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张明言论之知兵爱兵篇

合集下载

兵经百言-清-揭暄

兵经百言-清-揭暄

故善用兵者,能变主客之形,移多寡之数,翻劳逸之机,迁利害之势,挽顺逆之状,反骄厉之情。转乎形并转乎心,以艰者危者予乎人,易者善者归乎己,转之至者也!
〈活〉
活有数端:可以久、可以暂者,活于时也;可以进、可以退者,活于地也;可以来、可以往,则活于路;可以磔、可以转,则活于机。兵必活而后动,计必活而后行。第活中务紧,紧处寻活。无留接是为孤军,无救着是云穷策。
〈累〉
我可以此制人,即思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可以此防人之制,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而增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又应增设一破彼之破;彼既能破,复设一破乎其所破之破,所破之破既破,而又能固我所破,以塞彼破,而申我破,究不为其所破。递法以生,踵事而进,深乎深乎!
〈转〉
守者一,足敌攻之十,此恒论也。能行转法,则其势倍反。如我以十攻一,苟能转之,则彼仍其一,而我十其十,是以百而击一。我以十攻十,苟能转之,则我仍其十,而彼缩其九,是以十而击一。我以一攻十,苟能转之,则敌止当一,而我可敌十,是以一而击一。
〈疑〉兵诡必疑,虚疑必败。
〈误〉
克敌之要,非徒以力制,乃以术误之也。或用我误法以误之,或因其自误而误之。误其恃,误其利,误其拙,误其智,亦误其变。虚挑实取,彼悟而我使误,彼误而我能悟。故善用兵者,误人而不为人误。
〈左〉
兵之变者无如左。左者以逆为顺,以害为利;反行所谋左其事,以己资人左其形,越取迂远左其径。易而不攻,得而不守,利而不进,假而不遏,纵而不留,难有所先,险有所蹈,死有所趋,患有不恤,兵众不用,敌益而喜,皆左也。适可而左,则适左而得,若左其所左则失矣。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综合试卷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综合试卷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综合试卷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下列每组中都有一个字音或字形不正确,请找出来,并改正。

(1)僵硬(jiāng)联系(xì)凄惨花雷( )改为( )(2)珊瑚(shān)曲折(qǔ)辩论沮丧( )改为( )(3)绚丽(xuàn)漂泊(bó)阻栏花圃( )改为( )(4)踉跄(qiāng)磨坊(fáng)耽搁骆驼( )改为(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正.(zhènɡ)月僧.(sēnɡ)人叛.(pàn)乱B.缥.(piāo)缈惆.(chóu)怅侦.(zhēn)探C.追悼.(diào)威胁.(xié)獠.(liáo)牙D.瞻.(zhān)仰电钮.(niǔ)锲.(qì)而不舍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酬趔趄弥慢载誉而归B.遵守渴望急燥各抒己见C.碧宵帷幔屋脊气焰嚣张D.缝隙蟋蟀叱责妇孺皆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与寒食节有关。

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里的朗读停顿是恰当的。

D.《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B.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是她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大。

C.同学们把门窗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D.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中的“或”是“或者”的意思。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诗句。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略。

D.“哪怕工作再难做,他也不会退缩。

知兵带兵爱兵

知兵带兵爱兵

知兵爱兵带好兵知兵是前提,爱兵是根本,目的是为了带好兵。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要善于知兵。

爱兵必须知兵,知兵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要把士兵的要求作为“晴雨表”。

基层干部骨干要善于从士兵的意见和建议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和改下工作。

要做到这一点带兵人一定要有宽阔的胸襟,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要善于把士兵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去,作为制定计划和实施教育训练的参考,改进伙食的依据,开展文体活动的基础,处理敏感问题的标准,等等。

“邦有道,则庶人不议”,知兵的问题解决了,就会使带兵人决策和行为合乎兵心,顺乎兵意。

爱兵是根本。

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关心士兵,爱护士兵,士兵才能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要从士兵的愿望中找准着力点,切实维护士兵的根本利益。

目前,有的干部骨干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似乎对士兵不打不骂不体罚就是爱兵了。

其实,这只是爱兵的基本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知兵爱兵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

比如,面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就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士兵成长成才的要求极为迫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视士兵的成才愿望为“动机不纯”的错误观念,把帮助他们成才立业,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当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竭心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如果各级干部能够真正把关心和满足士兵的倒塌愿望作为大事,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士兵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身于基层建设,确保以执勤、处突为中心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知兵爱兵的根本目的是带好兵。

