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合集下载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办报活动中:(一)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

他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关之谓也”。

(二)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

他认为报纸的作用就是要上下相通,内外相通。

(三)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他认为报管的政论文章应该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形成风气,才能使报刊成为政治活动的先导。

(四)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养人才等方面也有深刻地认识。

梁启超认为读的报纸越多,人越聪明,报馆越多,国家越强大。

(五)他在办报的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时务文体”,其特点对以后的新闻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形式自由,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可用俗语。

在平易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当然梁启超的这些新闻思想,也体现了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 独立的办报方针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

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

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2. 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记者应该具有品性。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的独立精神。

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致力于新闻改革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邵飘萍

邵飘萍

邵飘萍的《京报》起起落落
1.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了独立报纸《京报》。 2.1919年8月,安福系籍口《京报》侮辱政府,派军警包围了《京报》社,潘公弼遭 拘禁,邵飘萍出走日本,《京报》第一次被封。 3.1920年下半年,安福系因在直皖战争中的失败而倒掉,邵飘萍与《朝日新闻》社提 前解约回归国,并于9月17日复活《京报》。 4.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因言获罪被军阀杀害,《京报》再次停刊。 5.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垮台,汤修慧即于同年6月12日再次复活《京报》。 6.“七七事变”之后,汤修慧毅然关闭《京报》,抛弃全部家财、产业,逃出北京, 《京报》也随之终结。 7.抗战胜利后,汤修慧回到北京,短暂地续办过一段时间,因负债累累,只好将报馆 抵押出去,《京报》又一次停刊,并再也没有恢复过。
邵飘萍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பைடு நூலகம்
邵飘萍简单介绍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对邵飘萍的评价 个人感想
1 邵飘萍简单介绍
邵飘萍个人介绍
人物思想
邵飘萍之死
中 文 名 邵飘萍 别 名 邵振青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 出 生 地 浙江金华东阳 出生日期 1886年10月11日 逝世日期 1926年4月26日 职 业 新闻媒体 毕业院校 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首创“北京新闻编译社” 创办《京报》
模板来源: /Template/Home.shtml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 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 ,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 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 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记者、报人,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一生在两个方向上做出建树。

一是政治上,以新闻舆论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并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

一是在完善中国新闻事业方面,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独创性的,综合的。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毕生积累的新闻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现实意义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

在14年(1912年----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邵飘萍的基本新闻思想(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指出, 报业应该是超然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因素, 负有教育、指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那么, 什么是报业的独立:即在信仰、组织、经济以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

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 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认为, 新闻事业传递消息应该是“一切利害有关之消息”,它与全社会发生联系, 是“国民舆论代表”也就是说, 一个国家的报业, 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新闻舆论也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浅谈邵飘萍之新闻观

