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
(小学教育)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上海和上海人的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文化的赞赏之情,培养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最近有个朋友来上海,如果让你做一回导游,你会带他去哪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预设: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馆、外滩、城隍庙、上海弄堂……看来大家都很热爱上海,对体现上海特色的地方如数家珍。
大家不仅说到繁华热闹的新上海,还想到了上海风情的老上海。
作家陈丹燕就选择了“怀旧”路线,推荐我们去看看上海老弄堂。
2、(展示上海弄堂照片)看完照片,你对上海弄堂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预设:上海的弄堂破旧、杂乱、狭小……3、大家的这种第一印象,并不代表上海弄堂的全貌,这只是它的一面,上海弄堂的另一面要通过学习《上海的弄堂》这篇课文才能深入了解。
让我们起走进海派作家陈丹燕笔下的“上海弄堂”,跟着她一起去感受上海弄堂生活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强烈推荐”我们要“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明确:第2、4、14节中几句话,总而言之,弄堂能代表真实的上海人的生活。
用第7节的一句话来说,弄堂生活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上海弄堂的特点?明确:弄堂生活、弄堂历史、弄堂里的上海人。
其中详写弄堂生活。
(三)品读课文,深入分析1、再读课文,圈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上海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的看法)预设:第3节“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在弄堂里人们不见怪的”——弄堂人们日常生活不拘小节;第5节“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飘出来炖鸡的香气”——追求生活情调和享受;第5节“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是今年大街上时髦的式样”——实在的底色上有对时尚的追求;第5节“你看见路上头发如瀑布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生活平实、要面子;第5节“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口,乒乒地敲着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橡皮,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生活要面子、实在中透着精致;第6节“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
语文主题策略部编六年级下《各具特色的民居》+《上海的弄堂》课件
时髦的式样。
品读句子,诵读积累
3.你看见路上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
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
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
发冒出热气来。
品读句子,诵读积累
4.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着
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橡皮,旁
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 ,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 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
达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句子,诵读积累
1.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
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 在弄堂里人们是不见怪的。
品读句子,诵读积累
2.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 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
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
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这是今年大街上
六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4《各具特色的民居》
比较民居特点
民居
内容
地理位置 建筑原因 特点 建筑材料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布局结构
文化特征
民居 内容
客家民居
地理位置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 山峻岭中。 建筑原因 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 人的排挤。
傣家竹楼
在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 地的油棕林中。 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离地七八 尺处 铺楼板或竹篾;以前屋顶是草排 或木片,近年来改用瓦顶。 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内 部进门是一间堂屋,中间铺竹席 ,两侧用木板或竹篾隔成卧室。 一家盖房,全家帮忙。举行架竹 楼仪式,唱贺新房的曲子,保吉 祥、平安,家道兴旺。
特点
建筑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 、木条作筋骨。 布局结构 营垒式建筑;大多为三 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 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不分贫富、贵贱 ,友好相助。
(精品文档)民居欣赏上海弄堂PPT演示课件
• 由于进深浅,面积小,室内净高压缩在2.4m以下,使层高与进深、面 积形成较恰当的比例
• 房屋的横向轮廓线体现出前后高低、主次分明的局面
优势:
• 附屋与正屋形成高低错落,为后排建筑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有利
• 正屋楼梯需采用长短跑L形楼梯,它的中间平台可以作为亭子间的出 入口(节省交通面积,使正屋和亭子间不在同一高度上,以减少干扰)
上海
弄堂
.
建筑1401 董之琦 14418100129 建筑1402 江周圆 14404500133 1 指导老师:唐西娅
Contents
• • • • • • 里弄民居的起源、历史发展演变时间轴 各类民居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 民居结构 艺术形式 里弄民居在设计中的应用
.
