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为传播马列讴歌革命而献身

合集下载

邵飘萍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899年他只有14岁就考中秀才。

邵飘萍(1886年-1926年),浙江东阳人。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

[1]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

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2]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导语: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邵飘萍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邵飘萍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邵飘萍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作者:唐越来源:《世纪桥》2018年第03期【摘要】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救亡图存的希望,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

邵飘萍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作为当时著名的记者、报人,邵飘萍撰写革命书籍,创办进步报刊,宣传共产主义运动,参加反帝爱国的革命活动,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关键词】邵飘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17-02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

他12岁就考上了秀才,1902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

1911年出任《汉民日报》主编,揭露批判军阀政府,立志“新闻救国”。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具有现代通讯社观念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1](P.22)——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

在此期间,与蔡元培、徐宝璜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罗章龙等都是该会的会员。

1925年,通过李大钊和罗章龙的介绍,邵飘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宣传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因“宣传赤化”被奉系军阀杀害。

邵飘萍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以新闻舆论为武器,跟随进步思潮,坚持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烈士”[2](P.2)。

一、开展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斗争成为“五四”号手。

1919年5月3日晚,千余名北京高校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

邵飘萍也出现在这场爱国学生集会上。

大会开会之后,先由邵飘萍分析山东问题。

邵飘萍的演讲使学生们群情激昂。

邵飘萍顾不上休息,连夜疾书,新闻刊登在次日的《京报》上。

次日上午,他又参加了在国立法政专门学校举行的学生集会。

近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邵飘萍

近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邵飘萍
领。”他风流倜傥,善言语,广交游,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
役、百姓,无不乐与为友。在交往中他又因人而施,把握分寸,
“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他是一个时刻都生活在
角色中的记者。
邵飘萍还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志士。他对于我国报纸常常不得
不取材于路透社等一两家外国通讯社而“颇以为耻”,在爱国之
今日为个人利害观念发挥尽致之时期”,“总统、阁员、督军、
省长皆可以不正当之手段取之;叛国大罪,害民重辟皆可以不正
当之手段免之”。
他办的《京报》具有浓烈的火药味,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面
前态度十分鲜明,向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射出的是束束锋利的响
箭。如“五卅惨案”发生后,《京报》不惜巨资,连续发了3次
邵飘萍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的笔录下了历史的风云。但因为
他的思想基本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使他对资产阶级的法
律抱有幻想,对工人罢工存在着模糊认识,也曾流露出和平主义
情绪。
邵飘萍在尊重和探索当时社会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采访思想。提倡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任《时事新报》主笔。1918年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同
年又创办《京报》并任社长。1920年后,在《京报》上宣传马克
思主义,赞颂苏联十月革命。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他积极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斗争。同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
特刊,邵飘萍亲自撰写20多篇评论,揭示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喊出了“‘打倒外国
强盗’帝国主义”的口号。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京
报》持续报道了1个月,并再次发行《京报特刊》。《特刊》写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邵飘萍故居寻迹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邵飘萍故居寻迹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三一八示威、国民革命,邵飘萍参与其中;李大钊、毛泽东、高君宇、鲁迅、冯玉祥,是邵飘萍的战友;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是邵飘萍的冤家对头。

邵飘萍当年的革命活动概括成一句话:重大事件必有他的身影,著名人物总会和他牵连。

他用自己的辣手担起了社会的道义,可是,却也因此而使他成为民国以来第一位被公开枪杀的新闻记者。

文:陆杨邵飘萍故居寻迹21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有一条魏染胡同,胡同北起南柳巷,南到骡马市大街,明朝时叫魏阉胡同,传说魏忠贤曾在此居住,清末改为现名。

在胡同的中部,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这里便是魏染胡同30号。

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是邵飘萍亲笔题写的。

传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的房间都让给普通编辑了。

如今的小楼已经有些残破了,楼后的小院里也建满了临时建筑,只能从古旧的窗棂和斑驳的石柱上揣摩过去的岁月了。

为了激励报社同人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从明代义士杨椒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著名诗句中,提炼出“铁肩辣手”四个字,挥笔大书,挂在报社办公室内。

这意思十分明白:“辛辣”是《京报》的特色。

邵飘萍出身贫寒,从小在金华长大。

五岁起即随父在私垫读书,1903年邵飘萍进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1906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即今浙江大学)师范科。

