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史7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事。
在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全球华人无不欢欣鼓舞。
2016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19周年纪念日,在这里,店铺带你一起去回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香港广告发展史
• 20世纪50到60年代 • 香港广告业已相当蓬勃。但是其广告制作 水平比较低下,基本是制作型和媒介代理 型,如广告位置路牌的出租等等。 •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 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告行业也特别 繁荣各种类型的广告公司相继成立。很多 广告公司的经营手法、文案、创意甚至与 国际大公司能够相互媲美。 • 1995年,香港人均广告费用2442美元,位 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香港广告发展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香港广告什么时候兴起的? 香港广告经历过哪几个发展阶段? 香港广告的水平如何? 香港广告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 香港广告的特点? 香港的媒介发展如何?
香港的惊天逆袭
• 香港完成惊天大逆袭做出重要贡献的必然 会有日不落帝国“英国”。
• 英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里,西方的文 化思想观念深深的影响了香港人民,也使 得香港从一个落后的地方变成了先进的工 业化城市,为香港广告的兴起和发展提供 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香港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 1997.7.1 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香港广告的兴起与发展
• 1927年,香港第一家广告公司汤臣广告公 司成立,标致着广告这一行业开始在香港 兴起,其后有多家著名的广告公司相继成 立如奥美,麦肯,李奥贝纳等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开始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制造业,香港开始工业化进程。 英国之前有了工业革命的经验,所以工业 化进程在香港实行的非常成功,为香港的 广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论香港经济发展史
2011-2012年第一学期《香港史概论》科目考查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成绩论香港经济发展史摘要:经过160多年时间,香港从一个可谓荒无人烟的孤岛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远东轻工业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令世人为之侧目。
香港作为近代城市的发展,经历过一段相当曲折的路程。
关键词:香港;经济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于漫漫一百多年时间里,香港人齐心合力写下了一段传奇经历,令香港由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港转变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亚洲最重要的城市。
在踏入新世纪前,且看看香港的发展史,了解多年来香港作为枢纽角色的转变。
(一)转口港形成前时期(1841-1860)古代香港地区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手工业,以制盐、制香、修船为主,海上运输也颇具规模,屯门、尖沙咀、香港仔等都曾是比较活跃的港口。
1841年英国人强行在港岛登陆,1842年正式割占香港后,初期主要是从事最恶毒的鸦片走私活动。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受开放五口通商的直接影响,在港的部份外商将其实力分散到新开的商埠,香港的经济地位受到严重打击。
但进入50年代以后,国内外形势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适应华侨社会的需要,横贯东西方向的“金山庄”和沟通南北交通的“南北行”应运而生,为这种交往所需的旅馆业、各种商号也纷纷设立。
华商很快便掌握了港贸易额的1/4以上,中国商人社团开始在港岛崛起。
香港己略具近代城市的雏型了。
(二)转口港时期(1860-20世纪50年代)香港作为一个转口港的地位,从其确立以至完成,并向工业化城市的转变,经历了将近100年的时间。
以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为标志,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前后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60-1898年)1860年10月24日,英国政府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南九龙。
从此,自南九龙至港岛间的广阔水域置于英国的实际占领下,这对于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1896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这使得从西欧到香港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000公里以上,欧洲来港航线方便多了。
香港历史简介50字
香港历史简介50字
中文
中国香港是一个东方繁华的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
香港历史始于古时,被认为是中华帝国的延续。
香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岁月,几个世纪以来,她一直是屹立不倒的,保持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优越位置。
一直到明朝晚期,省城珠江涨水,使香港成为渔业和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环境,使它成为一座繁荣发展的城市。
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创新发展下,香港进入了近代,有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重要角色。
从近代到现在,香港发生了百年的巨变,强大的文化影响深刻地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脸色。
从数十年的滞留到147年的英殖民统治,到1997年回归,人们看出了香港的历史变迁,也深深体会到这座屹立在美丽海岸边缘城市所代表的传统和文化。
香港至今仍是一个繁华的都市,缔造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被誉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尽管香港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仍然保持着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澳门特色,它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在香港历史的书写中,人们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持久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理念,以及融合全球化文明的起落,使香港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建立起来成就了伟大而全面的发展。
声尖叫——香港恐怖片发展史大盘点
据2006年第711期(7月13日到-7月26日)香港《电影双周刊》,略有删改。
作为世界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恐怖片在美国、日本等地有着悠长的历史。
而在素有“东方荷里活”之赞誉的香港电影当中,恐怖片在七十年代末以来逐渐的也发展为一种重要类型,甚至被认为是香港电影低潮时期的“救市”类型片,也涌现了像许鞍华、邱礼涛等著名的导演以及《撞到正》、《阴阳路》系列等传世佳作。
而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发展流变等方面概述香港恐怖片的发展过程。
恐怖片前传中国的恐怖文化,最重要的是神鬼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中就有着不少的表现。