基层是部队各项工作落实的终端,开展任何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基层建设搞上去。

要把士兵焕发出的积极性和侯选创造性及时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

要真心实意地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批评。

要发挥好士官支委的作用,切实提高他们参政方正的主动性和能力。

要不断完善和切实坚持武警委员会、士兵代表大会等有利于士兵参与的制度,充分发挥“三互”小组等有效载体的功能,确保士兵的知情权、建议权、推荐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为部队建设出谋划策。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考点4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考点4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考点4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浃背。

上问左丞相陈平,平曰:“有主者。

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帝称善。

绛侯(勃封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谢病请归相印。

上许之,平专为丞相。

笠翁曰: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其事与周勃同情,总由平日未尝经理,卒然问及,不能即举其数。

但平有饰非之智,勃无口给之能,故觉彼善于此,掩过一时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当以相任独归之也。

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总庶吏之成。

文帝问曰:一岁决狱几何?钱谷出入几何?不问节目而问大纲,正所谓总其成也。

知而举之,不过两言而尽,有何难对与不屑对之有哉?若问某耻亲绳墨之事,纪纲不任锁钥之繁,君其问诸若辈”乎?惜萧何已死,备顾问者无人,设此时犹居相位而躬承是问,吾知其必能应对如流,不爽毫发。

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阳时,早已收藏图籍,留心经世之务,不似诸君争取财物,置天下大计于不问,至此时一诘而茫然也。

文帝不察,卒为所欺,不可谓非至明之一累也。

者,岂独一汉文帝而已哉!(节选自李渔《笠翁别集》)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后世论A此者B皆谓陈平能识C大体D可谓相臣E之法F是千古读书人G尽堕术中H而不之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通“猝”,其含义与《屈原列传》“怀王卒行”,《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卒”不同。

B.董,意为监督管理,《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句及现代汉语“董事”一词中的“董”字均作此解。

C.耻,意为感到耻辱,其词类活用方式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成语“不耻下问”中“耻”均不同。

D.爽,意为过错,其含义与《促织》“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

爱兵_就是要从具体事抓起

爱兵_就是要从具体事抓起

解放军报/2005年/12月/1日/第001版爱兵,就是要从具体事抓起○南京军区某导弹旅着力解决官兵关系中带倾向性的问题○济南军区联勤部某司训大队不断增强干部骨干知兵爱兵意识本报讯王笑天、特约通讯员倪敏芝报道:端正认识讲正气,解决问题正风气,南京军区某导弹旅尊干爱兵教育整顿以“讲正气正风气”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官兵关系中带倾向性的具体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11月下旬,南京军区政治部转发了他们的经验。

为增强教育整顿的针对性,这个旅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梳理出少数干部骨干中存在着处事不公、侵占士兵利益、变相体罚等13个具体问题。

旅党委感到,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集中表现在风气建设上。

解决官兵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端正部队风气入手。

他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官兵面对面,网上键对键”的办法,围绕如何处理严格训练与变相体罚、严格管理与粗暴训斥、严肃处理与滥施处罚、增进感情与吃吃喝喝、正常人际交往与庸俗老乡关系等7个方面的关系,引导干部骨干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

在此基础上,他们围绕是否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是否对士兵态度不端正等15个问题,组织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

转变风气重在建设。

为建立风气建设的长效机制,该旅党委抓住基层官兵反映集中的问题,制定了《加强部队风气建设实施意见》,完善了《尊干爱兵公约》,修订了《敏感事务公开办法》,设立“事务公开栏”,出台了《物资采购招标办法》,从制度上有效堵塞了侵占士兵利益的漏洞。

本报讯刘军、特约通讯员李虹报道:“用心爱兵才能赢得兵心……”不久前,在济南军区联勤部某司训大队的礼堂里,来自兄弟单位的优秀指导员杨晓东等4名“爱兵模范”介绍的以情带兵经验,赢得了在场近百名基层干部、骨干的热烈掌声。

大队长张华告诉笔者,这是他们着力增强基层干部骨干知兵爱兵意识的一个具体做法。

干部、骨干只有知兵爱兵,部队才有战斗力,是这个大队党委“一班人”的共识。

针对大队担负战区空军部队新驾驶员的培训任务,60%以上的助教班长是从其他部队临时抽调过来的情况,他们把增强基层干部、骨干知兵爱兵意识,密切官兵关系,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也肩负重任,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生活从不(juàn)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们。

