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一课一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消遣.()天罡.()寻觅.()堆砌.()
悬.念()津.津有味()索.然无味()朦胧
..()()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
(1)索然无味:
(2)风花雪月:
(3)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4)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5)好像失去了什么:
3.文学常识
(1)《忆读书》的作者是,原名,她的代表诗集是《》、《》,通讯集是《》。
(2)《三国演义》是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朝代)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的。这两部小说与(朝代)写的《》和(朝代)写的《》并称“四大名著”。
(3)《聊斋志异》是小说集,是代著。(4)《茶花女遗事》现在翻译为《》,是(国别)著。(5)默写出《满江红》中你最喜欢的一句:
。
4.作者回忆了她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感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忆读书》中作者谈到“读书好”,请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读书“好”在哪里?
6.对于好书,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结合课文,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7.课内语段阅读
①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
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
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②《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
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
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④我自一九八六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
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
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
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⑤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⑥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①段文末加点的“这”和第③段文末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同是读《红楼梦》,作者在十二三岁和中年时,对书的理解有何不同?为什么会
有这
种变化呢?
第④段中,怎么理解“‘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一句中的“消遣”一词?
第④段中,作者分别从、这两类作品来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而第⑤段总结要“读好书”要牢牢抓住个字。
第⑦段在文中起到何作用?
答案
4.①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②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作文的帮助③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④回忆少时能
背《满江红》并酷爱古典诗词⑤由读《茶花女遗事》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⑥
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⑦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从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作品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
的经验。
5.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种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读书能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6.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7.买林译小说来看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十二三岁时,对《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中年以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
把辛酸泪”的滋味。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红楼梦》本身含义深刻,不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中所包含的内容理解增强了,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增强。
消遣指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用这个词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