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及内容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与六次修宪的历史背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分别于1979年7月、1980年9月对第三部宪法和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XX年3月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六次修正。

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宪法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

第二部宪法(七五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

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

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第三部宪法(七八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这部宪法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1. 引言1.1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行为的准则。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宪法经历了五次重要修改。

这五次宪法修改,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规范化。

本文将对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第一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2年,是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的第一次修改。

此次修改主要是对宪法内容的普及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充实了国家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随后的第二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8年,主要内容是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宪法的内容和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正文2.1 第一次宪法修改:1982年1982年是我国宪法重要的一次修改,这一次修改实际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宪法,取代了1978年通过的临时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是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1982年宪法保留了原有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重要修正和补充。

首先,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写入宪法,这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不变形的快要。

其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等规定。

此外,宪法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2年宪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法治基础。

宪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也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2 第二次宪法修改:1988年1988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宪法修改。

这次修改是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一、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新的宪法修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随后起草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四部,均以相应的年号作为区别。

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1、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哪些?

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哪些?

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哪些?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宪法第四条第一款;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宪法第六十二条;宪法第六十三条;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等内容。

▲一、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哪些?宪法修改全内容包括: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宪法第四条第一款;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宪法第六十二条;宪法第六十三条;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等内容。

▲二、什么是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三、宪法的审议过程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历届宪法修正案内容

历届宪法修正案内容

历届宪法修正案内容
1.第一次宪法修正案:于1982年通过,对宪法第五条进行修改,将“尽力”改为“真心实意”。

2.第二次宪法修正案:于1988年通过,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的规定,增设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不受侵犯的权利”“保障私有财产合法权益”的内容。

3.第三次宪法修正案:于1993年通过,加强了宪法条文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规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于1999年通过,对宪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坚持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支持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等内容。

5.第五次宪法修正案:于2004年通过,增设了“法制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规定“国家加强对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和服务,并尊重和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和人权”。

6.第六次宪法修正案:于2018年通过,增设了“宪法的法律效力”条款,明确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强调“依法治国,以宪法为
根本法”和“全面依法治国”。

总的来说,宪法修正案都在保护和强化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制建
设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所修正和增强。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它
的修正不仅仅对国内产生影响,也对外界传递了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
家的信号。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

宪法历次修改内容宪法历次修改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制定宪法是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制建设工作之一。

中国的宪法历经五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时期条件下进行的。

一、第一次修改(1982年)首次修改主要是针对宪法制度的改革,充实国有领土的实质内容、拓宽公民权利和保障原则、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等。

1、增设了“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篇内容。

2、新增了第十一条,“国有土地和其上的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3、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范围,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二、第二次修改(1988年)第二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需要,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扩大公民民主参与。

1、修改了第二十五条,消除了“决定局外人”的规定,扩大了民主决策的范围。

2、增加了第四十五条,强化个人的财产权利保护。

3、修改了第三十六条,增加枪支和子弹等的禁止拥有和私藏。

三、第三次修改(1993年)第三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想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1、修改了第一百四十四条,更加强调宪法的法律效力。

2、新增了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强化人民的法治意识。

3、增加了宪法的一些法律法则,包括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四、第四次修改(1999年)第四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和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

1、新增了第二十七条,“国家保障妇女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增加了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少数民族有权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3、修改和补充了宪法的一些条款,包括环保、加强公共卫生、保护少年儿童、促进文化繁荣等。

五、第五次修改(2004年)第五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并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保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1、新增了第五十号条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文明”入宪《18》2.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9》3.规定土地征收补偿制度《20》4.改变对私营经济政策《21》5.私有财产权入宪《22》6.规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3》7.“人权”入宪《24》8.全国人大代表组成我增加“特别行政区的代表”《25》9.“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26、27、28》10.补充规定国家主席职权《29》11.乡级人大任期改为五年《30》12.增加国歌规定《31》

1999.3
九届二次
6(12-17)
1.确立邓小平理论合法性《12》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13》3.完善现行经济制度《14》4.进一步确定了农村的经济体制《15》5.提高“私营经济”地位《16》6.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的犯罪活动”《17》

2004.3
十届二次
14(18-31)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1988-2004)
次数
时间
人大届数
条数
内容

1988.4
七届一次
2(1-2)
1.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1》2.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2》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八届一次
9(3-11)
1.“初级阶段”“中特理论”“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入宪《3》2.表述政党制度《4》3.把“国营”改为“国有”《5、8、10》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5.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9》6.县级人大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1》
“《》”内为相应修正案条数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1982年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它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这部宪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

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二是删去第10条第4 款中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这次修改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

(2)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

(5)把县及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序言。

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重点内容

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重点内容

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重点内容
徐珊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

在公共基础的考试过程中常以单选的形式进行考核,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容易将这四次修正案的内容混淆,以下笔者就结合历年真题对其进行系统梳理:
在所有内容中,大家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1、1988年——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县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