广大青年要有,勇于解放思想、与时(jù)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国家,青...之我,创建青春春.之民族”。

要有,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náo)、勇往直前。

要有,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当代青年处在(zhù)梦圆梦的时代,更要坚持理想信念,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奋斗终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juàn 顾①与时(jù)进①百折不(náo)①(zhù)梦(2)在文段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敢为人先的锐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B.敢为人先的锐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C.敢为人先的锐气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3)文段中三个“青春”的含义有所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名句名篇默写2.学校要开展“跟着诗词去旅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表格,梳理相关古诗文。

三、语言表达3.苏州修了许多新路,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行道树,并说明理由。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行道树有很多的作用,可以补充氧气、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减少噪音等。

行道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要强。

所谓“抗逆”,就是能抵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树当不了行道树。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 炳 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 炳 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炳麟长素足下: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

呜呼长素,何乐而为是邪?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非致书商人,致书于满人也。

夫以一时之富贵,冒万亿不韪而不辞,舞词弄札,眩惑天下,使贱儒元恶为之则已矣。

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在己则脂韦突梯,以佞满人已耳;而天下之受其蛊惑者,乃较诸出于贱儒元恶之口为尤甚。

吾可无一言以是正之乎?谨案长素大旨,不论种族异同,惟计情伪得失以立说。

虽然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长素亦知种族之必不可破,于是依违迁就,以成其说,援引匈奴列传,以为上系淳维,出自禹后。

夫满洲种族,是曰东胡,西方谓之通古斯种,固与匈奴殊类。

虽以匈奴言之,彼既大去华夏,永滞不毛,言语、政教、饮食、居处,一切自异于域内,犹得谓之同种也邪?智果自别为辅氏,管氏变族为阴家,名号不同,谱牒自异。

况于戕虐祖国,职为寇仇,而犹傅以兄弟急难之义,示以周亲土付之恩,巨缪极戾,莫此为甚!近世种族之辨,以历史民族为界,不以天然民族为界。

借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虫爰虫隹,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于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长素又曰:“氏、羌、鲜卑等族,以至元魏所改九十六姓,大江以南,骆、越、闽、广,今皆与中夏相杂,恐无从检阅姓谱而攘除之。

”不知骆、越、闽、广皆归化汉人,而非陵制汉人者也。

五胡、代北,始尝宰制中华,逮乎隋、唐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未尝自别一族,以与汉人相抗,是则同于醇化而已。

日本定法,夙有蕃别,欧美近制,亦许归化。

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今彼满洲者,其为归化汉人乎?其为陵制汉人乎?堂子妖神,非郊北之教,辫发璎珞,非弁冕之服,清书国语,非斯邈之文。

徒以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而即以便其南面之术,愚民之计。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6人教版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6人教版

1•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泗滨美石泗水之滨多美石。

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

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

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

”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他日下宫之舄阙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

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②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③ 要之明神,不敢亵也。

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

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

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舄’,臣实不敢闻。

”弗谢而走。

诸侯之客闻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

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

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 .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

齐国复强不亦宜乎?”(选自明朝刘基《郁离子》)【注释】①舄,同“磶”,承垫宫柱的脚石。

阙,通“缺”。

②后夔,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

③方物,可贡的地方特产。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微君之石()(2)惟君图之()(3)孟尝君馆泗滨人()(4)天下之人疾.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B.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将以为下宫之舄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A.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而君幸于赵王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2)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20.泗滨人“弗谢而走”的原因是什么?(2分)2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价孟尝君。

《王冕者,诸暨人》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冕者,诸暨人》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冕者,诸暨人》原文和翻译译文1、《王冕者,诸暨人》原文和翻译译文《王冕者,诸暨人》原文和翻译【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2、《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解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原文及翻译译文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原文及翻译译文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原文及翻译译文1、《秋,七月,阳城人陈胜》原文及翻译译文《秋,七月,阳城人陈胜》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拔之。

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

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

”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解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

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

③树党:培植党羽。

④与:跟随,朕合。

⑤交兵:军队交锋。

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原文: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兵。

