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现象越来越突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供需不平衡、教育结构失衡和技能匹配度低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供需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非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需求量持续增加,但供给却无法跟上。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的用工难题,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职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一些传统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纳入新兴产业的转换速度较慢,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用工难题会导致企业生产的停滞甚至是倒闭,进而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由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不平衡,一些高技能岗位紧缺,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从而加剧了收入差距,削弱了社会的稳定性。

二、教育结构失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重点大学和城市,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衡。

这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集中在少数城市,而其他地区则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教育结构失衡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高学历人才的聚集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很多人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与其学历不匹配的工作。

其次,教育结构失衡会导致一些高技能人才流失,地区之间的人才竞争加剧,最终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教育结构失衡也会加大社会中低学历就业人群的就业难度,扩大收入差距,加剧社会不公平。

三、技能匹配度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第三个原因是技能匹配度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与知识。

然而,由于教育体系的问题和职业培训体系的滞后,很多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I. 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相互作用,他们的需求和供给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属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探讨如何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

II.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等。

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大小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不同年龄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需求决定如何配置其人力资源。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手工作业和传统行业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但是,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调整其人力资源规划以符合市场要求。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对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率高,那么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满足需求。

4. 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转型。

III.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可用的工作人员。

它受到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密切相关。

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因此,教育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应该被谨慎考虑。

2. 性别性别对劳动力供给也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面。

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较为稳定,然而,仍存在一些失灵问题,如工资水平不公、职业病、失业结构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就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1.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和卖方承担不同的信息成本,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导致市场交易失灵。

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在雇用新员工时,无法真实了解应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往往需要通过招聘中介和人事测评的方式获得一定的信息来减少雇用风险。

同时,个人也难以知晓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环境和待遇,因此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机制创新不足我国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和人才流动,但仍面临着机制创新不足的问题。

比如,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目前的公共就业机构主要提供岗位信息发布和求职者介绍服务,但很少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和培训服务。

这种机制不完善,使得求职和雇用过程变得缓慢和效率低下。

3.技能人才短缺我国招工难、用工荒的情况屡见不鲜。

人们一边呼吁企业给员工增加薪酬和福利,另一方面也抱怨就业难。

这种矛盾常常是由于人才结构失衡导致的。

国内大多数企业缺少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只有少数企业有能力提供高薪聘用,导致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也使得很多企业只能通过外包和招聘零工来缓解用人需求。

二、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失灵问题1.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将是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优化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从国家的政策上大力扶持和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院校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和项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变革就业机制,增强市场化的效率。

同时,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应该给予关注和扶持。

2.把握技能人才的培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应成为我们国家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微观经济学中提出的“教育附加值”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在招聘和用人方面更好地筛选人才。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当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种显著的不平等现象。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薪资差距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的情况,这种不平等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可以追溯到教育方面。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不同群体在技能和知识储备上的差距。

由于教育机会有限,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人更容易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相反,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往往接受的是低质量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差距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使得一些人在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陷入就业困境。

其次,社会性别问题也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因素之一。

虽然女性从事劳动的比例逐渐增加,但依然面临着职业发展方面的不平等。

相对于男性,女性在升职晋级、工资待遇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现象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尤为明显。

例如,对于怀孕以及育儿期间的女性来说,工作场所的歧视和自我选择退缩的现象使得她们的职业发展遭受到限制。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还与人们的种族和民族背景有关。

种族和民族歧视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拥有相同技能和背景条件下,种族和民族少数群体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也较低。

这是由于就业机会的不公平分配以及歧视在招聘和晋升过程中的存在所导致的。

这种不平等现象使得一些群体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限制了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

最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不平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萎缩,而需要高级技能的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这种转变使得那些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和培训的人们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而那些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则受益更多。

另外,全球化的进程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

许多企业将生产线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成本。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就业机会则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

劳动力市场,就是指供求关系下的劳动力的价格与数量,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就业的质量。

