兰诗》中的“不闻父母言,但闻黄河鬼神哭”,通过叠句的方式强调木兰的英勇和孝顺。
三、古代诗文的主题内容1. 自然美:古代诗文经常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例如《静夜思》通过描写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2. 人生哲理:古代诗文中经常通过描写人生哲理来启迪读者的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3. 社会风情: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表达对社会风情的观察和思考。
如《木兰诗》通过描写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勇敢和孝顺的赞美。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1、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1、 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 诗人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一般有下面几种 形象类型。
(与情感类题型具有一定互通性)(1) (2) (3) (4) (5) (6)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3、 分析思路,技法解密(1) (2) (3) (4)4、 答题步骤: 形象集中统一 (1) 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
(3)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形象特点多样(1) 特点1+分析+意义(2) 特点1+分析+意义(3) 特点1+分析+意义(二) 景物形象1、 答题思路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2、 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只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土的形象。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分析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o(三)事物形象1、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按照体裁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
五言即每句诗有五个字,七言即每句诗有七个字,而律诗则是按照特定的音律要求创作的。
二、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常用的韵律有平仄、押韵、对仗等。
平仄指的是句子中字音的轻重,押韵指的是诗句中相同或相近的音韵,对仗指的是诗句中的意思相互呼应或相互补充。
三、诗歌的意象与表达古代诗歌以意象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关注诗句中出现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古代诗歌在形式上有诗体、诗句和诗句之间的对仗等特点,而在语言和意境方面则强调表现力和抒情性。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对优美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鉴赏古代名篇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名篇,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等。
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名篇,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动力。
六、写作与创作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开拓视野,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一、诗歌鉴赏纲要(一)主要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1、借景抒情诗(从写作目的上划分):悟景(境)析情。
2、咏史怀古诗(从写作性质上划分):①感慨兴衰;②寄托哀思;③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①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寄寓人生感慨;②对亲朋、好友、爱人等的思念;③美人迟暮。
4、山水田园诗(从写作对象上划分):以境寄情(向往与厌恶)。
5、托物言志诗(从写作技巧上划分):①描写物之特征,摄取物之神韵、品性;②寄寓情感;③物人合一。
托物言志诗,通过三种技巧的共同运用达到表达心志、情操等目的。
6、边塞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①抒写将士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②抒写边塞军旅生活,传达将士们的思念之情;③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
(二)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三)诗歌鉴赏内容要点1、形象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图画,一般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①人形象,包括人物的品质、情操和思想感情;诗中的“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②景(环境)之特点;③物形象(咏物诗):物之特征。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表达技巧①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③创作方法:赋、比、兴;④表现手法: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烘托);⑤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或双关)等;⑥用典(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⑦调用角度,如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等。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三)鉴赏景物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诗歌的“炼字”艺术
1.动词
2.形容词
(二)诗歌的诗眼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夸张
4.借代(其他提一下,不举例)
(二)表达方式
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2.描写技巧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动静结合
(4)细节描写
(三)表现手法
1.衬托
2.对比
3.象征
4.比兴
5.渲染
6.烘托
7.用典
(四)鉴赏构思立意技巧
1.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2.以小见大
3.以景结情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送别抒怀诗(二)羁旅思乡诗(三)山水田园诗(四)怀古咏史诗(五)民生疾苦诗。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
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1(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2:4、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5、常见作品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1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考点及注意点考纲要求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二、整体鉴赏方略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炭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1.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古文、古骈文、古辞、古乐府等不同
形式的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诗歌体裁:古代诗歌有律诗、绝句、词、曲、辞等不同的体裁。
律诗的韵律严谨,
有五、七言律诗之分;绝句是四句的小诗,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词
是由音乐发展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多用于表达情感;曲是以曲调和歌唱为基础的一
种诗歌形式;辞是古代宫廷史书的一种形式,多用于纪实性的记述。
2. 韵律格律: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韵律和格律。
韵律是指诗歌中的平仄、押韵等音韵
特征,格律是指诗歌中的长度、断句、停顿等句法结构。
韵律和格律的运用对于诗歌
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起到重要作用。
3. 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常使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
意象是以物体
或形象等具体感观形式来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意境则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
表达,给人以美感和联想的情景感受。
4. 诗歌题材和主题:古代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多种多样,既有描写自然山水、表达情感
的田园诗,也有歌颂爱情、抒发壮志的边塞诗,还有表达社会思考和政治抒发的辞章。
了解诗歌题材和主题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寓意。
5. 作者背景和诗歌流派:古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因素对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有着深远的
影响。
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同时,不同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如唐代的\。
歌鉴赏全接触: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考点及注意点考纲要求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地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地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地思想内容和作者地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地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地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地含义.诗歌中地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地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地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地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地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②概括诗歌地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地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地考查,透视考生地整体概括能力.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地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地产物,同一事物,作者地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地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地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地思想情感.④鉴赏诗歌地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地,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地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地文学品位.⑤评价文学作品地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地评价属于创造思维地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地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地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地思想内二、整体鉴赏方略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地表现技巧及意境地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地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地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地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古诗地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地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地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地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地作品,例如李白地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地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地豪放词,戴复古地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地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地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地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地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地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地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地基本前提.