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课件

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课件
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
临床实践
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了采用俯卧 位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成功 经验,结果显示患者的氧合指数 、呼吸频率和炎症指标均有显著
改善。
0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预防 与处理
俯卧位通气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并发症1
心血管系统受压。预防措施:在俯卧位通气前,需全面评估患者 的心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时间和压力。
制定和完善俯卧位通气技术的操作规范和 标准流程,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强化科研支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大对俯卧位通气技术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相关 研究和创新。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俯卧位通 气技术的不断发展。
THANKS
3. 预防感染:注意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俯卧位通气中的设备选择与使用
设备选择
设备使用
1. 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呼吸机型号。
2. 监测设备:包括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有创 或无创血压监测仪等,以确保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 。
1. 呼吸机设置: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分析结 果,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
01
评估方法
02
1. 数据分析: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通气效果
指标,以评估俯卧位通气的效果。
2. 临床观察: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汇
03
报。
03
俯卧位通气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 一种严重的呼吸衰竭病症,常伴 随氧气弥散障碍和肺部通气不均 。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改善通气分布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
ARDS仰卧位时主要呼吸病理生理变化
ARD S
+ 仰卧位肺容积
减少
ARDS存在的肺泡塌陷、肺不张、增加的肺水 含量及分泌物引流不畅等以肺底最为严重
功能残气量减少,上部死腔样通气及下部解剖样分流 增加,使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
俯卧位通气
主 目 录 CONTENTS
俯卧位通气 定义
俯卧位通气 前的准备
1
3
2
俯卧位通气适 应症及禁忌症
4
俯卧位通气后 的注意事项
1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俯卧位通气---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 作,使患者在俯卧(proneposition,PP)进行机械 通气。主要用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静脉 20mmHg
如果压力>32 mmHg,组织灌注 如果压力>12 mmHg,组织代谢产物运转 正常情况下,平躺在普通床上,组织压力不> 32 mmHg
胸部:40mmHg 髌骨:50mmHg
3
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
操作前准备
物气前的准备
物品 准备
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
气道引流困难的患者,也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禁忌症
脊柱骨折
颅内高压
心律失常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脑水肿
面部骨折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
急性出血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管道的意外滑脱
压疮
呕吐
眼睛的压伤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压疮
压疮发生的本质—压力的产生
动脉压力 32mmHg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效应本文旨在研究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Ⅰ基础理论1.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也称为非正对位通气,是指把病人放在胸面朝下位,用仰卧位心仪调整气道安置仪器,以便进行通气治疗的行为。

2.临床意义俯卧位通气一般应用于有下列症状的病人,比如:急性房性心动过缓患者;急性心源性和肺源性休克病人;哮喘持续进行者;有休克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低气道阻塞患者;有慢性呼吸衰竭者等。

Ⅱ早期俯卧位通气的应用1. 改善气道的作用把患者置于俯卧位,可以有效改善胸部循环,减少二氧化碳积聚,从而加快恢复通气情况。

另外,俯卧位体位也能改善人体内液体分布,加强体内血液重力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缺血,增强机体吸氧能力,以及有助于病人的减压失水等效果。

2. 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早期和晚期俯卧位通气均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存状况,能够有效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对于哮喘持续者也能改善发作情况并降低它们的病死率。

此外,相比于正中位,俯卧位通气也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以降低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肠梗阻、神经损害以及感染等发生概率。

Ⅲ改良后的俯卧位通气1. 开发多模态封闭控制(CMV)技术随着俯卧位通气技术的进步,改良后的多模态封闭控制(CMV)技术真正被首次引入到临床实践中,而且技术程序及设备也在不断改进。

随着CMV的推广,可以大大改善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性,使其变得更加便捷安全、松散度更高,且有效减轻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带来的侵袭性。

2. 引入实验护理改良后的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气道结构,还能帮助护理人员把握病人动态并采取有效干预,减少患者体力、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负担。

