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 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合集下载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考点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考点

第三章考点6 决策:是为了使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预期的结果和目的,在对信息资源管理规律认识和对管理对象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和采取行动方案的过程。

7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的管理。

8用户视图: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他反映了最终用户对数据具体的看法。

9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0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践标准化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1 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是政府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是指根据政府信息用户的需求寻找选择,提取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即在需求驱动下根据目的和需求将蕴涵分布在不同时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信息采掘和积累起来。

四:简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1科学规划,高效管理。

2理顺体制,搞活机制。

3制定政策,完善法规。

4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5统一标准,整合资源。

6政府信息资源安全。

五:试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1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线。

2组织与人员资源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

3信息资源内容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4技术资源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

5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即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我们应基于这种认识来讨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6从技术、经济和人文三个维度来研究三个重点(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与人员资源),这样理解问题才全面。

六:试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1管理目标的多样性。

2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3管理手段的多维性。

七:试述政府CIO的主要职能?1制定政府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重组政务工作流程,从根本上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为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铺路。

02378-信息资源管理

02378-信息资源管理

02378信息资源管理目录02378信息资源管理 (1)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2)1.1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2)1.2信息化 (2)1.3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3)2.1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 (3)2.2 信息化规划 (4)2.3信息化组织 (5)第3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5)3.1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概述 (5)3.2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6)3.3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6)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7)4.1 信息需求 (7)4.2 信息采集 (7)4.3信息存储与检索 (8)4.4信息加工与分析 (8)4.5知识管理 (9)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法规 (9)5.1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9)5.2 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10)第六章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10)6.1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内涵 (10)6.2 信息资源安全的系统管理 (10)6.3 数据加密技术及其应用 (12)第7章企业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2)7.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12)7.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2)名词解释: (12)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2)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13)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13)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14)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法规 (14)第六章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14)第七章企业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5)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1.1信息革命与信息化信息技术(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有以下特点或趋势:1)数字化2)小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5)系统化信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技术科学化2)群体化3)智能化4)高新性1.2信息化信息的概念,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类专业选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操作和管理人员。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主管等基本概念,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信息资源的战略规划、战略模型以及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进行竞争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占。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教学要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第二节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第三节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考核要求:、信息资源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与信息财产的区分(领会)、信息资源的特征(识记)、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产生的背景(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识记)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教学要点:诸多学者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内涵与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

02378自考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1-7章课件

02378自考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1-7章课件

信息功能与过程
2. 信息过程 (1)信息产生—信息源 (2)信息获取—主体感知、采集、职别 (3)信息传递—变换、传输、组织、存储 (4)信息加工—分析、比较、计算 (5)信息再生—解决问题 (6)信息施效—控制、显示
1.3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战略
(3)制定过程: 环境分析:充分考虑组织内部、外部所拥 有的优势和劣势,评估机会和风险,对组 织所处环境进行判断。 战略决策:明确使命、目标——战略方案 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细化调整,形成 可执行的战略规划
发送端 — 信息 — 接收端
信息的定义
(2)从通信角度定义信息的缺陷: ① 没有考虑信息的含义或价值 ② 不能解释与其它类型不确定性的关系 ③ 只从功能上考虑,没有给出“什么是信息” (3)信息的概念 ① 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 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信息的定义

② 引入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主体所 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 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 式、含义和效用。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1.2 1.3 1.4
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产业
1.1 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 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区别
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原始社会 — 农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信息社会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信息革命

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4. 与相近词的区别 (1)消息:非学术与学术、定性与定量 (2)情报:特殊意义 (3)数据:① 信息的某种编码表达形式 ② 未被加工的原始资料 (4)经验、知识、智能:均为信息,反之 不然。

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资源管理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分:4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践学时:0主撰人:审定人: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信息资源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它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较系统地介绍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所应必备的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技术。