2
石库门住宅形式淘汰, 天井→绿化庭院,长条式→半 独立式,花园里弄民居、公寓 式里弄
• 民居的开间跨距约为3.6-4.2m,进深为16m左右
• 正面入口处是一堵高约为5.4m的围墙,大门镶嵌于围墙中间,采用 1.5m宽,2.5m高的双扇内开石库门(石料为门框,木料为门扇) • 客堂面向天井,设置统排落地长窗,臼式铰链,拆装方便 • 扩大空间的多功能处理手法,适合我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 厢房前部向天井开窗,中、后部向客堂及楼梯间开门,向后天井开窗 • 楼梯大多采用单跑梯段直上二楼,二层楼梯间向前楼及两侧厢房开门, 楼梯间兼做楼层过道 • 正屋后部为附屋,附屋采用单坡斜屋顶平房 • 后天井将正屋和附屋完全分开,进深仅为1.2-1.5m • 附屋部分深度3-4m
• 里弄这种空间设计,比较贴近中国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
25
• 大多数为三层,少数为二层,也有假三层假四层
• 开间有单开间,间半式及二开间及三种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生活文化探析
弄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海弄堂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弄堂文化在当代上海的传承方式
弄堂文化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未来弄堂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弄堂的社会影响
PART FIVE
弄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风格
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推动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生活方式:弄堂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他们共享公共空间,如厨房、卫生间等,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文化交流:弄堂生活促进了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背景的人们在这里相互了解、融合。
弄堂的文化内涵
PART FOUR
弄堂建筑的文化特点
石库门建筑:具有江南民居特色,体现了上海传统建筑风格
PART ONE
弄堂的历史背景
PART TWO
上海弄堂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弄堂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石库门建筑
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移民涌入上海,形成了庞大的弄堂群
上海弄堂在建筑风格和居住方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弄堂生活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上海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
单击添加标题
挖掘深刻的社会意义:弄堂生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文学作品通过反映弄堂生活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反映上海历史与文化:弄堂作为上海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上海历史与文化的缩影,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上海的过去与现在。
单击添加标题
文学作品中弄堂文化的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通过对弄堂环境、人物、风俗等细节的刻画,展现弄堂生活的真实面貌。
上海的弄堂PPT教学课件
• 一、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中的词句及富有情 趣的生活情景描写,理解作者所叙述的上 海弄堂生活的特点;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 行间的情感,深入了解上海,并激发学生 对上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 所叙述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的形象,突出他们“安详实用,不卑不亢,不过分的崇尚新
派”的生活观念。
• 5.第7段最后的“底色”,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本色,本来面貌。
• 6.《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弄堂》在选材、立意、构思 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什么不同?
• 两篇文章,揭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的特点,但《北京的胡 同》则进一步指出这种文化的永恒性;《北京的胡同》留有 作者更多的主观感受,融进作者的留恋之情,而《上海的弄 堂》主要是作者的客观叙述,夹带着对弄堂生活情趣的赞赏。
• 1. 再读课文,继续圈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 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 感受到了上海人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 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的看法)
• 明确:弄堂里的生活安详实用、不卑不亢、实实在在等, 上海人的精明能干、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等。
• 本文写上海弄堂里的生活,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情趣的细节。如:
•
上海女人“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
踩蹋了跟的红拖鞋”;
•
“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
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
•
修鞋师傅“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
• 顾客和店主,老太太和老先生,做钟点工的保姆和女主人, 他们的神情举止各各不同。〈详见课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1)读课文,找出描写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上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异质分组法,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教学过程:一、从预习导入教师提问1、你住过或看过上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
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
”?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
让学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小组活动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2、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3、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教师小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大组交流,明确让学生进一步走入文本,理解品位,把握“从上海的弄堂,到上海弄堂的生活的环境,到上海人的特点,到上海文化”这条主线。
四、写法赏析老师在读了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似乎在看一部上海人生活的纪录片,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呢?(用了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兴趣的细节描写来写弄堂里的生活。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弄堂文化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引入、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弄堂的建筑特点和生活环境。
(2)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弄堂生活的好奇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文化在上海历史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弄堂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建筑的外部特征、内部布局以及与西方建筑的差异。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比较分析、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弄堂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弄堂建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建筑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章: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及其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如茶馆、麻将、家长里短等。
3.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1)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生活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民俗风情。
(2)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弄堂生活中的各种民俗风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俗风情在上海弄堂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弄堂里的邻里关系4.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及其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如互助、共享、关怀等。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弄堂》教案上海五四制版【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与《北京的胡同》比较写作上的异同。
2.理解作者所叙述的上海弄堂“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上海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思考之情。
【正音正字】楣méi毗pí褥rù髦máo奢侈shēchǐ蘸zhàn【词语积累】错落有致应有尽有灯红酒绿灯红酒绿丰衣足食平平静静花花绿绿不卑不亢五味俱全大富大贵飞黄腾达定定心心中规中矩香气扑鼻搬弄是非实实在在【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写上海的弄堂很多,应该去那里走走。
