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
第 】期
郑苏文 : 邵飘 萍 新 闻思 想 形成 原 因探 析
9 】
纸 既为社 会公 共 机 关 , 时 也 为 国 民舆 论 之代 表 。 同 ”
他 还进 一步 指 出 了实 现 报 刊 国 民 舆论 代 表 的途 径 :
一
础 , 以奠定 , 力 诚 莫 与 厚 矣 ”2 赖 其 [ 2。另外 一 方 面 , ]
国新 闻业务 方面 的拓荒 之 作 。1 1 9 6年 , 开 创 了 中 他 国第一 个新 闻通讯 社 , 创 办 的 《 报 》 是 一份 具 他 京 则
有全 国影响力 的报 刊 , 倡 导 成 立 的 北 京 大学 新 闻 他
中 , 能有任 何 主观 成 见 , 不 只有 这样 才 能 确保 “ 妍媸
名诗 句“ 肩担 道 义 , 手 著 文 章 ” 他 将 “ ” 改 铁 妙 , 妙 字
学研究会 是我 国第 一个新 闻学研究 机 构 。邵 飘萍 的
新 闻思 想也 对 我 国新 闻思 想 的 发 展 产 生过 重 要 影
响 。笔者 拟分析 邵 飘 萍新 闻价 值 观 的主 要 特 点 , 并
接 受有 关 。
关 键 词 : 飘 萍 ; 闻 思 想 ; 方 新 闻 思 想 ; 因 邵 新 西 成
中图 分 类 号 : 1 G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4 0 ( 0 1 0 —0 9 - 0 10— 7221)1 00 3
邵飘 萍原名 新 成 , 名 镜 清 , 改 名 为 振青 , 又 后 字 飘 萍 , 名有 阿平 、 昧 平 生 , 8 8年 1 笔 素 18 O月 生 于 浙 江金 华 。邵飘 萍 是我 国著 名 的新 闻工作 者 以及 新 闻
邵飘萍新闻实践启示——从通讯员到著名报人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高岚岚,《中华英才》半月刊社记者。
邵飘萍不仅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闻学者,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
即使在现代科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革新的情况下,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理论观点,勇于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始终是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的。
邵飘萍从一个通讯员成长为著名报人,他身上不懈努力、不断求索的奋斗精神,激励人心,值得一代代学子,尤其是新闻战线的后辈学习。
一、邵飘萍生平及评价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名振青,字飘萍,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
13岁中秀才,1902年入浙江高等学堂。
曾任《申报》特约通讯员。
1912年担任《汉民日报》主编,以才华过人受到同行爱重,被推为省报界公会干事长。
因抨击袁世凯入狱,被营救后赴日,建立东京通讯社。
1915年回国,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与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作斗争。
袁失败后,受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1916年,创立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
1919年因触怒段祺瑞政府,报纸被查封,邵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应聘为《朝日新闻》工作。
1920年下半年,段下台,邵回北京恢复《京报》。
1926年4月18日奉系军阀进入北京,他于4月24日被捕,4月26日凌晨被害。
邵飘萍是忠诚的爱国者。
正是在救国救民的战斗中,邵飘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京报》出版纪念马克思诞生105周年特刊、悼念列宁逝世特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量报道工人运动。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除了办报外,还为党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如帮助印刷与发行报刊及宣传品,协助党培养新闻工作干部等。
1936年,毛泽东和斯诺在一次谈话中说道:“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作者:王蓁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实践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作为“舶来品”,它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并且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一批甘愿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报人和记者。
黄远生、徐宝璜、邵飘萍等人成为这一新闻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向着专业化迈进。
一、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记者,在他短暂的40年生涯里,从事了近14年新闻工作,担任过《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创办过“新闻编译社”、《京报》,从事过新闻教育事业,编写过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都表现出强烈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笔者将结合黄旦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读,分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1、重视新闻材料,强调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新闻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首先阐明了新闻纸的本质特征:“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趣味的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要原厥惟新闻。
”新闻纸的基本功能是“以为传达消息之利器”,“以为联络感情互通消息之用”,因此,新闻纸是“文明产物中最普通且最贵重之日常生活必需品……世界各国新闻纸出版之种数与其发行之额数必与其国之文明程度为比例。
”他特别指出,被传统报纸特别重视的政论,随着现代意义的新闻纸的实现,将演变成为以新闻消息为事实依据,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评、短评等。
“报纸上所发表之评论,乃依据新闻中之事实而加以批评者,新闻不真确,则评论亦自难期公平与适当。
浅析邵飘萍新闻价值理论
第三次研究热潮
2 世纪 3 年代至 4 年代初 O 0 0
方汉奇、王中等
三 、 “ 实 ” 。真 实 是 新 闻的 第 一性 ,是 新 闻 的核 心 事 价 值 ,此处 无 需赘 言
邵 飘 萍在 引述西 方 学者 提 出 的新 闻价 值测 定 标 准 时还 指 出 , 出于 种种 原 因 ,新 闻价 值 可 以减 少 。减少 在 这里 并 非 单指 新 闻价 值缺 失,惟 因部 分瑕 疵 而减 少整 体价 值 。其减 少 的评 判标 准有 : 1 兼 软 广 告 之 意 味 。 “ 谓 广 告 性 质 者 , 不 仅 在 商 品 上 用 . 所 之 , 医生 律 师之 名誉 ,文 学家 艺 术家 之作 品, 军人 之 战功 ,官 僚 之 治绩 ,是 皆广 告而 已” , “ 外交记 者如遇 半含广 告之材 料 ,可 削 去其 广告 ( 有作 用 )之 部分 ,若系全 有作用 者 ,则直弃之 如遗 ,绝 勿受 人愚 弄转 以愚 弄读 者 ,否者 即 大损 害新 闻之 价值 。 ” 2 揭 他 人 之 阴 私 。 “ ( 纸 ) 若 与 国 家社 会 无 关之 个人 私 . 报 事 ,竞 为 揭发 于 报纸 乃违 背 德 义 ” , “ 犯个 人 私事 ,不 问其 善 故 恶 , 皆不得 用作 新 闻之 材料 ;否 则 即大损 新 闻纸价 值 。 ” ” 3 有 害社会之 风俗 。 “ . 报纸 为社 会之教师 ,其 感化力之 大 …… 故凡有 害社 会风俗 之事 ,不可作 为新 闻而任意 披露之 。所谓 有害社 会风俗 者 ,最当注 意之 点,为秽 亵与残 忍 ,淫 书画淫 戏之禁 止 。与 夫刑 法进步 行刑秘 密 ,无 非恐有 害于 社会风俗 ,而增 长其淫 乱性 与 残忍 性耳 。然则报 纸上又 安可违 反此义 而不加检 点乎? ” 在 当 时 , 邵 飘 萍 能 够 以犀 利 的专 业 主 义 目光 洞 悉 制 约 新 闻 价值 的潜在 因素 ,认 识到 无 独立 经济 为保 障 的报 业经 营要 坚 持新 闻专 业 主 义操 守儿 乎 不可 能 等一 系 列 问题 的认 识 上 ,这在 我 国新 闻事 业 史上 具 里程 碑 意义 。当下 ,记者 的 职业 道 理一 再受 到 名利 挑衅 ,囚此 保 护媒 介 公信 力 ,加 强 新 闻从 业人 员 抵御 经济 诱 惑意 识 、拒 绝一 味猎 奇 , 泄人 隐 私等 不 良行 为刻 不 容缓 。 由于 当时独 特 的社 会历 史背景 、 邵飘 萍 本人 的人 格 魅 力和 他本 人 与各 方权 势 关系 的微妙 把 握 ,当 时 的 《 京报 》在 不 影 响办 报 宗 旨的前 提 下也 收受 部 分 官僚捐 赠 ,为报 社 的 资金运 作 提 供经 济 上 的补给 。这不 再本 文 重 点讨 论 的范 围之 内,但 出于学 术 严密 性 考虑 ,此 处 一 并