其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明显的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经济、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特点,理解信息资源与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形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有关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理解信息的本质、性质和分类;了解信息的功能与过程;结合实际理解信息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组织发展的战略意义;了解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进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2、了解组织战略与信息化的关系;理解信息化规划的意义、任务和过程;了解信息化组织建设及其CIO机制。

3、理解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树立信息系统资源观,了解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任务与意义;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理解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意义,掌握主要的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方法。

4、理解信息资源内容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了解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其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内容以及相应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了解ISO9000质量体系的内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信息资源管理环节中的相关法规。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ppt

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章ppt

3.3 信息组织的主题法
3.3.2 主题标引
主题标引步骤 (1)主题分析 ① 审读资料 ② 确定主题类型 ③ 确定主题结构 ④ 主题概念的选定 (2)选词标引
3.5 元数据
3.5.1 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
1. 元数据的含义(Metadata)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进行组 织 和处理的基础,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并确保这 些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被计算机自动辨析、分解、提 取和分析归纳的一种框架或一套编码体系。 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的描述和存取委员会(CC: DA)给元数据作出如下定义: 元数据是结构化的编码 数据,用于描述载有信息的实体特征,以便标识、发 现、评价和管理被理解的这些实体。
3.1 信息组织概述
2. 信息组织的要求 (1) 信息特征有序化。 (2) 信息流向明确化。 (3) 信息流速适度化。 3. 信息组织的目的 “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 (1) 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 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 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 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① 元素定义 元素定义是对元素本身有关属性进行明确定义,一般 采用ISO 11179标准,通过15个属性来界定元素。 ② 元素内容编码规则定义 ③ 元素语义概念关系
3.5 元数据
3.5.1 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
3. 元数据的应用 (1)元数据开发应用的目的 ① 确认和检索 ② 著录描述 ③ 资源管理 ④ 资源保护与长期保存 ⑤ 系统建模 (2)元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3.5 元数据
3.5.2 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C
DC的元素 都柏林核心集包括15个元素,这15个元素可分为三3 个种类:内容、知识产权和实例化。 (1)有七个元素用于描述内容:Coverage、 Description、Type、Relation、Source、Subject 和Title。 (2)描述知识产权的元素共四个:Contributor、 Creator、Publisher和Rights。 (3)实例化元素共四个:Date、Format、Identifier 和Language。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信息化特质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影响有三点: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或知识形态)所改变。

最后,信息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答: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的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

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分类: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

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

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共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3.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1)从管理对象上看,信息资源管理队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

(2)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队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

(3)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4)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解决国际、国家、地区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具有普不安和战略意义问题。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6-14-62
精选2021版课件
14
6.2.2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1、数量庞大 2、比一般信息更有价值,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3、存储分散,搜寻难
6-15-62
精选2021版课件
15

精选2021版课件
16
6.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6.3.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6.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6.3.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6.3.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黄方方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第四章政府信息采集第五章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第六章政府信息安全管理第七章附则共33条62662634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634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634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电子政务62762634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目前世界各国对政府信息化的问题特别是有效地实现信息化的问题都极为重视也强调建立和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重要性
1.电子政务的分类 2.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 4.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5.我国电子政务发展
……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精选202二1版○课○件 八年三月七日
24
南宁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 《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12月8日
南宁市第12届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黄方方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 信息技术本身虽然为文书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支持 手段,但并没有解决信息爆炸的问题,相反却进一 步加剧了信息的激增。

3、第三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3、第三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目录
• 3.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 3.2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3.3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1.1 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政府信息资源 广义: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 有影响的信息资源。
狭义:行政机关在履职过程中自身产生以及从外部获取的与政府 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
3.3.1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概述
1、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 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方便服务于用户。
2、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 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 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发利用现状
1、国家高度重视,重大战略推动 (1)政策方案导向方面。 (2)政府数据开发利用行动方面。 (3)政府数据的聚集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
3.2.2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地方积极探索,亮点行动突出 (1)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制度设计方面。 (2)地方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亮点行动方面。
3.1.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 第一阶段:记录管理概念和相关专业的萌芽和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记录管理的发展时期。
3.1.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专家马钱德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 内容就是把政府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 欧美学者史密斯(Smith)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是与组 织战略规划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迪博尔德(J. Diebold)将政府信息资源看作一种组织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word版

