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导语: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传奇⼈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介绍俄国⼗⽉⾰命先驱者之⼀,杰出的⽆产阶级新闻战⼠,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是由店铺为你提供民国传奇⼈物邵飘萍的事迹,让我们来进⼀步了解。
民国传奇⼈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四年(1915年)12⽉12⽇,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冒天下之⼤不韪,悍然颁告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此倒⾏逆施激怒了那些志在民主与共和的仁⼈志⼠,⼀时间天怒⼈怨。
上海新闻界群情激昂,决定以笔为⼽,对袁世凯进⾏⼝诛笔伐。
然⽽,由谁来打响对袁称帝的第⼀枪呢?⼤家不约⽽同地想到了邵飘萍。
于是他们电邀邵飘萍⽕速归国。
邵飘萍当然不会怯阵,更⽆推辞,他接讯后⽕速回到上海,鞍马未解,便挥动如椽巨笔,撰写了时评《预吊登极》发于报端:“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将登极。
呜呼!皇帝⽽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是⽽极矣!但⼆⽉云云,尚需多少时⽇,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
所谓登极者,安知⾮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正⽂共计⼋⼗⼆字,“极”字出现了五次,由“登极”到“极刑”,尤其是“所谓登极者,安知⾮置诸极刑之谶语乎”之语,具有结局判若云泥的颠覆效果,振聋发聩。
游戏笔墨竟有如此之⼤的杀伤⼒,时⼈⼤呼解恨,⼤叫过瘾之余,盛赞邵飘萍为“⽂字魔术师”。
1886年10⽉11⽇,邵飘萍出⽣于浙江东阳紫溪村,⼗四岁中秀才。
1906年秋,他考⼊浙江省⽴⾼等学堂(浙江⼤学前⾝)师范科,与后来的国民党要员陈布雷、邵元冲等⼈同学。
以新闻警世,以新闻救国,以新闻记者终其⾝,是邵飘萍青年时代怀抱的理想。
他结识了⾰命志⼠徐锡鳞,与鉴湖⼥侠秋瑾也有过鸿雁往来,秋瑾殉难前五天还给时年⼆⼗⼀岁的邵飘萍写过⼀封短信。
读书期间,邵飘萍特别敬佩梁启超、章太炎等⽂坛巨擘不惧⽂祸、宁鸣⽽死、不默⽽⽣的精神,决⼼效法他们,做⼀位仗义执⾔的“⽆冕之王”。
近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邵飘萍
役、百姓,无不乐与为友。在交往中他又因人而施,把握分寸,
“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他是一个时刻都生活在
角色中的记者。
邵飘萍还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志士。他对于我国报纸常常不得
不取材于路透社等一两家外国通讯社而“颇以为耻”,在爱国之
今日为个人利害观念发挥尽致之时期”,“总统、阁员、督军、
省长皆可以不正当之手段取之;叛国大罪,害民重辟皆可以不正
当之手段免之”。
他办的《京报》具有浓烈的火药味,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面
前态度十分鲜明,向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射出的是束束锋利的响
箭。如“五卅惨案”发生后,《京报》不惜巨资,连续发了3次
邵飘萍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的笔录下了历史的风云。但因为
他的思想基本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使他对资产阶级的法
律抱有幻想,对工人罢工存在着模糊认识,也曾流露出和平主义
情绪。
邵飘萍在尊重和探索当时社会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采访思想。提倡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任《时事新报》主笔。1918年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同
年又创办《京报》并任社长。1920年后,在《京报》上宣传马克
思主义,赞颂苏联十月革命。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他积极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斗争。同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
特刊,邵飘萍亲自撰写20多篇评论,揭示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喊出了“‘打倒外国
强盗’帝国主义”的口号。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京
报》持续报道了1个月,并再次发行《京报特刊》。《特刊》写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从辛亥革命之始,民国新闻界人士形成了言论自由的共识。
民国初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一直坚持不懈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
而后几十年,有关政府规制言论自由的具体尺度,却随着政局的波澜起伏反反复复,新闻独立的土壤越发的贫乏,但也无法遏制那些追求新闻自由者的脚步,对于他们而言,为了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邵飘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记者、报人之一。
理想的起点谈到近代新闻史,邵飘萍是一个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
邵飘萍于一八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
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
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对文字十分感兴趣,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1909年春,省运动会期间,他还和陈布雷、张任天三人一起,在一个图画老师指导下,办过一张《一日报》,这可以说是他报业生涯的开始。
