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重要简答整理)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普通动物学(共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分类学实践中,对血缘关系最为重视的分类学派是()。
A.传统分类学派B.数值分类学派C.支序分类学派D.进化分类学派2.绿眼虫无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是()。
A.裂体生殖B.纵二分裂C.出芽生殖D.质裂3.下列哪个词语最好地描述了海绵动物中央腔的主要功能()。
A.消化B.循环C.流水D.生殖4.下列哪种细胞不为刺胞动物所具有()A.间细胞B.孔细胞C.刺细胞D.内皮肌细胞5.如果将一只杜氏涡虫(三角涡虫)与一条颤蚓(小型寡毛类)放养在同一个8cm的培养皿中每天换水一次,但不投任何饵料,10天后你最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已排除A-D选项外的其他可能性)()A.涡虫被饿死B.颤蚓被饿死C.颤蚓被涡虫捕食D.涡虫被颤蚓捕食6.青蛙的耳柱骨来源干()。
A.方骨B.齿骨C.舌颌骨D.角舌骨7.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盾鳞与骨鳞B.皮肤腺与牙齿C.盾鳞与牙齿D.骨鳞与皮肤腺8.具有一个枕骨髁的动物是()。
A.两栖类和爬行类B.鸟类和爬行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9.鸟类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是()。
A.大脑顶壁B.纹状体C.丘脑下部D.中脑10.含氮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的动物是()。
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二、判断题叙述正确的答“对”,叙述错误的答“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薮枝螅水母具缘膜,海月水母为无缘膜水母。
2.线虫是三胚层、不分节、具假体腔和完全消化管的蠕虫状无脊椎动物。
3.马氏管是一种排泄器官,基节腺的主要功能是内分泌。
4.扁形动物一般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5.动物分类的各个阶元中,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在分类实践中,属、科、目等阶元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6.软体动物的文蛤、环节动物的沙蚕和环毛蚓的初孵个体均称为担轮幼虫。
7.华枝睾吸虫的毛蚴和尾蚴主要生活于水中,其雷蚴和胞蚴生活于淡水螺的体内。
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 、单项 选择题
。
A , 鳃B皮鳃 C气管鳃 D . 书 。 。 鳃 一 只海星经 吐 。 过 过 , 能够重 新长 出失 去的腕 。 程 A。 变态 B . 出 芽 C。 再生 D 。幼体生殖 5.许 多腹足 类 是人 畜重 要 寄生虫 的中间 宿 主 , 如钉 螺可 传播 病。 A . 日 血 吸虫 本 B。 姜片虫 c。 肺吸虫 D 。 肝吸虫 6 . 根 动物分 类 单元 命名 规则 , 下列动 据 物名称 中最 可能是 一个俗名 。 的是:
特别提醒 : 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 纸上 , 若写在试卷或草
A 、 文 昌鱼 B 、 鞘 么 中华鳖 ` 大 口黑 鲈 海 l O . 以 式 繁殖后 代 的动 物是 卵生方 。 A。 鸭嘴 兽 B 。大袋 鼠 c 。缺 齿鼹 D 。蝙蝠 H . 长颈鹿 的颈 椎数 目是 c
3.生 物个体 间竞 争剧 烈 , 对抗作用强 , 则其 内分布 A,随 机分 布 B , 均 分布 匀 c , 成 分布 丛 。 C。 中度干 扰
AA,Aa和 aa相 对
到 主 要 作
D.群 布 集分
4,使 多样性 维持 高水 平 的措施是 A,保 持平静
三、名词解释 ( 每 , 小题 2 分 共 1 0 分 ) 1 , 雌 生殖 孤 2 . 水 系统 管 口动物 4 ,荐骨 5洞角 综 3,后 。
四、简答题 ( 每 , 小题 5 分 共2 5 分 ) l,说 明节肢动 物排泄和呼 吸器宫的 多样性 。 2.说 明什么是 两侧对称 。其进化意义是什 么 ? 3 , 简 类鳔 的主要生理 功能 。 述鱼 4 , 简 鸟类 呼吸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 c 述 5.简 述脊椎 动物带骨 的组成及功能, 并说 明两栖类 肢骨与中轴 骨的 关系 。 五 、论述题 ( 1 0) 分 试从海绵 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 、环节动物 、节肢动 物和棘皮动 物 与进化有 关 的重要特征 ( 如 体制 、胚层 、体腔 、附肢 、 消化 、循环 、排泄 、神 经 系统等 ) 说明其进化的总趋 势 。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精编版.精编版
生态学基础四、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3)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2、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
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4、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
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5、简述水的生态作用。
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物质。
水的生态作用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水对生物可以起一种分类的作用。
6、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
答:(1)季风(2)海陆风(3)山风和谷风(4)焚风(5)寒露风(6)台风(7)干燥风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的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绪论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2.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形状的个体。
3.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间在自然情况下,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4.五界系统:原核阶段(原核生物界),真核单细胞阶段(原生生物界),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5.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是系统。
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2.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3.包囊: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缩回伪足或脱掉鞭毛或纤毛,身体缩小呈球形,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4.接合生殖:出现于纤毛虫,生殖时两个虫体暂时黏合在一起,细胞质相互连通,大核崩裂,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相当于受精作用),随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分裂产生4个子虫体。
