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中医辨证施治.
抑郁症的六经辨证论治

“郁”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 的郁,金元以前所论的“郁”大多属于此。 狭义的“郁”,即情志之郁,明代以后所 论的“郁”大多属于此,主要是由于情志 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 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症状。
目录
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
调和营卫法
桂枝汤加细辛 桂枝汤加黄芪等 当归四逆汤 小青龙汤
和解少阳法
张某某,女,42岁,农民。 患者1年前因与邻里争吵而致抑郁不舒, 此后情绪低落,终日昏昏沉沉,逢人便哭, 甚则有轻生念头,曾在某精神病院诊断为 “抑郁症”,予舒乐安定、阿米替林药物后, 症情时轻时重。1月前,与丈夫口角后自责加 重,工作不起劲,表情淡漠,胸胁胀满,恶 心欲吐,平素心烦易怒,喜叹气,夜寐不佳, 口苦,晨起明显,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1982 年 我 国 流 行 病 学
中
抑郁症
国
患病率为3.11‰,占神经症患 者的14.0%,
农村患病率(4.12 ‰ )高于 城市(2.09‰ )
本病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成年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2007年5月21日郑州市八院举行的 “精神卫生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2%-5% 当时估计有超过5000万人患病 无及时专业的治疗 抑郁症病的复发率高达85%,抑郁症病人自杀率 高达15%! 50%-70%的自杀者存在精神问题。
(4)导之以其所,告诫其家属和朋友,给 病人多些关爱,使患者病情好得更快些;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丁元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古代没有抑郁症之名,但从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现近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内容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证的记载之中。
当代医家则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实践。
一、当代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一)疏肝解郁法气郁为诸郁之始,治郁先治气,调气先疏肝。
多数学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方法,从肝论治抑郁症,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二)理气化痰开郁法用于痰浊郁闭,清窍蒙蔽之老年人抑郁症。
涤痰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涤痰开窍;常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热证用温胆汤。
(三)补肾疏肝法乙癸同源,肝肾互生。
肾虚肝郁证,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解郁,以标本兼治,常用方剂如滋水清肝饮。
(四)宣阳开郁法阳气不达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指出对抑郁症的治疗当以调和营卫、宣阳开郁为基本方法,同时配伍和营、调神之法,使营卫调和、阳气宣达从而诸证或可愈。
治疗抑郁症应重视温通阳气和温补阳气,肝脾之阳气虚弱,其功能渐衰,因阳气虚衰,肝用不强,气不摄血,肝血失调,肝阳虚弱,肝气的激发动力不足,疏泄无力,不能条达气机,抑郁诸症势必加重,此时非温通、温补不能宣达。
(五)调气和中法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失调,升降失司,运化无力,从而产生气郁、痰阻等病理因素以及气血不足的病机变化;此外,土壅木郁,肝气不舒,治疗应当调气和中,畅利中焦气机,振奋阳气,用《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加减。
(六)利肺治肝法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季是抑郁症好发或加重的时间。
肺合皮毛,肝主疏泄,五脏以肺应秋,肺属金,金能制木,有学者介绍临床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的麻黄汤加减调治肝气郁结所致抑郁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指出解表宽中法适用于由外邪而致的气机郁闭,情志郁结病。
中医药在抑郁症与焦虑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抑郁症与焦虑症中的应用抑郁症与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抑郁症与焦虑症中的应用,并介绍其疗效与作用机制。
一、中医药对抑郁症的应用1. 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心气郁结、肝郁化火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在辨证论治上,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汤、黄芪阿胶汤等,能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 中药调理情绪除了中药方剂治疗,中医药还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通过调理情绪来缓解抑郁症状。
例如,通过饮食调理中医药膳,选择具有理气、养血、开郁等作用的食材,如枸杞、酸枣仁等,有助于恢复身心平衡。
3. 中医药的心理疏导作用中医药除了具有药物治疗的作用外,还注重心理疏导。
中医药师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境。
针灸疗法中的耳穴埋线疗法,对于改善抑郁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二、中医药对焦虑症的应用1. 中药方剂治疗焦虑症中医药治疗焦虑症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以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加味逍遥散、安神补心丸等,具有平肝熄风、祛心火、养阴清热等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2. 中医药的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通过按摩人体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焦虑症状。
例如,常用的太冲穴、内关穴、涌泉穴等穴位按摩,可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人体的放松和平衡。
3.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养生保健预防焦虑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的运动锻炼,合理的饮食习惯等,都对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中医药也注重个体化的养生调理方法,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调理。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