慢慢地,邵飘萍对报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自己也办一份报纸,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来实现自己救国的抱负。
邵飘萍真正的事业起点,是在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
后来谈起自己从业新闻界是这么说的:“因此关系,辛亥革命之岁,遂与杭辛斋君[1]经营浙江之汉民日报。
”[2]1912年春,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
从此,邵飘萍就开始大展身手,逐渐闻名于报界。
报界全才邵飘萍当时被称为是报界的“全才”,各个方面都能胜任。
方汉奇先生评价邵飘萍时说其人是少有的一个新闻界的“多面手”。
他比史量才、汪汉溪多几分文采,比黄远生、刘少少又多几分组织和治事的能力,像他这样的“全才”,当时是不多见的。
邵飘萍
邵飘萍天赋聪明,少年时已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学子。
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读书期间,他遍览《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维新派报刊,并被梁启超一篇篇清新可诵、文笔犀利、鼓动性很强的政论文深深感染,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8年春,杭州各高校举行联合运动会,在此期间,邵飘萍与同学陈布雷、张任天办《一日报》,这是邵飘萍初次尝试办报。
第一幕杭州办《汉民日报》人物:邵飘萍,杭辛斋1909年夏,邵飘萍大学毕业后在浙江金华中学执教。
他虽然人在学校,但主要工作是为上海报纸写通讯,并且成为《申报》的特约通讯员,投寄有关杭州和金华的地方通讯。
辛亥革命后,邵飘萍立志以报纸作为报效国家的武器,辞去教职到杭州寻找办报机会,在此期间邵飘萍碰到了正在筹备办报的杭辛斋。
邵飘萍:先生之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可惜一直不得相见,今日有幸见到先生,也算圆我一个心愿了。
(笑)杭辛斋:(笑着说)你这名头可是也不小啊,我早就听说金华有个邵飘萍,人虽在金华,作品却刊登在申报和上海各大报纸上了。
邵飘萍:先生莫要笑话我了。
杭辛斋:我如今受命办《汉民日报》我知你善写地方通讯,如今我这报纸正要寻一个主笔,你可有兴趣?邵飘萍:(大喜道)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旁白:11月18日,即杭州光复后的第11天,《汉民日报》就出版了,经理杭辛斋、主笔邵飘萍。
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他15年的终身报业生涯。
1912年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
杭辛斋:飘萍啊,我走后,这汉民日报就交给你了。
你千万莫忘了我们办报的目的,要坚定立场,莫被权贵左右。
邵飘萍:先生放心,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我们没有权利去阻止他,却也要在报纸上好好地声讨他一番,让民众知道他丑陋的目的。
旁白:此后邵飘萍撰写了大量的论说、时评和随笔,大张旗鼓地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思想,对袁世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为此,邵飘萍常常受到亲袁势力的威吓与迫害。
铁肩辣手邵飘萍
铁肩辣手邵飘萍倒带,时光回到清末民初,那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最为阴郁的日子。
民不聊生,战乱频发,掌权者无不堪称集无能,腐朽,卖国等种种恶行劣德于一体之典型,他们本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论调,血腥镇压舆论,无所不用其极,一时间,中国舆论界万马齐喑。
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敢为民众鼓箜篌”,仍有一些人,“以笔为枪舍生忘死”,他们甘愿以生命为代价对妄图独享“话语权”的反动统治者进行深刻的批判。
邵飘萍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他在《飘萍启示》中所写,他一生中所做的事“一是反对段祺瑞及其党羽之恋栈无耻;二是主张法律,追究段、贾等之惨杀多数民众;三是希望取消不平等条约;四是承认国民第一军纪律之不错;五是说章士钊自己嫖赌,不配言整顿学风”均是与统治者的所谓“正统”论调相悖的。
对他而言,新闻和报纸,不能沦为单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工具,更不能屈服于统治者淫威之下,它们该是武器,该记录时代风云,捍卫事实真理。
他曾说过,“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而他的一生也都秉承了这点,以身殉报。
邵飘萍之于中国的贡献主要在新闻和政治两个方面,在新闻方面,他创办《京报》,提出“每顺世界进步潮流,为和平中正之指导。
崇拜真理,反对武力”的《京报》持论之精神;抨击时政,不平则鸣,坚持“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在新闻学术方面,他提出报纸应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对新闻学说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他依靠报纸舆论的力量干预政治,改变祖国贫弱面貌,以一支辛辣的笔搅动整个社会思潮,牵动各界情绪,笑傲苍穹。
浅浅读了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揭露时局变幻,政治斗争的大事,且毫无顾忌,开门见山,直抒己见;笔端感情丰富,充满救国救民的热情,极具感染力;文笔犀利,似乎每一个字都能在那些无耻政客的身上划下深深的口子,将他们暴露无疑。
如他对段内阁的评价,“呜呼天下滑稽可笑之事未有甚于此次内阁之死而复活,活而又死之活剧也。
邵飘萍
1925年底 邵飘萍利用《京报》的一个特刊 历数了张作霖的恶迹 张作霖随即拿出30万元贿赂邵飘萍 希望《京报》能够替他说话 没想到邵飘萍立即将款退回 并一如既往地揭露“大帅”