浅谈邵飘萍之新闻观

的。邵 飘萍认为无论什 么样 的事件 , 其前提都必 须是真实 的 , 而 他人生 的第一信 条就 是将真 相 回报 给读者 , 他坚 信 只有将 真理和事实 回馈给读者 , 方 可取得读者 的认可 。 《 京报 》注重关注实时 动态 , 新 闻报道 和时事评论 广受读 者 欢迎 , 在 一系列重大事件 的报道 中都发挥 了厘清事实真 相 、
从邵飘萍的独立性观念和新闻理念可以看出他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有明确的认知他是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影响的新闻人虽然有些观点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将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报业发展产生了的重要作用 。1 9 2 8 年 ,“ 二七大罢工 ”爆发 ,《 京报》 将 整个事件进行连续 刊登 , 代表性最 强的三篇文章分别是 《 两 院优秀分子起而援 救工人 》《 津浦铁路罢工风潮 之非常激烈 》 《昨 日长辛 店枪击 工人大惨 案 》 , 邵 飘萍真 实详尽 地记 录了事 件, 时间 、 人数精确 具体 , 旨在让读者 了解事 件的前 因后果 , 认 清事件 真相 。
浅 谈邵 飘萍之新 闻观
梁 慧 颖
( 渤海 大学 ,辽宁 锦州 1 2 1 0 1 3)
摘 要: 邵飘 萍是不可 多得 的全 能型新闻人才 , 他创 办过报 纸和通讯社 , 受聘为 “ 特派记者” , 从事过新 闻教 育和新 闻研 究工作 , 同时也 是 民主革命 时期反封建 、 反 军阀的 勇猛战士 。邵 飘萍致 力于新 闻教 育 , 重视 培育新型的新 闻人 才 , 为我 国的新 闻教 育揭开 了序幕 ; “ 铁肩担道 义, 辣手著 文章 ”的他 以笔为旗 , 以 “ 力求实际真相 ”为第一信条 , 推 崇民主 自由, 坚守社会责任 , 为弱者吐不平之 气, 使 豪暴之徒 不敢逞其 志; 他重视新 闻伦 理 , 将其视为新 闻第一要 素。邵飘 萍学 习西 方 新 闻理 论 充 实 自己 , 结合 中 国 当时 的 大 环 境 和报 界 现 状 , 形 成 了独 特 的新 闻思 想 与 新 闻观 念 。 关键词 : 邵飘萍 ; 新 闻观 ; 真 实性 ; 新 闻伦 理 ; 新 闻教 育 中图 分类 号 :G2 1 9 . 2 9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9 — 0 0 7 2 — 0 2 报人, 是指 与公 众接触 最 多 、 最 先接 受新式 教育 、 为 公共 领 域服 务最 为直接 、 更 能体现 出 中国知识分 子 的济世救 国 的 理 想主义情 怀的一群人 。时局纷乱 的近代 中国涌现 出了一群 爱 国报人 , 其 中邵飘萍是 “ 新 闻救 国”的典型代表 之一。 邵飘 萍名新 成 , 又名 振青 , 飘萍 是其 笔名 , 他被 公认 为 民 国时期较 为杰 出的报人 。对于他来讲 , 笔就 是他 的武器 , 他用 笔来展 现 出当时各 个行 业的思 想波 动 , 还 原整个 民 国时期 的 现实场景。青年 时期 的邵飘 萍就立 志要 创办独立的民间报刊 , 致 力 于用舆论 监督 政府 , 用 文字 唤醒麻 木 、 迷 茫 的民众 , 实 现 “ 新 闻救 国”的理想 。邵飘 萍常说 : “ 余百无 一嗜 , 惟对新 闻事 业乃有 非常趣 味 , 愿终 生 以之 。 ”… 他为新 闻而 生 , 为新 闻而 活, 他 的人生理想 是把 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 的新 闻人 , 并且 为 其 奋斗 一生 , 他 坚信有 力 的新 闻传 播可 以冲击 人们 的思想 观 念, 拯救 当时麻 木的中国人 民。邵飘萍是有着 中国文化 和西方 新 闻观背 景的报 人 , 通过 文化 、 思想 的熏染 及其 自身 的努力 ,

邵飘萍

邵飘萍

“自由”所指,首先不是具体的行为方式, 自由作为一种环境条件而被利用的几率,而 是主观的自由,是道德理想,是选择和支配 了一切行动的始终一贯的精神。然而,在某 种意义上说,正是自由精神把邵飘萍送上了 祭坛。无论对于时代,还是对于个人,这都 是莫大的不幸。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 舆论之力不可斫也。”
我们喜爱的理由 ——一个自由的灵魂
自由意志与权力意志谁胜谁败?对知识分子 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许多人自 称为自由主义者,其实他们的“自由”仅只 停留在观念上面,甚至托庇于权力,根本不 曾打算付诸斗争实践。邵飘萍不同。为了追 求政治自由,追求真实与真理,他一直执著 于作为一个自由报人的理念,与权力抗争, 就像赴火的飞蛾一样,不到死地不肯罢休。
谢谢欣赏~~~
致力于新闻改革
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从不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从开始办报的第一天,他就致力于新 闻改革,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 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邵飘萍的采访思想和采访技能,曾经使新闻界同行为之叹服。 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他十分重 视采访的艺术,每次采访都能做到“发问不多,使言者无所 遁饰”,“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在总结采访经验时,邵飘萍提出记者必须细致、机警、敏捷, 有很强的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 在新闻通讯写作上,邵飘萍使用的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 合的体裁,他的文章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在编辑工作上,邵飘萍也有不少改革。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 面的安排。
乱世飘萍
我最喜爱的新闻从爱的理由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 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 四日(1886年10月11日) 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 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 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 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 事新报》、《申报》、《时 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 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 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视听新闻与传播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诸贵根摘要: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其新闻思想可以概括为:求真、中正立场、德识兼有和以读者所需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当今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内外竞争越发激烈。