3、1999年——“邓小平理论”入宪、“依法治国”入宪
4、2004年——“三个代表”入宪及“三个文明”入宪;国歌的规定、国家主席的国事活动入宪
5、2004年——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

【真题】“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是()。

A.198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B.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C.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D.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解析】D。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故本题答案选D项。

以上是对四次宪法修正案内容的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历次宪法修正案超强快速5分钟牢固记忆

历次宪法修正案超强快速5分钟牢固记忆

历次宪法修正案超强快速5分钟牢固记忆
我的记忆(当读下面文字时脑海中要闪现相应图像,这样记的更长久不易忘记,区别于一般的口诀记忆):
1988年:爸爸把土地转让给私人经营,补贴家用。

1993年:九三学社在初级阶段要与多党合作,应该有协商制度,联合生产市场上限人购买的大手套。

1999年:邓小平和舅舅长期发展市场,双层经营,依法治理公司王国,经济基本够分配,重要的是非常公道,王国因此很安全。

2004年:江泽民善协调,建设者征地有补偿,立志不侵私财,特别是社保和人权我们可以享受了,国事活动紧急时唱国歌来缓和。

注解:
1、88年用爸爸代替,“私营”稍作变换为“私人经营”,“补充”变“补贴”
2、93年用九三学社代替,第5和第8修正案中“国营”改为“国有”简缩后谐音为“应该有”,“联合生产”想到“联产”,限人购买大手套(5),即是指县人大任期改为5年。

3、99即“舅舅”,“经营基本够分配”指第14条修正案,“重要的是非常公道”是指“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王国因此很安全”想到“危害国家安全”。

4、“三个代表”用江泽民代替,物质、政治、精神协调发展即“三协调”谐音即“善协调”,“立志”即“鼓励、支持”,继而再想到第21条修正案主要内容, 5谐音为“我”,“乡”谐音为“享”即可组成“我们可以享受了”。

zth。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

宪法的一般知识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强调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 宪法的含义: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一个国家统一 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 基础。宪法在阶级本质上与普通法律一致,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有它自己的特征。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 (二)宪法的一般知识 (三)国家基本制度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 (一)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 (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三)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
1、1954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部很好的 宪法。) (1949年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75宪法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这是建国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中最差的一部。 3、1978年宪法 ——比75年宪法有新前进,但也很不完善。 4、1982年宪法及修正案。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也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是54宪法的续承和发展。★我国的现行宪法就是1982年宪法。 1988年、1993年和1999年全国人大三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成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和 补充。3个宪法修正案共17条。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实例演示
《女中学生状告商家讨公道》 1995年6月12日晚8点多,北京青塔院中学16岁的女生汪丽娜从住家附近的绿凯 和平里购物中心分店购物出来后,推车行走100多米时,被绿凯店几名工作人员 拦住,以拿了商店货物未付钱为由,要求搜查随身所带的物品。汪说要搜也应去 派出所,由公安人员进行。当她推车往派出所方向行进再次经过绿凯店门时,又 被几名店员拦住,坚持要翻包搜查。汪只好将自己刚从绿凯店里买的价值11.7 元的东西给店员核对,而此时一名女店员已将汪的手提袋拿去搜查,最后也没有 找到“偷拿的货物”。汪丽娜的名誉和人身自由受到侵害,委屈得哭了。她想到政 治课上讲过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以绿凯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到当地 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9月26日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当庭调解责令商家公开赔 礼道歉,并赔偿汪丽娜精神损失费6000元,使汪丽娜放下心理包袱。

新中国的历次宪法修改

新中国的历次宪法修改

新中国的历次宪法修改编辑丨子愚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作了全面修改的宪法,称为“七五宪法”。

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

这部宪法共4章30条,主旨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取消“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一些“左”倾思想写进宪法。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又一次作重大修改的宪法,称为“七八宪法”。

这部宪法共4章60条,尽管对“七五宪法”作了一些重大改进,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总体上表现为仍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七八宪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县级人大代表改为由选民直接选举,将上级人民检察院同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由监督关系改为领导关系。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取消了“七八宪法”规定的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宪法,称为“八二宪法”。

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4章138条。

“八二宪法”在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沉痛教训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借鉴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法。

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

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规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为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八二宪法”陆续进行了修改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对比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对比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对比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宪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和2018年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2004年宪法修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私有财产的保护,加强了对私营经济的扶持和引导。

而2018年宪法修改则更加注重人民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它增加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和2018年宪法修改的修改方式和程序。

2004年宪法修改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的,修改的内容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协商,最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而2018年宪法修改则更加注重民主程序和广泛参与。

在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了公开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等形式,确保了修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和2018年宪法修改的影响和意义。

2004年宪法修改的主要影响是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而2018年宪法修改则更加注重人民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

它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法律保障。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的对比表。