此外,引入实验护理还能帮助护士有效地监控和识别患者呼吸状态,持续担负起帮助病人提高气道利用效果的功能。

总之,俯卧位通气同样对机械通气病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俯卧 位通气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如开发更加智能化的通气设备和
更加舒适的俯卧位垫等。
拓展应用领域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合理使用垫枕和支撑物
在患者的受压部位放置垫枕和支撑物 ,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定时变换体位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位进行适 当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处理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
01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工作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效果评价与总结反馈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PPV) 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其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从而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的治疗方法。
皮肤受压损伤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皮肤受压损伤,应及时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避免感
染。同时,调整垫枕和支撑物的位置和硬度,避免再次受压。
02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调整通气参数和呼吸支持方式,保
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同时,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重症肌无力患 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肉力
量和耐力。
减轻呼吸困难
由于俯卧位时胸壁和膈肌的活动 度降低,因此可减轻重症肌无力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促进排痰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04
CATALOGUE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定义及原理
02 03
详细描述
该文献探讨了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氧合和通气方面的作用,介绍了不同患 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总结词
该文献进一步证实了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改善气体交换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的气体交换,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减轻肺过度充气
由于俯卧位时肺过度充气的状况得 到改善,因此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降低呼吸肌负荷
俯卧位通气可降低呼吸肌的负荷, 减轻患者的疲劳感。
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降低呼吸肌做功
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呼吸肌的 做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
提高肺顺应性
俯卧位通气能够提高肺的顺应 性,使肺更容易扩张。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治疗。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脊柱损伤、颅内高压 、气胸、出血等患者应禁用俯卧 位通气。
担。
促进肺复张
减轻心脏负担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促进肺复 张,改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PPT课件
制定和完善俯卧位通气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其在临床救治中的 科学性和规范性。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在更多 领域得到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趋势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 适度。
脊柱与关节不适
长时间的俯卧可能对脊柱 和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 引发疼痛或不适。
预防措施建议
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定时变换体位以减轻局 部压迫。
使用辅助器具
如使用特制的枕头、垫子 等,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不受压 迫,保持通畅,如有需要 可使用吸氧等辅助呼吸措 施。
03
脊柱与关节不适处理
对于脊柱和关节不适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疼痛和不适。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增
强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和重要性
01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强调其在改善氧合和通
气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压疮、坠积 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
生。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
压迫性损伤
由于长时间俯卧,身体的 重量会对某些部位造成压 迫,可能导致皮肤破损、 溃疡等。
呼吸困难
俯卧位可能使肺部受到压 迫,导致呼吸不畅,特别 是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 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问题2
患者出现皮肤压疮。
处理方法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支撑物,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 防压疮垫或气垫床等辅助器具

03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患者准备
01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以便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02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软垫 、枕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范围广泛,适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如COPD、哮喘、肺炎等。
俯卧位通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 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 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会有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重症哮喘
在COPD急性加重期,俯卧位通气可以改 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在重症哮喘发作时,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呼吸机使用频 率。
02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准备物品
准备俯卧位通气所需的物品,如软垫、枕头、床单等。
评估患者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 俯卧位通气临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俯卧位通气定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指在医疗监护下,患者被置于俯卧位状态,进行一定时 间的呼吸治疗。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呼吸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 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意见. 2022.9
Covid-19 患者俯卧位 通气类型
经典俯卧位 清醒俯卧位
经典俯卧 位通气操 作前准备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如为 ECMO患者,增加灌注师
呼吸治疗师
护士1
护士2
医生
护士3
灌注师
经典俯卧位 通气操作前 准备
患者评估
• 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体位变化。 • 镇静:建议给予深镇静,RASS -5~-4分。 • 人工气道:确认导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气
——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2385–2396
俯卧位通气 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① 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② 心源性 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③ 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 响俯卧位实施;④ 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⑤ 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⑥ 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 的颅内高压;⑦ 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⑧ 急性出血性 疾病。
清醒俯卧位 对象和时机
哪些人趴?
① 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脉搏SpO2 <94% 和呼吸频率 > 22 次/ min,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 ②对需要通过鼻导管、氧气面罩、文丘里面罩、HFNC或NIPPV 进 行氧疗的患者,可根据其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适度实施俯卧位治疗。
啥时候趴?
应趴尽趴,应趴早趴
• 对伴有中、重度ARDS 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 氧合器(ECMO)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在 ICU 内实施俯卧位治疗。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总的来看:气道压力受体位影响很小
精选课件
19
三、体位变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精选课件
20
体位的改变并不引起明显的血流动 力学指标变化。 监测HR、MAP、CVP、RAP、PAP、 PCWP、CO及计算DO2、VO2、 TVSR、PVSR等指标,体位变动前后 进行比较,未发现变化。 但仍有少数人可发生低血压、心律 失常
Effects of the prone position 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gas exchange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387~393
精选课件
18
气道峰压 Chatte :在PP时无明显变化
Prone posi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155:473~478
Papazian:轻度增加(从31±6cmH2O到 33±8cmH2O,p<0.02),但平均气道压 无变化
Body position changes redistribute lung computed-tomographic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nesthesiology,1991,
74:15~23
精选课件
33
六、临床应用
5例ARDS患者氧合显著改善
精选课件
4
2000年呼吸治疗进展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指的是利用人体的俯卧位,将通气口置于颈部以下位置,以及上肢被抬高,使得患者得以正常通气。

