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地质版
高一通用技术 第二章 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精品资料)课件 精品

埃 菲 尔 铁 塔 为 什 么 百 年 坚 固 ?
大 大 的 底 座 设 计 符 合 科 学 性 原 则
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球, 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
凝 固 的 建 筑 艺 术 之 美 , 科 学 的 魅 力 在 哪 里 ?
为什么设计成如此的外形?
万里长城永不倒?为什么?
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 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 功能。
分析下面几种梳子,你认为哪个更实用?为什么?
产品的实用性因时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和个性特征。
案例分析: 以下那种洗手液瓶哪个更实用?
为什么?
手机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
创新性原则
例如 :洗衣机的变迁
手工洗衣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创新常常表现为什么?
海尔润眼显示器
最新的润眼 技术
弯 折 的 书 架
塑 料 瓶 衣 架
时“裳”记忆——温馨的50年代
时“裳”记忆——创业的60年代
时“裳”记忆——启蒙的七十年代
时“裳”记忆——时髦的八十年代
时“裳”记忆——前卫的九十年代
阿联酋 迪拜 阿勒阿拉伯酒店 7星级
美观原则的多元化
美观原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或每个时期 人们 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观察下列手表:
1.谈谈你对各种 手表的不同感 受。
2.你喜欢那一种 款式?说明你 喜欢的理由。
七、技术规范性原则
技术规范:各行各业都可能有一些设计的技术规范,是实践
小结: 1、请大家热爱自己的生活,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 不便变为方便这就是创新; 2、创新就在你身边。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第二章综合评价一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监测试题(普通卷)天津市蓟县马伸桥中学赵玉梅天津市蓟县康各庄中学高军天津市蓟县擂鼓台中学王雨辉天津市蓟县杨家楼中学付永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始终以()为根本原则A.发明性B.科学性C.创新性D.实用性2.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闪亮的结合点就是()A.团队精神B.实践C.发明D.创新3.设计的本质是()A.生产出产品B.制订出生产工艺流程C.制定出技术规范D.创新4.地铁或公交车上的拉环,主要体现了人机关系中()特点A.安全B.高效C.健康D.舒适5.手机发明之初体积很大,类似砖头,携带很不方便,而且功能简单。
于是人们设计出现代的小巧玲珑,功能齐备的手机。
这一设计过程说明了()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D.技术就是设计6.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作模型或原型③制定设计方案④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⑤优化设计方案。
正确的顺序是()А.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⑤④①③②7.我们在超市购买卷纸时,可以发现卷纸的形状有圆形的或方形的,方形卷纸的出现说明了该设计具有()A.美观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实用性原则D.技术规范性原则8.生态垃圾桶的设计常常要考虑到把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这符合了设计中的哪项基本原则()A.美观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创新性D.可持续发展原则9.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一般额定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家用电器的设计符合了()A.科学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技术规范性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10.学生在打乒乓球时,构成主要的人机关系是()A.学生与乒乓球B.学生与球拍C.学生与地面D.学生与球室11.产品的外观设计受到什么样因素的影响?()A.造型、色彩、美感、人机工程学B.造型、色彩、曲线、人机工程学C.色彩、美感、功能美、人机工程学D.色彩、动感、美感、方向感12.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外形大多数是流线型设计,这其实是符合了设计的()原则A.科学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技术规范性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13.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A.学习B.不断尝试C.设计D.实验研究14.艺术设计侧重()A.功能B.结构C.材料D.审美15.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那时就已经想到了飞行器的设计并画出了效果图,可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科学理论落后,他的飞行梦想没有能够实现。
2.1初识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二章第一节初识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明确设计的概念2.清楚技术与设计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技术思维4.优化学生的设计理念二、教学重点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2.设计的理念三、教学难点1.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技术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技术要为人服务,还必须经过工程和设计的转化,设计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服务、系统。
想一想,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设计的产物?生:......师:同学门说的都对,例如还有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车标设计等,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居住的高楼大厦,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穿戴的服装鞋帽,饮食用的餐具、茶杯,写字用的笔,照明用的灯,家中舒适的桌椅沙发……都是设计的产物。
(二)什么是设计问题: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什么是设计?生:设计是围绕目标人群的具体要求,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最终通过具体形式(模型、图纸、文本及电子文件等)表现的创造性活动。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对,但在2015年10月,国际设计组织对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是创新驱动的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来实现商业成功和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
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
简单来说,设计就是追求既具备技术可实现性和市场可行性,又能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活动使新的人工事物的诞生成为可能;工程是基于技术的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活动,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这种活动使为人类服务的人工事物成为现实。
技术是手段,而工程则是过程。
设计是工程活动的一部分,设计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
地质学景观探索课程设计