当时,秦王朝征召闾左贫民百姓往渔阳屯戍守边,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是屯长。

恰巧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测时间已无法按规定期限到达渔阳;延误戍期,按秦法规定,一律处斩。

于是陈胜、吴广趁着天下百姓(因秦)愁苦怨恨,就杀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号令说:“各位都已经延误了戍期,应当被杀头。

征兵黄金文言文翻译

征兵黄金文言文翻译

昔者,我国广土众民,武功赫赫,文治辉煌。

是以,征兵之举,国之大事,莫大乎此。

盖兵者,国之利器,民之保障,安邦定国之要也。

然征兵非易事,须得良将,需有精兵,更需黄金之资,以励士气,以厚国力。

时有征兵之令下,民间议论纷纷。

或曰:“吾国幅员辽阔,兵源充足,何必以黄金为诱?”或曰:“黄金者,国之宝也,当用于国事之急,岂可轻易动用?”然征兵之事,实为国之急需,非黄金不足以激励士气,非精兵不足以捍卫社稷。

于是,朝廷下令,征兵黄金五十万两,以招募勇士。

此令一出,民间顿时哗然。

有识之士皆言:“此乃明智之举也。

”乃有贤臣上奏曰:“征兵之事,国之大事,非黄金不足以济之。

愿陛下三思。

”陛下闻奏,深以为然。

遂下令,征兵黄金五十万两,于民间征集。

此令既下,民间纷纷响应,踊跃捐金。

富商巨贾,倾囊相助;平民百姓,解囊义助。

一时间,黄金如泉涌,征兵之事,得以顺利进行。

然征兵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方能成就精兵。

是以,朝廷又下令,于各地设立兵营,招募勇士,选拔将才。

有志之士,纷纷投笔从戎,愿为国家效力。

朝廷亦不惜重金,聘请名士,教授兵法,以育良将。

岁月如梭,转眼间,征兵之事已有成效。

勇士辈出,将才涌现。

是时,我国边陲之地,时有战事。

然我军凭借精兵良将,英勇善战,屡次击败来犯之敌,保卫了国家安全。

此时,有臣子上奏:“陛下,征兵之事,已见成效。

然黄金尚有剩余,不知陛下意欲如何?”陛下闻奏,沉吟片刻,曰:“此黄金,乃国家之宝,当用于国事之急。

今征兵已成,吾国边疆安定,此黄金可用来奖励有功之臣,以示国家之恩。

”于是,朝廷下令,将征兵之黄金,用于奖励有功之臣。

此举一出,众臣皆感欣慰。

自此,我国军力日益强盛,国泰民安。

然陛下深知,黄金虽为国家之宝,然兵者,国之利器,民之保障。

故陛下下令,精兵强将,务必善待百姓,勿以兵威欺压良民。

自此,我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征兵之事,实为国之大计。

陛下以黄金为诱,招募勇士,选拔将才,成就精兵,保卫国家安全,使我国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饬兵备寇文言文翻译