4月24日,邵飘萍被一名叫做“张瀚举”的人 出 卖而被捕 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秘密执行枪决 刑场上,邵飘萍表现得非常从容和镇定 传说当时他对现场进行监督的官兵说了句: “诸位免送” 然后就仰天大笑 从容就义
激进的思想
五四之后 邵飘萍倾向革命 相信“新俄” 宣传马克思学说
参与者:历史学10-2班 马学玲 张晓洁 田 斐
新闻全才 乱世飘萍 一代报人 铁肩辣手 快笔如刀
邵飘萍
《,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 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受到广大读者的 喜爱。
《京报》创刊时 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 大字“铁肩辣手” 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 上 以自勉和激励同事
“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 明· 杨椒山
邵飘萍作为记者15年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采访功夫 他之所以多次被捕入狱 是由于他常常能够挖到独家新闻 爆出常人不知但又想知道的政界秘闻 这也来源于他过人的采访功夫
邵飘萍与鲁迅先生
他们之间不仅是一般的文字之交,更可称为 同一战壕的战友。 他们一起创办了《京报副刊》、《莽原》等周 刊 鲁迅许多著名的杂文和小说都是在这些报刊中 发表的。 特别是在1926年“三· 一八”惨案发生后, 他们同声怒斥横暴凶残的军阀政府。 此后,二人同被军阀政府纳入缉捕的黑名单中。
《京报》以新闻为主 以“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 条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邵飘萍既是社长 又要搞经营管理 同时继续他的记者生涯 坚持采访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飘萍有预见性地 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振清,字飘萍,学名锡康,笔名阿平、素昧平生等,原籍东阳大联乡紫溪村,父桂林在金华教书,飘萍出生于金华城内芝英考寓。
自幼随父就读,8岁能诗,13岁中秀才。
21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受梁启超影响,任《申报》特约通讯员。
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执教金华府中学堂。
辛亥革命前后为南社社员。
1912年在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
以才华过人,被浙江新闻界推荐为报界公会干事长。
锐志揭发贪官污吏,抨击军阀政客,矛头直指袁世凯,斥之为“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
1913年秋,袁世凯派人谋刺未成,报社被查封,飘萍被捕。
1914年春,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学习,并组织东京通讯社,为北京、天津各报社撰写通讯。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抨击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倒台后,出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创办《京报》,任社长,着手报纸改革。
同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应聘为导师,在北京大学、国立政法大学等校讲授新闻学。
五四运动前夕,在北京大学学生集会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卖国罪行。
因此触怒段祺瑞政府,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应聘为《朝日新闻》顾问。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下台后,回北京恢复《京报》。
1925年春,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北京发生枪杀游行学生的三一八惨案,飘萍愤怒斥责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的无耻暴行,采访写稿,几至昼夜不眠,更遭军阀忌恨。
4月,奉军进入北京,被捕。
26日,以“宣传赤化”罪名惨遭杀害。
著作有《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邵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作者:未知来源:网络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起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邵飘萍,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邵飘萍与三位佳人的情爱悲欢
邵飘萍与三位佳人的情爱悲欢作者:冯晓蔚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0期邵飘萍,1886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中共早期秘密党员,京报社长,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
因反帝、反军阀,于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年仅40岁。
邵飘萍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报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三位女人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为这位报人涂上了一抹传奇色彩。
1909年,刚大学毕业的邵飘萍受聘于金华中学堂,任历史和国文教员。
这年秋,由父母作主,他与俏丽的村姑沈小仍结婚。
沈、邵两家都不宽裕,邵家不曾送彩礼,沈家也没有陪嫁,新房中只有一张旧床和几件旧家具,连被褥都不是新的。
沈小仍是典型的传统女性,性格温良贤惠,孝敬公婆,爱护晚辈,平时从不抛头露面,专心相夫教子。
沈氏善于治家,家庭诸事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邵飘萍有二儿三女,全都是沈氏所生所养。