第二部分(第3-6段),叙述弄堂里“安详实用”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第7-10段),说明上海弄堂的形成。
第四部分(第11-13段),议论上海弄堂里的人“中规中矩”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4段),揭示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观看图片】见2005年4月18日和24日本博客的日志。
【思维训练】1.第3-7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它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情?上海弄堂里“安详实用”的日常生活。
弄堂生活。
2.本文写上海弄堂里的生活,哪些描写生动而饶有情趣?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本文写上海弄堂里的生活,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情趣的细节。
如:上海女人“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蹋了跟的红拖鞋”;“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修鞋师傅“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厨房里精细的事还是主人自己做,切白切肉,调大闸蟹的姜醋蘸料,温绍兴黄酒,然后,女主人用一张大托盘子,送到自己房间里”。
这样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上海的弄堂日常生活“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特点,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感受课文中的地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2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弄堂的地域特色。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地方方言和习俗。
2.2感受课文中的生活气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教师出示上海的弄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2学生分享对上海弄堂的了解。
2.熟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深入理解课文1.1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地方方言和习俗进行讨论。
1.2教师解释方言和习俗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
2.课堂活动2.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上海弄堂的元素进行描绘。
2.2各组分享描绘成果,全班交流。
3.课文拓展3.1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弄堂文化。
4.作业布置4.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上海弄堂的作文。
4.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附:原文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的一种独特景观。
弄堂,就是里弄的意思,是上海人居住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发展2. 弄堂的生活场景和风情3. 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三、教学重点:1. 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发展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四、教学难点:1. 弄堂文化内涵的理解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4. 观察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弄堂,发现美好。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第二课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3. 第三课时:讨论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4. 第四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弄堂,发现美好。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的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上海的弄堂》2. 图片:上海的弄堂风光、生活场景等。
3. 视频:有关上海弄堂的纪录片、电影片段等。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海的弄堂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4. 讨论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5. 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十、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搜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弄堂,亲身体验弄堂的生活氛围。
2. 邀请上海本地居民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弄堂的故事和经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3. 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方面,是否有所收获和成长?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实例和故事,增加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上海弄堂》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上海弄堂》说课稿《上海弄堂》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居住在上海弄堂的情景。
通过描述弄堂的特点、居民的生活以及弄堂里的人和物,展示了上海弄堂的风貌和民俗文化。
同时,本文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一、课文分析《上海弄堂》是一篇记事性的散文,在情感表达和描写细节上都很丰富。
课文内容简洁明了,语言明快流畅,通过描写弄堂的背景、人物以及一些典型的情景来向读者展示弄堂的魅力。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居住在上海弄堂的情景。
通过描写弄堂的气氛、建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等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弄堂的古朴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通过描述弄堂里的人和物,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特点和典型情景,了解上海弄堂的风貌和民俗文化。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说课、读课文、讨论、解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上海弄堂的风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补充学生对弄堂的了解。
2. 阅读课文: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整篇课文。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对于上海弄堂的印象和感受,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弄堂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4. 总结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弄堂的特点和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弄堂的魅力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弄堂的风貌和特点;2.理解“弄堂文化”对上海历史文化的影响;3.学习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一种地方文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弄堂文化”;2.听、读、理解、表达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上海弄堂的理解和想象;2.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上海的弄堂》教材、PPT课件;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上海弄堂的风貌和特点。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弄堂的特点,如窄巷、洗衣房、破旧房屋等。
2. 上课讲解(20分钟)教师在教材中选择“上海的弄堂”一篇文章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中讲述事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并注意其中出现的上海方言。
3. 讨论交流(30分钟)1.教师利用PPT课件来讲解弄堂文化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弄堂文化对上海的影响和特殊意义,例如:弄堂里的邻里关系、风俗习惯等;2.引导学生针对弄堂文化的实际体验,展开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列出一些问题,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参与。
例如:“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弄堂文化’存在?”等。
4. 表达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用文字表达对“上海的弄堂”的感悟和对弄堂特色文化的思考。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弄堂文化的价值:如包括对邻里关系的体贴、关心和帮助等;2.弄堂文化的表达:如包括长辈与年轻人的交流、方言的运用等;3.弄堂文化的反思:如弄堂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刚需进行的改变。
5. 作业布置(10分钟)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文章发送到班级QQ群里,并在QQ群里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价1.学生认知能力评价;2.学生表达能力评价。
上海弄堂ppt课件
、住宅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02
重建措施
新天地的重建主要包括拆除原有老旧建筑、新建高层建筑、优化公共空
间等。同时,注重保留和弘扬地区文化传统,将石库门建筑风格融入新
的建筑设计中,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03
效果评价