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症状辨证中医辨证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
抑郁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例如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辨证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失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草药治疗中医辨证治疗通常采用草药来调节患者的身体。
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师会选择一些符合个体病情的草药组合,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柴胡、白芍等草药来疏解肝气、舒缓情绪压力。
针灸疗法除了草药,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针灸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系统,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
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来确定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调整生活方式除了草药和针灸治疗,中医辨证治疗还会着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
例如,饮食方面可以建议患者多摄取一些有益于情绪稳定的食物,如黑木耳、核桃等。
此外,适度的运动和定期的休息也是重要的生活方式调整措施。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师进行治疗。
- 治疗期间应积极配合医师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
- 与西医治疗相结合,遵医嘱同时进行。
-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症状。
但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首先咨询专业的医师,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抑郁症中医辨证施治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 证机概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证治分类
▪ 4、心神失养证用药加减 ▪ 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
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 ▪ 燥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
制首乌等养心安神; ▪ 表现喘促气逆者,可合用五磨饮子开郁
2.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
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 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 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 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
郁
肝失疏泄
气郁、血郁、火郁
证
脾失健运
食郁、湿郁、痰郁
心失所养
虚证
气郁
▪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 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 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 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 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抑 郁症
▪ 抑郁症在中医典籍中类似于“郁证”,其 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病变部位主要在肝, 与心、脑、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主要为肝 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 气血失调。
抑 郁症
▪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 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 感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 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伴有相应的认知和 行为改变,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部分患者可有遗留症状 。
流行病学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确立的抑郁症 终生患病率
重性抑郁障碍():美国17%,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之阳早格格创做丁元庆山东中医药大教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熏陶古代不抑郁症之名,但是从历代文件中不妨睹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示近似的形貌,如《伤热论》战《金匮要略》中纪录的多种徐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真量集睹于郁证、百合病、净躁、癫证等病证的纪录之中.当代医家则从分歧角度叙述各自对于抑郁症病果病机的认识与试验.一、当代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要领(一)疏肝解郁法气郁为诸郁之初,治郁先治气,调气先疏肝.普遍教者正在那一表里的指挥下,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础要领,从肝论治抑郁症,时常使用圆剂如柴胡疏肝集、逍遥集等.(两)理气化痰启郁法用于痰浊郁关,浑窍受蔽之老年人抑郁症.涤痰汤燥干化痰,理气战中,涤痰启窍;时常使用圆剂如半夏薄朴汤止气集结,降顺化痰,痰热证用温胆汤.(三)补肾疏肝法乙癸共源,肝肾互死.肾真肝郁证,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解郁,以标本兼治,时常使用圆剂如滋火浑肝饮.(四)宣阳启郁法阳气不达是抑郁症的基础病机,指出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当以调战营卫、宣阳启郁为基础要领,共时配伍战营、调神之法,使营卫调战、阳气宣达从而诸证或者可愈.治疗抑郁症应重视温通阳气战温补阳气,肝脾之阳气健壮,其功能渐衰,果阳气真衰,肝用不强,气不摄血,肝血仄衡,肝阳健壮,肝气的激励能源缺累,疏鼓无力,不克不迭条达气机,抑郁诸症必然加重,此时非温通、温补不克不迭宣达.(五)调气战中法脾胃为气机降降的枢纽,脾胃仄衡,降降得司,运化无力,从而爆收气郁、痰阻等病理果素以及气血缺累的病机变更;别的,土壅木郁,肝气不舒,治疗应当调气战中,畅利中焦气机,振奋阳气,用《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加减.(六)利肺治肝法抑郁症具备一定的季节性,春季是抑郁症佳收或者加重的时间.肺合皮毛,肝主疏鼓,五净以肺应春,肺属金,金能造木,有教者介绍临床用辛温解表、宣肺仄喘的麻黄汤加减调治肝气郁结所致抑郁症,博得了很佳的疗效,并指出解表宽中法适用于由中邪而致的气机郁关,情志郁结病.