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合集下载

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分析

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分析
盈 佳浩 讯公 司 Vs n A S I i o P C &R S后处 理工 作站 。 i 12 3 C . . T平 扫 : 用 西 门子 S na o6 运 e st n 4层 螺 旋 i C , 断面 扫描条 件 10 V,0 s螺距 0 9 m。 T横 2 K 6 mA , .m
明确 并经手术证 实的颌 面部 骨折 患者 。对 4种影像检查结果 比较 分析 , 并与手术骨折 线对照。结果 : 下颌 骨各部 骨折 几种 影像 学检 查方法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骨细微骨折与上颌 骨骨折 C 颌 T三维重组准确 率最 高, 上颌 骨骨折 t '腔曲面体层 片显示较 差。结论 : 影像 学检 查对颌 面部 骨折 的诊 断均有意 义, 3 4种 实际工作 中可根据 临床 需要进 行 选择 , 互 之 间又 可 互 补 以提 高骨 折 显 示 的 准 确 率 。 相 【 关键词 】 口腔曲面全景 颌 骨骨折
11 一般 资 料 .
病例 3 6例 , 2 男 4例 , l 女 2例 , 年
计 学意 义 , 于 D 高 R有统 计 学 意 义 。C T三维 重 建在
龄 5~ 2岁 。上颌 骨 折 1 , 7 7例 下颌 骨 骨折 2 8例 , 颧 骨 骨折 8例 , 发性 骨 折 1 单 1例 , 发性 骨 折 2 多 5例 , 上颌 骨骨折 3 2线 , 下颌 骨 骨 折 5 4线 。颧 骨 骨 折 1 0 线。
1 2 检查 方法 .
下颌骨各部位骨折显示率最高, 口腔曲面全景在下 颌 骨各 部位 骨 折 显 示 率 与 C T平 扫 基 本 一 致 , 骨折 显 示率分 别 为 9 . O 7% 、8 9 。 8 .%
表 1 四种影像学检查对下颌骨骨折显示的 比较 ( ) %

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口腔影像诊断学》

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口腔影像诊断学》
▪ 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基 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方 向延伸至翼突,为一条密度减低 不整齐的裂隙影。显示出上颌窦 内侧壁、颧牙槽嵴折裂,并伴有 牙损伤。
❖2、 Le Fort II型骨折(中位骨折)
▪ 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 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还 可波及颧骨、鼻骨和泪骨等相邻诸骨, 甚至波及颅底。
❖上颌骨单侧Le Ford I、II型骨折
❖上颌骨单侧Le Ford II、III型骨折
第五节、颧骨、颧弓骨折
颧骨解剖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可表现为不同程度 的面部畸形。OMZ骨折则有颧区肿胀, 皮下淤血,颊部变平坦,眼球移位及 张口困难等。
❖[影像学表现]
❖华特位是颧骨骨折X线检查的首选方 法,颧弓位可清楚显示颧弓骨折。
❖3、下颌角部骨折
▪ 多发生在下颌骨体部第三磨牙的 远中侧,可为间接骨折,也可由 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线一般由前 斜向后下至下颌角,或由后上至 前下方。若骨折线发生在咬肌、 翼内肌附着之前,其骨折段同颏 孔区骨折。
❖4、髁状突骨折
▪ 为下颌骨升支部的好发部位,约 占下颌骨骨折的23%。髁状突骨折 是指从下颌乙状切迹水平向后至 下颌升支后缘以上任何部位的骨 折。骨折可为一侧髁状突,也可 双侧同时发生。双侧髁状突骨折 伴移位时,下颌升支被拉向上方, 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颌状态。
及积液。 ➢ 6、骨缝分离 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
二、骨折X线片观察要点
➢ 1、骨折的部位与数目直接和间接骨折,读片要仔细,避免漏诊。 ➢ 2、骨折的类型(不)完全,横/斜/纵形,粉碎/嵌入/凹
陷,青枝裂隙骨折。
➢ 3、骨折的移位 可影响咬合、咀嚼、吞咽和语言等功能 ➢ 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 骨折线是否通过牙,有无牙折或脱位。 ➢ 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引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诊断学科,它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诊断口腔、颌面及关节疾病,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一、常见的影像学技术1. X线技术X线技术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X线片的拍摄和观察,可以获得关于牙齿、牙根、牙槽骨等颌面结构的信息。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常规X线片、口内X线片、全景片等不同类型的拍摄。