1909年毕业返回金华,任金华府学堂国文和历史教员。

与反清革命党人秋瑾、徐锡麟等人来往。

秋瑾就义前有书信给他。

他曾多次参与反清起义活动,两次死里逃生,亦曾参加柳亚子等人发起成立的南社。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颁告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此倒行逆施激怒了那些志在民主与共和的仁人志士,一时间天怒人怨。

上海新闻界群情激昂,决定以笔为戈,对袁世凯进行口诛笔伐。

然而,由谁来打响对袁称帝的第一枪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邵飘萍。

于是他们电邀邵飘萍火速归国。

邵飘萍当然不会怯阵,更无推辞,他接讯后火速回到上海,鞍马未解,便挥动如椽巨笔,撰写了时评《预吊登极》发于报端:“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

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正文共计八十二字,“极”字出现了五次,由“登极”到“极刑”,尤其是“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之语,具有结局判若云泥的颠覆效果,振聋发聩。

游戏笔墨竟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时人大呼解恨,大叫过瘾之余,盛赞邵飘萍为“文字魔术师”。

1886年10月11日,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紫溪村,十四岁中秀才。

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师范科,与后来的国民党要员陈布雷、邵元冲等人同学。

以新闻警世,以新闻救国,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是邵飘萍青年时代怀抱的理想。

他结识了革命志士徐锡鳞,与鉴湖女侠秋瑾也有过鸿雁往来,秋瑾殉难前五天还给时年二十一岁的邵飘萍写过一封短信。

读书期间,邵飘萍特别敬佩梁启超、章太炎等文坛巨擘不惧文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决心效法他们,做一位仗义执言的“无冕之王”。

“铁肩辣手”邵飘萍

 “铁肩辣手”邵飘萍

“铁肩辣手”邵飘萍作者:李桂华岳博伟来源:《前线》2022年第09期在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有一幢灰色的二层小楼,楼门正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这里就是京报馆旧址,是革命志士和传奇报人邵飘萍曾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进入馆内,一座镌刻着“铁肩辣手”四个字的影壁赫然矗立。

馆内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京报》和京报馆的发展历程、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和邵飘萍生平事迹。

观尽展览,一段热血激昂的报人奋斗史便浮现在人们眼前。

新闻救国初涉报业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清,1886年出生于浙江东阳。

少年时的邵飘萍聪慧好学,14岁便考中秀才。

1906年,他考入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立高等学堂。

在杭州读书期间,邵飘萍对新闻报刊有了初步了解并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开始为《申报》撰写通讯,还曾尝试与同学一起在校内办报。

可以说,在学生时期,邵飘萍就已经将自己的爱国热情投入新闻事业,树立起新闻救国的志向。

辛亥革命后,邵飘萍将理想付诸实践,开始了自己的报人生涯。

1911年,邵飘萍与人在杭州合办《汉民日报》。

他提出:“《汉民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并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北洋政府的腐败。

邵飘萍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招致浙江当局的强烈不满。

受此影响,从1911年到1913年,邵飘萍三次被捕。

他后来回忆:“忽忽三载,日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反对之地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即使遭受这样的挫折,邵飘萍仍然初心不改、坚持斗争,继续与反动当局抗争。

1914年,邵飘萍前往日本留学。

学习之余,他依然关心国内形势发展,参与组织了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各家报纸提供新闻资讯。

1915年,在获知中日正秘密交涉“二十一条”的消息后,邵飘萍随即撰写报道发往国內。

他的报道使国内各界迅速了解了事件的真相,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在国内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笔为枪创办《京报》1916年,邵飘萍回国,继续投身报业。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邵飘萍,革命烈 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 名报人,杰出的新闻战士; 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是中国新闻理论、新闻教 育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人称“新闻全才”。
一,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
青,字飘萍。祖籍东阳市(南马镇大联紫溪村)父亲邵
提出两条记者所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正当之
理由,即在道德行为或目的上应是高尚的;二是事
后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原委,否则将会授人以
话柄,有作伪、说谎、假扮之嫌。

“查心意”——

即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邵飘萍非常善于
捕捉被采访者的心理特征,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达到使访问顺利进行的目的。

如中国参加一战的消息采访段祺瑞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
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
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1923年由徐宝璜创办了的平民大学新闻系,
邵飘萍应邀教授新闻采访。

