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与“身教”哪个更重要

合集下载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力量。

在对一个人的教育中,身教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言教心教的基础,又是言教、心教的体现。

首先,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来说。

如果我们承认父母乃子女一生中之第一任老师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便尤其重要。

决定人之一生的诸如价值取向、人格魅力、创造精神等等,无不在家庭教育中获取最基本的养分。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所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跟自己的父母学会的。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学习不够,就总是说得很多。

说了又发现孩子好像没有专心的按自己说得去做,于是很着急。

其实父母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只要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是可以跟自己学会的:因为言传胜过身教。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学校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协助处理,打人的孩子的家长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劈头盖脸的给孩子一顿打一顿骂,然后再用相同的语言说到:“我在家里是怎么教你的,让你别和同学打架,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

而被打的孩子的家长呢,就会说:“你怎么那么笨了,别人打你你不知道还手吗…”,在家长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该怎么做,怎么学。

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长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孩子身上的毛病,那就只能说这些是孩子在家长身上学到的,一些坏毛病,可能家长都没意识到是从自己身上学的。

在我接触到的学生中,很爱打架的孩子的父母肯定有一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在家里被家长以暴力征服,他在潜意识中就觉得,凡事都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其次,我们说一下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当老师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言传身教,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篇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观看《家长教育促进法》,理解了相关家庭教育的含义,对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是规范家长行为的底线,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程度多少,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以身作则也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三教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保障。

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役;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遵循家庭的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它也是国际家庭日。

我们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孩子关心和帮助。

日前,疫情防治工作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从3月到现在基本都属于封闭阶段,而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难免使人出现压抑、焦虑、烦躁的负面情绪。

《家庭教育促进法》让我深有感触,我总结出以下三点心得。

一、言传大于身教“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掏心掏肺的给孩子讲道理”,今天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地体会。

我经常耐着性子、苦口婆心的给孩子说教,为了让她养成好习惯,我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希望她跟着学,可到最后收效却不大。

其实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把她一些不好的习惯简单的归咎于孩子,不妨回过头来检视一下自己,就比方说孩子对待看手机的态度,何尝不是我们家长在无意识间影响她们的呢?所谓言传身教,必须有身教,言传才有了支点。

二、注重高质量陪伴曾经我就存在这种误区,认为自己在家陪孩子,我在这边看手机,她在那边玩玩具,这应该算是陪伴吧。

今天我才知道,一边是不耐烦的父母,一边是处处受限制的孩子,这可能只能算是看守。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1. 引言1.1 身教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身教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相较于言传,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行动来影响他人的方式更为直接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父母亲自理解书籍,孩子便会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产生兴趣;一个老师待人和蔼可亲,学生们也会模仿其待人接物的方式。

这些都是身教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例证。

身教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个人层面,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做出的行为与所教导的道德观念不符,那么孩子便会感到困惑,并且可能对道德价值产生误解。

身教需要父母时刻自我检讨与提升,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与所传递的教育价值一致。

身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身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身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更多地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而不是通过纯粹的言语教导。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会将父母的行为视为榜样,并试图模仿和跟随。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和道德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的品质时,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接受到这些积极价值观念,从而在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行方面受益良多。

相反,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行为举止不端,孩子也会从中获得错误的示范,导致其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身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影响孩子的人格和品德。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以此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内容到此结束,总字数已达要求】。

2. 正文2.1 身教是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身教是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可。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一句老话,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强调的是“言传”,即口头上的教导,而忽略了“身教”,即自己的行为和榜样的重要性。

事实上,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影响人。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身教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浅出的分析身教的重要性,以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身教的力量。

身教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早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中的身教作用就尤为明显。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自己的行为方式。

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自然也无法建立起对家长言传的信任。

而如果家长能够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接受这种方式,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主动去模仿。

身教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这一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老师富有责任感,有激情,有耐心和智慧,并将这些品质融入自己的日常言行中,那么学生们自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反之,如果老师无法做到身教行为符合言传的教育理念,那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就会大大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身教不仅具有说服力,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教比言传更加真实。

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中,言传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情绪、语言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真实性受到质疑。

身教则是直接的行为表现,无法伪装,无法假装,它是最真实的展现。

当我们用身教来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能够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正确的价值和行为方式。

