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91cfec555270722192ef7e9.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投影1: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
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
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
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投影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e48f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3.png)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d25e3784254b35effd34c7.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海迪教学理念《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古典名着课文,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引人人胜和语言的简洁传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先让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故事情节。
接着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地体会周瑜的心理变化,并始终保持故事情节发展的悬念感,造成一种“一探究竟”的阅读期待。
然后,以一个“笑”字串联前后,深入体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最后,引入原文中诸葛亮的一句话,细细品味“神机妙算”的内涵。
教学目标1.抓住周瑜的心理变化,了解故事情节。
品味人物语言,能准确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深刻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着《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紧扣“妒忌”导入,整体感知情节1.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发生,全因为一个词语:妒忌。
2.激发疑问:这个故事由周瑜的妒忌开始,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结束呢在开始和结束之间,周瑜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3.学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相机板书:妒忌——高兴——疑惑——长叹【设计意图:从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高兴”,了解故事起因1.师:周瑜为何会这么高兴?请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师生情境对话,体会周瑜心理。
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正襟危坐,口蜜腹剑。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迫不及待。
说是商议其实是不容商量。
)“十天造得好吗”(意思是最多十天)“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暗暗高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0bb1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e.png)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1.3学习成语“草船借箭”的用法,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1.2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1.3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2.教学难点:1.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1.2课文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与勇气表现。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2.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3.讲解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四、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表现。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2.讲解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困难,会如何运用诸葛亮的智慧解决问题?四、成语学习1.讲解成语“草船借箭”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书写生字词。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草船借箭”,培养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19a08d19e8b8f67d1cb900.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3.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动画播放,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动画,请同学们欣赏,并提问: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成功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1.默读课文,并且回想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2.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箭成功呢?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神机妙算。
(三)合作学习,分析原因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明确: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识天气)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挡,使受箭面积大。
③“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④“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d6e40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8.png)
作为一位悄悄贡献的教导工,就难以避开地要豫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干切实有效地帮忙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指望可以帮忙到有须要的伴侣。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过程:〔课前诵读词:〔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
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引入:刚刚,同学们背诵了的卷首词。
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继续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一、整体感知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报: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老师择要板书问题。
〕5、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讨论诸葛亮“神机妙算〞究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详细写了借箭的经过?〔6——9 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
1、师:请同学们自在读课文 6——9 自然段,边读边思量: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味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自在读课文 6——9 自然段,边读边思量: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味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专心体味。
2、自学——然后〔同桌〕沟通。
3、集体沟通: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味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状况一〕生:我从这儿体味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a513a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c.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草船借箭》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文章主题,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谋和勇气。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那么大家认为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诸葛亮智慧勇气团结合作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船借箭的情景画。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8cd2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f.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72cb4d3f61fb7360a4c6517.png)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篇一:《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
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通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
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
“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
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
“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一定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
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
“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
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460446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3、能试着议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期中,曾演出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场面。
为何是三国鼎峙?看老师绘图。
(师边画边讲)曹操刘备结合孙权师:曹操刚战胜刘备,又要攻击孙权。
所以,孙刘两家携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受命来东吴帮助作战,碰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忌妒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日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以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行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害,显示了他的聪慧才华,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翻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认识粗心)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 1、 2 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生:第 1 自然段。
师:周瑜为何要忌妒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华。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如何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如何做的?默读第 2 自然段。
(周瑜借公务诬陷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何很快乐?(他认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讨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快乐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情、语气作任何仔细的描绘,该如何读才好呢?(先请生自由读,发布建议,再指名分角色读。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9679d5bcd126fff6050b15.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按角色演活故事情节。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结果。
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方法:读演联合读画联合教课过程:一、激趣定标。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次序写的?2.课文是分哪几步写的?板书:答应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二、自主研究思虑:1.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你喜爱哪个人物?喜欢他的什么?2.自由读课文,小组互相议论。
①诸葛亮是如何神机秒术的?②鲁肃帮了哪些忙?③曹操在用兵上有哪些特色?1.鲁肃会帮他相机板书:2.三天必有大雾3.曹操不敢发兵曹操必定放箭3.同学沟通自己喜爱的部分,在小组里读一读。
①草船借箭用的是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读相关语句。
②指引学生想象草船受箭的情形,而后用简笔划画一画、说一说。
③同学们还喜爱哪些自然段?4.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怎么说的?(议论领会:“诸葛亮神机秒术,我真比不上他。
)5.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谈谈他的作用。
点明中心首尾响应三、总结概括:议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由有哪些?1.出示“草船借箭”和“草船骗箭”。
2.议论哪个题目好,为何?3.报告。
四、练习内化1.用接龙的形式演一演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预定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甘受处罚)(神机秒术)(自叹不如)周瑜:气度狭小意欲诬陷诸葛亮:顾全全局。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d6a9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4.png)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3.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15分钟)(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故事背景:三国时期,曹操封锁了刘备的供给,刘备只好借箭。