浅谈邵飘萍之新闻观
的。邵 飘萍认为无论什 么样 的事件 , 其前提都必 须是真实 的 , 而 他人生 的第一信 条就 是将真 相 回报 给读者 , 他坚 信 只有将 真理和事实 回馈给读者 , 方 可取得读者 的认可 。 《 京报 》注重关注实时 动态 , 新 闻报道 和时事评论 广受读 者 欢迎 , 在 一系列重大事件 的报道 中都发挥 了厘清事实真 相 、
从邵飘萍的独立性观念和新闻理念可以看出他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有明确的认知他是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影响的新闻人虽然有些观点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将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报业发展产生了的重要作用 。1 9 2 8 年 ,“ 二七大罢工 ”爆发 ,《 京报》 将 整个事件进行连续 刊登 , 代表性最 强的三篇文章分别是 《 两 院优秀分子起而援 救工人 》《 津浦铁路罢工风潮 之非常激烈 》 《昨 日长辛 店枪击 工人大惨 案 》 , 邵 飘萍真 实详尽 地记 录了事 件, 时间 、 人数精确 具体 , 旨在让读者 了解事 件的前 因后果 , 认 清事件 真相 。
浅 谈邵 飘萍之新 闻观
梁 慧 颖
( 渤海 大学 ,辽宁 锦州 1 2 1 0 1 3)
摘 要: 邵飘 萍是不可 多得 的全 能型新闻人才 , 他创 办过报 纸和通讯社 , 受聘为 “ 特派记者” , 从事过新 闻教 育和新 闻研 究工作 , 同时也 是 民主革命 时期反封建 、 反 军阀的 勇猛战士 。邵 飘萍致 力于新 闻教 育 , 重视 培育新型的新 闻人 才 , 为我 国的新 闻教 育揭开 了序幕 ; “ 铁肩担道 义, 辣手著 文章 ”的他 以笔为旗 , 以 “ 力求实际真相 ”为第一信条 , 推 崇民主 自由, 坚守社会责任 , 为弱者吐不平之 气, 使 豪暴之徒 不敢逞其 志; 他重视新 闻伦 理 , 将其视为新 闻第一要 素。邵飘 萍学 习西 方 新 闻理 论 充 实 自己 , 结合 中 国 当时 的 大 环 境 和报 界 现 状 , 形 成 了独 特 的新 闻思 想 与 新 闻观 念 。 关键词 : 邵飘萍 ; 新 闻观 ; 真 实性 ; 新 闻伦 理 ; 新 闻教 育 中图 分类 号 :G2 1 9 . 2 9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9 — 0 0 7 2 — 0 2 报人, 是指 与公 众接触 最 多 、 最 先接 受新式 教育 、 为 公共 领 域服 务最 为直接 、 更 能体现 出 中国知识分 子 的济世救 国 的 理 想主义情 怀的一群人 。时局纷乱 的近代 中国涌现 出了一群 爱 国报人 , 其 中邵飘萍是 “ 新 闻救 国”的典型代表 之一。 邵飘 萍名新 成 , 又名 振青 , 飘萍 是其 笔名 , 他被 公认 为 民 国时期较 为杰 出的报人 。对于他来讲 , 笔就 是他 的武器 , 他用 笔来展 现 出当时各 个行 业的思 想波 动 , 还 原整个 民 国时期 的 现实场景。青年 时期 的邵飘 萍就立 志要 创办独立的民间报刊 , 致 力 于用舆论 监督 政府 , 用 文字 唤醒麻 木 、 迷 茫 的民众 , 实 现 “ 新 闻救 国”的理想 。邵飘 萍常说 : “ 余百无 一嗜 , 惟对新 闻事 业乃有 非常趣 味 , 愿终 生 以之 。 ”… 他为新 闻而 生 , 为新 闻而 活, 他 的人生理想 是把 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 的新 闻人 , 并且 为 其 奋斗 一生 , 他 坚信有 力 的新 闻传 播可 以冲击 人们 的思想 观 念, 拯救 当时麻 木的中国人 民。邵飘萍是有着 中国文化 和西方 新 闻观背 景的报 人 , 通过 文化 、 思想 的熏染 及其 自身 的努力 ,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著 名报 人邵 飘萍 的新 闻思想研 究
张志 成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4
【 要】 摘 本人选取 民国初期著名报人 邵飘萍, 对其新 闻思想进行研 究。 先论述 了他 的生平与事迹 , 以及对 中国 新闻事业的贡献 , 然后 集中笔墨论述他 的新闻思想: 一是独立办报的方针 , 二是致力于新 闻改革 , 三是提 出了记者的 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 四是倡导新 闻 自由。 【 关键词l 邵飘萍 ; 闻思想; 究 新 研 l 中图分类号l 2 0 1 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15 1(0 00 .180 l7 -9 82 1)40 3 -3 d i 0 99 .s.6 l 9 8 0 0 40 8 o: . 6 /i n17 - 1. 1 . . 1 3 js 5 2 0 6 l 本刊 网址lh p # wh x . t n :ww .b bn e
邵飘萍是民国初期的著名报人, 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新 报纸代表 曾极力设法营救 , 他“ 无济无事。4月 2 6日凌晨被处 以 闻记者, 也是一个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报刊政论作家、 新闻理论 死 刑 。 家和新闻教育家” 是五 四运动实 际发起人 , 中国新闻理论 “, 是 从毛泽东后来 的回忆 中我们可 以看出邵飘萍在当时的影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 响。在 13 9 6年 , 毛泽东和斯诺 的一次谈话中说:特别是邵飘 “ 萍, 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 的讲师 , 是一个 自由主义者 , 邵 飘 萍 的生 平 与 事 迹 个 具有 热烈 理想 和 优 秀 品质 的人 。12 他 被 张作 霖 杀 害 9 6年 了。 直 到 17 , 1 的 毛 泽 东在 会 见 外 宾时 , 曾提 到 邵 ” 9 4年 8 岁 还 邵飘萍(86 12 )出身于浙江省东阳县柴溪村 , 18 .9 6 , 自幼聪 飘萍 其人 。 明好学,3岁 中秀才, 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 l 1 并开始给《 申 报》 写稿 。11 9 2年任《 民 日报》 汉 主编, 袁世凯称帝后, 时事 为《 邵飘萍对新闻学的贡献 新报》 《 、 申报》 《 、时报》 撰稿, 抨击袁的罪恶 阴谋 , 又在以后的两 年里写了 20多篇、0多万字 的文章, 5 2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9 3 1 1 邵飘萍首先是一个站在时代的最前面, 以报纸和新闻做手 年因揭发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 报纸被查封 , 他也被捕入狱。 段, 鼓吹新思想 、 传播新文化的勇敢 战士和报人 , 他敢于冲锋陷 1 1 年接连创办 了“ 98 北京新 闻编译社” 《 、京报》 后又与 蔡元培 阵 , 畏 任 何 强 暴 , 于 以身 殉 职 。 1 1 年 l 5日《 报》 , 不 终 98 0月 京 他在 编辑室大 书“ 铁肩辣 手” 4个字 , 勉励 同人“ 铁肩担 起, 创办 了“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 并举办讲习会 , 第一期 创刊 时, 学习的就有毛泽东 、 罗章龙等人 。12 年后 , 90 致力于新 闻教育 道义, 辣手著文章” 。他一生确实实践 了这 4 个字 。在北京大 事业并赞颂十 月革命 , 绍马 克思主义思想 。l2 介 9 5年, 在李大 学新闻学研究会担任导师时期,9 3年根据 自己的教学讲义 , 12 实际应 钊和罗章龙介绍下 , 他秘密地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 , 对共产主义 邵飘萍撰写出版 了被称为中国新闻采访学奠基之作的《 运动作 了大量 的报道 。 