5.直鞭亚纲的夜光虫,沟腰鞭毛虫等是引起赤潮的原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
多细胞动物起源:1.中胚层的形成: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经过双胚层时期之后,胚胎还要进一步发育,在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有两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肠体腔法。
2.生物发生律:赫认为个体发生是其系统发生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1.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逸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有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另一端大分裂球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正相反,称为逆转。
普通动物学重点讲解
绪论生物的界级分类五界系统Ⅰ.原核阶段⒈原核生物界Ⅱ.真核单细胞阶段⒉原生生物界Ⅲ.真核多细胞阶段⒊植物界⒋真菌界⒌动物界六界系统Ⅰ.非细胞生物⒈病毒界Ⅱ.原核生物⒉细菌界⒊蓝藻界Ⅲ.真核生物⒋植物界⒌真菌界⒍动物界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
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
拉丁文斜体排版。
属名+种名+人名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
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
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
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
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
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
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
主要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
)【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
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年真题汇总 加 备考资料
分 每题 0.5 分) 1、 海盘车的呼吸器官是皮鳃,蜘蛛的呼吸器官是书
肺和气管,轮虫的呼吸器官是鳃。 2、 沼虾和蝗的口器都是由附肢演变而来的。 3、 造礁珊瑚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他们的正常生
青岛海洋大学 200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 码 319 科目名称 生态学 A 一、概念题 (每题 2 分 共 20 分)
生存条件 耐受定率 发育起点温度 阿朔夫规律 哈文规律 形状替换 优势种 生产量 次致死效应 生物圈 二、填空题(10 分) 1、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四门生物学基础学科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2、按含盐量可将自然水域分为四种,其盐度及名称分别 是____ ____ ____ ____2 分 3、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 ____ ____三 种特性最重要 1.5 分 4、以取食方式分,动物的食性可分为____ ____ ____ ____ 等类型 2 分 5、按动力来源可将群落演替分为____和____ 1 分 6、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排序前三位的生态学分别是__ __ ____ ____ 1.5 分 三、简答题 (44 分) 1、简述动物高温致死的原因 4 分 2、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6 分 3、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出生率,如何影响? 6 分 4、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是什么?4 分 5、动物主要有哪些反捕食对策?6 分 6、简述 r 对策者和 k 对策者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相应生物 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6 分 7、生态位的分化有哪些方式?4 分 8、请画图说明磷的生物地化循环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8 分 四、论述题 26 分 1、动物种群数量有哪些调节机制,如何发挥作用?10 分 2、地球上发生了哪些全球性变化,其生态学危害是什么, 如何解决?16 分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1绪论1、⽣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态系统多样性2、⽣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真核⽣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物界、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定的⾃然分布区,⼀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理机能上⾮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然结合⽽产⽣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定的形态、⽣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态种群”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或拉丁化了的⽂字连在⼀起,表⽰⼀个物种的学名。
是现⾏国际上⼀致采⽤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动物门1、⼈体的四⼤组织:上⽪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肌⾁组织中⾻骼肌⼀般受意志⽀配,为随意肌;⼼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配,是不随意肌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等动物的器官4、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物;个体微⼩体形结构多样化;伪⾜、鞭⽑和纤⽑为运动胞器;营养⽅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殖⽅式多样性﹙⽆性⽣殖包括⼆分裂、复分裂、出芽⽣殖;有性⽣殖包括配⼦⽣殖和接合⽣殖。