饬兵备寇文言文翻译

古之圣王,明察秋毫,深知兵者,国之利器也。

兵者,所以卫社稷,安民生,非所以好战也。

然寇贼肆虐,边患频仍,故必饬兵备寇,以固国家之基。

吾闻之,兵者,国之大柄,不可轻举妄动。

昔秦皇暴政,胡亥篡位,诸侯并起,天下大乱。

项羽起于吴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然而乌江自刎,身死国灭,皆因兵权不慎所致。

是以,兵者,国之重器,不可轻授于人。

今我国疆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然边陲之地,常有贼寇侵扰,百姓不得安宁。

故当饬兵备寇,以防不虞。

夫饬兵者,非徒训之使之勇猛,亦使之有法度,有纪律,有节制。

夫法度者,兵之规矩也。

规矩者,所以正兵之行为,使兵有所遵循,不至悖乱。

故凡兵之事,必先立法,使将士知所进退,知所守御。

法不明,则兵不整;法不明,则兵不立。

夫纪律者,兵之节制也。

节制者,所以整兵之威仪,使兵有所畏,有所敬。

军中无戏言,无戏行,无戏动。

将士一体,同心协力,共御外侮。

若纪律不严,则兵无威;若纪律不严,则兵无信。

夫节制者,兵之权衡也。

权衡者,所以调兵之强弱,使兵有所制,有所从。

将不得专权,士不得擅行。

兵者,国之栋梁,不可轻用。

节制不严,则兵无序;节制不严,则兵无威。

夫饬兵之道,在于严明法度,整饬纪律,严格节制。

法度严明,则兵有法;纪律整饬,则兵有威;节制严格,则兵有序。

如此,则兵可无敌于天下,寇可退避三舍。

是以,吾君当饬兵备寇,务使兵精将良,法度严明,纪律整饬,节制严格。

如此,则国家可长治久安,百姓可得安宁之福。

夫兵者,国之利器,用之得当,则国家强盛;用之不当,则国家危亡。

愿吾君深谋远虑,饬兵备寇,以保国家万世之基。

盖闻兵者,国之干城,民之保障。

君能饬兵备寇,则国家可免于忧患,百姓可安享太平。

兵者,国之命脉,不可一日无之。

君宜勉力为之,使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则吾君之功,万世流芳,永垂不朽。

嗟乎!饬兵备寇,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利。

然为国为民,此乃长久之计。

愿吾君勿以一时之安逸,忘却国家之大事。

饬兵备寇,务求实效,以保国家之安危。

康熙教训清兵翻译文言文

康熙教训清兵翻译文言文

---臣康熙御制曰:自古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故圣王之世,必先教以礼义,后习以武艺,俾之知敬畏,明忠孝,然后可用之。

朕自御极以来,夙夜勤勉,训诲将士,不遗余力。

兹特著《训兵篇》,以示将来,俾后世子孙,咸知国家之所以安危者,在乎兵也。

夫兵者,国之爪牙,民之保障。

无兵则国无以立,无民则兵无以用。

故朕训兵,首重养士。

养士之道,在于教之、养之、用之。

教之者,使之明法纪,知礼义,习武艺,备御侮。

养之者,使之饱暖,使之家室,无后顾之忧。

用之者,使之立功,使之报国,无怨悔之心。

昔者,朕之先帝,创业艰难,历尽艰险,始成大业。

朕承先帝之业,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是以,朕每思国家之安危,必以兵为重。

故朕之训兵,必先严法纪,法纪不严,则军心不整,军心不整,则难以战胜。

法纪之严,在于赏罚分明。

赏罚不明,则士无斗志,士无斗志,则难以克敌。

朕尝闻,赏罚者,兵家之大柄也。

赏一人而天下知勇,罚一人而天下知法。

故朕之赏罚,必公允无私,使士卒咸知法纪之重。

又闻,兵者,国之利器,非一日之利。

故朕之训兵,必求长久之计。

兵之用,在乎用之有道,不在于多。

多而不精,不如少而精。

故朕训兵,必求精兵。

精兵之道,在于选士、练士、养士。

选士者,必选其英勇、忠义、有智谋者;练士者,必练其武艺、战术、纪律;养士者,必养其体魄、精神、气节。

朕又闻,兵者,战之器,非攻之具。

故朕之训兵,必教之以战。

战者,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勇。

故朕训兵,必教之以战之术。

战之术,在于知敌、知己、知地、知时。

知敌者,方能克敌;知己者,方能自保;知地者,方能用兵;知时者,方能取胜。

朕又闻,兵者,民之命,非一人之命。

故朕之训兵,必教之以仁。

仁者,兵之本也。

故朕训兵,必使之知仁爱,知礼义,知忠孝。

如此,则兵虽众,而民亦安;兵虽勇,而国亦固。

朕训兵之道,虽多,然皆以忠义为本。

忠义者,国之元气,兵之灵魂。

故朕之训兵,必使之知忠义之重。

忠义既立,然后可以言战,可以言功,可以言报国。

文言文翻译_古之为军也

文言文翻译_古之为军也

古之为军,义为先。

义者,所以正国家之纲纪,定人民之安危也。

是以,古之将帅,必先明于义,然后可以率师出征。

若不明义,则军无纪律,士无斗志,何以御敌?故《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次之,练兵。