简而止之,当代医家大多将抑郁症等共于郁证,果而,将抑郁症的基础病机归于肝气郁结,从而不妨爆收肝气乘脾、肝益及肾,气滞痰凝、血瘀,果真致真等病机变更;治疗则以疏肝解郁为核心.柴胡疏肝集、逍遥集、四顺集、小柴胡汤以及苦麦大枣汤等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时常使用圆剂.两、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一)宣阳启郁是抑郁症证治关键“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基础病机,神形兼病,神病为主,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示.抑郁症临床表示虽然搀纯,不出神形兼病之范畴,而且主要表示为功能活动浮现出压造性的变更,其中神机颓兴是其特性性的改变.而阳气郁痹,死收非常十分是抑郁症之病机核心.阳气郁痹,则死收之机抑遏,表示为功能活动减强.功能活动减强的特性是昼不克不迭粗,且至夜则不克不迭寐.从而提出畅达阳气动做治疗抑郁症的基础要领,通过畅达阳气以供达到舒畅气机,饱舞净腑气化,振奋神机,宁神定志之手段.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躲神明,又为人身粗神情绪活动之总司.果此,通阳不妨治心,治心不妨调神.(两)抑郁症证治以《内经》阳气表里为指挥,应用经圆治疗抑郁症.正在《内经》阳气表里的指挥下,稀切分离抑郁症收病本理,建坐宣阳启郁,振奋神机之证治大法,产死抑郁症证治的基础思路.1.肝气郁结证粗神抑郁,情绪矮降,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纳呆少寐,脘闷嗳气,大便不调,苔薄黑或者薄腻,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时常使用圆剂:四顺集合茯苓苦草汤.柴胡15g、黑芍15g、枳真12g、炙苦草12g、茯苓30g、桂枝12g、川贝母9g、死姜12g、旋覆花12g.2.气郁化火证性情矮降,慢躁易喜,得眠头痛,胸胁胀痛,心苦而搞或者目赤耳鸣,或者喧闹吞酸,舌黑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时常使用圆剂:四顺集合栀子豉汤加减.柴胡12g、黑芍24g、枳真12g、炙苦草12g、栀子9g、浓豆豉15g、川贝母9g、当归15g、夏枯草15g、郁金15g、死天15g.3.气滞血瘀证粗神抑郁,性情慢躁,得眠头痛,健记或者胸胁痛痛,或者身体某部有收热或者麻痛感,舌紫暗或者有瘀面、瘀斑,脉弦或者涩.治法:理气活血,解郁安神.时常使用圆剂:四顺集合三物黑集、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12g、黑芍24g、枳真12g、炙苦草12g、桂枝9g、桔梗12g、川贝母9g、丹参15g、郁金15g、茯苓24g、牛膝15g.4.肝郁脾真证表情抑郁,胸闷太息,慢躁易喜或者不止不语,进睡艰易,倦怠累力,便溏不爽,舌苔黑腻,脉弦慢.治法:疏肝健脾,止气安神.时常使用圆剂:四顺集合薄朴死姜半夏苦草人参汤、苦草搞姜汤加减.柴胡12g、黑芍12g、枳真9g、炙苦草12g、人参9g、死姜9g、薄朴9g、半夏9g、茯苓24g、黑术12g、当归12g.5.痰气郁结证粗神抑郁,呆滞鳏止,胸部闷塞,胁肋胀谦,或者表情浓漠,多疑擅虑,或者喃喃自语,或者吐中有物梗塞,吞吐不得,苔黑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解郁安神.时常使用圆剂:《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味.半夏9g、薄朴12g、苏梗12g、炙苦草12g、茯苓30g、桂枝9g、黑术12g、石菖蒲15g、郁金12g.6.痰热蕴结证粗神抑郁,慢躁不宁,里赤气秽,慢躁得眠,舌量黑,苔黄腻,脉弦滑或者滑数.治法:浑热化痰,利气泻浊.时常使用圆剂:小陷胸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减.黄连12g、栝楼15g、半夏9g、大黄6g、芒硝3g(化)、炙苦草9g、天竺黄15g、苦参6g、枳真15g、川贝母10g、竹茹18g、陈竹沥60g(兑进).7.忧伤伤神证粗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懒动,或者常常短伸,或者慢躁喊喊等多种症状,舌浓,脉弦.治法:养心安神,解郁悦志.时常使用圆剂:苦麦大枣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炙苦草15g、大枣15枚(掰)、淮小麦30g、桂枝12g、茯苓30g.8.心肾阳真证粗神萎靡,情绪矮重,嗜卧少动,心烦恐慌,得眠多梦,里黑无华,形神颓兴,阳痿遗粗,舌浓肥苔黑,脉重细.治法:温补心肾,帮阳悦神.时常使用圆剂: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苦草汤加味.死天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30g、丹皮9g、泽泻9g、桂枝15g、附子9g、炙苦草9g、巴戟天12g.9.气血缺累证暂病或者产后,粗神不振,懒止懒动,少食少寐,里色无华,健记多梦,舌量浓肥,舌苔薄黑,脉重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时常使用圆剂:人参养枯汤合桂枝苦草汤加味.人参6g、黄芪24g、黑术12g、当归12g、茯苓24g、炙苦草9g、死天18g、肉桂6g(后下)、酸枣仁24g、桂枝9g、巴戟天12g、淫阳藿12g.(三)临证注意事项调神是抑郁症证治的要害真量.第一,调神要疏通阳气,阳气宣达,神机才搞振奋.天然,强调治疗抑郁症应当重视畅达阳气,振奋神机,并不是承认其余病机的存留与治法的应用.好同,正在此前提上,共时应当重视审察兼夹证病机,适合赋予治疗.第两,需要重视阳粗的谧躲,察其阳液之盈盈,阳液充脚者,振奋阳气为要;阳液缺累者,养阳为先,阳盈者神无所躲,安神必以养阳为前提.第三,安神药物种类繁琐,临证需随证而施,不可一味探供潜镇,用之不当,反而做用阳气之死收,神机被遏,其病缱绻易愈.第四,重视大便通畅与可.便秘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示之一,脆持大便通畅是抑郁症治疗历程中的要害临床真量.大便的排鼓以阳气的饱舞推动为能源,阳明胃肠的传导下止是大便排鼓的基础净腑器官,果此,抑郁症的便秘以宣畅阳气,畅达气机为尾务,不可一味苦热泻下,虽可供得一时酣畅,日后反而越收秘结,以至连一泻也罕见.第五,脆持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抑郁症病程少,易于复焚,果此,需要脆持用药,正在临床症状统造一段时间之后,不妨改为丸剂,便当少暂服用,或者汤剂1剂分2日服用.第六,注意服药时间,普遍而止,欲宣阳启郁,调气化痰,应当正在早朝、中午服药;滋补安神药则宜午后、早间服药;战胃化浊,畅中调气药,则宜饭前服用.抑郁症的收病率与日俱删,其病机已知尚多;中医药治疗抑郁症虽有一定疗效,但是仍存留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对于中重度抑郁症疗效较好,故尚需不竭探索.试题:1.简述中医宣阳启郁法造疗抑郁症的基础真量.2.简述中医对于抑郁症分型证治的基础思路.3.简述抑郁症的临证注意事项.。
中医心理学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心理疾病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治疗心理疾病时,中医心理学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心理学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心理学强调,心理疾病的形成是与人体的阴阳失衡、五脏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心理学中将心理疾病看作是人体整体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治疗心理疾病时,中医心理学采用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辨证施治包括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治两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和询问病史,判断病人的病情所属的中医病理范畴,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施以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例如,在治疗抑郁症时,中医心理学强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节病人的阴阳平衡、调整五脏功能。