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地情感.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地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地“情语”指直抒胸臆地词句,是诗中地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地情感脉络.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二)——诗词鉴赏地术语及运用编写:陈庆元审核:孙高荣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三)——答题思路及步骤编写:陈庆元审核:孙高荣考点一: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典诗歌中地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地意旨,寄托着复杂地情感,暗示着深刻地哲理,文学作品地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地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地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地“形象”.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地诗歌来说,诗歌中地“景”“物”就是诗歌地形象.1、叙事诗中人物形象鉴赏地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地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答案组织范式①明确诗中地形象是什么;②形象地基本特征有哪些;③形象地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写景诗歌形象鉴赏地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①抓住并概括景物地共同特征(2)答案组织模式①描绘诗中展现地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地主要景物,用自己地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地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地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地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地情怀”是不行地,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一、炼字型鉴赏题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地字地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地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地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地感情.二、语言鉴赏题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地语言风格.谈谈此诗地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地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地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地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陶渊明地朴素自然杜甫地沉郁顿挫白居易地通俗易懂李白地豪迈飘逸王昌龄地雄健高昂杜牧地清健俊爽李商隐地朦胧隐晦王维地诗画一体温庭筠地绮丽香艳高适地悲壮苍凉李清照地缠绵悱恻陆游地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地奇崛险怪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地艺术效果+所表现地诗人地感情.三、关键字词赏析题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地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地线索,全诗地感情基调、全诗地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地把握程度.考点三: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地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一)、古代诗词中常见地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地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地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地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词》、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地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地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地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地抱负,大有澄清天下地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地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地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地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地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地悲叹如:苏轼《水调词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地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地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地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地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地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地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词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地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地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地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地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地构思新颖,淡写朋友地离情别绪,重写自己地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地江雨和孤峙地楚山,烘托送别时地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地问题1、了解作家地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地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地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地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地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地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地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地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地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地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地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地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地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地深切地思念,但更多地是同仇敌忾地愤慨,保家卫国地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地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地气象,在知识分子地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地前面都有一个不长地“序”,有地交代了创作地年代,有地交代了创作地缘由,有地交代了创作地经过,有地交代了创作地背景,有地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地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地,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地思想感情不是单一地,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地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地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地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地,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地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地创作.(三)、鉴赏古代诗歌地一般步骤.A.描写了什么形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考点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地具体而又特殊地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1)抒情手段.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地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1、创作方法:赋、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3)用典.鉴赏诗歌地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地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地作用.用典地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地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地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4)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地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地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地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1、不同地风格有不同地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地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地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地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地生活与追求.代表地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地独特地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3、不同类型地诗有不同地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地八种修辞手法,考查地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地艺术手法,分析修辞地艺术效果.这在各种参考书中述说详备,兹不赘述.【常用方法】因为表达技巧所涵盖地内容较为芜杂,在考查时考生一时不易把握,所以命题者一般不会笼统地要求“鉴赏这首诗地表达技巧”,而是问得较为详细,如“鉴赏这首诗地表现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地分辨还不够清楚).如果遇到问得比较笼统地题目,考生一定要熟记上面知识网络中地六个方面,在写短评时,选择重点进行评论.具体地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然后具体地条分缕析。