俯卧位通气原理由乔叟、穆斯林和堪萨斯医学家于1954年提出。

它最早是在治疗重度哮喘和肺病患者时使用的,但近年来它也被广泛地用于伤口清理、患者转移、全身麻醉后持续呼吸支持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改善效果等。

俯卧位通气原理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肺部的结构,使患者的胸腔可以充分扩张,从而更有效地引起肺活量的增加,达到使受损肺重新获得更多的吸入气体。

俯卧位通气原理分为三个过程:
(一)在受损肺部通过在患者上肢和膝盖之间放置木块或棉花等材料使其处于一定的俯卧位,使得压力点被移动到胸廓的正下曲线处。

(二)将通气口置于颈部以下的位置,使得患者的头被有效地抬高,从而使得僵直的组织变得更加松软,引起充分的气室扩张效果。

(三)劳动性通气通过患者肢体的运动来改变胸室位置,再加上抬头,有效地增加气室空间,从而实现正常的通气。

俯卧位通气原理主要用于治疗重度哮喘和肺病患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肺部组织僵硬,影响肺泡的扩张,造成呼吸困难,心不足症状、气急等症状。

通过在受损肺部施加抗重力的外力,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达到改善痰液排出及改善肺部及心脏供血功能。

俯卧位通气的体位管理

俯卧位通气的体位管理

俯卧位通气的体位管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俯卧位通气是一种体位管理方法,通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来改善通气功能。

这种方法常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以提高通气效果、改善氧合和纠正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

在俯卧位通气中,患者被置于面朝下的姿势,这种体位能够增加背部的肺通气并改善气体交换。

通过重力的利用,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胸腔内压力分布,促进压力依赖性肺区域的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的匹配。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基于肺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力学。

在俯卧位下,肺组织会因为重力而向下移位,导致下肺通气相对减少,而上肺通气相对增加。

这种通气分布的改变可以提高氧气的摄取,并改善通气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通过改善氧合和减少肺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此外,俯卧位通气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体位管理方法,通过改善通气功能和氧合水平,可以在重症监护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了解俯卧位通气的概述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俯卧位通气的体位管理。

首先,我们将引言中的概述中提到的俯卧位通气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在2.1节中,我们将介绍俯卧位通气的定义,并解释该体位管理方法的作用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在2.2节中深入探讨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通过详细阐述俯卧位通气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这种体位管理方法能够提供效果显著的通气效果。

在3.1节中,我们将探讨俯卧位通气的优势。

通过整理并研究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我们将详细介绍俯卧位通气相较于其他体位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特点。

最后,在3.2节中我们将探讨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经验,以及俯卧位通气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评估。

ARDS的俯卧位通气

ARDS的俯卧位通气

ARDS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改善ARDS气体交换的方法。

随后的观察显示,通过简单的病人轮换,氧合功能有了显著改善,这推动了接下来几十年的研究。

这项工作阐明了俯卧通气时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的机制。

然而,将生理上的改善转化为临床上的益处已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几项当代的试验显示俯卧位对临床没有重大益处。

通过优化患者选择和治疗方案,最近的Proning-Severe-ARDS 患者(PROSEVA)试验显示,俯卧通气对死亡率有显著的益处。

这项试验和随后的荟萃分析支持俯卧位作为有效治疗以降低严重ARDS的死亡率,特别是早期应用其他肺保护策略时。

本文就俯卧通气在ARDS中的生理学原理、临床证据及实际应用作一综述。

美国每年约有170000例ARDS发生,死亡率为25%至40%。

治疗ARDS 的费用占所有医院呼吸机日的5%,这就产生了巨大的费用(平均每住院1.15万美元),早在20世纪60年代,ARDS的知识库由描述性病例系列组成,对有效治疗的需求就显而易见。

早期研究者注意到肺顺应性降低和晚期肺切除增加是该病的特征,并建议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来改善氧合。

为了减少受伤肺的进一步肺不张,Bryan建议俯卧位,推测俯卧位可以降低胸膜压力梯度,恢复背侧肺段的通气。

临床病例系列支持这一概念,记录了俯卧位对氧合的显著改善。

随后的研究表明,俯卧位可改善大多数ARDS 患者(70%-80%)的氧合,使PaO2/FiO2的平均比值增加35mm Hg。

因此,俯卧位被确立为抢救ARDS的一种策略严重低氧血症,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改善气体交换的机制上。