具体治疗方法有:中药治疗,如用酸枣仁、柏子仁等药材煮水饮用,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针灸疗法,如在耳穴、手脉等点位进行针灸,有助于调整脑神经功能、缓解症状;推拿按摩,如通过按摩足三里、太溪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抑郁症状。
二、调整饮食起居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心理疾病时,中医心理学注重调整病人的饮食起居习惯。
首先,中医心理学鼓励病人保持合理的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心理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在治疗焦虑症时,中医心理学建议病人少饮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食用香蕉、燕麦等富含镁元素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其次,中医心理学还注重病人的起居调整。
起居调整包括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例如,在治疗失眠症时,中医心理学强调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剧烈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三、精神调养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的发生和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心理疾病时,中医心理学注重病人的精神调养。
中医是怎么辩证施治抑郁症的

/中医是怎么辩证施治抑郁症的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千百年来,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或将抑郁症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或将其分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若干证型。
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
《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如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
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
著名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
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已有修久历史,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约有130个穴位与治疗精神疾病有关,如四关穴、十三鬼穴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 50年代以来,电针灸治疗抑郁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观察,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临床显效率可达75.2%。
另外,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
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由于抑郁症病因病机能复杂多样,治疗也要适乎其变,因人而异。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历代中医学家对抑郁症症病因病机的论述,经历由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历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一系列的治疗法则及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精华,必将为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浅谈抑郁症的辨证施治

见心率 偏快 , 此外无其 它 明显 改变 除
3 瘀 血 遏 阻
本型 多见 于 女性 患 者 , 经来 潮前 4 月 —5天 , 精
神抑 郁 , 自言 自语 , 情 绪 亢 奋 , 躁 易 怒 , 胸 憋 或 烦 心 闷, 心悸 , 胁胀 满 , 痛 , 腹 胀 痛 , 质 紫 暗 , 两 腰 小 舌 脉 弦 由于 情志 不 遂 , 机 失 调 , 血 运行 受 阻 , 气 气 冲任
维普资讯
・
2 ・ 8
湖北 中医杂 志
20 年第 2 卷第 4 02 4 I
浅谈 抑 郁 症 的辨 证施 治
李 杰
天 津 中 医 学 院 1 9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 0 1 3 99 30 9 )
关 键 词 : 郁 症 ; 医 药 疗 法 , 证 施 治 抑 中 辨
不调 , 瘀血 阻于 胞 官则 少 腹 胀 痛 。郁 火扰 动 心神 则
多数 以 胃脘 部不 适 为 主诉 , 无 实 质 性 器 质 病 变 并
患 者躯 体化 症状 明显 , 而极易 被误 诊 故 辨析 时 , 因
要 注意详 细询 问发病 原 因 。此 症 由 于气 病 及 血 , 临
脾失健 运 , 液输 布代 谢障 碍 , 湿 内生 痰 湿上扰 津 痰
中国抑郁中医辩证标准

中国抑郁中医辩证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需要针对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具体的辨证治疗。
在中医诊疗抑郁症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进行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精神状态等指标进行辨证分型,然后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在中医辩证治疗抑郁症时,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表现来进行分型。
常见的辩证分类包括气郁、痰凝、肾虚等。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抑郁中医辨证标准:1. 气郁型:气虚郁结、气逆鬱结、气阴两虚、气血不畅等。
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胁痛、腹胀、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调和气机,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川芎等。
2. 痰凝型:湿热困脾、痰火上扰、痰阻心神等。
患者常表现为心烦、口苦、脘闷、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常用药物有石膏、竹茹、天竺黄等。
3. 肾虚型:肾精亏损、心肾不交、肝肾阴虚等。
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滋阴补肾、补益心肾,常用药物有首乌、黄柏、酸枣仁等。
以上是部分中国抑郁中医辨证标准的介绍,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病情表现和辨证治疗方案。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调整饮食、作息和心态,帮助恢复健康。
