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

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一连)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一连)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考点一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1.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易错警示区分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高三生物高考《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精析

高三生物高考《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精析

2010年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精析考点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

该种群也具有其他种群所具有的一般特征,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可用下右图表示。

由于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缺少天敌,受其它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所以由于外界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过快,就需要人为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这些人类生存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由于人口过快增长,使这些资源因过度利用而减少。

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例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解析:(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加;二是人口增长,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人口无限增长,当人口数量远超出最大容纳量时,会出现人口衰退。

(2)题干提示“按生态学原理”,学生了解的种群增长有“J”型和“S”型曲线。

同时题目中已提示:该曲线与a 曲线产生差别,显然不是a曲线,等于告诉是b曲线。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题回访】 1.(2015·遂宁模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 “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 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 “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 × ) 【分析】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 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不一定大于间接价值,两者不能比较大小。 (3)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 接价值。 ( ) 【分析】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 有潜在价值,而不是间接价值。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解析】选A。温室效应是由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
暖现象,该现象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是由大量排放的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的。臭氧层空洞是由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
放引起的。
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
【解析】选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 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 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 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高考江苏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江苏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 向转型升级。
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带动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环境污染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类的许多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 农业开发等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 程度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的下降。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大量 排放到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0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为人类 提供了食物、药品、工业原料等多种资源。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各组代表依次发言,介绍本组 的讨论成果和收获。
老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 结,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和意义。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发言内容进 行提问或补充,形成互动交流
的氛围。
鼓励同学们将讨论成果转化为 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 保护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 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
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
01
02
03
城市绿化意义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
园林建设内容
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 、居住区绿地等各类绿地 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 理。
实现途径
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 质量,推广立体绿化,加 强绿化养护管理等。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最新考纲 核心考点)第九单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必修3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最新考纲 核心考点)第九单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必修3
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明显下降。
(2)前景
人口基数大 ①特点: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
续增长。 ②目标:21 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
社会、 环境 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下降, 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 _______________
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人口增长对生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2. 态环境的影响 3环境污染加剧
[解析]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缓解温室 效应的途径;被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距排污口越近,分解者作用越 旺盛,耗氧越多,水中溶解氧越少;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含 量越多。
[答案] B
技法提炼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 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O2 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_______ 等的大量排放→全球气
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水资源短缺。
氟利昂 的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紫外 3.臭氧层破坏:_________
线辐射增强。 4.酸雨:SO2 等气体可引起酸雨。
植被的破坏 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5. 土地荒漠化: ___________
(3)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4)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 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 害,保证粮食稳产(×)
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叙述的正误。 (6)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 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2011· 江苏高考 T20D](√) (7)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 样性间接价值[2011· 重庆高考 T4D](×) (8)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

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目标(1)现状: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目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一连]生态环境问题原因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直接价值。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间接价值。

(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潜在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请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苍蝇、蚊子等动物?提示:控制其数量,但又不能将其完全消灭。

1.(必修3 P118资料分析改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C.我国人口增长将一直呈“J”型增长D.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C2.思维诊断(1)判断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①(2016·江西临川一中期末T34A)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生态环境的保护(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生态环境的保护(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2013·海口调研)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基因多样性越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2.(原创题)2013年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近年来,许多城市天空愈加浑浊,霾日天数逐年上升,这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判断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汽车排放尾气中的化合物、燃料的燃烧释放的大量粉尘、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物等都成为了大气颗粒物大家庭的新成员B.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恶英(一种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会诱发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C.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解析】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其危害具有全球性。

雾霾天气中霾日天数逐年上升,汽车排放尾气中的化合物、燃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粉尘、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物、建材等行业制造的各种颗粒状物质,都成为了大气颗粒物大家庭的新成员。

此外,环境中的各种化合物与大气颗粒物互相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了崭新的“颗粒二代”,组成更复杂、对人体毒性更强的物质。

塑料垃圾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答案】 B3.2011年8月,有消息称:中断了5年的外国人来华狩猎活动有望在今年重启,狩猎的对象是盘羊、岩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狩猎的数量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7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7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爱护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4年,人口总数要限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起先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削减,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接着限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爱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疆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爱护和自然爱护区建设。

⑤推动生态农业。

2.全球性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连线)3.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4.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6.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爱护。

(2)易地爱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爱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扬教化。

考向一环境污染实例分析1.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改变状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改变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参考答案】D解题技巧水污染类型的推断技巧(1)依据污染成因推断①若水中富含N、P等养分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依据危害结果推断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养分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020_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上生态环境的保护pdf含解析

2020_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上生态环境的保护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展示]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核心概念及重要结论】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2.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3.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5.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考点速览】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大。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分子水平:DNA的多样性细胞水平: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表现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连线)价值实例①直接价值a.生态功能②间接价值b.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③潜在价值c.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3.四项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 ( 2分) (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2.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还未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B. 全球人口还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增长C. 人口剧增将使得人均淡水资源、粮食资源日益减少D. 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3. ( 2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包括()A. 矿物质和化学品B. 制冷剂中的氟利昂C. 化学肥料D.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4.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面关于人类活动致使臭氧减少危及地球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圈对流层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遭长波辐射的伤害B.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 臭氧减少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作物产量D. 大气圈上层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5. ( 2分) (2020高二下·重庆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D.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6. ( 2分)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B. 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C. 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D.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7. (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与酸雨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煤的大量燃烧B. 氟利昂的使用C. 工业废水的排放D. 外来物种的迁入8. (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不属于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的是()A. 南极冰盖开始融化B. 农作物产量减少C. 人体免疫功能减退D. 皮肤癌患者增加9. ( 2分) (2020高二下·盐城期末)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的是()A. 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B. 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C. 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 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10. ( 2分) (2020高三下·哈尔滨月考)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B.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C. 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D. 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11. ( 2分) (2019高三上·大同开学考)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B. 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阶段,人口也会出现了S型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C.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D. 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12. ( 2分) (2019·江西模拟)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13. ( 2分)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61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教版)PPT课件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61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教版)PPT课件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易(迁)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4.关于多样性的归纳 (1)蛋白质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 构多样。 (2)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3)细胞的多样性的原因: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 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4)物种的多样性的原因: 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 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修Ⅲ 稳态与环境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2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我们共同 的家园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
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前景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 持续增长。
②目标: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 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
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①范围:生物圈 (1)构成②组成:动物、植物、微生物 所拥有的全部
基因,及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
(2)水资源短缺:污染,浪费水。
(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 紫外线辐射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思维诊断](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2)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题组一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答案 C解析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

2.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 B解析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归纳提升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1)模型(2)分析①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

②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③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题组二环境污染实例分析3.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答案 B解析A正确,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B 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C正确,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 D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图形解读水体富营养化分析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维诊断](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3)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5)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题组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答案 B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 B解析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归纳提升题组二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答案 B解析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起土壤元素的改变或者是减少,从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更新换代或破坏)。

4.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

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答案 A解析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

易错警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4.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6.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7.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4·江苏,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 B解析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