2. CT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扫描获得横断面图像的技术。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CT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结构信息,特别适用于颌面骨折、颌面肿瘤等复杂病变的诊断。

3. MRI技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各个部位的详细图像。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MRI技术通常用于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软组织病变等的诊断。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应用1. 牙齿及牙根诊断通过X线技术,可以观察牙齿及牙根的形态、位置、发育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龋齿、牙髓炎、牙根感染等疾病。

此外,还可以评估牙齿支持结构的情况,为牙齿种植等手术提供参考。

2. 颌骨病变诊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鉴别颌骨囊肿、颌骨肿瘤、颌骨骨折等疾病。

CT技术的使用使得对颌骨病变的诊断更加精准,能够提供三维结构的信息,为手术治疗的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 口腔颌面软组织病变诊断除了观察牙齿及颌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还可以用来诊断口腔颌面软组织病变。

MRI技术的使用可以清晰地展示软组织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特征,如颌面软组织肿瘤等。

4. 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包括关节紊乱、关节滑膜炎等。

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如MRI,可以观察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状况,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十六、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又称许勒位片 一投照技术 位置可以拍摄两侧开、闭口位片;共4张,以便于两侧对比读片.. (二)正常图像 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及关 节间隙。两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一般是对称的。 髁突正常运动,开口时一般应位于关节结节顶点后方5mm至关节结节顶点前方 10mm之间 关节间隙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正常成人关节上间隙最宽(2.80mm),后间 隙(2.30mm)次之,前间隙(2.06mm)最窄
第5章 牙及牙周病
第1节 龋 病
龋病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 疾病之一.. 按病变进展情况分为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和继发龋 按解剖学分类可分为牙合面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 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X线诊断学采用此种 分类。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 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
第3章
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的原则:
1、实践的正当性: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进行照射的时间之前,都必须经过
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获得的净利益超过付出的代价包括健康损 害的代价..特别是进行复杂疾病的诊断时应注意到患者接受的放射累积剂量。
防护措施
一减少照射时间
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
(二)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 4、使用持片器 5、患者防护屏蔽 6、工作环境的屏蔽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法X线检查法是目前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骨折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X线检查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骨折部位、类型、程度、方向、位移等情况。

X线检查一般包括正、侧位两个方向。

正位图能清晰显现骨的形态、连续性和关节的解剖结构;侧位图则能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程度和方向。

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脱掉所患部位的衣物、饰品等,并保持相应姿势,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二、CT检查法CT检查法又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优点为清晰度高、分辨率高、检查深度大、立体感强等,特别适用于骨折精细解剖结构的检测和复杂骨折的确定。

CT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进行,在检查前需要向患者介绍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同时应了解患者的相应病史和身体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采用对比剂增强CT等检查方式。

三、MRI检查法MRI检查法是通过检测骨骼周围的软组织构造来辅助判断骨折的类型、程度和复杂程度,尤其适用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MRI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不仅需要考虑检查过程的时间和精度,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磁场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安全要求等。

四、DSA检查法DSA全称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数据传输技术来显示患者血管内腔结构,适用于血管折断、修复和狭窄等情况的检查。

DSA检查需要对患者进行防止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禁止用药等情况,并与医师和技术人员沟通好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五、骨密度检查法骨密度检查法是通过特殊设备检测骨骼组织的X射线吸收量来判断患者骨量储备是否充足、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

骨密度检查需要注意方法和时机,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六、PET-CT检查法PET-CT检查法是通过结合PET和CT两种技术来检测骨折部位的代谢情况,尤其适用于对骨折愈合的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