用新 闻学》这本书分为“ , 外交记者之地位”“ 、外交记者之资格 12 9 6年 3月 1 8日, 为抗议帝 国列强的外交压迫 , 国民党 与准备 ‘ 外交记者之外观的注意” “ 、外交记者之工具与杂艺” 、 北京特别市党部 、 北京 学生总会 、 北京 总工会等 10余个团体 “ 4 访问之类别与具体方法” “ 问时之种种心得”“ 、访 、外交记者之 、探 、新 、新 和北大、 华等 8 清 O余所 大 中 小 学 校 , 括 邵飘 萍 创 办 的务 本 女 分类 ” “ 索 新 闻之 具 体 方 法 ” “ 闻价 值测 定 之标 准 ”“ 闻 包 子 大 学 的学 生 共数 万 人 在天 安 门前 举行 示 威 大 会 , 队伍 游 行 至 价值 减 少 之 原 因” “ 体 新 闻 应 记之 项 目” “ 、裸 、 原稿 之 外 观 的注 、原 、余 等 4章 在 通过 国务院门前 , 遭到政府军警枪杀 , 共死 4 人 , 6 重伤 1 5 轻伤 意” “ 稿 内容 之 注 意 点 ” “ 白” 1 。 这 本 书 中 , 5 人, 不计其数, 时称 “ ・ 八 惨 案 ” 三 一 。 对他 自己的采访经验的介绍和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他详细地介 对学生和群众的屠杀 , 暴露 了政府与人 民为敌的专制本 绍了许 多新 闻采访 的方法 。 他撰 写的《 新闻学总论》 向会 员系统地传授有关报纸的作 质, 自行剥夺了政权本身 的“ 合法性” 《 。 京报》 连续两天 以两个 任务, 以及如何组稿 、 辑、 编 校对 、 排版 、 印刷等整套业务知 整版的篇幅报道 了此次惨案 , 并持续报道 了将近 一个多月。 邵 用、 飘萍本人则急赴各地采访 , 还写下大批揭露、 驳斥、 抗议和警告 识, 并且介绍国内报 界和世 界各 重要通讯社 的情况, 他非常强 政府的文字 , 中写道 :世界各 国不论如何专制暴虐之君王, 调新 闻的作用 , 其 “ 认为“ 闻是社会 的耳 目” “ 新 ,与社会 有莫大关 。报纸的任务就是供给 新闻, 代表舆论, 提倡道德, 传播知 从未闻有对于徒手民众之请 愿外交而 开枪死伤数十百人者。 系” 协助 工商业的发达等等 。 强调新 闻之第一要义为“ 他 确实” , 若必强指为暴徒乱党, 则死伤之数十 百人明明皆有姓名学历以 识, 考查, 政府不能以一手掩众 目也 。……此项账 目, 必有清算之 尊重事实 , 摒除偏见, 反对 以讹传讹 , 颠倒 是非 , 尤反对刊登黄 他 在北京大学新闻 日” 他撰 文宣 告政府“ 。 罪实无可逃” 并严正提 出组织“ , 特别 色新 闻。 以自己多年办报和 当记者的经验 , 新闻周 刊》 由会员撰写稿件, , 法庭 ”指名缉拿“ , 执政总理” 为首的“ 政府凶犯”公开 审理“ , 如 学研 究会与徐宝璜一起创办 了《 此故意犯罪凶杀多人之案 ” 使犯罪者伏法 。 , 作为实 习阵地 , ~个 星期之内国内外各种重要新闻, 将 做出系 并加评 论。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 现身说 他 的言行最终开罪北洋 军阀,三 ・ “ 一八” 惨案后 , 邵飘萍 统 的记载 , 即遭通缉 , 4月 1 8日被捕 。 死前 , 北京、 上海、 口等十三家 法 的实际经验 , 人格 力量和辣手文章, 汉 其 当然给学 员以深刻影
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
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
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
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00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他既批评袁世凯的野心,又批评国民党的……。
正因为如此,袁世凯一方面恨他,一方面想利用他的才华和影响来为己所用。
黄远生的通讯最为精彩,是我国第一位以采写新闻通讯而闻名的记者,也是我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他的通讯多是关涉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当时的种种政治现象。
他的通讯材料十分翔实。
他非常重视材料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资料。
在这些新闻的采写中,他充分发挥了了解官场、熟悉政坛的优势,为一般的记者所不能及。
因此,他的通讯也成为民国初期政治历史有价值的记录。
此外,黄远生通讯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黄远生的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意时效,这从通讯的标题就可看出,如《最近秘密之政闻》。
《最近之袁总统》、《最近之大势》、《最近之北京》等,他采访所得的材料,当时是新闻,今天成为信史。
黄远生不仅善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能够注意其背后的信息,如1912年6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就在报道裁军问题的同时还透露出萌芽状态的问题,即“恐怕大总统要做皇帝”的动向,预报了事物的发展。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黄远生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袁世凯、唐绍仪、陆征祥、熊希龄、梁士治等,其中有总统、总理、内阁中的许多部的总长,他们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政治的代表,黄远生善于抓住这些人物并从他们身上发掘重大新闻,如《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写的是1924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在北京会谈,其中既反映了孙中山让权和志在建设的态度,也揭示了袁世凯“权谋百出,专以手段胜”的伎俩,同时还含蓄地告诉读者孙袁会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
邵飘萍与新闻专业主义1、报纸的地位和角色:独立的监督政府的“国民舆论代表”媒体的独立地位是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邵飘萍在当时政治权力纷争之时,借鉴西方新闻事业之经验,首先极力强调报纸和记者的重要地位:“故如世界各国历次之会议,各国新闻访员之活动,其势力每与代表会使不想上下。
……均足证明报纸势力之伟大,与夫外交记者责任之重要。
是故外交记者(访员)之处之地位为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
”“实质上是把记者置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中心地带,赋予其时代守望者的角色。
”这样一个定位,这就要求报纸独立于政治权力和党派之外,做为“国民舆论代表”,从而“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起到对政府进行监督的作用。
报纸的独立也是新闻自由的保障,邵飘萍出于此种专业理念,坚决反对政府对报纸的压制,他甚至嘲弄和警告政府秘书长:“报纸登载失实,更正亦至平常,岂并世界新闻惯例而丝毫不知,竟动辄以警厅‘严切根究依法办理’腐败官话来相恫吓……苟下次再有此种可怜之事,请恕忙碌,相应不理。
”2、报纸的立场:“社会第三者”的中立立场,邵飘萍认为,报纸既具有公共性,则应为社会大众服务,不能偏向与一党一派,成为其御用工具,“新闻记者一旦加入党派之中,每足以致职务上行动之不活泼”因此,他认为,要保持新闻的客观,记者必须采取超然中立的态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社会第三者”角度来报道新闻,即“出于第三者的地位,静观各派行动而下一诛心之论断”,“无论处于何种境遇,皆当确守第三者之高垒而勿失,故惟以真理与事实为标准,不知有友亦不知有敌……换言之,彼不问何时何地,皆常保其超越的与独立的透明。
3、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强调新闻的真实与客观,反对“有闻必录”。
他自陈“曩在北京大学及平民大学讲演新闻之学,曾对于‘有闻必录’一语再三攻击”,他指出有些访员“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舍之;或受目前小利之诱惑,或以个人意气泯没其良知,视他人名誉为无足轻重,逞其造谣之技,一旦被人指摘,则以‘有闻必录’一语自逃其责任”。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视听新闻与传播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诸贵根摘要: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其新闻思想可以概括为:求真、中正立场、德识兼有和以读者所需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当今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内外竞争越发激烈。