俯卧位换气当一个人仰卧时,腹肺、心脏和腹部内脏的重量会增加背侧胸膜压。

这种压迫降低了背侧肺区的跨肺压力(气道开放压力-胸膜压力),水肿性ARDS肺的质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腹侧背侧胸膜压力梯度,减少了依赖背侧区域的区域通气。

据估计,腹侧心脏对下层肺组织的压力约为3至5cmH2O,实验研究表明俯卧位改善了心包内肺区域的通气量。

俯卧位通气PPT

俯卧位通气PPT

降低颅内压
02
对于合并颅内高压的患者,俯卧位能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
肿,有利于改善预后。
促进背部和臀部伤口愈合
03
俯卧位能够改善背部和臀部伤口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04
俯卧位通气操作中的护理要 点
评估患者状况及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意识状态 及合作程度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包括俯卧位通气时 间、体位转换频率等
03
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
俯卧位通气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呼吸
机的操作技巧,包括呼吸模式的设置、参数的调整等,以确保患者的呼
吸得到有效支持。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监测生命体征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 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和瞳孔 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流程简介
• 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及适应症,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用 品,如呼吸机、监护仪、氧气装置、吸痰器等。
• 体位摆放: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头部偏向一侧,双臂自然屈曲置于头两侧。注意保护患者眼睛、鼻子、嘴 巴等器官,避免受压或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脱位或肌肉拉伤。
孕妇或产后妇女安全性考虑
谨慎实施俯卧位通气
对于孕妇或产后妇女,应谨慎评估其是否适合实施俯卧位通气, 必在怀孕早期和晚期实施俯卧位通气,以减少对胎儿或产 妇的影响。
加强监测和护理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加强对孕妇或产后妇女的监测和护 理,确保其安全度过治疗期。
俯卧位通气PPT
汇报人:XXX XX-XX-XX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及护理查房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及护理查房ppt课件
在俯卧位通气前,护士应对患者 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 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方 面,确保患者适合进行俯卧位通
气。
设备准备
准备好呼吸机、监护仪、吸氧设 备等,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
状态。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俯卧位通气的目的、 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患者 的配合和理解。对患者进行适当
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情绪。
适应症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是ARDS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 改善氧合和降低病死率。
• 其他重症呼吸衰竭:如重症肺炎、肺栓塞等引起的呼吸衰竭,也可以考虑使用俯 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忌症
• 不稳定的脊柱或骨盆骨折:俯卧位可能会加重骨折移位,不适用于这 些患者。
俯卧位通气的工作原理
改善肺通气分布
俯卧位可以改变肺的重力依赖区,使通气更均匀分布,减少通气 不足和过度通气区域。
提高氧合
通过改善通气分布,俯卧位通气可以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氧合水 平。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高潮气量和高压力,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的风险。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案例三
应对策略与护理创新
• 为应对俯卧位通气带来的护理挑战,护 士需要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和技能。同 时,护理创新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本案例将探讨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和 护理创新方法,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 俯卧位通气带来的挑战,提升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减轻炎症。
02
急性肺栓塞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肺栓塞患者的氧合,减轻症状。
03
护理注意事项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护士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护理操作要点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包括如何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如何调 整呼吸机参数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 适地进行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
分享一些成功的俯卧位通气护理案例 ,包括患者的病情、护理过程和效果 ,以提供实践参考和经验借鉴。
失败案例
分析一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俯卧位 通气护理案例,探讨失败原因,提出 改进措施。
肺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术 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 生。
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CHAPTER 02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 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 用改善肺通气和氧合效果 的护理措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ARDS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俯卧位通气护理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各 类呼吸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俯卧位通气概述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 常见问题与解答
CHAPTER 01
