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专题04 文言翻译之一词类活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专题04  文言翻译之一词类活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 事》) 3.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zēng)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 )
规律五: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既”字后面,“者”字前面,活用为 动词。
【考点突破】
文言翻译考查的知识点: 1.一词多义(实词);2.通假字(实词);3.词类活用(实词);4.虚词的 含义;5.文言句式;6.固定结构 文言翻译分值: 两小题,每题4分,共8分。 文言翻译考点分值分配: 词语的含义2分(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文 言句式1分(包括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句意顺畅1分。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陈涉世家》) 2.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 3.左右既前, 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刺秦王》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规律六:名词受介宾短语的修饰,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 便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活用 为名词。有时又受“其”“之”或其他动词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 特点。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和事物 。
规律一:由“之”引导的偏正短语:“动词+领属性的定语+之+动词(活用 为名词)”即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或“其(领属性的定语)+动词(活用为名词 )+谓语”即处在主语的位置上。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文言文梳理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文言文梳理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状语后置句 )
译文:_最__终__指__使__上__官__大__夫__在__顷__襄__王__面__前__诋__毁__屈__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积累 (1)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也说博闻强记。 (2)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委__婉__得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3.一词多义
①亡.走赵,赵不内 (1)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逃跑 灭亡
③亡.其六郡 丧失,失去
5.王甚任之:任,___信__任____。 6.害其能:__嫉__妒__屈__原__的__才__能____。害,___嫉__妒____。 7.屈平属草稿未定:属,_____撰__写_____。 8.疾王听之不聪:疾,___痛__心_____。聪,_明__察_______。 9.倦极:__疲__倦__困__苦____。极,____疲__困______。
二、再读文本,系统把握下列知识点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__“__离__”__同__“__罹__”__,__遭__受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穷则反本__“__反__”__同__“__返__”__,__返__回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指__”__同__“__旨__”__,__意__旨_______________ (4)靡不毕见“__见__”__同__“__现__”__,__表__现_______________ (5)屈平既绌__“__绌__”__同__“__黜__”__,_指__被__罢__免__官__职______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教学PPT

2024届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教学PPT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
•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 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 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只 有“舟”的意义,而没有 “楫”的意义) • 去来江口守空船(只有 “去”的意义,却没有“来” 的意义)
• 1、语义相近 • 今又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园:种树的地方。 • 圃:种菜的地方。 • 2、语义相反、相对 •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 不宜异同。
②表对象(对、向;给,替) ③表目的(为,为了) ④表原因(因为) ⑤表时间(在,当) (3)助词
表疑问、感叹、反诘等(呢)
所 (1)助词 ①“所+动词” (……的) ②“为……所”(被……) (2)名词(处所) (3)表概数(大概) (4)复音虚词(所以 ①表凭借(用来……的方法) ②表原因(……的原因)
以 (1)介词 ①表对象(把) ②表工具(拿、用) ③表身份(凭……身份) ④表原因(因、因为) ⑤表凭借(按照、凭借) ⑧表时间(在) (2)连词 ①表并列或递进
(而、又、而且、并且) ②表承接(而,或省去) ③表目的(来、用来、以致) ④表因果(……的原因) ⑤表修饰(而,或省去)
(3)副词(通“已”,已经) (4)动词(认为)
四、焉 (1)代词 ①第三人称(它) ②表疑问(什么)
(2)语气助词 ① (啊、呢、了) ②表停顿
(3)兼词(于是) (4)助词(然……的样子)
【双音节文言虚词】
1.不啻(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 2.比及(比至、逮至)(等到了) 3.得无(得亡、得微)(该不会、莫非、恐怕;能不) 4.而后(才、方才) 5.而况(何况) 6.而已(罢了) 7.否则(不然就) 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为什么、怎么”;多么,怎么” ) 9.何况(表递进) 10.何如(若何)(怎么样、什么样) 11.几何(多久、多少” ) 12.可得(可得而、可得以)(可以、可能) 13.奈何(怎么,怎么办) 14.且夫(再说) 15.若此(如此、这样)

2023年语文中考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九年级 补充2《活板》

2023年语文中考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九年级 补充2《活板》
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 【写作特点】
①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 系统的印象。②语言平实而准确,精练而严密。
1.通假字
(1)活. 板 板”同“版”,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 (2)已. 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和“后”连用,表示时间的界线
补充2《活板》
原文呈现
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时人们尚未盛为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时候才 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典籍文献都是板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 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
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 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个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
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 ,
原文呈现
译文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 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 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 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 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 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 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 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 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 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杭州)人。晚年以平生见闻,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因写于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梦溪园
而得名。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中,自然科 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 字印刷术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一)文言实词译得准透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一)文言实词译得准透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认为……奇怪
K12教育课件
7
类型
典型例句
词义解释
作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
秦论》)
一:一体、整体

词 活
作动词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
阳楼记》)

万千:千变万化
作形 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劝学》)
一:专一
K12教育课件
8
三、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现象。主要类型如下:
偏义分析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 上,意思是“不同”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并序》)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 上,意思是“劳作”
K12教育课件
16
【二级训练·通关】
【一级通关·整合提升】
1.下列对“患”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担心)
K12教育课件
32
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 动。
K12教育课件
3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实词)。(10分)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 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 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 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 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
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指品质恶劣,贬义词
K12教育课件
12
四、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文言文中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主要类型如
下:
K12教育课件