夏、商、周三代事鬼敬神的风气非常浓厚,巫的活动非常复杂,充满神秘色彩。
当时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有关记录中大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在看似单纯的记录里面,其实掺杂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这其中就有许多恐怖因素。
先秦时期的文化中。
与恐怖有关的因素主要是讲鬼神、怪物、异常现象的,此外关于灾异现象的记载也很多,这些可视为后世恐怖文艺中灾难题材的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400年间出现的志怪作品多达近百种,而且创作水准相当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佛教、道教此时发展迅猛,与二教相关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神佛显应等观念被普遍接受,许多小说创作的宗旨就是宣扬宗教思想,劝惩世人。
其中,道教的茅山宗(汉代茅盈所创)以召神驱鬼为主要法门,具有浓厚的巫术气息,茅山术正是绝好的恐怖题材,也给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恐怖片注入了很多的血液,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香港恐怖电影。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志怪传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有最好的恐怖小说)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找到影子,也给后世的香港恐怖电影传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如《小倩》,被李翰祥、程小东、徐克等一而再的改编为电影。
此外,像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小说《情史》等明清爱情小说里也不少的这类与鬼怪相关的爱情故事。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1896年初,他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电影自此传入香港。
1898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
他们都很短。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1909年在香港拍摄了一部诙谐剧《偷烧鸭》,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它的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渐渐成长,可惜受到19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
但当时的电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
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
香港回归史
A、割让史:1842年: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B、回归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坚定立场与明智决策中国收回香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中国收回香港,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内容包括: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关于割让香港岛、九龙和租借新界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
香港金融发展史
香港金融发展史一、早期发展(19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一)开埠与贸易带动金融起步1. 开埠背景- 1841年,香港被英国占领并开始作为贸易港口。
随着贸易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产生。
- 当时香港主要的贸易对象包括中国内地、英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
贸易的繁荣促使了货币兑换、钱庄等早期金融业务的出现。
2. 传统金融机构的兴起- 钱庄和银号成为早期香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从事货币兑换、存款、放款等业务,为本地商人以及与内地贸易往来的商家提供金融支持。
- 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对有限,主要依赖家族或本地资本运作,管理模式也较为简单。
(二)银行的建立与初步发展1. 外资银行的进入- 1845年,东方汇理银行(The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在香港开设分行,这是香港第一家外资银行。
随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于1859年在香港设立分行。
- 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如外汇交易、国际贸易融资等。
它们主要为英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在香港的金融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 本地银行的萌芽- 在20世纪初,一些本地华人资本开始涉足银行业。
例如,1912年成立的广东银行,它主要服务于本地华人企业和居民,开展储蓄、贷款等业务。
虽然本地银行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初期不及外资银行,但它们在满足本地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后发展(20世纪中叶 - 20世纪末)(一)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机遇1. 制造业带动金融服务需求增长- 二战后,香港开始从转口贸易为主向制造业转型。
纺织、塑胶等制造业蓬勃发展,企业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 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信用证等金融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
2.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20世纪50 - 60年代,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逐渐规范化。
台湾、香港、澳门近代史
台湾近代史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1949年12月,国共战争,国民党败退,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
1950年6月25日的清晨,三八线上的枪声终于打破了寂静,美国迅速改变了对台政策。
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
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侵入台湾海峡。
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敌对多年,遂两岸隔绝至今。
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
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开始与大陆接触,目前两岸关系稍有好转。
但本质未变。
香港近代史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被割让历史。
184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这是香港被割让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岛的割让,使得英国在远东地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和贸易枢纽。
英国开始在香港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航运中心。
然而,英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1860 年 10 月 24 日,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对香港的侵占进一步加剧。
