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赏析
课外长篇文言文精选
课外长篇文言文赏析文章一:《离骚》《离骚》为战国时代楚国屈原所写,骚体诗之巅峰。
它以屈原自身遭遇为题材,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与抗争。
此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奇特的想象,寓言式的描绘出一个风华正茂的英雄形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其辞藻华美、感情激昂、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离骚》,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屈原的爱国情怀,还能领略到楚辞艺术的魅力,对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二:《陈情表》《陈情表》为晋代李密所写,以孝道为题材,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敬和报答之情。
文章以李密自述的形式,讲述了他幼年失孤、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故事,以及他在蜀汉和晋朝的特殊经历。
李密在文章中表示,尽管他知晓晋朝的政策,但他因祖母病重,仍决定放弃一切,返回家乡照顾祖母。
这种孝道精神在古代社会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的美德。
阅读《陈情表》,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密的孝道精神,还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方式。
文章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为宋代范仲淹所写,以岳阳楼为题材,描绘了楼台周围的景色和人物活动。
文章以精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
同时,范仲淹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岳阳楼及其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阅读《岳阳楼记》,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还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优美和意境深远。
文章四:《赤壁赋》《赤壁赋》为宋代苏轼所写,以赤壁之战为题材,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抒发了苏轼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同时,苏轼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表达了他对自由、正义和人性的追求。
阅读《赤壁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还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深邃和意境悠远。
文章五:《长恨歌》《长恨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50 训俭示康
一、趣文导读僻性畏热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目无裘而服葛,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日:“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
”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单衾凉枕,延宿池亭之上。
夜半不胜寒,乃负床芘体而走,失脚堕池中。
主人环视之,惊问其故,贫亲日:“只缘僻性畏热之甚,虽冬月宿凉亭,还欲洗一水浴耳。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一个穷人去走富亲戚,无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单服。
这人爱面子,恐富亲戚见笑,冬日里带上一把扇子,席间不住摇扇,对众宾客说:“我这人就怕热,即使冬日也喜欢取凉。
”酒席完后,主人看出了穷亲戚的做作,便请他留宿,并迎合他的做作劲,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搁铺,让他住下来。
这穷亲戚不便再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半夜后,天气更凉,穷亲戚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
主人来看他,惊问怎会跌入池中的,穷亲戚冻得直打哆嗦、但还是死要面子说:“我怕热怕得厉害,即使冬月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二年进士。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文言原文】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选自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47 农夫耕田
一、趣文导读说大话主人谓仆曰:“汝出外,须说几句大话,装我体面。
”仆领之。
值有言“三清殿大”者,仆曰:“只与我家租房一般。
”有言“龙衣船大”者,曰:“只与我家帐船一般。
”有言“牯牛腹大”者,曰:“只与我家主人肚皮一般。
”【译文】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外须说几句大话,替我装出一些体面。
”仆人答应了。
正赶上有人说“三清殿大”的,仆人说:“只跟我家的房子一样大。
”有人说“龙衣船大”的,仆人说:“只跟我家的小船一样大。
”有人说“牯牛肚子大”的,仆人说:“只和我家主人肚皮一样大。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浑然子》,明代张翀撰。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 世纪,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江都(今江苏南京) 人;一作江宁(今南京) 人。
【文言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行者的实践,农夫与行者的对话,揭示了多方面的道理。
例如: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胜于说教,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学会动脑,不能快速否定别人的想法或做法。
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农夫耕于.田()②数息.而后一锄()③予莫知所以..耕()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⑤未及移时..()⑥气竭.汗雨()⑦且仆.于田()⑧乃子之术误.矣()⑨欲速则不达.也()⑩行者服而退.()2.翻译。
(10分)①甚矣,农之情也!②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③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④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预备课外文言文1-6讲义解析版
1 自相矛盾一、趣文导读相称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
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
”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
”主人问:“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选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译文】有个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精美之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没有一样不具备。
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说:“件件都精致,只有一样东西可以去掉。
”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文言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说难》)【古今对碰】【作品赏析】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
三、强化训练(共2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 誉.之曰()② 以.子之矛()③ 或.曰()④ 何如..()⑤ 夫.不可…… ()⑥ 同世而立.()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⑧ 物莫.能陷也()⑨ 吾矛之利.()⑩ 于物无不陷.也()【答案】① 赞美。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上):12 师旷问学
一、趣文导读聋哑二人聋哑二人,各自韦。
聋者见哑者,求哑者唱曲。
哑知其聋也,乃以唇开合而手为按节状。
聋者侧耳倾听良久,见哑者唇止,即曰:“久不闻佳音,今番更进。
”【译文】聋哑两人,都自我安慰。
聋子见了哑巴,要求哑巴唱歌。
哑巴知道他是个聋子,就做出嘴巴一张一合,并且用手打着节拍的样子。
聋子侧着耳朵,仔细地听了好长时间,看见哑巴的嘴唇合上,就说:“好长时间没有听到优美的歌声了,现在我得到满足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
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
(10分)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何不秉烛乎?③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⑤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分)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3分)5. 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 ①向。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重点篇目及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 “蕃”通“繁”,多。
如“可爱者甚蕃”。
2. 古今异义。
-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新课堂语文课外阅读(九下)文言文翻译简析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
——《符子》[翻译]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
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说明】这则故事讽刺的是墨守成规。