邵飘萍对沈小仍有爱,但更多的是敬。
夫妻俩情感交流很贫乏,事实上在沈、邵二人共同走过的岁月里,夫妻间从没发生过口角和争论——这种生活难说正常,毕竟一位有鲲鹏之志的才子和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之间缺乏对等的交流,对邵飘萍而言,“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啊!在与沈小仍结婚3年后,邵飘萍和汤修慧相识并结婚。
两人完婚那天,沈小仍卧床不起,她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委屈。
但沈小仍毕竟是个温良女子,她以屈己成人之美的心态接受了现实。
在往后的日子里,沈、汤两人以礼相待,从未有过冲突。
后来邵飘萍去北京,汤修慧还专程到杭州接沈氏母女赴京,同住京报馆内,以姐妹相称。
沈氏在北京时主要主持家务,她将家庭和报馆的事务都安排得条理分明,报馆上下对她极为尊敬;而汤修慧此时已成了民国著名报人,和丈夫一起活跃于社交和新闻界。
沈小仍和汤修慧可谓一内一外,都是邵飘萍的贤内助。
1923年沈小仍患肺病逝世,汤修慧便抚养沈氏儿女,视同己出。
汤修慧祖籍江苏吴县,1890年生于杭州,说得一口吴侬软语。
当时在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念书的汤修慧生得亭亭玉立、仪态大方,课余之暇常常在自家开的照相馆里协助料理账务。
邵飘萍 介绍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生平: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
1902年中秀才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
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又创办《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
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历史人物邵飘萍论文
历史人物邵飘萍论文摘要:邵飘萍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事迹是辉煌的,他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
他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且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战士,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开拓者。
一、从一介秀才到中国著名报人邵漂萍13岁中秀才,1906年在杭州就读时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大辩论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的文章,使他萌发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
1912年邵漂萍到杭州创办《汉民日报》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报人生涯,邵漂萍因在《汉民日报》上撰文讥讽袁世凯,3年内3次被捕。
1914年,邵漂萍流亡日本,组织“东京通讯社”,揭露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本质,从此名扬国内。
袁世凯称帝后,邵飘萍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世凯的罪恶阴谋。
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总计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8年他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
“五四”运动时因揭露曹汝霖等人的卖国罪行,《京报》被段祺瑞政府查封,他再次流亡日本。
1916年,邵飘萍回国,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从次北京成为他进行新闻活动的舞台。
两年后,他自创《京报》自人社长,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为了激励报社同人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
此词取自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他将“妙”字改为“辣”字,意思十分明白:《京报》就是要突出它“辛辣”的特色。
作为一位名记者邵漂萍最擅长的是新闻采访,常常能采访到别人所不能的新闻。
新闻全才人物介绍
新闻全才:邵飘萍1.邵飘萍: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2.生平: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功底。
12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
19岁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积极支持者。
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
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飘萍逃亡日本。
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条,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1915年年底,飘萍返回上海以“阿平”为笔名发表反袁言论,后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飘萍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五四运动前后,飘萍动用《京报》的舆论导向,组织推动运动的蓬勃发展。
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
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飘萍在《京报》发表声讨,被张作霖下毒手。