PET-CT检查需要事先注射放射性药物,同时需要考虑放射性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安全性问题。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s o d t e i wsf a t r sd r c l n t r o c p c y h we h a r c u e i ty a d s e e s o i l .Co c u i n Ea h o h s h e e h d a t e n l s o c ft e e t r e m t o s h s i s
De rm e o Ra i og pa t nt f d ol y, Xi io nq a H M e c l ni e st t dia U v r iy, Ch gq n on i g 4 0 7,Chi a 0 03 n
( sr c ]Ob e tv x lr h au fi gn ig o i o h a ilfa t r s Ab ta t j cie To e po e t e v l eo ma i g da n ss ft e fca r cu e .M eh d to s
Va u fi g n ig o i ft ef ca r c u e I leo ma i gd a n sso h a ilfa t r sQ e o g,Z Yu y n OU g a g, U N n r n Li u n S Qi g o g,e 1 ta.
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 志20 年第 2 卷箍旦塑 07 1

・6 7 ・ 5
论 著

颌 骨 骨折 的影 像 学诊 断 价 值
戚跃勇, 邹利光 , 清荣 , 孙 陈林
[ 要 ] 目 的 : 讨 颌 骨 骨 折 的 不 同影 像 学诊 断 价值 。 法 : 15例 不 同 类型 的上 、 颌 骨 骨 折 的 常规 X 线 、 规 横 摘 探 方 对 2 下 常

颌面部

颌面部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表面光滑、境界清楚、质软、 继发感染会增大
鳃裂囊肿CT与MRI表现
鳃裂囊肿典型部位是下颌角区 界清、壁薄,圆形或卵圆形 增强后,囊内不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合并感染
时囊内密度增高,壁增厚、明显强化 MRI上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诊断:临床+典型部位+影象表现
女, 27, 发现颈部肿块, 时间不详
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c
口腔颌面部病变
颌面骨骨折 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肿瘤 涎腺疾病
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为上皮性牙源 性颌骨肿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主要来源于残留的牙板和造釉器,瘤体边缘或 内部可有牙齿
非牙源性囊肿——鳃裂囊肿
由未完全退化的鳃裂组织发育而成 胚胎期头腹侧有6对鳃弓,后2对发育不全;1-4对
(退化)闭合不全都可出现此类畸形
鳃裂囊肿
第1鳃裂囊肿常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或耳垂 前、后、下
第2鳃裂囊肿常见,出现于咽扁桃体窝至锁骨上区 的颈外侧区,多见于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中 1/3的前缘或下方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颌骨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CT值20-45HU; 轮廓清楚,边缘光滑,周围骨质硬化
MRI表现:
囊肿在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根端囊肿
含牙囊肿
囊内含牙,牙冠位于囊内,牙根位于囊外
上颌骨右侧单房的椭圆形囊性低密度灶,周围有高密度的 硬化边缘,囊肿含一枚牙齿,牙冠朝向囊腔中央,牙颈 向外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CT
对于涎腺病变的发现、诊断及明确范围等具 有重要价值;对于软组织病变,增强扫描可以 增加诊断信息,鉴别囊实性、富血管与乏血管 病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山大学)【口影】中文总结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山大学)【口影】中文总结