新闻媒体人要想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和谋得更有前途的发展,需要借鉴新闻前辈的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新时代;价值一、邵飘萍生平简说邵飘萍,飘萍是他的字,振清是其名,今浙江金华东阳人。

他做过《汉民日报》的主编,是《京报》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生,他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经历成就了他卓越的新闻思想。

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媒体人,他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拿起如椽大笔,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与当局的丑陋,终因“莫须有”之罪名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遇害于北京,年仅四十。

他的去世对于新闻界而言是一重大损失,然而其不平凡的新闻人事迹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凭借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和不朽的新闻思想,毅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

毛泽东称其为“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①,他的新闻思想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人的精神食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一)“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乃最易于证明是非之故,其足令读者同情信仰,反较诸凭空臆断之言为有力。

”仗新闻真实更有力量,它可以明是非,可以获得读者信任。

要保护“新闻生命”——新闻真实,故而需要极力反对“有闻必录”的新闻原则。

“有闻必录.新闻社之义务,如是而矣。

善恶与否,以待读者自定评也。

这是一种流行于邵飘萍所生活时代的新闻思想,但这种思想弊病是显著的,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邵飘萍看来:"或者称有闻必录,徒为风影之谈,或者竟闭门造车,肆作架空之语,及至事实发现,则或如风马牛之不相及”,或是一些新闻媒体人“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含之;或受日前小利之诱惑,或以个人意气泯没其良知,视他人名誉为无足轻重,逞其造谣之技,一旦被人指摘.则以’有闻必录’一语自逃其责任”④。

邵飘萍

邵飘萍
“铁肩辣手”—— 邵飘萍
目的要求:要求了解邵飘萍的生
平经历,掌握邵飘萍的新闻采访 艺术,理解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重点难点:邵飘萍的新闻采访艺 术
一、走上新闻救国不归路的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又名 镜清,后改名振清,笔名飘萍,阿平、 青萍、素昧平生等。
飘萍:人生如断梗飘萍,有何不可
(五)《京报》的创办:于1918年10月5日问 世,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 “公平真确”是办报的理念和宗旨 《京报》 “三多”的特点:新闻多、评论多、 副刊和附刊多 为五四运动推波助澜并因《京报》揭露曹汝 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卖国罪行而遭查 封。 1918参与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期间,代主持《甲寅》杂志


3、应建立民主思想的新闻法规,保护新闻 自由。
参考文献



新华出版社编《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欣赏》,新华 出版社,2003年 夏林根《近代中国名记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解国记《中外新闻轶事》,郑州 文心出版社,1989 年 郭汾阳《铁肩辣手——邵飘萍传》,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 林溪声 张耐冬《邵飘萍与《京报》》,中华书局, 2008年 乔云霞《“铁肩辣手”邵飘萍》采.写.编 2005年5期 张引 姜换龙《邵飘萍采访心理学运用艺术初探》, 《今日南国》,2009.8
以立论尖锐而著称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
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也” 1913.8.10“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 嫌疑罪 查封报馆,逮捕邵飘萍 (其间)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三)东渡日本——坚定新闻救国的信念

就读于法政学校 东京通讯社:邵飘萍与潘公弼、马文车创办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新闻全才邵飘萍
邵飘萍,革命烈 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 名报人,杰出的新闻战士; 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是中国新闻理论、新闻教 育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人称“新闻全才”。
一,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
青,字飘萍。祖籍东阳市(南马镇大联紫溪村)父亲邵
提出两条记者所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正当之
理由,即在道德行为或目的上应是高尚的;二是事
后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原委,否则将会授人以
话柄,有作伪、说谎、假扮之嫌。

“查心意”——

即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邵飘萍非常善于
捕捉被采访者的心理特征,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达到使访问顺利进行的目的。

如中国参加一战的消息采访段祺瑞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
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
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1923年由徐宝璜创办了的平民大学新闻系,
邵飘萍应邀教授新闻采访。

后来邵飘萍又在政法大学、民国大学等几所
学校创办新闻学教育,主要教授采访学。

邵飘萍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来授

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他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 惨案,飘
萍在《京报》上发表声讨言论,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邵飘萍补开了追悼会。1949 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示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
二、新闻生涯
露袁世凯的罪行,而且不露痕迹,让袁世凯无可奈何。