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
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
1949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全国新闻领导、省、市党政领导在金华婺州公园为邵飘萍铜像揭幕。
3.新闻全才:邵飘萍从小接受了“子曰诗云”的中国传统教育,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气,14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有什么事迹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有什么事迹邵飘萍是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那么你了解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有什么事迹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有什么事迹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之职,与潘公弼联袂,创办了后来名动全国的《京报》,报馆设在前门外三眼井38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面临参战还是中立的问题,段祺瑞内阁会议匆忙做出决策,但不敢公之于众。
许多中外记者使尽浑身解数也一无所获。
年方21岁的邵飘萍决心“虎穴”采讯。
第一次去国务院,被挡驾。
第二次,他借得一辆挂有总统府车牌的汽车长驱直入。
传达长拒之于门外。
邵当即掏出一叠钞票,取其一半,递给传达长:“段总理接见与否没关系,只求禀报一声,这一半钱您买茶喝;若万一接见,另一半尽数归您。
”邵飘萍终于被请。
他大摇大摆走进去,段祺瑞绝口不谈和战决定。
邵飘萍七劝八说,立下誓言:三天之内如在北京走漏风声,愿受处置,并以全家生命财产为保。
段终于披露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的决定,连其中细节也吐露无遗。
邵如获至宝,出来后立即驱车直奔电报局,以密电传沪。
申、新二报立即以号外特大新闻发表,印数十万,撒布上海滩,热闹非凡。
五天后,号外慢慢流入北京,段祺瑞才如梦初醒。
1918年7月29日,《申报》发出邵飘萍撰写的时评《段内阁前途黯淡》:“虽然政府中人必将以愚言为不可尽信,且或妄斥新闻记者之有意造谣,其罪诚不可逭。
愚乃不得不以事实证明吾言之不谬。
夫内阁之所以存在,其第一要素为政策,第二要素为阁员,犹生物之有精神与躯壳也。
无躯壳则精神无所寄托,无精神则躯壳等于骷髅,二者不可偏废。
今之段内阁,政策既不能行,阁员又复涣散,其尚存者,仅为一二武人所把持不放,藉以行恶之名号而已。
”段祺瑞读了这篇刺目剜心的文字,鼻子都气歪了。
1918年10月,北大成立新闻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他礼聘邵飘萍为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即由此发轫。
一代报人邵飘萍遇害真因
一代报人邵飘萍遇害真因作者:周利成来源:《北京档案》2023年第10期邵飘萍一生投身报业,曾任浙江《汉民日报》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创办《京报》。
因其文笔老辣、语言犀利、针砭时弊、抨击政治,素有“新闻全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之誉。
1926年竟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为名枪杀于北京天桥,一时轰动全国。
但对于他被杀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查阅当年20余种报刊、近百篇文章和新闻报道,试图还原历史,找到真相。
一、铁肩辣手屡遭通缉邵振青(1886—1926),字飘萍,浙江金华人,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师范科,毕业后回金华任国文、历史教员3年,兼多种地方报纸通信员。
辛亥革命后,他应杭辛齐之邀,任浙江《汉民日报》主笔。
翌年二次革命事起,因撰文猛烈抨击浙江军政执行处处长许畏三,先后三次入狱,历时9个月;释狱后,赴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创立东京通信社,为京津沪三地报纸提供新闻。
1915年,又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称帝言论,引起日方注意,随即回国。
归国后,参加反袁护国运动,为《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等执笔。
1916年,赴北京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创立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创办了名动一时的《京报》,将“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以表明该报言论自由,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操纵。
翌年8月,因多次揭露政府腐败,惹恼安福系内阁段祺瑞,段派军警赴《京报》搜捕,邵飘萍从屋顶逃出,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段祺瑞遂以扰乱京师治安罪照会公使团引渡,并行文通缉。
公使团力劝邵飘萍出京。
邵飘萍化装成工人,潜至丰台再赴天津,二次赴日避难。
直皖战争后,段祺瑞败走,1920年,邵飘萍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
邵飘萍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公开反对段祺瑞,支持郭松龄倒戈。
据《邵飘萍被杀详情》一文称,1926年4月15日,通州陷落后,邵飘萍已知国民军势必退出北京,而自己与国民军关系之深更无可讳,如奉军进京恐遭不测,遂于是夜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再托人四处缓颊[1]。
历史趣闻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邵飘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邵飘萍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有关评价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