一、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均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外周根尖周脓肿不规则,大小不等低而不均不光滑骨增生根尖周肉芽肿较规则,圆或卵圆D<1cm软组织密度影不均匀清楚骨正常或增生根尖周囊肿规则,圆或卵圆D介于1~2cm低密度均匀一致清楚,光滑锐利致密线二、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必有病原牙)1.早期骨小梁模糊,轻微骨破坏2.弥散性点片状破坏3.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边界不清4.骨膜受侵可见线状骨膜反应5.有/无肉眼死骨形成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或移位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8.下颌骨外形发生改变1)死骨脱落致骨缺损2)病理骨折错位愈合3)新骨过度增生注:鉴别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局限于颌骨内,颌骨膨隆,骨皮质变薄骨肉瘤无病原牙,骨破坏边缘模糊,破坏区内瘤骨形成,无死骨形成三、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多见于冠周炎)下颌升支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多见于下颌骨升支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可见局限性的骨质破坏灶骨皮质破坏少见,死骨形成少见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骨膜成骨,边缘较整齐四、牙源性上颌窦炎应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可能见到那些影像学表现根尖片或CBCT:1.病原牙牙根尖周骨质破坏、或与上颌窦相通、或窦内断根残留2.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消失3.上颌窦底部黏膜肥厚华特位片:1.患侧上颌窦内弥漫性密度增高或气腔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2.窦壁骨质无破坏3.积液时,坐位投照可见液平面五、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颌骨)1.早期骨质弥漫性疏松2.进而呈不规则斑点状或虫噬状破坏3.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不易分离4.骨膜反应少见(牙与牙周)5.放射性龋多见,好发于牙颈部六、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主要鉴别诊断好发于青壮年共同表现:1.磨牙升支区多见,类圆形的X线透射区,边缘光滑锐利2.颌骨膨胀(颊侧为主)3.牙根吸收(锯齿状或截根状)4.牙间吸收(肿瘤侵入牙槽侧,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硬骨板消失)5.牙被推移,或脱落缺失6.白线包绕(周围骨质部分增生硬化)7.瘤内钙化罕见8.瘤内可含牙X线分型特点:1.多房性(多见)分房大小悬殊,成群排列,相互重叠2.单房型单房低密度影,边缘呈分叶,有切迹3.蜂窝型小分房,大小基本一致;房隔厚而粗糙4.局部恶性征浸润生长,颌骨无膨胀改变;多房遗迹七、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影像学表现两个发病高峰期(20~30岁及50岁组)男性居多1.下颌第三磨牙区,单房(多见)或多房性透光区2.颌骨膨胀不明显,沿颌骨长轴发展;亦可向舌侧发展,或穿破骨板3.牙根吸收较少,多为斜行吸收4.多房型分房大小基本一致5.可多发,多发者考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八、牙源性腺样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女性1.上颌尖牙区,单房性X线透光影;2.膨胀轻;3.内含未萌牙(单尖牙);4.有许多粟粒状钙化小点九、假性牙瘤和真性牙瘤的鉴别好发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影像特征牙骨质结构不良(假性牙骨质瘤)中年女性下切牙、多发性根尖骨硬板与牙周膜仍清成牙骨质细胞瘤(真性牙骨质瘤)25岁以下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区高密团块包绕根尖或融合有低密度软组织包膜影十、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1.下颌前磨牙区,高低密度混杂影,境界清晰2.高密度影表现多样(纤细或粗糙线隔、点状、斑片状)3.皮质骨膨胀变薄,一般不断裂十一、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10~30岁男性X线:1.骨质结构改变早期:1)成骨区(小梁增生变粗,髓腔变窄阻塞),2)溶骨区(小梁破坏吸收,髓腔扩大)3)“牙浮立”征象(侵及牙周组织)中后期:1)溶骨性破坏区2)病理性骨折2.瘤骨形成1)斑片状(肿瘤中心区与周围软组织区)2)日光放射状(肿瘤中心向外放射)3)粗毛状(粗而杂乱,卷曲、交叉)4)毛刷状(细长而整齐)3.骨膜反应1)一般:层状2)增生迅速:袖口状4.软组织肿块形成弥漫性肿大之软组织影注:CT与MR显示好CT:1)实质性肿块占据颌面间隙,界限不清;2)可见其中瘤骨与坏死灶;3)注入造影剂后瘤体实性部分可增强。

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检查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对比研究

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检查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对比研究