新闻媒体人要想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和谋得更有前途的发展,需要借鉴新闻前辈的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新时代;价值一、邵飘萍生平简说邵飘萍,飘萍是他的字,振清是其名,今浙江金华东阳人。
他做过《汉民日报》的主编,是《京报》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生,他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经历成就了他卓越的新闻思想。
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媒体人,他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拿起如椽大笔,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与当局的丑陋,终因“莫须有”之罪名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遇害于北京,年仅四十。
他的去世对于新闻界而言是一重大损失,然而其不平凡的新闻人事迹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凭借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和不朽的新闻思想,毅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
毛泽东称其为“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①,他的新闻思想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人的精神食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一)“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乃最易于证明是非之故,其足令读者同情信仰,反较诸凭空臆断之言为有力。
”仗新闻真实更有力量,它可以明是非,可以获得读者信任。
要保护“新闻生命”——新闻真实,故而需要极力反对“有闻必录”的新闻原则。
“有闻必录.新闻社之义务,如是而矣。
善恶与否,以待读者自定评也。
这是一种流行于邵飘萍所生活时代的新闻思想,但这种思想弊病是显著的,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邵飘萍看来:"或者称有闻必录,徒为风影之谈,或者竟闭门造车,肆作架空之语,及至事实发现,则或如风马牛之不相及”,或是一些新闻媒体人“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含之;或受日前小利之诱惑,或以个人意气泯没其良知,视他人名誉为无足轻重,逞其造谣之技,一旦被人指摘.则以’有闻必录’一语自逃其责任”④。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两位名人,一为黄远生,一为邵飘萍。
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邵飘萍则被誉为“新闻全才”。
在中国新闻史上,他们是先驱,是不可遗忘的人物。
即使在今天,我们追溯二位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黄远生黄远生作为一个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一位弃绝功名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
黄远生对“新闻职业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上述他对于“职业”敏锐与深刻的认识。
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的时代,他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
黄认为“新闻记者,需尊重彼此之人格,叙述一事,要能恰如其分,调查研究须有种种素养。
”他提倡新闻写作要做到“诚实无欺”,要“归纳”、要“具证”,那就需要注重事实,一一收集材料,第一手材料最可靠,能和事主对证明白,这样很自然。
采访是必要的手段,他写新闻通讯的材料,大都是亲自采访获得的。
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黄远生指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
二、邵飘萍邵飘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他的新闻思想是: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确定了独立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邵飘萍独立办报的思想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旨在团结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记者、报人。
他提出的新闻记者要有品性,新闻报道要有真实性,报刊媒体要有真实性的新闻伦理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生平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其新闻伦理思想及,并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新闻伦理,邵飘萍,近代新闻思想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从小在金华长大。
1899年考中秀才,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学习,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师范科。
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的三年里,邵飘萍读到了《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告报刊,尤其受到梁启超文章的影响。
在校期间,他开始为申报撰写地方通讯,逐步向未来的记者身份靠近。
1905年,邵飘萍被聘为《汉民日报》的主地位之资格”1但是,邵飘萍认为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编辑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新闻记者的供稿,那么编辑将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观点却有待商榷。
在我看来,编辑是一张报纸最后出版面世的最重要的把关人,如果没有他的同意,一则新闻报道不可能见诸报端。
而由于记者数量的庞大,新闻稿件供给的充足,编辑总是可以挑选那些符合其报刊宗旨的新闻报道。
我想这也是邵飘萍离开《申报》,亲自开办《京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中强调记者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强调记者要秉持公正同时充分发挥个人采访才华的观点在当时的新闻界依旧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一、报纸是社会公器,应保持其独立地位从邵飘萍进入报界至其被杀,他一贯坚守着一个办报原则,那就是:新闻机构作为社会公器和国民舆论的代表,必须具有超越一切党派和集团的广泛的社会性,同时它还肩负着教育、批评、督导政府的天赋、权利,因此,必须在法律上保障1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229页"其尊重其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记者、报人,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一生在两个方向上做出建树。
一是政治上,以新闻舆论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并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