1898 年 6 月 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为 99 年,从 1898 年 7 月 1 日开始,至 1997 年 6月 30 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使得英国对香港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的时期,香港人民经历了诸多的苦难和不公。
英国殖民者实行的是一种歧视性的统治政策,对华人进行种种限制和压迫。
在政治上,香港的统治权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华人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在经济上,英国的资本家和商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华人企业面临着诸多的不公平竞争和限制。
尽管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香港人民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逐步强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忘记香港这块被割让的土地。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谈判,终于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美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 香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紧密关系,房地产业靠银 行的信贷支持而发展,银行业靠房地产业的发展 而获利。据统计,1981年至1987年房地产信贷规 模占香港总贷款规模的比重始终在30%以上,60 年代中则高达80%。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 的基础设施和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游资和资本涌 入房地产业,也促使香港房地产业日益兴旺。 战后以来香港爆发的6次地产危机中,有3次 直接或间接因为西方经济危机,还有两次与政治 因素和香港居民移民他国、贱抛物业有关。但就 内部因素而言,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特 殊的供求关系及其投机性。 香港经济属于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多 数行业难以形成垄断性的经济力量,但在房地产 领域却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
第三周期:遇挫
•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 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 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 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 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第四周期:遇挫
•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 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 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 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 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 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 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 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 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 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 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 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
6.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在美国历史上持续时 间最长· 也是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股票市 场崩溃之前,房地产的泡沫就己经破灭 • 1931年后房地产公司大量破产 • 胡弗总统和国会1932年建立了联邦住房货 款银行系统,合并和重组了储蓄和贷款协 会 • 1934年成立的联邦住房管理局引发了住房 金融革命
香港文化的历史演化与传承
香港文化的历史演化与传承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香港的文化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切都是由于香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究香港文化的历史演化与传承,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特有的文化风貌。
1. 文化的起源香港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这里已经被赤湾和西贡两个地方作为居住之地。
其后,随着唐朝的统一和宋朝的经济繁荣,香港成为了跨越南北两方的航海交通枢纽。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和交流网络。
2. 明清时期的文化融合在明清时期,香港的文化不断地受到其他的亚洲国家的影响,如荷属东印度、葡属马六甲、印度、马来西亚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导致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和独特性,也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3. 英国殖民时期的文化传承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文化开端走向多元化与现代化。
城市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复兴。
城市中出现了图书馆、剧院和艺术学校等公共机构,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卫理公会的带领下,香港成为了在亚洲最早的英式教育中心之一。
4. 香港的民间文化除了书院和学府以外,香港的民间文化也相当发达。
这里有着独特的西关文化和九龙城寨文化,其中西关文化体现了香港的特有性格,九龙城寨文化则是中港两地结合的产物。
同时,香港的歌舞、武术、杂技、戏曲等都有其独特的传承、表演方式和艺术风格。
5. 当代香港文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开展了多项文化政策、建设文化场馆等举措,为当代的香港文化带来了新活力。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广流行音乐、推进时尚设计、推动艺术发展等等都为香港当代文化的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6. 文化传承的现状香港的文化不仅多元化,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但现实情况是,在现代的可怕市场竞争压力下,香港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香港文化的消逝,香港各界也已经着手启动多项新举措,通过文化教育、文化礼仪、文化硬件建设等多种形式传承了香港的文化瑰宝。
香港历史资料1986
香港历史资料19861986年以前的香港证券市场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
关于香港历史资料1986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历史资料1986,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港历史资料1986之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一1986年以前的香港证券市场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
1969年至1972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
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6家。