中国新闻界赞誉记者专业精神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说的就是邵飘萍。
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生活常识分享。
邵飘萍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 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 因而被封· 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 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 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邵飘萍-传奇:汤修慧代夫复刊《京报》
汤修慧(1892—198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报 人。母亲早逝后,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在浙江金华 开了一家照相馆度日。汤修慧在那里经常遇见风度 翩翩、一身儒雅的邵飘萍。汤修慧聪明灵秀,非常 能干,但没有接受过太多正规教育,邵飘萍就出面 劝说她的父亲,让她出去见见世面,并由他出资把 汤修慧送到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深造。读书期间, 两人鸿雁传书,感情日增,终于在1912年结为连理。 汤修慧后来成为邵飘萍事业上最得力的同伴和助手, 在《京报》创立后,全力协助邵飘萍料理事务。
邵飘萍传记
1925年底,邵飘萍对起兵倒戈的奉系旧部郭松龄的 支持,最让张作霖耿耿于怀。当邵飘萍知道郭松龄 有倒戈反张之意时,他便抓紧在冯玉祥、郭松龄之 间穿针引线,支持他们签立密约,联合起来反对张 作霖。倒戈开始后,《京报》上发表了大量历数张 作霖罪状,声援郭冯两位将军的新闻、评论,甚至 还发过一大张两整版的《京报特刊》,以厚厚的铜 版纸精印左右时局的人物照片,为倒戈造势,引得 京城民论沸腾。
主持《京报》的工作,当然会遭到当局的痛恨,他们继续迫害汤修慧主 持的《京报》。1929年10月3日南京政府电令北平《京报》再度停刊, 北平军政当局立刻将京报馆查封,并传讯了汤修慧。过了一段时间后, 汤修慧四出奔走,《京报》才又复刊。这时期,汤修慧活跃在新闻战线 上,足迹遍及太原、泰山等地。她注重第一手材料,亲自做采访工作, 社务大多委托潘公弼办理。汤修慧也是个社会活动家,为了办好《京 报》,她寻求过国民党上层孙科、胡汉民等人的支持。1931年9月20日, 汤修慧勇敢的报道了“九· 一八”事变。1937年7月28日,《京报》出版 最后一期,随后即停刊,结束了它19年的历程。抗战胜利后,汤修慧回 北京,短暂地续办过一段时间,但因负债累累,只好将报馆抵押出去, 《京报》又一次停刊,并再也没有恢复过。1986年3月,一代女报人汤 修慧病逝于老《京报》馆内,享年96岁,与丈夫同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 公墓。
邵飘萍一代报人
人物简介: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 (1886-1926),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 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 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 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 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 学校长。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 学校长。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 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 (新闻全才) 新闻全才)
邵飘萍的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 位都有着突出的成就。邵飘萍从1912年去《汉民日报》供职,到1926年4月26日被执行枪 决 ,从事记者工作共15年。初到《汉民日报》不久,邵飘萍就开始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主张, 揭露贪官污吏的丑行,抨击封建军阀的暴政,与杭州的权贵结下了深仇大恨。 为了扼杀舆论,他们多次企图加害于邵飘萍,但是邵飘萍却以“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 笔不可封也。 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杀”的大无畏精神,仗义执言,写下了“呜呼!内务部。呜呼!内腐部! 这样的言论以及大量的新闻和评论。袁世凯死后 ,邵飘萍被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受聘《 邵飘萍被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受聘《 间,他每日发电二三千字,间日写“北京特别通讯”。由于这些报道大多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与丑闻 一时风靡全国。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他在当时最有影响的《申报》 一时风靡全国。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他在当时最有影响的《申报》做过特派记者。
人物生平 :
飘 诵《 记》 , 学功 。12 。12 ,16岁 ,16岁 变 响,考 江高 学 ,攻读 ,攻读 、电 、电 科学 19岁 科学。19岁 毕业 华, 华 学 ,长 ,长 学 教。 飘 孙 积极 。 《临时约 》 颁 “ 闻救国” 业。 1912•-‰åŽC‹ 与 1912•-‰åŽC‹ 时 斋 创办《 创办《汉 报》, 报 凯为“ 凯为“ 贼 《汉 报》 查 ,飘 ,飘 。1915•-Œm‰rƒ‡•1ˆ‡…!凯 。1915•-Œm‰rƒ‡•1ˆ‡…!凯 国 条,飘 驰报国内, 驰报国内, 为讨 争 1915•-•-‰ý,飘 1915 ,飘 “ ”为笔 ”为笔 发 该报驻京 该报驻京 记 ,1918•-飘 开 独 办报 ,1918•-飘 。 ,飘 ,飘 动 《京报》 舆论导 ,组织 动运动 ,组织 发 研究 国“ ” “马克 “马 义”, 写 《 国 与《综 研究各国 会 究各国 》。1925•-ˆÍ•¬€5钊 罗 龙介绍 1925•-ˆÍ•¬€5钊 国共产 。1926•-ƒÄ京发 “ ‰n••”惨 ,飘 。1926 京发 ”惨 ,飘 《京 声讨, 声讨, 张 。