2004年宪法修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私有财产的保护。

而2018年宪法修改则更加注重人民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增加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改方式和程序上,2004年宪法修改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而2018年宪法修改更加注重民主程序和广泛参与。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后,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内容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中国对现行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以前3个修正案已分别在1988年、1993年和1999年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条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后两句:“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修改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知识资料

宪法知识资料

宪法知识我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的修正历程(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修改机关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的机关。

修改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解释权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享有解释宪法的职权。

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什么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保障人权。

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保障公民权力。

其手段主要是设置与限定国家权力,国家机关不得行使宪法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

宪法保障的人权是什么所谓人权,就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所有权利,核心是使每个人的个性、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充分发展。

人权是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的基础和源泉。

宪法日历届主题历年来,国家宪法日主题与时俱进,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014年,国家首个宪法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我国宪法修订历史

我国宪法修订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还不具备制宪的条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在总结胜利成果和确立国家制度方面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大陆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各民族在平等和友爱互助的基础上团结了起来;经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群众运动,人民群众被组织起来,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已经开始;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颁布后,通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普选,选出了基层代表5669万人、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

这就为召开全国人大、制订宪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与此同时,现实也迫切要求召开全国人大、制定宪法。

当时,我国正处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确定了以一化三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总任务。

这就需要有一部根本大法来确定国家的领导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

1952年12月2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43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议由政协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开始进行起草选举法和宪法草案等准备工作。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全面筹备制宪工作。

同年底,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到杭州,着手起草宪法。

在毛泽东的亲自主持下,宪法起草小组广泛参阅了中外宪法文件特别是苏联等民主国家的宪法文件,数易其稿,宪法草案初稿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后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

简述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完善

简述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完善

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共制定了四部宪法,前面几部宪法采用全面修改的方式,1982年宪法生效以后,一般采用部分修改的方式。

现行宪法经过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第三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通过程序,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宪法经历了( )次修改,形成了52条修正案。 单选题 (3 分) a. 3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宪法经历了( )次修改,形成了52条修正案。 单选题 (3 分) a. 3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宪法经历了( )次修改,形成了52条修
正案。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宪法经历了()次修改,形成了52条修正案。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参考答案:C
解题分析:
我国现行宪法经历了五次部分修改,分别如下: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49年颁布以来,历经了数次的修正和修改。

每次宪法修正所涉及的条文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每次的修正都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下面将从历次宪法修正的条数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的情况作一个概述。

一、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
从1949年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了五次大修和多次小修,总共修正的条数达到了四十几条。

其中最大的修正是1982年的宪法修正,涉及41个条文的修改。

下面分别对各次宪法修正的条数进行简要概述:
1、1954年宪法修正:增加14条,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行国家主席制度等。

2、1975年宪法修正:增加7条,主要涉及组织形式、interform 和反帝国主义的内容。

3、1978年宪法修正:增加6条,主要含义在于修改政体、政府的担任者和权力机构。

4、1982年宪法修正:修改41条,名义上增大了人民的权利和地位,在宪法中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增添了“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

5、1988年宪法修正:增加4条,主要涉及到政府机构和部门组织的内容。

6、1993年宪法修正:修正了3条,主要改变是取消了巨额资产申报制度等内容。

7、1999年宪法修正:增加13条,主要内容包括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权利,增强了法制意识和意识形态上的内容等。

8、2004年宪法修正:增加1条,主要涉及到农民和城市居民追求的生活权利和基本保障的内容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

9、2018年宪法修正:减少4条,主要修改集中在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和纪律等方面。

10、2021年宪法修正:增加1条,主要是明确国家统一、法治、
基本法律制度的好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

二、宪法历次修正的内容
1、1954年宪法修正主要增加了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的设立,其他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结构、法律原则等。

2、1975年宪法修正主要修改政治形势变化的内容、组织形式、政府机构等以及关于“interform”和反帝国主义的内容。

3、1978年宪法修正强调了“发扬民主、讲究科学,执行党的“四个现代化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贯彻宪法法律”,明确国家行使权
力的方式。

4、1982年宪法修正是自1949年宪法颁布以来最大的一次宪法修正,重点扩大了人民的权利和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规定
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强化了法制建设等内容。

5、1988年宪法修正主要涉及到政府机构和部门组织的内容,增加了国家公务员、代表参加国务院会议,规定了法官、检察官的地位等。

6、1993年宪法修正取消了巨额资产申报制度等。

7、1999年宪法修正强调了基本权益和平等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强化法制机制、创造更有利的治国环境等。

8、2004年宪法修正添加了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等基本权益以及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

9、2018年宪法修正重点补充了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和纪律等方面的内容,精细打磨国家制度的布局。

10、2021年宪法修正重点是明确国家统一、法治、基本法律制度
的好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

总结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次修正所涉及的条数和内容都
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是修正的条文还是内容,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
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实力的增强,相信宪法的修正和改革
也会越来越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