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5、原⽣动物的分类:鞭⽑纲,代表动物:绿眼⾍;⾁⾜纲,代表动物:⼤变形⾍;孢⼦纲,代表动物:疟原⾍;纤⽑纲,代表动物:草履⾍6、五⼤寄⽣⾍和五⼤寄⽣⾍病:⾎吸⾍病、疟疾、⿊热病、丝⾍病和钩⾍病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端细胞法;原⼝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内外胚层之间。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1、生态学概念: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安全等生态问题。
3、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久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黑箱法:完全忽略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或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研究途径。
白箱法: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方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一部分,来研究其整体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内、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8、森林生态系统的效应:(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降雨;(3)、防尘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加入大量非自然资源;②、人的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大为降低,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特定的食物产量达到最大;③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下形成的,而是在人工选择下形成的④、农业生态系统收到来自外部有目的地调控,并非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简答归纳总结部分有答案其余可在课本中标出用于系统背诵
普通动物学历年考研真题简答2012年简答: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的体制与他们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什么是颌口类动物,哪些纲属于颌口类,有何特征。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不同之处。
涡虫、蛔虫与蚯蚓之间皮肌囊机构的不同。
胎盘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论述:脊索动物的循环系统的进化。
2011年1、简述体腔(假体腔和真体腔)出现的进步意义。
答:假体腔出现的意义:1、使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隙,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2、体壁肌肉层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加强3、体腔液使腔内的物质出现了流动循环,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真体腔形成的重大意义1作为体内液腔固有的机能①提高了体内物质转运的效率②为脏器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③流体静力骨骼功能2促进了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的重大发展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进化的一个侧枝(为什么说多孔动物又称为侧生动物)?答: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
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具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
但是其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细胞不能单独存在,故定为多细胞动物。
由于有水沟系、骨针、领细胞等特殊结构,以及在发育中有逆转现象,说明它又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称为“侧生动物”。
3、试从发生顺序、所在位置和结构特征比较前肾、中肾和后肾的不同。
答: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前肾、中肾和后肾。
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
前肾的位置靠近体腔的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
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
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
鱼类和两栖类成体以中肾执行排泄功能。
中肾位于前肾的后方,其肾小管一般不能与体腔相通,靠近肾口附近的肾小管外凸成为小支,小支末端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叫肾小囊(包曼氏囊),把毛细血管球包入其中,形成肾小体,它与肾小管一起形成肾单位。
09-12(416)普通动物学与生态学真题
1、原口动物
2、同律分节
3、同源器官
4、羊膜卵
5、蜕膜胎盘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2、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趋势。
3、简述鱼类鳔的主要生理功能。
4、叙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排泄系统的差异。
5、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时,心脏结构和动脉弓发生哪些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对它们的循环方式和适应有什么意义?
3、草履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和。
4、棘皮动物的骨骼为骨骼,它由胚层发育而成。
5、对虾(或沼虾)共有对附肢,其第3、7、14对附肢的名称分别是、、____。
6、根据染色质的多寡和分布不同,原生动物的细胞核可分为二类,其中大核一般属于,小核一般属于核。
7、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层、层和层共三层组成。
8、牟勒氏幼虫见于纲动物,浮浪幼虫见于动物。
8.骨鳞、楯鳞、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胞饮:原生动物;质膜吸附液体环境中的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质膜凹陷,形成管道、液泡,多泡小体,吸收。
2.原肾:扁形动物等低等后生动物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陷入形成,通常由焰细胞(焰茎球)、许多具分支的原肾管和原肾孔组成。主要功能是调节渗透压和排泄。
五、论述题(10分)
自由生活的陆生无脊椎动物见于哪些门(写出4个门)?陆生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在哪些方面出现了不同于其水生近亲的进化特征(举例说明)?
