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赠汪伦》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之情,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写出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赠汪伦的创作背景《赠汪伦》这诗中,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好饮酒,喜游历,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
李白听后,欣然前往。
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
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当李白走时,汪伦借口没有陪同上船,李白不知,当船要开时仍不见汪伦,心中不免有点伤感,如此盛情相约,见过以后,自己了却了心愿,就不再把客人放在心上。
李白正在猜疑,忽然,传来当地流传的民歌,河的两岸站满了送行的村民,一边用脚踏着节奏,一边高唱送别的小调。
这样的场景是李白所料不及的,心情激动万分,非常感念汪伦为他如此兴师动众,费尽心机,所以,奋笔疾书,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由衷感叹。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翻译注释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翻译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翻译注释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翻译注释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有: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苹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著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赠汪伦诗句的意思
赠汪伦诗句的意思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却比不上汪伦和我之间的情感。
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达了汪伦与李白之间深厚的友谊,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深的感激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出自唐代人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译文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 /gushi/)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导语】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古诗《赠汪伦》及诗意(共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赠汪伦古诗诗意赠汪伦古诗诗意《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不及:不如。
[译诗、诗意]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赠汪伦作者:李白年代: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赠汪伦作者:李白年代: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送别诗:李白《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能够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不及:不如。
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不过,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c/1300htm,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李白王维的送别诗
李白王维的送别诗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王维的送别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李白的送别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想象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二、王维的送别诗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赏析: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及赏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及赏析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能够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不及:不如。
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不过,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一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一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译文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二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赠汪伦全诗赏析
赠汪伦全诗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 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以下是“赠汪伦 全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赠汪伦 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 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 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 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 版的《李白集》、《唐诗 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 村民, 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 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 《汪 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 名士”。
与李白、王维 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 款洽不忍别” (详见 《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 《关于汪伦其人》 ) 。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 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
于是李 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赠汪伦》的意思
《赠汪伦》的意思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离别诗。
诗中,李白向好友汪伦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桃花潭前往远方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和留恋。
整首诗以李白的狂放不羁和深情厚谊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汪伦等人的真挚感情。
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表示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乘船远去。
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表示李白在乘船途中,突然听到岸边好友汪伦为他送行的歌声。
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李白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触发。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示李白感叹桃花潭的水很深,但它比不上汪伦送给他的感情深。
这两句诗运用比拟手法,将无形的友情化作具体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最后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示李白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和留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等人的真挚感情,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
总之,《赠汪伦》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离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激和留恋,同时也展现了李白狂放不羁和深情厚谊的个性特征。
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古诗
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古诗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衍生注释:“踏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
二、赏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
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生动形象又极具感染力。
全诗充满了欢快、轻松的氛围,展现了真挚的友情。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夸张。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心情低落。
同桌主动帮我讲解难题,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完全明白。
这让我想起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桌对我的帮助,不正如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吗?原文:《己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一、衍生注释:“晦冥”指昏暗阴沉的天气。
“英灵”指屈原的灵魂。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阴沉天气,诗人无处凭吊屈原英灵的无奈。
以海榴花的绽放与陶渊明的独醒相对比,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
三、作者介绍:贝琼,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
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四、运用片段:在志愿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像海榴花绽放一般灿烂。
这不正是“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所描绘的那种在困境中仍能绽放美好的情景吗?原文:《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一、衍生注释:“江干”指江边。
“阖棺”指死亡。
二、赏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病愈后仍忧国忧民的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表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高尚品质,成为千古名句。
关于友情的古诗三年级
关于友情的古诗三年级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衍生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一种民间的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二、赏析: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李白即将离开时,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意境。
四、运用片段:有一天,我和好朋友要分别去不同的城市上学了。
我拉着他的手,就像李白拉着汪伦的手一样,心里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来。
我们都知道,就算以后相隔很远,我们的友情也会像李白和汪伦那样深厚,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
原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衍生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孤蓬”: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二、赏析: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送别环境。
颔联表达了分别的不舍和友人即将远行的孤独。
颈联以浮云和落日来隐喻友人漂泊不定的心情和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尾联中“萧萧班马鸣”烘托出离别的氛围,让人更觉伤感。
三、作者介绍:李白(701 年-762 年),其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饮酒作乐、思乡怀人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毕业那天,我和好友站在校门口,望着周围的青山绿水,就像诗里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我们即将各奔东西,感觉自己就像那“孤蓬万里征”,心里满是不舍。
但我相信,我们的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就像浮云和落日,始终牵挂着彼此。
原文:《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衍生注释:“曛”:昏暗。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
伦》⑵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
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
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古诗文/gushi/)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
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
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
作者:佚名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