中国抑郁中医辩证标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未来的治疗实践中,我们希望中医能够进一步完善抑郁症的辨证施治标准,为更多抑郁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重拾健康和快乐。
【字数:478】第二篇示例:中国抑郁中医辩证标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中,抑郁症被视为情志失调所致,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中医将抑郁症归纳为“气滞血瘀”和“心脾失调”两大病机。
气滞血瘀主要指的是情绪受困于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脾胃不和、气滞血瘀等症状。
心脾失调则指的是脾胃阳气虚弱,以及心脾不交等情况。
同时,中医还注重对病人整体病情的观察,包括面色、舌苔、脉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通过这些综合的方法,中医可以准确地对抑郁症进行诊断。
二、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对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抑郁症,常用的药物有柴胡、川芎、丹参等;对于心脾失调型的抑郁症,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等。
中药通过调理气血、祛瘀、补益脾胃等作用,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境。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调理。
比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内关、心经等。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如推拿、拔罐等也可以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方法。
按摩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身体不适,同时还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4. 中医心理疏导中医注重身心的整体健康,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也非常重视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中医师可以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压力等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中医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抑郁症,缓解症状。
三、中医对抑郁症的辨证施治中医在治疗抑郁症时,还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比如,对于阳气不足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补益心脾阳气的方法来治疗;对于血瘀证型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临床表现1. 主要表现。
(1)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快感缺乏等情绪症状明显。
中医对心理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心理疾病的辨证施治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心理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着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心理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中医对心理疾病的辨证分型中医认为,心理疾病的发生与脏腑、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等相互关系紧密。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1. 病机分析中医将心理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如郁证、痰瘀证、气滞证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通过观察、望诊、问询和脉诊等方法,辨别心理疾病的具体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2. 五行辨证中医强调以五行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认为心理疾病与五行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比如,火属于心脏,水属于肾脏,土属于脾脏,金属于肺脏,木属于肝脏。
通过五行辨证,可以发现心理疾病与具体脏腑之间的联系,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疗法、精神疗法等,以下将逐一进行介绍。
1. 药物治疗:中医通过使用各类药物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丹参、柴胡等,这些药物有镇静、抗抑郁等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心理、生理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疾病症状。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穴位刺激和艾灸疗法等。
3.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祛痰化瘀等作用,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旋覆花、川芎、天麻等中药常用于祛痰、镇静等方面。
4. 精神疗法:中医注重通过心理疏导、心理调节等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
常用的精神疗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调整心理状态。
三、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效果评估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评估是一个关键环节,能够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便。
除了传统的药物和心理疗法外,中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
中医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以整体观念和平衡为基础,强调身、心、灵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中医学认为,心理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
因此,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时,需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中医师会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以及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判断出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找到病因所在,并加以针对性的治疗。