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原因就是郑人没有注意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规律,不知变通,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它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14),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翻译]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风云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斗。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读——何岳轶事
1 何岳轶【文章主旨】《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赏析】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林积拾珠不昧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关于温公,荆公的课外文言文赏析
关于温公,荆公的课外文言文赏析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
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溫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
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
”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
”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
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
”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
译文:王安石想要变更祖宗留下来的法度,推行新法,辞退原先的年龄老的大臣,任用新进的年轻人,司马光认为不正确,据理力争。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任命司马光为枢副使,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
皇帝一心想任用司马光,下诏让他担任许州的知州,命令他到皇宫来。
正要下诏,皇帝问监察御史里行程颢说:“我想召见司马光,你觉得他能来吗?”程颢说:“陛下您能采纳他的建议,他就一定来;陛下不能采纳他的建议,他一定不会来。
”皇帝说:“不要谈论采纳他的建议,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常在左右,做皇帝的必然能不犯过错。
”司马光果然辞谢任命,请求到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以便编修《资治通鉴》。
皇帝与左丞蒲宗孟谈论人才,提到司马光,皇帝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不用说别的事,单是他辞任枢密这一件事,我从即位以来,只见到他一个能做到。
”皇帝对司马光念念不忘,以至于此。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50 训俭示康
“ ”“一、趣文导读僻性畏热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目无裘而服葛,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日:“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
”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单衾凉枕,延宿池亭之上。
夜半不胜寒,乃负床芘体而走,失脚堕池中。
主人环视之,惊问其故,贫亲日:“只缘僻性畏热之甚,虽冬月宿凉亭,还欲洗一水浴耳。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一个穷人去走富亲戚,无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单服。
这人爱面子,恐富亲戚见笑,冬日里带上一把扇子,席间不住摇扇,对众宾客说: 我这人就怕热,即使冬日也喜欢取凉。
酒席完后,主人看出了穷 亲戚的做作,便请他留宿,并迎合他的做作劲,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搁铺,让他住下来。
这穷亲戚不便再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半夜后,天气更凉,穷亲戚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
主人来看他,惊问怎会跌入池中的,穷亲戚冻得直打哆嗦、但还是死要面子说: 我怕热怕得厉 害,即使冬月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二年进士。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文言原文】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选自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古今对碰】原文【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39 晏子之晋
一、趣文导读二媪让路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二媪相与让路。
一曰:“媪几岁?”曰:“七十。
”问者曰:“我今六十九,然则明年,当与尔同岁矣。
”【译文】艾子出门,行在邯郸道上,看见两个老妇人相互让路。
一位老妇人问对方说:“老太太今年高寿了?”另一老妇人回答说:“七十啦。
”先前发问的老妇人说:“我今年六十九,那么到了明年,我就和你同岁了!”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本文出自《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晏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578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
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文言原文】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
”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
”曰:“可得赎乎?”对曰:“可。
”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
至舍,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
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日:“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
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
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
”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
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第五》)【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一是表现了晏子知错能改,广招贤士的品行;二是表现了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品行。
文章主要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另外还有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各种方法运用得体,相得益彰。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非子《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韩非子《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晋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之,恭奚不休舍?且待后车。
”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
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乃去之。
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作者简介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在《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
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
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原文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
”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wèi)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
是振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公去之。
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译文晋中行文子外出逃亡,经过一个县,随从说:“这里的乡官,是您的故交,您何不去找他投宿?还能等着您后边的车赶来。
”晋文子说:“我曾经喜欢音乐,这人送给我一把好琴;我喜欢玉佩,这人送给我好的玉环。
课外文言(言志类)课件
曹操
床头捉刀人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认为 ) 2、使崔季珪代( 代替
)
3、帝自捉刀立床头( 握 )
4、魏王何如( 怎样
)
5、然床头捉刀人 ( 但是 )
6、魏武闻之( 代词,指这
)
句话
二、翻译句子
1曹、魏操武将将要见接匈见奴匈使奴①使,臣自,以认形陋为,自不己足的雄相远貌国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
说理言志类文言文也是初中阶段常考的一种文言类型,它不 仅仅考查文言字词和句子理解,还有对人生道理的启发。所以在 学习说理言志类文言文的时候,同学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 身进行思考。
2 授之以渔
本章重难点
一、了解借事说理类文言文考查重点:
一
1、解释实词; 2、比较虚词用法; 3、翻译句子; 4、概括托物言志所托事物的特征;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4、皇后何为若是(
)
5、岂过魏征(
) 6、安敢不贺(
)
二、翻译句子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一、1、定要 2、触犯 3、穿戴 4.这样 5、难道 6、怎么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 快。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说理言志类)
重难点
1
知识点及要求
2
写作手法及赏析
3
字词句理解
4
主旨情感领悟
1 瀚海寻珠
猜猜我是谁?
黄牛
牦牛
这是什 么牛?