2022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知名记者之邵飘萍

2022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知名记者之邵飘萍

中国新闻史知名记者:邵飘萍一、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10.11-1926.4.26)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振清,笔名飘萍,阿平、青萍、素昧平生等。

浙江东阳人。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二、邵飘萍的新闻活动梳理《汉民日报》——正式走上“新闻救国”的道路1912年,与杭辛斋共创《汉民日报》,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汉民日报》是浙江军政府资助的日报言论宗旨:“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

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笔政以立论尖锐而著称东京通讯社东京通讯社:邵飘萍与潘公弼、马文车创办最先向国内揭露日本与袁世凯交易的“二十一条”主持《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笔政1916年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报道“北京特别通信”用“阿平”作笔名创立北京新闻编译社邵飘萍愤慨于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于1916年7月,首创了“北京新闻编译社”,自编本国新闻,翻译重要外电,每天19时左右准时发稿。

命运多舛的《京报》《京报》于1918年10月5日问世,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

报馆设在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来又相继迁至小沙土园、魏染胡同。

《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

办报的理念和宗旨:“公平真确”《京报》“三多”的特点: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和附刊多创刊不久,《京报》的销量从最初的300多份,一跃上升到4000多份,成为京城的一家名报。

1918年8月22日,《京报》创刊不到一年,为五四运动推波助澜,并因《京报》揭露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卖国罪行即被当时的“安福系”北洋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通缉远走东瀛。

邵飘萍

邵飘萍

1925年底 邵飘萍利用《京报》的一个特刊 历数了张作霖的恶迹 张作霖随即拿出30万元贿赂邵飘萍 希望《京报》能够替他说话 没想到邵飘萍立即将款退回 并一如既往地揭露“大帅”
4月24日,邵飘萍被一名叫做“张瀚举”的人 出 卖而被捕 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秘密执行枪决 刑场上,邵飘萍表现得非常从容和镇定 传说当时他对现场进行监督的官兵说了句: “诸位免送” 然后就仰天大笑 从容就义
激进的思想
五四之后 邵飘萍倾向革命 相信“新俄” 宣传马克思学说
参与者:历史学10-2班 马学玲 张晓洁 田 斐
新闻全才 乱世飘萍 一代报人 铁肩辣手 快笔如刀
邵飘萍
《,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 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受到广大读者的 喜爱。
《京报》创刊时 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 大字“铁肩辣手” 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 上 以自勉和激励同事
“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 明· 杨椒山
邵飘萍作为记者15年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采访功夫 他之所以多次被捕入狱 是由于他常常能够挖到独家新闻 爆出常人不知但又想知道的政界秘闻 这也来源于他过人的采访功夫
邵飘萍与鲁迅先生
他们之间不仅是一般的文字之交,更可称为 同一战壕的战友。 他们一起创办了《京报副刊》、《莽原》等周 刊 鲁迅许多著名的杂文和小说都是在这些报刊中 发表的。 特别是在1926年“三· 一八”惨案发生后, 他们同声怒斥横暴凶残的军阀政府。 此后,二人同被军阀政府纳入缉捕的黑名单中。
《京报》以新闻为主 以“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 条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邵飘萍既是社长 又要搞经营管理 同时继续他的记者生涯 坚持采访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飘萍有预见性地 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两位名人,一为黄远生,一为邵飘萍。

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邵飘萍则被誉为“新闻全才”。

在中国新闻史上,他们是先驱,是不可遗忘的人物。

即使在今天,我们追溯二位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黄远生黄远生作为一个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一位弃绝功名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

黄远生对“新闻职业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上述他对于“职业”敏锐与深刻的认识。

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的时代,他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

黄认为“新闻记者,需尊重彼此之人格,叙述一事,要能恰如其分,调查研究须有种种素养。

”他提倡新闻写作要做到“诚实无欺”,要“归纳”、要“具证”,那就需要注重事实,一一收集材料,第一手材料最可靠,能和事主对证明白,这样很自然。

采访是必要的手段,他写新闻通讯的材料,大都是亲自采访获得的。

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黄远生指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

二、邵飘萍邵飘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他的新闻思想是: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确定了独立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邵飘萍独立办报的思想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旨在团结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