后来邵飘萍又在政法大学、民国大学等几所
学校创办新闻学教育,主要教授采访学。

邵飘萍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来授

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他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 惨案,飘
萍在《京报》上发表声讨言论,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邵飘萍补开了追悼会。1949 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示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
二、新闻生涯
露袁世凯的罪行,而且不露痕迹,让袁世凯无可奈何。

邵飘萍死因浅析

邵飘萍死因浅析

邵飘萍死因浅析邵飘萍,原名新成,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研究邵飘萍的文章只有68篇,其中涉及到他在新闻学上的贡献,他的政治身份,情感生活,死因等,对于他的死因,学者研究的不是很多,而对于他的对新闻报刊事业的贡献研究的颇多。

对于死因,观点普遍有两种:一种是宣传赤化说,另一种是乱拿津贴,报格有缺等负面原因说。

还有其他观点,比如因共产党员身份而死,但是对于他的死因应该结合几种观点进行分析得出。

研究他的死因也只能从当时时人的口述,如他的如夫人祝文秀口述中得知,以及从他的同行中得知。

少年成名,13岁高中秀才。

年仅26岁,就凭借犀利的文笔成为《汉民日报》主编。

1918年,他独资创办《京报》,因言论过激而遭通缉,《京报》也被查封。

1920年复刊时,依然不藏锋芒,立誓使其成为“供改良我国新闻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因言论触怒奉系军阀而遭到逮捕,最终惨遭杀害。

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邵飘萍。

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一位对毛泽东影响颇好的对新闻报刊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最后遭到了杀害确实是很值得惋惜的。

邵飘萍与张作霖之间的仇恨是有目共睹的。

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抢劫了北京政府向日本订购的一万七千支步枪,这件事轰动了全国,邵飘萍当时正任上海《申报》的驻京记者,即在《申报》著文痛斥张作霖这种行径,把张作霖这种抢劫枪支的行为与他的出身联系起来,说张作霖是以马贼身份归顺清廷的,入民国被提拔为师长后,又把现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段芝贵从奉天督军的宝座上赶了下来,才取而代之当上了奉天督军。

邵飘萍 介绍

邵飘萍 介绍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生平: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

1902年中秀才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

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又创办《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

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报人邵飘萍

报人邵飘萍

布置作业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邵飘萍先生一 样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请你收集一些表达他们理想最追求的诗, 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颂不完的是功绩,唱不完的是豪情。有一种精神
是永恒的,它不被时光的流逝湮没,没有什么比气 节更鼓舞人心。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在祖国面临 危难之际,胸怀救国救民之心,或驰骋于硝烟弥漫 的疆场,或周旋于血雨腥风的敌后,一个个铁骨铮 铮、视死如归,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 概。他们身上闲烁着无穷的英雄精神,给人有如夕 阳燃烧天空的炽热,浪涛冲刷礁石的震撼。这种精 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作为祖国花朵的 我们,应该崇尚这种英雄品质。
报人之先驱者 新闻界之典范
从文中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 出这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具有敏 锐的洞察力,极强的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记者,邵飘萍以报刊为 阵地,以笔墨为武器,刺得军阀 们坐立不安。他办报头三年,就 被捕3次,受了9个月牢狱之灾, 后又被迫两次流亡日本,但他不 依不挠,终其一生以“铁肩辣手” 自警,追求进步,宣扬正义、弘 扬正义。1926年4月26日,被张 作霖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 的罪名秘密杀害。他不愧是“报 人之先驱者 ,新闻界之典范”。
• ⑶ 有很高的职业良知: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京报报社墙上,勉励同 人,也是他的自我写照。——这讲的是他的理想和信念,主要是职业操守。
• 从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三个方面表明了他代表了记者最高的职业 水准。
结合全文,说说邵飘萍是怎样 一个人?
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 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 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 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气。用 “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 职业水准非常准确。

新闻学专业二班 200801630312邵飘萍的名记者风采

新闻学专业二班  200801630312邵飘萍的名记者风采

邵飘萍的名记者风采---------走新闻救国不归路的乱世飘萍摘要:邵苑墨洒笔舞梦,飘零乱世梦如空,萍飘京报血报国,新闻全才贯苍穹。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

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一颗闪亮的星,他在新闻学上的贡献是突出的,自己创办报纸,京报,是当时北方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创建新闻通讯社,是中国最早的通讯社之一,教书育人,著书立言,为中国教育的发端和创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歌颂者,毛泽东曾评价邵飘萍为新闻学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新闻人,他不畏强权,敢说敢言,正是我们新一代新闻人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新闻教育家记者报人铁肩棘手正文:一:邵飘萍的生平回顾:邵飘萍,字振清,13岁就中秀才,于1912年和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