一是在完善中国新闻事业方面,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独创性的,综合的。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毕生积累的新闻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现实意义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
在14年(1912年----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邵飘萍的基本新闻思想(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指出, 报业应该是超然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因素, 负有教育、指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那么, 什么是报业的独立:即在信仰、组织、经济以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
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 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认为, 新闻事业传递消息应该是“一切利害有关之消息”,它与全社会发生联系, 是“国民舆论代表”也就是说, 一个国家的报业, 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新闻舆论也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作者:陈岑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
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记者的地位、资格与准备、新闻价值、采访方法、注意事项及新闻写作等方面,是邵飘萍十余年记者生涯的实践经验。
注重采访思想,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文就邵飘萍提出的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道德思想;记者修养“修养”一词在《辞海》的解释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
”记者的修养,指的是当好一个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于记者的修养问题,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回答“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一问题时说:“多数人能想到的、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根本不能当记者;多数人想到、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只能当一般的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你想到了、做到了,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①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主要体现于1923年出版的《实际新闻应用学》一书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虽然在邵飘萍之前或同时代,已有许多报人和学者论述过记者的品德修养对报纸的重大影响,从梁启超到徐宝璜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记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但是,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并将记者的地位资格等问题列为著作的开篇,邵飘萍是第一人。
民初时,记者待遇菲薄,而又必须周旋于上层人物之间,因而“最易流于堕落”。
对此,邵飘萍提出保持思想、品德的独立,主张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作为记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邵飘萍借孟子论述“大丈夫”的语言来表述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的特性。
邵飘萍_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新闻知识(2009.03)·新闻名家·刘国强 罗 芳邵飘萍受业之初即深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影响,大力提倡无党无派独立客观的新闻理想,但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派别的复杂角力中,他又以明显的进步主义倾向深深卷入其中。
由于自由与进步的矛盾一直是被遮蔽的话语,对邵飘萍这两个方面的各自表述,分别指向对其专业思想和道德人格的肯定,而其专业理想与时代实践的矛盾却被遮蔽。
本文简单分析其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的悖离,试图在历史语境中寻求更贴近的答案。
一、邵飘萍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表述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而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闻思潮,它以自由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的媒介实践。
对它的理论描述很多,有学者归纳了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1]其主要价值就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以及报道的中立性、事实的真实性等。
随着西学东渐,加之中国在1911年以后废除封建帝制倡导共和的社会环境,言论出版自由由理想转变为一种实践,西方专业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得到了最早的系统表述,新闻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改变。
黄远生、徐宝潢、邵飘萍等早期著名的新闻界人士,成为此一新闻理想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们在关于报纸的性质、功能和地位等方面的认识上有许多近似处。
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正发生在此后十几年,他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纸的地位和角色:独立的监督政府的“国民舆论代表”媒体的独立地位是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邵飘萍在当时政治权力纷争之时,借鉴西方新闻事业之经验,首先极力强调报纸和记者的重要地位:“故如世界各国历次之会议,各国新闻访员之活动,其势力每与代表会使不想上下。
……均足证明报纸势力之伟大,与夫外交记者责任之重要。
是故外交记者(访员)之处之地位为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闻职业伦理和准则 进一 步得 到确立 , 一系 列的行业规范得以建立 , 逐渐构建 出完整
的薪 闻专 业 主 义 。
理念。 8 6 , 纽约时报 》 19 年 《 在阿道夫 ・ 奥
克 斯 带 领 下 , 出 高 尚的 新 闻 政 策 、 立 提 独
是新 闻专业 主 义的根 源 。9 7年哈钦 斯 14 委员会的总报告 《自由而负责任 的报刊 》
报纸品牌 的形 成与人才是 一个互动 的关 系。 民族地 区报业 的各项 发展战 略 , 穿 贯 始终 的仍是人才战略。 民族地 区报业要发
展 , 须 突 破 原 有 机 制 的 束 缚 , 该 贯 彻 必 应 新 的人才理念 , 行 新的人才战 略 , 实 既充
的市场运营模式 与企业 管理模式 ; 另一方
( 者 单 位 : 南 湘 西 州 团结 报 社 总 作 湖
编室 )
寻求 合适 的 报业 产 业 化 发 展 之 路 , 必 须 就
要做 到管理体 制创新 ,按照 “ 政治 家办
责 编 : 冰石 刘
2n年第6 . 1 o 期 I 2
分体现传统报纸的专业性 , 又时刻彰显新
媒体 的时效性 , 更灵活突 出报业环境的发
展性 , 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方面努力做到
与 时俱 进 、 开拓 创 新 。 ■
