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赏析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写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在(晴朗的)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挡。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赏析:《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全篇历历如画,文字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成为后世山水游记作品的典范《三峡》作品在写景物时多用四字骈句,受楚辞、汉赋的影响。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木兰辞》古文及赏析
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注释】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指织布机。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古代经典古文赏析精选【10篇】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古⽂赏析精选【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经典古⽂赏析精选 曹刿论战 左丘明〔先秦〕 ⼗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者谋之,⼜何间焉?”刿⽈:“⾁⾷者鄙,未能远谋。
”乃⼊见。
问:“何以战?”公⽈:“⾐⾷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对⽈:“⼩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忠之属也。
可以⼀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之。
刿⽈:“未可。
”齐⼈三⿎。
刿⽈:“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赏析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番评论,并在战时活⽤“⼀⿎作⽓,再⽽衰,三⽽竭”的原理击退强⼤的齐军的史实。
⽂章的语⾔,⽆论是叙述还是⼈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中散句、排⽐、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的⽣动效果。
其中曹刿的语⾔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信的⼼态。
第⼀段:从开头⾄“战则请从”。
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这⼀段可分两层。
第⼀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的对话,⼀⽅⾯揭⽰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位素餐的情况,为后⽂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显⽰了曹刿关⼼国事,同时也暗⽰了他是⼀个有远谋的⼈。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文名篇赏析唐诗鉴赏辞典中的经典诗作
古文名篇赏析唐诗鉴赏辞典中的经典诗作《古文名篇赏析──唐诗鉴赏辞典中的经典诗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本文将从几首优秀的诗作中进行赏析,领略唐诗的独特魅力。
其一,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杜甫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感受力而广受赞誉。
《月夜忆舍弟》以写月夜思念故友为主题,情感真挚动人。
诗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对戍鼓、边秋、露、月等形象的描绘,展示出作者对故乡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意境宏大,感人至深。
其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游子思乡的代表作,文章优美动人。
诗中描绘了楼台的雄伟壮丽和游人思乡的愁绪。
作者借游子登高远眺,以楼为媒,展示了自己对故乡久违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巧妙表现了作者与故乡分隔的悲凉之境,引发读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其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的诗作通俗易懂,意境深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大漠草原的描摹,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文字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恢弘壮美,又表达了诗人对无常人生的思索。
白居易以自然景色抒发感慨,使人置身其中感受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其四,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是李白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短篇之首。
全诗只十六个字,却富有意味。
李白通过描写一个人静夜里的思绪,展现了寂寞和思念之情。
最著名的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朴素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
以上仅是唐诗鉴赏辞典中的几首经典之作,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通过这些古文名篇的赏析,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唐诗的卓越之处,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无尽的诗意与美好。
让我们珍爱这些经典之作,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简短经典古文名篇赏析
简短经典古文名篇赏析【篇一】简短经典古文名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
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注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李清照《渔家傲》)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个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可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敦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好的人才。
(曹操《短歌行》)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诗句含义: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而殷勤的情意。
诗句注释:“缘”,因为。
“蓬门”,茅屋的门。
即是说,杜甫此时居成都草堂。
客人来了,主人很高兴。
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看,已有很久没有客人来了。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解析与赏析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解析与赏析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汉字文化的瑰宝,古文不仅具有精妙的艺术表达,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因此,小学生学习古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进行解析与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例如,其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长。
《论语》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二、《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儒家道德经典内容传授给小学生,起到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字经》让学生在最初的阶段,就接触到了古文,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古诗。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小学生既可以提高汉字的识字能力,又能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白日依山尽》赋予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静夜思》则表达了对寂静夜晚的思绪和情感,这些都是小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的。
四、《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古代文言文选集,其中收录了许多文言文经典名篇。
通过阅读这些古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例如,《韩愈论语》通过对《论语》的评论,展示了韩愈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立场,《岳阳楼记》则以一种浑厚宏伟的笔调,揭示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五、《红楼梦》虽然《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其中融入了大量古文的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红楼梦》,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际关系。
例如,《贾妃艳史记》通过对贾妃的生平故事的描写,展示了古代宫廷的悲凉和女性的命运。
六、《论文选讲》《论文选讲》是一本以文言文作为表达方式的学术读物,其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文言文论文。
高考古诗文赏析
高考古诗文赏析
第一篇:《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没有标题,但通过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登上高楼楼顶的壮丽场景。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白天山脉连绵不断,黄河浩浩荡荡流入大海。
而第三、四句则表达了作者的壮志雄心,他欲望着通过登高来触摸更远的目标与境界。
第二篇:《江雪》
宋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宋代文人柳宗元的《江雪》。