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

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

[ 文章编号 】0 4— 07 2 1 )4— 13— 2 10 7 7 (0 1 0 0 4 0
正 面 的 墙 上 , 自勉 和 激 励 同 事 。 “ 肩 辣 以 铁
邵 飘 萍 是 我 国 民主 革 命 时期 文 化 战 线
上 的勇 猛 将 士 , 出 的新 闻 工 作 者 、 闻 学 杰 新
样 的状 况 让 邵 飘 萍深 感 要 有 自己独 立 的报 纸 , 依 附 于 任 何 权 势 集 团 , 立 地 发 言 、 不 独 独立 地 报 道 , 真 实 情 况 告 诉 民众 的 重 要 把 性 , 是 决 定 自 己 出 资 办 一 份 报 纸 。 1 8 于 91
年 1 月 5 日 , 飘 萍 辞办 了 《京 报 》。 《京 报 》创 刊 时 , 飘 萍 特 邵
真 相 。邵 飘 萍 既 是 社 长 , 要 搞 经 营 管 理 , 又
同时 继 续 他 的 记 者 生 涯 , 持 采 访 。 1 9 坚 91

坚持 民主 自由
在 被 《 申 报 》聘 为 驻 京 特 派 记 者 的 时
候 , 飘 萍 愤 慨 于 外 国 通 讯 社 任 意 左 右 中 邵 国 舆 论 , 1 6 年 7 月 , 创 了 “北 京 新 闻 于 91 首 编 译 社 ”, 编 本 国 新 闻 , 译 重 要 外 电 , 自 翻 每

手 ”取 自 明 朝 杨 椒 山 的 著 名 诗 句 “铁 肩 担
道 义 , 手 著 文 章 ”。 邵 飘 萍 将 “妙 手 ”改 妙 为 “辣 手 ”, 字 之 改 , 映 了 邵 飘 萍 胸 怀 一 反 真 理 、 畏 强 暴 的 倔 强 性 格 和 办 报 宗 旨 。 不
《京 报 》是 邵 飘 萍 自 己 投 资 创 办 的 , 党 无 无 派 , 受 军 阀 操 纵 , 张 言 论 自 由 , 为 民 不 主 成 众 发 表 意 见 的媒 介 , 快 就 受 到 广 大 读 者 很 的 喜 爱 。 《京 报 》以 新 闻 为 主 ,以 “探 求 事 实 不 欺 阅者 ” 第 一 信 条 , 事必 力 求 实 际 为 凡

论邵飘萍的新闻教育观

论邵飘萍的新闻教育观

论邵飘萍的新闻教育观任佳雯(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作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被誉为“新闻全才”的记者,邵飘萍无论是在办报还是新闻教育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先进的新闻教育思想指引下,他倡议促成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并担任了该会的导师,参与出版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为我国民国时期的新闻界培养了一批早期新闻人才,推动了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和他的新闻教育实践,结合现实来探讨其新闻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新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教育思想;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报人、革命志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

在他近二十年的新闻生涯中,创办过通讯社,当过记者、主编,还曾被聘为北京大学等高校教师,集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工作者于一身。

在我国新闻学术史和新闻教育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相关的论著中,许多学者都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对于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的论述都过于简略,所以本文主要梳理了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一、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一)新闻教育与社会环境相互成就邵飘萍认为,新闻业对于社会、政治以及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邵飘萍倡导新闻学应列为普通学科。

在《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邵飘萍提到:“新闻与社会及政治关系之重要,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若夫我国,则新闻之业,简陋特甚。

因新闻业之发达,与社会上诸事之设备,有互相为用之势。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邵飘萍认为当时我国的新闻教育是极不发达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不允许,具体来说就是教育不普及。

而新闻业与社会环境两者是相互成就的,具体体现在新闻教育是革除报业流弊的重要途径,它能使报纸更好地承担社会职责。

新闻教育和新闻业的发展有着天然联系,新闻业的发达对于社会的发展又十分重要。

邵飘萍正是认清了新闻业与社会之间的互相成就关系,才发出了发展新闻教育的呼声。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作者:陈岑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

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记者的地位、资格与准备、新闻价值、采访方法、注意事项及新闻写作等方面,是邵飘萍十余年记者生涯的实践经验。

注重采访思想,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文就邵飘萍提出的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道德思想;记者修养“修养”一词在《辞海》的解释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