普通生态学部分(共计75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态学家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对大学生态学教学和研究有重要影响。
普通生态学简答题汇总
四、问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普通动物学考研真题 参考答案
考研真题早成鸟:是指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岛觅食。
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
(第二十章p446)昆虫生长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第十一章p259)日本沼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
(第十一章p239)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第二十章p418)昆虫纲主要特征1.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4.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有性生殖:是指由雌、雄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有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同配和异配生殖)。
(第三章)三名法依次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
(第一章p11)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第四章p61-62)最常见的是内陷与外包同时进行,分层与内移相伴而行。
(第四章)现今的鸟类可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第二十章)动物主要分类阶元界、门、纲、目、属、种。
(第一章p10)软体动物具有与一些环节相同的特征: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
根据体节的组合、附肢以及呼吸器官等将现存种类分成原节肢动物亚门和真节肢动物门亚。
鱼类的体型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纺缍型、侧扁型、平扁型和鳗型。
哺乳动物的毛由毛干和毛根两部分组成。
(第二十一章p457)哺乳动物有哪些进步性特征?①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②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③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名解 填空 单选 主线 超强整理)
名解填空单选主线超强整理名词解释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 5四足类 6颌口类 7逆行变态 8无颌类 9无头类 10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 12咽鳃裂 13有头类 14小肾囊 15肝盲囊 16背裂 17脑眼 18眼点第十五章圆口纲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2.囊鳃类第十六章鱼纲一,名词解释1.鳞式 2齿 3脂鳍 4鳍脚 5鳍式 6洄游 7生殖洄游 8索饵洄游 9越冬洄游 10年轮 11银膜第十七章两栖纲一,名词解释,1.吞咽时呼吸 2幼态成熟 3幼体生殖 4原脑皮第十八章爬行纲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2.胸腹式呼吸3.新脑皮4.犁鼻器5.封闭式盆骨6.卵胎生7.爬行动物8.羊膜卵9.尿囊10.蜕皮 11.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 13.潘式孔14.屪囊膀胱 15.巩膜骨第十九章鸟纲一,名词解释1.鸟类2.瞬膜3.尾脂腺4.换羽5.综荐骨6.尾综骨7.开放式骨盆8.双重呼吸9.完全双循环 10.巩膜骨 11.栉膜 12.双重调节 13.腔上囊 14.气囊 15孵卵斑 16.喉囊17.嘴甲18.翼镜 19.常态足 20.对趾足21.食丸 22.并趾型 23.前趾型 24.离趾型 25.占区 26.窝卵数27.早成雏28.晚成雏 29.迁徙 30留鸟 31候鸟 32.旅鸟第二十章哺乳纲一,名词解释1.哺乳动物2.胎生3.妊娠4.无蜕膜胎盘5.蜕膜胎盘6.洞角7.实角8.胸廓9.硬腭 10.隔肌 11.口腔消化 12.颊囊 13.鲸须 14异型齿 15.再生齿 16.高冠齿 17.耳咽管 18.会厌软骨 19.食管沟 20.乳糜管21.肺泡 22.胼胝体 23.活命中枢 24.内分泌腺25.反馈 26.褪黑激素 27.重齿类 28.硬皮动物29.回声定位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活跃生物圈3.泛生物圈4.副生物圈5.动物栖息地6.分布区7.动物区系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2.同功器官3.痕迹器官4.小进化5.大进化6.线系进化7.线系8.时间钟 9趋同进化 10.平行进化 11.停滞进化 12.趋异进化 13.适应辐射14.渐进模试 15.断续模试16.灭绝 17.种系发生 18.进化树 19.物种 20. 亚种 21.物种形成 22.地理隔离 23.生殖隔离 24.季节隔离 25.生态隔离 26. 生物发生律第十四章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第十六章一,名词解释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第十七章一,名词解释1.吞噬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第十八章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2.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3.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犁鼻器.5.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6.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7.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8.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9.鸟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10.蜕皮;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11.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12.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13.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14.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成为尿囊膀胱.15.巩膜骨: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第十九章一,名词解释1.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2.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3.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称为换羽.通常每年有2次换羽,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5.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6.尾综骨: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一直呈扇形的尾羽.7.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9.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10.巩膜骨: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11.栉膜: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12.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13.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14.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以避免内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15.孵卵斑: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孵卵斑.16.喉囊: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17.嘴甲: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有保护作用.18.翼镜: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19.常态足: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这种足形称常态足,如雉鸡.20.对趾型:鸟类的四趾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称对趾型,如大杜鹃.21.食丸: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将所吞的入的鼠类,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这种残团叫做食丸,借此可分析鸟的食性.22.并趾型:像也鹰目鸟类那样,前趾基合并,称并趾型.23.前趾型:向雨燕目鸟类那样,后趾向前,基四趾均朝向前方,称前趾型.24.离趾型:雀形目鸟类的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称离趾型.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26.窝卵数: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2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陆禽.28.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喂养.如雀形目及猛禽等.29.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30.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31.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32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填空题1. 1. 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重要简答整理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7.生物内稳态保持机制,有何生态意义?生物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机制:恒温动物通过体内产温(生理过程);变温动物靠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