没有人喜欢别人的言传空洞,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领导,都会更加喜欢那些能够言传并茂,更能用行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就拿在工作环境中为例,一个喜欢迟到、爱推诿责任的领导,他要求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要求员工必须勤奋努力,必须对工作和客户负责。

言传不如身教心得体会

言传不如身教心得体会

言传不如身教心得体会言传不如身教心得体会4篇言传不如身教心得体会1古语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也是最近才有体会。

何以书中自有千钟粟,泱泱万言真懂得的却是很少?说得多不如做得多,不设身处地、亲临实境是难以体会到一些东西的。

古云孟母断机杼、三迁,为的就是有个好邻居,好的就学环境。

才能促进孟轲的学业。

我们每天向往大自然,但只有真正的走进大自然,才能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和,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才有窥谷忘反、望峰息心的感慨。

最近回到国内,看到久没有见面的徒弟练拳走样,深感靠语言和视频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虽然足够努力,但是难以找准方向。

这让我感到了身教的重要。

以前看冀有生练拳,在身边感到很震撼,但是在视频看就没有那种惊心动魄。

很多气势是无法在视频体现的。

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正确感受。

曾有领导说过,没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人是无法做好装修同类工作的。

同样的道理,在足球场看比赛与在家里的电视上观赏,受到的气氛是截然有差距的。

初学入门,下功夫是必要的,但要能经常有人在跟前指点,观摩、揣摩,才能进步快、少走弯路。

过去练不好师父不给东西,那也是教,知道自己的差距。

实地感受一下,真的是有很大不同。

学好艺术,两条:正确的路子、辛勤的努力缺一不可。

身教不如境教也很有道理,过去思想教育工作仅靠说教是不行的,但是自己去感受一下往往会改变看法,接受观点比较容易。

师兄常说:谁挨打的多,谁打人厉害。

在这种境遇中摔打磨练,进步岂能不一日千里?所以努力不可缺,但是路子对更是必不可少。

那就是寻找个好师傅。

有个好的身教和境教。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和师傅有缘,有缘还得有份,更得有福。

不然,进步就很难说了。

一些师门的徒弟们为何程度不一样?仅仅是努力不够吗?或者悟性天资不同?师者的授业也有侧重的。

有缘要珍惜,既要重言传,身教和境教也很重要。

都不可偏废。

须知身教有的是模仿不来的,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是东施效颦。

因何?言传未到!研究一生也是旁门左道。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作者:韦金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03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古人早有定义,两千多年前韩愈就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人民教师,主要的职责是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解答学生的疑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

可是现在由于传统的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的缺陷,许多教师被考试指挥棒牵着鼻子走,只注重于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结果造就了一些“高分低能”或“高分低德”的“人才”。

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不经意间培养了一些能力低下、道德败坏的学生,这是教育的失败,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省。

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忽视了对学生“传道”,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甚至是有害的。

因此,作为一个致力于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一、教师崇高的道德修养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征服力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唯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品德高尚的人,在学生面前如一座高山、如一棵大树、如一座丰碑,使人敬仰,让人钦佩,令人折服。

一个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德服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否则一切苦口婆心都会因失去事实依据而缺少说服力。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如果一个教师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早退,而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可自己却随地乱扔垃圾,你说学生能听你的吗?想要学生怎么样,自己就要先作出表率,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说服学生,用自己的涵养去熏陶学生,让学生在你崇高的道德修养面前感觉到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不合理的事是一种错误和耻辱,挺不起腰抬不起头,从而有意识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认识。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身教重于言传是一种育人理念,强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它强调了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性,即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塑造他人的价值观、品德和行为习惯。

身教重于言传的理念不仅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身教重于言传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人的学习动力。

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只有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如果教师只是空谈理论,而自己不去践行,那么学生很难被说服和感染。

相反,当教师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时,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听和跟随教师的教导,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

身教重于言传可以更好地提升个人的影响力。

一个人如果只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自己没有实际行动去支撑,那么他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相反,当一个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时,他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加。

因为身教不仅能够打动人心,也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一个领导如果只是口头上提倡廉政,而自己却贪污腐败,那么他的言传就难以起到作用。