练兵之道,在乎精而不在多。

古之人君,深知兵贵精,不贵多。

故选贤与能,使之习武练兵,以期精兵强将。

练兵之法,讲究严师出高徒。

故古之兵制,必有严师,以教之操练,使之技艺娴熟,临敌不惧。

再之,设法。

古之为军,必设法制,以正军纪。

法制者,所以定赏罚,明职责,严军纪也。

古之法制,严而不刻,宽而不纵。

赏罚分明,使士卒知所趋避。

职责明确,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军纪严明,使军心稳定,士气高昂。

终之,严纪。

古之为军,纪律严明,为兵之本。

古之将帅,深知军纪不严,则兵败如山倒。

故治军必严,令行禁止。

古之军纪,不拘小节,唯以大义为重。

如《吴子兵法》所云:“兵者,国家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

”古之为军,尚礼也。

礼者,所以正人心,息争端,固邦国也。

古之将帅,必以礼待人,以礼治军。

礼尚往来,以礼待人,使士卒心悦诚服。

礼治军,使军中上下和睦,团结一心。

古之为军,尚智也。

智者,所以决胜负,出奇兵,破敌军也。

古之将帅,必通兵法,善用兵。

智者见机而作,能因敌制胜。

古之用兵,讲究智谋,不尚武力。

如《六韬》所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古之为军,尚勇也。

勇者,所以赴汤蹈火,破敌制胜也。

古之将帅,必选勇猛之士,使之冲锋陷阵。

勇者无畏,临危不惧。

古之用兵,以勇为本,勇者得胜。

总之,古之为军,义、练、法、纪、礼、智、勇,缺一不可。

后世虽多效仿,然未能尽得古人之道。

故欲知古之为军,必先究其义,然后方能明其法,练其兵,严其纪,尚其礼,用其智,扬其勇。

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保家卫国,传之后世。

爱兵篇

爱兵篇

爱兵篇近首先,要主动地近。

基层干部尽管生活在战士中间但仍然要待人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以厚、说心里话、豁达大度、要对战士讲实话]办实事。

其次,要有重点地近。

一是在近的对象上,要以落后一点的兵、思想上比较活跃的兵、个人或家庭有实际困难兵、犯了错误的兵、身体有病有伤的兵等为重点。

二是在近兵的时间上,要以业余时间、双体日、节假日等为重点。

三是地近兵的方式方法上,要以谈心的方法为主,这是近兵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是在时机上,要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与士兵在一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赢得士兵的信任。

第三,要有原则地近。

一是近兵不能违反条令上下级关系要清,各自的职责要清,要做到近而有矩,礼节礼貌必须按条例执行。

二是不能不分时间,场合,无休止地近。

三是不能有选择地近兵,(老乡,表现好的,有关系的,)四是近兵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过场装装样子。

第四,要有目的地近。

要以近生情,要以近解难,要以近见谅。

知知,是指基层干部以对战士深厚的爱,熟悉了解战士的姓名、籍贯、年龄、经历、习惯、性格、爱好、特长、体质、婚恋、家庭、社会关系、军事技术、接受能力、理想志向等情况既知其往,又知其今,既知其人,又知其家,既知其表,又知其里,既知其行,又知其心。

一是直接知。

坚持五同,了解四知一根沟通与战士的感情,与战士心理相融。

二是间接知。

通过战士所在班的党员、正副班长、士官、通过战士的父母和亲戚朋友知兵、通过战士的老乡、同学知兵,通过炊事班,卫生员、文书了解战士的饮食、身体、书信来往等知兵。

三是细微知。

平时干部要对战士的言谈话语、一举一动,情绪变化要认真观察,细心揣摩。

四是重点知。

要以个别人为重点,知的时间上要以战士在业余时间想什么、干什么为重点,知青内容上要以战士的思想情况为重点,知的形式上要以谈心、谈话直接掌握情况为重点,知的时机上要以新兵下连、老兵退伍、执行重大任务、单独外出执行任务为重点。

五是全面知。

既要知入伍后的情况,又要知入伍前的情况,既要知表面现象,又要知思想深处,既要知其性格爱好,又要知其专业特长,既要知性格外向的,又要知性格内向的既在知与自己来往较多、爱好相通的,又要知与自己来往不多、爱好不同的,既要知其在营区内的情况,又要知其在营外的情况,既要知发生问题的,又要知表现较好的,既要知老兵,也要知新兵,既要知骨干人员,也要知一般人员。

课后分层训练(十)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课后分层训练(十)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课后分层训练(十)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语言基础落实练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格、气质)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C.何时可掇.(拾掇)D.枉用相存.(问候、思念)解析:选C掇:拾取、摘取;或同“辍”,停止。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瑟吹笙B.榆柳荫.后檐C.愿为市.鞍马D.天下归.心解析:选D 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项,弹奏。

