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 立体图形(一)(区一等奖)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课时1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水晶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福袋,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我不会告诉你要经过闯关才能获得密码哦,你们愿意挑战吗我们赶紧开始吧二、操作感知:第一关:分一分可爱兔从家里带了一大推的东西,太乱了。
想想用什么方法分类整理(插入学生分类视频)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按形状分类: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1)揭示概念。
谢谢在我面前聪明的小朋友的帮忙,现在我邀请你和我一起给它们取个名字吧!像这组形状长长方方的,还有平平的面(出示模型图)我们就叫它长方体。
四四方方的这种就叫正方体,直直的,圆圆就叫圆柱,最后一组球的样子,就叫球吧!(说完就出示名称)。
水晶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物体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第二关:摸一摸、说一说快速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每种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插入小视频推、滚)球:(面是弯曲的,鼓鼓的,没有尖儿,很容易滚动)圆柱:(有一个弯弯的面,有2个平平的面,上下一样粗)追问:圆柱和球都能滚动,它们的滚一样吗有什么区别轻轻拿出一个圆柱,都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感受它的形状,记住它的特点。
轻轻放回盒子长方体:(有尖儿,面的样子不一样,有的面宽有的面窄,有长长的平平的面)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有尖儿,每个面都一样)三、观察比较、区分形状特征情景导入:同学们,拐杖糖开门进来了。
他说:“你们太好了,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四种形状,但是,有没有哪两种形状的样子长得像容易认错你是怎么区分的呢”第三关:区分图形有一些图形长的实在太像了,我们该怎么区分它呢(动画展示)⑴区分球和圆柱。
课题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
课题: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p34 - p35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
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
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观察并识别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加强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形成更清晰的空间认知。
2.优化重点难点的讲解,通过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3.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4.针对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实际问题时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活场景时,可能难以识别出立体图形,或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举例解释: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学生需要理解圆柱体积公式(πr^2h)是由底面积(圆的面积)与高相乘得到的,而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水,学生需要识别出圆柱的形状,并正确应用体积计算公式。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学生:是蓝猫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
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2、学生依次汇报: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4.1认识立体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教材分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猜形状的活动。
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4.1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的学具袋●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同学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物体?跟同桌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仔细观察,分一分。
(1)分类:把上面的物体分类整理,说说理由。
(2)板书: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实物,板书名称及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结合实际,找一找。
(1)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形状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新插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4-1 认识立体图形 知识点梳理课件
点评:把物品和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名称联 系起来,观察物品和立体图形是否有相同的特征。
提 升 点 数同一种立体图形的总个数
3. (易错题)数一数,填一填。 4 4 3 1
点评:数立体图形的个数时,先要认清各图形的特 征,再按一定的顺序数,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一) 第 1 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知识点1
初次感受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形 状,找出特征相同的物品
1.仿照样子,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连一连。
点评:根据示例画出的连线,观察剩余物品和已经 连线的物品是否有相同的特征。
知 识 点 2 从特征相同的物品中抽象出数学中的 立体图形
2.认一认,读一读,连一连。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共13张PPT)
看一看,图里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圆柱体 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选题源于教材P37第2题)
正方体
球
RJ 一年级上册
交流: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4)球的表面是曲面。
看一看,图里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交流: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新知探究
长方体有6个面, 6个面有大小之 分,相对的两个 面相同。
新知探究
有6个面,6个面 全都一样大。
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4)球的表面是曲面。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RJ 一年级上册
看一看,图里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探究点 1 认识立体图形
把形状相同的物品 放在一起。
长方体
(4)球的表面是曲面。
给它为们什起么个这名样字分吧?!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长方体
(4)球的表面是曲面。 看一看,图里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4)球的表面是曲面。
第看4一单看元6,认个图识里图面有形什(有一么)?它大们分小别是之什么分形状,? 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数学一年级上人教版4立体图形的认识课件(28张)
探索新知
把相同的面紧密贴在一起,可 以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
探索新知
用圆柱拼搭,平面和平面紧 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新的 圆柱。
情景导入3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
把较大的面紧密贴在一起,一个接一个 地摞起来,就能搭得稳。
典题精讲
1.数一数。
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 球有( )个 ,圆柱有( )个。
C、圆柱
D、球
一枚一元硬币是( C )
学以致用
1.连一连。
学以致用
2.数一数。
3 2 2 4
学以致用
课件PPT
3.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5)个
(4)个
学以致用
课件PPT
4.从右边哪个物体中可以找出左边的图 形?把这个物体圈起来。
学以致用
5.数一数,填一填。
6 4 1 2
课件PPT
课堂小结
探索新知
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不易滚动。
探索新知
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6 个面大小一样,不易滚动。
探索新知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 个底面圆圆的、平平的,易滚动。
探索新知
圆圆的,易滚动。
情景导入2
拼一拼,搭一搭, 能搭成什么?