Co p r tv t d fX— a l .2 CT n D— m a a i e S u y o R y Fim D— a d 3 CT m a e I g i h i g o i f t e M a x lo a i lFr c u e n t e D a n sso h m il f c a a t r s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口腔 科 , 汉 武 武 汉 市 第 一 医 院 口腔 科 , 汉 武 4 0 2 302
摘 要 目 的 探 索 常 规 X线 平 片 、 维 和 三 维 C 成 像 3种 影 像 学 检 查 在 颌 面部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二 T
s p r t l T h c u a y w a nayz d a o pa e t e a i e u t . Re u t I om pa ion t r y fl nd 2D- e a a ey. e a c r c sa l e nd c m r d wih op r tver s ls s ls nc rs O X- a i a m CT , 3 CT m a s w e e ce r die ta h e i en i a n r fe tng t e po iin a ypeoffa t e D- i ge r la , r c nd t r e dm son 1o e l c i h sto nd t r c ur s。diplc d d r c in a d s a e ie to n
d s a c ff a t r e to n e a i n wi u r u d n is e .Co cu in 3 - n c mb n t n wi I_ ma e a e i t n e o r c u e s c i n a d r l t t s r o n i g t u s : lso D CT i o i a i t 2 )CT i g sh v o h s n o h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

保守治疗:骨折没有明显移位,不影响牙齿
1
对合和咀嚼的。一般采用手法复位、颌间牵
引、颅颌绷带牵引进行固定、局部用药等保
守治疗。
手术治疗:骨折严重,咬合关系错乱明显等。
2
手术切开、坚强内固定
01 护理问题
护理问题
• 疼痛 与外伤有关 • 恐惧、焦虑 突发的外伤与手术所致 • 组织完整性受损 外伤致皮肤黏膜破损、骨折 • 吞咽困难 与疼痛、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下颌制
• 10、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或女患者月经来潮,及 时通知医生。
• 11、取下活动义齿、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等。患者如 有贵重物品,可交其家属代管,若无家属者,由两名护士 清点后交由护士长代管。
• 12、送患者入手术室后,整理病人床单位,按全麻准备床 单元,备齐抢救用品和器械,如监护仪、氧气、吸引器、 气管切开包、钢丝钳等。
护理措施
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 1、收集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健康史、手术史、药物过敏 史及身心状况。
• 2、指导患者完善各项检查。 • 3、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手术前应控制血压及血糖在
正常范围。 • 4、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术后感染。
护理措施
• 5、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消除患者心理 负担,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睡眠。
护理措施
• 10、检查咬合关系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 调整。
• 11、评估病人的活动能力,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以减少能量消耗。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改善全身及局 部血液情况。
• 12、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 者的沟通,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安慰。
• 13、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病室内温度 适宜,在病人休息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颌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颌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留意口腔状况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检查。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在剧烈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和面部,避免受到外力冲击。
注意饮食调整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骼健康。
定复查
在接受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 理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颌骨骨折的护理》ppt课 件
目录
• 颌骨骨折概述 • 颌骨骨折的诊断 • 颌骨骨折的治疗 • 颌骨骨折的护理 • 颌骨骨折的预防与保健
01
颌骨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颌骨骨折是指颌面部骨骼在外力 作用下发生的骨性结构连续性中 断。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上颌骨骨折 和下颌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方向 可分为水平型骨折和垂直型骨折 。