1980年7月7日四间交易所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四间交易所于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
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场1986年,香港市场开始了其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
中国对香港前途的保障,增强了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公司盈利和房地产价格回升,香港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2000年以后的香港证券市场香港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00年以来的香港证券市场,正在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
香港历史资料1986之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二一方面是因为香港1965年的银行业危机,迫使政府开始对银行业进行调查和立法以及加强监管,企业从银行集资成本较高,纷纷转向股票市场;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奉行自由市场政策,使证券市场迅速发展,1969年至1972年间同时出现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会四大股票交易所。
70年代未期,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四个市场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1974年的股灾,使政府意识到需要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法例,并于1980年7月将四间交易所合并成立香港联交所,四间交易所于1986年全面停业,全部业务转到香港联交所。
香港回归教案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香港回归教案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香港回归教案: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取得了对香港的主权,并将其纳入中国的统一体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事件的经过。
一、香港的殖民史要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首先需要了解香港的殖民史。
在19世纪初,中国的清朝政府因与英国发生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此后,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新界等香港周边地区租借或者割让给英国。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同时,英国殖民政府对香港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改革,包括建设基础设施、推动教育事业和发展贸易等。
这些措施对香港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香港问题引发的回归由于历史因素和特殊地理位置,香港问题成为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个争议焦点。
英国在20世纪初的《中英新约》中将香港的期限延长了99年,但这并未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本性质。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逐渐强大起来,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香港回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经过艰苦的谈判,中国和英国于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明确了英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无条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的决策。
三、“一国两制”原则的探索和实践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及解决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问题,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中国的主权下,香港可以保持独特的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50年内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的法律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及高度自治的政府组织结构等得到保留和延续。
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解决其他领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四、回归后的香港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日益发展壮大。
香港保持了稳定的政治格局和独立的司法制度,继续享有高度自治权。
港股50年走势回顾
港股50年走势回顾09-02-12 16:48 作者:大管家相关股票:1969年11月24日,为配合股市的发展,恒生银行推出香港股市指数——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1日为基准点,当日的指数为100点,1969年11月24日公开推出时为158点。
在近50年中,从恒指走势来看,港股市场共经历七轮牛熊市交替。
第一轮:1774点-150点(1969年至1974年)恒生指数推出之后,香港股市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1970年和1971年先后有25家和16家公司上市,1971年底恒生指数已升至341.36点。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刺激香港股市进入高潮,当年股市总成交是1971年的3倍,其中不少股票升幅达到1-3倍。
随后又由于越南战争的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下铁路,各公司加息和送股,股市进一步狂热,恒生指数终于在1973年3月9日冲上1774.96点历史高位。
然而在此期间,香港的经济并没有随着股市的暴升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善,危机早已酝酿。
1973年3月12日,被称作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的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发现了三张1000股的假股票后,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此时又恰逢银行银根收紧、上调息率,恒生指数从高位急速跌落。
4月4日,香港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利得税》的公告,人心更加不安。
至1973年底,恒生指数跌至433.68点。
1974年,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进入严重衰退之中,世界股市暴跌,港股市场也进一步下挫,至1974年12月10日跌至150.11的历史最低点。
第二轮:1810点--,676点(1974年至1982年)进入1975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香港经济也日渐繁荣,1978年的成交量接近1972年和1973年高峰时的水平。
随后两年股市气势如虹,到1980年6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当时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与“世界船王”包玉刚展开九龙仓股权的争夺战,最终以包玉刚用每股105港元增购股份而胜利告终。
从香港回归到今天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
从香港回归到今天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从1997年7月1日开始,香港恢复了中国的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回归以来,香港发生了很多变化和发展,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回顾香港自回归以来的发展历程。