同时他还兼任新闻报,申报的通讯员,他对时局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以一个独立报人特有的敏锐,发表了大量短小精悍,深刻,有批判和预见性的评论,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罪行,抨击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和丑恶罪行,因此得罪了权贵,于大量短小,深刻,具有预见性的时评。

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不得已邵飘萍逃亡日本,并组织了东京通讯社1915年听闻袁世凯与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计划,毅然回国以阿平的笔名发表文章抨击袁世凯的阴谋,成为声讨袁世凯的第一人。

在10月,开始编著新闻学一书,搜集国内国外的新闻学知识,12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论新闻学一文,积极呼吁新闻救国。

实际应用新闻学

实际应用新闻学

“捭阖”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 捭之者,料其情,阖之者,结其诚,皆见其权衡轻重。 捭阖在采访中的3个层次 1 通过对嗜好和欲望分析,考察对手虚实,揭示其志向和意愿。
2 诱使对方启齿
3. 隐藏真实用意
苏秦
C 利用反对党 1 外交记者以无色彩为宜。 2 利用反对党以互知各派之秘密。 例子:民国时国共两党
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参考数目1外交记者之地位8探索新闻之具体方法2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9新闻价值测定之标准3外交记者之外观注意10新闻价值减少之原因4外交记者之工具与杂艺11裸体新闻应记之项目5访问之类别与具体方法12原稿之外观的注意6访问时之种种心得13原稿内容之注意点7外交记者之分类邵飘萍简介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一
B 服装 1 整洁高尚 2 过于不入时或过于奢侈者其足令人生厌 3 遇性质特殊之人,亦有随时便易之必要 4 不用奇异格式,不用奇异色彩。
C 言语 1.此节所谓注意者,则如发言之有秩序,语言之极清晰, 官话之甚纯属皆为必要。 反之,语无论次,谈吐重浊,或杂以乡音,使人莫辨, 或期期口吃,语尾特多,与夫咳嗽,涕唾,无意识之 强笑
“外交记者为 新闻界战斗之 壮士。”
二.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
A 品性为第一要素 1 与各方重要人物周旋最易得一般社会之信仰,亦最 流于堕落不自知而不及防。要泰山崩于前,麋鹿 兴于左而志不乱。 2 上至最高当局国务要人下至卑官小吏,愚夫走卒, 皆外交记者所可与接触之人物。心目中应绝无阶 级之观念。 3 不为虚荣利禄所駕勒。
养志法灵龟,实意发腾蛇,分威法伏熊,散 势发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 -----------《本经阴符七篇》

历史趣谈: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历史趣谈: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在搜求和阅读有光邵飘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辈报人或者学人对他评价极高,而同时代的报人却多有批评甚至不无诋毁。

无论是惋惜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对他的生活豪奢有着比较一致的记录。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1.独立办报--信仰独立、组织独立、经济独立
2.办报方针--监督政府、唤醒并教育民众、顺应时代潮流针砭时弊
3.记者品德--客观、独立、责任、维护国家和信息源权益
4.致力于新闻改革
(内容上:迅速真实地反映生活;采访上:新闻敏感性强、广泛交友、随机应变、把握心理和战机;编辑上:注重标题和版面设计;经营上:吸纳广告、多种经营;教育上: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邵飘萍的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生活常识分享。

邵飘萍的交往活动对其办报的影响

邵飘萍的交往活动对其办报的影响

邵飘萍的交往活动对其办报的影响作者:朱世培沈颖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7期【摘要】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邵飘萍交往办报思想一、冯玉祥: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条”,当时中国国内尚不知情,而身在日本的邵飘萍在获知详情之后立刻向国内发表文章,揭露袁世凯的阴谋,这令他在中国新闻界名声大噪。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林立,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正值第二次直奉大战正酣之际,冯玉祥班师回京,通电主和。