术后护理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相 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口腔清洁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 感染。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 适的饮食建议,保证营养供给 。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 术后恢复。
05
颌骨骨折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对颌骨骨折危害的认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口腔卫生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 感染。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 适的饮食建议,保证营养供给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
保手术安全。
配合医生手术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防止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者情况,预 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o) 5 。结 论 4种影 像学 检查 各 有 优 缺 点 , 为提 高 骨 折 显 示 的 准 确 率 , 方 法 结 合 使 用 是 必 要 的 。 4种
【 键 词 】 影 像 学 检 查 颌 骨 骨 折 诊 断 关
口腔颌 面创 伤约 占全 身创伤 的 7 2 %t 近年 %~ 0 ” ,
折 2 .% (51 6 , 部 骨 折 1 . ( 916 , 支 1 6 2 /1 ) 角 64 1 /1 ) 升 %
C T和 三维 C T检查 者 。符 合此 条 件 的 7 4例 患者 均 来 自广 州 医 学 院第 二 附属 医院 口腔颌 面外 科 2 0 03 年 3月 至 2 0 0 8年 3月 的住 院 患者 。其 中男 5 2例 ,
22下 颌 骨骨 折 的常规 X 线 、 . 口腔 曲 面断层 片 、 二维
来 随 着 国 民经 济 的飞 速 发 展 颌 面 外 伤 也 呈 上 升 趋
sed ut l p e l a6层 螺 旋 C 。 扫 描 视 野 ( O 2 — 0 r T F V)0 3 c 螺距 为 1 1 , 厚 3 m。三 维重 建 : 建 层 厚 m, ~. 层 5 m 重
1 3 m 利 用 表 面 投 影 显 示 法 (lfc h d dds ~ m。 sr esa e i la —
女 2 2例 , 年龄 1 ~ 8岁 ( 2 _ 36岁 ) 66 3 .+ . 41 。 12影像 学检 查 .
43 51 6 。 骨主要 临 床体征 : .%(/1 ) 颌 咬合关 系错 乱 , 开
颌 或偏颌 . 口受 限 , 张 局部 肿痛 , 部 台阶感 , 局 局部 压 痛 本组 有 4例 骨 折患 者 咬合 关 系正 常 , 仅表 现 为

颌骨骨折鉴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颌骨骨折鉴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颌骨骨折鉴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骨折,指的是下颌骨或上颌骨的骨折。

由于其在口腔正常功能和美观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准确地鉴定和有效地治疗颌骨骨折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并遵守一套科学严谨的颌骨骨折鉴定标准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颌骨骨折的定义和分类,并详细阐述它们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接着,我们将讲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然后,我们将探讨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并强调康复与预后评估的重要性。

最后,在实例分析与讨论部分,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来深入了解和讲解相关知识。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探讨已有标准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颌骨骨折鉴定标准,通过对颌骨骨折的定义、分类、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康复与预后评估的介绍,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同时,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部分,帮助读者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终,我们希望为颌骨骨折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为相关标准的完善和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2. 颌骨骨折鉴定标准2.1 定义和分类在颌骨骨折的鉴定标准中,首先需要明确颌骨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颌骨是指上下颌联合构成的牙槽突状的结构,主要包括上颌和下颌。

而颌骨骨折则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造成了颌骨结构的断裂或破碎。

根据受伤位置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颌骨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类型包括上颌弓、上颅底、下腭支、下额支等部位的牙槽突型、肋花型、半月型等。

2.2 主要症状和体征当怀疑患者可能存在颌骨骨折时,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其主要症状和体征来进行初步判断。

主要症状包括面部创伤、面部肿胀、出血以及呼吸困难等。

而具体可见的体征则包括口唇皮肤挫伤、牙列不整齐、开口困难等。

卫健委四种颌骨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卫健委四种颌骨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下颌骨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下颌骨位居面下1/3,位置突出,易受到打击致伤,道路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

下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骨折40%~60%左右。

由于下颌骨承托下颌牙列,参与构成咬合系统,同时还参与颍下颌关节的构成,且是颌面部唯一能动的大骨,因此伤后对咀嚼、语言和吞咽功能影响较大。

二、适用范围下颌骨骨折。

三、诊断(-)骨折分类1,按骨折性质分类①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②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③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骨折部位与外环境直接相通;④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⑤复杂骨折:在下颌骨多个区域发生骨折,有明显移位;⑥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明显移位;⑦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2.按骨折部位分类分为镰突骨折(骨折线位于或延伸至乙状切迹以上)、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磨牙平面向后水平延伸线与第二磨牙远中垂线之间的骨折)、下颌体骨折(须孔后和下颌角前区域骨折)、须正中及须旁骨折(须孔之前)、牙槽突骨折。