”记者的修养,指的是当好一个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于记者的修养问题,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回答“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一问题时说:“多数人能想到的、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根本不能当记者;多数人想到、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只能当一般的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你想到了、做到了,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①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主要体现于1923年出版的《实际新闻应用学》一书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虽然在邵飘萍之前或同时代,已有许多报人和学者论述过记者的品德修养对报纸的重大影响,从梁启超到徐宝璜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记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但是,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并将记者的地位资格等问题列为著作的开篇,邵飘萍是第一人。

民初时,记者待遇菲薄,而又必须周旋于上层人物之间,因而“最易流于堕落”。

对此,邵飘萍提出保持思想、品德的独立,主张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作为记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邵飘萍借孟子论述“大丈夫”的语言来表述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的特性。

邵飘萍_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邵飘萍_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新闻知识(2009.03)·新闻名家·刘国强 罗 芳邵飘萍受业之初即深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影响,大力提倡无党无派独立客观的新闻理想,但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派别的复杂角力中,他又以明显的进步主义倾向深深卷入其中。

由于自由与进步的矛盾一直是被遮蔽的话语,对邵飘萍这两个方面的各自表述,分别指向对其专业思想和道德人格的肯定,而其专业理想与时代实践的矛盾却被遮蔽。

本文简单分析其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的悖离,试图在历史语境中寻求更贴近的答案。

一、邵飘萍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表述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而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闻思潮,它以自由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的媒介实践。

对它的理论描述很多,有学者归纳了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1]其主要价值就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以及报道的中立性、事实的真实性等。

随着西学东渐,加之中国在1911年以后废除封建帝制倡导共和的社会环境,言论出版自由由理想转变为一种实践,西方专业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得到了最早的系统表述,新闻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改变。

黄远生、徐宝潢、邵飘萍等早期著名的新闻界人士,成为此一新闻理想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们在关于报纸的性质、功能和地位等方面的认识上有许多近似处。

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正发生在此后十几年,他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纸的地位和角色:独立的监督政府的“国民舆论代表”媒体的独立地位是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邵飘萍在当时政治权力纷争之时,借鉴西方新闻事业之经验,首先极力强调报纸和记者的重要地位:“故如世界各国历次之会议,各国新闻访员之活动,其势力每与代表会使不想上下。

……均足证明报纸势力之伟大,与夫外交记者责任之重要。

是故外交记者(访员)之处之地位为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一、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一)从《汉民日报》到《申报》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法律规定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自由的新闻制度,以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

此时,邵飘萍拜访了《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二人相谈甚欢,决定联手创办《汉民日报》,邵作为职业报人的人生事业也由此拉开帷幕。

1913年8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也为后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1916年春天,邵飘萍回到国内,并以《申报》驻北京记者身份开始进入到北京的新闻界。

此时,他已开始使用记者的称呼,他认為记者在采访时,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感同身受。

从纵向上来讲,要对时间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解,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解读,进而更全面的了解真相的所在。

(二)《京报》主编时期为了打破西方媒体垄断中国传媒业的现实,1916年,邵飘萍创办了新闻编译社,在报刊定位方面,他坚持着梁启超对报刊职能的观点,即“对政府而比或无意为其监督者”和“对于国民无可位置而为其向导者”①。

在军阀混战,思想混杂的当时,报刊就成为了培养民众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办报理念之下,《京报》本着说实话、还原真相的态度,以反映人民呼声为责任,发表评论引发舆论为手段,以独立、自由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在国内新闻界犹如一缕清风。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概述(一)新闻真实性原则邵飘萍作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个特派记者。

在两年工作中,他完成了251篇,共计22余万字的北京特别通讯,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也受到读者们的广泛欢迎。

邵飘萍主张新闻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②为第一信条,强调新闻的采访艺术。

邵飘萍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记者报道要公正、独立,没有个人的感情倾向,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貌,报道事情的真相。

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体现在他对新闻报道中“有闻必录”做法的批评上,强调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尊重,认为“有闻必录”是新闻从业者的懒惰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