这首诗同样没有标题,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闭塞而萧瑟的寒冬景象。
诗中描绘了千山万径被积雪覆盖,寂静无声,连飞鸟的痕迹也消失了。
而作者孤舟独自钓鱼,雪花飘落在他的蓑笠和渔船上,给人以凄凉之感。
第三篇:《行宫》
宋代:元好问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赏析:
这是宋代文人元好问的《行宫》。
诗中没有标题,通过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寂寞凄凉的行宫景象。
行宫似乎已经落寞不堪,只有几朵残留的宫花依然盛开,但寂寞的红却更显压抑。
白头的宫女孤独地坐在那里,闲谈着关于唐玄宗的往事,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
以上三篇古诗文赏析,都没有标题。
这样的形式,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品味和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024年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
2024年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情趣。
以下是2024年初三语文必背的古诗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古诗赏析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人们对进取的追求。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描绘了一个人在思乡之时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这首诗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写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关切和忧虑。
4. 《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登上岳阳楼的情景,展示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局的忧虑。
5. 《悯农》 - 李时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动和贫困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二、古文赏析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这篇古文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登上岳阳楼的情景和观景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状况的关切。
2. 《陶渊明自述》 - 陶渊明余幼对景,性古有狂,而识浅薄,不能极其深乐也。
长恶空言附会,忘失古人矣。
赏析:这篇古文讲述了陶渊明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世俗之事的厌倦,表达了他对诗文创作的追求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3. 《论语·里仁》 - 孔子子曰:“里仁为美。
高中经典文言文赏析五篇
【导语】⽂⾔⽂⼀直是⾼中语⽂考试中⾮常重要的⼀部分,⼀篇篇经典的古⽂都是中国古典⽂学上的瑰宝。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经典⽂⾔⽂赏析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经典⽂⾔⽂赏析 兰亭集序/兰亭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不知⽼之将⾄⼀作:曾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赏析 《兰亭集序》,⼜题为《临河序》、《禊帖》、《三⽉三⽇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四⼗⼀⼈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集,并作序⼀篇,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崇《⾦⾕诗序》影响很⼤,其成就⼜远在《⾦⾕诗序》之上。
⽂章⾸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物,⾔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简洁⽽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处落笔,由远及近,转⽽由近及远,推向⽆限。
先写崇⼭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下转写⼈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七年级语文古文学12篇赏析
七年级语文古文学12篇赏析1.《孟子·万章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孟子与弟子万章的对话,展示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和其教育理念。
2.《荀子·劝学》这篇文章通过教导学生应努力追求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以实现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更高境界。
3.《论语·为政篇》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政治家以及如何处理政治事务和与人相处的道理。
4.《史记·项羽本纪》这篇文章记述了项羽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5.《庄子·齐物论》这篇文章以寓言方式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达到内心的平静。
6.《楚辞·离骚》这篇诗歌通过描写屈原的思乡之情和政治抱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7.《文心雕龙·唐音篇》这篇文章阐述了唐代文人杨修对音韵学的观点和认识,对于中古音韵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8.《白虎通·破析篇》这篇文章主要通过研究白虎通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了其中的辩证思维和方法论。
9.《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五种破坏国家的因素,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和智慧。
10.《诗经·国风》这篇诗集收录了很多古代民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1.《周易·系辞下》这篇文章对前文的易经进行了总结和解释,阐述了易经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原理。
12.《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春秋时期宣公十五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
请注意,以上只是简要描述了每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具体的赏析细节还需要在实际写作中进一步展开。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初三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外,也需要对古诗文有所了解与欣赏。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几首古诗文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之一,所表达的是诗人豪情壮志和追求进取的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表达,意味着他不甘于平庸,追求更高的事业和境界。
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创作的《登高》,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以及对时代动荡的深深忧愁。
诗中的“悲秋”和“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流露出诗人的失意和对现实的无奈。
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让人难以忘怀。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光景的描绘,给人以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使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以上是几首较为经典的古诗文作品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00字的古诗词或古文
300字左右的古诗词与古文1. 《将进酒》-出处:唐代李白-注释:“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赏析:诗篇开头以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节奏明快,气势豪迈。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 《滕王阁序》-出处:唐代王勃-注释:这是一篇骈文。
-翻译: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
-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3. 《春江花月夜》-出处:唐代张若虚-注释:描绘春天夜晚江边的美景。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赏析: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作者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其诗仅存二首。
4. 《小石潭记》-出处:唐代柳宗元-注释:是一篇游记。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
-赏析:作者移步换景,抓住小石潭的特点,写出了其幽深冷寂的氛围。
-作者介绍: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5. 《醉翁亭记》-出处:宋代欧阳修-注释:记山水之美,与民同乐之情。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赏析: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介绍: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6. 《岳阳楼记》-出处:宋代范仲淹-注释:借景抒情,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赏析:先写景,后抒情,议论结合。
-作者介绍:范仲淹,字希文。
7. 《陋室铭》-出处:唐代刘禹锡-注释: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赏析: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
8. 《爱莲说》-出处:宋代周敦颐-注释:以莲喻人。
课外古诗文鉴赏
1. 赠从弟(其二)——[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