11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11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四、文言复词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较为特殊的两类词。不了解它们的特
点,就会产生误解。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
④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吃饭
)(《种树郭橐驼传》)
⑤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
⑥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咬
)(《促织》)
(2)依对举,推其义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 例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籍.吏民,封府库( 造册登记 )(《鸿门宴》)
②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合
)(《促织》)
③追亡.逐北( 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过秦论》)
④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忍尤.而攘诟( 责骂
)(《离骚》)
(3)循语法,断其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 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那么 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意义。
音同(近) 两个字具有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有”同“又”
通假 或相近的读音
【对点训练】
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共”同“供”,供给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同“授”,传授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同“叛”,背叛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教材内文言文复习 《〈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教材内文言文复习 《〈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

古时指台阶及台阶下 的地方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陈旧的
⑤非陈诗何以展其义(《古代文论选段》) 铺陈
读zhèn,名词,交战 ⑥广行无部伍行陈(《史记·李将军列传》)
时的战斗队列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形容词作动词,帮助
②曲则全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③不贵其师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④后世必为子孙忧
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
⑤则修文德以来之/而不能来也/既来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到来
⑥既来之,则安之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 无标志判断句
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②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是(也是固定句式,表 推测,标志词:无乃……与)
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晏子春秋》作“读”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其言论”作“多可 采”的主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 “清净流”代指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故“名法”之 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显君”的“显”字与“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的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 _独__角__犀__牛__从__笼__子___里__出__来__伤__人__,__龟__甲__和__美__玉__在__木__匣__中__被__毁__,__这__是__ _谁__的__过__错__呢__?__(_得__分__点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被__动__句__,__“__是__”__“__过__”__)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填自然“偏远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己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册则利’p ,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具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番”相反的气睐。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如“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讲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讲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词多义)第三部分共30个文言实词61、去(1)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离开(2)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距离(3)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除去,去掉(4)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往,到……去(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助词,表动作趋向62、劝(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劝勉,勉励(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劝说63、却(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倒退(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击退(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还,再(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头(5)盛情难却推辞64、如(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到,往(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如同(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及,比得上(4)万事如意顺,符合(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季氏将伐颛臾》表假设,如果(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选择,或者(7)复合词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这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这样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怎么办65、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好像,似(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比得上(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你们(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这样(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表假设,如果66、善(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善良,美好(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好事,好的行为(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善于,擅长(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交好,亲善,对……好(5)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好好地,友善地(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喜欢,羡慕67、少(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数量少,不多(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通“稍”,稍微(3)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秋水》小看,轻视,以……为少(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缺少(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少的(6)复合词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重要)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重要)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国
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 共和国 国抗衡
非常
意外事故 (名词)
很、大 (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 关系的关
联词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
词语
古义
今义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
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于”是“吁”的借字, “说”是“脱”的借字。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 们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 或把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掌握通假字 的基本特点。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 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如:道理很深 深奥、深刻,深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言实词
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其中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词是考查的重点。
一词多义
一. 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 引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文言文一词多义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 慢》) 用兵策略:“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虚实》)
成语:兵不厌诈,兵贵神速。
示例三:就
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利则利。 靠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 ④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完成
翻译 1、太祖很担忧,派遣楚昭辅问候是否平安,楚昭辅详 细述说士兵推立拥戴的情形,太后才安心。 2、因所住房舍低矮狭小,命令官吏将其扩大,楚昭辅 担心侵占土地,执意推辞不愿建造。
33
科别 院试
乡试
会试
项目
(或童试) (秋闱) (春闱)
殿试
考场
学政巡回 京城和各省 案临考场 城贡院(省 府、县) 城)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 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 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 “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3、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 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 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于贬义词;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多在开头段) •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主体部分,阅读时可按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之
古今异义与通假字
义项
爱(愛)ài
①爱。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怜惜、同情。

《左传•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③吝惜、舍不得。

《老子》:“甚爱必大费。


【提示】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解释,并不是“一一对应”。

因此,理解很重要!
阅读文言文,语境非常重要!
阅读文言文,要尝试在句式中寻找关键点!
【主要辞典的义项比较】
【重点】
本义/基本义:爱
引申义一:怜惜、同情
引申义二:吝惜、舍不得
通假字:通“薆”,隐藏
一、【考分裂】用法相似/用法最不相同,逐渐减少
【依据】古文的注解,以“达意”为主,避免有争论的话题
【例】阿房宫的“旁”
二、【命题趋势】以全国卷为例
考点与命题趋势
a. 词类活用
名作动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鞍之战》)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约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形作动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动、形作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名作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箕畚运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步余马于兰皋兮(《离骚》)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为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b.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与比喻义
从一个例子来具体看看:

shí①吃:~肉。

~欲;②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③俸禄:“君子谋道不谋~”;④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sì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yì◎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义】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
【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王风·君子于役》)
【引申义】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吕氏春秋•怀宠》)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
必,决定(预料):“~死,非勇也”《左传•哀公十六年》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一周年,一整月:~年、~月、~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例】既辱且危,死期将至(《易·系辞下》)
机运,际会【例】若非天人启期,岂得若斯之速乎(《南史•王茂传论》)
常【例】常衣敝补衣溺裤,期为不洁清,以是得幸(《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会、会合【例】贡水日夜下,下与漳水期(《寄虔州江阴二妹》)
邀约、约定【例】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相当,相合【例】二事相期,从古至少(《祭吕衡州温文》)
希望;企求【例】刑期于无刑(《书·大禹谟》)。

预知,料想【例】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待,看待(期待)【例】而人亦以古人期之(《雷御史渊小传》)
通“綦”,极【例】仁人之用国……期文理(《荀子•富国》)
通“旗”【例】旄期称道不乱(《礼记•射义》)
大招
记忆:合并同类项;做题:分解同类项
词义的引申方式
连锁式与辐射式;联想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