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能够以身作则,敢于表明自己的错误,并且通过改正错误来给别人树立榜样,那么他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显著。

身教重于言传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人的优良品质。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是通过他所看到、所听到、所经历的事情来形成的。

所以,当一个人身体力行,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时,他往往能够引导和激发他人学习和模仿。

相反,当一个人嘴上说得再好,但是自己却不能做到,他的言传就很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个家长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守规矩,而自己却经常不遵守规矩,那么孩子是很难被说服和感染的。

如果家长自己先遵守规矩,做到榜样的作用,那么孩子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模仿。

“言传”与“身教”哪个更重要

“言传”与“身教”哪个更重要

“言传”与“身教”哪个更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是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却一头雾水,不完全了解。

怎么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如今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让许多家长分不清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知道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上说,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是一种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教育。

不少父母总爱不停的说教,可是说了却不做出个样子来给孩子看看,这使孩子对父母所说的道理也往往只停留在枯燥的道理上,这一来道理也成抽象的、空洞的东西了。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教育,他总结概括了幼儿共同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和三个学习过程,即: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称赞八个心理特点;感觉、想、动作三个学习过程。

针对以上所说的观点,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是孩子幼儿到少年时期的主要学习方法。

模仿能产生好的效果,也可以产生坏的效果,关键在于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做的。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

”别林斯基也曾说:“父亲和母亲的一切生活,一举一动应作为儿女的榜样,也是父母对儿女相互关系的基础,这就是向往真理,却不倾向于自己的境界。

”俗话说“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息的习惯培养,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点很重要,而家长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范,他们善于模仿,因为他们的脑是纯洁的,而且往往富于模仿性,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之中就得到好的印象,反之则得到坏的印象,正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的行为习惯和所具备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很重要,所以有些能力就要从小培养,要培养就得适当的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任其驰骋,让孩子边成长边经历各种不同的事情,这样,家长轻松,孩子快乐,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否则孩子对成长的回忆将是苍白的没有亮点。

言传身教,言教不如身教

言传身教,言教不如身教

言传身教,言教不如身教俗话说得好,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要言传身教,但是身教的地位又要重于单纯的言教,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身教。

因为孩子的品质与人格不是通过单纯的言语教育出来的,而是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一点一滴地慢慢形成的。

孩子在家庭里,父母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学生在学校里,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学生;孩子与学生在社会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因此,要对孩子进行更为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我们每一个大人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处处为他们做一个好的表率,时刻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我们每一个人的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总要比单纯的言语教育要实际的多,要有用的多。

首先,要多向家长进行教育宣传,注意改善家长的日常行为,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父母行为的影响。

孩子最初的一切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第一个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与品质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我们每一位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必须言行一致,不能表里不一,为孩子树立一个言出必行、表里如一的好榜样。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才能向成为一个适应社会要求、为社会服务、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因此,要多向家长进行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宣传,倡导家长不断改善自己平时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做父母的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也可鼓励他们通过实践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无法传授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他们能够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意识,养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一生受用。

其次,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与德行,注意改善教师的形象与行为,从而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身教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来影响他人,传递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与之相对的是言传,即通过口头或文字的方式传递教导。

身教重于言传,意味着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塑造对方的观念和品德,这种方式更为有效和深入。

身教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行动的影响,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言语。

当一个人的言行一致,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能够自然地渗透到他的行为中,这样的身教会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相比之下,单纯的口头教育可能会被对方看作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难以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身教能够激发他人的模仿和学习欲望。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往往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模仿的冲动。

当一个人以身作则,并展现出积极的品德和行为,他的行动往往会成为他人的学习对象。

尤其是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家长、老师等权威人物的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他们的行为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塑造孩子的成长路线。

身教能够深入人心,引导他人的正确认知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人的认知和价值观。

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出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这种行为往往能够深入人心,引起他人的思考和认同。

相比之下,纸面上的教导,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深入人心。

通过身教,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理念的内涵,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身教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言传往往只能传达出一部分信息和情感,而身教能够通过行为和表情等更多的途径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一个人的微笑、关怀和耐心,往往能够传递出爱、尊重和关爱的情感。