民国大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
民国大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萍水相逢”百日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被处死案1926年4月25日夜,从北京东刑场传来一声枪响,著名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应声倒下。
然而,这一幕并非以文罹祸之惨剧的终止。
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又遭同样的命运。
百天不到之内,两名报界名流相继喋血,令社会舆论大哗,人们悲叹“萍水相逢百日间”,哀思寓于不言之中。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
浙江金华人,1884年出生,青年时深为梁启超的文章所感染,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并立誓“愿终生以之”。
1918年10月他在北京创办《京报》。
他以“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为办报宗旨。
他还在总编室手书“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条幅,勉励同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京报》大胆地披露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的卖国行径,曾一度被查封。
复刊后,邵飘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锐意革新,在北京报界首创副刊,在《京报》上开辟包括鲁迅主编的《莽原》、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等12种周刊。
这时的北京已是各派军阀的天下,邵飘萍毫不畏惧,他曾对好友包天笑说:“这些军阀鬼鬼崇崇,我们要揭穿他们的秘密”。
1925年12月,《京报》刊登了一版军阀的照片,分别题上“一世枭雄众叛亲离之张作霖”、“鲁民公敌之张宗昌”、“国民公敌之李景林”等字样。
“五卅”运动后,《京报》连续发了三次特刊,报道惨案真相,澄清被外国报纸歪曲的事实,并募捐捐支持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4月,奉系张作霖的军队控制了北京。
由于邵飘萍以前同样革命军,声援郭松龄倒戈,反对张作霖的“讨赤”主张,并多次指斥其亲日卖国行径,引起张作霖的极大忌恨。
1926年4月22日,张作霖派人查禁了《京报》馆,逮捕了邵飘萍。
北京新闻界刘煌等13人曾联名上书,请求免除邵之死罪,但无果。
邵飘萍遇害后,冯玉祥将军曾感慨万分地说:“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
”林白水,福建闽侯人。
铁笔辣手 邵飘萍 - 展示系统首页-课程中心展示系统
“金佛郎案”
还有一次,内阁讨论金佛郎案,所谓佛郎,就是法郎在当时的译名,庚子赔款 国以金佛郎偿付庚子赔款,使中国 中法国部分本来可以用纸币来赔偿,但是法国国内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于是 多付关银6200余万,引起双方长期 法国要求中国用黄金代替纸币,于是中国因此而多支付了八千万元。在这次事 件中,是严禁记者列席的,但是邵飘萍不甘罢休,守候在会场门侧。法国公使 交涉。时称“金佛郎案”。1925年 进入会场时,邵飘萍立即尾随。使门卫以为是公使的随从,没有阻拦。第二天, 4月段祺瑞政府签定了《中法协 关于金佛郎案的讨论内容便见诸于报纸,引起民众的激愤。
―说人话,不说鬼话;说真话,不说假话”
“说人话,不说鬼话;说真话,不说假话”是邵飘萍和 《社会日报》的老总林白水共同尊崇的办报主张与人生信条。 邵飘萍素有“新闻救国”之志。他对时局有着惊人的洞 察力,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帝 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议和、停战、退位、迁廷,皆袁贼帝 王思想之作用耳。清帝退位,袁贼乃以为达操莽之目的,故 南北分立之说,今已隐有所闻矣!„„袁贼不死,大乱不 止。 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 飘萍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 者。”矛头直指袁世凯。 1921年元旦,《京报》刊出军阀头目的照片特刊,每张 照片附以简短说明,如“奉民公敌张作霖”、“直民公敌李 景林”、“鲁民公敌张宗昌”等。读者为《京报》大胆直言 所吸引,踊跃抢购特刊。 1925年12月7日,《京报》又出一期“最近时局人物写真” 的特刊,照片下的说明文字为“冯玉祥将军”、“一世之枭 亲 离众叛之张作霖”、“忠孝两难之张学良”等。邵飘萍支 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又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还反对 段祺瑞,拒绝接受“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 并强烈谴责 “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首都 大流血写真》特刊。
历史趣谈: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导语: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
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
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人们。
这么多年来,有关他被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他被军阀杀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怀抱“新闻救国”之志邵飘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历史、国文。