主要人物:诸葛亮、赵云、张飞故事情节:诸葛亮运用智慧,借箭成功。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f13f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内容,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后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语法点讲解: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4.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借箭?借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生字词进行标记。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在借箭过程中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课后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板书设计:1. 《草船借箭》2. 诸葛亮:智慧、勇敢3. 借箭过程:决策、应变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练习。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描写。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08c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船借箭》故事情节发展。
2.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草船借箭》。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段与故事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Step 2: 故事复述(15分钟)1. 教师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
2.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复述故事情节。
3.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复述,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3: 关键词汇和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投影片,带领学生一起读音和理解意思。
2.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例如示意图、情景演绎等。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阅读理解题目,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回答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核对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
Step 5: 口头表达(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某一场景或人物展开讨论。
2.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口头表达,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部分。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故事的简短小作文。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表演《草船借箭》故事的某一场景。
2.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游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述、学习关键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故事,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第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07a1e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第2课
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古代人民智慧的表现之一是“草船借箭”这一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情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教授生僻字词的拼音及具体意思;
2.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难点
1.生僻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草船借箭”故事。
B. 学习
1.教师讲解生词:箭、草船、种瓜等,并进行示范;
2.分段教授课文并讲解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跟读,分角色表演。
C. 拓展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草船借箭》。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草船借箭》的理解更加深入,生僻字词的掌握也有了一定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朎对您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9ed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e.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2.掌握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2.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1.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策略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决定向孙权借箭。
然而,孙权并没有箭可以借给刘备,于是刘备想出了一个计策,让孙权派人在草船上装满箭,然后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 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敌人的错觉:刘备通过让孙权在草船上装满箭,并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利用地形:刘备选择在江边进行作战,利用江水和草船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攻击。
3.利用时间:刘备在夜间进行草船借箭的行动,利用夜色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发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刘备、孙权、曹操等角色,模拟草船借箭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3.创新设计:让学生在草船借箭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创新设计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表现等。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3085d5580216fc710afda4.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三段
录音,听时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听明白了吗?
二、导之以思
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这时候大雾……
齐读。
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雾漫天(板书:大雾漫天)可见诸葛亮懂得什么?(板书:懂天文)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
齐读。
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不敢……”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里加上“一定”说明了什么?
读出自信的语气(朗读指导)
齐读,这句中的“谢谢”是什么意思?(感谢、嘲笑)
朗读指导
(3)老师已把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写出来了。
(出示)
吩咐
朝北岸开去
下令
一字儿排开
又叫
擂鼓呐喊
又下令
掉转船头
吩咐
齐声呐喊
就叫
驶向南岸
(4)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鲁肃,该怎样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
(说话练习)
四、总结。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626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8.png)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
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b6c46ddccda38376baf9b.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3.初步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课前板书好,学生齐读),课文改编自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板书:小说)2.师:同学们,阅读小说,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呢?生:关注故事情节师出ppt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生: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令周瑜自叹不如。
3.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编排了小标题,谁还记得?生回答同时,师出ppt。
(二)教师交代学习任务1.师:阅读一篇小说,特别是经典小说,仅仅通读一遍,了解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做到反复精读、品读,这样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师:小说有三大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其中人物描写与刻画是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品读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深入研读,分析人物形象1.师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板书:诸葛亮)2.师:下面,同学们打开书,仔细阅读文本,这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读生汇报: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生2: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生3:鲁肃——忠厚老实,诚实守信生4: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师ppt配合5.师:同学们打开书,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怎样写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特点?(生汇报)6.师:来,你们看这儿,老师把原文变化一下。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7d32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0.png)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
1.3学习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1.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1.2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讨论分析2.1分组讨论:课文中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找出关键语句,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
3.3教师针对多音字、易错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分析成语4.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5.角色扮演5.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借箭的情景。
6.2布置作业: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智慧与勇敢。
四、作业设计1.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2.收集关于诸葛亮的成语,解释其含义并造句。
3.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回答课后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同时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 * 大雾漫天 --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 2 :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板书设计:7、草船借箭
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
顺风顺水
自主预习
(《我爱这土地》 《乡愁》)学案
(1)诗人为何不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而用 “嘶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黎明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 有哪些象征意蕴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7 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 1 :
课文先写了 ________接着写了 _________重点写了 _____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了解风向和水
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会败在他手下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2、随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 理,足智多谋, 智慧过人, 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 知道吗?真想知道吗? --〈诸葛亮全传〉 、三国演义46回。
再读:
*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 --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顺风顺水 --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 --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 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 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
③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上各有什么特点?
(详见课本 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
2.语言运用 . 余光中说乡愁是 “浅浅的海峡 ”,席慕蓉说是 “没有年轮的树 ”,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
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
教学后记:
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 “乡愁 ”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湾《次北固山下》 :“
: “.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 神机妙算)
--(板书: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 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 --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 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
7、8 自然段。
* 在这篇文章中前后有 11 处诸葛亮说话, 只有这一处与众不同, 发现了吗?你能想象出这是 诸葛亮在笑谁吗?
* 曹操,笑他什么? --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 --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3)诗句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有何深意 ?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 影响 ? (5)概括本诗的主旨 . 乡愁 自主预习 2
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 找三人分角色读。
* 去掉提示语, 2 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 就是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