邵飘萍作为京报报长于10月22日“……至旃檀寺检阅使署……,与冯检阅使会晤,抵北苑司令部时,冯使即欣然出面握谈。

”①正是这次会谈,奠定了两人友好的政治基调,从此,《京报》上经常出现类似于“西北军对待人民相友爱,有纪律,实践不扰民真爱民之口号,乃一般乡民所异口同声。

即敌人变无法加以污蔑者。

比之李景林、张宗昌之奉军如何?”②这样赞扬冯玉祥及他的国民军的文章。

当冯玉祥的军队团集在西北的时候,邵先生就给冯将军出谋划策,并亲自创办了京报副刊《西北周刊》,这无疑为冯玉祥在内陆的舆论宣传提供了方便,也使得人们对他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冯玉祥也聘请邵飘萍为他的督办公署高级顾问,并给他一定的津贴作为办报经费。

在国民军遭叛徒背叛、危难之际,邵飘萍也挺身而出向人民声援“国军之被铲除与否,决不仅冯玉祥与其部下之荣枯祸福问题,乃中国全部政治之前进或倒退问题也。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有关评价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

中国新闻界赞誉记者专业精神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说的就是邵飘萍。

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生活常识分享。

邵飘萍:以笔为枪的秘密共产党员

邵飘萍:以笔为枪的秘密共产党员

邵飘萍:以笔为枪的秘密共产党员作者: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21年第02期简介邵飘萍(1886年10月-1926年4月),浙江东阳人。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克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邵飘萍本来是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但动荡的局势让他深感在报纸上刊载文笔犀利、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更能唤醒国人。

于是,邵飘萍开始给上海《申报》写地方通讯,从此与报纸结缘,并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1916年,邵飘萍接受《申报》聘请,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负责撰写“北京特别通讯”专栏稿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

1916年7月,邵飘萍抵达北京,此时北京的新闻界一片混乱。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邵飘萍在南城的珠巢街(今珠朝街)租下一处房子,创办了一家新闻编译社,开了国人自办通讯社之先河。

除办通讯社之外,邵飘萍还心心念念地要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申报》的聘约期未满,他便主动请辞。

几经周折,1918年10月5日,《京报》面世了。

邵飘萍手书“铁肩辣手”4个字悬挂在编辑室。

在邵飘萍的带领下,这家位于北京前门外三眼井38号的报社,逐渐成为抨击黑暗、伸张正义的前沿阵地。

为了获得一些独特、真实的消息,邵飘萍在采访政府要人时,通过迂回曲折的旁敲侧击,从对方不加戒备的谈论中,巧妙地获取一些不可多得的新闻。

他不动声色地摸出纸笔,随意写张便条,然后送给在门外等候的“脚踏车”记者,新闻信息随得随发。

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京报》,既受新思潮的影响,又代表着新潮流,不久便成為推进五四运动的强大舆论阵地。

五四运动中,《京报》刊载了大量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的文章。

随着国内局势越发紧张,邵飘萍深感一般的宣传报道已经远远不够,他积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邵飘萍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其社会地位与名望,党组织要求他以特殊身份开展工作,他的共产党员身份便从未公开过。

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邵飘萍战斗的一生

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邵飘萍战斗的一生

作者: 应乃尔
出版物刊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8-96页
主题词: 邵飘萍;京报;自由主义;新闻学会;共产主义;访员;北大;李大钊;革命活动;郭松龄
摘要: <正> 邵飘萍的一生,是顽强战斗的一生。

邵飘萍的道路,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求自由、求真理、献身祖国的战斗道路。

在短暂的生命中,他走完了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历程。

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新闻事业的拓荒者,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十月革命的先驱。

他始终同时代一起前进,是一位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本文试图对邵飘萍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飘萍为传播马列讴歌革命而献身
今年3月10日,浙江卫视《先驱》摄制组一行7人,来东阳拍摄有关邵飘萍烈士的资料片,并向我们提出邵飘萍第二次赴日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邵飘萍支持帮助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情况等9个采访话题。

当时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未能作出满意的答复,事后总是感到很内疚。

经细读《邵飘萍传略》等著作和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到紫溪村等地采访后,进一步加深了对邵飘萍传播马列、讴歌革命,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重要贡献的了解。

值此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特撰写此文,以纪念邵飘萍烈士。

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积极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为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已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有所记载。

但是,邵飘萍于1920年4月和8月,先后出版《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这两本专著,客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新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贡献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却没有提及。

以当时中国情况看,虽然早有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和译著发表,但以撰写、出版
专著而论,邵飘萍算得上第一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爱国反帝的五四运动中,邵飘萍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大造革命舆论,有力地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不愧是“五四运动的发难人”。