这样的身教能够更直接地打动他人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感悟。

相比之下,言传往往无法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感受。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作者:黄丽莉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7期摘要: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远胜于言传。

叶圣陶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关键词:身教;教育中国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自古就有“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的伟大。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身教”,这也跟现在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不谋而合。

《庄子·天道》也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这句话可以简单解释为:用言语来教导,不如用行动来示范。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也就是说让孩子们先学会尊重与感恩,这与学校推行的“三善三好”,“孝亲·尊师”等教育理念相辅相成。

一、在生活方面:对于言传身教,自古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话说曾子的妻子想去市集,儿子想跟着,妻子随口一句:“回来杀猪给你吃”来打发儿子。

等妻子从市集回来后,儿子一直闹着要杀猪,妻子却很生气,曾子知道此事后,毅然决然地把家里的猪杀了,以此来教育孩子,由此可见,曾子也是很重视“身教”的。

作为班主任,在我的日程教学管理中,时刻注重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卫生保洁是头等大事,开始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孜孜不倦地强调要讲卫生、爱护环境。

只是弯下身去“谁不小心扔掉的啊?”并顺手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很好奇地看着,但时间一长,有个别孩子也会跟着老师蹲下身去帮忙,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乐意参与进来,甚至会跟老师抢着捡起地上的垃圾……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們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欣慰。

心中又多了份感慨: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如果能抛开唠叨、叮嘱,以身作则。

多问几个“为什么”,少一些呵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更好吗?二、在学习方面: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永远胜于言传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言传不如身教

言传不如身教

XinXiangPingLun言传不如身教郑心仪齐家“钱锺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

”钱静汝是钱锺书的堂侄女,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

那是钱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国。

钱锺书一上岸就直赴昆明西南联大,杨绛带着1岁多的钱瑗来到了上海,有时挤居钱家,有时挤居杨家。

“不会叫人,不会说话,走路只会扶着墙横行,走得还很快。

这都证明我这个书呆子妈妈没有管教。

”在《我们仨》里,杨绛回忆起钱瑗刚回国时的模样,掩不住自责。

但回国后,杨绛也没有更多工夫去管教钱瑗。

她被派去做了上海振华分校的校长,还兼任高三的英文教师,格外忙碌。

钱瑗盼着跟妈妈玩,只能晚上趴在桌边看她改大沓课卷,看着看着,“就含着一滴小眼泪,伸出个嫩拳头,作势打课卷”。

妈妈不管自己,钱瑗就自己管自己。

她回国不久就得了痢疾,吃坏了肚子。

只要大人告诉她什么东西不能吃,她就不吃,还能看着大家吃,一个人乖乖坐在旁边玩。

再大一点,钱瑗就会自己爬楼梯找表姐玩。

一只小桌子,两只小椅子,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表姐读上下两册《看图识字》,钱瑗就旁听。

杨绛看钱瑗这么喜欢,也为她买了两册。

结果一天晚上,杨绛一回家,就被叫去“快来看圆圆头念书”。

钱瑗把杨绛买的书倒过来拿,却从头念到底,一字不错。

原来,她每天坐在小表姐对面旁听,认的全是颠倒的字。

外公杨荫杭知道了这件事,对杨绛说:“过目不忘是有的。

”钱瑗特别得外公疼爱,午睡时总和外公睡一个床,还枕着外公特别宝贝的小耳枕。

要知道,杨绛姊妹兄弟,没有一个和杨荫杭一床睡过。

钱福炯百岁冥寿时,钱锺书、杨绛带着钱瑗回到了无锡老家。

这次家人相聚,钱基博惊奇地发现,钱瑗是“吾家读书种子”,非常得意。

爷爷、外公都对钱瑗格外疼爱。

钱锺书总说女儿“刚正,像外公;相对安逸的生活。

创业初期,我将父亲接到了深圳。

当时事业刚刚开始起步,我每天忙到昏天黑地,常常半夜才回家。

但不管多晚,父亲总是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我回来。

身教与言教并重

身教与言教并重

身教与言教并重先看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

宰相却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只自顾看书。

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及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和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第二个故事,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看完故事后,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两则故事有什么异同点?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在一个组织里,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有懂得以身作则督导及培养下属才会得心应手。