B项,遮蔽。

C项,买。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

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①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②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③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⑤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A.①②④⑤③⑥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③⑤①②④D.⑥⑤③①④②解析:选D本题“鄙弃官场”的⑥呼应首个横线前句的“入仕为官”,接着,从句式协调一致的角度填⑤,然后,按从物质到精神的逻辑顺序,填③①。

最后,“意念的巩固”是纵深发展,“人生的真悟”是生命的升华,所以填④②。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的服装,这里指代。

(3)阡陌:阡,向的田间小路;陌,向的田间小路。

(4)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史称。

答案:(1)酒(2)读书人有学识的人(3)南北东西(4)太祖魏武帝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需要美酒的诗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张明言论之知兵爱兵篇
36.带兵有个俊模样,不如有个好形象。

[在毕业学员岗前培训授课中,卓张明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在带兵中,形象比模样更重要]
37.保持兵的本色,担起官的责任。

[卓张明认为士官不是官,但要善于站在官的位置上思考和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始终保持兵的本色]
38.带兵一阵子,负责一辈子。

[有的班长带不好兵,关键是他们没有端正带兵的态度,他们总是喜欢就事管兵,却很少教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
39.大道理、小道理,光说不做没道理。

[以上是卓张明在总站优秀班长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摘要]
40.做得好,自己不说大家也说好;做得不好,说得再好大家也不说好,说得越多越不讨好。

[在05年团预提班长集训授课时,卓张明教育大家,当班长身教胜于言传]
41.平心直面磨难短,乐观笑对人生长。

[当有人问起卓张明,在经历那么多的家庭不幸和个人挫折,为什么还那么乐观时,卓张明如是说]
42.好钢是炼出来的,好兵是带出来的。

[卓张明强调好兵是带出来的]
43.管理要管在“理”上,严格要严在“格”内,制度要制在“度”中。

[针对少数班长带兵方法简单,随意性大,吹毛求疵等现象,卓张明如是说]
44.以法带兵,兵听从;以行带兵,兵跟从;以理带兵,兵服从;以情带兵,兵心从。

[在优秀班长带兵经验交流会上,卓张明向其他班长阐述自己的带兵之道]
45.只有带不好兵的班长,没有带不好的兵。

[在优秀班长带兵经验交流会上,卓张明向其他班长阐述自己对带刺头兵、后进兵的认识]
46.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针对当前部分老同志说:现在的新兵没有个新兵样,一点礼貌都没有。

卓张明告诉他们:尊重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同志,就可以不尊重别人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47.爱要爱在严字上,严要严在点子上。

[在毕业学员岗前培训授课中,卓张明谈到严和爱这对“矛盾”时,说:从表面上看,严和爱似乎是一对矛盾,但是只要我们带兵人对战士的成长进步负责,战士就会体会到你对他的严实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
48.带兵的关键是带心。

[一些骨干抱怨:现在的兵吃苦意识很差,干活拈轻怕重,一遇重的任务,总是喜欢往后躲。

卓张明却如是说]
49.当好班长有这方法、那方法,能够激发战士内在动力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摘自卓张明优秀班长带兵事迹发言,卓张明始终注重通过激发内在动力解决战士思想问题成效显
著]
50.带兵一靠言传,二靠身教,而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卓张明在和毕业学员聊天时如是说]
51.对后进兵,我们要善于用显微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励和改变他们。

[在优秀班长带兵经验交流会上,卓张明向其他班长阐述自己对带刺头兵、后进兵的认识]
52.带兵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战士的思想问题。

[卓张明在带兵过程中,善于摸清战士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53.“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就要人人参与。

[针对个别同志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时,卓张明如是说]
54.一个优秀的班长,要让战士有种成就感。

[在新任班长集训时,卓张明说:我们不仅要让战士每天有进步,关键是还要让他们时刻感到自己在进步,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他的工作热情]
55.只有得理让人,才能赢得他人。

[在建设和谐连队中,卓张明说我们不能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争三分]
56. 多一些想周到,少一些没想到。

[很多同志在出了问题后,就说真没想到会是这样。

卓张明如是说]
57.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

[卓张明引用哲理性语言做多次违犯纪律受到处分的战士思想工作时如是说]
58.想法加上行动便是理想,想法减去行动就成空想。

[卓张明在和战士谈理想时,作了上述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