除教书外,他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他酷爱新闻事业,对报业怀有特殊感情,有“新闻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
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15年的报业生涯。
1912年春,杭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邵飘萍主持。
他对时局有惊人的洞察力,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
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
他出狱后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
同时,为国内报纸写评论。
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
他于当月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事迹介绍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颁告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此倒行逆施激怒了那些志在民主与共和的仁人志士,一时间天怒人怨。
上海新闻界群情激昂,决定以笔为戈,对袁世凯进行口诛笔伐。
然而,由谁来打响对袁称帝的第一枪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邵飘萍。
于是他们电邀邵飘萍火速归国。
邵飘萍当然不会怯阵,更无推辞,他接讯后火速回到上海,鞍马未解,便挥动如椽巨笔,撰写了时评《预吊登极》发于报端:“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
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正文共计八十二字,“极”字出现了五次,由“登极”到“极刑”,尤其是“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之语,具有结局判若云泥的颠覆效果,振聋发聩。
游戏笔墨竟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时人大呼解恨,大叫过瘾之余,盛赞邵飘萍为“文字魔术师”。
1886年10月11日,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紫溪村,十四岁中秀才。
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师范科,与后来的国民党要员陈布雷、邵元冲等人同学。
以新闻警世,以新闻救国,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是邵飘萍青年时代怀抱的理想。
他结识了革命志士徐锡鳞,与鉴湖女侠秋瑾也有过鸿雁往来,秋瑾殉难前五天还给时年二十一岁的邵飘萍写过一封短信。
读书期间,邵飘萍特别敬佩
梁启超、章太炎等文坛巨擘不惧文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决心效法他们,做一位仗义执言的“无冕之王”。
1911年11月7日,杭州光复,同盟会会员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
他很欣赏邵飘萍采写的文章,邀请邵飘萍出任了《汉民日报》的主笔。
杭州光复后仅十一天,《汉民日报》即与读者见面,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惟一宗旨”。
1912年春,杭辛斋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汉民日报》遂由邵飘萍独力撑持,同时他还是《申报》和《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
邵飘萍具有非凡的新闻敏感,对朝夕变幻的时局洞若观火。
早在1912年1月,邵飘萍即发表时评,戳穿了袁世凯“共和其名,专政其实”的本质:“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
议和、停战、退位、迁廷,皆袁贼帝王思想之作用耳。
清帝退位,袁贼乃以为达操、莽之目的,故南北分立之说,今已隐有所闻矣!……袁贼不死,大乱不止。
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
袁世凯其后的所作所为,都被邵飘萍言中了。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退伍兵痞武士英开枪刺杀。
邵飘萍第一时间发文认定此案定有幕后主使者:“瓜蔓藤牵,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
元凶藏匿幕后,邵飘萍的矛头直指袁世凯,袁世凯自然对此恼羞成怒。
1913年8月初,浙江都督朱瑞希承袁世凯的旨意,疯狂钳制舆论,一天之内连封四家报馆,邵飘萍被捕入狱。
这一时期,邵飘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出狱后不久,邵飘萍前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钻研法律。
他仍然十分关心时局,经常为国内的报刊撰写时评。
1915年初,外国通讯社透露日本政府决意向袁世凯摊牌,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邵飘萍很敏锐地意识到事态之严重,迅疾给上海的《申报》拍发电文稿以揭露之。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的消息后,邵飘萍应上海新闻界之邀回国,主持《申报》笔政,他的一篇时评《预吊登极》,震惊海内。
据《时事新报》不完全统计,从1915年底到1916年6月,短短半年时间内,邵飘萍共发表了反袁的社论三十六篇、时评一百三十四
篇,为他赢得了新闻界“头号角斗士”的美誉。
袁世凯死后,邵飘萍又与另一个大军阀段祺瑞干上了。
民国传奇人物邵飘萍的简介
邵飘萍(1886年-1926年),浙江东阳人。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
[1]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
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
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
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