参 考 文 献 ①庹 继 光 : 转 型 期 中 国 西部 报 业发 展 研 究 , 蜀 书社 ,0 9 巴 2 0 ②王 大任 , 融合 新媒 体 技 术 构 筑报
面 , 取 政策 支持 , 合 人财 物 , 分 利 用 争 整 充
地方报业 的内部资源开展增 值业务 , 不断
增强 报 业 实 力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一、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一)从《汉民日报》到《申报》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法律规定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自由的新闻制度,以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
此时,邵飘萍拜访了《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二人相谈甚欢,决定联手创办《汉民日报》,邵作为职业报人的人生事业也由此拉开帷幕。
1913年8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也为后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1916年春天,邵飘萍回到国内,并以《申报》驻北京记者身份开始进入到北京的新闻界。
此时,他已开始使用记者的称呼,他认為记者在采访时,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感同身受。
从纵向上来讲,要对时间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解,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解读,进而更全面的了解真相的所在。
(二)《京报》主编时期为了打破西方媒体垄断中国传媒业的现实,1916年,邵飘萍创办了新闻编译社,在报刊定位方面,他坚持着梁启超对报刊职能的观点,即“对政府而比或无意为其监督者”和“对于国民无可位置而为其向导者”①。
在军阀混战,思想混杂的当时,报刊就成为了培养民众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办报理念之下,《京报》本着说实话、还原真相的态度,以反映人民呼声为责任,发表评论引发舆论为手段,以独立、自由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在国内新闻界犹如一缕清风。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概述(一)新闻真实性原则邵飘萍作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个特派记者。
在两年工作中,他完成了251篇,共计22余万字的北京特别通讯,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也受到读者们的广泛欢迎。
邵飘萍主张新闻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②为第一信条,强调新闻的采访艺术。
邵飘萍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记者报道要公正、独立,没有个人的感情倾向,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貌,报道事情的真相。
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体现在他对新闻报道中“有闻必录”做法的批评上,强调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尊重,认为“有闻必录”是新闻从业者的懒惰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支 持 反帝 反军 阀斗 争 ,开 罪北 洋军 阀 , 遭通缉 。4 月1 8日,被捕 ,死前 ,北京 、
不再受任何经 济势力和政 治势力 的欺压 。 典 的段落 写到 : “ 世 界各 国不论 如何 专 对此 ,邵飘 萍 提 出了独立 办报 任 《 申报 》、《 时报 》 及《 时事新报 》 的是 需要 反映 出该 国 民众 的思 想要 求 ,
化 运动 ,秉公 经常性 地对 政府 的腐 败行
主笔 ,抨击 袁世 凯称 帝。1 9 1 6年 ,在 北 这 是报纸 的社 会责 任之所 在 。从 这 个角 为 以及政 府卖 国等 种种现 象进 行揭 露 , 京创 办新 闻编 译社 。1 9 1 8年 ,创 办 《 京 度来 说 ,报纸 必须 具备独 立精 神 ,这种 他 在短 时间 内被通 缉后 去 了 日本 ,但是 报 》,开始独 立 办报 生涯 ,后 又与蔡 元 独 立表现 在 :信 仰 独立 、经济 独立 以及 邵飘 萍 为 了恢 复 《 京报 》在一 年后 又 回
被查封 , 再 次流亡 日 本, 为《 朝E t 新 闻》
说 ,主要 是指 信仰 的真 理 与事 实 ,只有 生后 ,以邵飘 萍 为首 《 京报 》对该 事件
工作 。1 9 2 0 年 ,段下 台,邵 回京恢复 《 京 这样 才能够达到不 被任何人控制 的 目标 , 进 行连 续两 天 的报道 ,并且 对该事 件 的 报 》。1 9 2 5 年 ,在李 大钊 和罗 章龙 的介 以公平 的角 度来 判断 是非 ;对于经 济独 后期 发展状 况还 跟踪报 道 ,经过 了一个 绍 下 ,他 秘密 加入 中国共产 党 ,对 共产 立 来说 ,主要 是 指在 不依 赖党 派津贴 ,
邵飘萍新闻思想述论
$ 收稿日期$%"&C%"C%# 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现 代 民 营 报 人 新 闻 思 想 研 究 !"W'^%W" 作者简介徐新平!"<?&+"#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 传 播 学 院 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中 国 新 闻 史 学 会 常 务 理 事#研 究 方 向$ 中国新闻传播史'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年
以 (宣 传 赤 化 )的 罪 名 逮 捕 杀 害 #时 年 W% 岁 ' 当 年 毛 泽东在北京大学当 图 书 管 理 员 时#听 过 他 讲 授 的 新 闻 学 课 程 ' 后 来 毛 泽 东 在 延 安 时 对 斯 诺 说 $(在 新 闻 学会 里 00 特 别 是 邵 飘 萍#对 我 帮 助 很 大' 他 是 新 闻 学 会 讲 师 #是 一 个 自 由 主 义 者 #一 个 具 有 热 烈 理 想 和优良 品 质 的 人')"<$! 年 和 "<$W 年#邵 飘 萍 分 别 出版了 两 本 新 闻 学 专 著+++,实 际 应 用 新 闻 学-和 ,新闻学总论-'这 是 我 国 第 一 批 新 闻 学 著 作#在 中 国新闻学 术 史 和 新 闻 教 育 史 上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但是#过去相关 的 论 著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的 论 述过于简略#我们认 为 有 必 要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和 理论主张进行再探讨'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本位”观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本位”观作者:龚成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7期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邵飘萍是作为当时杰出记者、知名政论家和第一代新闻学者。
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新闻本位思想并身体力行。
新闻本位思想在其新闻观念、办报理念、报刊经营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新闻救国”四字在其心中,而新闻“社会公器”的功能则是他的枪杆,对当时和后来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拟从新闻本位思想作为切入点,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五四时期;邵飘萍;新闻本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当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国门之时,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才真正领会到了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外部世界。