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景物形象:(物象)1、景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点面、由整体到局部); 组合方式3、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5、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 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
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6、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 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7、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壮美、雄浑壮阔、高阔深远,优美、生机勃勃、恬静优美、恬淡的美、清新,孤寂冷清、萧瑟凄凉;8、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9、感情。
语言提要词语——句子——篇章——技巧——风格——作用——意境或情感——答题步骤1、内容:形象语言,情感语言。
2、形式①词语的选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色彩词用得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
②句式的选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倒装句)。
③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④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借代、用典、反问、对偶、衬托、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对象:人事景物。
内容:语言、行动、心理、肖像、景物、细节。
技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面侧面、白描工笔、明暗结合、铺陈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讽今)。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流传千年,代代传诵。
在这些古代诗歌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涵义,以及卓越的艺术功底。
以下是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的类型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咏物诗、写景诗、豪放诗等。
按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四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双调词等。
二、四种修辞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其中,四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对仗和借代。
比喻是通过比较的手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夸张则是夸大事物的形象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对仗是诗句中呼应、对应的手法;借代则是通过借用一个特定的词来代指其他事物。
三、韵律格律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格律而著名。
其中最常用的格律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一般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韵脚分别为仄仄平平仄;七言绝句一般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韵脚分别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意境和写景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以其深远的意境和生动的写景手法而饱受赞誉。
古代诗人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静夜思》中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五、兼具思想性的诗歌作品中国古代诗歌既有其艺术品味,又兼具深刻的思想性。
古代诗人借助诗歌这个载体,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杜甫在《登高》中以壮怀激烈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悲愤和对时局的关切。
六、古典名篇的欣赏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经典名篇,这些名篇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被广泛传诵。
像《离骚》、《长恨歌》、《水调歌头》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格律、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
通过赏析古代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才华横溢,还能窥探到古人的情感和人生哲思。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备战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古诗文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阅读第一讲:古代诗歌鉴赏有关知识(一)有关诗歌基本知识整合梳理表一古代诗歌基本知识概念主题(主旨)主题(主旨)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意境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苍茫、高远等。
中考试题中的“画面描述”题便是。
分类从形式上诗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②乐府诗:歌、行、吟、引、曲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五绝、七绝词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曲①小令;②套数按题材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怀古诗、宫怨诗等按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于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寓情于景间接抒情的一种。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一种。
借景抒情即借助于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
其特点是: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
如《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写景物描写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
如《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只在长篇叙事诗中,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描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议论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叙事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写作手法见[表二]修辞方法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鉴赏古代诗歌更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途径。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诗作,欣赏其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一些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关的解析和示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
1. 诗歌的格律与韵律古代诗歌的格律与韵律是古人对音韵的追求和诗歌的组织形式。
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同的格律和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这些格律和韵律的运用给诗歌带来了优美的韵律感,使诗句更加流畅婉转。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追求。
其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押韵的运用使整首诗的语言流畅优美,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感官、想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花、月、山水等。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出现了月亮的意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运用了夜色、月光、牵牛织女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 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通过将雨水比喻为“好雨”,并描述雨水的降临给大地带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4.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和情节,诗人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意境是激昂奔放的,主题是表达猎人的豪情壮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诗的基本知识1绝句:绝句一共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绝句第三句没有韵脚。
2律诗:律诗共有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额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颂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偶句(二、四、六、八)都押韵。
3词: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词牌,有的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双调的词分上、下阕。
4曲: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5诗的特征: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考试中所涉及的方面1内容1.1思想内容:1.1.1内容:人事、景物——样子、特征1.1.2思想:(理性认识)、感情(倾向、情绪状态)1.2不同类型1.2.1对象:1.2.1.1写人:《蜀相》(杜甫)1.2.1.2叙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2.1.3绘景:《敕勒川》(北朝民歌)1.2.1.4咏物:《巧灰吟》(于谦)1.2.2题材1.2.2.1送别:《别董大》(高适)1.2.2.2羁旅思乡:《商山早行》(温庭筠)1.2.2.3边塞征戍:《从军行》(王昌龄)1.2.2.4山水田园:《山居秋暝》(王维)1.2.2.5闺怨:《闺怨》(王昌龄)1.2.2.6咏怀1.2.2.6.1咏物:《石灰吟》(于谦)1.2.2.6.2怀人:《蜀相》(杜甫)1.2.2.6.3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题乌江亭》(杜牧)2语言2.1特点2.1.1凝练(紧凑简练)2.1.2表现力强(广搏的代表性、丰富的暗示性)2.1.3含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2.1.4音乐性(节奏、韵律)2.2风格2.2.1哀婉、沉郁、质朴2.2.2平淡、典雅、明快2.2.3清新、豪放、雄浑3表达技巧3.1表达方式3.1.1记叙:“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作孤石苦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考点及注意点考纲要求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二、整体鉴赏方略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
一般而言,五要注意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
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二)——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三)——答题思路及步骤考点一: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
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1、叙事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答案组织范式①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①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2)答案组织模式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一、炼字型鉴赏题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语言鉴赏题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三、关键字词赏析题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考点三: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词》、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词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词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考点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