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1: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基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作用、目标使命、核心要义、核心理念、要求。

3.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能力:1.通过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能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基石。

2.结合一些外交活动,能够认识到外交活动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培养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宗旨、基本目标和基石。

3.习近平外交思想。

教学难点:1.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内容。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

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示:(1)“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这句话表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说课稿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1.教材地位: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编者分三个阶段编写了《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按照三个阶段编写,体现了阶段特征,便于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线索。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第一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②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③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

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④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联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然后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

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外交政策变化原因三、教授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课时:1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家是谁?他又为近现代的中国做出了那些贡献呢?由此导入【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课件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课件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课件4--8)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课件4)(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当代中 国的外 交说课稿

当代中 国的外 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中国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外交”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重要的外交事件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外交与国家发展、国际形势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的国际关系原理,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对于时事热点较为关注,这为学习当代中国外交提供了一定的兴趣基础。

然而,他们在理解复杂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案例分析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

理解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外交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关系。

评价中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史实和理论。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外交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外交概念和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材的章节涉及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含义。

2. 使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引发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举例: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际应用。

4.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 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3. 论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友好合作、互利共赢。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说课稿石河子第二十中学吴成山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以及我国由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取得的重大外交政策。

本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二)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依据是;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的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三)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

依据是;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1)通过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清政府签订一些列不平等条约,最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3)大多数学生对周恩来总理了解的应该比较多,便于本课的学习。

三、目标定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部分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背景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面临着外交上的新局面。

同时,美国实行孤立政策,不承认新中国,并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二、主要内容
1.建国初期(1949-195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

2.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期:三个世界理论。

4.改革开放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中国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2.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及其影响。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对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
情感和国际视野。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谢谢大家!。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阶段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际视野,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立场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践。

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学生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窗口,也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理解力的有效载体。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当代中国外交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包括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

通过系统阐述这些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立场,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2. 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等。

3.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4. 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就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理性讨论。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维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使他们尊重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难点1. 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爱国主义和国际理解的平衡,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蓟县下营中学魏秀玉说课流程:说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部分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在外交上实行新的外交政策很有必要,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因此本节课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等。

2、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性地学习。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本课基础知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能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概括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及确定依据1)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理论依据: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家的根本利益决定的,并与复杂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所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为确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它是另一重点。

2)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理论依据: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典型例子在亚非会议上),学生对这个问题难以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2、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说学情根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深入分析能力欠缺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公共参与:积极推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懂得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 认识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合作探究】议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哪些大国外交理念?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9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

本届进口博览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

在展会部分,本届进博会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比上一届多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展总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企业展总展览面积从去年的27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涵盖装备、消费、食品、健康、服务等五大板块、七个展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 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在演讲中说,一年前,我们在这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今天,更多朋友如约而至。

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

我相信,各位朋友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1)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这么多国家的原因。

(2)请你在我国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围绕着“合作”这个主题,选择两条名言、俗语、成语典故或诗句。

答案(1)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历史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鹤城第二中学的历史教师李书湘,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我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说明。

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十余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在充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又遵循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围绕目标、寓启于读——学法指导、铺路搭桥——知识梳理、揭示规律——练习评价、课外延伸”的历史五步教学法。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意识的精彩篇章。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同时,又结合了本课知识结构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以及新世纪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由教师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结合课件,利用视觉的直观性,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是辉煌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增强,都需要打破外交僵局,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中美关系历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十分曲折、复杂、艰辛。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焦捷。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课标要求。

本课的课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识记层次,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层次,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第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共有三个子目,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新中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50年代为进一步扩大外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步入世界舞台,担任国际重要角色的一系列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屈辱的外交形式,实行新的外交政策很有必要,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端,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性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已经了解国相关史实,但尚未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的发展形成系统的认识,这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是引导学生认识难点问题的能力基础。

另外,本课涉及到的政策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表述等比较形象,周恩来等人物耳熟能详,并且国内展现这些伟人、重大事件的文学、影响资料丰富,能够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基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整合型的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理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的具体含义及其意义,学生培养放眼世界,辩证发展地分析历史问题、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能够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通过材料,理解其在我国外交活动中的意义,学生提高分析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树立起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理念。

(3)知道新中国初期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相关资料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件3: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3: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联合国的宗旨、时代主题
(3)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高利益
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首要目标
重要目标
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目标使命: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展现更大担当。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1)指导意义(作用):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探 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2)主要内容: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 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格。 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根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主要任务: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 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独特风格: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的大国外交。
(1)中国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2)中国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如何体现 我国外交政策的?
①中国采取严格防控举措抗击疫情,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 立场;②秉持携手努力、开放合作的精神,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③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健 康福祉,体现了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的基本目标。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地位
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 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 平
完 整
核心 要义
外的
交理
以党中央权威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十 个 坚 持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 以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 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以公平正义为理念;
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
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
明确了新时 代中国外交 的使命宗旨、 根本原则、 主要任务和 独特风范。
思论
▲①弘扬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

体 系
核心 理念
构建人 类命运
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 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②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
①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 互不侵犯 ③ 互不干涉内政 ④ 平等互利 ⑤ 和平共处
1953年首次提出
1955年万隆会议
侧重点:常用于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协议
地位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
组织和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并载入了一系列重要国际性文件,对推 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
习近平外交思想
4.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外交方面的贡献):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体部署:
① 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 机制;
② 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③ 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
设; ④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在高二政治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以“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优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改革开放等关键历史事件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以关键历史事件为线索,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尼克松访华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尼克松总统会选择在1972年访华?访华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展开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相关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给出几个讨论话题,如:“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讲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一、引言
中国外交政策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

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的外交思想和策略,也有助于预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未来行动。

本说课稿将简要概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以帮助学生和广大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1949年。

当时,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这三大方针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其中,“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重新建立我国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在我国内部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后,再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这些方针的贯彻实施,使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初步形成阶段就带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性和和平主义的色彩。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强调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同时,我国也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在这一
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加注重和平、合作与发展,强调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关系。

在地区和全球层面,我国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深化与拓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国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加注重推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五、中国外交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强调我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加注重推动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和谐世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国也积极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强与各国的战略合作和人文交流。

六、结论与展望
回顾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独立自主性、和平主义、平等互利、多元开放等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形
成和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国家利益变化以及国际形势演变密切相关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取向,加强与各国的战略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