地质学景观探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质学基本概念,如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和地质年代;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至少三种常见的地质学景观,如峡谷、溶洞和火山;3. 学生能够了解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特定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质图、景观图片,培养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利用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有效沟通和分享地质景观探索的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地质学领域,激发探索精神和求知欲;2. 学生通过学习地质景观的成因和变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质学景观探索课程,旨在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体验。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教学要求:1. 教师需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地质图、景观图片和实地考察机会;2.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地质学知识;3.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基本概念: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年代;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2. 常见地质学景观识别与描述:峡谷、溶洞、火山;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质景观类型与特征3. 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4. 实地考察与地质图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学习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质图与地质考察5. 地质景观形成过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线索,分析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质景观形成机制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地质学基本概念学习;2. 第二周:常见地质学景观识别与描述;3. 第三周: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4. 第四周:实地考察与地质图分析;5. 第五周:地质景观形成过程分析。
地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地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方面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原因,如山脉、河流、湖泊、峡谷等地质作用过程。
3. 学生能够认识我国主要的地质景观及其特点,并了解其地质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质观察和地貌分析。
2. 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运用观察、调查、记录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地质信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地质知识,设计并实施地质研学小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对地质学科的兴趣。
2. 学生在地质研学旅行中,培养探索精神、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质学相关学科的研学旅行课程,结合室内教学和户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基础知识: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概念的学习,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2. 地貌形成及地质作用:学习山脉、河流、湖泊、峡谷等地貌的形成原因,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貌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貌与地质作用3. 我国主要地质景观:介绍著名地质景观(如张家界、黄山等)及其地质背景,分析其形成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我国地质景观特点4. 地质观察与地貌分析:教授简单的地质观察方法,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质观察与分析5. 地质研学小项目:分组进行课题研究,设计研学小项目,结合所学的地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地理地质博物馆课程设计

地理地质博物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质博物馆内展示的各类岩石、矿物和化石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演变历程、地层结构和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地质博物馆内的各类标本。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分布。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地质小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地质变迁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中,深入了解地质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博物馆导览:介绍博物馆的布局、展区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 课本关联章节:地质学概述2. 岩石、矿物和化石的认识:学习各类岩石、矿物和化石的形态特征、分类及成因。
- 课本关联章节:岩石与矿物、古生物与化石3. 地球演变与地层结构:了解地球演变历程,学习地层结构及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 课本关联章节:地球的演变、地层与地质年代4. 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学习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
- 课本关联章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5. 我国地质资源及其保护:介绍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探讨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12.地表雕刻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12.地表雕刻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地表雕刻师,属于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内容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地质地貌的相关知识,对地表形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使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素养进行设计。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将通过学习地表形态变化和地质作用等知识,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成因和过程,掌握基本的地质知识。
其次,科学方法方面,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科学态度方面,学生将通过学习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自然现象,尊重自然规律。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围绕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待提高。