邵飘萍新闻思想述论

邵飘萍新闻思想述论

$ 收稿日期$%"&C%"C%# 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现 代 民 营 报 人 新 闻 思 想 研 究 !"W'^%W" 作者简介徐新平!"<?&+"#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 传 播 学 院 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中 国 新 闻 史 学 会 常 务 理 事#研 究 方 向$ 中国新闻传播史'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年
以 (宣 传 赤 化 )的 罪 名 逮 捕 杀 害 #时 年 W% 岁 ' 当 年 毛 泽东在北京大学当 图 书 管 理 员 时#听 过 他 讲 授 的 新 闻 学 课 程 ' 后 来 毛 泽 东 在 延 安 时 对 斯 诺 说 $(在 新 闻 学会 里 00 特 别 是 邵 飘 萍#对 我 帮 助 很 大' 他 是 新 闻 学 会 讲 师 #是 一 个 自 由 主 义 者 #一 个 具 有 热 烈 理 想 和优良 品 质 的 人')"<$! 年 和 "<$W 年#邵 飘 萍 分 别 出版了 两 本 新 闻 学 专 著+++,实 际 应 用 新 闻 学-和 ,新闻学总论-'这 是 我 国 第 一 批 新 闻 学 著 作#在 中 国新闻学 术 史 和 新 闻 教 育 史 上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但是#过去相关 的 论 著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的 论 述过于简略#我们认 为 有 必 要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和 理论主张进行再探讨'

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及其成因

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及其成因

摘要摘要邵飘萍是北洋政府时期一位特别享有盛誉的新闻工作者。

他不仅是我国早期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更因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而在我国的新闻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篇章。

本文从梳理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及业绩出发,探讨其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形成渊源。

邵飘萍的一生短暂而热烈,早在年轻时就立下了新闻救国的宏愿。

因为不畏强权仗义执言,多次遭受军阀迫害,直至最后被张作霖父子残忍杀害。

丰富的新闻经历与独特的人生遭际是邵飘萍深度思考新闻伦理问题的动因,也是他建构自己伦理思想的基础。

在邵飘萍的伦理思想体系中,记者个人道德品质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关乎新闻实务工作的成效;新闻采编应该尊奉真实客观的原则,新闻媒体则应该秉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对于隐私权、新闻消息来源等至今还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伦理命题,他的意见是要予以适度保护。

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渊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涵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英美等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伦理观念,此外还与他在日本研习所获以及同时代一批知识分子的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整体而言,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既体现出了应用伦理学普遍的特性,同时又在理论中打上了他个人的深刻印记。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体系;成因AbstractABSTRACTShao Piaoping was a famous journalist during Beiyang government time. He was not only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founders of the early journalism theory in China, but also left a unique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China because of his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high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Based on Shao Piaoping's journalistic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content and the origin of her journalistic ethics. Shao Piaoping's life is short and warm, early in the young set the news to save the country. Because of speaking out against the might, he was persecuted by warlords for many times and was finally brutally killed by Zhang Zuolin and his father. Rich news experiences and unique life experiences are the inducement for Shao Piaoping to think deeply about news ethics,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him to construct his own ethical thoughts.In Shao Piaoping's ethical thoughts, the individual moral quality of journalis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s practice. News gathering and editing should respect the principle of truth and objectivity, while news media should uphold the position of independence. His opinion is that the privacy right, news sources and other still controversial news ethics propositions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protected. Shao Piaoping's journalistic ethics originated from many aspects, including the mo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journalistic ethics of western bourgeoisie such as Britain and America, and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a group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On the whole, Shao Piaoping's journalistic ethics not only embodies the general disposition of applied ethics, but also makes a deep impression on his theory.Key Words: Shao Piaoping; News ethics;ideology; cause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1.2.1 理论价值 (2)1.2.2 现实意义 (3)1.3 研究现状 (4)1.3.1 关于邵飘萍的研究 (4)1.3.2 关于新闻伦理的研究 (5)1.3.3 关于应用伦理学的研究 (6)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7)1.4.1 研究内容 (7)1.4.2 研究方法 (8)第2章邵飘萍的新闻生涯及其业绩 (9)2.1 新闻之缘与初涉新闻业 (9)2.2 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 (10)2.3 新闻事业创办与经营 (13)2.4 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 (14)2.5 遭军阀逮捕与巨星陨落 (15)第3章邵飘萍新闻记者伦理思想 (17)3.1 注重记者品性 (17)3.1.1 品性的重要地位 (17)3.1.2 自身的道德修养 (19)3.1.3 交往的注意要点 (21)3.2 主张保护隐私 (23)3.2.1 侵犯隐私的原因 (24)目录3.2.2 侵犯隐私的避免 (25)3.3 保护消息来源 (26)3.3.1 保护消息来源的伦理困境 (27)3.3.2 保护消息来源的绝对秘密 (28)第4章邵飘萍新闻专业伦理思想 (30)4.1 倡导独立自主 (30)4.1.1 组织独立性 (30)4.1.2 思想独立性 (32)4.1.3 经济独立性 (32)4.2 强调探求事实 (34)4.2.1 探求事实的重要性 (35)4.2.2 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36)4.2.3 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36)4.2.4 某些具体情况的要求 (38)第5章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的成因 (40)5.1 本土文化的熏染 (40)5.2 英美理念的影响 (42)5.3 日本渠道的研习 (44)5.4 时代风云的激发 (46)结论 (49)致谢 (51)参考文献 (52)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5)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的共同焦虑。