二、中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学理论,草药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激活脏腑功能,从而治愈心理疾病。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配制出适合的中药方剂。
常用于治疗心理疾病的中药包括黄连、丹参、柴胡等。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泄湿热等药性,适用于治疗怒气内生、易怒易激动的患者。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郁结气滞、躁动不安的患者。
柴胡具有调和肝气、解郁消磨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这些中药的组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中医学认为,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治疗心理疾病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神门等。
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前外侧的穴位,具有调和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症状。
神门是位于头部后发际正中央的穴位,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头痛和头晕等症状。
中医师在进行针灸疗法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合的穴位,并通过刺激针灸穴位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
试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

1143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医者针前须静心安神,观患者之神,进行辨神施治。
因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必须通过详细询问病情,结合病人的神气所现,精心分析,了解疾病的本质。
正如《灵枢邪客》篇所说:“持针之道,欲端于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
”其次,医者要善于调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如《灵枢师传》所云:“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
”使患者对针灸治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以便镇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这对于初诊和精神紧张的病人尤为重要。
医患合作,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4.2求真治神在于得气效应求真治神不在于穴位的多少,关键在于选穴的准确,针刺的疗效不在于留针时间的长短,关键是得“气”(指针感)。
因此,单穴是关键、是特色,针感是疗效、是保证。
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突出“气至病所”。
强调即时效应。
由于针感强烈、传导较快,加快了“神”、“形”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应急调整。
从临床统计:一针见效率达到98.33%。
进一步证明了《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的论述是十分正确的。
4.4.3求真治神在于针后养神为了提高和巩固针刺取得的疗效,必须重视针后的精神调摄、心理调节、运动调节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如《灵枢终始》所要求的那样,须“新刺勿内”、“已刺勿醉”、“已刺勿饱”、“已刺勿怒”、“已刺勿劳”等。
若针后不能很好地进行调神,针刺疗效将会大打折扣。
5结论综上所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道出针刺乃至中医治病、防病之至高境界,加强该方面研究对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养生保健均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8-06-08)试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周启昌李芳梅刘琼王钟梅黄荣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中医科(434020)摘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的“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而且在我国识别率低,正确就诊率低。
抑郁症中医护理方案

抑郁症中医护理方案1.治疗抑郁症的经方有哪些2.失眠抑郁症的中医秘方3.抑郁症的护理及预防措施4.抑郁症的最佳治疗中药5.中医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经方6.抑郁症护理措施有哪些治疗抑郁症的经方有哪些抑郁症这种心理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抑郁症患者每年都在增加,轻者情绪低落,重者会导致自杀,那么怎么治疗抑郁症呢?治疗抑郁症的经方有哪些?不如跟着我一起来学习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吧!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经方1、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2、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3、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4、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5、逍遥散: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薄荷6、柴胡疏肝散:香附、川芎、柴胡、枳壳、陈皮、芍药、甘草7、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8、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9、丹栀逍遥散:芍药、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甘草、山栀、牡丹皮1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大枣抑郁症的症状一、思维迟缓患者的思维联想过程会明显的受到抑制,患者的反应也会很迟钝,自己会感觉脑子不转了。
患者的主动性语言也会减少,语速会明显的减慢,觉得思考问题很费力。
患者在情绪低落的影响下,自我评价往往过低,会有无用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甚至还会有悲观厌世和自杀的打算。
二、抑郁心境患者的情绪很低落,苦恼忧伤。
有的时候还会觉得悲观绝望,有种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
患者常会用?活着没意思?等消极的话语来描述自己内心的体验。
三、意志活动减退患者的主动性活动也会明显的减少,生活也会变得的很被动。
患者不愿意参加外界和平时感兴趣的活动,经常都是一个人呆着。
患者的生活很懒散,还会发展成不语不动,甚至还会达到木僵的程度。