在能力素质方面,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行为习惯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知识水平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地质地貌的相关知识,对地表形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使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能力素质方面,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行为习惯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地表形态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地质作用的种类和作用方式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挖掘课程资源上好通用技术课

挖掘课程资源上好通用技术课作者:郑晓琴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5期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施配备不足,教师专业知识匮乏,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普遍存在学生重视不足等问题。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一线教师,本文将立足于通用技术必修模块的两本教材,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挖掘开发本学科课程资源。
关键词:挖掘;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92-02一、我校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现状分析1、实践室配套设施有限,利用率不高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自去设计、制作、试验。
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配置必要的基本设备与工具,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教学可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的。
去年,我校迎来了一级达标复查验收,作为高中新课改的通用技术课程自然也成了关注的焦点,为了准备这次复查验收,我校通用技术实验室不断得到扩充,购买了一些新的设备。
如:钳工、木工等器材,我校目前已有木工室、钳工室、制图室等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设备的实践操作需求。
2、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参差不齐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学科知识。
教材作为通用技术课的主要课程资源,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而教师手上的参考资料也仅仅只是一本配套教参,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需要展现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教材中的案例内容偏于滞后,单凭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搜集更多的课外资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因此,备课难成了很多通用技术老师的共识。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4a13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7.png)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如图所示的锁水器为专利产品,它结合水表和锁的功能,通过对出水量进行设定,从而实现自动关闭开关,并上锁。
下列对该产品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发明者中提升了自身素质,彰显技术发展人的促进作用b.专利产品受到法律维护,彰显技术的专利性c.能够同时实现节约用水,彰显技术的目的性d.具有设定水量、上锁等多项功能,体现技术的综合性【答案】d【考点】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2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解析】2.如图所示的男士小便器,将洗手盆和小便器精妙融合在一起,使男士们不但可以便后刷牙,还能够顺带跳厕所节约水资源。
设计该产品时,以下设计分析中从“环境”角度考量的就是()a.为了节约用水,设计瓦霍洗手盆的水冲小便器b.为了稳固坚固耐用,应当使用性能较好的瓷砖制作c.考虑到心理须要,可以使用多种色彩或图案d.考虑到操作方式方便快捷、身心健康,采用感应式龙头控制器【答案】a【考点】高中通用型技术苏教版》高中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3节设计的评价【解析】3.在汽车制造业中,人们采用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程度,此外,人们正在发展无空气污染的电动汽车,这一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原则。
a.可持续发展原则【答案】a【考点】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第2节设计的基本原则b.经济原则c.道德原则d.技术规范性【解析】4.在我国,家用电器采用的交流电通常额定电压就是220v、频率就是50hz,这彰显家用电器的设计合乎了技术的()。
挖掘课程资源上好通用技术课论文

挖掘课程资源上好通用技术课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施配备不足,教师专业知识匮乏,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普遍存在学生重视不足等问题。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一线教师,本文将立足于通用技术必修模块的两本教材,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挖掘开发本学科课程资源。
关键词:挖掘;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92-02一、我校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现状分析1、实践室配套设施有限,利用率不高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自去设计、制作、试验。
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配置必要的基本设备与工具,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教学可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的。
去年,我校迎来了一级达标复查验收,作为高中新课改的通用技术课程自然也成了关注的焦点,为了准备这次复查验收,我校通用技术实验室不断得到扩充,购买了一些新的设备。
如:钳工、木工等器材,我校目前已有木工室、钳工室、制图室等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设备的实践操作需求。
2、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参差不齐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学科知识。
教材作为通用技术课的主要课程资源,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而教师手上的参考资料也仅仅只是一本配套教参,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需要展现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教材中的案例内容偏于滞后,单凭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搜集更多的课外资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因此,备课难成了很多通用技术老师的共识。
课前,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但是目前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内容存在着严重不足,已有的资源网站在与教学同步方面也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而且教材也没有统一的版本,网络上更多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资源,而地质版的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之少。