一、回归后的政治变化香港回归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行政、立法、司法、财政等方面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香港居民也享有法治、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和保障。
在香港回归后的20多年时间里,香港政治发生了很多变化。
由于香港和内地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香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政治分歧和对立。
例如,2019年“修例风波”就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揭示出香港社会一些矛盾和问题。
二、经济变化回归后,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了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香港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香港的金融、航运、贸易、旅游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同时,香港也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香港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香港的居民也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的机会。
香港的人口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三、文化变化香港的文化多元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回归后,香港政府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香港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文艺创作得到了发展和推广,香港的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
同时,香港也吸引了众多国际文化活动和展览进入香港,成为了东亚乃至全球的文化中心之一。
四、社会变化在回归后的20多年间,香港社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香港的社会结构经历了逐渐变化的过程,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到中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
自此以后,香港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发展模式,展示出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香港回归后通过保持高度的经济自由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享有低税收、简化的法规和尊重产权的制度环境。
这为吸引海外资本和企业提供了便利,各类国际金融机构云集于此,使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业务和贸易的重要中心。
此外,香港回归后仍然保持了港元与美元的货币联系,稳定的汇率体制也为香港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其次,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受益于与内地的紧密联系。
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实现了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内地的快速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香港的金融、贸易、物流等优势也为内地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和资源。
通过与内地深化合作,香港的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不断获得发展机遇。
同时,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也为内地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和外国企业,为内地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窗口。
此外,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还受到了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投资。
香港政府通过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培育科技创新等方式,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投资兴建了多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如香港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交通枢纽的地位,也为香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投资建设了香港科技园等创新基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香港回归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香港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金融、贸易和旅游等传统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这使得香港在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变化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其次,香港的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香港电影发展史
1. 初创时期(1897—1945)-电影传入与起步: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公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影片,1896年其助手将电影传入香港12。
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派摄影师到香港拍摄纪录片,标志着香港正式进入电影领域13。
-本土剧情片出现:1913年,黎民伟制作了香港第一部本土故事片《庄子试妻》,标志着香港电影事业的萌芽12。
这部电影不仅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还使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12。
-独立制片体制:此时期,香港电影逐渐形成独立制片体制,拍摄了多部教化题材、抗战题材、言情片和喜剧片。
2. 延续时期(1945—1955)-左右之争与国语片、粤语片之争:战后初期,香港电影界出现左右派之争,同时国语片与粤语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语片与粤语片的恢复与发展:国语片方面,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等崛起;粤语片方面,工业逐渐恢复并发展。
3. 黄金时期(1956—1966)-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光艺、电懋、邵氏等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推动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多样化类型片出现:时装文艺片、古装文艺片、喜剧片、武侠片、歌舞片等多样化类型片出现,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
4. 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卫星制”取代大厂制:制片模式发生转变,卫星制逐渐取代大厂制。
-动作类型新发展:新武侠片、功夫片、刀剑武侠片等动作类型片得到新发展,涌现出张彻、胡金铨、李小龙等杰出电影人3。
5. 繁荣时期(1979—1993)-“卫星制”与院线制度结合:以“卫星制”为主导、以院线制度为支柱的电影产销新秩序形成。
-香港新浪潮电影:这一时期,香港新浪潮电影兴起,代表人物有许鞍华、徐克等3。
-商业类型电影的整合与变异:喜剧、动作等商业类型电影得到整合与变异,出现复合类型片。
6. 风格化时期(1994—2006)-电影工业低迷:香港电影工业陷入低迷,制片机构、制片数量及相关产业萎缩。