俯卧位通气概述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 呼吸,以达到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等目的的一种通气方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治 疗指南(2006年)》
• 推荐意见: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 ARDS患者,若无禁忌证,可考虑采用俯卧位 通气 (Delphi推荐级别:D级)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通气的指征与并发症 适应症 03
适应症
• ARDS exp以肺间质和肺泡的水肿、压迫性的肺不张为主要病变特征。压迫性 肺不张对肺复张治疗方法的反应更好,所以俯卧位通气对改善ARDS exp的氧 合更有效; • 国内邱海波教授的研究:对ARDS exp平均0.5小时患者“氧合功能”明显改善, 最早10min开始有变化。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3人实施俯卧位通气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总结
总结
05
• 可用于ALI/ARDS的辅助治疗,重度ARDS患者可首选;
• 俯卧位通气与ECMO、HFOV、NO吸入等相比,具有简便易行、并
发症少等优点; • 人力资源的投入? • 尚缺乏大规模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建议用于早期严重的ARDS ※增加PEEP、肺复张手法等不能改善Cst, 氧合情况没反应,OI<100; ※ PEEP > 12 ※ FiO2>0.6 ※ 死亡率降低10% • 俯卧位属于肺保护通气策略,早期应用减少VILI等; • 俯卧位+肺复张:TNF-α、IL-8、病理评分最低; • 已纤维化的肺对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差;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并发症
• 面部水肿,转至仰卧位几天后便可消退; • 老年人易造成前胸部及肩部皮肤的压迫损伤坏死; • 胳膊摆放位置不当会引起外周神经的损伤; • 对眼的压迫时间较长,会影响视力; • 长时间的俯卧位引起肩部和胸锁关节的骨折; • 有鼻出血的报道; • 管道脱出:外周导管/胃管/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气管插管
Gattinoni L, Prone positioning improves survival in severe ARDS: a pathophysiolog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meta-analysis.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2010 许启霞等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
徐远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引领规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01 02 03 04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机制
俯卧位通气的指征与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总结
05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锁骨骨折、盆腔骨折、 腹侧面有烧伤或开放性外伤、孕妇; •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这类患者不能耐受剧烈的体位改 变) ; • 心律失常; • 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困难,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04
• 患者评估; • 充分镇静与适当约束; • 实施方法: ※由3~4名护士、呼吸治疗师、医生等组成的团队实施体位治疗; ※先将患者平移至床一侧,向病床对侧翻转,使患者侧卧,而后将 臀部、肩部后移转至俯卧位。头偏向一侧; ※腹部悬空; ※两侧手臂向上伸直放于头两侧,整个过程必须保证气管导管、呼 吸管道、静脉导管等通畅。 • 气道管理:趁机加强吸痰! • 皮肤护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适应症
• 多个大样本的Meta分析:俯卧位通气与CMV比较对ARDS的死亡率 没影响 ※能对60-80%的ALI/ARDS患者改善氧合功能; ※但对10天、60天死亡率、转出ICU、MODS发生率没影响; ※对俯卧位通气成功患者“分层后回归分析”:OI<88,SAPS II > 49,APACHE II严重,ARDS进展快;俯卧位后PaCO2下降,TV上升, Cst 改善等,较仰卧位通气死亡率下降。
ARDSexp、发病后仍保持良好胸廓顺应性的患者。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改善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
• 仰卧位由于重力作用,胸内压自上而下负值逐渐减小,靠前胸壁肺组织胸内
负压较大且背面肺组织受脏器压迫,故前胸壁肺泡充气程度比背面的好; • 俯卧位则减少从前胸壁到背部的压力梯度,改变局部区域的跨肺压; • 改变肺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的气流分布,使气流在肺内的分布更均匀, 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 Q) 更加匹配
Carlos M. Extended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9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 仰卧位通气时平均16-24%的肺组织受到心脏和纵膈的压迫; • 病理状态下(心脏增大、增重、心脏病基础)情况更加明显;
• 俯卧位通气时平均1-4%的肺组织受到心脏和纵膈的压迫。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张。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肺应力与应变分布更加均匀
• 胸腔内负压梯度减小(仰卧位时胸内压自上而下负值逐渐减小)
• 理论上俯卧位的胸壁顺应性较仰卧位下降;
• 主要增加了弹性阻力,所以不能马上减少PEEP;
• 等待平衡点的出现:如肺组织的同步扩张、V/Q改善、OI上升
• 临床上观察到俯卧位后氧合情况依然改善,特别是没有基础肺疾病、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2016/10/7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机制 总结
02
• 增加功能残气量
• 肺应力与应变分布更加均匀
• 改善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
•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2016/10/7
ARDS概述
0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
引起的(严重的感染、创伤烧伤、休克)。
其主要病理特征: • 肺容积明显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 肺水肿和肺泡塌陷,FRC和有效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减少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早期肺内分流率(Qs/Qt)达10%~20%,后 期高达30%以上 • 肺水肿和肺不张在肺内呈“不均一”分布:非重力依赖区肺泡通 气功能基本正常,重力依赖区通气功能极差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增加功能残气量
• FRC的增加来自重力依赖区“萎陷肺泡”的重新复张; • FRC的增加不能区分复张肺泡或过度膨胀肺泡,最好结合其他指标共
同判断;
• 随着PEEP的增加,FRC逐渐增加,反映可通气肺组织容积逐渐增加
(如病变的局部);
• 俯卧位FRC的增加不是“目标”,关键是正压通气下肺组织的同步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