四、躯体表现:失眠抑郁症的中医秘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其实并不少,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患者总是无法彻底摆脱抑郁症困扰呢?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方法、饮食调节治疗和中医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抑郁症治疗方法,由于中医治疗安全无副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一致认可,那么中医怎么治疗轻度抑郁症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抑郁症的辨证施治

元 代 , 丹 溪 在 《 溪 心 ( 性 情 改 变 , 忧 愁 、 朱 丹 如 伤
法 》 一 书 中 将 郁 症 列 为 感 、 丧 , 对 生 活 失 去 沮 或
一
个 专 篇 , 为 “ 血 冲 信 心 等 ) 胸 部 满 闷 , 认 气 , 胁
和 , 万 病 不 生 , 一 有 怫 肋 胀 痛 , 无 定 处 , 闷 痛 脘 郁 , 病 生 焉 。故 人 身 诸 嗳 气 , 思 饮 食 , 便 不 诸 不 大
一
0克 , 陈 皮 6克 , 郁 的 身 心 健 康 。 目前 治 疗 强 度 及 持 续 时 间 的 长 短 壳 l
抑 郁 症 主 要 依 靠 化 学 合 有 关 以 外 , 也 与 机 体 本 金 1 0克 , 骨 l 龙 8克 , 牡
0克 , 草 6克 。 甘 成 药 物 ,但 由 于 长 期 服 身 的 状 况 有 密 切 关 系 。 蛎 3 止夕 匕 卜, 根 据 不 同 病 用 往 往 会 出 现 严 重 的 毒 正 如 《 病 源 流 犀 浊 》 杂 所 “ 脏 其 机 , 志 、 菖 蒲 , 皮 、 远 石 青 副 作 用 , 致 使 许 多 患 者 说 : 诸 郁 , 气 病 也 , 佛 槟 丹 常 常 被 迫 停 止 治 疗 。 采 原 本 于 思 虑 过 深 , 更 兼 厚 朴 、 手 、 榔 , 参 、 焦 鸡 用 中 医 中 药 对 此 类 患 者 脏 气 弱 , 故 六 郁 诸 病 生 红 花 , 三 仙 、 内 金 等 多随 症 加减 。 辨 证 施 治 , 可 以 取 得 比 焉 。 ” 较 满 意 的效 果 。 理 气 开 郁 是 治 疗 抑 若 肝 郁 化 火 出 现 急 口苦 而 干 、 目赤 抑 郁 症 属 中 医 郁 郁 症 的 基 本 原 则 。 正 如 躁 易 怒 、 医 说 “ 症 、 眠 、 躁 等 范 围 。 《 方 论 》 : 凡 郁 病 必 耳 鸣 、 大 便 秘 结 等 症 状 失 脏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作者:刘瑞娣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12期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为常见病,它不是单一维度的病症,其病因各不相同。
例如,总是开心不起来,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出门,不想说话,连平常最喜欢的事情都懒得做,还时有心慌、胸闷、头痛和背痛,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整日感到很疲乏,脑子迟钝,常忘事……这些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
抑郁症在祖国医学中归属在郁证的范畴,治疗上从多角度分析抑郁症的特点,发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临床上选方用药灵活多样,疗效良好。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中医认为,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易怒易哭,或咽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如果有轻度的抑郁症状,却不是消极悲观厌世的人,可以借助自我宣泄、运动等方法自身调节。
如果仍难解除这些抑郁症状,可以借助传统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全方位调理人体神经系统,达到根治目标。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施治,强调人的整体观,施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补益心脾、理气导滞等多种方法,运用越鞠丸、逍遥散、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黄连温胆汤等疏理气机的药物和方剂。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的证候与抑郁症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百合病、奔豚气等病症,以及小柴胡汤证、半夏厚朴汤证、栀子豉汤证等。
朱丹溪首创“六郁”之说,根据六郁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先由气郁而后湿、痰、火、血、食随之而郁的机理,提出用越鞠丸以解诸郁。
张景岳进一步发展了《内径》“五郁”与朱丹溪“六郁”的关系,推出情志三郁:怒郁、思郁、忧郁。
怒郁初起用越鞠丸、六郁汤等治疗,若痰郁互结用温胆汤,日久克损脾胃用异功散、归脾汤等治疗。
思郁初起宜用二陈汤、启脾丸等,日久伤气血可用逍遥丸治疗。
而忧郁者,宜用二陈汤、平胃散治疗,日久伤脾用温胃饮,气血亏虚用归脾汤、大补元煎治疗。
赵献可认为予“逍遥散”一方治其木郁,则诸郁皆舒,逍遥散后,当以继用六味地黄汤以滋水生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质因素 发病基础
诊 断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 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 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 特殊症状,称为梅核气。
诊 断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 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好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它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证治分类
5、心脾两虚证
农二师库尔勒医院中医科 主任医师 王亚玲
二师库尔勒医院中医科
丁路
抑
郁
症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 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 感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 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伴有相应的认知和 行为改变,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部分患者可有遗留症状 。
流行病学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
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哭骂 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
证机概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用药加减 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 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 燥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 制首乌等养心安神; 表现喘促气逆者,可合用五磨饮子开郁 散结,理气降逆。