-个性特色显著:尽管如此,香港电影仍展现出个性特色显著的电影工业模式,如电影资源的重组模式、借助新传媒工业的发展模式等。
香港发展史之香港的早期发展
第一讲香港的早期发展一,香港史前历史香港地区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共分为3个时期:1,新石器时代中期;2,新石器时代晚期;3,青铜器时代.考古发现显示,远在6000年以前,人类已经在香港地区活动.二,香港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唐代石灰窑,宋代铜钱,明代青花瓷,证明香港地区自汉代开始,文化上占主导的是中原文化三,香港早年海上交通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必要交通工具是船舶,停泊船只,开展贸易集中于地势优良的港湾. 其中重要的是屯门湾.唐代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十分发达.阿拉伯和南洋的“番船”大多经屯门湾进入内河. 当年商船往返广州必经之路屯门湾.唐玄宗设屯门镇防守.16世纪初期曾被葡萄牙占领3年之久,后被夺回.四,4大民系的迁入宋朝以前,居住在香港地区的是少数驻军和农民.以后来自于陆上的有:广东人,客家人;来自于水上的有:蛋家人,鹤佬人.客家人原居住于我国黄河流域的汉人.西晋末永嘉年间开始的战乱,一部分汉人背井离乡,南徙渡江,至赣闽粤等地.被称为客家人.现主要分布于两广福建台湾及海外.因其语音保留较多汉语古音韵,被称为客家方言.位于闽粤边陲福建闽西“土楼之乡”的客家土楼一瞥。
早在1000多年之前,从中原一带举族南迁的客家人,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他们依山而建,聚族而居。
此处客家土楼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国前总理他信,第4代华裔泰国人,原籍广东梅洲。
父亲是潮洲人、母亲是客家人,成为泰国首富。
《财富》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唯一的泰国人。
鹤佬人亦称福佬人.来自广东东北潮汕等地区及福建省一带.原主要生活在船上,后部分于近代改居岸上.香港新界东部聚居许多鹤佬渔民.五,5大姓族居民于北宋中叶从江西迁居香港的邓氏家族开始,开基立业,传宗接代.随后迁入的大族有:侯彭廖文等4大家族.史称“新界五大族”.六,香港早期的教育自大族迁入以后,为提升宗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及统治权力,大力兴办教育.最早为北宋邓族创办的力瀛书院.自清朝康熙至同治200年间,出了2名进士,文武举人10多名.从事教育的多为大小书院,馆,塾,书室等学舍,现今仍存者有30余处,其中包括当年用于书舍的宗祠七,行政区的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广东为楚国领地;秦始皇统一后归南海郡番禺县;唐朝改属宝安县;南宋海上行朝于香港地区;明朝改属东莞县;明末清初派巡检驻九龙城寨.清朝初期,为了平定明朝遗臣的抗清斗争,在东南沿海推行“迁界” 海禁政策,沿海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时间长达7年之久.“迁界”亦称“迁海”,就是强制坚壁清野.沿海50里划地为界,强令居民内迁,禁止船只出海,违者处死.广东巡抚王来任向朝廷力陈迁民之苦;两广总督周有德力主:先展界,后设防.成为当时反对迁界的地方官员的主要代表.香港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在锦田建造的周王二公书院.迁界自康熙元年1662年到1669年.新安复县,允许迁民回原地复业,并招集邻近地区人民垦荒种田.从此客籍农民,大量入迁.复界后,赋税为当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复界后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农业为香港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农作物稻米能自供自给;2,渔业也是居民另一生计;3,商业活动只限于香港地区的市镇;4,借助广州开办对外贸易,主要外销产品有香树,珍珠,海产品等.香港名字由来:广东东莞一带盛产莞香,“东莞女儿香”很有名,古代是有名香料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发展史》第七讲香港经济的起步发展一、工业(1)、香港经济起步阶段的工业格局皆与转口贸易有关..“自由港”的确立.为了将香港作为英国永久性东方贸易据点,义律1841年6月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声称“因香港位于中华帝国的海岸,英国政府对进出(中国)货物一概不收捐税。
”其中支柱行业为造船业和船舶修理业1857年建成的香港仔造船厂为最早的造船企业.1866年黄埔船坞建成,1870年又与联合船坞合并,其资本总额达到100万;1880年香港已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转口港.1917年太古船坞为英国建造了奥图力加斯号轮船,为当时世界上同类型轮船中最大的.洋务运动至今仅存的硕果招商局李鸿章奏呈清廷批准“设局招商”,试办中国近代轮运业,以求实现“自强求富,振兴工商,堵塞漏卮(Zhi),挽回利权”.成为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家工商企业,我国近代创立的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第一,1872年购入外国商船亚丁(Aden)号;同年12月26日创立招商局.组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支商船队,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事业.招商局开辟并创办了第一条中国商船近海商业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模式建立的企业;第一家近代大型煤矿—开平矿业局;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厂矿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二,李鸿章倡办的华商轮船事业,打破外国轮船把持中国海上运输的格局。
为挽回利权,招商局北起天津南到香港沿海分设机构,与香港的怡和、太古、旗昌等英资公司竞争,至19世纪80年代争得北洋航线60%利益。
后虽与外资订立“齐价合同”以吨位分配,招商局仍得44分;怡和、太古各为28分。
洋务运动先驱者招商局总办唐廷枢(1832-1892)广东香山人,1848年在香港玛礼逊教会学堂学习,后在香港巡理厅和英怡和洋行担任买办10年,曾代理该行长江一带业务.1873年脱离怡和洋行,经盛宣怀介绍,李鸿章委任其轮船招商局总办,成为招商局主要经营者,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三,招商局“借船出海”成功经营之道1、成功筹集大量资金.1873-1874年47.6万两;1882年增加到200万两.2、有成效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873年购买英国“拉泰克号”轮船;后又购进英国“和众号”.3、创建性地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股份制、保险制、核算和竞争机制.总部设在香港的招商局,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总资产540亿港元.招商局属下的海虹集团、中国基金等在香港上市;招商银行2006年成功在香港上市(2)、20世纪初期,虽然也有一些其他轻工业的建立,但是无论在规模和水平上在香港经济格局中仍然居于次要地位.最早的食品加工企业是1878年建成的中华糖厂.1900年成立了香港中华总商会是由香港华商组成的社会团体,是香港历史最长及最具规模的五大商会之一。
现已有6000余名成员。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希望能与内地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
二、金融(1)、香港金融法律体系最初的构成按照其规范管理的不同内容分为:A、关于货币和银行业的法律.《外汇基金条例》,《银行业条例》,《香港银行公会条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条例》等.B、关于证券业和期货管理的法律.《证券条例》,《保障投资者条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合并条例》,《联交所的上市规则》,《商品交易条例》等.C、关于保险业的法律.《保险公司条例》,《海上保险条例》,《第三者(追讨保险人之权益)条例》,《汽车保险(第三者意外)条例》等.(2)、货币发行香港的纸币发行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并于1866年建立了造币厂.第一个阶段,私人银行发行纸币即可随时兑换成银币的银行券.1845年东亚银行香港分行成立,并开始发行纸币.(191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第二个阶段,从1895年开始,港府颁布了《发钞条例》,对港元(纸币)的发行实行特许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得到英国政府特许的银行,才能发行银行券.(3)、银行业管理香港银行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186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成立之后,因其在香港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中的特殊地位,由港府授权专门制定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条例》,除此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没有其他对银行业进行管理的法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条例》简称《汇丰条例》最初制定于1866年。