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
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_古诗文赏析大全
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_古诗文赏析大全唐宋诗词多表达诗人的情感与追求,学习唐宋诗词,还有利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从而建立贯穿古今的思想体系,形成中国人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供大家参考。
唐宋古诗词1长干行·赏析·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会。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是以一位少妇回忆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到离别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少妇对远离家乡丈夫的怀恋。
前六句(从“妾发初覆额”到“两小无嫌猜”),主要描绘了少妇和丈夫幼时一起玩耍的活泼快乐、天真可爱的形象。
表现了少妇和丈夫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折”、“剧”、“骑”、“弄”这些动词将两人童年时可爱的形象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非常形象生动,文字活泼欢快。
接着诗文以年龄为界限,描写了少妇的婚后生活。
从“十四为君妇”到“千唤不一会”,描写了少妇刚刚出嫁时羞怯、可爱的形象。
用笔细腻,刻画真实。
从“十五不可触”到“岂上望夫台”,叙述了少妇婚后开始显露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亲亲密密、如胶似漆。
同时这里用了尾生抱柱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强烈地渲染了少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
但是这样美满的生活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个“岂”字暗示后边的分别,起到了转折作用,诗文自然过渡到了下边的分别。
同时这个字也暗含了少妇对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与丈夫分别的无奈之情。
从“十六君远行”到“瞿塘滟滪堆”,这四句描写的是丈夫远行,少妇在家日夜挂念的情景。
少妇没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绪万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个地方最容易出事故。
中小学生古文鉴赏大全_小学生语文必备小古文
中小学生古文鉴赏大全_小学生语文必备小古文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是进行新的诗词赏析的基础。
原有的归纳积累的知识是打开新的赏析大门的钥匙。
因此,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知识的归纳和积累。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古文鉴赏大全,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生古文鉴赏1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题解】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
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本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
其中矫命烧债券之举,虽然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关于这则故事,《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颇有出入。
【原文】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4)。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5)。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6)?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7),而性愚(8),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
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中秋帖王献之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伯远帖王珣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轮台罪己诏汉武帝刘彻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
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
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
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
”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
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
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
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
”卦诸将,贰师最吉。
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
今计谋卦兆皆反缪。
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
缚马者,诅军事也。
”又卜“汉军一将不吉”。
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2]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
还,幸泰山,修封。
庚寅,祀于明堂。
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
”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
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译文:前些时候,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再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
这样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
如今又有人奏请派兵到轮台去屯田垦荒。
轮台在车师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在京师的六国子弟兵都先后西去参加征战,运送粮草接应汉军,国王自己发兵数万人,统驭将帅攻破车师城,迫使车师王归降,取得了胜利。
虽然城里粮食很多,可是兵士无法带足粮食班师回朝,体魄强健的尽食所蓄,体弱多病的在路上死了几千人。
朕派酒泉的驴队、骆驼队出玉门关护送军粮迎接军队,可是班师的兵士返回张掖不多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回来。
朕曾经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名叫弘的军侯的上书: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
匈奴长期扣留汉朝使者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维护汉使的威严。
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
因此,贰师将军这次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以及地方郡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长官的意见,大家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他们最大的不祥之兆”,有的认为“匈奴人是在向汉朝显示强大,故意向人显示自己力量有余而已”。
求神问卜的方士和星象家们也都认为贰师将军出征“吉兆明显,匈奴必败,机不可失”,还说:“派贰师将军带兵北伐,到鬴山就能打胜仗”。
卦辞显示派贰师将军前去作战最合适,所以朕才派遣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慎入匈奴腹地。
可谁曾想到,那些求神问卜得到的卦辞全都与事实相反。
后来被汉军抓到的匈奴俘虏说:“匈奴人听说汉军要来,就派巫师埋掉羊牛行走的通道,填掉水井,诅咒汉军。
单于送给汉朝天子良马裘衣时,便让巫师祝愿匈奴好运。
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诅咒汉军。
还曾卜到“汉军有一位将领命运不利”。
匈奴人又说:“汉朝虽然强大,但汉人忍耐不了沙漠里的饥渴。
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一千只羊”。
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
如今桑弘羊等人奏请派军队远赴轮台屯田垦荒,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不是忧患天下百姓的好建议,朕不能采纳。
大鸿胪建议招募囚犯以封侯作为奖赏,借护送匈奴使者回国的机会,刺杀匈奴单于,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事情连春秋五霸也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搜查全身,详细盘问被俘汉人所知道的情况。
当今边塞防务还没有走上正轨,宫门都可以随便出人,边疆障候官员派兵士狩猎获皮肉之利,兵士劳苦而烽火松弛,那些活着跑回来的俘虏,知道这种情况。
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
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报送朝廷。
(征和四年)三月,汉武帝到钜定县亲自耕田。
回京途中巡游泰山,扩建祭天神坛。
庚寅(二十六日),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
癸巳(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并接见群臣,汉武帝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
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情,一律废止!”田千秋说:“很多方士都在谈论神仙之事,却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功效,我请求皇上将他们一律罢斥遣散。
”汉武帝说:“大鸿胪说得对。
”于是将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们全部遣散。
此后,汉武帝每每对群臣自叹说:“我往日愚惑,受了方士的欺骗。
天下怎会有神仙,全是胡说八道!节制饮食,服用药物,最多是可以少生些病而已”。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
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