而第二个故事则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说到做到,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

如果是不能承诺的事,那么一开始就不要信口雌黄,既然已经说了,那就要努力去做到。

其实细心的你已经发现了,两个故事都在澄清一个问题身教与言教。

虽然故事中更多的说的是身教胜于言教,但是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哪一个更有效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很重视身教。

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此,孔子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为人师者的真谛--身教重于言教。

但是在自己看来,两者是个人的两只手,那一只少了,都会成为一个残疾人。

那就要求我们身教与言教并重。

作为班主任,力求做到身教在前,言教在后。

开学的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满目的狼藉。

家教心得:言传不及身教

家教心得:言传不及身教

家教心得:言传不及身教
在家教过程中,我发现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性。

不仅仅要教孩子们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他们。

首先,我发现如果我只是口头上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往往并不会真正听进去。

相反,当我亲自示范,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的
教导。

例如,在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时,我会亲自演示一遍,并和他们一
起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其次,我发现言传不如身教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塑造他们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如果我只是告诉孩子们要诚实,
要有责任心,他们可能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然而,如果我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孩子们就会通过我的行动而深刻地理解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在自己
的生活中去实践这些价值观。

最后,我发现言传不及身教可以更好地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当孩子们看到我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相信我,并愿意接受我的教导和建议。

这样,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和良好。

综上所述,言传不及身教在家教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通过以身作则,我们可以
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作为家教者,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行,以成为孩子们的良好榜样。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 题库及答案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  题库及答案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章节练习题项目一一、判断题1、婴幼儿家庭教养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 )2、在家庭教养中,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 )3、婴幼儿家庭教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 )4、对婴幼儿进行家庭教养时,只需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无需关注心理需求。

( )5、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不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 )二、单选题1、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A. 父母B. 教师C. 祖父母D. 保姆2、以下哪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A. 婴幼儿阶段B. 学龄前阶段C. 学龄阶段D. 青春期3、在家庭教育中,以下哪个方面更重要?A. 身教B. 言传C. 惩罚D. 奖励4、对婴幼儿家庭教养中,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B.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C. 只需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D. 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5、以下哪个不是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A.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B.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C. 教授孩子知识D.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三、简答题1.简述婴幼儿家庭教养的任务。

2.简述婴幼儿家庭教养的意义。

答案:三.简答题1.婴幼儿家庭教养的任务(1)健康教养任务:①营养和喂养;②卫生和保健;③身体动作发展(2)认知教养任务(3)情绪情感和社会性教养任务(4)审美教养任务2.婴幼儿家庭教养的意义(1)婴幼儿家庭教养为婴幼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婴幼儿家庭教养为国家发展奠定人才基础(3)婴幼儿家庭教养有利于实施早期干预,弥补先天缺陷《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章节练习题项目二四、判断题1.踏步反射是当婴儿被竖着抱起,把脚放在平面上时,会做出迈步的动作。

( )2.婴儿3个月能抬头时,就形成了第一个弯曲,即胸曲(胸椎后凸)。

( )3.基于婴儿的发育需要,如果母亲的乳汁分泌是充足的,优先考虑母乳喂养。

( )4.要用各种语言的声音来刺激婴儿,使其模仿学习发音。

( )5.母乳喂养时出现乳房疼痛﹑乳头皱裂其实是因为喂养方法不当、含接姿势不对所致。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1. 引言1.1 引言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道理。

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感受到身教的力量。

一句话或许能够瞬间激起共鸣,但更多时候是身教所展现出的坚定与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他人的心灵。

在教育孩子、指导下属、引领群体的过程中,身教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身教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多的是透过态度和行为,向他人传递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在学习和工作中,身教的力量也同样显现。

领导者的身教能够激发团队的斗志和创造力,使团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他人的身教对我们的影响,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次无私的帮助,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真诚和温暖。

身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对他人的影响力,做一个用心的榜样。

只有通过自身的身教,才能让他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身教重于言传,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真诚和关爱引导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身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往往会认为父母是自己的楷模,因此父母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

父母的行为举止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父母经常撒谎或言行不一,孩子容易学会欺骗和虚伪;相反,如果父母诚实正直,孩子也会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

父母的善良和同情心会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使其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社会。

父母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目标设定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父母注重学习,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孩子也会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相反,如果父母懒散敷衍,孩子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进取心。

父母的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父母自己身心健康、言行一致,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教育孩子究竟是身教重要,还是言传重要?