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

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

(二)临床表现与专科检查1.骨折部位肿胀、疼痛2.软组织撕裂、血肿和淤斑3.牙齿松动和骨擦音下颌骨骨折时,常合并牙外伤导致牙齿松动,当将双手拇指放在牙列上,其他手指放在下颌骨下缘,双手做相反方向轻微运动时,可在骨折部位探知骨擦音和骨异常动度。

4.咬合关系改变咬合关系的改变高度提示存在下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下颌骨骨折、颍下颌关节损伤均有可能引起咬合关系改变。

双侧下颌角或踝突骨折可导致后牙早接触或前牙开合;前牙牙槽突骨折或须旁骨折移位可导致后牙开合;同侧下颌角和须旁骨折可导致单侧开合;下颌正中和踝突骨折,同时下颌后部骨关节外展移位,可导致后牙反合。

5.下唇麻木、感觉异常或迟钝外伤后下牙槽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往往是下颌骨在下颌孔远心端出现骨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但临床上,大部分发生在下颌角、体部和须部的非移位性骨折通常不会导致下唇麻木。

三维CT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与比较

三维CT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与比较

社,19. 8 936— .
就诊时先进行 x线摄 片或 C T平扫 常规 检查 ,如果以上检查 均不满意时 ,再选三维 C T扫描 。
1 资料 和方 法
选择 我院近 3年来 手术 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 6~ 8岁 ,平 均 3 2岁。单 发骨折 5 ,多发骨折 6例。其 中上颌骨 骨折 8处 ,下颌骨骨 折 7 例 处。扫描 与重建方法 扫描仪 为美 国通用 公司生产 G ih E Lgt — sed1 pe 6层螺旋 c T机 。扫描条件为 10 V 2 K P,3 0 A,扫描 5m
【 中图分类号】 R4 4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56 (07 0 — 02 0 00— 1120 )1 09 — 1
也可完成手术 ,但 手术 时 间长 ,术前 拟定 的手术方 案在 实 施 中难 免遇到新问题平扫虽然 可以解决 问题但缺少 立体感 , 医生无法直观 了解 病情 。随 着交通 事故 的增 多 ,肇 事者 中 约有 4 % J 0 ,发 生 或 合 并 有颌 面部 创 伤 ,因颌 面血运 丰 富 ,颌 骨多有腔窦 ,受伤 后软组 织 肿胀 ,骨折 多有 移动 和 碎片 ,x线及 C T平扫 难从 确 切了解 病情 ,而三维 C T扫 描 技术 的出现 J ,解决 了上述 问题 ,它 具 有高灵 敏度 和高 清
1j
传统颌面部 创 伤 的诊 断 都 是 x线 摄 片来 帮助 完成 的 ,
但是 由于其密度分辨率 低 ,无 法满 足临 床上 的需要 ,二 J
维 c1 I 仍为平 面扫描 ,对颌面部各种原 因造成 的较复杂 的损 伤或畸形 缺乏从 立 体角度 显示骨 组织缺 损 和损伤 情况 ,也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三维 C T能较好 的反 映颌 面部 不 同层 次 的硬 、软组织 结构 ,对深部 组 织疾患 的诊 断无 疑有 很大 的 帮助 ,逐渐成 为诊 断颌 面外 伤 ,畸 形的 主要手 段 之一 ,为 制定颌面外科手术治疗计划提供 重要 依据 。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其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的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颌骨骨折。

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普通X线、口内X线、侧位X线、全颅X线等。

其中,普通X线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直观的显示出骨骼的形态和骨折的位置。

但是,普通X线只能显示出单平面的骨折影像,对于多平面的骨折影像就显示不清楚,同时对于某些细小的骨折也很难显示出来。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出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的类型。

CT检查可以提供三维图像,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下显示骨折情况,对于多平面的骨折影像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是,CT检查的剂量比较大,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儿童,如果频繁做CT检查,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MRI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出骨骼的形态和位置,还可以显示出软组织的情况,比如血管、神经和肌肉等。

但是MRI检查需要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安静躺卧,对于年轻人和儿童来说可能比较难做。