生态意义:使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扩大。
8.贝格曼规律与阿伦规律。
Bergman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单体面积的散热相对较少。
Allen 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耳、尾、四肢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9.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生态作用:a 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b 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c 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d 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聚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该类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极高的渗透压。
泌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
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所以他们虽然生长在盐碱土上,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10.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种群的特征?11.内禀增长率及其在控制人口方面的意义。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不受限制时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计算公式rm=lnR/T 控制人口途径:降低Ro值:降低世代增值率,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T值增大: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12.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 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B 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13.描述并分析Logistic模型,该模型有何重要的意义。
描述与分析:呈“S”型。
具体可分为5个时期:①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重要的意义: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农、林、渔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r、K两个参数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14.举例说明生态入侵现象。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至25°33’N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
它常连接成片,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成为当地“害草”。
15.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uniform)②随机型(random)③成群型(clumped)16.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①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他们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定性;②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③食物因素;④自动调节学说,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17.简述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1)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生态学意义:①在现有环境压力下的扩展性;②对多变环境的适应;③繁殖速度;④繁殖潜力;⑤在自然选择条件下的进化速度。
(3)比较而言,无性繁殖在现有环境扩展性、繁殖速度、繁殖潜力方面优于有性繁殖,但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却较差。
18.简述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
答:扩散是指生物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的过程。
动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如下:①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②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③扩大种群的颁布区。
对于动物来说,扩散可能带来遭到天敌侵袭、存活和繁殖成功率降低等诸多风险,但也可能降低暴露给捕食者了染上疾病的机会,增加遇到资源和配偶的机会。
并由于杂种优势而产生更多的合适后代的机会。
19.理解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繁殖成本的含义。
繁殖价值: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或资源的所有消费。
20.比较两种繁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具体见下表:21.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答:种间关系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有三大类,即有利、有害、无利无害,具体见P100-1102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生物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主要两个基本规律是指产量恒定法则和-3/2法则。
前者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的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即Y=W*d=Ki .后者则是指当种群密度提高时会出现“自疏现象”,即W=C*d-a,其中a为一个恒值3/2。
2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研究意义:①他成;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
2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对同一种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越相似,其生态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25.理解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含义。
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实际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一个种实际占有的实际生态空间。
26.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外貌;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③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④形成群落环境;⑤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⑥一定的动态特征;⑦一定的分布范围;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27.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答:以发展比较成熟的植物群落为例,群落组成主要有:①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和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②亚优势种(个体数量和作用仅次于优势种的物种);③伴生种(与优势种相伴存,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稀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群落种类组成的研究意义:①群落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②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28.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
答:群落结构的时间格局:主要是指群落波动(如群落季相变化)和群落演替。
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包括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
生态意义:对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的研究是研究群落性质与功能、群落变化或演替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29.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答: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具有相邻群落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群落交错区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也即边缘效应。
生态意义:目前,人类活动正在大范围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如城市的民展,工矿的建设,土地的开发等。
这些新的交错带,可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流通。
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中怎样对生态交错带加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