因此,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了解我国发展经济的实际情况,指导政府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呈现出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

一方面,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劳动力的素质也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待遇。

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但劳动力供给一直存在不足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失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高校毕业生占据大部分就业岗位。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就业状况也逐渐好转,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突出。

许多企业对于找工作需求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许多公司反映提交简历的应征者大多是高校毕业生,而高中毕业者占比极少。

2. 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大量的企业职位都属于低技能劳动者,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招聘工人数量不足。

3. 地域性就业问题。

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较大,而招聘岗位数量偏少。

因此,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就造成了社会问题。

4.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社会职场对员工的要求不断增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成为必须的过程。

但是,当前国内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还比较少。

在职业技能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很多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需求缺口仍然存在。

二、市场应对措施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紧张局面,应采取下列几种措施:1.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掌握高额职业技能是首先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率和吸引员工的重要步骤。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十分重要,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与策略。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数量。

劳动力供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就业观念等。

人口数量是基础,同时人口结构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如老龄化社会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力供给的素质与技能。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劳动力需求增加,经济下滑时劳动力需求减少。

同时,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信息技术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和失业率上。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相对宽松。

供需的变化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供大于需时,工资可能下降,供不应求时,工资可能上升。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与策略1.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在招聘、培养、激励、管理和维护员工等方面的活动。

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人员计划和招聘策略;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此外,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待遇也能够吸引和稳定优秀的人才,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人员规划,提前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并积极开展招聘活动。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领域,它涉及到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期内,为了完成生产和经营活动而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行业结构、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等。

首先,经济增长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会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时,劳动力需求可能会下降。

其次,行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新兴行业如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高,而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较多。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或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对技术熟练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的劳动力需求也会增加。

最后,政策环境对劳动力需求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劳动法规和移民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决策。

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

首先,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

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影响到特定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相反,教育水平低下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分析摘要:以工资水平为标准,按照"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失业的大学生多数可以称为"自愿性失业"。

他们的失业并非由于没有工作,而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自愿放弃,继续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搜寻。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摩擦性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降低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效率,阻碍了劳动力与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就业,同时对我们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次要劳动力市场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1996—2006年这十年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将近4倍。

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均将达到700万。

伴随着持续涌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笔者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与其他失业人群不同,他们的失业并非因为无业可就,其中很大部分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自愿”失业的。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1971年,多林格尔(P.Doringer)和皮奥雷(M.Piore)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

该理论把整个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primary market)和次要劳动力市场(secondary market)。

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工资水平较高、工作环境优越、企业培训良好、晋升机会多等;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工资水平较低、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培训、缺乏内部晋升机制等。

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赖德胜(2001)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按照户籍制度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也可以由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与中小城镇劳动力市场[2]。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市场,也就是雇主和雇员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进行交易,达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和提供满足。

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科技的进步,劳动力市场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现状1.就业形态多样在现代经济体系下,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态不再单纯地局限于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而是多元化、良莠不齐。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此外,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自营创业者等新型就业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失业人口不容忽视在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口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企业减员等原因,失业人口数量较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在探索好就业、稳就业的有效路径。

3.用工需求和用工能力匹配度低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不同行业和领域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岗位与劳动力本身能力不匹配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限制。

二、劳动力市场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劳动力市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日趋智能化。

未来的雇主将会使用人工智能来精确定位和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技能,并根据其反馈的数据持续优化招聘和雇佣策略。

2.灵活就业形态逐渐成为主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灵活就业将逐渐成为趋势。

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自由职业者、兼职者、自营创业者等灵活就业的形态。

这也将对传统的雇佣关系产生挑战,雇主们将需要找到更加灵活优化的管理方式。

3.大数据将改变招聘和管理方式在智能化劳动力市场的背景下,大数据也将成为管理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未来的管理者将能够更好地评估员工的表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工资和福利政策,以及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劳动力市场分析

劳动力市场分析

劳动力市场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分析旨在了解劳动力供需状况、就业形势以及劳动者的就业和工资情况。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就业机会的分布、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因素。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具备劳动能力并愿意从事劳动的人口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等。