教育孩子究竟是身教重要,还是言传重要?

教育孩子究竟是身教重要,还是言传重要?
教育孩子究竟是身教重要,还是言传重要?当然两者都很重要。

但是分阶段来说,小时侯,孩子的思维和言语能力不成熟,其模仿能力却很强,他首先在模仿着学习和融入这个世界,所以身教相对比较重要。

教师的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教师能否以身作则,是其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关键,也是一个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身教”就是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一言一行都足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典范。

教师个人的素质涵养体现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

她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终生。

在《薛谭学讴》这则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青这个形象。

作为老师,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更难可贵的是他还会身教重于言教。

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时,还没有学完所有的本领,他自己以为学完了,于是要求辞别回家,秦青听后,也不加阻拦,也不给他讲大道理,而是用自己高昂的“声振林木,响遇行云”的歌为他送行。

薛谭自愧不如,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一辈子也不敢再提回家的事了。

孩子是一面镜子,从孩子的身上可以随时检验我们的成就与不足,我们必须事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光注意在仪容仪表、修饰打扮上清洁整齐、大方得体,也要注
意在与孩子交往中的坐姿立行、表情动作上。

做到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

因此,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身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特别注意“身教”的力量。

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真真地体现出教师应有的道德风范和良好的精神素养。

做好社会和人类文明的楷模!。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柯爱萍
【期刊名称】《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 一天,我去一所区一级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刚走到大班活动室,就看到地面上散落着垃圾,一些碎纸片随风飞扬.难道教师没看见?我忍不住问园长.【总页数】1页(P28)
【作者】柯爱萍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议身教重于言传
2.身教重于言传--浅议教师情商
3.“身教”重于“言传”
4.身教重于言传——谈教师身体力行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身教”一定重于“言传”——一堂持续4个月的“班会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传”与“身教”哪个更重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是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却一头雾水,不完全了解。

怎么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如今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让许多家长分不清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知道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上说,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是一种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教育。

不少父母总爱不停的说教,可是说了却不做出个样子来给孩子看看,这使孩子对父母所说的道理也往往只停留在枯燥的道理上,这一来道理也成抽象的、空洞的东西了。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教育,他总结概括了幼儿共同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和三个学习过程,即: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称赞八个心理特点;感觉、想、动作三个学习过程。

针对以上所说的观点,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是孩子幼儿到少年时期的主要学习方法。

模仿能产生好的效果,也可以产生坏的效果,关键在于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做的。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
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

”别林斯基也曾说:“父亲和母亲的一切生活,一举一动应作为儿女的榜样,也是父母对儿女相互关系的基础,这就是向往真理,却不倾向于自己的境界。


俗话说“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息的习惯培养,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点很重要,而家长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范,他们善于模仿,因为他们的脑是纯洁的,而且往往富于模仿性,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之中就得到好的印象,反之则得到坏的印象,正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的行为习惯和所具备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很重要,所以有些能力就要从小培养,要培养就得适当的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任其驰骋,让孩子边成长边经历各种不同的事情,这样,家长轻松,孩子快乐,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否则孩子对成长的回忆将是苍白的没有亮点。

自立于社会我们不能保证孩子永远生活在真空里,更不能做到一辈子呵护他们跟随在他们身后搀扶,所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身发展,而家长则以指导的身份去帮助他们,这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家长的正确指导至关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父母的言行偶有不慎即生弊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
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正如当今社会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视的原因所在。

家长的正确指导在于: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性格开朗的孩子。

让孩子在充满善良友爱的环境中长大,保证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体品质是成为受欢迎人的基础;二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比如做客,对人礼貌,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等等。

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伙伴危机”。

家长对于孩子的伙伴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朋友,使其从服从于家长和老师的观念走出,促进孩子平等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孩子摆脱成年人的依赖,从而发展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分的溺爱和冷漠对孩子都会产生反效果,要教育得当,多观察多指导多互动,让家长的爱既不过分又是处于理智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