《信息资源管理》word版

信息资源管理第一章绪论K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信息集合。

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广义: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事实上,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也正是当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比较而言,狭义的观点忽视了“系统”,但却突出了信息要素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

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手段(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上义: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左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英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f宏观管理一一国家一级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s中观管理—网络一级I微观管理一一机构一级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指以汁算机和通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库开始成为现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信息网络成为信息资源存储和流通的主要场所。

因此,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实现的。

3、IRM的三个阶段及核心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传统管理阶段:信息源管理为核心技术捽制阶段J侣甩'流的控制为核心S重要时点:195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1 1961,美国文献社开创计算机大批量处理和管理文献信息C主要目标将信息看做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球信息髙速公路建设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活动的方式网络迅速扩张带来的问题严重:①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②信息污染;③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④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很大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1979,霍顿率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槪念1980,美国政府通过《文书削减法》,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笛理的槪念,并授权每个政府部门委派一名助理官员担任信息总监(CIO)1988,第一届国际IRM学术会议在荷兰召开90年代初,孟广均、卢泰宏、马费成5、数据库成为现代信息源存在的主要方式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信息检索的三大类型文献检索:以文献为对象,使用户提问(检索课题)与文献集合(检索工具或数据库)中的记录相关匹配和选择的过程。

1.0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0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20世纪30年代之前 关注物质资源的合理配臵 1915年,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 60年代中后期,人力资源管理 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
3.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反思
1.3.2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
1)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
首先产生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 1942年,美国国会制定《联邦报告法》 1943年,国会通过《记录处臵法》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文书削减法》,其颁布标 志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诞生 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特点: a. 制定信息政策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b. 赋予信息资源管理权威定义 Page12 c. 设臵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和官员 CIO
5.信息资源管理
以注重信息资源的经济性的集成管理为特征
四、我国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传统管理阶段
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
2.信息管理阶段
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 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
4.知识管理阶段
1.3.4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意义


1996年,中国学者钟义信 《信息科学原理》 在信息概念的诸多层次中,最重要的两个层次: 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 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 从本体论的层次上考察,信息可被定义为“事物 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 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者主 体所描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3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4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5按事物从产生成长直至结束的发展过程进行划分可将信息分为预测性信息动态性信息反馈信息性信息反馈信息?6按动静状态划分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7按传递的范围划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8按信息反映的事物状态划分则可将信息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9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10按信息发布的渠道划分为正式渠道信息和非正式渠道信息?11按信息的范围划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12信息资源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要点

信息资源管理要点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P4 关于战略资源划分在现代社会中,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

人们把物质资源又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各类野生和人类养殖的动、植物等资源,这类资源消耗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或自然界还可以对其进行繁殖已生成新的资源,该类资源又称第一资源。

非再生资源是指矿产及其衍生物,例如各类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品、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类由矿产品加工或冶炼成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等,这些物品一经消耗,在人类历史的时间尺度上不可能再生,这类资源又称第二资源。

因此,信息资源也有第三资源之称。

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件、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

5、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P6-7【信息化的主要特征】:1、智能化:劳动的主要类型是脑力劳动。

表现为一些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取代,简单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有计算机代劳。

人力资本比货币资本更加重要。

2、数字化: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质生产非物质化。

3、一体化:地理上的距离感不断变小,国家的概念受到冲击。

4、个性化: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群体,信息化使得人们的活动更加具有个性。

个人之间的信息狡猾日益增加,并将成为主流。

P19-20信息产业我国产业分类已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分类方法接轨,其分类如下: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煤气、制造业、自来水、电力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概念:【信息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以信息作为主要资源,从事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以信息及其设备、设施等产品为主要产出,生产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各个部门的集合。