地质版 《通用技术1》第五章 技术试验(共15张PPT)

法,选定若干次典 型意义的试验,逻
平 与 杂
辑地推出全部试 交
验所达到的最佳 效果。
水 稻 的
育
成
4
虚拟试验法----“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虚拟试验法: 利用计算机技 术来虚拟现实 中的技术设计 原型并进行试 验的方法。
虚拟“勇气号”在火星表面
5
强化试验法----汽车道路强化腐蚀试验
盐水喷雾室
强化坏路行驶
技术试验的方法分为: 优选试验法(多选优)、模拟试验法(再现实)、
虚拟试验法(计算机)、强化试验法(极限值)、移 植试验法(此转彼)
11
(2013年3月浙江省高考)如图所示 是某汽车在鹅卵石路面上进行性能试验, 这种试验方法属于( ) A.优选试验 B.虚拟试验 C.强化试验 D.移植试验
【解析】鹅卵石路面比普通路面对汽车性能要求更高,汽车 轮胎磨损,部件损坏也更快,这种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 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叫做强化试验法。
(再现实 )
8
移植试验法
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此转彼)
9
2、 技术试验方法对比总结:
优选试验法 多选优 模拟试验法 再现实 虚拟试验法 计算机 强化试验法 极限值 移植试验法 此转彼
10
课堂总结:
•2、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按照不同的目的分为: 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6
东
海
大
桥
主
通
航
孔
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 荷
24辆总重达1320吨左右的集装箱卡车,装
载 满最高荷载的渣石驶上大桥,在三来三去的车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

工程地质勘查设计课程设计逸夫楼勘查报告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目录1 前言........................................................................................................................................................ -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 (1)1.3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1.5勘察工作量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2 工程地质条件............................................................................................................................................ - 3 -2.1地理位置 (3)2.2气象、水文 (4)2.3区域地质构造 (4)2.4地形地貌 (4)2.5地层结构 (4)2.6水文地质 (5)2.7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6)2.8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6)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 6 -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版 《通用技术1》第二章 第2节人性化设计(共25张PPT)

➢合理的人机关系
办公室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 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合理的人机关系
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合理的人机关系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 递的过程。
如:电话机的号码显示、手机的来电显示
➢合理的人机关系
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 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醒 乘客
安全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高效 健康 舒适 安全
a、椅背太靠后,正常坐姿时靠不上 b、椅面太过倾斜,会导致人体自然下滑 c、椅背太低,支持不住人的身体 d、椅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太小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高效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 健康 程中,我们人在身体和心理 舒适 上都感到舒适和自然,操作
方便。
安全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高效 健康 舒适 安全
各种用品的把手,设计成和人手 的结构形状相吻合,使人握得更 加稳当和舒适。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高效 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 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
健康 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 舒适 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易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
健康 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
舒适
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 高人的工作效率。
安全
➢人机关系的目标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际关系要实现四个目标
贵阳地质博物馆课程设计

贵阳地质博物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贵阳地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掌握地质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如地层、化石、岩石等。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质现象。
3. 学生学会利用地质博物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整合和提炼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质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关爱地球的情感。
2. 学生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学习,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地考察课程,结合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质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博物馆资源,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博物馆简介:介绍贵阳地质博物馆的历史、规模及展馆特色,使学生对该馆有整体的认识。
2. 地质学基础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地层、化石、岩石等基本概念,为学生实地考察奠定基础。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引导学生观察各类地质现象和展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地质资源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
5.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通过讲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地质学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实地考察,观察地质现象和展品,进行地质学知识实践。
第三课时:分析我国地质资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大地构造学课程设计