虚证
气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别证候虚实 分 类 实证
病程 临床 表现 脉象 较短
虚证
病已久延
精神抑郁,胸胁 精神不振,心神不 胀痛,咽中梗塞, 宁,心慌,虚烦不 时欲太息, 寐,悲忧善哭。
弦或滑 虚或弱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志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 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 调,苔燥腻脉弦。
抑
郁
症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 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 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 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 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 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 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抑
郁
症
抑郁症在中医典籍中类似于“郁证”,其 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病变部位主要在肝, 与心、脑、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主要为肝 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 气血失调。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 致病条件 气机 郁滞 不畅
初起多实:气、 血、湿、痰、 火、食六郁 日久则易由实 转虚:心神失 养、心脾两 虚、心肾阴虚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确立的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
重性抑郁障碍(MDD):美国17%, 中国5.8% 女性10-25% 男性5-12% 心境恶劣障碍: 约6%
抑
郁
症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 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 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 制受限)。抑郁症患者应最少包括其中两 项:
胆草、大黄泻热通腑; 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 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 (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 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加菊花、 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
证治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郁化火证用药加减
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
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 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滋 阴健脾,或改用滋水清肝饮养阴清 火。
鉴别诊断
2.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 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 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 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 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
郁 证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气郁、血郁、火郁
食郁、湿郁、痰郁
鉴别诊断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鉴别表
梅 核 气 性别 年龄 青中年女性多见 虚火喉痹 噎 膈 青中年男性多见 中老年男性多 见 咽部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除有异物感 梗塞的感觉主 感觉 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外,尚觉咽干、 要在胸骨后的 灼热、咽痒 部位。 加重 情绪波动有关,在心 过度辛劳或感受 吞咽因难的程 因素 情愉快、工作繁忙时, 外邪则易加剧。 度日渐加重。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作食管检 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 查(纤维镜、 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感 X 线吞钡)常 觉加重。 有异常发现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用药加减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
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法 半夏和胃降逆; 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 楂、鸡内金消食化滞; 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 加苍术、厚朴、茯苓、乌药健脾化湿, 理气止痛; 兼有血瘀而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 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主症:性情急燥易怒,胸胁胀满,
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口干,舌 红、苔黄,脉弦数。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
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用药加减
热势较甚,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
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 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
症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用药加减
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
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 痰瘀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沥、 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病久入络而有瘀血症象,胸胁刺痛,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 降香、姜黄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