4. 3D打印模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颌骨骨折的模型。

3D打印模型可以精确的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形态,可以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此外,3D打印模型可以模拟手术操作,为手术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

但是,制作3D打印模型需要较高的成本,同时制作周期也比较长。

总的来说,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检查方法,都需要注意减少辐射剂量和避免过度诊断,以保护患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上下颌骨骨折的影像学比较价值。

方法:对125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的显示情况,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对于下颌骨体部、角部和升支骨折,三种影像学都能很好的显示,对于髁状突和喙突骨折,三维CT检查优于常规X线和二维CT;常规X线显示上颌骨骨折较差,而二维CT和三维CT显示的准确性比较接近。

三维CT可以直观和立体的显示颌骨骨折线。

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为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三种方法结合使用非常必要。

【关键词】上颌骨;下颌骨;骨折;影像学
颌骨解剖结构复杂,其骨折常易漏诊,从而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和容貌[1,2]。

为此,我们拟探讨上下颌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入选条件:临床怀疑上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前同时行常规X线平片、二维CT和三维CT检查者;经手术治疗并获得准确诊断者。

对于符合此条件的125例患者均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8例,年龄17~62岁(平均3
2.4岁)。

术后诊断为单发骨折41例,多发骨折84例,其中下颌骨骨折174处,上颌骨骨折121处。

下颌骨摄口腔全景片和下颌侧位片,髁状突摄颞颌关节张闭口位片,上颌骨摄华氏位片。

应用日本岛津公司SHIMADZSCT-7000TS单层螺旋CT及美国GE 公司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行二维扫描。

扫描视野(FOV)20~30 cm,螺距为1~1.5 mm层厚3 mm。

所有患者行三维重建:重建层厚1~3 mm,利用表面投影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成像阈值为150~200 Hu。

部分患者通过AW4.2工作站直接进行三维重建。

根据颌面外科医生的要求进行任意轴上转动,常规取前面、后面、左右侧面、上下面和左右斜面进行摄片。

所有患者的常规X线平片、二维CT片和三维CT重建片均由2名放射科医师及1颌面外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诊断意见,然后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2 结果
下颌骨骨折分别常规摄X线平片、二维CT片、三维CT重建片观察的结果及其与手术结果的对照见表1。

下颌骨体部和角部骨折均能显示,并与手术中所见一致。

而对于升支骨折、髁状突和喙突的骨折,三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所差异。

其中在升支骨折中,二维CT的准确率(100%)高于三维CT(93.5%)。

对于髁状突和喙突的骨折,三维CT全部给予显示。

上颌骨骨折分别常规X线平片、二维CT片、三维CT重建片观察的结果及其与手术结果的对照见表2。

3 讨论
常规X线平片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是颌面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下颌骨体部无周围骨质的干扰,常规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

但本组患者显示常规X线平片对颌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80%)较二维CT(92%)和三维CT(99%)低。

此外,常规X线对骨折线的走形显示较差,本组患者准确率为61%(74/121)。

由于相连骨块的干扰、骨重叠和牙齿重叠,一方面表现为对矢状骨折和上颌窦后壁的骨折显示不清,另一方面对多发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显示困难和容易出现漏诊。

因此,对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显示可疑骨折者,应进行CT进一步检查。

CT横断扫描可以比较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对于横行骨折线,由于它与扫描线走形一致,常可出现漏诊,需辅助冠状面扫描以弥补其不足。

但冠状扫描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获取体位困难,如行三维CT重建即可任意切面立体地显示横行骨折,尤其是颞颌关节等较为复杂结构者,可应用“切割技术”及多平面重建技术,两侧对比研究可以直观地显示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

尤其是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骨折片的大小与空间位置,从而增加术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为骨折的复位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三维CT作为新的CT影像技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容积效应使菲薄的筛骨及腔内的碎小骨片难以显示。

因此,在应用三维CT诊断颌面部创伤时必须结合二维横断CT图像[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