大地构造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如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地质时期等。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及其对地质、地貌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大地构造学原理,分析地质图件,识别不同的构造类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大地构造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质考察实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地构造学在资源勘探、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资源观。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地质分析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板块构造理论: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板块边界类型,地壳运动机制,以及板块构造与地质现象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板块定义、板块边界分类、板块运动方式、地质现象解释。
2. 地质时期与构造演化:讲解地质时期划分,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不同时期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四章“地质时期与构造演化”- 内容:地质时期划分、大地构造演化、构造运动与地貌关系。
3. 构造类型与特征:分析各种构造类型,如断层、褶皱、火山等,及其地质特征。
- 教材章节:第五章“构造类型与特征”- 内容:断层构造、褶皱构造、火山构造、地质特征。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地质考察,识别和分析实际地质图件,观察构造现象。
- 教材章节:第六章“地质图件识别与分析”- 内容:地质图件识别、构造分析、考察实践。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2.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4.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从来没有的)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5. 技术的性质(总结)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我们已经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技术世界。
在技术活动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一设计,它是所有技术活动的基础。
让我们步入设计殿堂,来认识设计、了解设计。
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什么是设计?设计有哪些特点?一、身边处处有设计提到设计,你是否认为这是科学家、专家、工程师的事情,及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你是否只会联想到雄伟的建筑,复杂的机器,神奇的电脑、飞船、导弹……其实,你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设计。
四季穿戴的服装鞋帽,饮食使用的餐具、茶杯,写字用的笔,照明用的灯,家中舒适的桌椅沙发,出门使用的交通工具……我们日常生活时时接触的各种用品,哪一样个是经过设计而产生出来的?如果要使各种用品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要经过设计来解决。
由此可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
下面我们先看一看家用餐厅装修设计的具体过程。
餐厅设计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设计活动大家也许都做过,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设计是普遍存在的技术活动,任何一样新产品,小自一粒纽扣,大到飞机、汽车、房屋、桥梁,都是经过人们的设计而产生的。
大家一定会问,各种各样技术产品的设计及我们生活中的设计是一样的吗?我们也能设计工业产品吗?其实,工业产品设计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设计过程及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设计更为复杂,所召要的知识、技能更多而已。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生态垃圾桶的设计过程。
将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此,工程师设计了一种生态垃圾桶(图2-2),其目的是制作一个清洁、小巧、有个性的产品。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生活中还可以提出哪些设计课题。
生态垃圾桶的设计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讨论交流让我们一起比较分析上述两个案例中的设计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
过程项目发现及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模型或原型制作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家用餐厅装修设计生态垃圾桶的设计通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家用餐厅装修设计和生态垃圾桶的设计,其基本过程是大体一致的。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是一个普遍的设计过程,不是一个规定的程序。
在不同的设计过程中,这种次序可以发生变化,也可以产生反复。
试一试你能举出生活中1~2个技术设计的案例,并分析其设计过程吗?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对设计开始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什么是设计呢?设计有些什么特点?二、设计及其特点设计就是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过程。
简单地说,设计其实就是问题求解的计划过程。
根据设计,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某项技术项目,或通过加工制造成为产品或作品。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的案例。
新型削皮器是怎样设计出来的?20多年前,美国市场上供应的用来做烹该准备工作的削皮工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外观难看,制作粗糙。
一家生产家庭用具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人们需要一种使用方便,便于抓握,而且能体现某种新的美学观念的削皮用具,于是组织人员进行设计,终于制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普通削皮器(图2-3)、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
设计者从人们的反应中认识到,使用舒适,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改善削皮器的主要方向。
人们在使用这种普通削皮荐的过程中,发现它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消费者需要一种上起来更舒服,有水时也能方便使用,而且用途更广泛的新型削皮已。
于是,这家公司抓住机遇,经过大量人机工程学测量,设计了一种理想的椭国形手柄,并在上面刻上鳞片,使食指和拇指能舒服地抓提,而且更便于控制。
为了使手和削皮再有一种良好的技触感,并确保有水时仍有足够的摩擦力,设计者又找到了一种合成弹性元了橡胶(santoprene)。
这样,削皮a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让人紧紧握住,又具有足够的硬度保持形状,能放在洗碗机里洗涤(图2-4)。
这种新型削皮器成功地运用了人机工程学和美学原理,采用了理想的制作材料,从而畅销至今,深得人们的青睐。
问题思考:新型削皮器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人们的哪些需求?各种需求你的知识生理需求心理需求重质量需求其他需求分析上面的案例后,我们可以归纳出设计有如下特点。
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不同阶段会提出不同需求。
一种需求满足后,又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更高的需求。