随着西方列强一步一步对我国的各项主权进行蚕食,中国各界都开始将“救亡图存”看作是第一要义,而在新闻业,中国报刊政论本位体系也能在此追根溯源。
在西方新闻思想和理论的影响下,邵飘萍等一批报人开始对报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这段时期,政论本位被渐渐淡化,新闻本位开始出现了萌芽。
传播新闻事实视为报刊最核心的表现。
据此,邵飘萍也作了最明确的论述:“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的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要原料厥唯新闻。
”[1]可以看出,这一句表述已经很好的勾勒出了邵飘萍对“新闻”的看法。
这种报纸观念与梁启超时代的报纸观念已经有了泾渭分明之感。
在梁启超看来,报业只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政治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对于国民,只是起到教育宣传纸作用,报纸作为一个载体,主要是沟通上下的渠道,而在封建社会,则更是尊卑关系的最好体现。
反观邵飘萍,他认为报纸中本不应该充斥着繁冗的政治术语,而将民情民意抛之不管,且更加看重的是报业对新闻的处理。
公共利益才是报纸需要放在首位考虑的,这与封建思想影响下,只把政党利益放在制高点的政论报刊相比较,有着鲜明的反差。
邵飘萍的新闻采访艺术——兼论对当今新闻记者的启示
官僚 无如之何 也 。 自官僚 渐识飘 萍 , 遂亦 不断地追 问。 对 于一般的事物新闻记者需
持。 因为报业集 团的 主业 是 内容 , 离 开主 业去发展其他产业 没有 任何优势 。 在可预 见 的未来 , 国家对于 网络媒体 的新 闻采访 权不可能完全放开 , 这有助于在长期 内保 销售 、 服务 等一 系列 内容产业 活动进行分 析, 希 望能够为传 统报业 集团应对新媒 体 的挑战提供一点思路。 口
采 访 对 象 处 于 被 采 访 的 良好 状 态 时 , 采访
飘萍喜欢交流和交友 , 在 与各类人 物的接 触 中获取很多新闻信息。 上至总统 、 总理 , 下至仆役 、 百姓 , 他都能与他们做朋友 。 因 此有新闻事件发生时 , 有人 给邵飘 萍通风
其有干 时忌者 , 或婉 曲披露 , 或直言攻讦 ,
事件 中找到新 闻点 ,就需要不停地思考 ,
渐 重视报 纸 , 飘 萍声誉 , 以是 日隆 。 ”① 由 此可见邵飘萍卓越的采访技 巧。
一
要追 问 , 而 对于不 同寻常 的事情 , 更要 比
一
般 人 多 问几 个
“ 为 什 么 ”。“ 新 闻 工 作
、
随 时处 于 角色 之 中
者要想洞察新 闻背后 的复杂关 系 、 新闻涉
及的社会影响 、新 闻发展 的趋势走 向 , 就
必须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 , 特 别 是 需 要 具
正 如 邵飘 萍 所 说 :“ 其 脑 筋 无 时 休
息, 其耳 目随时警 备 , 网罗世 间一切事 物
而待其 变动。 ” 他在具体 的新 闻工 作中也
是如此 , 他善于从 自己日常生活 中接触到 的人 和事 中发现新 闻, 在习以为常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记者、报人,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一生在两个方向上做出建树。
一是政治上,以新闻舆论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并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
一是在完善中国新闻事业方面,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独创性的,综合的。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毕生积累的新闻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现实意义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
在14年(1912年----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邵飘萍的基本新闻思想(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指出, 报业应该是超然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因素, 负有教育、指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那么, 什么是报业的独立:即在信仰、组织、经济以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
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 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认为, 新闻事业传递消息应该是“一切利害有关之消息”,它与全社会发生联系, 是“国民舆论代表”也就是说, 一个国家的报业, 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新闻舆论也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
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报业经济, 应该摆脱资本的控制, 经济独立的途径是扩大报纸的发行量, 使“社会中人人皆属股东”。
报社公职人员同样应该“保有职务上精神上之自由”,要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独立的思想和纯正的道德品质。
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持正确的立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
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
他认为, 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 乃是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 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 树不拔之基, 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 , 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无所谓思想民主、言论自由。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或沦为反动党派、军阀派系的报纸或者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领导革命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邵飘萍于1922年10月5日在《京报》创刊时, 提出了“监督政府” , 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
他的办报思想在顺应新文化潮流、冲击封建言论专制方面,作用是积极的另外, 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邵飘萍及其《京报》的言论, 不受帝国主义报刊言论所控制。
独树一帜, 猛烈抨击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 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1916年, 邵飘萍独立支撑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
新闻编译社虽然是初级通讯社,无力向全国、全世界发电讯稿,但它作为帝国主义通讯社的对立面出现,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同时也为中国通讯社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对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通讯事业的垄断,形成维护中国利益的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提出了记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邵飘萍认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此外,尤当有一二门专门学科,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再加以多年之实地经验”。