牧童指瑕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 百件。 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 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 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 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 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读 ——何岳轶事
1 何岳轶【文章主旨】《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赏析】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林积拾珠不昧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既卧,觉床笫间有物逆其背,揭席视之,见一布囊,其中有锦囊,又其中则锦囊实以北珠数百颗。
明日,询主人曰:“前夕何人宿此?”主人以告:“乃巨商也。
”林语之曰:“此吾故人,脱复至,幸令来上庠相访。
《课外文言文赏析》讲义
《课外文言文赏析》讲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姚学教育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年级八年级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袁老师授课类型T(《文言文特殊句式赏析》)Z(专题链接)T(文言文阅读训练)授课日期及时段2016年01月22日星期五时段:15:00——15:20教学内容【课标解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熟读初中新教材中的全部文言文课文,其中基本课文即教读课文要耳熟能详,有很强的语感;能熟练背诵或默写文言文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段、篇或名言警句。
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意思(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等),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
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文段的意思。
能够理解浅易简短的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及文章的基本写法和揭示的主旨。
【教材分析】课外文言文赏析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的词语的意思(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等),通过与课内文言文的比较学习,将课内所学迁移至课内文言文,学以致用,理解浅易简短的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及文章的基本写法和揭示的主旨。
【学情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赏析》这堂课主要针对初中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情况,主要是文言文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
结合课内所学文言文,总结重点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并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认识考试经常考到的特殊文言句式,学会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能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
【教学目标】1.了解课外文言文特殊句式阅读与考评的要点。
2.掌握正确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3.能够自主判断课外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
2、评析欣赏法。
【预习指导】1.熟悉所学课内文言文。
2.整理考过的课外文言文,看看自己能找到哪些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及作者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词语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古地名,在今洪。
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省西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桐梓和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雨寄北(唐)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注释①选自《义山诗集》。
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
《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
《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
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
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
”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
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
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
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
《夜渡两关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夜渡两关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夜渡两关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1一3题。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⑧以木简③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④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⑤。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⑥,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⑦矣。
予爽然⑧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幕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庚寅: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熟视:仔细看。
⑤阖:关闭。
⑥扑:跌倒。
⑦牡下:上锁。
⑧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A.束断书崩B.人不知而不愠C.以木简束书从D.予愠为戏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或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D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小书童人小书重,书捆得又不结实)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
(如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例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等。
)3.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
《夜渡两关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二」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
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
②迟日,春日。
《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 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高中课外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六国既灭,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翻译】六国灭亡之后,天下统一,蜀山光秃,阿房宫从此显现。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从骊山向北建造,然后转向西边,直通咸阳。
渭河和樊川的水缓缓流淌,流入宫墙。
每隔五步有一座楼,十步有一座阁;走廊曲折回环,屋檐上的瓦牙高翘;它们各自依循地势,错落有致,相互争奇斗艳。
【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文,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本文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昔日的辉煌。
首先,从翻译来看,杜牧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阿房宫的规模和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蜀山兀,阿房出”用“蜀山兀”来形容阿房宫的雄伟,将读者带入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则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建筑密集,彰显了其奢华与宏伟。
其次,从赏析角度来看,《阿房宫赋》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1. 壮观与衰败的对比:文章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展现了其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使读者在感叹阿房宫的壮丽之余,也不禁为历史的无常而感慨。
2. 情感与理性的交织:杜牧在描绘阿房宫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他既赞美了阿房宫的宏伟,又对秦朝的暴政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痛恨。
3. 寓意深刻:阿房宫作为秦朝的象征,其兴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通过阿房宫的描绘,杜牧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循环。
4. 语言精炼: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叠词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总之,《阿房宫赋》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言文作品。
它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和赏析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和赏析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和赏析1、文言文阮光禄在剡⑴,曾有好车⑵,借者无不皆给⑶。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⑷。
阮后闻之⑸,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⑹?”遂焚之⑺。
2、翻译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
(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
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
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3、注释⑴阮光禄在剡:阮(ruǎn)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
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
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边。
但东晋时期的政权多数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侍中一职无很大职权。
阮裕又没有功名心,觉得在首都生活无趣,便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今浙江绍兴)。
阮裕在会稽买了一套房子,并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阮裕收藏了很多车子,由于是老古董很值钱。
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
⑵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
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
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⑶借者无不皆给:者……的人;皆,都。
⑷意欲借而不敢言:意,心里想;欲,想要;而:但。
⑸阮后闻之:闻,听说;之,代词,代这件事。
⑹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
⑺遂焚之:遂,就,于是;之,代词,代那辆车。
4、赏析《阮裕焚车》记述的'阮裕形象,首先无私助人,让人尊敬。
一个与阮裕没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来较为晦气的事向阮裕借车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爱心。
其次,阮裕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
阮裕焚烧了马车,使自己的私心绝灭。
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 逸至其父墓前,伏地而卧。牵挽鞭笞皆不起,惟长鸣。村 人闻是事,来视,忽刘某邻叟愤然至,以杖击牛曰:“曩 昔渠父堕河,使随波为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 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渠生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奠,为董氏子孙累,汝罪大矣。就死 汝分,哞哞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 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 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