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尽其力”上着手,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对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两个例子就能进行概括的,个人观点而言,进行可持续发展,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括:
(1)资源环境背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
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
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此摘
自《农业循环经济》,主编章嘉恩,化学工业出版社)对于人类
社会的如此耗用自然资源,必然对于有限度的自然资源来说,
这是迟早的“坐吃山空”,因此在环境承载力的要求下,人类开
始思考所谓的环境友好度,做到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这是
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和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
早期原始社会发展时期,人类过的是所谓的茹毛饮血,渔猎采
集的生活,是作为自然的附属品所存在的。到了农业经济阶段,人类开始能动的去改造生产,改造自然,然后这只是对于自然
的探究及认识,不涉及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自然环境的过度破
坏。可是随着进入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大制造,能源的大规
模探採,粗放型的工业生产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以及大量的浪费,待粗放转集约后,人类才开始发现资源过度开采所造成的不足
问题以及环境发生了不可逆破坏过程,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开始
思考如何去发展经济,却不会破坏环境,同时尽可能的去开发
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
(3)思想认识以及具体行动的背景,《寂静的春天》(1962年出版,生物学家卡逊作)的出版让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已不再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
保护环境的措施,“地球日”,“熄灯一小时”,《人类环境宣言》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这些都是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
题后,寻求国际合作或者非政府组织合作来解决环境问题,不
能再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道路,工业革命要改变形式,破坏环
境不是唯一的道路。除此之外,随着环境问题所引发的各类生
态问题,都使的人类开始逐渐重视生态环保这个命题,不再仅
仅局限于原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人类
宣告对污染开战的标志,这些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急迫的思
想环境。
(4)理论完善的背景。在环境问题展露的初期,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可持续的问题,一直追求所谓的“清洁生产”,只追求在工业生
产上的清洁,减排是做到了,可是并没有做到节能,这样的生
产不能满足对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方式只是表面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世界自然
保护大纲》提出。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