这样的思想无论对于我们的新闻研究,还是新闻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
记者应该具有品性。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要具有独立的精神。
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邵飘萍还十分重视记者采访能力的培养。
他自己就具有十分高超的采访艺术,要求记者时时处于角色之中,要有“新闻鼻”、“新闻脑”,用他自己的话说“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
在长期的采访活动中,他广交朋友,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采访信息灵通。
在采访过程中,邵飘萍处事随机应变,“守如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面临参战还是中立的问题,段祺瑞内阁会议匆忙做出决策,但不敢公之于众。
许多中外记者使尽浑身解数也一无所获。
年方21 岁的邵飘萍决心“虎穴”采讯。
第一次去国务院,被挡驾。
第二次,他借得一辆挂有总统府车牌的汽车长驱直入。
传达长拒之于门外。
邵当即掏出一叠钞票,取其一半,递给传达长:“段总理接见与否没关系,只求禀报一声,这一半钱您买茶喝;若万一接见,另绝口不谈和战决定。
邵飘萍七劝八说,立下誓言:三天之内如在北京走漏风声,愿受处置,并以全家生命财产为保。
段终于披露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的决定,连其中细节也吐露无遗。
邵如获至宝,出来后立即驱车直奔电报局,以密电传沪。
《申报》、《时事新报》二报立即以号外特大新闻发表,印数十万份,传遍上海滩,热闹非凡。
五天后,号外慢慢流入北京,段祺瑞才如梦初醒。
(三)致力于新闻事业改革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他从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从开始办报的第一天,他就致力于新闻改革,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邵飘萍的采访思想和采访技能,曾经使新闻界同行为之叹服。
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
他十分重视采访的艺术,每次采访都能做到“发问不多,使言者无所遁饰”,“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在总结采访经验时,邵飘萍提出记者必须细致、机警、敏捷,有很强的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在新闻通讯写作上,邵飘萍使用的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合的体裁,他的文章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在编辑工作上,邵飘萍也有不少改革。
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面的安排。
他所主办的《京报》,栏目众多,新闻通讯和评论结合紧密,标题多行多层次,在当时报纸死板的情况下,《京报》的异军突起,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改革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他重视报纸的经营管理。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同样是个开拓式的人物。
他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社会进步的参与者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揭露政治黑暗,抨击最高当局,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推动历史的发展。
1915年1月18日,日本外相将企图变中国为日本保护国的“二十一”条面交袁世凯,并且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谈判。
这一消息首先在外国报纸上披露,邵飘萍得知后,立即驰报国内。
国内民众悲愤交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宏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并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五四前夕,邵飘萍出席北大的会议,向青年学生介绍了巴黎和会的经过和决议,激动的说:“中华民族危机系于一发,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应该挺身而出……并举行五四运动,邵飘萍是发起者之一。
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旗帜鲜明地反对段棋瑞,拒绝“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他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的滔天罪行……,邵飘萍的这些态度都对大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冯玉祥要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邵飘萍采访得到《善后借款合同》后,立即在报上发表了消息,这条消息的传播,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成了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七君子”事件时,江苏高等法院以无中生有的罪证拼凑了漏洞百出的起诉书,“七君子”随即起草了有理有据、义正词严的答辩状,把起诉书驳得体无完肤。
但不少报纸迫于压力,第二天就见报。
推动了七君子的早日获释。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一)依靠群众办报他十分注意借助社会力量, 集中群众智慧办报, 办副刊。
《京报》复刊后, 副刊迅速增加到十种以上,做到“多种副刊轮替发行, 周而复始, 既不患单调, 又不致零乱,于学艺之专研, 报章之体何均为有益。
”这么多副刊都是靠社会力量来办的。
如《京报副刊》主编孙伏园;《民众艺术周刊》胡也频等主编, 鲁迅校阅;《妇女周刊》, 北京女师大蔷薇社编辑等等。
邵飘萍还邀请鲁迅主办《莽原》,先随《京报》附送, 后单独发行。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篇杂文和小说, 最初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
他这种依靠社会力量, 兼有报纸和杂志之长的副刊多样化的做法, 是邵飘萍对报业的另一重大贡献, 今天仍为各报广泛使用。
(二)提倡“精通简要, 雅善讥弹”生动活泼的文风他针对以往为报纸评论“少事实而多论断”, 好发空论的缺点, 很注意用事实说话。
他认为, “事实乃最易子证明是非、“其足令读者同清信仰, 反较诸凭空臆断之言为有力”(《新闻学总论》第20页)。
他还主张写评论要“简洁明快”和“含有美禾之意味”, “除去记述某问题之理由见解外, 其文词亦具有几分动人之魔力”。
他所写的时事评论, 不论是长篇的社论,或是百把字几十字的短评, 都“精通简要, 雅善讥弹”, 很有特色。
在新闻通讯写作上, 邵飘萍经常使用的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合的体裁,文章态肆流畅, 生动活泼。
尤其是他的批评性文章, 旗帜鲜明, 尖锐泼辣, 幽默深刻, 与鲁迅的杂文一样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三)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以及为了展示事件的全貌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报道也是现代媒介从业人员的追求。
邵飘萍认为“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news)为本位’之原则”、“诚外交记者之绝技也。
夫所需材料既如是,其伙则自非一二人之耳目所能巨细糜遗。
不但记当场之‘裸的事实’,更须探悉各派之内情,预测问题扩大之程度;极繁琐之案件,则随笔加以是适当之裁剪。
”可见,邵飘萍对于事件的报道,已经有了现代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的意识。
他在第十一章里详细列举了裸体新闻应记之项目共5 大类,29 小类。
其中“突发之天灾地变”中对“煤矿爆发”的描述列举多达整整60 条。
可见其对采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