1. 人口数量及结构:人口数量是劳动力供给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供给也相应增加。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市场可能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2. 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具备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因为他们具备市场上需求的特定技能。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招聘者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劳动力市场分析中,了解劳动力需求的情况对于判断就业机会以及行业趋势至关重要。

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情况、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

1. 经济增长情况: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刺激企业的投资和招聘需求,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

2. 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3. 技术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一些传统工作岗位可能因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引入而减少,而新兴行业的发展则对具备相关技能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三、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指的是劳动者在不同岗位、地区和行业之间的迁移能力。

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

1. 地区流动性:人口流动对于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一些地区则可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中国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在制造业得到集中体现。

劳动力成本上涨无法避免,原因在于刘易斯拐点出现后,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错位变化。

一面是“招工难”、“用工荒”,企业心急如焚;一面是求职者理性淡定,需求日益多元化;由此“低端劳动力”(指中职以下学历的体力劳动者)对于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新兴国家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

一、低端劳动力市场背景与趋势中国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吸收了近1.45亿农民工,1990年到2004年,剔除通货膨胀以后,农民工的累计涨幅是零,而2004年到2010年农民工工资的累计涨幅是300%左右。

“十二五”时期,每年需要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在860万-900万人左右。

从近几年现象看,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非常明显,《国务院人力资源现状白皮书》文中趋势显示,未来中国劳动力供应将长期整体趋紧。

二、国内低端劳动力就业格局的显性变化国内低端劳动力就业格局的变化,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大规模转移和内地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近几年,一些沿海企业纷纷搬迁到内地,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需要走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就业。

在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在车站也专门设下劳动力市场,“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的横幅随处可见。

以劳务输出大县湖北黄梅为例,总人口1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一般保持40万,近年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就业,2010年已减少至30万人。

三、用工企业的竞争“短板”1、用工环境差。

如一些企业距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捷,生活设施不够配套,文化设施匮乏,员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

2、招工条件苛刻。

一些纺织服装、电子、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只选择女性,或人为设定男女比例限制。

3、法制观念淡漠。

一些企业任意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令求职者望而生畏。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2021-02-27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劳动保障部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

从“十一五”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

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

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

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城市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等措施,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农研中心等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连续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特别是东部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农民工增长。

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及其调控研究

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及其调控研究

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及其调控研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然而,劳动力市场往往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这给各方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并就其调控研究进行讨论。

一、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的现状劳动力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过多的劳动力供应会导致就业岗位的竞争激烈,从而使失业率升高;而需求不足则会导致劳动力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中普遍存在。

首先,供给过剩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劳动力市场,导致劳动力供应过剩。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上属于低技能岗位的劳动力过多,而高技能缺乏或者需求不足。

其次,需求不足也是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产业的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

这种情况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特别明显,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失衡使得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对各方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供给过剩导致失业率升高,从而增加了社会负担。

大量的失业人口不仅仅需要政府提供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障,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如社会治安问题和社会撕裂现象等。

其次,需求不足使得一些行业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当劳动力闲置的时候,生产效率低下,从而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竞争力。

同时,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也给员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职业压力。

三、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的调控研究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不平衡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研究和实施政策。

首先,应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竞争力,降低供给过剩问题。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市场。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求两旺的状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将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经济增长是劳动力需求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经济增长会导致企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释放出更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此时,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的局面。

技术变革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方式,降低对一些劳动力的需求。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下,一些重复性的劳动过程可以由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相关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会创造出新的职业领域和需求,需要更多具备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者。

制度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比如,政府对环境保护、农业、教育事业等领域的政策调整,都会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

供给分析:劳动力的供给意愿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劳动者对工作的选择权利使其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这会影响到整个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比如,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劳动力的供给意愿较高,劳动力市场会更加活跃。