条例对汇丰银行的成立,发钞行地位以及银行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规定.汇丰银行即根据此条例注册成立.《汇丰条例》有3条规定比较特殊:1、营业地点汇丰银行需时刻在香港设有房屋或办事处,作为其总部或主要营业地点.总部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1号,或董事局不时指定并位于香港的其他地点.2、汇丰银行作为香港发钞银行的规定.汇丰银行可在香港(但不得在其他地方)发行及再发行向持票人见票即付的钞票,并使其流通. 汇丰银行于1872年发行1元纸币,为香港首次印行1元纸币.3、汇丰股东不得持有超过1%资本.除非获得董事局认可,否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无权登记为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持有人,也无权拥有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权益股本;董事局可随时要求任何股东作出法定声明或提出其认为足以确定该股东已遵守本条规定的其他证据.除了汇丰银行之外,较早在香港成立的银行还有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1969年11月设立恒生指数,与道琼斯、金融时报、日经指数一起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晴雨表。
慈善银行家何添。
港澳知名工商界人士,香港第一代华人银行家之一,香港恒生银行的创办人,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之兄.1933年与何善衡等香港金融界人士创办恒生银号,以10万港元起步,不断扩展金融业务;195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何添担任银行首任总经理;现恒生银行已发展为香港第一大华资银行,其市值超过2000亿元.何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祖国的教育科技的发展.与香港金融实业家何善衡,利国伟等恒生银行元老共同捐资于1994年注册成立“何梁何利基金”,(何善衡、梁植伟、何添、利国伟)专门捐献教育科研和社会公益事业,奖励内地取得突出科技成就的科学家.何添已于2004年11月去世,享年95岁。
1891年,香港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成立,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10年,香港建立黄金市场,历史悠久,与纽约、伦敦、苏黎世齐名的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 (4),外汇基金的建立1935年11月港英当局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并于同年颁布〈外汇基金条例〉,该条例是关于香港货币制度的法律,主要作用:对外汇基金的控制和管理以及稳定港币的汇率.第一,规定禁止白银流通,改用纸币本位,即以实际上的英镑汇兑本位制取而代之;第二,赋予财政司以外汇基金借款的权力,并与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磋商后做出决定,财政司同时兼任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根据条例建立外汇基金,发行以英镑为准备金的港元纸币和硬币.第三,确定香港发钞银行.汇丰银行,印度,澳大利亚,中国渣打银行(后改名为标准渣打银行),印度有利银行(1959年被汇丰银行接管,1974年被撤销货币发行权)以上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定货币.思考题:1、招商局在香港经济起步时期的作用;2、香港金融业发展的最初基础;3、历史上香港的产业结构如何形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____《论语·子罕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____《论语·季氏篇》君子不器。
____《论语·为政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____《论语·八佾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论语·里仁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____《论语·微子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____《论语·八佾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____《论语·里仁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____《论语·子路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论语·述而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____《论语·卫灵公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____《论语·里仁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____《论语·雍也篇》德不孤,必有邻。
____《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____《论语·里仁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____《论语·雍也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论语·为政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____《论语·子路篇》未知生,焉知死?____《论语·先进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____《论语·里仁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____《论语·为政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论语·颜渊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____《论语·述而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____《论语·季氏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____《论语·公冶长篇》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论语·为政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____《孙子兵法·九地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____《论语·为政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____《论语·颜渊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___《论语·为政篇》欲速则不达。
____《论语·子路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____《论语·里仁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论语·子罕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论语·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论语·为政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____《论语·泰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____《论语·子路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论语·为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