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高远的北宋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评析 清人毛先舒评曰:“此可谓层深而 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 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 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 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 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问题讨论
纵观全词,除了“景深”“情深”之 外,还有“境深”(意境深邃)的特点, 如何理解“境深” ?
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 政治诗,有道理吗?
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
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 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 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 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 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 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
学习新词
蝶恋花
欧阳修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 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 酷爱这句?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 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 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 别有一番情趣。
问题讨论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 “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景深” 的吗? 主要是居室之深邃:由远而近, 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一是“杨柳堆烟”。 二是“帘幕无重数”。 三是“楼高不见章台路”。
问题讨论 下片写“情深”,结句“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 抒情,包含多层意蕴。 想一想,你能说出几层 意蕴? 下片在景物渲染之外,末两句将人物的思想 感情层层深入、步步开掘。结句“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采用层进手法写深婉缅 邈的情思,自然浑成,为千古名句。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 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 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 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 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
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 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
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
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 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 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手法 巧妙。
笑何以从“双脸”生?
“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
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 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 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 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 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 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 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
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 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 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 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 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视角的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
问题讨论
踏莎行(候馆梅残)
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
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
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 “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 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 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 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 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 家人的意思。
写闺中少女出门游玩的情景。
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 写柳花?
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
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 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 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力图很 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 写?
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
表现春日融融,环境幽静。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 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 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 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 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 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 词。
这首词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写法, 起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本词上片写游子途中的感受,下片 写想象中的思妇对他的思念。由陌上游 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 下片层层递进,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 回肠 、意味深长 。这种兼写两面的手 法,丰富了词的内容,使感情更加细腻, 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品读与探讨
作者为什么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 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与心情?
晏殊的《破阵子》写风俗人情,在下 片,只攫取了一个断片,俨然是一出喜剧 小品。这里,作者有意回避了对斗草场面 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 活动和心情,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寻想 的效果。
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
“草熏风暖”有什么表达作用?“摇 征辔”的“摇”好在何处?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
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 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 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
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 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这首词是如何写出离愁的绵长、悠远 的?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 积越多 ,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 样 ,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 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 美含蓄。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外。”以春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 表现思妇悠远的思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其前期词在风格和内 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 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 晏殊词温润秀洁,理深旨远;欧阳修词雅俗并存, 和婉细切。晏殊、欧阳修令词风靡天下的同时,慢 词也勃兴、发展起来,与小令并驾齐驱。柳永慢词, 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 染,有层次,有波澜。张先与柳永齐名,以“韵高” 为胜。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 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 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 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 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 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
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 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 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 格高韵远。
学习新词
欧阳修
了解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 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欧阳文忠公集》《六 一诗话》,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 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 为北宋文坛领袖。主要作品: 《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 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等。
全词由外景写到内景,由早晨写到黄 昏,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 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逐次 打开人物的心扉。景和情融合无间,浑然 天成,构筑了一个幽深的意境。
蝶恋花
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 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 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 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 依梦里无寻处。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 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 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 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
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 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 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 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不语。是不理解她的意思 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又飞去。花儿不仅不语,反 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 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 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 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 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 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 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 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 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 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 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 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 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学习目标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
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 旨的艺术风貌。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能够展开联想,驰骋想象,撰写文笔隽永的 诗词意境想象文。
学习新词
晏 殊
了解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 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明 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 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 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 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 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 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 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讨论 1.词中描写出的景色大概是什么时候,那些 词可以看得出来?
2.有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3.用一句话概括下片的内容。
1、词中描写出的景色大概是什么时候,那 些词可以看得出来? 新社 清明 2、有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意象有: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 飞絮等。 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 丽春景。 3.用一句话概括下片的内容。
这首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
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 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 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 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 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 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 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 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 相成,浑然一体。凭借文本,可以作出大致准确 的解读。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 的向往。
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 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 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 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 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 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 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 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