劳动力的供给能力与素质则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效益和稳定性。

劳动力的供给能力是指劳动者在具体工作中所能发挥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而素质则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等。

供给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

除此之外,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培训机会、劳动市场信息的影响。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受市场青睐,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目标。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由企业和个人组成的市场,它的完整功能与其他市场一样,需要供求关系的存在。

所谓的“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供给”则是指个人提供给企业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更好地了解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的就业情况,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准确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包括城市居民、乡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提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提升收入水平。

1.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之一。

他们的上升空间相对较大,因为城市经济将对人才的追求不断提高,追求人才是企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策略。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为城市居民拓展就业机会和提升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2.乡村居民乡村居民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者,而且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形式进入当地的电子商务、旅游购物等新兴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随着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向乡村经济倾斜,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相继推出,乡村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劳动力市场,开创自己的事业。

3.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具有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和其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媲美。

不过,由于他们来自外地,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和资源支持,才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岗位的专业性、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主要方面。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

一方面,企业招聘难,职位空缺率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面临就业困难。

这种现象的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一、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转型引发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速度不一,人才需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行业的招聘需求较低。

行业人才供需失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缺与过剩。

2.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高等教育体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当前供求失衡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反之,低技能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容易造成一些劳动者的就业困难。

3.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社会发展,人才竞争也在加剧。

一些企业通过加薪、福利等方式提高了招聘的吸引力,但这并没有缓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相反,对于那些资源和整体水平比较一般的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策研究1.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是缓解我国劳动者供求失衡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分布不均衡,有些发达地区的高校相应的就业机会也更多,而有些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却面临着培养人才与当地就业岗位不匹配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教育参军改革,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培养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了缓解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现状,我们还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打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流通。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就业创业等方式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

同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政策支持,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缓解当前的供求失衡现状。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94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达8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占人口总数68.8%,当年进入劳动年龄的达1750万人。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领域难以完全吸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虽然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8 %速度增长,但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仍然超过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因此,失业现象呈现增长趋势。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有饭大家吃,有工大家做”的就业政策;实行高就业、低收入的工资政策,实行城镇劳动力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分配政策,从表现看,中国己消灭失业,但许多机关、企业人浮于事、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实际上是以全体劳动者的不充分就业掩盖部分劳动者失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就业逐渐市场化,隐性失业随之而来,当前失业有四种表现形式: 1.结构它是由于劳动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合理形成的失业。

2.隐性失业。

它由于传统经济体制下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在改革中暴露出来。

3.自愿由于劳动者主动工参与劳动市场形成的失业。

4.非自愿它是由于现行工资下,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形成的失业。

有关资料显示,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 3亿人, 加上城镇失业人口, 劳动力总供给量达到2亿多人, 而需求量只有3500万人,供给已远远地大于需求。

据专家估计, 我国目前的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率已达21. 3%左右。

二、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 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每年以2%的速度进行。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

2. 劳动力的盲目和无序流动导致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3.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流失原因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流失原因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流失原因分析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劳动力流失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造成劳动力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个人层面对劳动力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经济层面的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落后,而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这导致了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

一些劳动力可能因为缺乏相关技能而被淘汰,从而选择离开原来的行业,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劳动力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劳动力流失到经济发达地区。

这种流失现象不仅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3.薪资待遇差异:劳动力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薪资待遇的差异。

一些地区或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劳动力。

相反,一些地区或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

这种薪资差异也是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层面的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劳动力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导致劳动力流失到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

这不仅加剧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也限制了劳动力的发展。

2.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劳动力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或行业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