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⒉ 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指的是一种新产品的创新活动。
其目的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寻求最优化的方案,研究和创造新的产品、过程或系统。
虽然这个目的可以在利用已知的元件、材料或原则的基础上达到,但需要进行创新性探索,用新的、独特的方法把这些元件、材料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达到功能上、质量上或数量上有创意的技术成果。
试一试:分组对下列生活、学习用品进行创新设计。
用品存在的缺点创新设计目标创新设计方案文具盒单层:文具多时摆放拥挤双层:取下层文具不方便双面可开式双层透明文具盒插头两脚插头不能插三孔插座三脚插头不能插两孔插座万能式插头尖嘴钳张开不易像剪刀一样容易张开的尖嘴钳防风晒衣架衣架容易吹到一起或吹落地定位防风,防吹落的晒衣架⒊ 设计的领域很广泛春、夏、秋、冬,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时令服装。
是服装设计师设计了这些新颖的装扮,使人们享受着舒适,显示风采。
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水面上的轮船……每天运载着人们南来北往。
是机械设计师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现代交通工具,使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
一幢幢新房屋,凝聚着建筑设计师的汗水。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闪烁着各行各业设计工作者的智慧……各行各业的新变化,离不了设计的核心作用(图2-5)。
设计的对象,个仅仅局限于新产品设计,还包括新技术的设计、新工艺方案的设计等;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产品的设计,还包括系统工程,如城市的规划设计、地区的交通设计、工业基地的整体设计、大型工程的整体设计等。
⒋ 设计工作需考虑多方面问题设计主要是一项智力活动,必须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图2-6)。
总体上讲,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好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等)中物及物关系的问题,比如汽车的气缸及活塞之间的关系、发动机及传动机械之间的关系等;二是解决好技术产品及人阶关系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念,比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
美观性等。
讨论交流:以生活中的一种日用品(如系、椅、书架、文具盒等)为例,要把它设计得更符合我们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⒌ 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一项成功的设计,需要市场调研人员、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分工台作,实现领域间的合作及互动,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观念,共同关心产品的有用性、可用性和吸引力。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设计的成功。
问题思考:在设计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团队精神?小资料:技术设计的三种类型⒈ 开发性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独创性的设计。
2 综合性设计利用现有技术及其原理,进行重新组合,使设计系统化、综合化,从而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产品。
3 改进性设计在总的方案原理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局部变更,使其进一步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设计。
三、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好的外观设计令人赏心说日。
一件产品的外观是否漂亮、优雅,是否使人感觉安全、舒适,往往决定了它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
那么,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造形物体都有形态,形态都由基本几何元素组成。
正确运用造形知识,就能设计出理想的物体外观形态.⒈ 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点是最基本的元素。
不同人小的点,下同的排列和密度可以产生人同的表现效果(图2-7)。
线是各种形象的基础。
线可分为直线、曲线。
可以利用线条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图2-8)。
面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面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效果,构成各种立体造型。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大都由不同的面组合而成(图2-9)。
试一试:利用点、线、面的特点,画出不同的表现效果图。
⒉ 物体的对称及平衡对称的形状设计给人稳重、安全、规律的感觉,而不对称的设计也能创造一种新颖、突破传统的效果(图2-10)。
此外,协调统,空间大理,体积适宜等,都是造型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讨论交流:观察一件对称的物品和一件不对称的物品,写出你对这两件物品设计的评价意见,并及小组同学交流。
评价意见:㈡色彩色彩可以表达多种消绪,传递不同信息。
润色也是外观形体设计的更要内容之一。
⑴ 各种色相给予人的抽象感觉如下表,可供设计参考。
色相可能产生的抽象感觉红色艳丽、热情、紧张、欢乐.兴奋、停止、危险、庸俗橙色热烈、温暖,阳光、希望、高兴、刺激、精神黄色柔和、明朗、开心、生命、温和、舒服绿色生命、青春、安宁、平衡、希望、新鲜、生长、前进、清爽蓝色诚实、认真、沉着、凉快、寂寞、孤独、深思、博大紫色高贵、神秘、梦想、女性化、哀伤、惦念、优郁白色纯洁、单纯、开放、洁净灰色抑郁、冷酷、沉着、科技、冷静、哀伤、暧昧、暗淡黑色中立、严厉、阴沉、庄严、迟钝、不安、死亡、罪恶⑵ 色彩的对比往往可以使设计的物品产生刺激性的效果。
我们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不同亮度的对比和不同色调的对比来实现突出和刺激性的效果,以达到吸引别人注意的目的。
⑶ 色彩的和谐所产生的效果同对比恰恰相反,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安全、和平、舒适等感觉。
希望产生和谐的效果,就应该选用相接近的色彩、相接近的色调、相接近的亮度来进行配色。
⑷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
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仿造出某种材质的质感。
用涂饰色彩实现设计者预期的材质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手段。
讨论交流:选择几件你认为色彩处理较好的物品,把你的认识填入下表,并及小组同学交流。
物品名称你的认识㈢美感什么样的产品外观是美的?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评价?产品的形式美是各种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其共同的评价标准。
⒈ 动感动感是设计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想像化的感觉。
例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产品的流线型外观,除了具有能减少空气阻力的好处外,还能产生一种动感效果,增添了产品的摄力。
图2-12所示的饰物设计,利用活跃的线条创造出了动感。
⒉ 节奏感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节奏感效果。
设计者需要使自己的作品产生既安稳又不显得呆板的效果时,就可以利用制造节奏感这一手段。
例如,利用重复出现的形态配上间隔、空间、大小、方向等变化,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节奏感效果。
图2-13所示的悉尼歌剧院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富有节奏感的建筑。
⒊ 方向感具有方向感的物品,会平添几分生气,使其更具有意念和,清绪方面的表现力,如直上云霄的建筑,给人挺拔、宏伟的感觉。
图2-14所示是具有方向感效果的雕塑。
⒋ 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比例既具有实用的价值意义,也能产生舒适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