1919年8月,军阀当局以“扰乱京师治安”、“侮辱政府”罪通缉邵飘萍,查封了京报社。

是年冬,邵飘萍为避军警追捕再次东渡日本。

在日期间,受聘于朝日新闻社,出任中国问题顾问。

邵飘萍乘报务之隙,寻购马列著作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潜心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认定中国革命要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为向国人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指出改造中国的方向道路,邵飘萍昼夜不停地赶撰《新俄国之研究》、《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等著作。

尽管这时邵飘萍对马列主义的研究只是初步的,但他确已下了一番功夫,对马列主义作了较系统的探求,并获得具有决定意义的收获。

他在这两本著作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热情颂扬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建设成就,指出“俄国今日所实行之社会主义,非独在俄国之政治与社会中为空前之创举,实世界历史上一新纪元。

今后见社会主义之成功,其影响于世界将较诸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之威力尤著。

”明确地驳斥了国内反动派对十月革命的诬蔑和攻击,排除了当时一些
国人对新俄国的疑虑。

邵飘萍的这两本书,很受国人喜爱,刚一出版就销售一空。

《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一书至1921年4月,一年时间就印三版。

《新俄国之研究》后来被毛泽东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列为教学参考书,也是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的畅销书。

邵飘萍的这两本书发行范围极广,仅《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一书,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总发行所,零售处就有北京、天津、保定、奉天、吉林、济南、西安、南京、杭州、新加坡等33处,几乎覆盖了全国,还传到了国外。

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建国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韶山毛泽东旧居、中国历史博物馆都有该书陈列。

1983年3月,由李新等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伟大的开端》一书,在讲到1920年5月以后,信仰并且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时写道:“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杨明斋,《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和《新青年》、《共产党》的经常译稿人震瀛(袁振英),上海共产党的负责人之一李汉俊以及京报社邵飘萍等人,都在翻译或编辑方面,或在其专著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作了有益的贡献。

”这里讲的“专著”,就是指邵飘萍的《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等书。

尽管邵飘萍的这两本专著,因受当时的各种条件所限,还有不完美之处。

然而瑕不掩瑜,这两本专著,对我国早期宣传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介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历
史作用。

邵飘萍不但以其专著系统传播马列,而且以1920年9月20日重新出版的《京报》及其副刊,不断地宣传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国内外先进分子和共产党人的重大活动。

是年10月至12月,他用57天时间在《京报》连载与吉人合编的《俄国大革命史》,通过补述这段历史,使读者对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还用5天时间连载他与吉人合编的另一论著《改造世界之人物》中的《新俄国之伟人列宁》,择其重要,将列宁客观地介绍给国人。

后又辟《俄事研究》栏目,署名“素昧”、“飘萍”连发《俄国大学生与革新运动》等6篇专论。

邵飘萍在《京报》上连载专论的同时,还连载大量的俄国要闻,长时间大篇幅地介绍俄国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为国人提供俄国社会可比可研可鉴的真实材料,让国人时时了解新俄国的现状。

如1921年3月25日、26日,《京报》连载俄国共产党十次大会概况,还赞其大会“一,致之精神与高尚之训练,为世界政治史上所未有。


《京报》在介绍新俄国的同时,对国内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活动,也多有介绍。

如青年知识分子赴法国勤工俭学,邵飘萍从1920年9月18日起,用4l天时间,连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纪念集》,详细介绍该会成立经
过,诸多演说,以及勤工俭学的感受。

其中有徐特立先生所撰的《对于勤工俭学及文化运动的意义》,呼唤劳工,起来革命!在《京报》的《家庭研究》等特刊上,设立《家庭制度存废问题》专号,介绍知名学者乃家铖、费觉天、徐六几、缪伯英、李大钊等人的文章。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

该刊自1922年9月创刊以来的每一期详细目录,《京报》都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并经常热情地进行评价。

19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05周年纪念日,邵飘萍就安排《京报》四个版面刊出马克思研究会编辑的《马克思纪念特刊》,并在头条显著位置刊登《本报编辑部特启》,以便引起读者注意。

后又在《京报》附刊上刊登《马克思纪念号》,发表《马克思年谱及著作》。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京报》又发表《列宁特刊》,以示纪念。

这些“特刊”、“纪念号”全部免费赠阅,显示了邵飘萍宣传马列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热情。

邵飘萍平时与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等共产党人往来密切,接触频繁。

李大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