相反,一些地区或行业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

这种社会保障差异也是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个人层面的原因1.个人发展机会:个人发展机会的不同也是劳动力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个人可能因为缺乏发展机会而选择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一些个人则可能因为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而选择留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绪论 (2)(一)研究缘起 (2)(二)研究问题 (2)二文献综述 (3)(一)理论渊源 (3)(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 (4)(三)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原因 (4)三访谈过程和访谈公司简介 (5)四工作现状 (6)(一)生活作息 (7)(二)工作待遇 (7)(三)晋升机会 (8)(四)工作稳定度 (8)(五)现状小结 (8)五原因分析 (9)(一)个人方面 (9)(二)国家方面 (9)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4)附录 (15)访谈提纲: (15)保洁岗位操作流程图 (16)致谢 (17)一绪论(一)研究缘起去年我在图书馆准备考研之时,每天都能看见穿着蓝色制服的保洁阿姨辛苦的拖着我们一遍遍走过的地板。

但是真正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一次无意间听见阿姨在和同事抱怨,说道自己的媳妇要准备生产了,希望能够请假几天,但是上面领导并没有同意,原因是认为请假天数过多。

这段对话我印象特别深,并且对这位阿姨非常的同情,因为每天早上我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开始打扫卫生,而且一天中也要拖地数次,唯一悠闲的是中午那段时间,阿姨能够在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小房间里面休息。

这种脏乱差的工作让一个中年妇女来做就已经不近人情了,更何况公司不还更多的压榨她们。

面对这种情况,我产生了疑问:她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到底是一份怎么样的工作呢?为什么她们要从事这份工作,而不去寻找其他工作呢?并且她们的生活境况又是怎么样的?本文基于对该保洁公司的实地调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观察研究,我将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这些阿姨的生活工作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部分为访谈研究,对图书馆中的阿姨进行抽样访谈,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阿姨们的这份工作,比如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还有福利待遇等方面。

(二)研究问题根据保洁阿姨的工作,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身边大四学生的面临毕业时选择的道路,大致就是三条——考研、考公务员和直接找工作。

据网上的资料统计,今年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人数分别高达172万和154万人,对于考研来说,其实除了大学毕业生本身对于学术的追求以及为了以后继续的深造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就业所迫,许多人考研时因为认为自己本科学历不够,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很难找到相近的工作。

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考研获得令人满意的学历,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获得一份可观的工作。

而对于考公务员来说,公务员这个职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工作稳定,薪酬客观,而且社会地位高。

所以就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在为自己能够获得一份工资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不错的工作而努力。

这种工作就和之前文章提到的保洁阿姨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多林格和皮奥里在1971年发表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中谈到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前者代表的就是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后者代表的则是次要劳动力市场。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次要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探讨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者是现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它的工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况,根据文献的描述能够知道是工资低、待遇差,但是具体而言的话则没有具体的数据,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就是能够对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以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保洁公司这一工作的环境状况能有一个很详细的描述概括。

研究问题之二则是对于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何她们愿意从事这种所谓脏乱差的工作,或者说为何她们虽然不愿意从事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继续从事呢?这种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需要我通过访谈来更好的摸清了解。

二文献综述(一)理论渊源1971年多林格和皮奥里共同发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一书,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理论进行否定。

在本书中,多林格和皮奥里发展出了自己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用于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

其观点首先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级部分和二级部分。

“前者也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其工资是由显性或隐形的组织规则决定的;后者即外部劳动力市场,工资则取决与劳动力的供求”1。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部分的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福利较好,且职业变换主要依靠一定规则下的晋升机制,教育在此部分有回报;二级部分则处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几乎没有福利待遇、流动性大、职业前景黯淡、教育在此部分没有回报”2。

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流动,很多一级部分的劳动者宁可失业等待新的职业也不愿意进去二级部分,而二级部分的劳动者则没有应该具备的素质。

多林格和皮奥里使用了“负反馈”这个概念来更好的解释了两者之间缺少流动性的原因,“后者因感染了二级部分的不良习惯(例如:迟到、早退、更换工作频繁及不守纪律等)及缺乏在职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就无法进入一级部分工作”。

3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描述分析,并且验证该西方理论所描述的现象是否和我国相同。