探索新知
长方体
立体图形
拼搭时一定要平面与平面 紧密相接才稳固。
易错提醒
选择:
一枚一元硬币是( D )
A 、正方体 B、长方体
C、圆柱
D、球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因为我们常见的圆柱都是比较大 的,而一元硬币比较扁,很难和圆柱 联系在一起,因此视察物体属于哪一 类时,一定要看它的主要特征与哪类 相同。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辨别这些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分类和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图形的直观经验,对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辨别这些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类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类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模型,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如房屋、桌子、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共同点是都是立体图形,不同点是形状不同。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认识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
呈现(10分钟)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模型,一个一个地展示给学生看,边展示边讲解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尚在形成中,他们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各种包装盒、玩具等,对这些物体有直观的认识。
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命名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的立体图形,能正确地名称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的立体图形,能正确地名称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的内容包括对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准确的命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立体图形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探索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立体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实物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一、教材解析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重要一课,为今后的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单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种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及同伴交流。
在与小组合作探究时大胆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感受参与的乐趣。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生活常见的实例展开想象,使每个同学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勤动手,善想象的数学方法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过渡到一般模型的初步抽象过程。
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建议充分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及图形卡片。
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外形特征,逐步形成区分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及同伴交流。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几乎为零。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述,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材第34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1.出示各种形状的实物学具分一分,揭示概念。
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小朋友试试看。
(教师巡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2.摸一摸,感知各种形状的实物的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师: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1.分——提示概念。
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师:每组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上出示各类实物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一)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一)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2.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3.培养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4.能够简单描述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2.帮助学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3.激发学生立体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对本节课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2.需要准备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可以是图纸或实物;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粘贴纸、剪刀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多个不同的物体,例如篮球、固体球、大闹钟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特点,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立体图形让学生发一些立体图形的形状,例如直的,弯曲的,有圆角等等,并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并与平面图形进行比较。
通过直观的例子,在学生心中形成立体图形的概念。
3.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1.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将其显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其形状和特点。
2.请学生在讲座结束后选择一种立体图形,然后将其贴在粘贴纸上,撕下正确的标签标识不同的形状,例如球形的标签,平行四边形的标签等等。
4.培养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1.让学生回忆并想象自己在哪些场景下可以看到一些立体图形。
2.教师让学生配合上述定场景的“看起来”而运用自己的立体想象能力来描绘立体图形,例如猜测手机等数字产品的形状等。
5.课堂辅助活动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其它小游戏来练习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能力,例如面朝大海或空中楼阁解迷题,让学生在某一场景中看到一个图形,需要自己想象与推测出这个图形的三维形状。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定义立体图形,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促进学生立体想象力的提高,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后作业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基于某一场景想象一种立体图形等,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第 4 单 元 认 识 图 形 ( 一 )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第 4 单元认识图形 ( 一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4种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
教学难点:能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授法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一)铺垫孕伏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这些物品吗?老师想把这些物品分分类,你们能帮帮我吗?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这节课的内容作铺垫,用提问求助的方法引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入新课师: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你能做到吗?我们一起来分一分,放一放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预设1: 篮球、足球、弹力球、罐头盒、保温杯和笔筒,这些都是圆的,还能滚,我把它们放在一起。
纸抽盒、魔方、茶叶盒、骰子、肥皂盒、木箱,这些都是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我把它们放在一起。
漏斗和巧克力既不是四四方方的,也不能滚动,我把它们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分得都很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物品吧!(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预设 2 : 我把篮球、足球、弹力球放在一起;笔筒、保温杯和罐头盒放在一起。
预设 3 : 我把纸抽盒、茶叶盒和肥皂盒放在一起,魔方、骰子和木箱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认识立体图形师:我们先拿出这些物品,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 我发现这些物品都是方方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尖尖的。
[2.0微能力获奖优秀作品]: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2.0微能力获奖优秀作品]: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本单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内容主要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概念和语言表述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立体图形。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的模型或图片。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印有各种立体图形的图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p34 - p35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
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
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
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四、课中休息: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五、巩固练习: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课题: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我会拼图教学内容:p36-38教学目标: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
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
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
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
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1.准备实物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
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1.教师示范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
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1.带着拼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
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课题:第五单元6、7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7,掌握6、7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主题图、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教学挂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顺序数数2、填数:0 1 ()3 ()5二、导入:1、说说生活中的数:“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3口人”等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中的6和7”(教师板题:6、7的认识)三、新授:1、认识6、7:(1)看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2)图上画了几个学生?(板书:6)(3)请小老师教写6,写6要注意什么?大家一起书空6。
(4)说说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6”表示的?(5)教室里有几个人?(7个人)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师适当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6)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表示的?教写7,书空7。
(7)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7表示的?(8)动手摆小棒,用6根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加一根是几?你用7根小棒又能摆出什么?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
2、教学8、7的顺序:(1)看计数器,一个一个拨,学生说是几,拨到5再拨一颗珠子表示几?再拨一呢?看计数器,6和7比,你发现了什么?(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摆数字卡片,1—7按顺序摆,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
(4)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7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3、比较数的大小4、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5、做一做:练习七第2、3题。
课题:第五单元6、7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p41,练习九第4题教学目标:1、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顺序数1—7,倒数1—72、填数:0 1 ()3 ()5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4、比一比,填一填:3○2 5○7 7○6 1○0 3○36○4 5○5 4○7 1○6 6○3二、新授:1、学习6的组成:(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6 6 6 6 6∧∧∧∧∧5 1 4 2 3 3 2 4 1 5(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① 6 6 6 6 6∧∧∧∧∧1 52 43 34 25 1② 6 6 6∧∧∧1 52 43 35 1 4 2(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
(学生自己摆学具)(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7 7 7 7 7 7 ∧∧∧∧∧∧1 62 534 4 35 26 1(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1、找好朋友: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