C03 信息资源管理法规-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版)-张凯-清华大学出版社

C03 信息资源管理法规-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版)-张凯-清华大学出版社
及其他信息遥传技术建立和应用的领域; –(5)信息安全手段和软件制造与应用的领域。
• 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包括
–领域信息化 –区域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 涉及到六个紧密关联的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政策目标体系; • 信息市场政策; • 信息产业政策; • 信息技术政策; • 信息人才政策;
• 信息资源政策; • 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政策; • 信息投资政策; • 信息标准化政策; • 国际信息政策。
• 3.2.3、信息法规体系结构
–1、信息法规的相关概念
• 信息法调整的是信息化进程中各组织和个人的信 息行为以及相互间形成的信息法律关系。
–信息资源政策与法律的研究
• 1999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高纯德研究员主持的《 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立法研究》是最早对信息 资源法律问题专门组织的研究课题之一
• 2000年,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马费成教授 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研究”。
• 2004年查先进出版了《信息政策与法规》一书, 系统分析了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特点、作用、地位 和体系结构,阐述了信息政策法规制定、实施、 评估、监控和终结的基本过程与内容。
• 《十一五信息资源专项规划》和《2006-2020国 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包括国信办发布 的《2006年信息化白皮书》都不同程度对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给予政策倾斜,提出政府信息资源、 公益信息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综合发展的战略规 划体系。
• 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实践,国内在政策 法规上出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信息政策法规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以及调 整信息领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 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3.1 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概述3.1.1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信息政策是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信息行业的发展规划,组织与管理等综合性的问题;信息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节信息领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政策运用行政手段第二,作为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第三,在制定过程上第四,在调整范围上3.1.2 国内外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历史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60年代后,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科学信息政策领域的研究,尤其以研究和制定旨在发展处理信息方法的政策为主。

80年代,以引进和吸收国外的经验,研究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为主。

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诸如网络安全、信息污染、电子犯罪、信息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

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起步较晚。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3.1.3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2、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严重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4、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3.2、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结构3.2.1、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设计1、分类信息领域涵盖面很广,按照国立莫斯科法学院 B.A.科佩洛甫博士的分类,信息领域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实现信息检索、获取、传递和应用的领域;(2)原生和派生信息的生产与传递的领域;(3)信息资源形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服务提供的领域;(4)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库)及其他信息遥传技术建立和应用的领域;(5)信息安全手段和软件制造与应用的领域。

图3.1信息化要素及相互关系2、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实现,主要的原则介绍如下:(1)系统性、科学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稳定性原则(5)导向性原则(6)周期性、弹性原则3.2.2、信息政策体系结构1、信息政策的分析模型1993年,莫尔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信息政策和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信息政策的二维矩阵模型,用以确定信息政策的主要范围和问题以及不同信息政策之间的联系,勾画了信息政策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框架(见表3.2)莫尔矩阵模型包括三个层次(产业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和5个信息政策的要素(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认为信息政策在产业、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共同发挥作用:(1)产业政策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3.1 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概述3.1.1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信息政策是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信息行业的发展规划,组织与管理等综合性的问题;信息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节信息领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政策运用行政手段第二,作为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第三,在制定过程上第四,在调整范围上3.1.2 国内外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历史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60年代后,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科学信息政策领域的研究,尤其以研究和制定旨在发展处理信息方法的政策为主。

80年代,以引进和吸收国外的经验,研究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为主。

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诸如网络安全、信息污染、电子犯罪、信息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

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起步较晚。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3.1.3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2、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严重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4、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3.2、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结构3.2.1、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设计1、分类信息领域涵盖面很广,按照国立莫斯科法学院 B.A.科佩洛甫博士的分类,信息领域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实现信息检索、获取、传递和应用的领域;(2)原生和派生信息的生产与传递的领域;(3)信息资源形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服务提供的领域;(4)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库)及其他信息遥传技术建立和应用的领域;(5)信息安全手段和软件制造与应用的领域。