[文学]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文学]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文学]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

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

,,,,年,月,,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

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他既批评袁世凯的野心,又批评国民党的……。

正因为如此,袁世凯一方面恨他,一方面想利用他的才华和影响来为己所用。

黄远生的通讯最为精彩,是我国第一位以采写新闻通讯而闻名的记者,也是我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他的通讯多是关涉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当时的种种政治现象。

他的通讯材料十分翔实。

他非常重视材料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资料。

在这些新闻的采写中,他充分发挥了了解官场、熟悉政坛的优势,为一般的记者所不能及。

因此,他的通讯也成为民国初期政治历史有价值的记录。

此外,黄远生通讯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黄远生的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意时效,这从通讯的标题就可看出,如《最近秘密之政闻》。

《最近之袁总统》、《最近之大势》、《最近之北京》等,他采访所得的材料,当时是新闻,今天成为信史。

黄远生不仅善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能够注意其背后的信息,如1912年6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就在报道裁军问题的同时还透露出萌芽状态的问题,即“恐怕大总统要做皇帝”的动向,预报了事物的发展。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黄远生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袁世凯、唐绍仪、陆征祥、熊希龄、梁士治等,其中有总统、总理、内阁中的许多部的总长,他们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政治的代表,黄远生善于抓住这些人物并从他们身上发掘重大新闻,如《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写的是1924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在北京会谈,其中既反映了孙中山让权和志在建设的态度,也揭示了袁世凯“权谋百出,专以手段胜”的伎俩,同时还含蓄地告诉读者孙袁会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
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另外, 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二、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
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众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

因此,记者应该“保守客观的态度”,持正确的立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 乃包含人格、
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他还特别强调了记者的独立精神,认为“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这就是说记者要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办报时常会遇到经费困难,他虽然接受一些人的资助,但要他因为钱而向反动军阀低头,被反动军阀左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他曾为坚守自己的这份信念而两次流亡日本,四次被捕,多次入狱,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但他没动摇过,也没后悔过。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作为一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邵飘萍还提出了记者的责任问题。

他认为记者作“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与国家社会有着重大的关系。

因此,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 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针对此,他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 振起其责任心,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以探究事实, 不敢阅者为第一信条。

”可以看出,记者的责任心归根结底是追求事实的真实性, 以赢得社会的信赖。

邵飘萍提出“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的广告和“淫乱性与残忍性”的新闻都必须引起注意,不可随意刊登。

这说明了记者要维护国家、社会、新闻事业的利益。

他又说:“对于新闻之来源,宜始终绝对秘密。

”可见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维护他人的利益,保护好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人。

三、致力于新闻改革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

邵飘萍批评说:“有闻必录究其根源,乃是无责任心的表示,乃是最易流于不道德之专制的习。


在采访艺术上,他强调必须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要广泛交游,在遇到困难时要千方百计、随机应变,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掌握心理、把握战机。

在编辑工作上,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面的安排。

他所主办的《京报》, 栏目众多, 新闻通讯和评论结合紧密, 标题多行多层次,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改革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在报纸经营管理上,他注重吸纳广告,开展多种经营。

《京报》附设的昭明印刷所,除了承印《京报》外,还接受其他印刷出版业务,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邵飘萍不愧是新闻界的全才,为新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他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虽然他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吸收,运用到我们的新闻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