新天地的重建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商业价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
游客和投资者。同时,新的城市综合体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
休闲娱乐
弄堂里的居民经常一起打 牌、下棋、聊天,或者在 公共区域如天井中举行各 种小型聚会。
日常生活设施
弄堂内通常有共用的厨房 、卫生间和洗衣机等设施 ,居民需要共同维护这些 设施的清洁和正常使用。
上海弄堂的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庆祝
弄堂里的居民会一起庆祝中国的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大家会一起制作节日食品、互赠 礼物。
上海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弄堂中的历史建筑,包括 修缮和维护,以及禁止随意拆除
或改建。
文化传承
为了传承和弘扬上海弄堂文化,一 些活动和项目被组织起来,如弄堂 文化展览、居民故事分享等。
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到弄堂保护中来,通 过居民自组织和自筹资金的方式, 进行小规模修缮和维护。
上海弄堂的发展挑战
案例一:田子坊弄堂改造
概述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一个典型的上海老式弄堂区域。近年来,田子坊进行了改造 ,将原本破旧的弄堂建筑重新装修,并引入了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了一个集艺术、文 化、商业于一体的地方。
改造措施
田子坊的改造主要包括建筑外观修缮、内部空间布局调整、公共设施完善等。同时,通过 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田子坊的文化氛围 和商业价值。
第33课《上海的弄堂》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
第33课《上海的弄堂》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中的词句及富有乐趣的生活情形描写,明白得作者所表达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体会作者显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深入了解上海,并激发学生对上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明白得作者所表达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从上海的弄堂生活中感受上海特有的弄堂文化,激发学生对上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预备:熟读课文,圈划感爱好的词句,并批注。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请同学们来讲讲看:上海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师: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对上海的印象,我们了解的大差不多上外在的、看得到的。
然而我们真正了解上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女作家陈丹燕写的«上海的弄堂»,跟着作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弄堂生活的专门魅力。
〔二〕整体感知、初步明白得请同学们边看一组图片,边认真倾听录音,并摸索作者陈丹燕要紧在给我们读者介绍什么?你听到的经历最深刻的是哪个生活场景?学生边看边听边摸索,然后交流〔三〕品读课文,明白得分析1、再读课文,连续圈划出你感爱好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上海人如何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讲讲你们的看法〕明确:弄堂里的生活安详有用、不卑不亢、实实在在等,上海人的精明能干、追求精巧的生活态度等。
2、但是,文中第9节中讲:〝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就看出了德国人的板,法国人的媚,波兰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着不同的脸相。
〞你们能否也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住在弄堂里的上海人的?明确:精等3、小结:〔四〕拓展迁移、激发情感师:上海的弄堂到底是否要保留呢?〔五〕布置家作在2018年世博会来临之际,请你就刚才的咨询题,给我们上海市的市长兼书记韩正写一封信来谈谈你的看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分享:《上海的弄堂》阅读课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的教案,主要是关于《上海的弄堂》这篇文章。
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2.初步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地理和文化3.感受上海弄堂文化的特点和魅力4.阅读并理解每段的内容,说出段落的中心思想5.读懂词语、句子和段落6.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弄堂文化的介绍和了解2.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构思3.理解文中分析的原因和依据教学难点:1.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分析能力2.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弄堂文化的特点和魅力3.让孩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孩子描述弄堂,让孩子了解弄堂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播放教学视频,让孩子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二、阅读文本1.小组阅读,每组圈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2.课堂齐读全文,理解每段的中心思想。
3.带领学生讨论文中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弄堂的特点以及文中的构思。
三、分析文本1.引导孩子发现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态度和文章中的方法。
2.让孩子归纳出带有语气的词语和句子,并理解词语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3.引导孩子分析文中各段中的语言细节和作者的叙述方式。
四、延伸展示1.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更加形象地了解上海弄堂的文化特点。
2.让孩子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弄堂文化,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要点1.了解弄堂的概念,学习相关词语和知识点。
2.深入了解上海弄堂的生活和历史。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发展孩子的阅读技巧,尤其是理解段落中心思想的能力。
总结:通过《上海的弄堂》这篇文章的阅读,孩子们深入地了解了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学会了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篇文章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更好地了解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的弄堂的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细致的描写之中的对于弄堂的情感,尝试感悟上海人的处世态度、生活理念和精神特征。
3、引导学生培养细致观察生活写作的能力,学习课文细腻的描绘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细致的品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中洋溢出的上海弄堂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蕴涵的真实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多媒体出示一些上海的弄堂的照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描写的弄堂有怎样的生活特点?(课堂活动:学生默读全文,进行概括。
)
三、品读课文,感悟细节
1、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出这种弄堂的特点的?
2、在弄堂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反映出的这种特点?
3、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懂更多的东西?
(课堂活动:品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圈划,发表感想,并将这个过程和朗读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感悟文章那种自然、真实的语言风格。
)
四、能力迁移,习作练习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导演,来拍摄有上海特色的记录片,会选取什么场景?为什么?
(课堂活动: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五、作业布置
以“上海的”为题,重写你的片段,体现你对于上海的热爱之情。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理解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
2.难点: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阐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欣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2、深入探究:总结归纳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总结全文,归纳主题。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缩影。
课外延伸,拓展主题。
1、说说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对上海人的想法。
(针对外地学生)
2、谈谈你认为现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还是和作者笔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区别。
(针对上海本地学生)
归纳: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人。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弄堂里的那群人了。
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
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在他们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访或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说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弄堂生活的特点;
安详实用弄堂人的特点;
既注重面子、又讲究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