随着现在的社会的发展,两个市场是否还是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次要市场是否还是工资低待遇差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的重点将放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以一保洁公司作为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代表,对其工作现状进行描述,希望以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如今我国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同时对产1张昭时,钱雪亚.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两重“二元性”:理论与现实[J]. 学术月刊. 2009年8月第41卷.P762张昭时,钱雪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论背景及其演化[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5卷第6期. P57 3张昭时,钱雪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论背景及其演化[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5卷第6期. P57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不单单将原因局限在我国社会方面,而是希望能够和全球联系起来。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一些发现,二元劳动力市场并不仅仅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这种分割现象也是存在的。

比如在美国白人和黑人的工作待遇有明显不同;在日本,男性和女性又有明显的不同;相似的,在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民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中国的这种分割现象并不能和西方国家相提并论,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从建国开始,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分为两个阶段。

赖德胜(1996)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将改革前称为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即简单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而认为改革后的则可以说是多元劳动力市场。

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许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而政府为了保证城市中资源的使用混乱,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壁垒来保证城市居民的资源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户籍制度。

对于改革开放之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不多,学者们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改革开放之后。

区别就在于对这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划分标准的不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的大力推进,计划配置行为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由于经济改革进程和我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不协调,导致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每个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甚至就是出现一种多重分割的格局。

任丽新(2003)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民这两个部分,这其实也是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

许经勇(2007)则是提出了体制内外这个划分标准,他认为因为一些歧视性的制度和政策的缘故,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了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

朱镜德(2001)将我国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三个部分,城市不完全市场、城市完全竞争市场、农村完全竞争市场。

吴克明(2004)对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有两种,一种在地域上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另一种则是从职业等级上划分为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

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标准其实更主要的体现在体制上面,而且这种分割程度很深,分割的形势相互交错,非常复杂,而且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分割的形势也将不断改变。

(三)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原因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早的时候皮奥里4就指出两种劳动力市场的区别并不是纯4李强. 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和底层精英问题[J].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00年第1期.P152技术性的,第一劳动力市场更多的受到制度性的保护,比如工会力量、劳动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法等。

在我国很多学者也是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训练情况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体制性的因素。

“其一就是困扰我们的社会改革多年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其次就是在户籍制度基础上各城市实行的一些政策壁垒。

”5使得许多的农民工不但在寻找工作上面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同那些城市居民相同的保障。

王永益(2007)在赞成以上言论的同时还指出这样的市场对于农民工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伦理缺陷,主要有社会地位存在严重的身份歧视,就业选择缺乏社会公平,劳动报酬缺乏经济公平,劳动力形成过程缺乏起点公平以及劳动权益保障缺乏结果公平。

这些伦理缺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户籍制度、就业人事制度等。

因为这种户籍体制的原因甚至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就业、劳动权益和保障等方面。

但是在户籍制度是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这样的观点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肖文韬(2004)提出户籍制度虽然能够排斥农村流动劳动力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及在城市定居,但不能阻止他们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显然城镇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够阻止外来劳动力进入城市。

在肖文韬眼中,阻止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根本障碍,也就是保护着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原因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素质门槛。

上面所阐述的种种原因其实都没有一个很好地定论,但是绝大部分学者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将户籍问题上升到最高门槛的标准。

的确就像电视剧蜗居展现出来的,很多北漂青年都因为户口问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除了户籍制度这一重要原因之外,还有什么成为农民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呢?而且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户籍制度是否还如十年前一样具有那么强的制约力,毕竟现在的筛选机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产权和技术方面的证书在现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再者因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否也会渐渐的能够让农民工这一群体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本文希望能够通过深度的访谈了解到一些文献中没有谈及的影响因素。

三访谈过程和访谈公司简介这次的访谈对象选取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保洁公司的保洁阿姨,因为在之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从事该工作的阿姨都会带有外地口音,则能推断出她们是外来务工人员。

5任丽新. 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权益问题[J]. 理论学刊. 2003年7月第4期. P111.其次保洁这份工作属于社会中脏乱差的工作,并且工作时间比较长,所以选取该保洁公司的员工作为本调查的访谈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