图3.1信息化要素及相互关系2、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实现,主要的原则介绍如下:(1)系统性、科学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稳定性原则(5)导向性原则(6)周期性、弹性原则3.2.2、信息政策体系结构1、信息政策的分析模型1993年,莫尔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信息政策和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信息政策的二维矩阵模型,用以确定信息政策的主要范围和问题以及不同信息政策之间的联系,勾画了信息政策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框架(见表3.2)莫尔矩阵模型包括三个层次(产业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和5个信息政策的要素(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认为信息政策在产业、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共同发挥作用:(1)产业政策层面。

(2)组织政策层面。

(3)社会政策层面。

2、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躯干”和“骨架”,体系结构问题是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只有将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搭建起来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建设,明确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内容范围。

1991年,我国发布的《国家科技技术情报发展政策》以科技领域为背景,提出了12个需要加以规范的领域:完善和发展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情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健全检索系统;扩大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促进情报的传递和流通;加强文献支持系统建设;加强情报研究;增强经营观念;加强情报用户研究和培训;加强科技情报队伍建设;加强情报管理工作。

我国的信息政策体系应该包括如下的十条内容:政策目标体系;信息市场政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人才政策;信息资源政策;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政策;信息投资政策;信息标准化政策;国际信息政策。

3.2.3、信息法规体系结构1、信息法规的相关概念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权利义务主体是指在信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

法律规范的客体是指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中的物化的和非物化的财产。

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包括三个部分:(1)信息资源(2)信息技术(3)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信息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二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

(2)信息在生产、传播、处理、存储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垄断与竞争、利益与冲突、信息自由与个人隐私等。

2、信息法规体系结构及内容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莫尔分析矩阵来研究信息法规框架。

根据莫尔矩阵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可将信息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组成如下图(图3.2)。

它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涉及产业、组织和社会层次的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资源等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上述法律制度分解出来的调整范围较狭窄、目标较明确的各种信息法规(包括带有法律性质的其他文件,如实施细则、条例和补充规范等)。

信息法规的内容按照上面的框架,主要包括如下:(1)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2)信息标准法律制度。

(3)信息环境法律制度(4)信息资源法律制度。

(5)信息产业法律制度。

(6)信息技术法律制度。

(7)信息人才法律制度。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9)信息市场法律制度。

(10)信息网络法律制度。

3.3知识产权3.3.1、知识产权概述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通过脑力劳动,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对其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

这种权利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公开性等特征。

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指版权或著作权);(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录音制品和广播有关的权利(指版权的邻接权);(3)在一切领域创造性活动产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指专利权);(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从7个方面规定了对其成员保护各类知识产权的最低要求:版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商业秘密)。

2、知识产权分类图3.3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类3、知识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3.3.2、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1、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2、存在的问题⑴、缺乏整体知识产权战略⑵、知识产权有违社会发展水平的超标准保护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存在不足⑷、保护客体不全面、救济措施不完备和保护力度不合要求针对这些存在的弊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摆脱自身制度与文化桎梏,为知识的使用、生产创造最佳环境;⑵、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摈弃“拿来主义”的种种误区;⑶、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⑷、不仅要倾力提升自身研发力量,更要合力打造中国的技术标准;⑸、不仅要关注国外知识产权动态,更要有组织地实施反布雷策略;⑹、学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并把国际规则贯穿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3、研究状况3.3.3、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分别叙述如下:1、专利权专利即专利权人依法获得的一种排他性专有权利。

专利权的内容是专利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⑴专利权利。

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标记权和放弃权等。

⑵专利义务。

专利权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⑶专利权存在保护范围。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指法律效力所涉及的发明创造的范围2、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对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目前,在商标的使用中,经常存在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损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包括:⑴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⑵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⑶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⑷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⑸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3、版权(著作权)⑴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品作者或者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⑵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3.3.4、现代知识产权的特征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等智力成果又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客体,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中,现代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规范体系。

2、现代知识产权法是一个开放式的法律规范体系。

3、现代知识产权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