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与策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3.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感受其神机妙算。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深入分析、人物特点总结、相关历史背景等)

学生准备上节课的笔记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复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特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谁能简要复述一下?"

学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箭。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利用雾天作掩护,还用草船冒充战船迷惑敌人。”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二)深入探究

1.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

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板书: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2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2

草船借箭最新教案设计

第一章:导入

1.1 课程背景

本节课将通过《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和军事策略。通过分析故事中诸葛亮的智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教学目标

1.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掌握故事中涉及的军事策略和智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故事梗概

2.1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与孙权、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曹操为扩大势力,兴师征讨东吴。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与刘备联合抗曹。

2.2 故事情节

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解决军中箭矢短缺的问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草船借箭。他利用曹操军的弓箭手在夜间射击的习惯,安排草船向曹操军借箭。最终,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矢,解决了刘备军的燃眉之急。

2.3 故事启示

通过草船借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具有高超的智谋和创新意识。在困境中,他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三章:分析故事中的军事策略

3.1 曹操军的战术特点

曹操军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实力,曹操善于运用战术优势,如夜间射击等。但曹操军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如对敌人情报了解不足,过于依赖弓箭等。

3.2 诸葛亮的战术部署

诸葛亮充分利用曹操军的弱点,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战术。他利用草船向曹操军借箭,既解决了刘备军的箭矢问题,又避免了正面冲突。

3.3 故事中的其他军事策略

在故事中,诸葛亮还运用了其他的军事策略,如诱敌深入、虚实结合等。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刘备军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应对曹操军的进攻。第四章:探讨创新意识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篇一:《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

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

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

智大勇?怎样通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

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

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

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

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

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

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

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

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射箭”是

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

天一定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技能目标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草船借箭》。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草船借箭》原文。

2.2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草船借箭》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3 教学难点

难点句子和成语的解释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

教师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道理。

3.2 互动法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草船借箭》。

3.3 小组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

4.1 导入新课

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4.2 朗读文本

学生齐读或分角色朗读《草船借箭》。

4.3 讲解文本

教师讲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4.4 分析人物

学生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4.5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后作业

5.1 熟读并背诵《草船借箭》。

5.2 收集与《草船借箭》相关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分享。

5.3 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估

6.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6.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熟读背诵、成语典故分享和读后感写作等。

6.3 学生表达能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_模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_模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_模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

北京一师附小特级教师张钧篪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故事,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肚量,有胆略。

2.能从课文中具体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时代背景。解题,学习生字,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从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先突破重点段“借箭经过”(6—9节),再突破重点“借箭起因”(1—2节)。

教学过程:

(一)直奔重点段“借箭经过”。

1.导入性设问:课文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写他借箭?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

2.让学生解释“妒忌”的词义。教师板书:妒忌

(二)学习重点段“借箭经过”。

1.掌握内容。

①自由读课文,读前出示投影片,按以下问题边读边找:

诸葛亮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去借箭?草船借箭后是怎么回来的?和谁同去?向谁借箭?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问题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出: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顺水顺风鲁肃曹操

②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带着“诸葛亮怎么借箭”这一问题边听边找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绳索连船一字儿排开擂鼓呐喊头←尾→头

③让学生按板书顺序简单复述“借箭经过”。

2.理解内容。

①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教师板书:知天文

B.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教师板书:晓地理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体会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3.学习借助相关资料,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及难点:1理解重点语句。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精读感悟

(一)交流学习1-2自然段。

1.在第1自然段中,勾画出周瑜的特点的词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妒忌)

2.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勾画文中语句,周瑜是怎样来难为诸葛亮的。(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预设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吗“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批注感受: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说明他险恶用心。

“用弓箭最好”,说明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早已了然于胸,胸有成竹。

预设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的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批注感受:诸葛亮的回答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接受造箭任务,从“不要推却”足见周瑜的狡猾。然而,诸葛亮不仅没有推却,反而一口应承下来,沉着应对,有礼有节,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草船借箭》教案范文

《草船借箭》教案范文

《草船借箭》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3)学生朗读、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古典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课堂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

5. 练习与拓展:

(1)学生进行朗读、表达练习。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Straw boat borrows an arrow" lesson draft f or the second class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

2、篇章2:《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篇章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这一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值得思考。《草船借箭》的教学,试图以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

的情节改写的。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

草船借箭(二)-教学教案

草船借箭(二)-教学教案

草船借箭(二)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三段录音,听时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导之以思

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这时候大雾……

(1)齐读。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雾漫天(板书:大雾漫天)可见诸葛亮懂得什么?(板书:懂天文)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

齐读。

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不敢……”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里加上“一定”说明了什么?

读出自信的语气(朗读指导)

哪些句子证明,正如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

曹操确实不敢出兵,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板书: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早就知道曹操这个人的——特点。(板书:知人心)

3、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还“算”到了什么

(1)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

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顺风顺水(板书:顺风顺水),可见诸葛亮还懂什么?(板书:晓地理)4、学到这里,你们佩服诸葛的神机妙算吗?好,现在你们能围绕“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把上面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说吗?

5、学生试说,指名说,评价。

6、小结: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顺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及对话的目的。

2.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了解本文矛盾双方斗智斗勇的经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

军令状探听疑惑私自布置

调度呐喊神机妙算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委托”的“委”不要写成“枯萎”的“萎”,“预计”的“计”不要写成“记录”的“记”,“军令状”的“状”不要写成“壮观”的“壮”。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进“草船借箭”的现场,去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1)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用文中的话回答。)

(2)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在重点句子下面做上记号,思考: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造箭?时间紧、任务重,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头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才去“借箭”?为什么曹操不出兵?周瑜对诸葛亮“借箭”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

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

如“妒忌、军事、委托”等。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共2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重点指导“忌”“延”“援”的字形、“丞”字的

笔顺。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

2.借助“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

章基本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设计学生学案。

2.学生可以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

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3.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重点指导“忌”“延”“援”的字形、“丞”字的笔顺。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借助“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借助“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尝试自学。

根据学案进行自学,学案内容如下

1.读:我把课文读了____遍。我知道这篇课文的起因是: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

2.写:我会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由妙用神机妙算

3.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查阅,我了解了“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果:三天借箭十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